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初期的黄埔军校第4期生
2024-07-18 16:31:40  来源:“大宋讲古”微信公众号  点击:  复制链接

  1931年9月底,上海复旦、光华等各大学学生约五千人,在某组织及左翼教授、文人的鼓动、宣传下,到首都南京示威请愿,敦促政府出兵抗日。蒋介石接见了请愿学生,提出了两个办法由学生们自己选择:一是返回学校安心读书;二是去南京孝陵卫新兵训练处报到,正式入伍当兵,参军抗日。蒋介石训话完毕,数千大学生一哄而散,打道回府,并无一人去新兵训练处报名从军。

  此事在蒋档《事略稿本》(《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5辑 第1编政治 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1994,P302-303)中有记载:1931年9月29日,蒋介石接见来自上海的请愿学生五千余人,蒋介石发言长达一小时有余,摘抄如下:

  “诸位忍饿耐寒,吹风淋雨,以爱国血诚,来此请愿,足见人心不死,前途实有绝大希望,并使本席增加十二分勇气与力量。殊足欣慰。……政府同人正日夕积极工作对外之一切准备,决不放弃责任,为将来国家之罪人。本席亦抱定与国民共同生死之决心,以不负人民之信托。至诸位青年,在此时期,正宜刻励沉着,锻炼修养。多虚耗一分光阴,即损失一分学业,国家即减少一分力量。政府同人,为诸位不断的请愿,不无分去若干时间与精神,以致影响于一切政治与外交之筹划。而敌人反得有扰我之余地。且恐转贻反革命派以利用之机会。今日到京同志,如愿从军效国,即可编入义勇军,受军事训练。现已在孝陵卫筹备可容五千人之营房。如愿回校求学,即于今晚离京,仍有原车运送。”

  查阅蒋公日记,记载如下:

  9月29日,雪耻。人定胜天。立志养气,立品修行。

  上午会客,批阅,下午与上海各大学生五千人训话约一时余,皆领受而回,此乃一最好现象。青年爱国守法,接受痛训,是难得之宝也。

  妻回京。在此危难之中,不避艰险,来共生死,无任感激。

  到了1931年12月13日,南京局势更加混乱,蔡元培向上海各大学校长发出劝阻学生来南京请愿的电报。然而,12月15日,仍有数万师生由上海赶到了南京。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温言相劝,当即被打。据中华民国史事纪要记载:蔡元培甫发数语,学生们即将蔡氏拖下殴打。

  学生们一声吆喝,架起63岁的蔡元培冲向门外,可怜蔡元培年事已高,腿脚残疾,被拉扯拖行数百米,被学生辱骂,乱棍击打,满头青包,胳膊扭伤,十分狼狈。

  最后,受到左派蛊惑、本身亦是左倾的广大师生们步步紧逼,意气风发,非常任性地向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国民政府:

  立即收回东北失地;

  立即退出国联;

  立即全国总动员对日本绝交!

  骂完国民政府之后,学生们集体声讨张学良。张学良接受张伯苓的建议,号召平津两地的学生参军上前线,但是,学生们并不肯答应;张学良旋即提议学生们到前线挖战壕。然而,学生们嫌累,拒绝了张学良的邀请。

  1932年1月29日,南京各界五万人集会,欢送驻南京的军队和第19路军新兵们开赴前线,大家情绪饱满、热泪盈眶地高呼口号,发表演讲,动员参军……最后,现场仅有四名大、中学生报名参军,开赴上海前线抗日。

  看来,无知者无畏的青年学生、别有用心的某些组织、博人眼球的左派文人教授……古往今来,一脉相承,在爱国这件事情上,君子动口不动手,清谈误国——用当代的俗话说,就是打嘴炮。

  网络上及朋友圈里每天都有人指责所谓的手机阅读的“碎片化”,其实,50后、60后以及70后生人的抗战史早就被教科书碎片化了,记忆里无非是:九一八——七七卢沟桥事变——下山摘桃子……

  我一向主张“十四年抗战”的说法,从1931年的“九一八”,到1945年8月的日本投降,虽然现在有人企图用这样的算法美化自己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我写到1937年时,从来都称之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因为局部的抗战从未停止过:

  “九一八”之后的马占山,“一二八”淞沪抗战,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黄埔师生的长城抗战……

  后方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时候,前线的将士,正在流血流汗。

  在抗战初期,牺牲在战场上的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生,按牺牲时间排序:

