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2022年中国最后一位“飞虎”,归队了
2024-07-02 14:36:57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文· 黄子懿  点击:  复制链接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3日凌晨,因感染新冠,中国最后一位“飞虎队”老兵陈炳靖在香港家中病逝,享年104岁。陈炳靖1918年10月生于福建莆田,抗战爆发后报考空军,成为中国首批赴美受训的飞行员,后进入有“飞虎队”之称的美国第14航空队参战。在战争中,他击落日军战机,在山林野地中跋涉数天,并在战俘营中历经九死一生,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与亲历者。2018年末,本刊曾对陈炳靖及其抗战经历做过详尽的采访报道。陈炳靖晚年高寿,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最后一位“飞虎队”老兵。他的离去,意味着那批从千万人中选拔出来的精英才俊,如今皆悉数“归队”。

  陈炳靖住在香港沙田区一栋普通民宅内。这位清瘦老人已满100岁,仍能每日早起走动,自己更衣用食。约70平方米的房间内,挤着老人夫妇和女儿三人。一进门,就能看到客厅里摆放着数十件奖杯和照片,墙上挂了一幅巨大的水彩画。画中,一位英俊青年驾驶着战斗机在天空驰骋,远处是一架他击落的日本飞机。

  “我的勋章去哪儿了?”最近,陈炳靖时常发出这样的疑问。家中荣誉满堂,唯独少了他挂在墙上的13枚军功勋章。他的记忆中,这些勋章被人拿到北京展览去了,一年多了还未归还。儿子则说,老人是一个月前将勋章冲动地误送他人了,之后又很是后悔,不停地找寻。

陈炳靖的九枚军章功标和赴美受训毕业证书。由于记忆衰退,他已将自己的13枚勋章误送了他人

  陈炳靖1918年10月生于福建莆田,抗战爆发后报考空军,成为中国首批赴美受训的飞行员,后进入陈纳德(Claire Chennault)统帅的、有“飞虎队”称号的美国第14航空队服役参战,是中国最后一位健在的“飞虎队”老兵。那些勋章,记录着他九死一生的人生。

  关于“飞虎队”的定义,过往有过小争议。中国飞虎研究学会会长翟永华说,美军第14航空队下,还有1943年10月成立的中美空军混合团。该联队属中国空军,多为中国飞行员,但作战时听美军指挥,美军亦派飞行员支援。“有些美国人并不认为中美联队也算飞虎队。”翟永华强调,“但美国的飞虎队员都承认,陈炳靖是飞虎队员之一。”

  陈炳靖身材修长,一身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军人的烙印深深刻在他身上,这是他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熟悉他的人说,在公开场合,他总是这样,一身正装配皮鞋,严肃整洁,再拿个公文包,里面装着老照片和回忆。那是旧日时代的印记。

  直到一年前,陈炳靖还思路清晰,能自行出门,搭乘公交车穿梭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但近一年,他大病一场,身体和记忆都始有衰退。他隐约感到,身体不比从前,反复对我说:“活了100岁,够了,够了。”似乎,他已做好和同学们“团聚”的准备。当年首批赴美受训的中国青年,三分之二死于战场,如今只剩下他一人。他对家人说:“等我死了,你们不要哭,要笑。”

百岁时的陈炳靖(张雷 摄)

  受训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陈炳靖当年19岁,正在上海法租界一条商船上见习。他从厦门集美航海学院毕业,原本打算以海为生。但那时,附近海域全是日军,中国船只无法出海。日军从天而降的轰炸,更让租界外的上海千疮百孔。陈炳靖看见满大街的残肢与尸体,义愤填膺。“很多孩子的尸体堆在路边,刚放学就被炸死。”往事历历在目。上海形势危急,陈炳靖和两位同学决定不听家人召唤,改道南京报考空军,期待着上天打日军。他们赶上了中央航校(注:后改名为空军军官学校)12期招生。近三千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南京报考,其中不乏医生和教师。学校最后只录取了293人,这仅是初筛,有多半人会在后来的训练中被淘汰。“当时选拔的都是出身好、身体条件也好的。”中国台湾退伍空军飞行员、空军抗战史研究者林国裕说。陈炳靖记得,选拔条件中,一个重要标准是外貌,八字眉较受青睐,被认作是勇敢的标识。他成功被选中,同期同学中,还有台湾作家齐邦媛在《巨流河》中追念的少年恋人张大飞。伪满洲国时期,来自东北的张大飞家破人亡,也选择从军报国。那时的日军频繁轰炸着中国的主要铁道和长江运输。12期学员在入学后,只有搭乘由小电船托载的木船,沿小河自上海、南京到汉口报到,再经南昌、长沙徒步上千公里,最后抵达成都。沿途,他们夜宿学校或寺庙,脚底起泡、虱子惹身也毫无怨言。陈炳靖回忆,每到夜里,就有东北同学哭着叫妈妈,他的同学中有7人的妈妈在鸭绿江被炸死。全班每晚固定唱两首歌,一首国歌,一首《松花江上》。每唱至“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只要一人哭,全班就统统跟着哭。

