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李韵涛
2023-08-21 16:53:14  来源: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主编:刘国铭 副主编:王叔凯 张秀平 朱显龙  点击:  复制链接

  李松(1898-1963年),字韵涛,后以字代名,改叫李韵涛,云南澄江县凤麓镇东门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多年在国民党滇军中任职,为人正直。李韵涛是云南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云南省政协一、二、三届常委。1963年在昆明病逝,享年65岁。

  履历

  1938年10月,滇军奉命开往华北抗日,李韵涛任六十军司令部参谋处三科上校科长,在保卫台儿庄48昼夜的阻击战中,紧跟军长卢汉左右,重创日军,战果辉煌,名震中外。1946年4月,滇军被调往东北与人民解放军打内战,李韵涛任九十三军暂编二十师少将师长,坚决反对内战,准备起义归顺人民解放军。但起义失败,他毅然离开东北战场回到云南,又被卢汉任命为滇军暂编七十四军副军长。1949年12月9日拥护卢汉起义,七十四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暂编十二军,李韵涛任副军长。

  胸怀报国志

  李韵涛出身城镇贫民家庭,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想着长大后为国做一番事业,但读完小学后就失学了,他很伤心,又很无奈。那时,中华民族推翻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劳苦大众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存和养家糊口,李韵涛只好去滇越铁路当劳工。

  滇越铁路北起云南昆明,南至越南海防,中国境内有468公里。这条铁路是法国人组织修建的,线路从宜良开始沿南盘江而下,江边山高谷深,陡峭不平,地质复杂,工程量大,法国人下决心修建这条铁路,目的并不是帮助落后的中国人民改善交通条件发展经济,而是要掠夺云南的资源。修铁路的劳工全部是当地的中国人,法国监工把中国人当成牛马使唤,任意奴役打骂,年轻的李韵涛痛心疾首,愤怒无比。但是,中国穷,无力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不久,他离开了残酷的工地,去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光明大道。

  李韵涛四处奔走。由于年轻,涉世不深,加上文化水平低,知识欠缺,他到处碰壁,连自身的生存都难得维持,何况救国救民了。后来,李韵涛找到了在朱培德部队中当兵的三哥李越。三哥又求人资助,凑足了去广州的路费,让他去报考老三军干部学校肄业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毕业后以成绩的优异,被保送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高教班深造。

  在黄埔军官学校,李韵涛结识了云南籍同学卢浚泉、曾泽生、潘朔端、黄愚生、郭睽等人,并经常受到学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官恽代英、肖楚女、邓演达等人的革命教育。他开了眼界,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明确了目标,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他人生的精彩和辉煌。

  创办军训班

  李韵涛在黄埔军校高教班学习期满后留在学校,在第四、五、六期学员教学中任上尉连长。第六期学员毕业后,黄埔军校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址由广州迁往南京。

  校方决定,李韵涛仍然留在学校,一同去南京。此时,龙云掌握了云南政权,授权卢汉组建新滇军。卢汉委托卢浚泉邀约黄埔军校云南学员回滇,作为建军骨干。曾泽生、潘朔端、黄愚生、郭睽等人都回到云南,大家一致认为李韵涛是个人才,一定把他要回云南来。

  经过龙云出面,反复与军校磋商,军校才放李韵涛回云南。李韵涛一回到云南,卢汉就授权让他招收240余名初、高中毕业生入伍,成立“云南军官候补生队”,并任命他为副大队长,负责训练这些有文化的军人,准备随时补充到滇军中当下级军官。“云南军官候补生队”以黄埔军校为楷模,严格施教,为滇军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李韵涛同卢浚泉、曾泽生一起抓训练,除了让学员学习军事技术外,还注重思想教育,创办了《新武力》周刊,让学员们自由发表思想言论。周刊发表的文章多数是受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影响的,也有一些带有共产主义色彩的言论。学员们不仅学到了军事技术,思想也很活跃。

  后来,国民党中的极右分子向中央告密,蒋介石派心腹王伯龄来滇,查实后下令解散了“云南军官候补生队”,取缔了《新武力》周刊。李韵涛、卢浚泉、曾泽生三人被捕入狱。卢汉没有责怪李韵涛他们三人,便采取了权宜之计,将他们三人转到自己控制的昆明警备司令部关押。等王伯龄一离开昆明,就将李韵涛他们三人释放。

  当时,龙云组建新滇军势在必行,在他的授意下,卢汉又把解散了的“云南军官候补生队”原班人马召集起来,改名为“九十八师军事队”,李韵涛仍任副大队长,学员按原来的科目计划训练。

