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队薛介民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景观墙上有毛主席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在花岗岩烈士名录墙上镶嵌着数百名当年牺牲于台湾的烈士英名,其中第四十四组第六个薛介民和第四十七组第一个姚明珠是一对夫妇,他们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也是一对忠于革命而牺牲在刑场上的革命烈士。丈夫薛介民更是一位在抗战中对中华民族有功勋的空军英雄。这段真实的故事在解放军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及2009年再版的《飞向新中国》一书中作了公开披露。
非常幸运的是,笔者有幸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认识了薛介民、姚明珠烈士的媳妇,在她的帮助下,今年8月下旬,我有幸赴成都采访薛介民当年在国民党空军发展的下线,一位参加起义的抗战空军老兵刘邦荣先生。他们曾经是同生死共患难的空中战友,关系非同一般。由此我发掘出了烈士生前诸多未能被历史记住的史迹。
在成都青羊区的一个幽静社区内,今年95岁的抗战老兵刘邦荣身穿大红对襟棉布衫端坐在一排花廊下迎接我。他年逾九旬,与人谈话需要靠近并借助助听器。老人的儿子刘锦齐先生介绍,除了听力、老人其他器官还不错。由于口音不同,我只能在刘锦齐先生的帮助下聆听老人对往事的追忆。谈话中老人说,前段有关部门曾询问他是否愿意参加北京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考虑到健康原因,老人放弃了这次难得机会,但也获得中央颁发的抗战纪念章及国家勋章。对我这次远道而来的采访,95岁的刘老先生显得很高兴也很感动。他说应该把这段珍贵历史记录下来。谈起昔日与日寇鏖战蓝天最后在台湾牺牲的老战友薛介民,老人陷入沉痛的思绪中。对七十多年前和薛介民交往及其他在抗战中所作的贡献,笔者一一作了笔记,还特意请他在笔记本上签名,以示这次采访记录的真实可靠。
1944年11月,刘邦荣和薛介民等一百多个中国空军被派到美国亚利桑那州鹿克机场学习更先进的战机知识。早在十一大队时,他俩曾分在同一宿舍,这时薛介民看到刘邦荣学习刻苦、勤奋,对他更有好感并十分关心。在交流中,刘邦荣介绍说自己有个叔叔刘安恭,是与朱德一起在德国留学的职业革命家。了解这些信息后他俩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在薛介民影响下,经常有朱铁华、毛履武、赵良璋、朱毕苏等六个秘密党员(后来参加起义)一起散步,关心国家大事,平时虽没有说破,但心照不宣。
后来笔者在一份材料里中看到,薛介民1945年4月22日曾在一张寄给哥哥薛仁民的戎装照片背后写道:“七个年头的远别久离给仁介的是海深海阔的泪、苦、汗、血——生命!!战争给我们的毒害是这么大,但是新生的祖国比一切还要美。”从这里我们可以管窥薛介民灵魂深处的真实想法。
薛介民回国后留在五大队,驻地是南京。薛介民随后被放出来调南京空军司令部当参谋。再后来薛介民被调到台湾,刘邦荣就与薛介民失去联系。
从已经公开的材料中我们得知,薛介民1916年出生于仙游枫亭,曾在福建省立医学院学习,1938年4月投笔从戎,考入空军官校第12期特班(士校2期),1942年1月15日毕业,1948年11月加入共产党,同年冬入台,曾任国民党空军总部督查室中校安全官。姚明珠1919年出生于莆田,毕业于福建省立医学院,1940年参加“青年抗日读书会”,后加入共产党,1941年1月前往武夷山根据地途中被捕,被关押在福建梅列集中营,1942年2月取保出狱。薛介民和姚明珠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1946年结婚,姚明珠1947年随薛介民调往南京空军医院工作,1948年随夫迁台,在台北市开设育德诊所。
1958年9月,薛介民、姚明珠夫妇等人因叛徒出卖,经过五年多的残酷审讯,毫无所得的国民党最终于1963年1月31日上午以颠覆政府罪名把他们枪杀于台北新店安坑刑场。
薛介民就义前写的一封绝笔信里写到:“木兰溪水长久在流,白鸽岭高壮地站立,乡亲至爱之恩永不能忘。”可见在烈士的心目中,台湾海峡对岸的家乡木兰溪、白鸽岭拥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1989年春,薛介民、姚明珠夫妇的骨灰被他们的子女安葬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墓园。2013年4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次年,这一对在刑场上牺牲的烈士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墓园,回到他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祖国,与战友们安息在一起。2013年10月,薛介民和姚明珠的名字被镌刻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名录中,这对来自妈祖故乡的夫妻的壮烈事迹也逐渐为人所知晓和传颂。
在本文最后,值得欣慰的是:薛介民和姚明珠夫妻的三个子女,在家破人亡的情况下,他们走过极其艰辛的人生道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他们都到美国发展,而且颇有成就,对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虽然身在海外,但极其热爱祖国的亲人们,决心继承父母的遗志,他们把国家颁发的抚恤金及个人储蓄捐出来,在父母亲的母校——福建医科大学设立“姚薛奖学金”,第一期各45万元,连续5年,评选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每生3000元。并且也以父母亲的名义,在家乡仙游为清寒的学生设立助学金,从初一直到高中毕业。
当年一位参加地下工作的陈志远老先生,得知薛介民和姚明珠的后人设立基金以帮助中国贫困学生的事迹后,非常感动,几次哽咽。他说,这应该好好报导,以教育后人。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4-03-22 19:13: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空军飞行军士学校第三期徐世椿
下一篇:空军飞行军士学校第十一大队刘邦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