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他赤胆忠心、屡建奇功,被誉为“党内孙武”,新中国成立后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军事人才;谦虚谨慎、严于律己、自奉甚俭,身体力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他教育子女要扎扎实实学本领,脚踏实地作贡献,在其严格要求下,子女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心永远是红的
刘伯承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有“川中名将”的美誉。1923年冬至1924年春,他在成都养伤期间,与吴玉章、杨闇(àn)公等人来往密切。在二人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1924年1月4日,杨闇公在日记中写道:“伯承机警过人,并且很勤学的,头脑也异常清晰,不是碌碌者比;又兼有远大志向。……他堪当益友之列,并可同行于一个道路。”1926年5月,经二人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刘伯承根据指示,到第二十军军部协助贺龙拟订起义计划。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爆发,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上午9时,他作为四川代表参加了国民党各省党部及特别市党部、海外党部代表联席会议。会上,不仅选举了革命委员会委员及主席团成员,还在该委员会下分设秘书厅、宣传委员会、参谋团等。后来,周恩来回忆:“参谋团当时没有人任主任。后来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来做参谋长,他起初谦虚,不肯答应;后来我说一定要你来做,他才担任参谋长职务。”参谋团委员还有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又派他赴苏联学习。1928年6月至7月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近郊召开。7月7日,他在会上作了《南昌暴动始末记》的报告。这份报告详细记载了南昌起义的发起准备、暴动经过以及最终失败的经验教训,着重指出我党对军队领导的重要性。
刘伯承写的《南昌暴动始末记》(附地图)
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在这危亡关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8月,红军受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刘伯承任第129师师长。9月6日,129师各部在蒙蒙细雨中集合。列队完毕后,他面向近万人的方阵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誓师讲话。针对不少指战员和战士被改编为“白军”在思想上转不过弯的问题,告诉大家:“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我们要把主要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优良传统不会变。”接着,又拿出一顶军帽,指着帽徽说:“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说罢率先换帽。一声令下,全师人员一齐换帽,不少人泪如泉涌。随后,他骑马检阅了部队,并与大家立下“抗战到底”的铮铮誓言。这堂“换帽不换心”的政治课深深铭刻在每一位官兵心中。此后,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始终秉持这样一颗红心。
投身军队教育事业
刘伯承一贯主张“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新中国成立后,为加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拟筹办一所陆军大学。得知这一消息的他萌生了投身院校教育的想法,并致信中共中央:“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这封信受到毛泽东、朱德的高度重视,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委派这位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著名军事家去办学校、搞教育,把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传授给全军中、高级干部。
1950年10月27日,刘伯承奉电飞离重庆,前往北京主持陆军大学筹备事宜。考虑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及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财力、物力都很紧张,为了能早日开学并节省资金,他提议将陆军大学设于南京原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筹备期间,周恩来曾三次会见了他与筹委会成员,传达了党中央对办好陆军大学的相关指示,并讨论了校名、教学方针和内容等具体事宜。根据三次谈话精神,他和陈士榘起草了《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1月13日,周恩来主持会议,讨论了《意见》。考虑到将来还要设海军、空军等科,刘伯承建议将校名由陆军大学改为军事学院,并据此制定组织机构、领导机构、所需干部、训练方针等。16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朱德,汇报会议情况,建议批准《意见》。当天,他们即予批准。30日,中央军委任命他为军事学院院长(次年2月兼任政委),从12月开始招收学员。其间,颁布了军事学院训练工作大纲、政治工作大纲。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典礼在南京举行。陈毅代表中央军委授旗,刘伯承正步走到军旗前,单膝跪地捧起一角深情地吻了一下,起身接过,郑重表示:“我们全院人员将永远保持这面尊严的富有光荣的斗争历史传统的旗帜,作为我们军人的英勇与荣誉的象征。”在担任军事学院院长的7年时间里,他每两个月就要向中央军委作一次综合报告,从未间断。此外,他负责授课,还组织编译教材、示范演习等,甚至在右眼因战争失明、仅剩的左眼视力也严重衰退的情况下,拿着放大镜审定上百万字的军事译著和大量教材。
靠真本事“唱好戏”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虽然被授予元帅军衔,但始终以普通人自居,克勤克俭、廉洁奉公,保持着无产阶级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他常告诫子女们不能搞特殊,不要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越感,从而脱离人民群众。甚至还给他们立下规矩:成婚后一律搬走,自食其力,不再依靠父母生活。他曾说:“我打了一辈子仗,身边没有什么私人财产好继承。你们也不能靠着我刘伯承这块牌子生活。你们自己要自尊自立,自强不息。”
他不仅是一位运筹帷幄、战功赫赫的军事领导人,也是一位热爱读书的“儒帅”,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离不开经年累月的学习。几十年来,始终忘我学习、勤勉工作的状态,给子女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五子刘蒙回忆说:“我感到爸爸生活很有规律,做事特别认真,读书译著,孜孜不倦。不管春夏秋冬,他早上5点就起床,大声朗读俄文、写字。早饭后,他就开始紧张的工作。”
刘伯承还教导子女们“唱戏要靠真本事”的道理,把自己比作打扫和整理舞台的人,把他们比作是即将登台“唱戏”的人,告诫其必须扎实学好真本领,才能“唱好戏”。1962年,他看到了一份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的通报,“成绩优良者十人中”,一个干部子女也没有。这份通报引起他的警觉,于6月11日给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的长子刘太行写信,道:“可能这是不全面的调查,但是要警觉。干部子女生活优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认为学习没有意思,自甘落后。这必须大力教育,扭转某些落后的干部子女的坏意识,才能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期望其要努力成为一名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此要不断提高觉悟、自强不息、力争上游。在其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热爱学习、勇于拼搏、刻苦钻研,在军事、医学等领域贡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
受之无愧的“中国布尔什维克”光荣称号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到参加南昌起义,从领导反“围剿”到抗日誓师,从千里跃进大别山到决战淮海、挥师过江、解放大西南,从主动请缨创办军事学院到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他用一生的光辉业绩,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全军指战员心中,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1986年10月21日,邓小平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悼伯承》。
1986年10月7日,94岁的刘伯承因病逝世。21日,邓小平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悼伯承》,赞扬“他的卓越贡献,他的坚强党性,中国布尔什维克——这个意味着真正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他是受之无愧的”。并回忆道:“人们习惯地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同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伯承善于与同志团结共事的高尚风格,在今天仍是我们领导干部的表率。”“伯承同志党性坚强,突出表现在考虑问题从党的全局出发,事事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为了党的整体利益,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和局部的利益,总是主动挑起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兢兢业业,排除万难去圆满完成。”“他熟谙兵法,博采古今中外军事学术精华,运用于中国的革命战争。……伯承善于总结经验,把军事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又善于创造性地用理论指导军事实践。他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伯承是有大贡献的。说伯承同志的军事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恰如其分的。”“他始终是把自己的一切贡献于、服从于党的需要,把自己融合于党的事业之中,毫无个人荣辱得失的考虑,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刘伯承逝世后,妻子汪荣华致信中共中央,请求把他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最终,伴着徐徐清风,其骨灰落在了太行山,落在了淮海大地,落在了重庆,落在了开县故土。
文中所示档案为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5月10日 总第4134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08-10 10:31: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具有古名将风的共和国元帅刘伯承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