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蒋作宾:【捍卫国家】
2023-08-14 16:31:20  来源:华文出版社  点击:  复制链接

  蒋作宾(1884年3月4日-1942年12月24日),字雨岩,湖北应城人。中华民国外交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景星学社社员,第一个在国际会议上用汉语演讲的中国人。

  1902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1905年赴日本,初入东京成城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执教,后任陆军部司长。

  辛亥革命后,历任九江都督府参谋长、参谋本部次长、湖北自治政府临时总监、广州大本营参议、国民政府委员、军委会委员。

  1928年任驻德公使,1931年4月任驻日本公使,1935年5月为首任驻日大使。九一八事变后,负责与日本进行交涉。

  后历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督察委员、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政务组主任等职。

  1942年12月24日在重庆病逝。12月28日,国民政府明令加以褒扬。著有《蒋作宾日记》、《蒋作宾回忆录》等。

  人物简介

  蒋作宾(1884年-1942年),字雨岩,湖北应城人。中华民国外交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出生于一个穷苦家庭的他,青年时代看到清朝的腐败无能,立志要革命,推翻数千年封建王朝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中国。

  人物生平

  1905年7月,蒋作宾在武昌文普通学堂就读,因成绩优异,作为公费生派往日本留学,不久,与一些革命志士一起,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组织成立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不久,孙中山离日去欧美南洋各地。黄兴代理同盟会总理职务。蒋作宾与黄兴见面,共商革命方略,决定回国以后,蒋作宾打入清朝内部,深入敌腹,从上而下夺取政权;黄兴从下而上,领导革命志士,进行武装斗争。

  1907年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民国开国名将施承志同期毕业。

  经过充分酝酿准备后,1908年,蒋作宾回国,向清政府报到。先分到保定军官速成学校当教官,在此期间,他不断向学员灌输革命思想,并做些革命组织工作。第二年,全国陆军留学毕业生考试,他名列第二,被调到清廷陆军部军衡司任科长,军衡司也叫军制司,是掌管全国陆军人事勤务及部队编配等业务的部门,地位很重要。不久,由于他将日本的步兵操典译成中文在军中使用,使陆军大臣荫昌等人对他倍加赏识,他便利用此机提出整编全国革命军队的建议。将旧军干部(包括袁世凯的北洋军在内)逐渐淘汰,而换上同盟会员(清廷当然不知他们是盟员)或陆军军校的毕业生。由于清廷害怕羽翼已丰的袁世凯,因此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

  1911年,蒋作宾晋升为军衡司司长,这工作对于实现革命党的中央夺权革命计划很有利。至当年8月,他已将袁世凯的爪牙与旧督抚的鹰犬淘汰了很多,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那年,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大大动摇了清军军心。当时蒋作宾认为,再经过二、三年的组织准备,军权基本上掌握在革命者乒里时,中央革命就可比较顺利地实现。但是,由于汉口出事,革命党不得不提前于10月10日起义。原来的计划打破了。他得到消息后,虽然惋惜却毫不迟疑,立即行动起来。

  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北京后,清朝廷聚集兵力围剿起义军。在武昌外调集了七十二门山炮,但炮弹只有二十五发,便命蒋作宾去保定运军火。他领命后,故意把装运炮弹的列车放在后面第五十一序列,使炮弹十天内都运不到目的地(当时京汉线是单轨),山炮成了哑炮,不能发挥作用,大大削弱了清军战斗力。与此同时,他又积极从东北、华北组织兵力,支援起义。当他们到达武昌时,正值革命军在汉阳受挫,黄兴东走上海,他急忙赶到都督府,都督黎元洪等正因战败而痛哭。见此状,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革命军虽在汉口、汉阳失利,但还有武昌,即使武昌也失了,还有其它地区,这种时候,怎么能婆婆妈妈地哭鼻子呢?希望你们再苦守一星期,我就会调大军来增援。”黎破涕为笑。他连夜赶到江西,调兵增援,不但使武昌形势缓和,又促进了江西统一,并任九江军政府参谋长,后来,荫昌等了解了真象后,都大吃一惊,感慨地说:“没想到蒋作宾竟是革命党人。难怪清朝气数将尽啊!”

