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章(1888-1914)(概述图来源:武昌起义和反袁斗争中革命党首领之一。原名应贤,俗称十首领。贵州兴义鲁沟(今属安龙)人。苗族。性烈,体魁梧。少年就读于兴义府新建中学,后到贵阳新军营当兵,继进警察学堂。初任巡长。因辱骂长官被革职。赴武昌参加新军,任什长。1911年,参加革命团体武汉文学社,为副社长,副指挥。武昌起义时,为革命军团长,后升标统(旅长),在汉阳与清军血战40余日。1912年,文学社合并于孙中山的同盟会。任鄂军第二师师长。1913年,任江苏江北讨袁军总司令。在南京与黄兴、李烈钧抵抗袁军。曾赴日本避难,回国后,在上海组织铁血团。身任团长来往于日本和上海之间。1914年,被诱俘,12月19日,被袁世凯部冯国璋杀害。其家乡父老为他立碑于安龙城郊,以示纪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宪章(1888-1914),原名应贤,苗族,清兴义府普坪人。其父王发荣,务农为业,性豪爽,习武有力,常为乡人排难解纷,为地方父老所敬重。咸同年间,战乱频仍,发荣组织寨邻结团自保,为一方团首。
王宪章幼入私塾,光绪三十年以优等成绩考入兴义府中学堂,堂系新任知府李祖章创办。祖章湖南新化人,有变法维新思想;校长李润庵与知府同乡,志趣相投。学堂购置《时新书报》供师生阅览,内容多介绍科学文化,抨击封建专制政体,鼓吹变法图强。宪章为新思想、新知识深深吸引,课余时间多在阅览室中度过,眼界为之开阔,由此萌发以身许国大志。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王宪章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进省城师范学堂深造。王宪章志不在此,即投军营当兵,随即改进警察学堂。此时,贵州各族群众反清斗争风起云涌,革命思想普遍传播,王宪章受热血青年的言行感染,对清政府腐朽本质愈加认识,即加入以张忞、平刚为首组织的“科学会”,成为其中骨干。
革命运动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王宪章由警察学堂毕业,派充巡长。十二月,“科学会”与在日本东京的革命党人取得联系,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部署方定,消息走漏,惊动官府,会中骨干转移修文县。计议再次起事,机密又泄,官府追逼甚急,党人被迫四散出走,王宪章迳走武汉。
王宪章到达武昌后,囊空如洗,得乡中同学典当衣物周济,因探听到湖北新军中有革命党人活动,王宪章遂冒荆州籍人投营,编入第八镇三十标。入营月余,因学科、术科优良,由兵士擢为正目,不久进入随营学堂。学堂每举行例考,均名列前茅。宪章身材魁伟,体格强壮,性情豪爽,为人正直无私,嫉恶如仇,敢于面斥人非,宵人之徒畏惧而远避,正直军士则喜与之交往。与张廷辅、罗良骏等志同道合之士,结识后发起组织“将校团”,王宪章任团长,秘密发展反清力量。
1911年(宣统三年),武汉新军中以蒋翊武、詹大悲、刘复基为首组织“文学社”,王宪章与“将校团”全体成员加入,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王宪章被推举为副社长。五月,“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准备于1911年10月11日(农历八月初二)发动起义,公推蒋翊武为起义总指挥,王宪章为副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
10月9日,孙武在制造炸弹中不慎引起爆炸,清军侦骑四出,起义总部被抄,刘复基等一批党人被捕。王宪章失去联系,遂翻越城墙去汉口,谋与党人相遇。11日,王宪章赴汉阳指挥民军起义,成功后,将民军扩编成一协,被推举为统带。湖北军政府成立后,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另组“十人谋略团”主持军事,王宪章为成员之一。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后,清廷调集重兵反扑,黎元洪心存观望,宪章与蒋翊武虑黎不足有为,毅然将“文学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反袁革命
1912年3月,袁世凯窃踞临时大总统,王宪章及革命党人万分愤慨。是年秋,宪章离开湖北来到上海,直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民国2年,南方国民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袁,宪章被孙中山任命为“江苏江北讨袁军总司令”,设司令部于上海。袁世凯命张勋攻江苏,南京危急,宪章率军驰援,黄兴授以第四师师长职,命协守南京。江苏讨袁失败,浦口失陷,黄兴离城。王宪章冒着矢石,率孤军奋战二十余日,直至城陷,才泅水而去。宪章出走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因其勇猛顽强,时人誉之“黄兴第二”。
1914年2月,王宪章奉孙中山命回国,在上海组织“铁血团”,任团长,计划集合旧部,收复南京。袁世凯得知后,派暗探四处搜寻,袁氏鹰犬高华廷曾与宪章相识。一天,高施计将宪章骗入“一品香”餐馆,于酒中放麻醉药,宪章失去知觉,高及其同伙秘密将宪章连夜押解南京。袁世凯电令部将席宝山优礼招降,席每次约谈,王宪章均书“要犯王宪章”悬于胸前,痛斥袁世凯窃国罪行。席宝山与冯国璋无计可施,电告袁世凯,袁复电枪决。3月25日,王宪章被冯国璋秘密杀害,时年26岁。
后世纪念
王宪章将军遇害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同盟会会员,时贵州省参议长平刚著《贵州革命先烈》一书,开始为王宪章将军立传。1940年,平刚等人上书贵州省政府,提请纪念辛亥革命贵州死难烈士,经省政府批准。1941年元旦,安龙县人民为缅怀王宪章烈士,于安龙县城北郊玉屏山前,五碉桥侧,为王宪章建亭树碑。一碑是平刚撰写赞功,名日:《故江苏江北讨袁军总司令王宪章君赞功碑》。碑原立于豹皮亭内,碑面南向,高200厘米,宽130厘米,亭柱楹联上联为“乃祖英名留央寨”;下联为“先生大义秉长江”。携刻有词由平刚题。另一碑由安龙县人朱徽五撰写的《革命先烈王宪章事略纪念》,“豹以亭”系取自五代后梁勇将王彦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之意。
责任编辑:黄雪 最后更新:2023-03-05 16:23: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洽南
下一篇:王宪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