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走近花园口
2024-07-08 14:59:23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第12期 作者:晏洋  点击:  复制链接

花园口黄河 摄影/张森

  厚重花园口

  花园口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洪荒时期,由于黄河的滋润,在这里孕育出了中国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早期人类——河村人,人们在这里生息繁衍。明嘉靖年间,黄河岸边许家堂村出了一个吏部尚书,名叫许赞。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花园,种植四季花木,终年盛开不谢。后来,黄河洪水把这座美丽的花园淹没了,只留下了一个渡口,当地人为了纪念此地便取名花园口。

  黄河虽然是我们的母亲河,但随着时代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特别是西汉以后,黄河逐渐给流域带来深重灾难,河南沿黄地区尤为严重。自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其中三分之二发生在河南;大改道26次,有20次在河南,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郑州段作为地上悬河的起点处,自然受灾严重。与下游其他河段相比,黄河郑州段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为黄河游荡性河段之首,占河南黄河游荡性河道(右岸)的65%;二是堤防险工段占比大,长47.223千米,占河南险工117千米的40%。郑州黄河险工始建于1661年,形成于1902年。其中,最为著名的为花园口险工,它始建于1722年,工程长度10.075公里,为河南黄河段最长的单处险工。花园口险工主坝——90号坝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因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此修建将军庙,又称将军坝。此坝根石深23.5米,有“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是黄河下游坝垛根石最深的一道坝,同时它也成为下游河道工程和桥梁设计的参考依据。紧临将军坝之处有一头镇河铁犀,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堤坝、河神、铁犀以及众多的民间传说,寄托着人们与大自然抗争,祈求黄河安澜的美好愿望,作为黄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沉淀在花园口这块厚重的土地上。

  悲怆花园口

  尽管花园口有着厚重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形势,然而,大多数人之所以能记住它,还是因为花园口事件。

  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战役之后,想通过徐州会战一举消灭国民党部队主力。国民党部队及时向豫西山地进行战略转移,并加强对豫东地区和陇海线附近的防守,阻止日军南下武汉。但是,日军却偷袭强渡了黄河,到达兰封(今兰考)、民权等豫东地区。于是,兰封会战爆发。国民党部队在兰封战役中一败涂地,战局形势急剧恶化,这是蒋介石根本没料到的。6月1日,蒋介石下令将豫东部队向豫西山地作战略转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定扒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军,阻滞日军。6月3日,蒋介石怕开封失陷,再扒黄河就来不及了,就急忙打电话命令程潜掘堤,并告诫他“要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去干,克竞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犹豫。最终,此项任务由守卫黄河的第20集团军商震所属的新八师执行。

  第一次扒口选址在中牟的赵口,先后掘口两次均因口门塌陷、水量太小而失败。6月6日,也就是在开封失守的前一天,国民政府另选扒口地址,定在了赵口上游40公里的花园口。6月9日,经过2天3夜不停地挖掘,几乎在中牟失守的同时,花园口黄河大堤被挖开了。他们唯恐决口太小,向扒口处连射六七十发炮弹。

  第二天,黄河中上游普降暴雨,黄河水量猛增,花园口和赵口决口处被冲大,黄河水浩浩荡荡向东南流去。黄河水一泻千里,洪水分成两股,一股是主流,从花园口经尉氏、扶沟、西华、周口入颍河,由安徽正阳关流入淮河;另一股自中牟顺涡河,经太康、亳州等地,由安徽怀远入淮河,黄、淮合流后涌入洪泽湖,最后流入大海。这次洪灾使河南、安徽、江苏3省44县受灾,受灾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花园口事件。

  黄河改道8年零9个月,经黄河水不断冲刷,花园口口门由最初的30米,拓宽至1460米,黄河水所到之处,河湖淤积,泥沙俱下,由此形成特有地理名词“黄泛区”。尽管它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一定作用,可以称作“断臂图存”,但其造成的巨大损失则是不可估量的。

  安澜花园口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怀着水淹解放区的险恶用心,以所谓的顺应民意作为幌子,着手对花园口进行堵复。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同意黄河堵口归故计划,并提出先复堤、迁移河床内居民再堵口的主张。但国民政府却一边谈判一边加紧堵口,公然撕毁协议,于1946年3月1日开始堵口,在经历两次堵口失败后,1947年3月15日晨4时,花园口决口处最终合龙。

  为应对新的防洪形势,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于1946年2月在山东菏泽成立冀鲁豫黄河故道管理委员会,不久更名为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故道的堤防修复工作,从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序幕。1946年6月,华北、中原、华东三大区联合组成黄河水利委员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黄河水利委员会改为流域机构,统筹管理黄河治理与开发,人民治理黄河事业进入历史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视察过花园口。70多年来,人民治黄取得巨大成就,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凭栏远望,深情地注视着黄河。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为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人民治黄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切的成就,在花园口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自1946年以来,包括花园口在内的下游堤防工程先后经历4次大规模加高培厚和标准化堤防建设,几经新建和加高帮宽改建,花园口险工也于2004年前后全部改建完成,先后战胜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大洪水12次;基本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下游堤防全线达到防御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的设防标准。

  如今,迈入花园口水利风景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生态环境优美,信步其中,既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也会看到那段饱受苦难的沉重屈辱史,更能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目睹人民治黄事业的伟大成就。花园口既是人民治黄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深厚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黄河文化留下的深深烙印,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毫无疑问,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契机下,花园口的未来必将更美好!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第12期

责任编辑:于雷雷 最后更新:2024-07-08 15:01: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浅谈抗日战争中花园口决堤事件的影响

下一篇:花园口事件的历史维度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