  事隔多年后,蒋作宾在讲起辛亥革命时,总是多少有些惋惜,如果武昌起义再等二三年,待袁世凯势力大部分清除,换了革命党人的话,就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北洋军阀混战。

  1912年蒋作宾任南京临时政府的陆军部次长,后又受孙、黄之托,在北京政府内续任陆军次长,他积极建议建立以北京、武汉、南京三点为基础的革命武装,壮大革命军事力量。但是,由于袁世凯的复辟与镇压,这些革命武装均先后遭破坏。1915年他称病辞职,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西山。次年袁死,出任参谋本部次长。1917年9月出国游历。1919年2月返回,参加驱逐湖北督军王占元,之后,他南下追随孙中山先生,准备北伐,任大本营幕僚长。

  孙逝世后,他继承其遗志,出生入死,积极参加北伐,1926年北伐时,他先后任江西、湖北宣抚使。为了不让张作霖与吴佩孚合作搞所谓北洋大团结,他前往沈阳去说服张。行前,好友劝他,此去凶多吉少,最好别去。他想,北伐是实现统一的前提。统一是强国富民的保证,为了国家的统一富强,个人生命算得了什么。他毫不畏惧地去了。果然,吴佩孚得知,指使不少军阀致电张作霖,说蒋作宾是赤党说客,要张作霖杀死他。当时上海各报都登载了这些函电。并称蒋作宾必死,他去沈阳后,大义凛然,慷慨陈词,最终说服了张作霖,保证了北伐顺利进行。

  北伐胜利后,蒋作宾大声疾呼,应加紧建设,恢复战争创伤。他指出,二十年代末,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是日本,全国上下必须团结一致,枪口对外。面对日本威胁日益严重,在北伐胜利之时,他不为自己争官谋利,只为国家前途担忧,决定出国,联络德国(当时是德国社民党兴登堡执政)、前苏联及欧洲诸国,钳制日本军国势力的发展。后来,他被任命为驻德奥公使。赴任途中,涛涛海水犹如他起伏之心潮,国内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上下齐心共建国家呢?

  由于蒋作宾是民国政府的第一任公使,所以,德国政府专门开了一辆花车到德国瑞士边境迎接。在柏林站,一些高级官员都出来迎候(后任大使再无此热烈场面)。到任后,他积极开展多方外交。1929年,国民党政府与前苏联断交后,政府中有许多人都认为前苏联是敌人,绝不可联络。而他则认为,前苏联有许多地方可以学习,要钳制日本,必须联络前苏联。他还设法去前苏联实地考察,并回国冒险宣讲,宣传前苏联全国上下团结建国的精神状况。在任职期间,多次与前苏联外长联络,向当局阐述联苏的积极意义,但均未被采纳。

  在蒋作宾到柏林前,中国驻德使馆,竟连一辆汽车也没有,遇到外事活动,临时借车,手忙脚乱,不仅误事,也常为人笑话。不仅如此,其馆内外破旧之状也实在令人惊讶。檐壁斑剥,窗帘破旧,椅面碎洞相连,暖气常无,被外人讥笑为“冷宫”。他到任之后,立即着手设计修缮房屋,更换室内陈设,安装对讲机、暖气等设备,使公使馆面貌焕然一新。深秋,在馆内开宴会时,即使袒胸露背的女宾,也都不觉一点凉意。从此,“冷宫”这一绰号再无人提起。他又按当时德国总统兴登堡的座车式样,定做了一辆高大美观的汽车,在柏林外交团体中非常引人注目。1930年代在日本时,类似事例也不胜枚举。驻外使(公)馆,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他很注意在这个窗口树立中国的威望。

  1929年,蒋作宾参加了国联(国际联盟,联合国前身)日内瓦第一次裁军会议,过去,国际会议都只用英法两种语言,这次他力排众议,破除惯例,庄严地用华语在讲坛上发言,使许多与会者都大吃一惊。第二天,日内瓦好几家报纸都竞相报道了这一惊人消息:在国联会议上第一次听到中国话!当时虽为列强之一的日本,也不敢破此惯例。会后,在花园散步时,日本代表专门找到他说:“敬佩!敬佩您的勇气。能在国际联盟里用中国话发言。以后我们日本也要援例。”第二年在伦敦举行海军裁军会议时,日本人果然用日语发言了。他在日记中写道:“吾东方语亦渐用至西方,殆余作其俑欤?良以吾国四万万余之大民族语言,无论从何方评论均有可用之价值。望吾同胞勿自暴自弃而自馁也。”后来确实又经过千百万同胞的努力和斗争,华语与中文终于成为国联的正式语言和文字了。