6名第14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团的成员在话筒前腼腆地笑起来。

  在成都,他们接受了近两年的步兵训练——这是入学的新规。全面抗战之初,羸弱的中国空军还不懂陆空协同,曾在作战中将中方坦克兵团误伤。蒋介石愤而下令,从中央航校12期学员开始,所有空军学员要接受陆军训练。陈炳靖也因而成为抗战中鲜有的、受过海陆空三域训练的军人。1941年,12期学员从黄埔军校步兵科15期毕业,获少尉军衔。陈炳靖和一部分同学被派到云南继续空军训练。空军淘汰率高,12期共293人,能去云南的仅约100人,其余人则转为陆军。而当他们这100人接受飞行训练时,要全员先学飞战斗机。“到他们那一批人时,空军基本都快战死了。”林国裕说,这批12期学员从招募起就被寄予厚望。过往中央航校培养空军学员,都是一半训练轰炸机,一半训练战斗机。但到了这批学员,只有被淘汰者才去飞轰炸机。陈炳靖等剩余100人中,经过一轮轮筛选,最后仅约50人升至高级班,有资格真正去飞战斗机。战斗机的飞行训练中,高空旋转(Spin)是最基础的动作。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飞行员直接关掉发动机,在下坠过程中要练习翻跟斗、急转弯、做编队特技等等。这些都是主教官陈纳德的要求。当时,中国从美苏引进的飞机性能不如日本,天空中若遇上灵活的日本战机,“这些基础能救你的命”。陈炳靖一边说一边用手打转比画。在空中,一个旋转他稍微转得快了些,头就会巨疼。着陆后,迎面而来的往往是陈纳德的严厉批评。还差一个月毕业时,同学都跃跃欲试,想上天作战了。但此时,陈纳德却突然宣布,高级班将赴美国受训,课程与国内几近相同。“为什么还要去美国再来一遍?”所有人怨声载道,无奈军令如山,他们只有乘船被秘密送至美国。1941年10月,这批学员抵达美国。历时一年有余,他们辗转美国多地,依然从陆军训练起步,再到初、中、高级班的飞行训练。美方食宿条件更好,有更多的模拟实弹训练。但让他们触动的是,一到美国,陈纳德就让记者来报道。这群在中国已有过训练的年轻人,一上天,就表现出远超新手的技巧,引得美国媒体连连称赞。直到此时,学员们方才理解了陈纳德的良苦用心。“他是想改变当时美国对中国人的偏见,非常伟大。”陈炳靖说。

在某空军基地,陈纳德少将(左一)在和负责守卫这一地区的指挥官阿德莱·吉尔克森准将交谈。陈纳德右肩的徽章即第14航空队的徽章,右胸前是中国空军的金翅徽章

  而那时候能赴美受训的,都是精英才俊。林国裕说,空军一般有三种情况会停飞:技停(技术不佳停飞)、体停(身体不好停飞)、品停(品德不良停飞),“但他们当时居然还有‘貌停’,即因外表仪容不好停飞的。” 这些因素,都让中国空军在当地很受欢迎。好莱坞明星两次到访,每逢周日,当地女子大学的学生也会邀请他们参加舞会。但学员中几乎没人敢谈恋爱,他们知道,自己的最终归宿,是在生死未卜的天空。“要对得起良心,所有人都不敢谈。”陈炳靖说。最典型的,莫过于同期赴美的同学张大飞。他为人老实内向,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巨流河》里,张大飞最终没和齐邦媛在一起。陈炳靖说,这是因为“张大飞太爱她了,所以不敢娶,怕自己死了齐邦媛痛苦一辈子。”1943年,张大飞同其他女孩结婚,于1945年5月在河南上空殉国。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激战正酣。他们结束了美国的受训,绕道南美、印度回到国内。作为首批赴美受训的精英,他们一回国,就面临着惨烈的战事。

