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19个省区建立了19个大块解放区。对这19个解放区的名称,《毛泽东选集》第一版(以下简称《毛选》第一版)作了注释。但对这个注释中的个别解放区名称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在一些公开出版物中,也有不同的表述。我们在为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二版而进行的注释校订工作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证。笔者根据所接触到的有关资料提出个人的考证意见,以求教于党史界同仁。
一
对19个解放区的名称,《毛选》第一版《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份电报》注〔2〕的释文是:“十九个解放区,指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中、浙江、广东、琼崖、湘鄂赣、鄂豫皖、河南。”这个说法,曾作为权威性的解释为党史、革命史研究与教学所采用。但近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对个别解放区的名称,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于《毛选》第一版注释的说法。
综合各种意见,对陕甘宁区和华北六区即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和山东区,目前尚无多大异义,与《毛选》第一版这条注释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于华中、华南的个别解放区的名称上。例如:“苏南”,一些出版物称为“苏浙皖”或“苏浙”;“皖中”,有人提出应为“皖江”;“浙江”,许多历史材料的说法均系“浙东”;“广东”,有人认为应作“东江”,或应与“琼崖”一道,统称为“华南”;“河南”,有些出版物亦称作“豫西”。
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19个大块的解放区(即抗日根据地。为了与《毛选》正文相适应,本文都采用“解放区”的称谓),是指“在抗日战争将要胜利结束的时候”而言。我们在确定这19个解放区的名称时,就应该考虑这个时候各解放区情况的实际,同时还应分析解放区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央在确定这些解放区名称时的战略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二
19个解放区的说法,1945年初即已出现。1945年3月23日延安总部第一局编制的《中国解放区的各种统计》中列出的19个解放区是: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苏中、苏浙皖、淮北、淮南、皖中、浙东、鄂豫皖、广东、琼崖、河南、湘赣。此后,19个解放区的说法经常为党的文件和报纸所使用。4月9日的《解放日报》社论中说:现在我们“在华北、华中、华南的十九个省份地区内,已建立了十九个解放区”。4月23日,毛泽东在“七大”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时说:“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他在具体说明中,还列举了其中的3个:浙东、琼崖和陕甘宁。
自1945年春起,各解放区军民积极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对敌攻势,使解放区又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有的解放区的名称也相继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湘鄂赣区,在3月23日的《中国解放区的各种统计》中,曾被称作“湘赣区”。实际上,这个区是1945年1月起,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由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三五九旅组成的南下支队在新四军第五师配合下从鄂南向湘鄂赣边创建并逐步发展起来的。5月,中共湘鄂赣边临时区党委和湘鄂赣边行署、军区成立,“湘鄂赣区”的名称,同时也被列入19个大块的解放区之内。
中共七届一中全会根据“七大”通过的毛泽东关于召开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的提议,于1945年6月19日作出《关于召开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及其筹备事项的决议》。该决议在代表名额分配上,将19个解放区分成10个大选举区。按照这个决议的精神,中央及有关部门对解放区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对敌后解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总结,对个别解放区的名称又作了研究和审定。7月13日,周恩来在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上,以主任委员的身份,在所作的《<关于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事项的决议;草案的说明》中说:“我们将十九个解放区分成十个大选举区:陕甘宁解放区,晋绥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包括晋察冀、冀热辽两个解放区),晋冀鲁豫解放区(包括晋冀豫、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华中东部解放区(这里面包括七个解放区: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中、浙东),华南解放区(包括广东、琼崖两个解放区),湘鄂赣解放区,鄂豫皖解放区,河南解放区。”周恩来作这个说明的时候,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各个解放区都在1945年3月统计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的发展。周恩来所述19个解放区的名称,是从当时各个解放区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的战略部署,经过认真考虑和讨论后确定的。