  “九十八师军事队”训练科目基本完成后,正值桂系军队张发奎、黄绍宏、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联合出兵反蒋。蒋介石为了拉拢云南的龙云,组织滇军“讨逆军第十路军”,任命卢汉为总司令,出师广西,迫使桂系军队撤回大本营——南宁。

  李韵涛训练的“九十八师军事队”也参加了战斗,学员们表现很勇敢,军事技术得到很好发挥,并受到了实战锻炼,素质有很大的提高。部队回云南后,军事队的学员又在文山整训了一段时间,然后全部补充到龙雨苍任旅长的滇军第三旅任下级军官。李韵涛任第三旅上校参谋长。

  为抗日奋斗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1936年12月12日,被蒋介石调往陕甘地区进攻红军的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爱国将领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即“西安事变”),提出停止内战,实行联共抗日的要求。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工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实现了国共合作和团结一致抗日的目的。

  李韵涛积极拥护国共合作,与同学潘朔端、曾泽生等爱国人士、联名上书,慷慨陈辞,要求滇军开赴前线,抗日杀敌,收复祖国关外丢失的领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军民义愤填膺,云南也组建了滇军六十军,任命卢汉为军长,准备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李韵涛被任命为六十军司令部参谋处第三科上校科长。

  1938年初,日本军队占领我国山东、上海、南京后,便立即向北推进,进攻军事要地徐州,以打通津浦路,沿陇海路向华中推进。

  1938年3~6月,中日双方军队在徐州展开会战。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国民党先后投入45万兵力,其中最著名的是保卫台儿庄战役。台儿庄位于徐州北部,运河北岸,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对徐州会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滇六十军也参加了这次战役。

  国民党27师、30师、31师共三个师进驻台儿庄防守。日军第十师团三万余人进攻。六十军参加的是阻击战,军指挥所设在运河桥头,李韵涛时任卢汉军的随从参谋,协助指挥作战。战斗从4月23日开始,30日日军攻进台儿庄,4月2日日军占领台儿庄五分之四的地盘,并增派了第五师团三个联队。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虽然伤亡过半但仍与日军血战,并组织敢死队突击,组织了约20万人对日军形成合围之势。日军见势不妙,于4月7日突围撤出台儿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六十军在整个徐州会战中坚持了48个昼夜,滇军健儿冲锋陷阵,英勇拼搏,取得辉煌战果。战斗中,因六十军伤亡惨重,军长卢汉任命李韵涛为六十军后方办事处主任,率陈亚波、任孝宗、段英等人在汉口、花园、孝感、信阳、吉安等地收容伤员送野战医院治疗,并处理死亡官兵的善后工作。

  伤亡官兵的善后工作处理完之后,卢汉军长任命李韵涛为“六十军军官大队”大队长,回云南招收青年学生入伍,培训后送往六十军作下级军官。李韵涛先后在澄江、呈贡、宜良、杨林、曲靖等地招收,最后定在曲靖培训。此时,卢汉升集团军司令,“六十军军官大队”升为“第一集团军军官总队”,邱开基任少将总队长,李韵涛任上校副总队长,下辖一个学生大队,一个军事大队。整个训练工作实际是李韵涛主持。1940年学员训练毕业,经蒋介石认可,发给“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曲靖)的毕业证书,学员送到前线任下级军官。

  由于李韵涛文韬武略,擅长培训军官,卢汉又命令他在湖南济阳开办第一集团军军官训练班,受训人员是该集团军中的排、连长,实施军事技术补充训练,提高战斗素质,为抗日前线培养人才。

  1941年训练结束后,李韵涛被调回云南,任第五旅少将副旅长。1943年废旅编师,李任九十三军暂编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任九十三军暂编二十师少将师长,并奉命率部去越南接受日本军队投降。

  反对打内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方针,同时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然而国民党却倒行逆施,实行一党专制,悍然发动内战,妄图消灭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

  1945年11月24日,昆明大中学校经中共云南省工委同意,成立了学生罢课联合委员会,通过了通电全国的四大文告:《反对内战告同胞书》、《致美国政府抗议书》、《抗议武装干涉告全国同胞书》和《告美国人民书》。提出了反内战、争民主的四项政治主张和四条当前要求。国民党反动派对师生实行镇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昆明惨案。李韵涛对此十分愤怒。