  蒋作宾曾提出过一些不凡的见解,令德国及各国使节刮目相看,兴登堡对他评价也很高。对于国内的政治经济许多方面,他也提出不少建议,但很多都未被采纳。就连他关于调停中苏中东铁路之争的有关报告,当局都未及时了解办理,结果让日本人看笑话并从中得利。他在日记中写道:“国内纷乱如此,在外作外交官者颜面真正无处藏匿,安能在国际争得地位也?”他的理想和他的抱负不能实现,曾使他忧虑痛心不已。

  如前所述,修建驻德公使馆是需要很多钱的,在去德之前,政府曾给三十六万元特别费,他把这些钱全用上了,还不够,他又掏出自己的薪金及参加国际会议的补贴,这些补贴应属个人所有,按理可以不拿出来。但是他说:“这是公家发给我的,是公款,公款就要公用。”那时,外交部常拖欠使馆公费及馆员薪水,常常四、五十天才汇款一次,这就使馆员薪水无形中大打折扣。为此,他特地制定了一个垫薪制度:馆员按职务定一工资基数,每月不论外交部汇款是否到达,均定期由他私人垫付,待部款汇到后,再酌情扣还。由于部款拖欠严重,扣款数总抵不上他的垫款。结果他的垫款愈积愈多,甚至到他离任回国时,他还嘱咐同仁,以后收到薪水,仍照前例保留定额自用,有超过的余数,再酌情还他以前的垫款。这种关心厚待下属的做法,在当时是破天荒的事。十多年后,他病魔缠身,经济困难,住在重庆乡下陈家桥的一间小屋里,药买不到,营养也跟不上,但他从来也不主动去要回这些欠债,直至去世。这些欠债也就无形中勾销了。

  在那些困难的年月里,蒋作宾常劝慰大家:“抗战期间,响一炮要花多少钱啊!国家有困难,我们就克服克服,节约些吧!我宁可不吃什么好的。”有一天吃饭时,有位亲戚来看他,见桌上没什么菜,就说:“你做了一辈子官,现在吃得这么差,过得这么苦,早为什么不抓几个钱呢?”他坦然地说:“我不是贪官,干嘛要抓钱?”“哪个象你这样穷官!”“穷官好,心中无愧,站得稳,睡得着,对得起国家民族。我革命又不是为我私人发财,是为民富国强。国好,我好,国穷,我穷。现在正是抗战,是困难时期,大家如果不节约,国家哪来的钱呢?”

  1938年,在蒋作宾结婚时,他说:“现在抗战开始,黄金国有,就不买金首饰了。”一样金饰也没买。他还嘱咐妻子,不能单独乘坐他的车,更不准子女动用他的车,说“战时一滴汽油等于一滴血”。他就是这样处处想着国家。平时,他无一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宴会时喝少量啤酒),不打牌,不进戏院看戏(政府及集团活动除外),只喜欢散步,故在日本时有“散步大使”的绰号。

  为祝贺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公元1937年),同时前往德国接洽一项贸易协定,政府派财政部长孔祥熙前往。为了将此事办好,孔决定让蒋作宾(时任内政部长)的长子蒋硕民一同前往。这种好差使一般人都会争着去的。但蒋作宾坚决反对,他认为蒋硕民在德国是学数学的,而这项工作应派学经济贸易的人去才合适,在他的推荐下,派了曾在德工作多年、柏林大学经济博士王家鸿前往。他说:“我没有小组织,人才是国家的。”

  1941年,在瑞士读书的儿子蒋硕治来信说他只剩下两周的饭钱了,无钱在市场上购买外汇。有人建议去找孔祥熙,说通过孔可以用十分之一的钱买到官价外汇。但是蒋作宾不肯去,宁愿儿子挨饿,也不求孔。后来,一位原驻德使馆的同事来看他,听到此事,又知道还有许多同事借的钱至今尚未还清,就主动向他们讲了蒋作宾的近况。于是他们凑钱才使蒋硕治渡过难关。后来蒋硕治自己又去做工,才将所有学业完成。

