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各地陆续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这使我不断地想起和陈云同志共同生活的那些岁月,回忆他怎样工作与学习,回忆他处理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10年来,这些记忆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冲淡,反而更加鲜明生动,许多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今天我把这些零散的记忆整理起来,用这篇文章表达对他深深的怀念。
“毛主席教我学哲学”
陈云同志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长的7年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处理日常工作之外,十分重视学习。他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带动干部共同学习,使中组部内部形成了好的学习作风和制度,他曾对我说,过去搞地下工作没有条件学习,长征没有时间学习,现在相对安定,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努力工作,抓紧学习。
那时延安有各类学校,如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中央各部门掀起学马列主义的高潮。中央列出一系列马列主义的理论著作,并汇集成册叫《干部必读》。为了推动学习,陈云同志在中组部成立了学习小组,他担任学习组长。在他的率领下,中组部各部门都制定了学习计划,每星期一上午为学习日。陈云同志规定了学习进度和讨论主题。他的学习方法就是马列经典著作一本一本地认真读,精读之后,深入讨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当时中组部学习小组系统地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经典著作;还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哲学概论》等教科书,学习成绩在中央机关中是最好的,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表扬。
陈云同志在毛主席的启发下,对学习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曾屡次对干部,也屡次对我说:“是毛主席教我学哲学的。”在中组部学习小组讨论哲学问题时,毛主席派了他的秘书和培元教授来辅导。艾思奇、杨献珍、吴亮平教授也都辅导过他们。陈云同志尤其喜欢同艾思奇教授一起讨论哲学问题。他的“十五字诀”就是这时形成的,这是他学哲学、用哲学的心得体会。他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唯物论,交换、比较、反复是辩证法,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陈云同志在组织干部学习时,一贯提倡大家畅所欲言,注重发扬民主,各种不同的观点都可以发表,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他还主动引导,树立一个对立面,让两种不同的意见展开争论,使讨论深入下去。他认为这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收获会更大。
记得在1938年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抗战八年,在毛主席领导下,整个延安掀起了学习马列主义的高潮,特别是学哲学、用哲学的高潮。许多干部在这场学习运动中,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所以,陈云同志屡次对我说:毛主席在延安时代培养了一代人,为抗战胜利,解放全中国作了干部方面的准备。当年在中组部工作过的同志每当谈起当年的学习小组,一致认为得益匪浅、受益终生。陈云同志也认为他自己此后政治上的成长,与那时的学习是有密切关系的。
学习毛主席如何进行调查研究
陈云同志在延安认真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后,深有体会,收获不小。此后,他又开始研究毛主席是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他把毛主席起草的中央文件、电报以及调查报告统统收集起来通读了一遍,从中认识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在后来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中,他又总结出一个观点:要用90%的时间去做调查研究,用10%的时间作决策,并一再向干部们宣传这个观点。
陈云同志作调查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领导经济工作中,每制定一项重大政策时,都要查阅很多资料,并向专家请教。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他花了很多心血,找科学家谈,找经济学家谈,找干部谈,很多重点项目都是他亲自视察后做出决定的,比如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抚顺、鞍钢他也去过,许多地方都是我随他一起去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到我们家来的还有地质专家李四光同志。因为要搞工业建设,首先要了解我们国家的地下资源,掌握资源状况,才好做出计划,就是说,要从源头上抓起。我们国家是贫油国家,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陈云同志注意到有些专家主张搞煤炼油。那时,山西科学院曾拿煤炭炼出来的油给陈云看。后来依据李四光同志的研究,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才初步解决了我们国家的能源问题。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陈云同志提倡除了听取各级干部汇报外,还要交一些能直接向他反映情况的基层朋友。如为了了解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情况,他与青浦家乡中的农民建立了联系,这些农民是他当年搞农民运动时的战友。他们定期写“情况报告”寄给他。到了冬季农闲时,陈云同志还给他们出路费,准备到北京时的棉衣,请他们到北京当面向他汇报农村的情况。
我为陈云同志抄写中央工作会议提纲
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批判“两个凡是”之后,思想解放了,国家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1978年12月,中央要召开工作会议。陈云同志出席这个会议之前,写了一个发言提纲,让我帮他誊清。他过去就常常让我给他誊清发言稿,我虽然不是他的秘书,但是他认为我写的字比较清楚,我对他的字迹也非常熟悉,再潦草我都能认得出来,誊写时不用再问他,所以他经常叫我承担这个任务。
陈云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最初是用铅笔在几张台历纸的反面起草的,我在抄写的时候,觉得这些意见都是重磅炸弹,在会上引起很强烈的反响。后来有人问我,你当时是不是有些替他担心,是不是认为他应该缓和一点提这些问题,不要提得那么尖锐。我看到他当时的情况,感觉到他提这些意见,是当仁不让的,是顺理成章的,没有感到吃惊。他对这些蒙冤的同志有责任心,认为粉碎“四人帮”后,这些干部的问题应该尽快解决的。对于提出解决的这些问题,他也是有把握、心中有数的,因为很多事情他都亲身经历过,他非常了解当时历史和干部的真实情况。
陈云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发言提纲中讲的,都是党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大问题,他这些意见至关重要,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对这些问题,在私下议论的人比较多,但是拿到桌面上,在党的正式会议上,像陈云同志一样公开提出意见的人不多。陈云能这样做,和他的原则性,和他对党、对人民的责任心是有关系的,和他的资历也是有联系的,因此他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并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他常跟我说:有些重大问题呀,因为你了解情况,就有责任提出来,提意见的人,还得有一定的资历才行。所以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陈云同志起的作用也是由他在党内的资历和威信决定的,大家信任、赞成支持他提出的意见。更主要的是,在历史转折时候,这些重大的历史问题不解决,我们改革开放就不能顺利向前发展。解放一批干部使他们回到岗位上,是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党的干部是国家宝贵的财产,没有广大干部的积极支持和辛勤工作,就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陈云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揭开了一个盖子,推动了历史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陈云同志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他受到全党的信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党中央的副主席,当选为重新成立的中央纪委的第一书记。陈云同志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后,心情十分愉快,他觉得在新时期可以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有所作为了。
