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宋任穷与杨庄抗日小学
2023-06-10 11:15:26  来源:莘县时讯 牛贵葆 闫洪涛 马章文  点击:  复制链接

  宋任穷,湖南浏阳石垅村人,从18岁就开始跟随毛泽东上井岗山干革命,历经中央苏区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抗战时期,是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和创建者,1942年至1944年,他在现山东省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以卓越的组织才能、军事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指挥了整个冀南区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不仅功勋卓著、青史留名、英名永存,而且在进驻杨庄领导冀南抗战三年间,至今还留传着创办抗日小学(也称鲁西北抗日子弟小学)千秋传承的佳话。

  立足红色杨庄实际,创办抗日小学

  1942年5月,时任中共冀南区党委书记、冀南行署主任、冀南军区政治委员宋任穷,为适应当时抗日战争环境和抗日斗争形势需要,奉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指示,率领冀南区党政军群及部分后方机关,从河北陆续辗转至现山东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杨庄村时属朝北县第五区,素有“平原小延安”之美称。它四周全是高三丈的土围子,设有东门和西门,围子墙上能跑大车,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开展敌后抗日工作。

  宋任穷率部离开河北,长途跋涉,辗转千里,至杨庄村。杨庄,也就成为冀南区“红色首府”所在地和组织领导整个冀南区开展抗日斗争的中枢。面临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机关干部和地方干部的子女多了,怎么安置?总不能让一些干部带着孩子去前线打仗吧!杨庄村干部夏炳银、夏少增、郭秀英找到宋任穷说:“宋政委,俺村西头有个大寺院,占地面积大,除大殿、二殿外,还有东、西厢房还空闲着,寺院中有口深井、喝水用水都方便,不如在那儿办所抗日小学吧。再说,附近有个鲁西北抗日子弟小学,经常流动,办学校址不固定。为了尽快把小学办起来加强师资力量,不如让它们一块过来吧”。“好主意,好办法。”宋政委听后一啪大腿,深表赞同。他立即深入现场,认真察看办学场地。自古道:“敬神为庙,敬佛为寺。”杨庄寺院规模较大,因寺院座落在杨庄西部,人们通称为“杨庄西大寺”。杨庄西大寺,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朝代,百姓敬仰,香火从未间断。后来由于躲避战火,西大寺的和尚跑了,只留下杨庄东南80亩庙地,宋任穷为寺院内各项建筑、绘画雕刻艺术赞不绝口。他深为感动地说:“我国古代带动人民智慧和建筑工艺水平,是非常了不起的。”为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爱护寺院内一切设施,在创建小学过程中,专门明确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朱光、宣教部部长胥光义二人,具体负责筹办小学事宜。

  因陋就简办学 自编教材授课

  1942年6月下旬,在宋任穷的细心关怀和支持下,杨庄小学终于开始上课了。闫景明和夏敬德分别担任正副校长。夏敬德是附近吕村吕玉田的学生,吕玉田是一位老教书先生,从小读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等,满腹经伦,才高八斗,是当地有名的“文科状元”。一位女老师叫桂殿慎,现王奉镇桂庄村人,当时,学校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土台子当课桌,木墩子当板凳,每人发一块石板在上面练习写字。教师也不固定,轮流上课。那时刚开始,课本、教材十分缺乏,主要学语文、算术、生活常识、自然和政治、唱歌、绘画等,每几位学生只能共用一本课本。1943年7月,经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批准:莘县、朝北县合并为莘朝县,原冀鲁豫三分区所辖堂邑、莘县、清平、冠县、朝北、卫东六县划归冀南区领导。同时,建立冀南第七地委,成立冀南第七军分区,赵健民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肖永智任政委兼第七地委书记。杨庄小学开始有二、三十个学生,后来抗日干部子弟多了,又吸收附近王庄、夏庄、闫庄、武家河、尧头、余庄、西田庄等几个村群众的孩子,学生最多时达到六、七十名。缺少课本,宋任穷亲自到观城县红庙村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那里借来小学课本,其中就有筑先县大众书店翻新的《初小国语课本》,后来,通过地下党组织,又从山东清河公署借来由该公署编印的《初级小学中级部通用常识课本》。因学生多,课本少,宋任穷就利用作战指挥间隙,组织发动政治机关的同志,手抄课本,一个多月下来,完成40多个手抄课本,全部送到杨庄抗日小学学生手中。与此同时,还带领政治机关的同志,结合实际,业余编写教材。比如:《怎样写家信》《怎样写宣传标语》《怎样写几种便条》《怎样盘查路条和检查过往行人》等。学校每天上课五、六个小时,大部分是在学校里;敌情来了,就躲到杨庄一望无际的密密麻麻树林和灌木丛中去上。原杨庄抗日小学学生耿振华,女,出生于1932年,现年90岁,系莘县张鲁回族镇耿楼村人。她1947年参加工作,当时只有13岁;1951年入党,年满18周岁,属离休干部,曾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她虽是九十岁高龄老人,但耳不聋、眼不花、记忆力好。她深情地说:“我在杨庄小学,整整上了四、五年,既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懂得和掌握了不少抗日道理,为我长大成才打下了良好基础。我先在俎店区政府工作,后辗转到聊城地区妇联、莘县妇联等单位工作。抗日小学虽距今78年了,但那一段艰难困苦的动人岁月,至今难以忘怀。”自宋任穷率部进驻杨庄后,相继建立健全了党支部、村委会、妇救会、民兵连和儿童团。村民夏高升曾担任儿童团团长,儿童团大部分成员都是抗日小学的学生,经常协助村里站岗、放哨、查路条,警惕性非常高;一次,有一个叫江元的人乔装打扮来杨庄侦探情报,恰巧被夏高升和几名儿童团团员逮住了。经查,这个叫江元的人,是泄露党的机密的叛徒,系朝北县第五区西田庄村人。1940年1月6日,西田庄村抗日青年英雄王健钦被捕,于次日上午在富余集,被日伪军开膛破肚、残酷杀害,就是这个叛徒告的密。江元悄悄来到杨庄,本想再捞些情报,到日伪军那里去领赏,没想到“小阴沟里翻大船”竟栽在杨庄抗日小学生所在的儿童团手中。不久,这个可耻的叛徒被当地政府处决。

