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1910年1月9日-2003年7月5日),出生于四川达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原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张爱萍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年7月5日20时35分,张爱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人物生平
张爱萍同志1910年1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春入达县中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任学生会副主席。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罗江口党支部书记、临时县委委员,积极组织学生、群众进行革命活动。1929年6月赴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委员、副书记。曾两次遭外国巡警和国民党保安队逮捕,在狱中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保持了革命气节。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14军1师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中队长、大队长。在攻打老虎庄、泰州的战斗中,作战勇敢,左臂负伤。
1930年底,张爱萍同志到中央苏区工作。历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共青团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共青团万(安)太(和)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训练部部长、参谋长、总队长,中央反帝拥苏大同盟青年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参与创建少共国际师和红军后备兵源的组织动员工作,创作了少共国际师师歌歌词,参与编辑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主编少先队中央总队机关刊物《少年先锋》,发表数十篇文章。先后参加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春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9月任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政委。长征中,历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第11团、第13团政委。在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勇夺娄山关、大战老鸦山、保卫遵义城以及抢占白层渡口、金沙江堵敌、青石嘴痛歼敌骑兵等战役、战斗中,他率部英勇战斗,冲锋在前,多次担负军团前卫和后卫,为红军主力开道,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的安全。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骑兵团政委兼代团长。他刻苦学习骑兵技术和战术,很快成为优秀的骑兵指挥员。为配合红军大部队东渡黄河抗日,他率部转战长城内外的榆林、靖边、定边、安边地区,纵横驰骋,屡建奇功,有效地牵制了敌军。1936年6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上半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爱萍同志受毛泽东同志委派赴上海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组织沪杭宁地区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春,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做统战工作。同年4月下旬,赴浙江金华进行统战工作,秘密发展党员,组织抗日队伍。8月中旬赴河南确山,发展武装力量,组建新四军挺进纵队。1939年1月,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同年6月,赴津浦路东开辟敌后根据地,任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处长,广泛团结、扩大抗日力量,仅用3个月就建立了包括5县16区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同年12月,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开辟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后任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淮海、盐阜地区,接应江南新四军渡江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3师第9旅旅长,第3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12月,任第3师副师长兼第8旅旅长、政委,兼盐阜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及盐阜地委书记,统一指挥盐阜地区的反“扫荡”斗争。他运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领导军民粉碎了2万余日、伪军的大“扫荡”。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率部转战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的广大战场,连续作战,收复失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
解放战争初期,张爱萍同志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顽敌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1948年底,他伤愈回国,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渡江战役伊始,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他坚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团结教育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创办了我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及第一个海军技术研究指导机构━━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从接管国民党海军机构、舰船开始,不到两年时间,就建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
建国初期
1951年初,张爱萍同志任解放军第7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后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华东局委员。他组织指挥沿海岛屿的剿匪作战,消灭了国民党军残部及潜伏特务,深入海防前线勘察地形,部署修筑工事,有力地加强了浙东地区海防建设。1954年8月,任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组织指挥大陈列岛战役。同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他于1955年1月组织指挥了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举攻占一江山岛,大陈列岛不战而克,解放了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给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图谋以沉重打击。他到总参谋部任职后,任总参党委副书记、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负责军事行政、装备、军务等工作。他反对一切照搬外军的做法,主张从我军实际出发进行编制体制建设,注重建章立制工作,主持制订了《关于改变组织体制的决议(草案)》、《总参谋部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法十条》、《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解放军的发展方向及组织编制》、《全军组织、装备八年规划》、《对改变我军陆军师编制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我军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受命国防建设工作
张爱萍同志长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1955年12月,他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研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工作,拟制了《关于十二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关于军队内部建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自1959年9月,先后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专委委员兼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主持国防科技、装备和国防工业工作,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先后4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场试验总指挥,成功地组织了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面临严重困难的关键时刻,他深入全国各地的核工业单位调查研究,向中央建议集中全国力量,加速攻关,并呈报了《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他长年奔波在大漠深处、深山僻壤,与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参试部队官兵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为解决核试验中的难题,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提出了许多关键的指导性意见。1964年2月,任地地导弹专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建立导弹作战基地及组建导弹部队领导机构的工作。1965年6月,向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组建导弹部队领导机构问题的报告》,得到军委批准。1966年6月6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他亲赴全国各地勘察、选址,为第二炮兵和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张爱萍同志惨遭迫害,被批斗、囚禁达6年之久,左腿致残。但他刚直不阿,正气凛然,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5年3月,他复出后任国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工作,提出“要尽快拿出武器装备上的‘杀手锏’来”,领导制订并组织实施了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等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计划,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的发射。
1977年3月后,张爱萍同志再次复出,历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科委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并兼任中央专委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他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大力拨乱反正,全面整顿,很快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他集中精力抓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的研制试验,创造性地建立了武器装备研制试验工作中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总指挥“两条指挥线”制度。1980年5月,他成功地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同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军委科装委合并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1982年9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同年11月,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他强调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国防建设,走民富国强的路子。他建议并组织领导了我军机械化集团军试点工作;加强了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并亲临现场组织指挥潜地导弹和地球同步卫星发射。他十分重视我军信息化建设,对“银河”巨型计算机、军用汉字系列微机等信息装备的研制给予极大支持。他倡导“保军转民”工作,为秦山核电站等重大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出访了许多国家,积极开展军事外交和对外国防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军与世界各国军队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他积极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国防建设和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87年11月,张爱萍同志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退居二线后,他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热心参与开拓老年事业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出版了诗词、书法、摄影选集。著有《神剑之歌》、《张爱萍军事文选》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晚年
