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刘少奇在西朱范村的岁月
2023-01-13 08:57:33  来源:东海政协  点击:  复制链接

  在延安城杨家岭刘少奇同志住所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1942年刘少奇同志与部分山东党政军领导人在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乡西朱范村(原隶属山东省临沭县)的黑白合影照片,照片上还有时任115师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萧华等人。似乎向后人诉说,在那个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岁月,一个在中国抗战史上声名显赫,威名远播的红色圣地,一个地域偏僻,毫不见经传的穷乡村落,相距1500余公里之遥的两个地方,因为刘少奇的入驻而联系在一起。

  时代背景

  194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极不寻常的一年。在国际上,这一年的6月22日爆发了苏德战争,12月8日又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世界范围内的战争规模迅速扩大,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影响极大。一方面,中国与美、英等同盟国的联合,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由于以中国为侵略基地的日本急于向亚洲其他国家进攻,开始对中国人民施加更为阴毒残酷的政治,军事压力,在抗日根据地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带来了更大困难。

  山东地区西邻冀豫,北依平津,东濒大海,南连陇海铁路,境内山脉纵横,地势复杂,是连接华北、华中两大地区的重要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直接威胁着敌人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津浦铁路,是插在日本侵略者脊梁上的一把利刃。

  早在1940年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一封电报中,就特别指出:“发展则应着重鲁苏皖豫鄂五省,目前请特别注意鲁省。”此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又先后发出了《山东根据地今后的任务》、《对山东华中战略部署的意见》等电报,进一步阐述了山东根据地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日寇自然不会等闲视之,一直将山东抗日根据地视为心腹大患,非除之而不快。特别是进入1941年后,日本侵略军采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种方式,疯狂进攻山东抗日根据地,扩大占领区。仅这一年,就进行了29次大规模的“扫荡”。皖南事变后,山东的国民党顽固派也趁机加紧封锁、包围抗日根据地,企图割断山东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之间以及山东抗日根据地内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同时,山东连续遭受罕见的旱灾和虫灾,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灾荒。在敌、顽夹击和天灾祸患的情况下,山东抗日根据地面积日益缩小,处境极端困难。

  在这种十分困难的环境下,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各主要领导人,对反“扫荡”策略和群众工作等问题却产生了严重分歧,思想难以统一。他们先后向中央申述各自的意见。中央一方面令统一指挥山东与苏北境内所有八路军部队的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回延安汇报,一方面多次电示:“彼此间关系必须更密切,分局、山纵、115师师部应靠拢住近统一领导。”但是,成效不太明显。山东党的集体领导没有形成,也应验了1940年毛泽东在一封电报所说的“该省我们已有基础,但缺一个领导骨干,当敌人的新进攻到来时请考虑解决这个领导骨干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工作。这同它将要担负的任务很不适应。

  为切实解决这个事关大局,决定山东抗日根据地前途和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将山东抗日战争工作引向中共中央布置的正确决策和方向上来,1941年10月3日,毛泽东电告刘少奇:“中央决定你来延安一次,谅已收到电报,并希望你能参加七大”,又在1942年2月,3月初,在刘少奇同志回延安途中,分别致电委托刘少奇:山东“发生争论为时已久……你经山东时请加考查予以解决”。“目前山东工作处在比以前更加艰苦的阶段,不仅由于敌人残酷‘扫荡’、地区缩小与分割,主观上亦存在相当严重弱点。表现在工作不深入,政策掌握不够,特别是高级领导同志间存在互相不满与极不团结现象。”与此同时,毛泽东电告山东领导人朱瑞、陈光、罗荣桓:“你们之间的争论,中央派少奇去山东和你们商讨解决,请你们先行准备总结山东工作一切必要材料。”

  在西朱范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当时化名胡服)一行90多人受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在115师教导旅13团(驻华中)团长周长胜率部队护送下,于1942年3月18日,从新四军军部江苏阜宁单家港启程,迎着料峭的春寒,晓宿夜行,机智地穿过日伪军数道封锁线,到达陇海路南赵庄,与前来迎接的115师教导2旅(驻山东)旅长曾国华率领的部队汇合。4月10日,刘少奇和随行人员在曾国华的带领下,顺利到达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115师师部驻地滨海区临沭县西朱范村(现属东海县),至此,刘少奇一行经过22天的千里跋涉,越过敌人的层层封锁线,终于来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位于沂蒙山区南麓的西朱范村是当时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刘少奇等到来后,住在这里一家破落地主大院的三间正房里。他住正厅靠右边的一间房子,用两块门板做床,用包袱里换洗的衣服当枕头。正厅做会客和饭厅用。左边的房子由警卫员居住。其他随行人员住在朱范村附近的小湾、半路等村。

