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阵亡的黄埔1期生(之四十至四十五)
2024-07-18 10:58:56  来源:“大宋讲古”微信公众号  点击:  复制链接

  黄埔军校的成立,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所以,黄埔军人的命运从报名入学那天起就注定了,那就是:打仗——阵亡——(没阵亡的)晋升——继续打仗——阵亡——(没阵亡的)晋升——继续打仗……

  对于黄埔军校第1期生来说,毕业后先是东征——阵亡——(没阵亡的)晋升——打杨希闵、刘振寰的滇桂军——阵亡——(没阵亡的)晋升——再一次东征——阵亡——(没阵亡的)晋升——北伐——阵亡——(没阵亡的)晋升——再次北伐……

  当然了,北伐是头等大事,所以,倒在北伐战争各战场上的黄埔1期生,超过了两次东征作战和与滇桂军“内讧”阵亡人数的总和。因为是国共两党联合北伐,所以北伐阵亡者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其中最著名的国民党人是潘国聪(《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阵亡的黄埔1期生》(之三十五至三十八)),最著名的共产党人是“黄埔三杰”之一的蒋先云。(《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阵亡的黄埔1期生》 (之二十至二十二))

  在这里,我对北伐战争本身不置褒贬,只陈述历史事实:

  国民革命军北伐,又称国民政府北伐、中国国民党北伐,是1926年至1928年间,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向北方的国民政府和各地方势力发动的内战,因为国民革命军战场由南向北推进,故又简称“北伐”或“北伐战争”。

  1925年6月13日,国民党中执委决定将设在广州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将麾下各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7月1日,以实行“打倒列强、除军阀”、实行“国民革命”为目标的国民政府建立,汪兆铭出任主席,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任常务委员。7月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汪兆铭出任主席,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谭延闿、许崇智、蒋中正任委员。8月26日,军事委员会将黄埔学生军和辖下各地方部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分为第1、第2、第3、第4和第5军,由蒋中正、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分任军长,得到了苏联派遣顾问及金钱、武器弹药等援助,各军也仿照苏联红军,均设立政治部和党代表。至此,国民革命军正式诞生,简称国军。

  许多以民国史专家自称的写手,张口闭口“国民党军”,实则是无知到以为“国民党军”就是“国军”简称的由来;每当在网络上和电视机里看到类似煞有其事的历史虚无主义者,都会让我有忍禁不住(此处做禁不住便意之解)之感,哈哈!

  1926年初,广州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全省,李宗仁统一广西全境,并归附广州国民政府,两广革命根据地统一,奠定了发动北伐战争的基础。7月,国民政府共收编扩充国民革命军至八个军。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北伐军,总兵力约10万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兵分三路:主力部队进攻湖南、湖北;中路进入江西;东路驻守广东东部,伺机进入福建。北伐军主力起兵广东,连夺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进至华中时,国民政府内部因对苏联与中国共产党态度不同而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复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 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部加入北伐。

  1928年6月,北伐军攻克北京。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张作霖(奉系)从北京撤往东北,随后在皇姑屯被炸死;其子张学良于年底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至此,广州国民政府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成为了中国的唯一政权。

  1926年7月至1928年6月间,黄埔军校师生(没参加北伐战争的第1期生很少,比如共产党人和留苏学生)先后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第二次北伐时,国共已经分裂,共产党人基本没有参加。

  实事求是地说,参加北伐的共产党人不多,因为他们毕业后基本被中共党组织派回各自的家乡发动群众闹革命去了。

  下面,就听我来说说在北伐战争中阵亡的黄埔第1期的毕业生们,以姓氏首位拼音字母为序:

  黄埔1期生中的北伐阵亡者(四十):宋雄夫(1900-1926),湖南宁乡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连附,军衔不详。

  宋家祖辈务农,家境贫穷;宋雄夫本县西城高等小学毕业。

  1920年,宋雄夫入湘军第5团当候差,后调任该团机关枪连司务长,后任团部副官。

  1923年初,宋雄夫来到广州,出任中央直辖第2军第4旅旅部委员。同年秋,进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

  1924年6月,宋雄夫由该校保送黄埔军校,编入第1期步兵第1队学习。

  1925年,宋雄夫随部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历任军职。

  1926年,宋雄夫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代理排长、连附。同年秋,宋雄夫在南昌战役中阵亡,年26岁。

  黄埔1期生中的北伐阵亡者(四十一):帅伦(1900-1926年9月24日),江西铜鼓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第6团3营营长,中校军衔。

  帅伦家世代务农,经济中等,有恒产值四千元。

  1920年,帅伦于江西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任本县至诚小学教务主任。

  1922年,帅伦出任北伐赣军第2混成旅通信员。

  1923年,帅伦于中央直辖陆军第4师军官补习所毕业后,任西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卫士队中尉排长。

  1924年春,帅伦来到广州,由彭素民(国民党第一届候补中执委)和刘伯伦(江西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介绍加入国民党,并由其二人推荐,帅伦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学习。在校期间,任第1队分队长。

  1925年,帅伦随部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历任入伍生队见习,军校教导1团第3营排长。

