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黄埔军校,大门口有着这么一幅对联:
上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
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真的有这么一幅对联,抑或这只是早期黄埔师生中间流传的一个相互激励的口号,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就像没有人知道它的出处一样。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全国各地不少离经叛道、胆大妄为之徒已经陆续行往此处了,尤其是南方的年轻人;因为一来周边各省信息通畅交通便利,二来东南诸省素有南下粤港闯荡的传统。而对于北方人来说,第一消息闭塞路途遥远,第二奉北京国民政府为正统的居多,知道广州大元帅府的人少。那时的广州,是造反之地,是革命之地,而真的不是升官发财之地。
对于某些同样不贪生怕死的黄埔1期生来说,进入斯门,可谓“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他们因为身体的原因(当然也有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和环境等诸因素的原因),有的未出校门、有的刚刚毕业、还有的风头正健时,就早早病故了……
以下是在1930年代病故的黄埔1期生们,为了便于大家阅读,以死亡时间排序: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十七):温忠(1902-1932年9月7日),别号:德威,别字:百顺,湖南临澧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第89师第267旅旅长,少将军衔。
1923年冬,温忠来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
1924年,温忠随队并入黄埔军校第1期,被编入第6队学习。军校毕业后,温忠历任黄埔军校第4期入伍生总队排长、连长。
1925年,温忠随部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后任第5期学员总队教育副官,第6期学员总队第2大队第6中队中校队长。
1928年底,温忠奉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0年,温忠毕业回国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0师第56团团长,第3独立旅第2团上校团长,第89师267旅少将旅长。
1932年9月7日,温忠在武汉病逝,年30岁。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十八):陈公宪(1901-1932),又名:陈文绍,广西苍梧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不详。
陈公宪的父亲从事农业,有地产,经济收入中等,信奉佛教;陈公宪于广西省立第二中学(梧州)肄业。
1924年5月15日,由陆涉川(时任广西国民党驻粤代表、西部讨贼军总司令部委员)介绍,陈公宪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学习。
1925年5月,陈公宪加入国民党,随部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
1932年秋,陈公宪因病去世,年31岁。
国民政府追赠陈公宪陆军少将军衔。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十九):刘国勋(1903-1933),别号:荣九,云南普洱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师参谋长,上校军衔。
刘国勋的父亲任职学界,家庭经济条件中等,云南省立师范学校毕业。
1923年冬,刘国勋来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
1924年春,由云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周自得、李宗黄、刘国详等介绍加入国民党,并推荐投考黄埔军校,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4队学习。11月毕业后留校任入伍生队见习。
1925年,刘国勋随部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和和与杨、刘部的战斗,历任教导2团排长,黄埔军校第4期入伍生团连长。
1926年,刘国勋随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春,刘国勋随军校迁往南京,任第6期第1总队第3步兵大队中校大队附、上校大队长。
1931年起,刘国勋历任陆军预备师上校团长、师参谋长。
1933年2月,刘国勋病故,年30岁。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二十):石美麟(1903-1933),字 号:颂阁,贵州后坪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央军校教官,军衔不详。
石美麟家从商农,中产阶级,有田400亩,略懂日文。
1920年,石美麟在本省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平民大学预科学习。毕业后一度任教,后入北京朝阳大学二年级进修。
1924年1月12日,由谭克敏(北京特别区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及丁惟汾(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介绍,石美麟加入国民党。同年春,由谭熙鸿(北京特别区推选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及李大钊(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石瑛(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三人联名介绍,石美麟报考黄埔军校,编入第1期第4队学习。
