主持人: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了漫长的相持阶段。
日本调整了它侵华的总体战略,停止了正面战场上的战略性进攻,大力地诱降国民政府,集中兵力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极力地推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方针。
而这个时候,敌后抗日根据地已成气候了,为游击战提供了一个基本保障。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敌人的身体上挖掘的掩体,成了日军的心腹大患。
解说: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强堡垒。在根据地,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群众组成了一道铜墙铁壁。抗日民主政权是这道铜墙铁壁的基石。
太原会战中,山西北部曾有13个县的县长离职逃跑,政权处于瘫痪状态。插入敌后的八路军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动群众,建立新的抗日政权。
晋察冀选举
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在阜平成立。它是第一个经国民政府批准、由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
但与从前的抗日政权不同的是,它是民主选举产生的,参加选举的有当地的农民、开明地主、富农,有共产党,有党外开明绅士,连五台山的和尚也参加了选举。
晋察冀军区建立时的聂荣臻将军和115师将领
聂荣臻
在民主选举产生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中,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只是一名普通的委员。
晋察冀根据地的农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加了选举,这样的选举他们从未见过,他们并没有因为不会写字被剥夺选举权,他们可以用“掷豆子”的方法投出神圣的一票,享受到了过去从未体验过的政治权力。
根据地“掷豆”选举
师锐 延安市委统战部 原部长
好比是有几个候选人,这个人背后放几个碗。过来你看张三行,你给点一个豆;他看李四行,给李四点一个豆。所有人转一圈,把豆都点完了,最后下来数数,谁的豆多,多就当选。
解说:根据地的政权之所以能够巩固,根本的原因是共产党发动了农民,在农村建立了牢固的基层政权体系,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都不同。它不只是一个权力部门,而是包括各级行政官员、军队、群众团体和党组织在内的综合政治体系,其中一个最大的关键是在农村发展农民入党。
八路军在根据地宣传抗日
由于共产党坚持抗日,又关心群众利益,所以吸引了许多农民积极要求入党。党员的人数急剧增加,各种抗日团体中的骨干力量都是共产党员。
萧一平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抗战期间,非常明显,哪个地方有党的组织,哪个地方的根据地就是巩固的,是我们的。
解说:八路军东渡黄河的时候,全国的共产党员只有4万余人,到1938年底,增加到50余万人,1942年增加到80万人,抗战胜利时,已经发展到120多万人。
农村党员人数的成倍增长,对于抗日民主政权的稳固、农民政策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是当时的国民党远远没有想到、更不可能做到的。
减租减息本是国民党提出过的,但由于遭到农村封建势力的反对,没有做到。共产党拿过来,进行彻底改造,让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这样,减租减息的政策就变成调整农村阶级关系的手段。
根据地减租减息
萧一平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一搞减租减息,农民整个都团结起来了。得到好处的是贫农、下中农、手工业工人。很明显地分成三种力量,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进步势力就是这些贫苦的农民。
解说:毛泽东的一番话道出了共产党减租减息的奥秘:“减租减息是争取了地、富的左翼,中立了地、富之一部,打击了地、富的右翼。减租减息之妙在此。”
根据地的另一个重要政策是合理负担赋税。国民政府战时曾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措施,但并没有落实。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政权以后,通过农民抗敌协会,减轻甚至完全豁免了农民的负担,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萧一平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合理负担那就有个比例了,根据他的家庭的经济情况,富的多出,差的少出,贫苦的农民根本不出。
解说:共产党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农民抗日的积极性,进而巩固抗日政权,使中国农村发生了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变化。这是从前任何一个党派都没有做到的,共产党却做到了,农村首先成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地,农民成为共产党最得力、最强大的拥护者。
共产党的基层政权与封建的专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是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开明人士三部分组成的一种“三三制”政权。
