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沿津浦铁路一路南下,铁蹄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百姓遭殃。在沿途抗日军民的奋起抵抗下,到12月底,日寇才从济南沿胶济线抵达淄博矿区。1938年1月和3月,又沿津浦铁路相继占领了新汶和枣庄矿区。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新汶矿区的日军到1946年1月才投降撤离),日本侵略者对煤矿工人及附近的人民群众实行血腥残酷的法西斯统治,对山东煤炭资源疯狂地进行掠夺,好端端的煤矿,变成了一座座腥风血雨的人间地狱。历数日寇在山东各煤矿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磬竹难书。
一、武装抢夺煤矿,实行法西斯军事管制。1938年1月4日,日军抢占华丰煤矿公司,并更名为“华丰炭矿”。1月7日,日军一部霸占华宝煤矿公司(禹村煤矿),并以侵华日军“赤柴部队”的名字将其更名为“赤柴炭矿”。1939年秋,日军侵占新裕煤矿公司(张庄煤矿),将其更名为“新泰炭矿”。与此同时,又调来日本“东北开发株式会社”钻探机组在莱芜矿区进行地质勘探,寻找新的煤炭资源。1940年春,日军在莱芜县安仙庄新建了年产15万吨的“莱芜炭矿”(安仙煤矿)。日军将煤矿资源抢到手后,随即建立了一整套法西斯统治机构,不仅设立了大汶口矿业管理所,而且在华丰、赤柴矿区驻扎了1500余名日军,还有一支80多人的矿警队、近300人的汉奸护矿队和特务队。同时在各矿修建了大量军事防护设施,矿四周挖有10余米深的壕沟,壕沟里侧建有4米多高的围墙,围墙上架设电网。矿门口建有岗楼,设三道门岗。日本兵营四周筑有高墙,四个角上均建有20多米高的炮楼,上面安着探照灯。整个矿区戒备森严,像一座阴森的地狱。在枣庄矿区,日本人采取多种手段强化军管统治。1938年,在枣庄矿附近专门修筑了一个大兵营,驻扎日军独立步兵营194大队。并建立了“宪兵队”、“矿警队”、“剿共班”,组织了汉奸队、便衣队、专门监视抗日活动。他们通过搜捕、清查、监禁、暗杀等手段,屠杀了很多共产党员和抗日民众。日军占领淄博后,于1938年1月15日和30日,分别以日本陆军博山、淄川守备队长的名义发布命令,凡博山地方矿业通归日本人控制的东和公司管理统治;淄川地方矿业统归日本人控制的鲁大公司管理统治。这样就把淄博矿区大小90多个矿坑(井)完全置于日寇的管制之下。临沂矿区的竹园煤矿从1942年8月被日军侵占达两年之久;草埠煤矿在1940秋被吴化文的汉奸部队侵占。
二、为了“以战养战”,疯狂掠夺煤炭资源。日本人侵华的主要目的就是长期占有和掠夺中国的宝贵资源。随着对外战争的扩大,更加刺激了日本军事工业的发展,钢铁制造、军舰轮船都加大了煤炭需求量。日军占领山东各煤矿后,就拼命地掠夺煤炭资源。在劫煤方式上,采取吃肥丢瘦、胡扒乱采的生产方式,根本不管什么开采程序,只要能出煤就行。当时采的全是易于开采的大槽煤,甚至连保安护巷煤柱也被盗采一空,致使井筒和主要运输大巷变形,严重缩短了矿井的寿命,给后来的开采造成很多困难。八年间,日寇从山东煤矿共掠夺煤炭3603.52万吨(不含掠夺临沂一带小煤矿的资源),其中,新汶矿区369.74万吨;枣庄矿区1330万吨;淄博矿区1913.78万吨。这些优质煤炭大都运往日本,或运至东北鞍山昭和制铁所,供冶炼之用,制造了枪炮,再来屠杀中国人民。
三、实施“以人换煤”,残无人道地迫害剥削煤矿工人。日军统治时期,华丰、新泰炭矿把矿工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矿工和当地人,每人发给一张红色通行证,被称为“红票”,这些矿工出入大门要搜身,平时见了日军要行礼,如不行礼便遭拳打脚踢。另一类是从外地强行抓来的贫苦农民和失业工人被称为“黑票”,一入矿便被剃光头,仅留一撮头发做标记,禁出矿门,视同囚犯,强迫劳动。煤矿采掘工白班劳动11小时,夜班14小时,没有休息日。穿的是麻袋片,吃的是橡子面,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日寇只顾掠夺煤炭,根本不顾矿工死活,井下投入少,支护差,劳动环境非常恶劣。上班时把头、监工监视很严,稍有怠慢就遭毒打。新汶矿区在日占期间,仅打死、淹死、砸死、病死的矿工就达5000多人。1942年,日军从河南开封强征4300多名农民到枣庄煤矿下窑,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不到三年大都惨死在煤矿,到解放时只剩下七八个人,枣庄至今还有埋葬遇难矿工的“开封林”。在淄博矿区,1943年日寇在济南、天津及淄博矿区附近抓征2000多名劳工,集中关押在洪山、黑山等矿强迫劳动,上下井均由日伪士兵和把头押送,不给任何报酬,没有人身自由。日寇还大量雇佣童工,一般都占矿工总数的1/3以上。井下死亡事故频发,1939年至1945年淄博矿区仅透水事故就发生22起,死亡矿工767人。1944年1月,日营博大公司山头岭竖井一次透水事故淹死矿工119名。
日寇的残暴统治和对煤炭资源的疯狂掠夺,激起了山东煤矿工人的无比愤恨和强烈反抗,在共产党和工会组织的领导下,矿工们利用破坏设备、消极怠工、截留炸药、举行罢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有的怀着国恨家仇直接参加八路军、武工队,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篇章。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2-02 14:20: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刘少奇与华中抗日根据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