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抗大第五分校
2023-02-03 08:53:38  来源:抗日战争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华中敌后的抗大分校

  二、抗大第五分校

  抗大第五分校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和苏北抗日军政学校为基础,于1940年11月在苏北盐城成立,由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是抗大在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办的一所重点分校。1941年底,第五分校一分为二:校部改称抗大华中总分校,归新四军军部直接领导;另从原分校抽出部分干部,组建了新的抗大第五分校,划归新四军第三师领导。1942年精兵简政时,第五分校暂时停办,1944年夏季又恢复重建,仍归新四军第三师领导,直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结束。第五分校先后培养了近5000名军政干部,为新四军的发展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作出了贡献。

  (一)在组建中办学

  1940年10月初,新四军取得黄桥战役胜利。与此同时,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从淮海区南下。10月10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各一部在东台以北的白驹胜利会师。至此,新四军、八路军协力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基本完成,打开了苏北抗日斗争的局面。为了统一指挥华中地区各部队,以适应斗争的需要,经中共中央批准,11月17日,在海安成立了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叶挺任总指挥(叶挺未到职期间由副总指挥陈毅代理),刘少奇任政治委员。11月24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迁至盐城。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于1940年11月底决定,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校和苏北指挥部抗日军政学校为基础在盐城创办抗大第五分校,陈毅兼任分校校长和政治委员,赖传珠兼任副校长,冯定任副校长兼政治部主任,谢祥军任教育长,贺敏学任副教育长,谢云晖任政治部副主任。

  第五分校第一期于1941年元旦举行开学典礼。这一期共招收学员1478人,其中江北军政干校400多人,苏北抗日军政学校400多人,其余600多人是新招收的苏沪青年学生。分校编为4个大队:第一大队为军事队,第二大队为政治队,均以从部队抽调的学员为主,第三大队为知识青年队,第四大队为女生队。这期学员,一部分是从部队调来的连排干部,以及少数营团干部;一部分是从上海、苏北及皖东地区招来的青年学生,还有不少爱国华侨青年。学校先后在黄桥、营溪、海安、东台等地设立了招生处,欢迎各地青年前来报考。上海地下党有计划地选送了一批已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进分校学习。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陈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仍兼任抗大第五分校校长和政治委员。

  早在1940年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了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决定以抗大总校第三团为基础,组成山东派遣大队和第二华中派遣大队,分赴山东和华中,加强抗大分校的建设。第二华中派遣大队由总校原第四团团长洪学智任大队长,吴胜坤任政治处主任,并配有军事主任教员杜剑华、政治主任教员孙达生等共130多人,1940年11月9日由河北邢台出发,跨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6个省,行程2500多里,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战胜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种种阻挠,历经千辛万苦,于1941年4月28日抵达盐城,加入到抗大第五分校的行列,进一步加强了第五分校的领导和教学力量。

  1941年四五月间,第一期学员陆续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此期间,新四军军部重新调整配备了第五分校的领导干部。校长和政治委员仍由陈毅兼任,冯定、洪学智任副校长,谢祥军任教育长,贺敏学任副教育长,薛暮桥任训练部部长、谢云晖任副部长,余立金任政治部主任,吴胜坤任副主任。

  (二)在反“扫荡”中坚持教学

  第五分校第二期于1941年7月正式开学,共招收学员1526人,编为3个大队。第一大队由何东江任大队长,黄瑛任政治教导员﹔第二大队由张兴发任大队长,于辉任政治教导员﹔第三大队由田培芳任大队长,朱讯任政治教导员。这一期新开设了一个培训营团级干部的上干队,其余各队的培训对象与第一期相同。夏季反“扫荡”期间,训练部副部长谢云晖带领第三大队的两个队前往苏中东台地区活动,9月与新四军第一师干部学校合并为抗大苏中大队,第五分校第三大队即行撤销。

