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 1940年代意外死亡的黄埔1期生
2024-07-09 10:24:44  来源:“大宋讲古”微信公众号  点击:  复制链接

  早期的黄埔军校,大门口有着这么一幅对联:

  上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

  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真的有这么一幅对联,抑或这只是早期黄埔师生中间流传的一个相互激励的口号,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就像没有人知道它的出处一样。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全国各地不少离经叛道、胆大妄为之徒已经陆续行往此处了,尤其是南方的年轻人;因为一来周边各省信息通畅交通便利,二来东南诸省素有南下粤港闯荡的传统。而对于北方人来说,第一消息闭塞路途遥远,第二奉北京国民政府为正统的居多,知道广州大元帅府的人少。那时的广州,是造反之地,是革命之地,而真的不是升官发财之地。

  对于某些同样不贪生怕死的黄埔1期生来说,进入斯门,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他们他们没有倒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而是因为种种突发的、意外的原因,就早早去世了……

  以下是在1940年代意外死亡的黄埔1期生们,为了便于大家阅读,以死亡时间排序:

  黄埔1期生中的意外死亡者(八):陈天民(1906-1947),广东台山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部兵工署处长,少将军衔。

  1924年,陈天民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毕业后历任军职。

  1925-1936年,经历不详。

  陈天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90师少将副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天民在抗日战场上立过战功。

  1946年4月,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在南京召开军事复员会议,因为抗战胜利后,全国进入和平时期(政府当时这么以为),国家不再需要如此庞大的军队,国家财政也不堪重负。会后,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工作,原来的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三个整编师组成一个整编军。于是,大批军官作为编余闲置下来。鉴于这些情况,蒋介石下令把各地编余军官集中起来,在中央训练团内设置将官班。各级将领经过训练后,分头被安置到农林、交通、邮电等部门工作。据国民政府行政院统计,共有800余将官被编入中央军官训练团受训。因为这些人军衔级别虽高,但除了打仗之外,别无专长,安置工作特别困难,陈天民就是其中之一。他被调入中央训练团受训时,是携带妻子和三个子女前来报到的,按照他的说法是:家属无以为生。

  当时,在编余将官们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道出了他们的窘状:“一朝得胜,两袖清风,三餐不继,四壁萧然,五内如焚,六亲不顾,七体不全,八载徒劳。”

  怎么样?有没有令你的“吃空饷,喝兵血”的意识形态有所改观?

  1947年2月中旬,长期生病,肺癌晚期,贫病交加,又遭退役打击的陈天民,不堪屈辱和贫困,吞服安眠药自尽,年41岁。

  陈天民遗下的孤儿寡母,景况凄凉。死后,全体黄埔同学集资为陈天民料理后事。

  陈天民的死,还引发了一场著名事件,那就是“哭陵”:

  1947年2月,陈天民自杀的当月,中央训练团在南京的全体将官与重庆、西安分团的代表秘密开会,商量怎么办?据汤燕生《编余军官哭灵记》记载:大家群情激奋,声泪俱下。黄鹤中将提议:“古戏中有‘哭祖陵’以示不屈的故事。我建议大家聚集在总理陵前,向他老人家哭诉苦衷。这样当局也没有责难我们的理由。”大家鼓掌通过。

  1947年5月12日,众将官全部身着一色的黄呢将校制服,胸佩勋章,高举青天白日旗,按军衔分成三横队排列,站在孙中山陵前。祭文念完后,数百将官放声大哭,中将奚泽在高喊“打倒贪官污吏”后,晕倒在中山陵前。“哭陵事件”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蒋介石大发雷霆,但因担心影响军心,最终对参与哭陵的将官们做了以下安排:50岁以下去地方任职,40岁到45岁的被安排到交通、工商、警察等部门,40岁以下的被送进陆军大学深造,体弱者发安家费让其返乡,沸沸扬扬的中山陵哭陵事件不了了之。

  黄埔1期生中的意外死亡者(九):张君嵩(1896-1948年12月19日),字:岳中,广西合浦营盘乡青山头村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广东省第10清剿区司令,中将军衔。