  刘少奇一到山东根据地就不顾舟车劳顿,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先后和山东分局书记朱瑞谈话3天,接着又同115师代理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罗荣桓谈了一天一夜,然后同山东纵队政治委员黎玉谈了一天。他那带有浓重湖南口音的朴实话语,使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感到无比亲切;他那一贯民主和谦逊的作风,令人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他那深入细致的忘我的工作精神,更令人钦佩不已。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刘少奇基本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于4月25日至29日,山东分局召开扩大会议,滨海区县、团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会议。会上,他就五年来山东工作和今后任务作了发言,在充分肯定了山东地区坚持敌后抗战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同时指出了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主要有:一是对中共中央“在山东争取优势”的任务没能完成,在反顽固派斗争上表现不力;二是对建立根据地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根据地还不巩固;三是减租减息的开展不够深入,基本群众没能深入发动和组织起来;四是丧失了一些建立政权的历史先机,已建立的政权未成为真正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五是党的组织还不够健全,领导不民主。针对这些存在问题,刘少奇高屋建瓴,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山东分局领导干部提出几点指导性,战略性意见:第一,要粉碎敌人的“扫荡”,并进行敌伪工作,向敌占区发展;第二,击溃顽固派对我们的进攻,加强友军工作,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第三,组织群众,发展群众武装,加强军区工作和改造政权工作。而要做好上述工作的先决条件,就是调查研究,埋头苦干,打破主观主义、清谈主义、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到群众中去,到支部中去,改造一切不良的作风。

  与此同时,为解决毛泽东所说的“领导骨干”问题,在召集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决定:(一)建立山东有力的政治军事统一领导中心,一切领导集中于山东分局,下设军政委员会。(二)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山东纵队司令部及山东分局合并办公,三个机关原有直属队共万余人,缩减至3500余人(含抗大、特务团、党校在内)。所有工厂、医院、学校及后方勤务机关均拨归各战略区或裁撤,分局、师部只保留领导机关,两个学校。加强各战略单位的工作与领导能力。师部、分局、山纵的干部统一分配。(三)山东纵队一旅拨归115师建制,胶东五旅亦成为机动部队,将来亦拨归115师。山纵其余各旅均拨归各军区,并将大部分散插入各地方独立团、营。(四)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和副书记黎玉均驻115师师部,与陈光、罗荣桓一块办公,由罗荣桓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彻底解决了山东根据地以前分局,115师,纵队领导各司其职,权力分散,关键时刻思想难以有效统一的问题。

  刘少奇对群众运动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了推动山东工作的全面进步,一进入西朱范村,就千方百计地接近群众。他经常轻装简车,穿起粗布衣,走村入户,一见农民就问:“你们村里有农救会吗?老乡是不是都参加了?减租减息减得怎样啦?……”而且他还告诉随行的工作人员,应该找一切机会和老乡交谈,看看党的政策贯彻得怎样,群众的反映如何。经过观察,刘少奇感到山东分局工作的弱点在于没有把群众运动摆在适当的位置上,而是被放在第四位的。山东的群众和农救会还没有发生血肉相连的关系,农救会没有权威,群众腰杆子不硬,积极性受到了压抑。可以说,群众运动是山东根据地各种工作中最薄弱的一项工作。针对山东分局负责人忽视群众工作的实际问题,刘少奇专门作了《群众运动问题》的报告。他十分尖锐地指出:“脱离群众是共产党员最危险、最严重、最应该受到责罚的事情。无论哪一个党员,也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十分注意做群众工作,如果忘记了这一条,他虽还在党籍,而实质已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了。”他明确指出:“在当前,减租减息就是山东的中心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来做。要全党来抓,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干部都来抓。”关于开展群众运动的具体方法,刘少奇指出:群众运动以农民运动为中心,以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为中心。

  随后,刘少奇又连续作了《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改造政权问题》、《党内斗争问题》、《民主精神与官僚主义》、《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关于财政粮食问题》等报告,对如何以群众运动为中心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的这些报告“使与会同志受到很大的教育。大家一致反映:‘今后方向明确了’,‘工作有办法了’;对克服困难,夺取胜利,充满了信心。”萧华形象地称“实际上是办了一次很好的党校”。

  这段时间,少奇同志工作十分繁忙。他“白天参加会议,夜里忙于工作,在暗淡的油灯下,经常熬到二三更天”。据当时随身警卫员吴文桥回忆:“由于连续几天的报告,刘少奇嗓子都哑了,几乎讲一句话,就要咳嗽一声,脸色也不太好。我说找医生来看看吧,他总是微微一笑,摇摇头说:‘不要紧,上了一点火,过两天就会好的。’”