  生死

  “飞虎队”原是1941年成立的美国航空志愿队的昵称。美日宣战后,“飞虎队”被编为正规军。1943年3月,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成立,陈纳德晋升少将司令。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罗斯福总统决定将飞机增至500架。为纪念前志愿队的功绩,他批准陈纳德保留“飞虎队”的名称和队徽。成立时,第14航空队缺少飞行员,便从中国空军中遴选24人编入队中,战斗机、轰炸机各12人。 12名战斗机飞行员均为首批赴美受训的12期学员。作为成绩突出者,他们被均分至3个中队。陈炳靖等4人,成为第14航空队23大队75中队的一员。中队里有很多美方队员就是早年的志愿队成员,最早获批继承“飞虎队”的名号。队里的战斗机,都被漆上那个著名的鲨鱼头。P-40为队中的主要机型,其优点是速度快、火力大,有着很厚的钢板,但不如日军的零式战机灵活。陈纳德观察后者近一年,总结出一个应对之策。他规定,飞行高度不够,绝不开火。一个常用战术是,战机飞到一定高度,一个向下俯冲、开火,然后就跑,“绝对不要缠斗”(Dogfight)。这是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所以陈纳德非常聪明”,陈炳靖说。自中队成立以来,日军就频繁来挑衅,三次空投战书,约在某时某地决战。由于缺少经验,几次约战,美方都未让中方队员上阵。陈炳靖说,最初实际作战,他们的信心与经验都不足,有时开火也没打中日军,效果不好。中国飞行员只有默默地攒着经验、等待机会。然而,惨烈的常规战事并不等人。 一次次对天空的激烈争夺,开始带走了陈炳靖的一位位同学。1943年4月,蒋景福在湖南空战中殉国。陈炳靖前往坠机地点处理,只见同学两只手臂,不见尸身。8月,毛友桂阵亡于桂林两江;9月,王德敏在昆明上空牺牲……半年内,第14航空队的中方飞行员损失近半——战后,陈炳靖所在中队的中国队友,除他之外全员战死。一同赴美的46名同学的集体毕业照上,有30人被标注上白色十字架,意为殉国。1943年7月13日,陈炳靖在昆明巫家坝启动“013”号战机,准备起飞迎战。一位美国机械长叫住了他,说要给他拍照。他对着镜头微笑,全然不知当天是13日、星期五,他又驾驶13号战机,西方人所有的忌讳全中。“美国人以为我回不来了,就给我拍了遗照。”他指着那张“遗照”,笑着说。

1943年7月13日,昆明巫家坝机场,陈炳靖出任务前美国战友为他拍摄的“遗照”