解说:在第二届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府的选举中,林伯渠、徐特立等共产党员占到7人,而政府机构需要18人组成,共产党员多出一人,超过了三分之一。老共产党员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由一名党外人士递补。
为保证各阶层的权力,每个根据地都出台了“人权制度”、“财权制度”等法律章程。山东根据地的《人权保障条例》是中国最早的人权制度之一。
温训洲 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副主任
人人都有选举权。包括人民的结社权,人民的言论权,人民的出版权,包括人人都有自卫权,都有起来打日本的权利。就是把人民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毛泽东接受李鼎铭“精兵减政”建议
解说: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民主人士李鼎铭针对延安机构臃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
李雪飞 李鼎铭之孙
毛主席在充分听取老先生的意见以后,在这次会上毛主席有一个讲话,毛主席指出,他说李老先生提得非常好,他说这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对症药。我们要把精兵简政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在各个抗日根据地贯彻落实。
解说: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亲自督导陕甘宁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彻底的“精兵简政”。
李泽明 米脂县文联 研究员
老先生认定这次还不行,重新进行第二次。共产党配合进行第二次,第二次老先生认为还不行,还不彻底,进行第三次。三次精兵简政以后,老先生满意了。
解说:第三次精兵简政历时半年,边区政府的内部机构裁并了四分之一,直属机关从35个减到22个,工作人员由469人减到279人。为了表达对边区政府的支持,李鼎铭捐出所有的家产,全家搬到延安。
解说: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1940年11月以后,国民党政府再也没向根据地拨过一分钱,一粒粮食。
大生产运动
为解决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困难,1939年春天,毛泽东就提出,通过生产运动来解决和改善边区军民的穿衣吃饭问题,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开展生产自救运动。1941年3月,毛泽东又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边区开展起来。
这本《三国志》上的眉批是朱德的手迹,他对三国时期曹操军垦屯田的做法非常欣赏,提议八路军到延安周围开荒种地,并亲自选定了离延安三十多公里远的南泥湾。
解说:照片上359旅旅长王震脚前的花盆,是为了挡住鞋子上破洞。派这样一位有尊严感的将军去开荒屯田,可谓知人善任。
江冰 时为359旅 战士
派部队到农村、到乡下去找废铁,满山遍野地去找,找到一个山上,有个大钟,把大钟打烂了以后把它抬回来,把它烧红一打,打成镢头,成为开荒的工具。
解说:沉寂了多年的荒山野地上第一次升起袅袅炊烟,拿枪的手如今操起镢头,战斗与生产结合起来,生产和学习结合起来,开荒种地,扶犁耕田,都是抗战需要的本领。到1942年底,边区共开垦荒地600多万亩。
江冰 时为359旅 战士
一天能开了两三分地就不错了,那是很辛苦的。开地,上午天不亮就出去,到晚上黑了部队才回来。挖一天地手啊拿筷子都拿不了了,吃饭的时候拿筷子,都把筷子这样抓着,就这样子往嘴里舀饭吃。
解说:延安的机关干部也成为生产劳动的行家里手,在纺线比赛中,常常可以看到朱德、毛泽东、周恩来的身影。
1942年的夏天,南泥湾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昔日蛮荒的南泥湾变成了五谷丰登的好江南。
大生产更重要的一个成果,是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1941年边区农民交的公粮占总收获量的13.58%,1942年则降低到11.14%。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根据地的粮食问题,同时也为敌后战场提供了军需保障。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追求的民主,在抗日根据地变成了现实。延安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延安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成为人民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八路军、新四军等敌后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陕甘宁边区逐步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
抗日和民主像两块磁铁一样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他们满怀对日寇的仇恨和对新社会的渴望,冲破艰难险阻,汇聚到宝塔山下、延河两岸。
陈明 延安精神研究会 原会长
根据地拥军活动
37年5月4号,我进的延安,我没记错,这是个纪念日,是星期天,进城的人特别多,好多学生呀,都是抗大的学生,也有陕公的学生。商店里边当然也有,延安城并不很大,只有一条大街,几条小街。但是有商店呢,书店呢,合作社呀,小饭馆呀,这些东西。人特别多。我们看了高兴极了,我们都很兴奋。
解说:此时的延安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社会。一位欧洲人访问了陕甘宁边区后评价说:“真是一个奇怪的新中国!他们没有奢谈‘新生活运动’,但是他们却有了新生活!”