  张君嵩之父张有发从事农、鱼业,生三儿一女,张君嵩为家中老大。自幼在本村私塾开蒙,于南康高等小学毕业后,在乡间任教。

  1920年,张君嵩赴阳江加入粤军,任第1师第4团第1营第2连司务长,后进入师部短训班受训,结业后被任命为排长。

  1924年5月,张君嵩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毕业后仍回粤军任职。

  1925年春,张君嵩加入蔡廷锴部任连长,因剿匪有功,升任香斡屏部第2营营长,驻防东兴。

  1927年,张君嵩听说东兴陈维周家中私藏烟土,遂带兵搜查,引发陈维周控告,虽然并没有查到烟土,但因引起其弟陈济棠不满,张君嵩被撤销营长职务。张君嵩只得再次奔赴广州,投奔时任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参谋长兼广州卫戍司令和广州市公安局长的邓益能,出任广州卫戍司令部卫戍团上校团长,率部参加镇压中共领导的广州暴动。

  1931年冬,邓益能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参谋长,张君嵩随邓调入第19路军,出任第78师第156旅第466团上校团长。

  1932年1月,张君嵩兼任闸北军警联防办事处主任,“一二八”事变当天,按计划第466团应该把防地移交给宪兵部队,结果到了下午,宪兵只开来了一个营,张君嵩因为连日来在辖区内巡视,发现日军已调集大批人马逼近我方,认为主力未到齐,不可轻易换防,遂报告蔡廷锴。蔡同意“可推迟一天换防,但务必切实备战”。当晚11时许,日军果然向闸北、天通庵一带展开进攻。张君嵩第6团首当其冲,在驻地警、宪、铁道炮兵和税警团的配合下,打响了淞沪战役第一枪。第二天,日军加派飞机轮番轰炸扫射,千余日军在火炮和铁甲车掩护下再次来袭。第466团利用巷战优势寸土不让,虽伤亡过半,坚决完成了死守三天以待援兵的任务。7月,张君嵩改任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第78师第234旅第468团上校团长。11月,任第19路军第78师第234旅少将旅长,参加围剿中共闽西苏区。

  1933年11月,张君嵩率部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第3军第3师师长。12月,改任第3军第6师师长。

  1934年1月,“福建事变”失败后,第19路军余部接受中央改编,一部分军官留用,一部分资遣回原籍,另谋生路;少校以上七十多人被送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2期受训,三百多名尉级军官进入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只有张君嵩一人被送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深造。在校期间,张君嵩加入“复兴社”。

  1935年,陆军大学毕业后,张君嵩出任广州市社训处处长。

  1936年,张君嵩任广东绥靖公署缉私处处长,广东财政特派员公署税警总团总团长。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澳头附近登陆,张君嵩率税警总团奋起抵抗,将近一年时间,经历大小战斗几百次。

  由于曾参加过反对蒋校长的“福建事变”,改过自新后的张君嵩有将近六年的时间离开了国民革命军,加入了蓝衣社,改任地方职务,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

  1939年春,广东财政特派员公署税警总团改编为暂编第2军暂编8师,归属第7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指挥,张君嵩出任少将师长,率部参加粤北会战。因作战勇敢顽强,张君嵩被蒋校长传令嘉奖,获授海陆空甲种一等奖章。

  1941年,张君嵩率暂8师参加长沙会战,归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

  1944年6月,张君嵩率部参加长衡会战,获颁云麾勋章。11月,升任暂编第2军副军长,兼暂8师师长。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君嵩任中央训练团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

  1946年,张君嵩任中央训练团将官班第2组中将组长。

  1948年7月,张君嵩任粤桂边区清剿指挥部中将副总指挥兼广东省第10清剿区司令。12月19日,在广东湛江,张君嵩被欲参加“起义”的部下保安第10团(团长陈一林)设伏枪杀,年52岁。

  国民政府追赠张君嵩陆军上将军衔。

  黄埔1期生中的意外死亡者(十):张本清(1904-1949年2月14日),侗族,又名:张文英,外号:张老虎,张大炮,湖南晃县(今新晃侗族自治县)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湖南省保安独立第1旅旅长,少将军衔。

  张本清之父名张先徽,母姚氏;父从农商,家庭富裕。

  张本清早年毕业于晃县龙溪高等小学和贵州省立模范中学,后就读于湖南平民大学,肄业。

  1924年春,由邹永成、罗迈(时任广州大本营参谋,均为湖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保荐,张本清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2队学习,并由陈赓、赵枬介绍加入国民党。11月毕业后,进入大本营军政部任副官,海军局驻长洲办事处监员,海军陆战队第2营连长、副营长。