  1941年7月,日军开始发动对苏北盐阜地区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日军集中了其第十二混成旅团全部,第十五、第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伪第一、第二集团军各一部,并以海军炮艇队封锁苏北沿海海面,对盐城形成包围。7月20 日,日伪军共1.7万余人由东台、兴化、射阳、陈家洋等地分4路直扑盐城,妄图一举围歼新四军领导机关和第三师主力。新四军在盐城外围阻击来犯日军后,为保存有生力量,于22日主动撤离盐城,主力迅速转移到敌之侧翼。第五分校副校长洪学智兼任盐城卫戍司令员,负责率领第五分校抗击进犯盐城的日军,掩护军部后方机关转移。由于日军进攻时乘坐汽艇,洪学智便率领分校第一大队的第一队在盐城城内登瀛桥等几个地方布设水雷,并组成若干游击小组在城区分散活动滞扰敌人,以争取时间,保障尚未撤离的单位安全撤退。第一队在城内的战斗中炸伤日军汽艇一艘,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随后,洪学智率分校第一大队和警卫连,掩护撤出盐城的军卫生部和供给部的后勤人员2000多人,在3天内,分批从盐城和上岗的敌人据点间安全通过封锁线,前往阜宁。

  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第五分校一部奉命配合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作战。按计划第二旅进攻盐城南面的伍佑日军据点,第五分校攻击盐城东面的南洋岸据点,以牵制敌人。分校第一大队负责攻打南洋岸,另派第六队警戒从盐城至南洋岸的水上通道新洋港。参战的学员冒着倾盆大雨激战一昼夜,有力地配合了第二旅作战。后因作战计划改变,分校奉命撤出战斗。

  整个夏季反“扫荡”斗争期间,第五分校主要在串场河以东的盐城、东台沿海一带活动,几乎天天行军,出没于草滩、碱洼之间。因海边人烟稀少,粗粮、淡水供应极为困难。这次反“扫荡”行军途中,分校的队伍几次与敌人遭遇,大都安全脱险。只有第七队在盘湾镇附近遭遇敌人时,一个排因缺乏战斗经验,伤亡30余人。为了坚持边战斗边学习,女生大队以排为单位分散到各队。由于盐城地处多雨的水网地带,所以女学员的背包上都带个小板凳,便于利用战斗间隙上课。因此,日伪军就到处搜寻带小板凳的女兵部队,妄图消灭这支培训抗日骨干的队伍。全校的教职学员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老干部、老党员冲锋在前,英勇战斗,为学员树立了榜样。队长文有武在阻击敌人时腿骨被打断,伤未痊愈又参加战斗,壮烈牺牲。副队长张茂发、吴邦东为了掩护学员转移,英勇阻击敌人,光荣献身。许多知识青年入伍才几个月就投入战斗,经受了战斗的考验。

  由于苏北、苏中军民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使日伪军陷于顾此失彼的被动地位,处处挨打。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日伪军3800余人,生俘日伪军官兵400余人,击沉敌汽艇30余艘,粉碎了日军对苏北的大“扫荡”。

  9月,分校回到靠近军部的阜宁县王桥口、硕集休整,并恢复上课。10月,分校迁往阜东县的东坎、八滩。此时,洪学智副校长调任盐阜军区司令员,冯定副校长调往新四军政治部工作,韩振纪继任副校长。

  1942年元旦,第二期学员举行了毕业典礼,毕业学员共1257人,其中女学员240人。

  (三)分校的整编与发展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决定,将抗大第五分校改编为抗大华中总分校,负责领导新四军各师的抗大分校和随营学校、教导队培养训练干部的工作。另从原分校抽调一部分干部组建新的抗大第五分校,划归新四军第三师领导。

  新的第五分校成立时,校长由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兼任,吴胜坤任政治委员,张兴发任副校长,庄林任教育长,于辉任政治处主任。1942年,分校招收学员1200多名,编为9个学员队,其中3个队(400多名学员)是来自第三师部队的干部﹔另外6个队是从地方招收的知识青年。