  1946年初,潘朔端夫人宋平专程由昆明赴越南海防,将昆明事变和传闻蒋介石要调滇军去东北打内战的情况详告潘朔端师长,潘与李韵涛是挚友,当即电约李韵涛到海防,密商一旦滇军调往东北打内战,就在那儿起义,归顺人民解放军事宜。

  1946年4月中旬,滇军忽然奉命北上,经广西进入广东,在广州待命时,国民党广东省主席还召集了滇军校级以上军官训了一次话,把滇军调到东北打内战的任务说得很清楚。5月1日由虎门乘美国军舰抵辽宁葫芦岛登陆。

  1946年5月30日,六十军184师的师长潘朔端在海城率部起义,给蒋介石一个迎头痛击。蒋介石本来就对滇军有戒备心理,184师的起义,老蒋加紧了对滇军的控制,把李韵涛的二十师拨给“东北剿总”直接指挥,以削弱滇军实力,并把二十师放在被蒋军嫡系部队夹击的位置上,严密监视,切断二十师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致使李韵涛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尽管这样,潘朔端还是派人带着亲笔信找到了李韵涛,叫他沉着冷静,见机行事,争取起义成功,把二十师拉到解放军这边来。然而,事情比想像的要复杂得多,国民党反动派在李身边安插了许多眼线,亲蒋的副师长王世高架空了李韵涛,上司又命令他率二十师进攻东北人民解放军。李韵涛被反动派死死钳住,无法动弹,起义困难重重,但他无论如何不能打内战的决定未变,进攻解放军就是历史的罪人,人民的罪人……

  无可奈何,李韵涛只有退却,离开他苦心经营的二十师。他推病躲进北京的医院,又托人搞了一张需要动手术换眼球,不能在军队继续干的“证明”,报“东北剿总”批准退役。

  国民党反动派本来对李韵涛就不放心,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解除他的兵权。李韵涛主动提出退役,“东北剿总”马上就批准了。

  离开了打内战的东北战场,但是,他没有把二十师拉过来,心里很难过,总觉得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

  善良的军人

  李韵涛身材魁梧,两眼凸出,给人一种严肃强悍的感觉,不了解他的人一见面就心惊内跳,令人生畏。但是,跟他一接触,就会立即发现他是个正派军人,从不打骂下级或士兵,内心也很善良。

  1937年末滇军准备开往华北前线抗日的时候,部队驻杨林,上尉军需官郭伟然发现装钞票箱子里一千元现金不见了。军需官是个管理财务十分小心谨慎的澄江人,每次领来的军饷都不会出差错。一千元钱不见了,要是找不回来,部队即将上前线与日军拼杀,个人受处罚是小事,影响将士情绪才是大事。郭伟然吓得魂不附体,一时没有了主意。

  李韵涛知道后,不但没有责怪郭伟然,反而安慰他,叫他不要着急,也不要声张,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找来副大队长李树勋一同仔细察看失盗现场。经过认真分析,觉得与郭伟然同室的杨参谋疑点最大。杨参谋刚请假去昆明治病,很可能是没钱治病才把军饷偷走的。李韵涛当即就派办事可靠的沐副官赶往昆明,请昆明办事处的主任杨家裕协助侦破。开始杨参谋不承认偷军饷,也没有证据,军需官急得嗷嗷叫。李韵涛仍然不慌不忙,沉着冷静,让郭伟然认真回忆一下,丢失的票子都是些什么号码?因为郭伟然办事小心,每次领来的军饷都要仔细点数票面,还记下一些钱币的号码。

  经过郭军需官的回忆,弄清了部分票子的号码,跟踪杨参谋,发现他手里的钱,号码跟丢失的一样。杨参谋无话可说了,只有老实承认自己偷钱来昆明治病,并如数退还。

  按照军纪,盗动军饷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要被严惩的。李韵涛想到这个杨参谋博学年轻,又无钱治病,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叫知情人不要报告上司,把事情瞒下来了,私下严肃教育了杨参谋。杨参谋非常感激李韵涛的宽宏大量,决心痛改前非,像李韵涛一样堂堂正正地做人。

  在国民党军队中,像李韵涛这样体谅下级的军官并不多,他的做法不是袒护坏人,而是用真情感化行为不轨的人,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肠。

  李韵涛不仅心地善良,而且作风正派,生活中没有不良的嗜好,工作之余喜欢读书看报,爱唱京戏,常与同僚和驻地文艺爱好者联欢。他当二十二师副师长时,部队驻建水,他组织成立了“中山室”,专门开展部队文艺活动。1943年演戏剧募捐慰劳前线抗日将士,他与夫人杨梧君亲自登台演出传统京剧《审头刺汤》,他饰剧中人陆炳,夫人饰雪艳娘,受到上司和民众的好评。