张爱萍同志是著名的将军诗人、摄影家、书法家。他以诗、书、摄影为武器,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热情讴歌真善美,无情鞭挞假恶丑。他的大量诗词、书法、摄影作品,艺术地记录了党史、军史重要事件及重大活动,对弘扬革命传统、振奋军心士气、陶冶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张爱萍同志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评价
张爱萍同志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10年1月,张爱萍同志出生于四川省达县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春入达县中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战争年代,张爱萍同志无论是面对白色恐怖,还是面对艰难困苦,都始终忠贞不渝,信念坚定。在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时,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保持了革命气节。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面对敌人疯狂“扫荡”和“铁壁合围”,他坚韧不拔,深入沪杭宁地区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以满腔的赤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十年动乱期间,张爱萍同志惨遭迫害,被批斗、囚禁达6年之久,左腿致残。但他刚直不阿,正气凛然,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87年11月,张爱萍同志退居二线后,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特别是晚年病重期间,他还心系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张爱萍同志能征善战,军政兼优,是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张爱萍同志身经百战,参加和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战斗。1930年底,他奉命到中央苏区工作,参与创建少共国际师,先后参加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他历任红三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第11团、第13团政委,在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勇夺娄山关、大战老鸦山、保卫遵义城等战役战斗中,率部多次担负军团前卫和后卫,英勇战斗,冲锋在前。到达陕北后,为配合红军主力东渡黄河抗日,他率部转战榆林、靖边、定边、安边地区,屡建奇功,有效牵制了敌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领导开辟了皖东北、苏皖边区、苏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12月,他统一指挥盐阜地区的反“扫荡”斗争,运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粉碎了2万余日、伪军的大“扫荡”。1944年9月,他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率部转战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的广大战场,连续作战,收复失地。解放战争初期,他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线顽敌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赴苏联治疗,1948年他伤愈回国,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渡江战役。1951年初,他组织指挥沿海岛屿的剿匪作战,消灭了国民党军残部及潜伏特务。1955年1月,他组织指挥了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岛作战,一举攻占一江山岛,大陈列岛不战而克,解放了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给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图谋以沉重打击。张爱萍同志是人民海军的创建者之一,渡江战役伊始,他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创办了我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及第一个海军技术研究指导机构——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不到两年时间,就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他在总参谋部任职期间,注重建章立制,主持制订了总参谋部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法十条、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解放军的发展方向及组织编制等重要文件,促进了我军的正规化建设。张爱萍同志不仅善于军事指挥,也善于开展政治工作,多次担任部队政治委员,创造性地开展宣传工作、青年工作和统战工作,发挥了我军政治工作的特有优势。
张爱萍同志尊重科学,勇挑重担,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 张爱萍同志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1955年12月,他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研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工作,拟制了关于十二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关于军队内部建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自1959年9月,他主持国防科技、装备和国防工业工作,具体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先后4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场试验总指挥,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他长年奔波在荒漠深山,与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队官兵工作生活在一起,为解决核试验中的难题呕心沥血,提出了许多关键的指导性意见。他任地地导弹专门领导小组组长后,向军委呈报了关于组建导弹部队领导机构问题的报告,1966年6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他亲赴全国各地勘选导弹部队驻地和阵地,为第二炮兵和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3月,他复出后任国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要尽快拿出武器装备上的‘杀手锏’来”,领导制订并组织实施了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等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制计划,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1977年3月他再次复出,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拨乱反正,全面整顿,很快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他集中精力抓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的研制试验,创造性地建立了武器装备研制试验工作中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总指挥“两条指挥线”制度,成功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并亲临现场组织指挥潜地导弹和地球同步卫星发射。他积极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强调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走民富国强的路子,建议并组织领导了我军机械化集团军试点工作,十分重视我军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军事外交和对外国防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国防建设和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爱萍同志品格高尚,公正无私,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张爱萍同志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了坚强的党性。他一贯从党的事业出发,始终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放在最高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他长期担任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始终艰苦朴素,清廉自律,每次下基层调查研究,他总是强调节约,绝不允许铺张浪费,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一贯严格要求,不允许以他的名义办任何违反原则的事情。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视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良师益友,与科学家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曾多次主动提出辞职让贤,充分展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崇高境界。他热爱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模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张爱萍同志还是著名的将军诗人、摄影家、书法家。早在红军时期,他就创作了少共国际师师歌歌词。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摄影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一如他的人品,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艺术地记录了党史、军史重要事件及重大活动,对弘扬革命传统、振奋军心士气、陶冶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张爱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的征程上奋勇前进。我们今天纪念张爱萍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战胜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以大局为重,大公无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
张爱萍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在长达78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生死关头,还是身处逆境,他对党和人民始终无限忠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决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敢于坚持真理,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疾恶如仇,爱憎分明。
张爱萍同志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他勇挑重担,不畏艰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他能文能武,军政兼优,博学多识,多才多艺。他具有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坚持求真务实,不务虚名,不尚空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工作严谨细致,雷厉风行。他顾全大局,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识才,敢于用才,勇于护才,视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良师益友,与科学家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热爱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他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张爱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责任编辑:黄雪 最后更新:2023-04-20 08:46: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肖克上将书法作品
下一篇:方强中将书法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