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涟水,古称安东,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典故丰富,名人辈出,为政协文史资料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素材。为进一步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即日起,在“涟水政协”公众号开设“涟水文史”栏目,定期推介涟水文史的精彩篇章,让更多人了解涟水的红色故事、政协故事、地方历史故事,了解涟水的人、事、物,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涟水本土历史文化,进一步放大文史社会效益,助推涟水文化大县建设,为涟水冲锋冲刺全国百强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1941年7月,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和伪军共1.7万余人,疯狂“扫荡”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企图围歼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领导机关。中共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和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对新四军各师的反“扫荡”行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反扫荡的频繁转移和过度劳累,严重损害了刘少奇的健康。7月中旬,刘少奇胃病发作不想吃东西,9月中旬又患了严重的痢疾,血压降低。9月26日,中共中央致电刘少奇,劝其回延安休养。自1941年10月初至 1942年3月上旬,毛泽东就刘少奇的身体康复状况、为解决华中问题暂缓回延安、华中局领导的选配、华中到华北沿途安全保卫、山东问题的调查解决、回延安参加”七大”等问题,电报往来十余次,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刘少奇延安之行的关心和重视。
从苏北到延安,千里迢迢,交通困难,中间有很多地方是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占领区,光是敌人设置的武装封锁线就有100多道。为解决刘少奇从江苏阜宁到山东段不满200公里的安全问题,华中局和山东分局研究决定选取“苏鲁交通线”作为行军路线。苏鲁交通线横跨陇海铁路,穿越当时海属地区的东海、海陵两县,1941 年上半年正式开辟。这条秘密交通线连接苏北的华中局和鲁南的山东分局,因此被称为“苏鲁交通线”。在安全保卫上,鉴于当地驻军熟悉敌情、熟悉地理环境,因此,在刘少奇行军、休息、住宿、调研时,各地方党组织配合当地驻军采取“属地负责”的方式进行护送和警戒。在盐阜与淮海区的安全等明确由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张爱萍负责。
一、行前调研住进“抗日大饭店”。1942 年 2 月下旬,中共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张爱萍的陪同下,以新四军胡服主任的身份住进涟东县南集桃园村(涟水县盐河以东地区时为涟东县,属盐阜区)开明土绅张鸿贵的家,进行身体调养和回延安参加“七大”的行前调研准备。张家是一个四合农家大院,坐北朝南,有主屋3间、厨房4间、套房5间(含小炮楼1间),占地面积330多平方米,整个房屋均为砖瓦结构。主房山头都是夹板墙,其小炮楼既是放哨瞭望之所,又是当时我党政干部抗日人员隐蔽之所,当年刘少奇就住在炮楼里,警卫人员住在套房里。在这段时间里,刘少奇的生活起居均由张鸿贵安排。刘少奇(化名胡服)入住后,张鸿贵杀猪宰羊、磨房加班、厨房添人,忙得不亦乐乎。张鸿贵的家地处涟水最东边,紧挨着废黄河西岸,西离日寇盘据的涟水城20多公里,南离淮安城40公里,东离阜宁城35公里,是共产党和日伪、国民党、土匪等势力交叉的地带,因此活动空间较大、环境较好。白天,涟东(盐河以东)、涟水(盐河以西)两县之间和淮海、盐阜两个根据地之间的往来全被盐河封锁线所阻断,必须预先和盐河岸边的地下交通站联系好,晚上才能过河通过。因此,张鸿贵家就成为东西往来同志的联络站和歇脚处,赖传珠、黄克诚、张爱萍、刘瑞龙、刘彬、曹荻秋等新四军将领都曾在此食宿过或养过伤。这里茶饭常备,安全周到,成了当时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名的“抗日大饭店”。刘少奇(化名胡服)人称胡主任,40多岁,头发有些花白,脸庞显得清瘦,两眼很有精神,待人和蔼可亲、直口善面。住处刚安顿好,张鸿贵即安排地方的理发师禹长年(党员)为安全保卫的警卫战士理发,战士们很高兴,后来又为刘少奇理发。禹长年得知他是个大领导,不由紧张得手发抖,刘少奇看他窘迫的样子,就安慰他说:“我们是子弟兵,军民是一家,有张大爷(指张鸿贵)在这儿,不要紧张。”禹长年听后紧张的心平静了许多,理完后说:“理得不好,请原谅。”