  1926年,北伐开始后,张本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海军事务处科员,浙江警备师补充第2团营长,第2师第4团代理团副、团长。

  1928年春,张本清被派往法国学习军事。

  1930年秋,张本清回国后,任教导第3师第2团上校团长。11月,教导第3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14师,张本清改任第14师第41旅第82团团长,宪兵第5团少将团长,南京警卫团团长。后任国民政府派驻意大利大使馆武官,军政部驻德国军备采购团组长。

  张本清在南京时,由宋美龄做媒,与国民党中央妇女联合会(会长宋美龄)候补执行委员郭顺卿结婚,蒋介石为证婚人。

  1937年7月,张本清出任湘西第3区剿匪司令。

  1938年3月,张本清调任保安独立第1旅少将旅长兼芷江警备司令,授少将军衔。

  1942年,张本清离职返乡经商,在龙溪口开了家本善公司。

  1942年正是抗战紧张时期,张本清为什么离职返乡?从他军校毕业的履历来看,几乎一直在中枢机关,可是到了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仍旧只是个少将旅长,升迁的确过慢。

  据说张本清性格火爆、个性张扬,的确是因为对体制和自己的待遇不满才请辞回乡的。回到晃县的张本清成为地方著名乡绅,但性格没有丝毫改编,依然睥睨一切,我行我素,得罪了不少地方官员。有人向中央反映,陈立夫、陈果夫都曾来去信劝他离开晃县,免得招来地方怨恨。但张本清竟然给二陈回信说:“晃县为中华民国之领土,本清乃中华民国之国民,中华民国之国民,住中华民国之领土,何择之有?”由此可见张本清的倨傲个性,外号老虎,又叫大炮,乃实至名归。

  性格暴躁的人一般为人耿直,张本清是个敢说敢为的人,好打抱不平,生意成功,又仗义疏财,与当地土匪恶霸姚大榜关系不错,联手击败原经营酒店塘汞矿的张平刚,取得汞矿经营权,共同管理。张本清家里本是地主,颇有祖业,他的叔叔张宪煜又是龙溪口的团防局长,本身少将旅长就是当地最大的官儿,虽然辞职不干了,但当地人见面还是一口一个“旅座”。所以,他一回乡就夸下海口:我回来后,谁也别想乱搞,谁乱来,我就杀他的头。他凭借自己的威望,把本县各色人等皆不放在眼里,黑白两道通吃,对时任县长的欧阳涛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特别是在筹建“伯陵大桥”(欧阳县长想拍薛岳的马屁)上,张本清常常责难。张本清回乡,被欧阳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急欲扳倒他。张本清因为原配郭顺卿没有生育,回湘后又与被他携带在外求学的远房堂妹张善芝结婚。欧阳涛利用自己的上层关系,借口说张本清犯重婚罪,将其逮捕。没想到一年后,张本清也利用自己的上层关系解脱羁绊回籍,欧阳涛觉得脸上无光,辞职他去。张本清更加风光无限。

  1943年,土匪姚大榜因“纱布走私”案遭到清剿,自己虽然侥幸脱逃,部下却被打得七零八落,家小也被拘押。清剿姚大榜的独立旅旅长李楚藩是张本清的黄埔4期学弟,关系较好,姚大榜请张本清出面说情。张本清对李楚藩说:姚大榜作恶,与他家属无关,关押他的家属没多大用处,倒不如网开一面,做个顺水人情。玉屏县长李世家也出面说情,李楚藩看他们的面子,把姚大榜的家属放了。此时,姚大榜对张本清感恩戴德,多次宴请张本清,以表谢意,口口声声说:“张旅长,多亏你的搭救,我一家今生来世也不忘你的救命之恩。”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本清被选为湖南省参议会议员。

  然而,姚大榜虽有感恩之心,却不愿屈从于张本清之下。两人共同经营的汞矿,因利润分成不均而互相猜疑。姚大榜担任矿警队队长,主要负责安全保卫,张本清负责经营管理,姚大榜怀疑张本清管理中有猫腻,借故强行委派自己人姚锡昌担任管办,将张本清的管办杨洪挤走,两人的矛盾开始表面化。张本清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你要管就让你管,看你能搞出什么名堂,暗中掣肘。由于姚不懂管理,加上时局动荡,生产每况愈下,姚大榜不得不把管理权还给张本清,内心的嫉恨却增加了几分。

