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李寨镇麻冢集村的抗大第四分校旧址。
1938年10月初,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率部队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出发东进,开创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0月下旬,游击支队进入河南睢县、杞县、太康等地,积极打击日伪顽匪,扩大了新四军在豫东地区的影响力。随着部队不断扩大,游击支队迫切需要大批军政干部,彭雪枫等支队领导决定开办随营学校。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在河南省杞县傅集镇成立,彭雪枫兼任校长。1940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随营学校扩建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以下简称“抗大第四分校”),彭雪枫继续兼任校长。面对严峻的抗战形势,抗大第四分校克服无固定校址、专职教员匮乏、教学环境恶劣等困难,坚持边战斗边办学、边生产边办学,实现“放下枪就上课,拿起枪就打仗”,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马背学校”。
指挥员也是教员。抗大第四分校创办之初,专职教员十分匮乏,支队和边区党委负责同志都亲自到学校讲课或作报告。作为司令员兼校长,彭雪枫带头授课。他善用通俗语言,把一些枯燥生涩的内容讲得有滋有味,深受学员喜爱,是学校的“金牌教员”。在讲解游击战术时,彭雪枫概括为:“暴风雨式的突然袭击”“集中一点打敌一点”“东边打雷西边下雨”“牵牛打圈子”“化整为零”“超越近敌,袭击远敌”,使得深奥、抽象的战术原则顿时变得生动形象。他还先后为学校编写《游击战术的实际运用》《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结合理论与实践,系统阐述平原游击战思想。
1940年6月1日,新四军第6支队在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镇召开纪念“五卅运动”大会,检阅部队和抗大第四分校的训练成绩,号召边区军民继承“五卅”革命精神,争取抗战早日胜利。大会正在进行时,突遭日伪军千余人袭击。彭雪枫沉着果断地指挥部队和学员顽强反击,歼敌200余人,学员陆续安全转移。这是抗大第四分校成立后经受的第一次战斗考验,指挥员在实战中现场教学,学员在实战中提升战斗力。
时刻处于战备状态。抗大第四分校最初的校址,距离日伪据点只有二三十里。为适应战斗环境,抗大第四分校提出“加强军事生活,加强战斗准备”的口号,要求每名干部和学员枪不离身,全校武装起来,加强战斗训练和演习。经过训练,一个大队(营)在夜间紧急集合仅需8分钟。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面对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军进攻,彭雪枫指示抗大第四分校采取小型、分散、隐蔽的办学方法,昼伏夜行,多次转移,利用战斗间隙进行教学。3月中旬,彭雪枫调整教学组织,将学校干部、学员和后勤人员整编为3个工作团。彭雪枫还规定了各工作团的主要任务:协助地方政府筹粮、扩军、做群众工作、支援部队作战、同敌军进行游击周旋,以保存有生力量,执行巩固后方任务。
5月1日晚,抗大第四分校向淮上地区转移,准备东进办学。第一工作团经过50余里的急行军,突破宿蒙公路日伪军封锁线,转移到蒙城东北苗庄西南一带。3日晨,第一工作团在苗庄被国民党军两个骑兵团发现,这两个骑兵团随即对我军发起攻击,形势十分危急。担负阻击任务的学员在敌众我寡、武器陈旧的情况下,以屋顶、树干和墙体作为依托,用步枪、手枪和手榴弹与敌军展开巷战、肉搏战,顽强抗击敌人,虽伤亡惨重,但最终胜利完成阻击任务。“一面学习,一面战斗”的光荣传统由此继续发扬光大。
办学防务两不误。1942年11月,日伪军集中兵力对我军淮北腹地进行扫荡,抗大第四分校向洪泽湖东转移,在江苏省淮宝县(今江苏省三河入江水道以北,淮安区、淮阴区以南,洪泽湖以东,宝应县以西广大地区)朱坝以南,盱眙县永丰镇一带,以学员队为单位,分批开展教学活动。国民党军利用日军扫荡之机,占领淮北抗日根据地山子头腹地。原担任淮宝防务的新四军第2师第5旅调往湖西参加战斗,抗大第四分校在肩负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军事防务工作。
彭雪枫总结前期斗争经验教训,专门指示:此次到淮宝单独行动,要建立起自己的侦察情报网,积极与各地建立有线电话联系,并制订各种应急措施。在彭雪枫指示下,学校很快与淮宝县独立团取得联系,共同建立起淮阴、淮安地域侦察情报网,互通情报,及时准确掌握敌情,把握主动权。
1943年10月间,日伪军实行“治安肃正”计划,在淮北、淮宝部分地区增设据点、修筑公路,企图向南蚕食我军边区。抗大第四分校部分学员在淮宝县委书记兼副校长陈锐霆指挥下,在岔河以北主动出击,钳制和袭扰敌人,既粉碎了日伪军“治安肃正”计划,又掩护和保证了学校其他各队的正常教学秩序。参战学员在反“扫荡”战斗中将所学军事知识实践运用,逐步磨炼成长为部队战斗骨干。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牺牲。为纪念彭雪枫,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政治部决定将抗大第四分校更名为雪枫军政大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抗大第四分校完成历史使命,于1946年改编为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抗大第四分校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解放战争中成长,是新四军中成立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所分校。其间,它吸收华中和江南的革命知识青年,培养出近5000名军政干部,为新四军第4师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校长彭雪枫,为学校的发展壮大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8-25 10:24: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大第4分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