  黄埔4期生中的抗战牺牲者(一):雷翼龙(1903-1932年2月22日),又名:雷龙,四川璧山县河边乡龙江村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3团第1营第3连连长,上尉军衔。

  雷翼龙于重庆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大学学习。

  1926年3月,雷翼龙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学习。10月毕业后,随部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排长。

  1932年,雷翼龙任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3团第1营第3连上尉连长。2月22日,在上海宝山庙行水车头抗击日军,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年29岁。

  其儿子朱文富说:“我和母亲找父亲找得好苦呀,母亲疾病缠身,悲愤交加,临死时还嘱咐我一定要找到父亲。如今终于找到了,我死也瞑目了。”据母亲说,父亲雷龙1927年离开家乡南下从军,当时他刚满月。父亲走后不久,母亲就带着他更换了住址,父亲从此了无音讯。

  直到1930年夏天,母亲得知,父亲所在的部队正驻扎在南川,母亲赶紧背上他就往南川赶,走过一天一夜的山路,他和母亲疲惫不堪地来到了南川,但父亲所在的部队却在他们赶到前两小时突然全部转移。之后,母亲几次带着他上重庆、下南京,但每一次都失望而归。

  1946年,母亲改嫁到朱家。

  1995年2月6日上午,璧山县政协文史委突然接到淞沪抗战纪念馆发来的征集信,信中称“在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上海决定在宝山筹建淞沪抗战纪念馆,据了解,四川有一位烈士在淞沪抗战中牺牲”,信中还附上了“抗战烈士雷龙,生于1903年,璧山人,参加一二八战役,牺牲时职务上尉连长”。随后璧山县对雷龙的亲属进行调查,但没有结果。

  2004年,朱文富在赶集时,意外听人说,他父亲是淞沪抗战的烈士雷龙,所有资料在县政协。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苦寻父亲70多年,父亲的资料就躺在璧山县文史委,随后他从文史委复印出了父亲的所有资料,赶赴上海参观父亲的墓地。

  黄埔4期生中的抗战牺牲者(二):汤皋(1903-1932年3月1日),浙江天台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87师第261旅第521团第1营少校营附,少校军衔。

  汤皋县立中学毕业,参加过学生运动。

  1926年3月,汤皋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学习。10月毕业后,参加南讨广东邓本殷的作战,后入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军官团受训。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奉命潜入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汤皋连续三个月频繁活动于上海、杭州、绍兴,搜集北洋军情报,适时策动反正,历经艰险。

  1927年3月,汤皋出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5师(后改称第19师)炮兵营上尉指导员。

  1928年1月,汤皋考入黄埔军校军官团。军官团虽名为团,但总共也就十八名同学,都是因部队被裁而失业的黄埔学生。

  1929年,汤皋被派到浙江省保安队任中尉排长,由上尉降为了中尉。6月,汤皋再次考入中央军校教育连深造,应该算是出入黄埔军校最多次的学生之一了。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后,汤皋被分配到中央军校教导团任中尉排长。

  二十年代好像并不特别青睐年轻的汤皋,他从正规军的上尉到保安队的中尉,几进几出黄埔军校,每次选择继续深造,都是因为对自身命运的抗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最终成就他重回正规军——黄埔军校教导团,虽然毕业的几年里职务并没有升迁。

  1930年4月,汤皋所在的教导团被扩编为教导第1师。

  1931年,教导第1师被改编为国民政府警卫第1师,汤皋也在这一系列的部队扩编和改编中,先任上尉连长,再升少校营附,三十年代伊始,汤皋的军旅生涯好似开始一帆风顺。

  1932年1月,警卫第1师再次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7师,汤皋改任第87师第261旅第521团第1营少校营附。淞沪抗战爆发后,第87师奉命开赴上海参战。听闻自己能够上阵杀敌,汤皋异常高兴,他对部属申明大义,誓言抗战到底;同时书写遗书一封,寄给了胞兄和新婚不到一年且已有身孕的妻子:

  “国难临头,时局倥惚,沪上军民群情激愤。我军驻地更在日寇虎视之下。弟身为军人,何可坐视?日来全军将士正忱戈待旦,誓与国土共存亡。人在国在,弟在阵地在!与其坐视苟活锦归,无如马革裹尸以还。为保我国土,虽一草一木亦不许寇仇蹂躏,况为国捐躯乃军人之天职,弟虽死亦在所不辞也!唯弟媳分娩在即,胎儿性别未卜,若弟不幸身亡,望大哥、嫂念手足之情,将所遗孤视为骨肉,抚养其成人,以成我辈未竟之大业,则弟死亦无憾于九泉之下矣!”