  蒋作宾青年时期参加革命,二十八岁当了陆军部次长。他深知人才对国家兴衰有重要作用。他爱护青年,爱人才也注意培养人才。

  1927年1月,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生为庆祝北伐胜利和囯民政府迁都武汉,在江汉关英租界前进行宣传活动。英国水兵竟冲出租界寻衅,刺死一人,重伤五人,造成惨案,遂引起市民公愤,群起赤手空拳与英水兵搏斗,并向英租界冲击。蒋作宾闻讯,想到如果让事态发展下去,英方可能进行弹压,这些热血青年势必将会有更大的流血牺牲。于是在征得当局同意后,他立即以民国政府代表名义(与另一名代表一起)亲赴现场,劝说青年离开,宣布政府将循外交途径与英国当局谈判,收回租界。果然两天后,在武汉市各界群众的支持下,囯民政府宣布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早年在上海居住时,董必武、施承志、李汉俊、张太雷等常到家中做客。1936年董必武长征到延安后,还给蒋作宾捎来一封信。1929年廖承志在德国参加革命活动被捕,适逢蒋作宾在德任公使,曾想方设法将他救出,后来何香凝还向他表示感谢。他认为“人才是国家的”,应该为国家保护、营救人才。1931年,留日学生共产党员何定华,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日本当局逮捕,由于何定华曾在驻日使馆搞过翻译,蒋作宾觉得这个青年很有才气,得知何被捕的消息后,他暗自请了律师为何辩护,并找人作保,将何定华保释出狱。他也未按政府旨意将何定华引渡回国。他知道,引渡回国肯定会被杀害,可惜了一个人才。等到何定华登轮离开日本后,他才报告政府说何定华已被人保释,不在日本了。后来何定华平安抵达上海,又辗转去了延安。

  蒋作宾既不揽权,又不敛财,是公认的“清官”。他的工资收入,除用于工作、生活外,其余都用来培养子女,为的是能为国家多尽一些力。对出国留学的子女,要求他们学成后回来为国效劳。他们大多都是这样做了,有的还成为世界知名人士。个别子女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回国,但也在努力为祖国做一些贡献。

  北伐之前,蒋作宾已看出日本对中国的威胁。1928年,二次北伐途中,发生了“五三济南惨案”。5月3日,擅行开驻济南的日本军队,突然包围国民革命军军队并对济南城狂轰滥炸,屠杀中国民革命军民近万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挑衅示威。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于5月5日离开济南,绕道北伐。而蒋作宾(战地政务委员会主席)却坚持到9日,才冒着枪林弹雨离开济南北上,他对此事终生不忘,认为这是他“平生最大的耻辱,矢志必有昭雪”。北伐一完成,他多次大声疾呼,团结起来,枪口对外,日本是最危险的敌人。他个人无法制止内战的继续,他不愿意打共产党,不希望国内再有战争。他反对当时流行的只有世界大战才能解决问题的观点,反对空等国联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消极态度,为了能最大限度钳制日本军国主义力量,他积极联合欧洲诸国,尽管当时国民党政府与前苏联断绝了外交关系,他仍冒风险,极力主张与苏复交、联合。敌人绝不是前苏联,不是共产党,而是日本,日本是最大的威胁。但是,他的呼声,他的一些措施,不能得到蒋中正政府的重视和采纳。直到1931年,事态日益严重,政府将他从德国召回,任驻日公使(后为大使)。他觉得,现在才采用外交途径挽救危局,为时已晚。因为日本国内,温和稳健派已逐渐被少壮强硬主战派代替,再想用谈判方式,令他们改变侵华战争企图,已不可能。

  蒋作宾一面在谈判桌前据理交涉,另一方面又穿梭活动于日本国内进步人士及同情与支持中国的各国外交使团之间,希望从内部到外部形成对日当局有影响的力量。但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急速发展,要想获得谈判成功,是不可能的。加上国内政府软弱无力,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他出使日本四年,耗尽了他的心血,他忧虑,他愤懑,他心力交瘁,回国时两鬓斑白,血压高得吓人了。

  之后,蒋作宾的健康每况愈下,但还尽力为国效力,从不怠慢。1941年,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两万多无辜百姓被闷死在防空洞内。他知道后难过得哭了,指责防空司令对工作不负责任,为什么警报解除后不马上开门救人,却要让他们闷死呢?来告诉他的人说:“进去的人只晓得抢黄金财宝,哪里还去抢救快断气的人?他们用耙子把人们拖出来,往卡车上一扔,拖去埋掉了事!”他气得跺脚:“把人当狗一样,真岂有此理!”

