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约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亲历和见证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开辟、长征、敌后抗战、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重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我军后勤工作领导岗位上任职多年,被尊称为“我军的好管家”。1955年,张贤约被授予中将军衔。
率领先遣支队驰骋于冀豫边区
张贤约1912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南溪下湾村(今属安徽省金寨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11月,六霍起义爆发,成立了霍山西镇革命委员会。一个选择在张贤约心里逐渐明晰且愈发坚定,“参加穷人的队伍,闹革命去!”参加红军后,张贤约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长、师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开辟川陕苏区的斗争以及反“围攻”战斗。1935年3月参加长征,率部3次跋涉茫茫草地,最终成功北上,胜利完成长征。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贤约所部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团,由他担任团长。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他并没有畏惧,而是抱定必胜的信念,并时常鼓励大家。他说:“我们誓与日本人决一死战,只有勇往直前之态,决没有孬种后退之理”“不把他们赶回老窝,决不罢休!”1937年11月,张贤约受命担任一二九师先遣支队支队长,从山西和顺出发,奔赴冀豫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此时的冀豫边区,除了溃军的劫掠,还有地方势力借着“抗日”的名义武装自己,争夺地盘。先遣支队刚进驻时,当地百姓以为又是败军或土匪武装,对支队持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面对不明真相的百姓,张贤约派出战士沿街张贴宣传标语、耐心向群众解释党的抗日政策和八路军的使命宗旨。张贤约根据打击少数反动分子、团结大多数人士的方针,惩治罪恶、收编各路武装,不断扩大抗日力量。在作战方面,先遣支队或是配合八路军主力,或者联合当地抗日武装,同日伪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张贤约的努力下,先遣支队下属5个游击大队均发展为团级建制的规模,“贤约支队”在老百姓中的名气越来越大。
1939年11月,张贤约调任一二九师干部轮训大队队长。次年赴延安八路军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又转入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3月,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张贤约被任命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副旅长兼参谋长,主要负责拱卫延安。
延安保卫战中受到毛泽东亲自接见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贤约升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旅长。1947年3月,胡宗南纠集25万兵力进攻延安。于是,正在富县进行战斗总结的张贤约及新四旅干部,又奉命火速赶往延安。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回来竟然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撤离延安之前,在陕北的一个窑洞中,毛泽东接见了张贤约等保卫延安的军政干部。最初,中央作出撤离延安的决定,一部分百姓、战士甚至干部是不理解的,自长征结束后就一直扎根在延安,突然撤离在情感上很难接受。为此,毛泽东向张贤约等同志讲述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并鼓励大家“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听完这样一席话,张贤约等人心情舒畅多了,尤其是十六字的方针,他们牢牢记在心里。毛泽东还请大家留下来吃个便饭。饭后,毛泽东握着张贤约的手说,如果我们舍不得几孔窑洞,那人家怎么舍得南京、上海、北平、西安呢?这些话,让张贤约认识到党中央从延安转移的战略意义。
3月18日,在张贤约率领的新四旅以及西北野战兵团各部的掩护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顺利撤离延安。党中央撤出延安后,张贤约率领的新四旅与其他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此后,张贤约又率部参加解放西北的各大战役,尤其是取得宜瓦战役胜利后,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指出“这次胜利改变了西北的形势,并将影响中原的形势”。新中国成立时,张贤约仍然战斗在西北一线。
和平年代为后勤工作殚精竭虑
1949年10月,张贤约率部进军新疆,兼任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张贤约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此后,张贤约主要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为我军后勤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5月,张贤约调任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面对旧有的《军用汽车运输管理条例》已经不适宜形势变化的情况,他亲自组织相关业务骨干,认真分析借鉴苏联军队车辆管理经验、吸取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车辆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新条例的起草工作。在文件起草期间,张贤约尤为认真,凡是不清楚、逻辑不顺畅的地方,一定要弄到明明白白、逻辑严密为止。在他的努力下,195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部《汽车拖拉机管理条例》(草案)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军车辆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在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的建议下,1982年总后党委决定派干部对全军的边海防进行调查,以期解决边防官兵的实际生活问题。本来,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张贤约年已七十,且调研工作艰苦,总后党委便没有安排他参加。得知情况后,在他的一再要求下,总后党委决定由他带队对南线沿海及岛屿进行调查。正如洪学智上将回忆道,“张贤约副部长率领的南线海岛调查组,乘船到了西沙。由于海上风浪大,舰艇颠簸厉害,人人都吐得脸色蜡黄,硬是走完了每一个执勤点”。张贤约总结的调查情况,为总后勤部解决边防官兵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后,边防官兵的住宿、饮食、医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1988年,张贤约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张贤约因病逝世,享年90岁。(张少难)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03-13 10:02: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贤约: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下一篇:王宗槐中将:干部工作的“活辞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