  1932年2月22日,汤皋随第1营营长唐德(黄埔5期)驰援友军第88师据守的庙行阵地。从这一天开始,汤皋协助营长督率所部顽强抗击日军,达六昼夜,其中以26日的战斗最为激烈。在这一天,日军对第87师正面的麦家宅和金家塘一线阵地发起连续两个小时的轰炸,随后由步兵发起进攻,成功攻占麦家宅东侧和金家塘东侧第一线阵地。汤皋在这次战斗中率领一个连死守阵地,成功坚持到援军从侧翼包抄日军后方,将日军击退。

  3月1日上午6时30分,日军调集大量飞机火炮对中国军队据守的浏河防线发起为时三个小时的猛烈轰炸,汤皋奉营长唐德的命令进入右翼所属的第3连阵地承担起指挥责任。日军投入了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作为先头攻击部队,在坦克火力的压制下,守军伤亡惨重且几无还手之力。为摧毁日军坦克并予以还击,一线各部纷纷组织敢死队冲出阵地,用各种方法摧毁日军坦克,汤皋所指挥的第3连同样如此。但在日军后续步兵的掩护下,出击的士兵虽然能完成炸毁坦克的任务,但却都没能生还。日军的坦克继续向第3连阵地推进,而第3连此时只剩下几名士兵仍有战力。在此情况下,汤皋奋然跃起,亲自携带炸药包冲向驶近阵地的一辆日军坦克。在火力掩护下,汤皋成功扑向日军坦克,将其炸毁,自己也在爆炸中牺牲,年29岁。

  汤皋的遗骨安放在广州市淞沪抗日烈士墓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汤皋题写挽词:“国族增光”。

  1985年11月,汤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为革命烈士。

  黄埔4期生中的抗战牺牲者(三):张国勋(1909-1933年4月),字:诚霖,湖南大庸县三坪乡小河坎村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第83师补充团第1营长,中校军衔。

  张国勋是遗腹子,与母亲刘氏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其母不幸病逝后,张国勋由祖父抚养。

  张国勋8岁入私塾,12岁祖父病逝,幸得叔父领养。

  12岁的张国勋考入大庸县第一高等小学,多难的童年培养了他坚毅的性格,读书之余还苦习武术。

  1924年,张国勋从戎,受上司汤子模赏识,被送入随营军官学校学习。

  1925年底,他被保送到黄埔军校第4期入伍生队学习。

  1926年3月,入伍生队训练期满,张国勋进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0月毕业后,张国勋被分到国民革命军第83师补充团任上尉连长,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在贺胜桥战役中表现出色,在攻下汉口后的历次战斗中,张国勋三次受到师部嘉奖。

  1932年,张国勋升任国民革命军第83师(师长刘戡)补充团第1营中校营长。在日军侵占东北、驱兵入关、华北危急的形势下,张国勋奉命随部驻守长城要塞南天门。

  1933年3月5日,侵华日军开始进攻长城要塞古北口。3月12日,古北口陷落,南天门成为日军进攻北平的最后一道屏障。4月21日,日军进攻南天门,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张国勋鼓励全营官兵为民族生存而战,誓与阵地共存亡。全营将士众志成城,激战数天,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日军以飞机、坦克为掩护,向阵地发起攻击,张国勋组织力量反击日军时,一颗炸弹在他附近爆炸,右臂被炸断。他忍着剧痛,坚持指挥,带领战士们向日军反冲锋,被日军的机枪射中牺牲,年23岁。

  国民政府在北平为张国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灵柩在副官的护送下,经过湖北、湖南时,两省省政府还为他举行路祭。灵柩运回大庸后,有1000多人迎灵送葬。去墓地途中,有学生悲壮高歌:“张营长,为抗日,血溅沙场;抱牺牲,杀倭寇,敌胆皆丧。”

责任编辑:吴盈盈 最后更新:2024-07-18 16:44: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阵亡的黄埔1期生(之五十九至六十三)

下一篇:抗战牺牲的黄埔4期生们(之二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