  山河破碎,当局腐败,百姓遭难,他伤心极了,病情日益加重。1941年12月24日,蒋作宾满怀忧虑,两袖清风,病逝于重庆,终年五十八岁。1943年6月12日追赠为一级陆军上将军衔。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以上将军衔葬于重庆南岸砂罐窑。198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曾修葺其墓。

  学经历表

  时间

  职务

  出处

  备注

  光绪34年(1908)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

  中国现代史辞典(人物部分), p.527

  光绪34年(1908)

  保定军官速成学校教官

  中国现代史辞典(人物部分), p.527

  宣统3年(1911)

  陆军部军衡司司长

  中国现代史辞典(人物部分), p.527

  宣统3年(1911)

  九江都督府参谋长

  中国现代史辞典(人物部分), p.527

  民国元.1.1(1912.01.01)

  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次长

  民国职官年表, p.3

  民国元.4.4(1912.04.04)

  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

  民国职官年表, p.32

  民国2年(1913)

  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

  民国职官年表, p.32

  民国3年(1914)

  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

  民国职官年表, p.32

  民国4年(1915)

  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

  民国职官年表, p.32

  民国5.5.4(1916.05.04)

  北洋政府将军府翊威将军

  民国职官年表, p.60

  民国5.7.22(1916.07.22)

  北洋政府参谋次长

  民国职官年表, p.54

  民国6年(1917)

  北洋政府参谋次长

  民国职官年表, p.54

  民国15.7(1926.07)

  湖北宣抚使

  中国现代史辞典(人物部分), p.527

  民国16年(1927)

  兼代安徽省政务委员会主席

  民国职官年表, p.714

  民国16年(1927)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

  外交大辞典, p.1050

  民国16.3.27(1927.03.27)

  安徽省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

  民国职官年表, p.714

  民国16.7.25(1927.07.25)

  安徽省政府民政厅厅长

  民国职官年表, p.714

  民国16.7.25(1927.07.25)

  安徽省政府委员

  民国职官年表, p.714

  民国17年(1928)

  战地政务委员会主席

  外交大辞典, p.1050

  民国17年(1928)

  直鲁赈灾委员会委员

  外交大辞典, p.1050

  民国17.2.17(1928.02.17)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民国职官年表, p.436

  民国17.5.21(1928.05.21)

  山东省政府委员

  民国职官年表, p.865

  民国17.10.12(1928.10.12)

  [德国]驻德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13

  1928年11月19日兼驻奥地利全权公使。

  民国17.11.19(1928.11.19)

  [奥地利]驻德兼驻奥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94

  民国18年(1929)

  [德国]驻德兼驻奥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13

  民国18年(1929)

  [奥地利]驻德兼驻奥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94

  民国19年(1930)

  [德国]驻德兼驻奥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13

  民国19年(1930)

  [奥地利]驻德兼驻奥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94

  民国20年(1931)

  国民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外交大辞典, p.1050

  民国20.3.15(1931.03.15)

  [德国]驻德兼驻奥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13

  民国20.8.13(1931.08.13)

  [日本]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2

  民国21年(1932)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员

  外交大辞典, p.1050

  民国21年(1932)

  国民党外交委员会主席委员 [8]

  外交大辞典, p.1050

  民国21年(1932)

  [日本]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2

  民国22年(1933)

  [日本]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2

  民国23年(1934)

  [日本]全权公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2

  民国24.5.17(1935.05.17)

  [日本]特命全权大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2

  1935年5月17日,升格为大使馆。

  民国24.10.31(1935.10.31)

  [日本]特命全权大使

  中国驻外各公大使馆历任馆长衔名年表(增订本), p.12

  民国24.12.12(1935.12.12)

  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

  民国职官年表, p.512-513

  民国25年(1936)

