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电影《地道战》留给人们许多关于冀中抗战的记忆。在为英雄军民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战斗故事所吸引之余,也曾有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疑问:在高约1至1.5米、宽约0.7至0.8米的地道里,“神兵”们是如何生活的呢?
地道里的“神兵”生活
6月20日,在河北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小心地捧出一本手写油印的小册子《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以下简称《斗争》)。泛黄的纸张,深浅不一的红色字迹一下子把我们拉进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小册子的封皮上印有“绝对秘密”4个字。1945年,冀中军区司令部是以“绝密文件”的形式油印下发此书的。书的作者是杨成武,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
杨成武所著的《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
地道战是冀中抗日军民发明的对抗侵略者的特殊战斗方式,保定清苑的冉庄地道战是其中的典范。据记载,冉庄军民从1938年春开始挖地道,由单口洞逐步发展为双口洞、多口洞,最终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各村蜿蜒曲折的地道越挖越多,到1944年年底,冀中地区地道达1.25万公里,堪称打击侵略者的地下长城。但当时的地道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如何在单一的隐蔽功能上加强其进攻功能,如何对付敌人的火攻、水攻、烟攻和毒攻,还有人们如何在地道里长时间地生活,等等。
清苑县冉庄地道形势图
针对这些问题,杨成武司令员亲自考察了任丘、蠡县、大城、安平等地的地道情况,系统总结了地道的构筑以及战术、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写成了记录和指导冀中地道战的小册子《斗争》。今天,从《斗争》的字里行间,不难读出当年先辈们斗争的艰苦卓绝。日军突然扫荡,人们迅速钻进地道,可有时候敌军迟迟不退,这就需要准备充足的食物,而且要求食物既能耐腐、耐饿又能止渴,“所以吃生的红山药、萝卜、柿子饼、花生饼、枣及其他干粮。这些东西平时可以放到自己洞里去,钻进去就可以吃。”残酷的斗争形势催生了抗日军民特殊的果腹方法,“如果最后没有办法时,吃黄蜡三钱,即够一天之饱(不可多吃)。"
在洞口监视敌人
在地道里如何上厕所也是个问题。《斗争》里讲述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一干部因敌包围一天未吃东西,以后得了一个馒头,吃一口后没注意掉在地下,全洞漆黑,只好两手摸,非常高兴地摸起来了,向口中送去用力一咬,馒头上的屎糊了一嘴。”既要解决人们上厕所的难题,又要避免地道内臭气熏天,怎么办?也有应对之策:“地道内要按实际情况设立马桶,便于大小便。各家各自准备一个,不可太大,约有一尺高五、七寸宽即可,否则容易霸占地方。”人们在地道里待的时间一长,就要考虑休息的问题,也好养精蓄锐打鬼子。地道包括军用地道和民用地道。军用地道是用来打鬼子的,民用地道多是用来休息的。人们在民用地道里筑成休息室,“选择地道的中心点或较深远处建筑之”,让群众及不参战部队休息用。
冉庄地道战遗址
那么,人们在地下如何联络呢?《斗争》中记载了一些“土办法”:“设立递步哨进行口传,每转弯处标一个人。用绳子吊上响铃,规定记号以拉铃为记。设立土电话,用洋丝线拉到地道壁上,两端可系硬纸筒,筒口缚之一膀胱皮,不远距离内说话立刻能听到;”杨成武将军后来在回忆写作《斗争》的过程时说:“这本小册子集中了冀中军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在反对外来侵略中用血汗换来的;在冀中,经过多年的反复较量,我们化无险可守的平原为不可攻克的要塞,广泛开展地道斗争,彻底粉碎了所谓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仅振奋了全中国人民,而且对全世界人民的影响也很大。”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3-01-16 11:21: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黎城:敌后抗日完整县
下一篇: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作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