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远(1908年—2005年),广西宾阳人,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罗马大学研究生毕业,政治学博士。青年时代投笔从戎。他捭阖纵横于蒋介石、李宗仁之间,参与筹划了反蒋、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逼蒋下野、与共产党和谈等重大历史事件,在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的10年间,李宗仁先后五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晋谒周恩来总理。程思远两赴欧洲牵线搭桥,为李宗仁回归大陆作了充分的准备。最后又与李宗仁一起,从海外归来。2005年因病逝世,终年97岁。著有《蒋李关系与中国》、《李宗仁先生晚年》、《政坛回忆》、《政海秘辛》、《白崇禧传》、《我的回忆》。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程思远同志1908年农历8月22日出生于广西宾阳县大桥程村。早年就读于宾阳黄安学堂,
1926年考取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应试文书第一名,随军北伐。
1930年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秘书。
1934年赴意大利罗马大学政治系留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3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办公室秘书。
1939年任广西绥靖公署政治部主任兼乐群社理事长、桂林欧美同学会会长。
1942年赴重庆工作,历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处副处长、督导室主任、社会服务处处长、中央常务干事、广西省政府驻渝代表、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参政员,并在国民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国大代表。
1947年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
1948年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
1949年7月,担任国民党中央非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不久后辞职移居香港,担任《正午报》专栏作家。
1965年7月,他陪同李宗仁夫妇从海外回到祖国大陆。回国后,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全国台湾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等职务。
1990年,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
1992年6月,当选为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5月当选为第二届中国之友研究基金会名誉主席,9月被推选为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兼任北京黄埔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11月起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12月任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1994年起,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
1995年10月起,任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会长,11月任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名誉会长、杭州大学名誉董事长和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长。
1996年2月起,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
1996年3月起,任首届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1997年5月当选为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
1998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8年6月,当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1998年9月,当选为台湾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
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1999年3月,获美国“肯塔基克罗最高荣誉奖”。
2000年7月程思远先生欣然应邀担任广州私立华联大学名誉校长。
2005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个人作品
著有《蒋李关系与中国》、《李宗仁先生晚年》、《政坛回忆》、《政海秘辛》、《白崇禧传》、《我的回忆》。
人物轶事
程思远有很高雅的情趣与爱好,在北京时住在史良、钱昌照住过的深宅大院里,但家具等用品却很简单朴素,家中的装饰以字画和鲜花为主,书斋的四面墙除一面留用采光外其余全是书,书案上置放着许多做工精细的毛笔和印章,已出版的着作,如《李宗仁先生晚年》、《白崇禧传》《政海秘幸》、《蒋李关系与中国》等,几百万字是他用狼毫以魏碑体书写而成的。程思远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来练毛笔字,既着了书,又练了丹田之气,可消除疲劳、益智延寿。
保持有节制的有规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不暴饮暴食,不喝烈酒,这也是程思远的养生之道之一。程思远说,20世纪四十年代在香港时,他和张国焘有过接触,两个人好玩纸牌,有时玩到深夜还不肯罢手。这时,有朋友劝程:“当心玩物丧志!”自此他便“戒牌”。
程思远是广西人,平时爱吃肉和虾,其次爱吃奶酪和银耳,而素食和蔬菜吃得相对少一些,虽然这种饮食习惯不够合理,但他却用“少吃多动”加以弥补了。
游泳是程思远最喜欢的运动之一,爱到宽广的水域里去搏水击浪。程思远曾同毛主席一同游泳,毛主席夸他“游得不错”!他说他最喜欢蛙泳,因为蛙泳在头入水时的一吐一纳,正好锻炼了心肺功能,可以防止得心肺方面的疾病。
“动静结合”又是程思远的养生之道。每日,除了在院中慢跑外,程思远便呆在家中看报刊,他特别爱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史书,他认为,史书如镜鉴,使人明智。乐观而幽默更是程思远的健身法宝。
人物评价
程思远同志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青年时代,他毅然离开家乡,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在意大利留学期间,曾写信给李宗仁先生,建议联合一切主张抗日的人士,团结起来,共同抗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他闻讯立即动身回国参加抗战。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办公室秘书,亲历了台儿庄大战。他还积极鼓励知识青年“投笔从戎”。在香港居住期间,他心系祖国,保持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1955年8月,他为李宗仁先生起草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建议》在美国发表,文中高度赞扬新中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批判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要求美国正式承认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回到祖国后,他以强烈的爱国热忱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了全部精力和智慧。他还多次发表谈话,高度赞扬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劝告台湾当局放弃“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程思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抗日战争期间,他多次与周恩来同志接触,深受其影响。抗战结束后,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他热切欢迎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56年4月,他应邀回国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此后,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他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禀民族大义,冒生命危险,五上北京,两赴欧洲,推动李宗仁夫妇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大陆,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文化大革命”中,他始终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敢于坚持真理,表现出了一个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凛然正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极大的热忱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他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是中国共产党值得信赖的挚友和诤友。
程思远同志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在担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职务期间,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他在兼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全国台湾研究会领导职务期间,以满腔热忱为推动两岸交流、祖国统一和国际合作而奔波。他热心参与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建言献策。1997年,他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之一,赴香港参加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政权交接仪式。近年来,他虽然年事已高,还经常参加重要会议和活动,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程思远同志是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一面旗帜。数十年来,他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参政议政,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发表谈话指出,中国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进行长期的经济建设,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执政党与参政党及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最好政治制度。
程思远同志阅历丰富,学识渊博,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胸襟坦荡,光明磊落,为人随和,平易近人。程思远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出生于晚清,长大于民国,目睹旧中国的崩溃,又亲身经历新中国的崛起。他始终坚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他胸怀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对祖国的热爱,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高尚的品格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宾阳旧居
在明代“宾阳八景”中,有一景叫做“朝霞石壁产英豪”,这一景所指的“朝霞石壁”是宾阳县大桥镇一带的山壁,昭示这里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就出生在大桥镇的大程村。
大陆解放后,李宗仁移居海外,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感召下,产生叶落归根的念头。程思远受李宗仁委派,多次赴北京穿针因引线,与中国共产党统战部门联络洽谈,终于促成李宗仁先生及夫人郭德洁女士于1965年7月20日回归祖国,在海峡两岸产生巨大的震撼。李宗仁归来时,周恩来、贺龙、彭真、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首都机场迎接。在李宗仁归来这件大事上,程思远功不可没。
家族成员
程思远有一儿四女。他的长女名叫程月如,艺名林黛(大太太蒋秀华所生),儿子为程治平。
责任编辑:黄雪 最后更新:2023-05-02 10:30: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宋任穷书法作品
下一篇:雷洁琼书法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