住处安定后,少奇同志即向张鸿贵了解当地民俗乡情,特别是群众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意见、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期间,刘少奇常到河边散步,到副业加工厂和工人交谈,看劳动生产全过程,开展调研活动。当时桃园村有党员30人左右,参加新四军的有15人,县大队的近20人,青壮年几乎都参加了民兵,为刘少奇的调研活动提供了素材。他还向张鸿贵描述抗战前景,希望通过张鸿贵多向群众宣传。他十分赞许张鸿贵捐献丰厚的家资支持革命,动员长子张翼参军,并赞扬张鸿志(张鸿贵的胞妹,1917年出生,1939年参加革命,任淮河大队宣传队长、涟水县二区区委书记、涟东县民运部长兼宣传部长)打破世俗偏见带头参加革命,壮大抗日力量,是“新女性”的代表。
有一天,刘少奇同志要到一二十里外的阜宁单家港开会。这段路很难走,又是雨后初晴,张鸿贵让小伙计备了一头毛驴,上面垫个花被子,跟在刘少奇的后边。开始刘少奇不知道这驴是为他备的,还以为是去请姑娘或接新媳妇的,当他知道实情后,就笑着对小伙计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两腿‘骑’大路骑惯了,还是请你牵回去吧!”小伙计不肯走,他又亲切地说:“走路比骑毛驴好,既舒服,又能锻炼身体,还可以沿途看看地理形势,有时,我们有马还拴着不骑呢!”小伙计只好看着他与警卫员上了大路,才牵着毛驴回去。
当地人顾颂先拉起抗日游击队。由于没有枪支弹药,一天,顾颂先领着5个代表来到南集张鸿贵的家,找刘少奇同志要枪支弹药。刘少奇同志笑着说:“有了人,还愁没有枪?就看你们敢不敢去拿!”他们问:“在哪里?我们去扛。”“在敌人的据点里。”代表们傻了:“就凭我们几把大刀、几支鸟枪能拿下据点?”刘少奇同志笑了笑,说:“贺龙一把菜刀就能闹革命,我们农民有的是斧头镰刀、大刀长矛,田野里的野草都能砍掉,难道敌人的脖子是铁打的?”在他的启发下,游击队不久就分别在花庄圩和孙家圩两个据点向“黑狗队”们“借”了不少枪支弹药,并且口称是“奉胡主任的命令”,既武装了自己,又打击了敌人。
二、启程夜过蔡工渡口。刘少奇行程准备就绪,身体状况也得到了康复,于1942年3月19日上午10时前往阜宁县单家港杨集镇与同行人员会合,正式启程去延安,随行的有秘书吕振羽夫妇、电台台长陈士吾、医学专家柳岗、文化名人贺绿汀,以及沈其震、王兴刚、朱毅、崔义田、吴信泉(到山东后返回华中)等90多名干部。在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一个营的护送下(刘震时任第十旅旅长兼淮海军区司令员),他们从单家港出发(现阜宁县羊寨镇单港村),迎着料峭的春寒,开始了返回延安的征程。临行前,刘少奇送给张鸿贵一件虎皮大衣,语重心长地对张鸿贵说:“用自己的商人身份,好好地为党筹集资金,购买抗战物质,用自己的社会地位保护革命力量,党和人民会记住你的功劳的。”
盐河两岸,日伪军三里一碉堡、一里一岗哨,外加流动巡逻队、巡逻艇,盐阜、淮海两地解放区军政人员白天通过封锁线非常困难。刘少奇一行在张鸿贵的导引下,穿过日伪控制区,到达盐河岸边的蔡工渡口,已经是深夜12点。当地党组织准备十几只小船和农民自制的“大木桶”。在部队“井”字形方阵的掩护下,当地船工季永富、季永林兄弟俩用新杉木做的大木桶将刘少奇同志渡送过河。这里离鬼子的据点很近,河面上经常有鬼子的小汽艇出没巡逻,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由于河面有60多米宽,渡河的时间又很急促,有的同志乘船、乘桶过去,大部分同志只得牵马从齐腰深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趟过去。蔡工渡口相传有300多年历史,抗战时期,陈毅、罗炳辉、彭雪峰、梁兴初、黄克诚、金明、张爱萍、邓子恢、张云逸和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等同志都曾从这里过渡,时称“红色渡口”。它的上游时码、钦工渡口均有鬼子炮楼,下游五港渡口也有鬼子据点,新四军第三师选定蔡工渡口作为这次渡河点。当时的船工季永林曾回忆说:
我家住在涟水县五港镇蔡工渡口的对岸。我念小学中途因贫辍学后,13岁时就在老摆渡手父亲的指导下学会了摆渡。从此对摆渡情有独钟,子承父业,一摆就摆了50多年。我的哥哥季永富是五港交通站成员,消息灵通,每遇有首长过河,接到上级任务后马上转告我。在这之前我请人偷偷地赶制了6只大木桶,以备日后使用。这些木桶直径有2米多,用新杉木板做成,轻巧结实,平时翻过来底朝上埋在土里保管,用时刨起来抬到河口。这次秘密摆渡的时间是1942年3月的一天深夜12点,地点选择在蔡工村贾庄直西的盐河岸边。此处南北足有2000米的大空荡,盐河岸上又是坟靠坟的大乱坑,可谓人迹罕至、阴森可怕……渡过盐河,刘少奇一行进入淮海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经高沟镇来到淮海区党委和淮海军区所在地——沭阳县胡集乡小胡庄。