1925年,石美麟随部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和与杨、刘部的战斗。
1926年,石美麟随部参加北伐战争,随东路军经沪入宁,血战龙潭。
1930年,石美麟参加临时组建的教导师,参加中原大战,后调入南京中央军官学校任教官。
1933年,石美麟因病逝世,年30岁。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二十一):楼景越(1899-1933),别号:秀挺,别字:景樾,又号:秀庭,浙江诸暨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军事参议院参议,中将军衔。
楼景越家祖辈务农,有地产二十余亩。
楼景越在本县暨牌镇高级小学、省立诸暨中学毕业后,在浙江陆军第1师第2团学兵连肄业;北京政府内务部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任福建泉州警察局科员,福建陆军第5旅第9团第2营副官,团本部军需,中央军需署交通局委员等职。
1915年,由陈英士、蒋镰介绍,楼景越加入国民党。
1924年春,由吴皋明、蒋螯保荐,楼景越投考黄埔军校,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3队学习。11月军校毕业后,留校任黄埔军校第3期教导队排长。
1925年,楼景越随部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和与杨、刘部的战斗,任黄埔军校教导第2团特务连连长。
1926年,楼景越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连长,营长、团附。
1928年起,楼景越任国民革命军第2师第4旅少将旅长,第2师副师长、代理师长,是黄埔1期中较早晋升将军的学生之一。
1930年,楼景越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中将师长。
楼景越是黄埔1期生中升迁较快的学生之一,他任中将师长时,他的那些后来得享大名的第1期同学们大都还是旅、团长。
1931年,楼景越任国民政府警卫军第1师中将师长,兼郑州警备司令。
1932年1月,楼景越任第5军第87师中将师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5月,楼景越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兼武汉行营补充兵编练处主任。
1933年10月,楼景越在汉口病逝,年34岁。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二十二):李青(1904-1934),湖南桂阳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副官,少将军衔。
1924年春,李青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毕业后随部参加两次东征作战和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1933年,李青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副官。
1934年,李青因病逝世,年30岁。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二十三):郭剑鸣(1903-1934),江苏铜山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徐州市警察局长,军衔不详。
郭剑鸣地主家庭出身,有田两百亩。
铜山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及徐州初级中学校毕业。
1923年8月,由顾子杨(时任铜山县教育会会长及徐州中学校长)介绍,郭剑鸣加入国民党。
1924年春,由刘云昭(时任国民党江苏省代表,出席国民党一大)及顾子杨(时已任江苏省国民党驻粤代表)介绍,郭剑鸣投考黄埔军校,编入第1期第1队学习。
1925年,郭剑鸣随部参加了两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任蒋校长的侍从官。
1926年,郭剑鸣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作战负伤后被派任徐州市警察局长。
1927-1933年,经历不详。
1934年,郭剑鸣病逝,年31岁。
据郭剑鸣的儿子、台湾诗人郭枫回忆:“我父亲郭剑鸣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据说黄埔1期会打仗的将军很多,文才好的就数黄杰和郭剑鸣。我父亲先跟校长蒋介石当侍从官,以后北伐带兵作战受伤,被派任徐州市警察局长,要他去掌控那个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父亲黄埔1期江苏籍的八位拜把子兄弟,都在徐州盖了宅院聚居一起。那时候,兵荒马乱,徐州就是他们的天下。
(黄埔1期确有“徐州七兄弟”之称,是指:贾韫山、王家修、郭剑鸣、孙树成、王敬久、王仲廉、蔡敦仁等七位徐州籍学员,加上南京的张世希,八个人在从上海到广州的船上结拜为兄弟,张世希排老七,蔡敦仁最小。)
1947年秋季开学,五世伯王敬久将军,保送我进了“国民革命军南京遗族学校”。这是中国很特殊的“私立”中学,校长蒋介石,董事长宋美龄,董事是中央部会首长,学校经费由国家充份供应。蒋夫人按照美国贵族私立中学标准在中山陵前面明代“四方城”山冈上,建了一所美仑美奂的校园,从全国五十七万国军遗族中,挑选了五百名学生,学生的生活和教师的待遇都极优渥,南京人称之为“贵族学校”。
责任编辑:吴盈盈 最后更新:2024-07-16 17:10: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