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
1982年7月,陈云同志看到北京航空学院的一个老师写来的一封信,信中反映了知识分子生活负担重的情况。这封信是经我手给陈云同志的。最初这封信寄到中国科协,因为我在国家科委工作过,我跟科协一直保持联系。所以,科协同志将这封信交给我,希望我转给陈云同志。当时中年知识分子待遇的确非常低,工资少,居住条件也非常差,但工作负担却很重。由于生活条件和所承担的工作负担相差太远,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状况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
陈云同志看了我转给他的北航教师的信后,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于是,他又做了调查研究。调查的对象之一是我的大女儿。我的大女儿在科学院工作,她对科学院的知识分子的情况很了解,她自己的待遇也是很低的。大女儿向父亲反映了知识分子营养状况不好,身体健康状况很差,住的条件非常拥挤,工作条件也不好的情况。
陈云同志在了解到知识分子的情况后,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重视,他给中央常委写了封信。陈云同志在信中写道:“中年知识分子生活和工作负担重、工资收入低、很多人健康水平下降。我认为,这是国家机关的一个大问题,确实要下大决心在今明两年内着手解决,不能再按部就班地搞。”“我们基本建设每年要用五百亿元,为什么不可以用几十亿元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是解放后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是今天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工作主要靠他们做。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应该看成是基本建设的一个‘项目’,而且是基本的基本建设。”“我们把钱用在中年知识分子身上,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陈云同志提出解决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意见以后,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有所改善了。
陈云同志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我和陈云同志相濡以沫58年,他有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延安他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同时还兼着马列学院的党的建设课,一个星期去讲一次课,大概一次要两个小时。当时我也在马列学院学习,也听陈云同志讲党的建设课。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革命到底,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直到你的死,用上海话说,叫‘翘辫子’。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一直要奋斗到‘翘辫子’为止”。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也给全体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解放以后有的同志给我写信,说他在最困难的时候经常记起陈云同志这句话,这句话在他们心中已化作坚定的革命意志,鼓舞他们一定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念,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陈云同志在另一次讲课中说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能够坚持真理,坚定信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就是不怕孤立,不怕开除党籍,不怕离婚,不怕开除公职,最后一点就是不怕杀头。这一番话也给全体学员,包括我在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他自己也做到了这一点,身体力行做到这一点。在党内最常遇到的情况就是孤立。当一个人的观点不被接受的时候,你就会处在孤立的境地,这个处境是非常艰难的,精神上的打击也是很大的,陈云同志就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因为他有“五不怕的精神”,他能够做到泰然处之。
第三句话是“事实是硬的,历史是公平的。”这是陈云同志对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干部常讲的一句话。他鼓励这些干部不要为了一时的不理解而消沉,如果你的意见是正确的,总有一天会得到大家的承认。因为历史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事实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陈云同志作风朴实,埋头苦干,工作有了成绩,从来不同意宣传自己。一个部队同志写东北“四保临江”历史时,讲陈云在这次战役中起了重大作用。他看后把这段勾掉了。由于他不愿意宣传自己,至今留下来的个人资料很少。陈云同志常说,做出一点成绩,首先是党的领导正确,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取得的;其次是靠广大群众的努力,一个人的功绩是有限的。陈云同志能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一生处事小心谨慎。有的干部到他这里来谈话,多数是好的,但也有的发牢骚,争级别,争待遇,说党亏待他了。陈云同志总用“事实是硬的,历史是公平的”这句话来开导他们,说党是不会亏待你们的,不用自己去争。中央在实行薪金制时,把他同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少奇同志都定为国家一级工资,他主动提出定为二级,他说,他不能同毛、周、刘、朱并列。
陈云同志在党内处于高层领导地位,他的工作关系全局。面对千头万绪的经济工作,既复杂又矛盾重重。他是如何应对这些情况的呢?记得有一次秘书拿来一大摞文件让他批,他不到一小时就批完了,他说属于各部门的事责成各部门去办,他们还高兴,如果你替他们办了,他们还说你越俎代庖。让他们办是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对关系全局的工作,他善于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抓住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面对复杂重大的问题,他多谋善断,很快就把关系理顺,对经济领域中的枯燥数字,他得心应手。我没有参加他办公室的工作,从他在空余时间与人的谈话中常听他说国民经济要讲短线平衡;“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先抓市场供应,后抓基本建设,这就是他经常要了解市场供应的原因。陈云同志处理的多是党与国家的大事,有紧急的事、难办的事、棘手的事他都冷静对待,从不头脑发热,从不感情用事。为了少犯错误,每经一事既总结经验,又不断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学习毛主席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方法,也向专家学者学科学知识。所以陈云同志即使到了晚年仍在与时俱进,能够提出一些对改革开放具有指导意义的前瞻性思想。
在陈云同志的一生中,遇到很多的政治波折。但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他从没消沉过,没有失去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他的一生是不断进取的一生,是不断实现其人生理想、完成其人生抱负的一生,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英勇奋斗的一生。他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于若木)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1-24 22:43: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云: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