  1926年,帅伦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第6团第3营连长、中校营长。9月24日,帅伦在南昌牛行车站战斗中阵亡,年26岁。

  黄埔1期生中的北伐阵亡者(四十二):王文伟(1901-1928年5月31日),广东东莞人,王应榆侄儿,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第14师副团长,中校军衔。

  王文伟的叔叔王应榆是老同盟会员,保定军校毕业,国民革命军中将。

  王文伟毕业于虎门高等小学、县立高级中学。

  1923年,王文伟任东路讨贼军第3军第4路司令部副官。

  1924年春,由粤军第3军军长李福林及参谋长郁文介绍,王文伟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4队学习。11月毕业后,分配入粤军服务。

  1926年,王文伟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1师见习、排长、副连长。

  1927年,王文伟任江苏省防军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4师中校副团长。

  1928年初,王文伟随部参加第二期北伐战争。5月31日,王文伟在徐州作战阵亡,年27岁。

  黄埔1期生中的北伐阵亡者(四十三):王桢祥(1901-1927年9月12日),湖南醴陵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不详。

  王桢祥毕业于县立中学及初级师范学校。

  1923年,王桢祥来到广州,进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

  1924年,王桢祥随队转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6队学习。

  1925年,王桢祥随部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

  1926年,王桢祥随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9月12日,王桢祥在战斗中阵亡,年26岁。

  查1936年版《黄埔军校史稿》第八册(P244)所载,黄埔1期的醴陵籍王祯祥于1927年9月12日阵亡。

  但还有另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1938年,王祯祥任国民革命军第12军第20师少将副师长。奉令于武汉阻敌,是年夏于激战时中弹牺牲,年37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没有一个叫王祯祥的抗战烈士呢?经查并无此事。这一说法能找到的最早出处是1998年版的某本军校将帅录。但上面的说法是“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暂编第20师副师长,1938年在武汉会战中殉国”。这一说法经过不断流传,在网络和各类同题材著作中,逐渐演变成为“第20师副师长”,后又有人在前面添加了“第12军”。但是,第20师历任师长和副师长,并没有王祯祥其人,且该师也没有参加过武汉会战。至于暂编第20师,当时还没有成立。

  1995年版《湘阴县志》——“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名录”(P980)上载有湘阴籍“王桢祥”之名,“桢”与“祯”一字之差,该资料记载来源于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但同时也标注了“由于资料不齐,无法记录这些为国捐躯将士的部队番号、牺牲地点、时间”。此“王桢祥”是不是彼“王祯祥”,目前还无法确定,但他不太可能是第20师副师长或暂编第20师副师长,因为第20师时任副师长是张测民和张清秀(继任),而暂编第20师则成立于1943年。

  因此,我在此采纳王桢祥1927年9月12日北伐阵亡说。

  黄埔1期生中的北伐阵亡者(四十四):文志文(1900-1926年10月11日),文重孚(黄埔3期)堂兄,湖南益阳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第5团团长,上校军衔。

  1918年,文志文从湖南益阳桃花仑信义高小毕业。

  1919年,文志文考入省立第一中学。

  1920年,文志文转入信义中学。

  1924年春,由夏曦(中共党员)、刘农黄(广东大学教授)介绍,文志文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2队学习。11月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第3期学员总队区队附,黄埔军校教导1团3营排长、区队长,党军第1旅3团连长,第1团连党代表。

  1925年2月,文志文随部参加第一次东征作战,任党军第1旅第3团连长。3月,在和顺之役中因临阵退却,文志文被褫职查办。3月28日,经军法审查委员会查复:“和顺、五华之役,文志文等迭著战功,因退后收容,误为临阵潜逃,拟宽赦其罪,赐予复职”。

  1926年,文志文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第5团营长、团附、上校团长。10月11日,文志文在南昌战役中身负重伤后阵亡,年26岁。

  11月9日,国民政府追赠文志文陆军少将衔,并照少将阵亡例优恤,葬于南昌芝麻田阵亡烈士墓。

  1930年,迁葬于南京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

  黄埔1期生中的北伐阵亡者(四十五):伍文涛(1904-1928),别号:树帆,贵州黎平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独立第3旅团长,上校军衔。

  伍家从事农商,经济中等,有不动产值二千元,伍文涛于贵州南明中学卒业。

  1923年,伍文涛入南京东南大学补习。

  1924年春,由韩觉民、靳经纬(时任上海新建设杂志编辑,上海国民党区分部执委)推荐,伍文涛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2队学习。11月毕业后,留校任第3期入伍生第2队队长,第3团团附。

  1925年,伍文涛随部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历任军职。

  1926年夏,伍文涛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第4团营长。

  1927年,伍文涛升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第5团副团长,国民革命军独立第3旅团长。

  1928年,在第二次北伐作战中,伍文涛在山东作战阵亡,年24岁。

责任编辑:吴盈盈 最后更新:2024-07-18 11:10: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阵亡的黄埔1期生(之三十九)

下一篇: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阵亡的黄埔1期生(之四十六至五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