  支持合作社

  李韵涛身在军营,整天忙于军务,但他时常关心家乡澄江发生的一切,当听到小西城的李树华先生探索农业生产发展的路子,改变农民生活落后的状况,组织村民办起农业合作社的时候,他非常支持李树华的探索精神。

  李树华在澄江是个传奇人物,当过兵,闯荡过社会,1934年回到家乡小西城,看见农民没有田地,生活太苦了,决心为村民们找一条自给自足的出路。1936年他先利用手段当上保长,然后把小西城村99户农民组织起来开荒种田,实行按劳分配,在澄江百姓中传为佳话。李树华虽然严格教育合作社的社员要诚实劳动,不惹事生非,要安分守已,不激怒官府,使合作社这个特殊的经济实体能够生存下去。但是,尽管小西城的社员自己开荒,自己种地,一心一意多打粮食,不得罪任何人,还是有许多的麻烦找上门。

  因为地主有田有地,农民要靠租田过日子,地主靠收租发家。小西城地主怕村民不租他们的田,他们不高兴了,生方想法要把合作社搞垮。有的恶霸地主公开阻止,有的地痞流氓寻衅滋事,合作社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李韵涛知道后,就给小西城农业生产合作社送来一些枪支弹药,把社员武装起来,公开支持合作社,他向李树华交待,枪是用来保护生产的,不能为害社会,扰乱治安。李树华对这些枪支实行了严格有效的管理,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由于有李韵涛将军的支持,地方官府,恶霸势力,地痞流氓不敢轻举妄动了,小西城合作社成了有武装的经济实体,从1936年创办,到1950年解散,存在了14年。李树华先生是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暗中资助中共地下党组织,1946年7月,云南发生了李(公仆)闻(一多)被害事件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昆明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反蒋爱国进步人士。共产党员方仲伯、刘宝煊被党组织送到李树华合作社来保护起来。后来,方、刘二人都成了新中国的地方领导干部。

  1948年,国民党军队在北方战场节节败退,反动势力妄图固守南方,阻止全国解放,维护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他们把云南作为梦想中的大后方。为加速反动政权的灭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云南不断发展,李树华先生十分拥护共产党,他毅然将合作社的枪支全部送给滇南游击队,壮大了人民武装。李韵涛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得大声夸李树华做得对,为祖国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当年,李韵涛冒险将枪支弹药送给小西城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有较大的胆略和强烈的正义感的。当然,他并没有想到这些枪支又会转到游击队手中,把蒋介石用来杀害革命志士的屠刀变成了埋葬反动政权的工具。客观上,李韵涛将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做了一件有益于人民的好事。

  迟来的起义

  1947年冬天,李韵涛将军带着起义失败的遗憾回到了云南。离开了打内战的东北战场,脱离了屠杀人民的国民党军队,心灵上的沉重负担轻松了许多,解甲归田,他准备回老家澄江做一些善事。然而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深知李韵涛的才智和为人,把他留在了昆明。开始卢汉叫他在昆明养病,调理身体。不久,卢汉劝他出山,继续为国效力,任命李韵涛为云南省政府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年卢汉扩充滇军实力,以地方保安团为基础扩编两个军,以获取蒋介石的武器装备。李韵涛任暂编七十四军副军长,驻防楚雄,控制着新编的184师。这个师是潘朔端在东北起义后蒋介石新补充的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国的历史结束了。12月9日云南省的卢汉将军深明大义,通电全国,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李韵涛积极拥护卢汉起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接受改编。七十四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暂编十二军,李韵涛任副军长。五年前,他同潘朔端将军在越南海防商议见机起义的愿望在东北没有实现,五年后在云南终于实现了。回到人民的怀抱,从国民党的将军变成了人民解放军的副军长,李韵涛的人生历史展现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他青年时救国救民的志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此,李韵涛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参加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中来。

  云南解放初期成立军管会,李韵涛调省军管会任高参。后又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云南省中苏友好协会常务干事,民革云南省常委等职。又被选为云南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云南省第一、二、三届政协常委。

  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干部参加劳动。李韵涛与省参事室的曾恕怀、龙泽汇、佴晓清等人去昆明西郊劳动,因工棚倒塌压断肋骨,疗养期间中风瘫痪,医治无效,于1963年在昆明病逝,享年65岁。

责任编辑:黄雪 最后更新:2023-08-21 16:55:2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李新俊

下一篇:李慎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