毛泽东自豪地用10个“没有”来概括这种“新生活”:“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主持人: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的前期,共产党推行了土改政策,农民获得了土地,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依靠;共产党又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根据地建立了民主政权,农民在抗战中参加到政权建设中来,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从未经历过的事。
得到实惠的农民,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摆脱愚昧,学习文化,增长知识。这实际上也为日后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解说:然而,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初创时期,不仅经济困难,缺衣少食,而且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难以完成团结抗战的历史使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来到以后,大规模开展了以抗战为中心的教育普及和文化启蒙运动。
高华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这个时期它的主题是抗战。但是它不仅仅是抗战。它还伴随着一些深刻的根据地内部的社会改革,这些社会改革又是和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形成了一个以抗战为中心和群众的利益密切结合的社会改革,再伴随于文化启蒙,形成这三个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间是一个以抗战为中心的全面的、广泛的、深入的政治和社会动员。
解说:为宣传、教育、激励最广大的老百姓抗日,共产党进行了最基本的文化启蒙。这是千百年来对中国农村社会一次极为深刻的改造。
高华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我们仅仅举一个例子,就是陕甘宁边区。今天从当时的统计数字我们可以知道,边区当时有150万人口。那么这150万人口中间识字的人,就是认识字的人仅仅是1%。有一个县叫华池县,这个华池县识字率只是二百分之一。
解说:根据地展开了广泛的群众教育运动。虽然根据地困难重重,但政府每年都会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办教育,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都开办了数千所抗战小学,学龄儿童全部免费上学,老师还到各家各户动员孩子上学。义务教育,那时候就存在了。
延安幼儿园
李士华 河北省涉县党史办 原主任
动员儿童上学。那时候因为落后、愚昧,小孩儿们就不让念书。咱们成立抗日小学以后,老师就到各个村各家各户动员,叫上学,一分钱也不出。不仅不出钱,公家还帮你教你念书。
解说:正规学校之外,各边区政府都开办许多夜校、冬学、速成班、读报组。其中“识字班”是根据地教育的一大特色,它的学员都是过了入学年龄的女青年,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凑在油灯下学文化。天长日久,“识字班”成为这些女青年的集体代号。
绥德有个叫刘佩珍的女学生,先组织了一个家庭识字组,教二嫂和邻居两个女娃,接着又与另一个同学办起街头识字组,组织起30多个娃娃识字。两个月后,就有8个人能认识500多字。在刘佩珍的带动下,全县很快办起51个识字组,近千人参加。
陕甘宁边区刚刚成立的时候,每年会收到国民政府拨给的10万元教育和建设经费,边区用这些钱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和平民教育。国民政府的经费停止后,边区政府每年在教育上的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945年,边区的教育投入占到边区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一,这样的比例,当时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毛泽东,真英明,讲政治,论战争。
想得到,说得通,句句话,有证明。
我抗战,是进步,全世界,多帮助。
敌侵略,是野蛮,求帮助,难上难。
解说:这段“抗战三字经”就是当年使用的小学课本中的内容。在推广教育的过程中,共产党把抗日爱国思想普及开来。
延安文艺演出
妇女缠足,在戊戌变法以后就陆续禁止了。可是在西部边远落后地区,妇女缠足的现象还十分严重。这是看起来与抗日不相干的事情,可是共产党却把它看作开启民智、提倡民主的大事,在抗战的紧张气氛中,仍然不忘解放妇女。
小脚妇女出征
高华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1937年的7月19号,边区的各县区长开了一个联席会议,有周恩来、博古、刘少奇签署第一个放足令,禁止缠足令,禁止缠足。18岁以下的女孩子一律不准缠足,18岁以上到40岁的,要他们放足。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放足小组,放足委员会,放足突击队。用老百姓习惯的那种文艺形式,比如说有这么一首歌,叫《放脚歌》:妇女仔细听,放脚闹革命,敌人来围剿,小脚跑不动。