  待陈炳靖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中队里只剩下他和另一名中国飞行员。 1943年10月,陈炳靖在中队领命,将随队驾驶战斗机,为21架B-24轰炸机护航。他们将从昆明起飞,直飞越南海防港,轰炸当地的日本军舰和补给站。17架P-40战斗机在机场蓄势待发。出发前,长官特意对陈炳靖说:“你在美军服役,就要听美军的指令。记住,千万别做傻事!”陈一脸茫然,问队友这话是什么意思。队友说,美军听说有中国空军因不肯被俘虏而自杀的,“长官是特意提醒你,别做傻事”。此前,第14航空队的308重型轰炸机大队曾数次轰炸越南海防港,被击落15架,所以这一次才派战斗机护航。损失的150名美军中,约三分之一殉职,三分之二被俘。但美军长官知道,中国空军是不做俘虏的。培养他们的中央航校,校训上写着:“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陈炳靖入校那一年,航校6期学长阎海文作战跳伞后遭围捕,他击毙5名日军,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自戕殉国前,阎海文喊出的最后一句话是:“中国无被俘空军!”挂着副油箱,飞机编队飞抵海防港。21架轰炸机投下炸弹,日军的仓库就瞬间成了一片火海。日军的高射炮打不着这些飞机,就在陈炳靖的视野之下如烟花一般爆炸。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成功的突袭。他们调头,准备返回昆明。飞到河内时,空中突然出现30余架日军零式战机拦截,一场遭遇战在所难免。陈炳靖按陈纳德的战术,飞到一定高度,看准了左下方有一辆敌机。他一个俯冲、射击,命中,敌机冒出黑烟,摇摇欲坠。这是他击中的第一架敌机。为确定击落,他继续追击。回望左后方,并无敌机,他放心不少。但在致命的右后方,有两架敌机对他猛烈开火。陈炳靖座舱中弹,子弹碎片穿过座椅钢板,击中他的右肩、进入右臂。他当时全然无感,只知飞机中弹、后有追机,形势万分急迫。飞机开始不受控制地下降,而地面是一望无际的山地和森林。他只知一路加速向北,北边就是中国。他分不清平日地图上明确标识的国境线,但“祖国”的概念在他脑海中比任何时刻都要更清晰。只要飞回祖国,就有更大的生还希望。大约20分钟后,飞机尾部白烟越来越大。散热系统坏了,油温急剧升高,再不跳伞,飞机就要爆炸了。陈炳靖俯瞰下方,全是崇山峻岭,绿色的森林深浅交错,他估算快到中越边境。飞机接近云端时,他一跃出舱。伞包一打开,命运就给了大自然。剧烈的持续碰撞后,陈炳靖在枝叶的折断和拉扯声中静止下来。他被大树勾住,头部朝下,离地10米。他拔刀割断绳索,身躯直坠,一头栽到地上,当场昏了过去。地面30厘米厚的枯枝败叶救了他的命。醒来后,陈炳靖检查救生品,只有消毒液、巧克力、和渔具,没有医疗用品。在不见光的丛林里,他顺着溪流走了整整6天,一天吃一口巧克力。在枝叶与石壁夹击下,他右肩伤口破裂,鲜血浸渗了飞行夹克。“很煎熬,非常痛苦。”今日回望,陈炳靖仍摇摇头说,当时觉得,生命已到尽头。那6天的跋涉,让他做了整整50年噩梦。所幸最后,当地人和在越法军发现了他并施行救护。 但因行踪暴露,法军无法隐瞒,一周后将他引渡给日军。陈炳靖感到巨大的惶恐:“中国无被俘空军,难道要在我身上破例?”采访中,老人反复对我强调,他是被引渡,不是被俘。前两次审讯,日军态度恶劣,一口咬定他是美军,但陈炳靖坚称自己是中国空军。僵持之下,日军为他的右肩包扎了伤口。陈炳靖很是纳闷,为何日军还对他这么好?但数日后,他肩部剧痛,发出恶臭,他的身体越来越弱。几经辗转,日军将他押至上海江湾美军集中营。那里有美军战俘800余人,由美军自管。美军军医为他疗伤,切开伤口,夹出一片花生大小的弹片。军医摇头叹息:原来,日军为规避国际引渡公约,只为其开刀,不取弹片,也不敷药,想让他因伤自然病亡。数日后,陈炳靖陷入深度昏迷。隐约中,他感到有人问他血型。他无力说话,用手指示意“O型”。当天起,美军为他连输两次血。醒后护士告诉他,当时他的血量只有28%,“一般人低于32%就死了,你真命大”。集中营人人骨瘦如柴,但当护士说有中国空军急需O型血时,有五六个人举手,护士最后选了在厨房工作的两位美军。美军战俘营条件相对较好,这里有海牙代表巡视,有面包和咖啡,还有政府让国际红十字会转交的药品。一位美军长官告诫陈炳靖,日军审问时一定要说自己是美军,因为日军对待美军战俘还会或多或少遵守国际共约,但“他们不把中国军人当战俘的”。三周后,陈炳靖好转,日军再次提审。开口就直入主题:“你到底是什么作战单位?”“中国空军。”陈炳靖回答。“哪有中国空军飞河内的?你是美军第14航空队的。”审讯官不太相信。“你是不是美国华侨?”审讯官继续追问。他们并不知道有12位中国优秀飞行员被编入第14航空队。越南的飞行任务、飞虎队的夹克和一口流利英文,都让他们感觉,这或许是一个华侨回国参战。“不,我是中国空军。”陈炳靖说。“再说一次?”“我是中国空军。”

