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作为一位经历传奇、极富性格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善于通过与党外人士交朋友来开展统战工作。抗日战争时期,贺龙在开展统战实践时特别注重与党外民主人士交朋友。1940年,晋西事变后,贺龙率部回到晋西北,此后他便长期身处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区司令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这一时期贺龙通过与党外民主人士进行个人交往,赢得了根据地中间派、开明地主、国民党将领以及国统区进步人士的信任与尊重。
与根据地中间派人士的交往
贺龙与根据地中间派人士、山西新军将领、晋西北行政公署主任续范亭的交往为人所称道。贺龙与续范亭于1938年在晋西北共同抗日时就已经相识,在军队指挥权问题上续范亭曾帮助过贺龙与中国共产党。1940年,续范亭被推选为晋西北军政民联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晋西北行政公署行署主任。同年11月,任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开始与贺龙并肩作战、密切合作。晋西北根据地的初创时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军事困难,贺龙与续范亭在这一时期同甘苦、共患难。据续范亭的女儿回忆:“贺龙伯伯对爸爸极为关切,他们并肩战斗的时间最长,在延安相处的机会也最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克己奉公,不搞特殊,吃粗粮陈米。他们还一同指挥军队对日开展“反扫荡”斗争,两人曾在一个叫湍枣境的村子遭到日军的攻击,依靠贺龙沉着冷静的指挥才得以脱险。后来,续范亭因病前往延安治疗,贺龙不久后也前往延安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贺龙常常来看望续范亭,续范亭写了新诗也常请秘书抄送给贺龙看看,病情有了好转,他便及时告诉贺龙。贺龙在与续范亭的交往中,以自己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赢得了续范亭的尊重与敬佩。续范亭曾给贺龙写了《贺龙将军》《赠贺龙将军》《贺龙将军与薛明同志结婚后蒙赠以合照因为诗以纪念》等诗词以表赞扬。续范亭曾说:“贺总这个人,就是再困难,只要你一看见他,就有了精神和力量。”可以说是续范亭与贺龙交往的切实体会与高度赞扬。
与开明士绅的交往
牛友兰是晋西北地区著名的开明士绅,他一向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倾囊救国,兴办实业。在晋西北时期,他为抗日政府创办了“晋西北纺织厂”,在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边区政府开展四大动员中,他捐出8000银圆和125石粮食,支援抗日前线。他还将蔡家崖五座宅院和一座花园庭院献出,供晋绥领导机关使用。他历任晋西北纺织厂厂长、贸易总局顾问、边区参议员。1940年,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初创,牛友兰就成为贺龙、关向应、续范亭等领导同志的座上客,经常一起交谈,受到他们的尊敬。1942年,牛友兰率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访问延安,贺龙亲自前往慰问。贺龙一听闻参观团到达的消息,便匆匆赶至:“你们来啦!”连忙一面握手慰问,一面报道兴县捷报,登时掌声四起,互为祝贺,并设宴为参观团接风洗尘。此外,临县商会会长爱国商人冯锡蕃在1940年开展四大动员运动时也受到了贺龙的保护。当时在开展运动中存在过“左”的倾向,将冯锡蕃的财产没收,贺龙得知后便指示:“冯锡蕃怎么给扣了起来呀?他是个非常好的同志呀。1937年一二〇师刚到山西时,部队没有冬衣,冯锡蕃跑前跑后地张罗了20万元,筹制了1万套棉军衣。他以后也常为八路军办事。再说,他的财产已没收,你让他到哪里去拿1万元呀?快把他放了,送到一二〇师师部。”此后贺龙与冯锡蕃多有交往,下棋、登山、到冯锡蕃家做客。冯锡蕃在地方开展工作时贺龙还写信给周士第等地方负责人,让他们对冯锡蕃的工作予以配合关照。
与国民党将领、进步人士的交往
贺龙还同国民党将领以及国统区进步人士进行交往。国民党22军将领邓宝珊及其参谋王伯谋向来对中国共产党友好。1942年秋天,贺龙与二人在延安有过一段交流,贺龙曾问王伯谋:“你老弟看共产党成功,还是国民党成功?”在座的人都看着他怎样回答,邓宝珊担心他回答不好。王伯谋说:“谁对老百姓好,谁就成功。”在座的人都笑了。据22军将士回忆:“事后听说,毛主席说王伯谋说得好,还干脆。这次接见使他深受鼓舞。”贺龙亲切而又深刻的话语,对二人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宗旨起到了推动作用。之后22军所属各部在自己的防地,都十分注意与八路军搞好关系。1945年,中共七大闭幕不久,到延安访问的黄炎培也与贺龙有一段交往,他在日记中提到“只觉在座各位高级将领,一般定以为飞扬跋扈得了不起,哪里知道一个个都是朴实稳重,和我平时的想象完全两样。和贺龙同桌谈天,就有这种感想”。与贺龙的交流使黄炎培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旧官僚军阀的显著区别,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这部日记的内容作为《延安回来》一书不久后在重庆出版,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
贺龙通过个人交往表达出对党外人士的尊重与爱护,并凭借他的个人才能与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的爱戴。同时,贺龙与民主人士的交往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与贺龙交往,民主人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统一战线的角度来看,贺龙在统战实践中善于抓住“关键少数”,以与党外民主人士进行交往来带动统战工作的统战艺术,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张仕倬,作者单位: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7-31 11:18: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贺龙如何用“3样活教材”妙讲党课
下一篇:贺龙:三次入班房,菜刀闹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