但是在个别解放区的名称上,仍然有不同于这个最具权威性的说明的说法。例如新华广播电台(XNCR)1945年10月29日的广播稿介绍19个解放区的概况时,所述19个解放区的名称是:晋察冀、太行、太岳、冀鲁豫、山东、晋绥、豫西、鄂豫皖、湘鄂赣、苏北、苏中、浙东、苏浙、皖江、淮南、淮北、东江、琼崖和陕甘宁。这个广播稿所述个别解放区的名称,有的反映了解放区的发展情况,如苏浙、皖江;有的不够全面准确,如豫西、东江;有的则是明显有误,如将晋冀豫的太行、太岳单独列出,缺了冀热辽区。这个广播稿对建国后有关解放区的研究工作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是,我认为这种一般性的宣传材料不应该作为我们考证19个解放区名称的主要历史依据。
三
对人们意见比较集中的几个解放区的名称,我们应给予具体的分析和考证。
“苏南”是新四军在华中地区最早开辟的一块根据地,到抗战胜利前夕,它已成为以茅山为中心,西起宁芜、东至淞沪、北濒长江、南衔天目山,包括江苏长江以南和浙江西部、安徽东部的一些地区的解放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苏南”区的名称也曾有过变化。特别是1945年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之后,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苏浙皖边区的任务,积极向南推进,浙西地区又有了大的发展,使苏南地区和浙西地区成为这个解放区的两个主要地区。所以“苏南区”有时在一些材料中也被称为“苏浙皖区”或“苏浙区”。例如:在《中国解放区的各种统计》和八路军总政治部1945年3月编辑出版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与新四军》中,都使用了“苏浙皖区”的名称。7月,华东局决定合并苏南、浙西两区党委,成立苏浙区党委,此后在一些统计材料和报道中,也出现了“苏浙”的名称。10月XNCR的广播中,使用的便是“苏浙”称谓。但是,由于这个解放区是从苏南发展起来的,其中心部分也仍然是苏南地区,所以当时一般仍被称为“苏南区”。中共中央、华东局的许多重要文件和解放区报刊的许多报道,如3月16日《华中局关于深入开展江南新区工作的指示》和周恩来7月13日的说明,都用的是“苏南”名称。据此,笔者认为《毛选》第一版这条注释中“苏南”的说法是正确的。
“皖中”是“皖南事变”前后由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四支队、江北游击纵队和后来的第七师在皖中、皖南地区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地。1942年,随着皖中区党委(开始时称皖鄂赣边区党委)、行署和参议会的成立,皖中和皖南的行政统一了起来,皖中区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战略单位。以后,皖中区党委、皖中行署和参议会又改称为皖江区党委、皖江行署和参议会。对于这些组织机构何时改用“皖江”的名称,党史界目前分歧较大。但是,根据现有材料来看,公开出现“皖江区”的名称是在1945年初。这年1月29日,《解放日报》刊登的新华社华中27日电《新四军七师活跃在皖中皖南》中说:“为适应解放区发展形势,加强对新解放区的建设工作,特应各地群众之要求,将皖中行政公署改称为皖江行政公署”。此后,在一些消息报道和有关这一解放区的材料中,也有使用“皖江”名称的情况。虽然这些组织机构改称“皖江”是历史事实,但作为解放区名称的“皖中”也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由于这个战略区一开始就包括皖中、皖南两部分,“皖中区”的概念本身就不仅限于皖中地区。所以,“皖中”的称谓在当时习惯上仍被沿用。在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中,例如1945年3月23日的《中国解放区的各种统计》,7月7日《解放日报》刊登的《抗战第八周年中国两个战场的作战概况》,特别是7月13日周恩来的“说明”中,都仍用的是“皖中”的名称。从以上情况来看,可以说“皖中区”是历史形成的、习惯性的名称,《毛选》第一版注释使用这一名称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充分的根据的。
《毛选》第一版注释中提到的“浙江”,我们认为是属于“浙东”之误。“浙东”作为一个战略区的部署,毛泽东在1941年2月1日《对新四军和华中战略任务的新安排》中即已提出:“关于浙东方面,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我们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在以后浙东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其名称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到1945年初,浙东行政公署成立后,浙东解放区已拥有4个专员公署,16个县级民主政权。此后,“浙东”的名称一直出现在19个解放区的有关统计材料中。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谈19个解放区的情况时,就提到过“浙东”。在其它的有关历史文献中,“浙东”的记载也是一致的,从未将这一块解放区称为“浙江”。浙江在抗战时期,主要有两块解放区,当时都属于边区,浙东是一块单独的战略区,而浙西则属于苏南解放区的一部分,并没有出现过“浙江解放区”。
“广东”是中共广东地方党组织和华南抗日纵队及其它地方武装,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起来的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根据地,其主要的是东江区,次之是珠江区,另外还有几块小的抗日游击区。在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复杂情况下,这些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坚持斗争,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缺乏联系,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全地区的抗日民主政权领导机关,只是建立了一些县级或县以下民主政权。因为东江区是广东最早创建、最大、最主要的一块根据地,所以在1945年以前的解放区的新闻报道和统计材料中,介绍广东地区根据地情况时,主要反映的也是东江区的情况。1944年10月延安新华书店出版的《中国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概况》中,讲到截止1944年春,共有15个解放区,其中就有东江区。但是自1945年初起,便开始出现了“广东区”的名称。3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华南工作方针的指示》,要求发展、扩大广东抗日根据地,并决定“将临委及军政委合并为区党委,实行领导一元化,领导广东包括南路一切党政军民工作,并暂时兼管闽粤赣党的工作”。当时广东的解放区还没有联成一片,但中央从战略上已将其作为一个大块的解放区对待。3月23日的《中国解放区的各种统计》中,19个解放区中就有“广东”的名称。6月16日,在《中央对广东区党委的指示》中,指出:“华南根据地不可能以目前之东江地区为中心”,应迅速向北江地区发展。