解说:在根据地,妇女走出家门,学习文化,追求婚姻自由,接受民主思想。有的参与根据地的民主建设,成为维护民主政权的生力军;有的扛起枪杆,直接投入战斗,为抗日增添了力量。
根据地的建设使老百姓认识到,一个不愚弄民众、为民众普及文化的政党是真诚的,是可以信赖的。
主持人:文化的进步使根据地的群众对共产党的抗日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踊跃地集合在抗日的旗帜下。
在军民融成一体的时候,就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山西太岳根据地的腹地,沁源军民让一群狂妄的日军成了瓮中之鳖。
日军进攻太岳根据地
解说:1942年,日军攻占沁源县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进攻太行山区八路军的大本营,还在县城周围建了15个据点,竖起“山岳剿共实验区”的牌子,想把太岳根据地变成他们的一个剿共实验区。
在这以前,日军不止一次地占领过沁源县。1938年的一次扫荡给李德昌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永远的创痛。
李德昌 时任山西省沁源县官军村 民兵队长
我当时13岁,我25年出生的。我和我父亲抬着东西,吓得我尿了一裤子。我父亲一看我害怕了,老人爱财,还带着柜子,看见我害怕了,就不要柜子了,拉着我就跑了,要儿子不要柜子了。老太太们腿软,爬啊,小脚不能走,爬啊,年轻小伙子吓得满头大汗,日本人打炮响成这样。一次一次日本鬼子扫荡,锻炼出来了。
把水井盖上渴死日军
解说:针对日军山岳围剿的新战术,沁源军民把原定的反扫荡计划演变为围困战术,把敌人分割包围起来,困守在城中或据点里。老百姓要在物质上困死他们,把粮食藏起来,连做饭的锅碗瓢盆也都埋在地下,不给鬼子提供任何生活用具;水井是村民一铲土一把汗挖成的,日本士兵想喝中国人的水,没那么容易。老百姓把水井盖上,再撒上土,日军根本发现不了。日军四处搜寻吃的东西,白天抢到的粮食和牲口,夜里又被游击队抢回去。
刘江 时为太行《新华日报》 记者
硬是沁源人民把这个地方围住,困住。你半路上来,我半路上打你,你来汽车,我老百姓扔石头,扔手榴弹,你进不来。你往里运粮食,运日用品,硬把它挤出去。这就是后来毛主席提出的,像这样的情况把敌人困起来,包围起来,非把你挤走不行。不然在根据地里,我不挤走你,你就挤走我,就是这么个问题,生死斗争。
解说:地雷是围困日军最好用的武器。沁源军民发明水雷、树雷、瓶雷、瓦雷等许多花样别致的地雷,打得敌人防不胜防。在围困的最后阶段,沁源游击队在县城周围埋下了1.5万颗地雷,敌人出门就爆炸。
沁源军民就这样一点一点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到1945年4月5日,被围困了2年半的日军终于熬不住了,准备出逃。沁源军民乘胜追击,在最后11天的时间里,消灭日伪军500余人。2年前占据沁源县的7000人只剩下1000多人,狼狈逃窜。
李德昌 时任山西省沁源县官军村 民兵队长
1942年10月23,日本鬼子来扫荡,占了我沁源县。沁源的老百姓统统上了山,和鬼子斗争了二年半。
武装起来的农民
解说:沁源围困战,沁源军民共作战2730次,毙伤日伪军5500多人。日军喧嚣一时的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彻底失败。
太岳根据地共有8万军民参与了这场战役。老百姓是这次战役的首要功臣。
民谣响起——一思四二年,那年冬九天,日本鬼子集中兵力也有好几万,包围了马石山……
解说:指挥这次对胶东大扫荡的总司令就是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1942年这次扫荡历时40天,规模空前,手段狠毒而残酷。
日军“拉网式”的扫荡,把以马石山为中心,方圆几公里内2万多群众和八路军包围起来。1942年11月23日晚上,是胶东人民刻骨铭心的一个夜晚,这个晚上打响了军民同生死的突围战。
峻青 作家 八路军老战士
他们是可以冲出去的。但是他们看到山上那么多的群众,他们马上就组织起来突围,带领群众,从敌人后部,一条山谷里面,突围出去。突围出去以后,他见到山上还有人,遍地都是人,出来只能出来一部分,然后他们又回去了。这样一个晚上,他们回去了三次,“三进三出”。我是最后一批,最后一批出去天已经快亮了,他们失去夜色的掩护,再重新冲出来那是很困难的。他说只要山上有一个群众,也要把他们救出来。他们又返回去了。
解说:他们牺牲了。 他们是八路军胶东军区5旅13团的战士。
亲眼目睹了战士们英雄行为的峻青,在突出重围的当天,含泪写下生平第一篇作品《马石山上》。
那一夜,八路军共救出6000多群众,牺牲了400多指战员。
邓海燕 山东省委老干部局《老干部之家》 总编辑
二营的营长叫孙涛,发现这个山沟里藏了几百老百姓。老乡和八路军非常熟悉,因为八路军当时就住在他们家里。孙营长就站在队前对8连说,如果8连你今天独自突围的话,你们就是活着出去,我不知道你们将来有何面目再见胶东父老。最后全连都战死了。
解说:战士们平均每救出15个群众,就有一个人牺牲,带领群众突围的指战员都选择了死,他们视死如归。因为他们为人民而死。
于成 时为胶东军区16团 战士
我们是最有感情了,因为他们的牺牲,我们现在才活出来。不然的话,我们就活不了。
解说:狼牙山五壮士,妇孺皆知。在根据地,何止有成千上万个“壮士”。
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民没有忘记他们。2005年的清明节,400多位将士的遗骸,从山野上起出,被重新隆重地安葬。