  杨庄抗日小学的学生,不仅能帮助村里站岗、放哨、除叛徒、抓汉奸,而且还积极主动张贴标语,宣传党统一战线和抗日主张;同时,还自编自唱儿歌,宣传抗日。比如:宋任穷进驻杨庄后,组织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战斗,取得了非凡战果。杨庄抗日小学为此编了一首儿歌:“宋任穷的兵不好当,破袜子破鞋破军装;黑窝窝头、小米汤,萝卜咸菜辣椒酱;土枪土炮上战场、打一仗胜一仗,早晚把日本鬼子消灭光。”宋任穷在杨庄领导冀南区村民,广泛开展平原游击站、地道站,取得了重大胜利。于是,这些杨庄抗日小学学生们,又编了一首《杨庄地道战》战歌:“挖陷井、握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严守制高点,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杨庄村民是庄稼汉,打得鬼子哭爹叫娘见阎王。”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敌我作战的场面,减少了部队伤亡的同时也震慑了敌人。

  一切为了前线 一切为了孩子

  从1941年起,连续两年雪雨未下,蝗虫、传染病情、旱情空前严重,再加上敌人不断进行残酷“扫荡”,抗战形势异常严峻。在这危险之际,宋任穷组织带领部队节衣缩食,生产自救,战胜灾荒。在杨庄,宋任穷的部队每人一天只有10两口粮,他带领冀南区党政机关(不包括作战部队),每人开始由10两减为6两至4两。将节省下来的粮食,一部分留给伤病员,一部分救济杨庄抗日小学的学生。他常说:“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是革命的希望和未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宋任穷在杨庄艰苦抗战三年期间,始终关爱杨庄抗日小学,使每个学生一天能吃上两顿饱饭,而自己省吃俭用,时常用黑窝窝、菜团子充饥。杨庄村党支部书记夏炳银及爱人村妇救会主任郭秀英,实在心疼不过,每年就在自己荒地种一些杂粮,绿豆、红豆、红小豆、芝麻等。等收成下来,家中除留一小部分外,大部分却捐献给宋任穷部队和杨庄抗日小学;夏季天气炎热,郭秀英工作再苦再累,每天总要给杨庄抗日小学烧一大锅绿豆汤喝,既能解署降温,又能预防小儿疾病,从而确保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

  当年的孩子皆为新中国建设栋梁

  杨庄抗日小学自1942年6月至1945年8月,成立了三、四个年头。1944年5月,宋任穷率部离开杨庄迁移冠县一带,至1944年8月莘县解放,杨庄抗日小学,才搬迁到现莘县王奉镇王庄村,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后。

  在这几年期间,杨村抗日小学共计培养了120多名孩子。这些孩子生长在抗日烽火岁月里,后来又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已是英才遍地,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栋梁。张霖之,河北省南宫县人,曾历任南宫中心县委书记、鲁西区党委书记、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冀鲁豫区(平原)中央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长。建国后曾担任原国家煤碳部部长、党委书记。他的儿子张某,幼时在杨庄抗日小学就读,后来成长为省部级干部。赵明信,山东莘县王奉镇人,曾是杨庄抗日小学学生,后考入清华大学。曾担任河北省中共大名县委书记、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为厅级干部。他在担任大名县委书记期间,曾修通了莘县王奉镇至河北大名县金滩镇公路,并邀请宋任穷题写了“金奉公路”纪念碑碑名。杨庄抗日小学教师夏敬德,后来担任王庄小学校长,曾担任邯郸市纺织工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该小学学生除了上述健在的耿杰华外,还有张中华、张季华、张书华亲姐妹仨。张中华临清市人,曾担任北京无线电厂厂长,其丈夫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张季华、张书华分别在山东经济学院和济南市工作。原杨庄抗日小学女学生杨敬华,在上海市工作,其丈夫王再兴,是南下干部,系莘县燕店镇人。学生李贵林(后改名为李延坤),曾担任河南省南阳地区人民法院院长等职务。

  杨庄抗日小学,虽成立了三、四个年头,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它在宋任穷杨庄抗战史册上,却占据了一个很重要地位,在中华民族红色历史上,成为一个独特的、光荣的符号,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熠熠闪光,永远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3-06-10 11:17: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宋任穷与杨庄抗战被服厂

下一篇:最后一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