昆明巫家坝机场,飞行员们在听到敌机来袭的警报后跑向自己的飞机,准备升空迎敌。这些飞机是P-40战机

  一生之憾

  日军将陈炳靖押到南京老虎桥,一个专门关押中国战俘的集中营。老虎桥如同堡垒,有上千人被囚于此。外墙约有3米高,有护城河一般的沟壑。大门口一条泥路,进出只能步行。“其实就是一座监狱。”陈炳靖说。老虎桥没有医药,只有日军日供的少量劣米、腐菜和大葱。 战俘每日需外出劳作,很多都只有十五六岁。监舍内,他们睡稻草通铺,阴冷潮湿,臭虫与伤腐味熏天。每年死于饥饿、恶疾与感染者,有上百人。巡逻时,日军只在外部看看,不敢入内。狱内设中方总代表一人,由日军指定,其余副官由总代表自选。总代表知道陈炳靖是负伤在身的空军,为他特设书记长一职,这样能免除劳役。又让他搬至书记室,为他安排一个13岁少年做勤务兵。书记长分配的伙食多,但陈炳靖体弱,吃得不多,就省下饭菜来让饭量更大的少年吃。为此,他的勤务兵半年一换,以挽救更多的中国少年。一天,日军的军马死亡,交给狱友掩埋。他们偷切下一块死马肉藏身,回来用火烤熟拿给陈炳靖。另有十余次,狱友深夜造访,拿出劳作时冒生命危险偷抓的兽肉野味,让他一定吃下。陈炳靖不肯,他们就说:“你是空军,倘若哪天能出去,你对国家更重要。”陈炳靖吃着吃着,就掉下泪来。老虎桥里的尸体,多被运至雨花台集体掩埋。在此之前,需在总代表室登记。陈炳靖看到,很多尸体下身都是裸的。这里冬天太冷,他们死了,狱友就把其衣裤脱下来,以度寒冬。看过数百具遗体后,陈炳靖只剩亲切和同情。他想,迟早有一天,自己也会葬身雨花台。1944年底,陈炳靖患病高烧,久久不退。日军说,可给他治病,条件是帮汪伪政府训练空军。他断然拒绝,心念大限将至,也甚感宽慰。但一日深夜,一名国军护士忽到床边,悄声说要为他打针治病。他很诧异,问哪来的针药?护士说,是日军中一位台湾兵为他偷来的,要千万保密,不然台湾兵会被枪决。连续四日注射后,他渐渐好转。1945年8月22日,总代表通知他:明晨8点,日军将放他出狱。 他心想,这天终于到来了——过去早晨8点被释放的战俘,多被押至雨花台枪决。翌日,他在棉袄内藏了一块玻璃片,准备随时割腕自尽。这块玻璃,他藏了一年多。直到车开进南京六福饭店,陈炳靖看见欢呼来迎的人群,方才明白:抗战胜利了!热泪盈眶中,陈炳靖立刻表达了想归队的愿望,也惦记仍在老虎桥的狱友和恩人。但当他回到老虎桥,那位救命的台湾兵、那些给他偷带野味的恩人,均不见踪影。他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个人都不敢讲真名。采访中,老人反复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被关21个月后,他的体重只有80磅,瘦骨嶙峋,夏天还穿个脏破棉袄。去机场归队报到时,美军当他是乞丐,大声呵斥让他滚开。他反复争辩自己属第14航空队,没人相信。一位机长听到动静后,直接拉他到驾驶室,测试他使用飞机仪表,他对答如流,终于证明了身份。机长立马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你是英雄!”归队后,由于营养不良,陈炳靖的头脑常常一片空白。 他见到了往日12期的同学,却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他也知道自己在老家有妈妈,但无法想起妈妈叫什么。而在老家,亲人早为他办了丧事。他被送至医院住了5个月,取出另一块弹片。这次手术让他彻底告别蓝天,直到今日右手也无法举高。此后,他转任空军行政职务,担任过驻加拿大、菲律宾的武官。1959年,他提前退役,后携家人从台湾地区移居香港。感念往事,陈炳靖觉得自己足够幸运,与同学和战友比,他的晚年平淡幸福,身体尚佳。林国裕说,陈炳靖95岁还能自己出游,和小孩捉迷藏,吓得宾馆服务员要给他准备轮椅。而曾经,他连活到40岁都不敢想。他见过尸体无数,早已不怕死亡。每次出席同学的葬礼,他都会紧紧抱抱他们的遗体。他说:“我迟早也要和他们去团聚。”

2015年9月8日,陈炳靖回到家乡福建莆田祭祖恳亲

  “我不怕死,我只怕妈妈难受。”他思念最多的,还是妈妈。未能尽孝,也是他心里一大憾事。参战后,他和母亲总共相处时间只有6天。抗战胜利后40年,母亲去世,陈炳靖才终回家乡。到晚年,他一听见小孩喊妈妈,就忍不住抹泪。一天夜里,他曾对着林国裕,说了几个小时“要孝顺妈妈”。有母校学生采访他,他也问这些年轻人:“你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是妈妈。”2015年,97岁的陈炳靖受邀回乡,在母亲墓前再次痛哭垂泪。这位百岁老兵,变得愈发感性。 2012年,他将那件浸血的飞行夹克捐赠给昆明博物馆,在陈纳德塑像前,他也泪如雨下。他说,每次回昆明,在飞机上看到滇池和曾飞过的山峰,他都会流泪。太太问他,你一个军人老流什么泪?陈炳靖沉默着,无言以对。或许,这是一种我们都无法理解的感情。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07-02 14:57: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美国陆军航空队支持中国抗日之战

下一篇:中华民国时期成立的空军节纪念日,8月14日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