  此时,曾担任过晃县县参议会议长的胡积善(本名胡惠卿)从中挑拨,使两人的矛盾更加激化。胡积善是晃县名绅,既经商,又能舞文弄墨,善于揽讼诉状,被称为“文人”,与姚大榜关系密切。张本清却看不上胡积善讼词中的腐酸气。一次在张本清家里,二人为讼词中的繁文用语发生争执,胡积善固执己见,张本清气得拿起茶杯将胡积善的脸砸伤。胡积善气愤不过,让次子胡厚彪去找姚大榜帮忙,找回面子。胡厚彪对姚大榜讲了事情经过,还加油添醋说:“张本清还讲,我爹和你穿连裆裤,小小泥鳅掀不起大浪,只那么大的气候。”平常以山大王自居的姚大榜,哪里受过这等奚落,顿时七窍生烟,马上带着几个喽啰跟着胡厚彪下山,一起去找张本清。见了面,姚大榜开口便说:“张旅长,你欺人太甚了吧!有本事跟我这小小泥鳅走一趟?”后经人斡旋,平息了事态,但二人已成水火之势。

  “本善公司”主要经营桐油等业务。张本清是本地人,有一定的威望,又讲究诚信,生意兴隆。晃县的“江西帮”也以经营桐油为主,被张本清抢走了不少生意。张本清还控制着龙溪口码头,征收码头费,又从各商户身上剥了一层皮。因此,当地的“江西帮”、“宝庆帮”商人对张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知道姚大榜与张本清已成为对手,就拿出白纱布数十匹、银元数千块贿赂姚大榜,要他择机除掉张本清。

  1949年初,杨永清(曾任芷江警备司令部司令)欲建立以芷江为中心的“和平省”,张本清表示赞同。杨永清为扩大势力范围,与姚大榜在晃县大开山堂,扩充“楚汉帮”,杨为“龙头大爷”,姚为“出山主”。杨希望与张本清一起拉队伍,张本清却看不惯杨永清的帮会习气,不屑与之为伍,自己积极筹建“三民党”,准备组织武装以“安定社会秩序”,要自己掌控“和平省”。所以,杨永清也支持姚大榜除掉张本清。

  张本清计划于1949年农历2月15日在大湾罗老家起事,并拿与自己素有仇怨的商人祭旗。不料计划泄露,姚大榜得到“江西帮”支持和杨永清撑腰,决定在张本清举事之前除掉他。3月13日(农历2月14日),正逢龙溪口赶场,人来人往,十分拥挤。姚大榜派遣得力亲信、内弟龙永安、彭秀才及吴玉清(外号麻子,曾在张本清手下做事)潜入龙溪口,由吴玉清带领吴本军、吴本众、姚应林等人执行暗杀行动,龙永安、彭秀才在龙溪口进出必经之地的路口接应。3月14日上午,张本清带着一个警卫去龙溪口“本善公司”,张本清派警卫去办事,他一人来到斌星街口一小摊买烟,守候在此的吴玉清向前招呼:“张旅长,你赶场?” 张本清一抬头,吴迅速从长袍内掏出快慢机对准张本清的脑袋就是一枪,张本清当即倒地,吴顾不得查看死没死就跑了。吴本军等两个土匪又窜过来补了两枪,张本清顿时毙命,年45岁。

  此时街上一片混乱,有人大喊:“打死人啦!打死人啦!”陈再恩对这件事记得很清楚,当时“正好是赶场”,他刚出门,枪就响了,他母亲赶紧把他拉进店铺,“哗啦啦啦,街上的店铺都把门板上上了,稍微胆子大的,就在楼上窗户看,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了”。

  张本清一死,“本善公司”随之垮台,“江西帮”、“宝庆帮”没有了竞争对手,弹冠相庆。他们请邮政局长周观仁写了一封欢迎信,由商会头面人物亲自上门邀请姚大榜进驻龙溪口,以“维持治安”。于是姚大榜率领众喽啰踌躇满志、趾高气扬地占据龙溪口,原驻此的保安警察退居新晃城。

责任编辑:吴盈盈 最后更新:2024-07-09 10:45: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出师未捷身先死—— 1930年代意外死亡的黄埔1期生

下一篇:出师未捷身先死—— 意外死亡的黄埔1期生(之十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