解说:抗战这一民族大业把根据地人民凝聚在一起,组成形式多样的抗日武装,抗日青年会、武装委员会、自卫队、妇救会、儿童团,男女老少,全民动员,连十几岁的孩子也积极投身抗战,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
在当年的晋察冀根据地,我们发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小英雄。
解说:河北省顺平县野场村有个少年叫王朴,11岁当儿童团长。一次日军扫荡,把全村的男女老少抓起来,逼问谁是八路军,王朴挺身而出,和儿童团员一起大声背诵军民誓约,在王朴的带动下,乡亲们宁死也不透露八路军的任何消息。
气极败坏的日军架起机枪扫射,王朴与乡亲们一同倒在血泊中。
平山县南滚龙沟村有个小英雄阎富华,小名阎二小。1941年秋天,敌人扫荡平山,正在放哨的阎富华被日军捉住,日军逼他带路去找八路军。机灵的阎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伏击圈,敌人发现上当,用刺刀挑起阎二小,摔死在悬崖下面。
行唐县上房村流传着儿童团员张六子的英雄故事。为了让张六子说出八路军和村干部的下落,敌人竟丧尽天良地把他架在火上烤。稚嫩的身体被烤得皮焦肉烂,但张六子仍然紧闭牙关,直到火焰吞噬了幼小的生命。
小三郁,才十三,民族气节好模范;
五个指头被砍断,三郁还是不发言。
当年抗日小学课本中的这段快板词,说的是山西灵丘的少年英雄温三郁。面对敌人的拷问,他始终轻蔑的沉默着,最后,日军竟然砍掉了他的五个手指。
歌曲《歌唱二小》的主人公,是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的王禾,他小名就叫王二小。1929年,王二小就出生在这个炕上。1939年,战火和洪灾使涞源县饿死了许多人,王二小也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后来他要饭来到狼牙口村,给一个姓刘的大户人家放牛。
涞源县狼牙口村住着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的骑兵连。
陈模 儿童文学作家
我去访问了杨成武将军。他是晋察冀边区主力部队,他又是115师独立团团长,他说我自己并没有直接见过王二小,但是我们独立团的骑兵连吴连长跟他很熟,王二小是我们骑兵连的朋友。
解说:抗日救国的儿童团活动深深吸引着敌占区来的王二小,他开始边放牛边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渐渐成了儿童团里的骨干。
1941年阴历9月16日,40多个敌人向狼牙口袭来,他们要找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和伤病员。
高军 河北省涞源县狼牙口村 村民
当时敌人走到这儿,一看两个沟,敌人不知道从这个沟走还是从那个沟走,路不知道,找也找不到,一看有一个放牛的小孩,小孩看起来也十来岁了,个头也不错,鬼子就把放牛娃叫下来,叫他带路。王二小领着就从这沟进去的。
张士奎 时任涞源县青救会青少部 部长
领到那儿以后,八路军就开了枪了。枪从西边开,敌人往东边跑,结果,有一个小队整个被咱们八路军给消灭了。敌人一进来以后,就觉着上了当了,上了王二小的当了,他们找王二小,王二小从东边这个山的偏坡上往上爬,正爬着爬着呢,一个大个的日本鬼子拿着刺刀,照着他的胸膛往起一挑,扔到那个大石头上。从那个山上扔到香炉石山山下那个大石头上了。现在还有那个大石头。
我们去的时候吧,血还都没干呢,那都是四、五天了,四、五天了,血流得很多。
解说:敌人有来无回,王二小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抱起这个舍身为人的孤儿,八路军将士和乡亲们都哭了,人们含泪把他抬到范庄旺村的八路军后方医院,和两位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埋在了一起。
顾品祥老人今年83岁了。19岁那年,她在晋察冀根据地第一次演唱了这首歌,从那天起,顾品祥再也没有放下过它,从战争年代唱到新世纪的曙光,从妙龄少女唱到白发老人。这首歌已经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说,只要活着,她就要一直唱下去。
顾品祥 时为西北战地服务团 成员
刘莉莉 顾品祥之女
小英雄依然活在人们中间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的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了蓝蓝的天。
秋风走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二小放牛郎。
以烈士的名义
主持人:我想,只有在抗日民主根据地,才有可能涌现出像王二小这样的小英雄。
毛泽东说过:“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头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头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3-01-04 16:17: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第五集 游击战争
下一篇:《抗战》第七集 文化血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