  刘少奇的心血没有白费,山东的工作很快出现了转机。5月4日山东分局作出《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郑重决定:“以认真实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为建设山东根据地的第一位斗争任务。”从5月开始,山东分局抽调300名干部组成工作团,以莒南、临沭为中心县,在9个中心区、30个中心村、120多个外围村首先展开了双减增资的群众运动。由于“双减”运动的深入开展,至1942年6月底,在短短不到三个月内,仅滨海根据地的一个县内,进行“双减”的村子就达44个,增资人数1322人,增粮91420斤,减租1191户,减租土地达11114亩。极大增强了全民减租减息运动热情,全民族抗日的战火,在山东这片大地上如初春的草种萌芽,成长,壮大……

  在西朱范村的日子里,刘少奇同志以一个革命家,思想家的战略眼光,胸怀全局,运筹帷幄,创造性,预见性地圆满完成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所托付的力挽山东危局的重任,揭开了山东抗日斗争崭新的一页,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写下了最为辉煌炫目的重重一笔。而西朱范村,从此也走进了全民族解放事业的史册里。

  返回延安

  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在山东问题得以解决后,刘少奇须立即前往延安,为参加中共“七大”作准备。刘少奇在山东分局所在地停留了近四个月,1942年7月下旬,又踏上前往延安的路程。为了减小目标,隐蔽行动,原来准备同刘少奇一起去延安的一百多名华中工作人员,重返新四军军部。刘少奇只带了几个工作人员和警卫班十几个人继续前进。刘少奇从西朱范村出发,渡过沭河、沂河,经临沂、费县、滕县、峄县地区到达枣庄西南小北庄。随后,由鲁南铁道游击队护送,在沙沟到临城(今薛城)间的干沙河越过津浦铁路,直奔微山湖。8月初,从微山湖进入湖西地区。8月中旬经鲁西南,前往冀鲁豫边区。9月中旬从冀鲁豫边区的沙区到达晋东南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辽县(今左权县)。10月19日越过白(圭)晋(城)铁路,到达太岳军区司令部驻地山西沁源阎寨村。因遇日军“扫荡”,停留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对太岳区开展对敌斗争和减租减息等各方面工作作了指示。11月下旬,从沁源到达平遥、介休境内。由中共晋西南工委和平遥、介休县委组织交通队护送,穿越敌占区,过同蒲铁路和汾河,去晋西北。《刘少奇传》记载,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沿途党组织和部队都做了周密安排。为了适应敌占区的形势,刘少奇和负责这次护送任务的晋西南工委书记研究,决定停止部队护送,由敌占区工作干部靠群众掩护悄悄通过。刘少奇化名许行人,仍装扮成商人,昼伏夜行。12月上旬,到达晋西北兴县。刘少奇在晋西北停留了两个星期后,继续前进。在晋西北干部会议上作《关于群众运动及其他问题》的报告。这次不用部队护送了。1942年12月中、下旬,刘少奇一行22人由晋西北跨过黄河进入陕北米脂、绥德、清涧、延川地区。12月30日,刘少奇经过九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穿越103道封锁线,行程3000多里,安全回到延安。刘少奇回到延安后不久,就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中共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二把手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少奇1942年9个月的回程中,毛泽东曾十多次询问其行踪,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的。当1942年2月12日刘少奇把准备动身的计划电告毛泽东后,毛泽东翌日就致电陈毅和刘少奇:“少奇返延须带电台,并带一部分得力武装沿途保卫。”20日又致电刘少奇和华中局:“护卫少奇的手枪班须是强有力的,须有得力干部为骨干。须加挑选与训练。”毛泽东还要彭德怀等预先调查刘少奇回延安的沿途情况。3月21日,毛泽东得到彭德怀的复电后立刻转给刘少奇,叮嘱他:“兹将彭电转上,你看此种情形有安全之保障否。山东尚无回电,请你直接询问,必须路上有安全保障才能启程。”毛泽东9月21日复电:“少奇同志:安抵129师无限欣慰,望休息短期然后来延,并对华北工作加以考察。关于最近时局情况我有电至总部,可索阅。来延路上安全保障,请商刘、邓作周密布置。”从这些时刻关注和关心刘少奇同志途中安危的电文中,可以看出伟人间那种兄弟般殷切关怀的革命情谊!

  县政协编辑出版《刘少奇在东海》

  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作为少奇同志的工作地,东海人民和山东根据地广大人民在少奇同志直接指挥下,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精诚团结各界群众和友军,大面积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各项工作红红火火开展起来,根据地抗日实力得到了空前加强。2007年元旦,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代表党中央专程来到东海,慰问、看望革命老区人民。今年是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距离刘少奇同志在东海工作的年代,历史的岁月已经翻过72页。东海人民始终难忘和少奇同志在一起那段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为缅怀少奇同志的丰功伟绩,纪念少奇同志在西朱范指挥革命、开展工作的这段历史,东海县政协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了《刘少奇在东海》一书,目前已经完稿付印,不久即可和大家见面。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3-01-13 08:59: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的刘少奇

下一篇:刘少奇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贡献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