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端裳 (1891—1977),字树苑,号莘园,又号山樵,贵州仁怀鲁班乡桃佳寨人。 1891年出身于仕宦之家。民革成员。幼时,家庭延师授教,习四书五经等古籍,就读怀阳书院。
人物简介
14岁时以童生应县试。改文习武, 1907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后相继于武昌第三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毕业。在贵阳陆小期间,参与了当时贵阳社会上的反清活动,是1908年成立的贵州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历史研究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这个组织联络陆军小学,通省公立中学,优级师范等数十名青年学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鼓动民众起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武昌陆军中学时,参与了湖北的“革命文学社”、“共进会”的活动,亲身参加了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以学生代表资格,任军务部总务科长。随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此间,曾奔赴南京、上海秘密参加孙中山的讨袁活动。
主要事迹
1917年直至1931年间,辗转奔走于川、黔、滇、桂、粤各省,卷入军阀混战。 1919年任黔军袁祖铭部参谋长。 1923年黔军驻重庆期间,英国军舰驶入嘉陵江、长江汇合处的朝天门港口,强行靠岸,炮击山城,制造了“重庆惨案”。袁祖铭对英军妥协,刘端裳时兼任68旅旅长,正颜厉色斥袁:“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岂能坐视百姓无辜死伤而不顾,总司令不还炮,我还炮,一切责任由我承担。”于是,下令开炮,赶走了英国军舰。如此义举,轰动重庆山城。中国共产党地下党人萧楚女、张闻天主办的《新蜀报》报导了这一事实,称刘端裳为“反帝将军”。重庆女师、巴蜀女中等学校相继邀请他到校演讲,对教师、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遭袁嫉恨,愤而出走,隐居上海达6年之久。
1937年爆发了卢沟桥“七·七”事变,出而参加邓锡侯、孙震二十二集团军,任中将高级参谋,随军奔赴抗日前线鲁南、苏北第五战区,参加台儿庄大战。徐州会战失败,受命任该集团军的前敌临时总指挥,收整队伍转战湖北襄樊。1938年弃甲归田,回籍省亲。1942年春受聘任仁怀私立昆山中学董事长,投身地方教育事业。1948年定居贵阳,参加组织贵阳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迎接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任贵阳市政协委员,撰写文史资料数十万言。
刘端裳尚武,且善诗文,工书法。文精简洗练,诗典雅雄浑,酷爱鲁迅著作。书法,崇尚北碑,临习《泰山经石峪》,《晋宝子碑》,师古而不泥古,气势磅礴,苍古遒劲。其著述丰厚,惜毁于“文化大革命”,诗文墨迹,也多已散失。仅存诗词100余首,文数篇,联10余副,有人集为《山樵遗稿》(未刊行) 。仁怀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曾搜得他的诗作20余首,编入《乡先辈诗词搜逸》。
1953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77年病逝于贵阳。有挽联云:驱清反蒋平倭,陷阵冲锋真将领;论政编史作诗,惊天动地好文章。任中将高级参谋,随军奔赴抗日前线鲁南、苏北第五战区,参加台儿庄大战。徐州会战失败,受命任该集团军的前敌临时总指挥,收整队伍转战湖北襄樊。新中国成立后,任贵阳市政协委员,1953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有《辛亥革命老人刘莘园遗稿》。
责任编辑:黄雪 最后更新:2023-07-11 10:47: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刘漫天
下一篇:刘毅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