  1942年底,由于准备对付日军对盐阜地区的大规模“扫荡”,部队实行精兵简政,第三师决定第五分校暂时停办。

  1943年冬,苏北开始摆脱严重困难局面。1944年春,新四军第三师为粉碎日伪军“第二期治安肃正”,在淮海地区发动了攻势作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仅需要加强对已有干部的培训,而且还须大量培养新干部。于是,新四军第三师决定重建抗大第五分校。重建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派人到山东考察学习﹔二是选调优秀干部,配备分校领导班子。1944年6月上旬,第三师派遣由王太然、程国藩、曾峰3人组成的考察组,赴山东军区参观学习。黄克诚要求考察组的同志注意搜集八路军的建军经验,特别是炮兵、工兵的建设经验;要认真学习抗大第一分校培训干部的经验,借以办好第五分校。

  考察组到达山东后,受到罗荣桓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亲切接待。他详细介绍了山东新建的山炮营和工兵的情况,指出:要夺取对日反攻作战的胜利,进行现代化战争,没有强大的炮兵不行,没有工兵也不行,一定要把特种兵建设摆到议事日程上来。随后,考察组到抗大第一分校参观了学员队和校部机关,听取了他们办学的经验。

  与此同时,黄克诚师长还抓紧从全师选调优秀干部,组建分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员队伍,从组织上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建,重建的第五分校领导班子和教员队伍很快组建起来了。谢祥军任校长,沈铁兵任政治委员,王信虎任教育长,唐克任政治处主任。

  分校辖9个学员队:第一队队长崔芝岐,政治指导员姜士修﹔第二队队长邢一孚﹔第三队队长叶进夫;第四队队长薛毓芳,政治指导员任奇智﹔第五队队长程国藩,政治指导员李云龙﹔第六队队长艾绍叶,政治指导员闰平波﹔第七队队长赵伯如,政治指导员李祥麟;第八队队长曾峰,政治指导员颜捷玉;第九队队长沈达思。各队干部都兼任军事教员,陈克、姜宁、汪溪、王枫等担任专职教员。

  1944年8月上旬,重建的第五分校正式开学。黄克诚出席了开学典礼并作了《目前形势任务和办校方针》的报告。

  这一期共招收学员1200多人,其中部队干部400多人,地方知识青年近800人,编为3个部队干部队,6个知识青年队。

  结合苏北敌后和第三师部队的实际情况,抗大第五分校当时制定的教育计划是:

  1.政治课以《社会发展史》为主课,结合时事政策教育。要求不论是军事队、政治队还是学生队,都必须学好这门主课。通过政治教育,使学员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而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2.军事课包括射击、投弹、构筑简易工事、利用地形地物、小分队的攻防战斗等。结合部队战斗经验,重点突出,少而精,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有不同的具体要求。

  3.军事教育比例各有侧重:军事队的军事训练占70%,政治教育占30%;政治队的政治教育占70%,军事教育占30%﹔知识青年队的军事训练占60%,政治教育占40%。

  4.学习时间每期8~10个月,必要时提前结业,分配工作。

  第五分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行战教结合。在1945年4月阜宁战役中,黄克诚师长命令分校各队队长参加战斗,考察学习,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当时,第五队队长程国藩奉命到第八旅二十四团三营参加进攻七灶的战斗,又到该团第一营参加攻克头灶的战斗,后随第八旅第二十二团参加总攻阜宁城的战斗。参战和考察学习的队干部回校后,向学员介绍了战役情况,还组织学员到战场实地考察。结合实战的教育训练,使学员们受到深刻的教育,效果显著。

  政治教育中注重社会调查。苏北盐阜区匪患成灾。国民党顽固派利用土匪杀害抗日干部,抢劫、残害群众。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政权,第三师抽调主力及地方部队,清剿土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并实行减租减息。第五分校的学员大都是本地人,他们在进行社会调查过程中,受到了一次生动具体的政治教育。

  1945年夏,重建的抗大第五分校第一期结业。8月中旬,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举行战略反攻,第三师奉命开赴东北。第五分校的学员全部分配到部队,其中两个知识青年队随第三师北上,到东北后分配做地方工作。第五分校改建为盐阜军区独立旅司令部。至此,抗大第五分校胜利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本文节选自《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3-02-03 09:26: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抗大第四分校

下一篇:【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抗大第六分校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