  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

  民国职官年表, p.512-513

  民国26年(1937)

  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

  民国职官年表, p.512-513

  民国26.11.20(1937.11.20)

  安徽省政府委员

  民国职官年表, p.719-720

  民国26.11.20(1937.11.20)

  安徽省政府主席

  民国职官年表, p.719-720

  民国28年(1939)

  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

  民国职官年表, p.397-398

  民国29年(1940)

  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

  民国职官年表, p.397-398

  民国29年(1940)

  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政务组主任

  中国现代史辞典(人物部分), p.527

  民国30年(1941)

  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

  民国职官年表, p.397-398

  民国30年(1941)

  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政务组主任

  中国现代史辞典(人物部分), p.527

  人际关系

  家庭人际关系

  关系

  姓氏

  简介

  父母

  父母早逝,兄嫂抚养。

  兄嫂

  嫂季氏

  兄业缝纫,嫂掌机杼。一家人农忙种田,农闲操艺。作宾幼时聪慧,沉静好学,向得兄嫂钟爱。嫂季氏贤淑有识,省吃俭用供弟读。每遇春荒,家人咸以野菜度日,唯留米饭哺幼弟。稍长,深感兄嫂抚己之艰辛,遂发奋求学。年甫十五应科举,县试名列榜首,府试中秀才。

  长子

  蒋硕民

  蒋硕民(1913-1992),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是偏微分方程、近世代数。蒋硕民是中国偏微分方程学科的先行者,近世代数早期介绍者之一。他集中西学问于一身,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教育事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世界级的著名学者林家翘、王宪忠、杨忠道、严志达、钟开来、秦元勋、曹锡华、万哲先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次子

  蒋硕英

  陆军少将。

  二女婿

  程毓淮

  程毓淮(1910—1995)安徽人,德国哥丁大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及约翰霍浦金斯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1960-1961年度的新“院士”,程毓淮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则是中国数学学会创始人、中国微分方程研究的先驱,1962年与梅贻琦一起被推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三子

  蒋硕豪

  航空机械专家。任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财经和装备部长30多年。

  四子

  蒋硕杰

  蒋硕杰(1918年-1993年),华人著名经济学家。生于上海。早年日本庆应大学预科毕业,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哲学博士与经济学博士。1945年冬蒋硕杰返回中国。1946年出任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以后历任台湾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研究员、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与康奈尔大学教授等职。1980年以后在台湾创立中华经济研究院,任院长、董事长等职。曾供职于国立北京大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蒋硕杰也是首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的华人经济学家(1982年)。

  五子

  蒋硕治

  电器工程学专家。

  八子

  蒋硕健

  1930年10月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北大化学学院教授,现退休。曾任北京市政协六、七、八届委员。现会中国同位系与辐射行业协会办辐射固化会会顾问与“丙烯酸化工”编委。

  九子

  蒋硕忠

  1939年7月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六年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长江科学院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三届民革中央委员、三届湖北民革副主委、三届湖北省人大常委、一届湖北省政协副秘书长。现为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灌浆分会主任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担任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时被评为长江水利委员会劳动模范。

  女儿

  蒋硕孝

  蒋硕孝是蒋作宾最小的女儿,南京金陵石化高级工程师。1943年正月生在重庆。她出生时,父亲已经因病去世。在蒋硕孝的记忆里,父亲就是一帧帧照片,“小时候,我记得照片上的父亲穿着礼服、挎着佩剑,很是英姿飒爽。”

  孙女

  蒋人瑞

  蒋硕杰之女。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嫁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著名宏观经济学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芝加哥大学经济和社会科学资深讲座教授。在2013年与另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希勒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孙女

  蒋文宁

  蒋文宁民革海南省委委员、海南资深资产评估专家蒋文宁。

  外孙

  厉无畏

  大女儿蒋硕德的儿子。1942年11月生,浙江东阳人,民革成员,经济学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等。在学术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特别是在创意产业理论研究领域,被誉为“中国创意产业之父”。曾获“中国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成为理论界获此殊荣第一人

责任编辑:黄雪 最后更新:2023-08-14 16:37: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道潘:【以正确之言论领导爱国同胞】

下一篇:康泽:【驱逐倭寇,还我河山】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