三、沿途视察淮海区。刘少奇在回延安前召开华中局扩大会议时,皖东北和淮北区距离阜宁较远,一部分党政军领导干部没有参加。为此,刘少奇决定在小胡庄作短暂停留,接见淮北区领导人,向淮海、淮北区负责人传达华中局会议精神。淮北区负责人邓子恢、彭雪枫,淮海区负责人金明、刘震等领导分别向刘少奇汇报了工作。刘少奇对今后如何继续坚持敌后抗日斗争作了具体指示。当听到金明和刘震将第三师第十旅化整为零分编到各县大队后(即主力地方化),各地武装力量普遍得到加强和扩大,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非常活跃的情况后,刘少奇高兴地说:“你们坚决‘化’下去了,并且做出了成绩,这很好,根要扎得深,花才开得好,果才结得大。”并与当天晚上召开了形势报告会。据时任淮海行署行政科科员张诚(女,涟水县人,建国后曾任涟水县小李集乡党委书记)回忆录记载:有一天晚饭后,忽然通知说听中央首长报告。在一间屋子里,人进去后罩灯熄了,就听一个声音沉稳的人在作形势报告。首先讲日军侵占武汉后对国民党采取诱降政策,不再向西推进,而集中兵力对付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迎接残酷斗争的准备,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夺取最后的胜利。其次讲苏德战场,德军一个月占领法国,希特勒麻痹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发起闪电战,占领苏联大片领土,进逼莫斯科。苏联放弃大片领土,以空间争取时间,正组织全国力量积极反攻。在这次报告会后,日军对我淮海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后得知给我们作报告的是胡服(刘少奇的化名)同志,他的形势报告分析透彻、预见性强,我终身难忘。
刘少奇在小胡庄访问和接见了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重点了解了老百姓的生活、群众的抗战情绪、减租减息和新四军与群众的关系等情况。一天,刘少奇同志和前来军区送粮草的小胡庄村农会会长唐兆林促膝谈心,看到唐兆林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估计他家生活很困难。第二天早上,刘少奇同志来到唐兆林家,见唐父双目失明,一家7口人挤在两间破漏的屋子里,当即从身上掏出40元钱,给唐兆林修理房屋,唐全家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在小胡庄期间,刘少奇还接待了前来要求恢复党籍的淮海专员公署粮食处长李干成同志,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安排华中局调查解决,体现了对“老革命”政治生命的关切。3月30日,刘少奇又同彭雪枫就淮北军区和第四师工作交换了意见。
四、穿过陇海铁路。1942年3月31日,刘少奇告别淮海区党委,由新四军独立旅第一团团长周长胜率领全团护送(独立旅旅长梁兴初),从沭东进入沭宿海根据地,在沭宿公路的桑墟镇住了一宿。4月1日,刘少奇一行经过东海县安峰水库东侧到达东海县曲阳乡赵庄,与罗荣桓安排前来接应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旅长曾国华汇合。夜幕降临时,由东海县陇海区委书记、交通线赵庄站负责人周朝瓛带路,将刘少奇护送到陇海铁路南侧的后张谷村。在这里与一队巡逻的日伪军发生了遭遇战。曾国华和周长胜安排战士迅速控制后张谷碉堡里的伪军,大队人马秩序井然地穿过陇海铁路封锁线,安全到达鲁南海陵县白河区刘湾村。在赵庄期间,刘少奇会见了沭宿海县委书记章维仁,对做好群众工作、巩固根据地、建好交通线作了重要指示。4月8日上午10点,行军队伍在距陇海铁路20余里的山东滨海区边沿刘湾村休息时,刘少奇亲切与百姓攀谈,考察民情,观看减租减息宣传标语。
1942年4月10日下午,在曾国华的护送下,刘少奇一行到达了沂蒙山区南麓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师部所在地——山东省临沭县诸繁村(现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乡西朱范村),安全顺利地走完了回延安的第一步。根据毛主席要他回延安途中,帮助解决山东党政领导人之间的一些分岐的指示,刘少奇在山东停留了4个月。1942 年 7 月下旬,随行的 90 多名华中干部返回新四军军部,刘少奇只带了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共18人,由曾国华和铁道游击队护送过津浦铁路,奔赴延安。
1942年12月30日,刘少奇从华中返回延安,从涟水起步,跨越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5个省,穿越103道封锁线,历时9个多月。到达延安后,迅即投身“七大”筹备工作。在“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关于《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关于《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新党章和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了《论统一战线》的报告。
1952 年秋天,张鸿贵去北京探望三妹张鸿志,与当年的那些老朋友畅叙别后之情,离京前和刘瑞龙部长一道去见了刘少奇副主席,刘副主席还给涟水老区特批了17台苏式拖拉机,用于“支持那里的农业生产”。
(作者系涟水县政协经科委原主任、县文化文史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3-09-15 09:30:5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