并指示:“区党委委员应包括东江、珠江、中区三纵队及南路北江各负责同志”。根据中央的战略意图和指示,广东的东江、珠江、粤中等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在广东区党委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攻势作战,不断开辟新区,使广东解放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的重要战略支点。“华南”,是就抗日敌后的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战场而言,如果介绍19个解放区,使用“华南”的名称显然是不确切的。“琼崖”,自抗日根据地创建起,即是一个独立的战略区。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它无可争议地属于19个大块的解放区之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便提到过琼崖区。后来在筹备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明确,华南解放区包括广东、琼崖两个解放区,二者均应被列入19个解放区之内。据上所述,《毛选》第一版这条注释中“广东”、“琼崖”的称法,可以说是准确的。
“河南”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河南解放区,主要是在豫西地区创建的抗日根据地。1944年日军发起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之后,国民党军一触即溃,河南大部分地区沦为敌占区。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于5月至7月,多次发出指示,制定了开辟和发展河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随后,太行军区和太岳军区各以两个团的兵力分别组成豫西抗日第一、第二支队,先后进入豫西地区,初步打开了豫西抗日局面。1945年2月,由陕甘宁边区部分部队组成的第三、第四支队也进抵豫西,大大加强了豫西抗日军队的力量,扩大了根据地的区域。2月底,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正式成立河南区党委、河南行署及河南军区,统一领导豫西地区的抗日斗争。从此,以豫西地区为主要区域的“河南区”,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新解放区。与八路军部队开辟豫西根据地的同时,新四军第五师组织了豫南游击兵团(后改为河南挺进兵团),开辟了豫南新区;冀鲁豫军区一部分部队,先后进入水东、水西地区,开辟了豫东新区;新四军第四师主力也积极向西推进,恢复和发展了豫皖苏边区域。这些行动,有力地策应了以豫西为主的河南新解放区的创建与发展。虽然直到抗战胜利前夕,河南境内的各解放区尚没能连成一片,“河南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也没能对河南境内的各解放区实行统一的领导,但无论从当时中央的战略意图,还是从以豫西为主的新解放区的发展来看,“河南区”的概念绝不仅限于豫西地区。所以,这个解放区从一开始就被称为“河南”,而并非“豫西”。在1945年间解放区的各种统计材料中,特别是党的七届一中全会和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的有关材料中,使用的都是“河南”名称。有鉴于此,我认为《毛选》第一版这条注释中采用“河南”的名称无误。
四
19个大块的解放区的名称问题,是一个党史研究中需要统一认识的问题。从以上的分析和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敌后创建的这些解放区,是在日、顽、我三角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有一个创建、巩固,缩小、扩大的曲折过程。由于是在一种特殊的战争年代里,当时的部队序列、各地的组织行政机构都处在一种频繁变动之中,所以一些解放区的名称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人们所提出的不同于《毛选》第一版注释的解放区名称,也都确实在这些解放区的发展过程中或当时的一些历史材料中出现过。然而,经过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这19个解放区的名称都已基本确定。实际上,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召开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及其筹备事项的决议》和周恩来《<关于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事项的决议>草案的说明》,已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
当然,也不能否认个别解放区的名称与解放区实际所辖的区域和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名称存在有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例如“广东”、“河南”等,当时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是这些省份的一部分;“苏南”、“皖中”等,当时解放区所辖区域已超出了其名称所包括的范围,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名称与解放区的名称也有过不同。但是,这些解放区的名称是在抗日战争那样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在全国不同地区发展解放区的不同战略意图和部署,也体现了这些解放区创建、发展的具体的历史过程。虽然这些解放区的名称与其实际所辖范围不完全吻合,但这些名称在当时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约定的称谓,在这些名称下的解放区实际所辖区域人们也都是清楚的。所以,笔者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对这些解放区的名称进行更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一版《毛泽东选集》这条注释中所列19个大块的解放区名称,除“浙江”属于“浙东”之误、应予改正外,其余都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26 11:46: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安徽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