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山村烽火
2018-12-01 11:04:06  来源:抗日战争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黍米山,双泉,侯庄,三个村庄跨泽州、高平两个县,黍米山到双泉十多公里,双泉到侯庄又是近七公里,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二周年到来之前,我们用脚步把这三个关系不大的村庄联系到一起。不,是晋城抗战故事牵引着我们从晋城来到黍米山,又从黍米山来到双泉,然后再从双泉来到了侯庄。

  我不知道,现在走的这条路是不是几十年前人们走过的,新修的村村通公路在沟壑间迂回起伏,在你以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山路又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谷子垂着沉甸甸的穗,在起伏的田野里安然地享受着柔和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这如画的丰收景象哪里还有抗日烽火一丝的遗影;而历史就潜藏在这每一寸土地里,滋养了一茬又一茬的粮谷。

 

  黍米山村

  黍米山村不大却很隐蔽,出了鲁村,往往会被风物和道路引过小河,引到高平的永宁寨。其实,在河这边另有一条路,沿河向左延伸消失在视野里,这是地势给你造成的假象。这条路的前方也有座小桥,过了桥,路绕了个弯上了山,不知要绕多大弯子时,眼前豁然一亮,一个村庄闯入你的眼帘——这就是黍米山村了。

  与泽州的历史相比,黍米山建村时间并不长,村里最古老的建筑浮云阁建于万历年间,无怨无悔地守望在村头的老槐树也在五百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测,建村时间应该在明朝中期或更早。最早落户的秦、牛两家当年如何看中这么个偏僻的地方扎下根来的故事,已随沧桑风云烟消云散,但两家凭着自己的勤俭和能力,曾让这个村子辉煌一时。那依然矗立的深宅大院和幽深的胡同与现代市镇无法相比,但信步走过街道,仿佛穿越回历史,耳边能听见阵阵叫卖声,比步行街还热闹,京货铺,绸缎庄,油漆行,木器行,一家挨着一家。走过街道,金碧辉煌的戏台上梆子腔穿透市声的喧嚣,阵阵涌入你的耳朵;三清殿内,儒释道三教教尊威严而安祥地接受着一波又一波人的膜拜,香烟袅袅包裹着人们的祈愿纳入神灵的智海。尘封的历史就这样在我们徜徉一座座古建民居时,展开一幅幅民俗画卷。

  这座村民们精神寄托的神在,规模并不大,也称不上宏伟,却引出过一段抗战佳话。1938年,抗日战争初,因发生鲁村事件,时任陵川县游击队第一支队政治代表桂涛声,带队前来调查游击队队员被杀一案,工作队就住在这座庙里。当时,村里有三位少年十分好奇,经常到庙里来玩耍,与工作队聊天,简朴的工作队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少年热血如潮,十分向往如火如荼的抗战生活。当工作队撤离时,问他们愿不愿跟他们去打鬼子,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愿意。于是,在征求家人的意见后,黍米山村的三位少年奔赴到陵川参加游击队,其中,就有后来从解放军师职干部任上转业,改名刘森的刘柏林。

  刘森祖籍河南,先祖逃荒到晋城,在黍米山村落户,逐渐发展成不小的家族。为了谋求政治地位,精明的父亲不顾家庭的反对,先后送刘森到教会和河西高平三高读书,在当时算得上程度很高的文化人,在村中享有一定的话语权。由于家族面临分家,父亲召他回来完婚可以多分一份家产,适逢其会,在高平三高就受到牺盟会影响的刘森毫不犹豫地跟着工作队走了。在抗战活动中他工作积极,成绩突出,受到地方抗日政权的信任,很快入了党。由于他有文化,人又可靠,1939年底,地方党组织推荐他到太行山八路军前线总部,正式参加八路军,从事电台情报工作,随同总部转战太行山,昼夜播发战报鼓舞抗日热情,联系友军共同抗击日寇,侦讯情报探究鬼子的动向,先后经历了百团大战、破袭正太路、血战关家垴,和五月反“扫荡”……

  五月反“扫荡”,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除副总参谋长左权牺牲外,总部司令部三科(通讯科)科长海凤阁、野战政治部组织部科长李文楷、锄奸部科长李月波,北方局调查研究室主任张衡宇,新华社华北分社社长何云等也都牺牲;另外,北方局秘书长张友清,总部供给部政治部主任谢翰文、军工部政委孙开楚等人在突围中落入敌手。按说,电台情报人员,是总部首长的耳朵,是八路军的宝贝,是保护对象,与日寇直接遭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五月“反扫荡”中,刘森也遭遇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八路军总部机关遭日寇突袭包围,突围时又被打散,刘森和总部几个不同单位的人员会合在—起,在沟坎中隐蔽穿插,相机行事。一天清早,他们从一个背风的山窝里向岭上爬,刘森首先爬上高地,竟然与鬼子遭遇。没有人性见人就杀的鬼子,发现目标后二话没说就扫射过来。刘森见事不妙,急中生智一扭身跳下三四米高的地塄,任雨点般的子弹在身体周围攒射,奇迹般地逃脱了鬼子的追击。

  抗日战争结束后,刘森随刘邓大军下太行,参加了上党、平汉两大战役,随着逐鹿中原,挺进大别山,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最后横扫大西南。作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1956年,刘森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刘森的故居还在,承载着一代豪情和抗日救亡的史话,远离城市的喧嚣,就象那棵老槐树,风淡云轻地伫立在山村一隅。

 

  双泉村

  双泉村位于高平县石末乡,规模比黍米山村大,受地势条件限制,格局和黍米山村大同小异,民居不能说鳞次栉比,但随着地势高低起伏别有一番风味。双泉村的北坡上有两座庙宇,大多倾颓,但从框架规模仍可见昔日的风范,其中一座迎祥馆是元代建筑。据此推测,起码元朝时,双泉就有人居住,而且具有一定的规模。稀罕的是,村南双龙山山脚下有一棵胸径0.67米的流苏树,这是种热带落叶乔木竟在北方村庄里扎下根。这棵流苏树不知陪伴了村民多少岁月,存活至今的确不易。由于流苏树春天播谷时开花、播完谷后花期结束,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种谷树”,把它与节令联系在一起,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是朴实的村民们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双泉村因村里有两道泉水而得名。泉眼位于村北双龙山下龙王庙,环境清幽典雅,初秋的绿草中彩蝶翩翩飞舞。清冽的泉水从泉壁上的龙嘴里流出,汩汩不绝,即使大旱之年也不干涸,被人称为神泉。据说,神泉的水能治百病,远在高平市里的人经常驱车前来汲水饮用。与其他龙王庙不同的是,双泉的龙王庙供奉的是一黑一白两尊龙王——这又有什么讲究呢?传说,很久之前,一黑一白两条龙为争这一块风水宝地互不相让,打得不可开交,百姓也跟着遭祸,百无聊生。后来,受仙人点化,双龙握手言和,共同为当地百姓造福。

  泉水的合理使用又是双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智慧的另一个例证。先人借地势呈梯级修建了两个泊池。第一级在龙王庙里,呈六角菱形,角与角相交的地方原来有十二属相的石雕,但被破坏已不复存在,只有一个残雕隐约可辨是只猴子—

  —这一泊池是供神祗享用的。第一级泊池的水蓄到一家程度会顺着暗道流进庙外的另一个泊池。这一级泊池呈正六角形,容量也大些,是供村民日常生活饮用的。蓄到一定程度后,水又顺着暗道流到石塄下的水渠里,这是供村民洗涮用的。每一级功用明确,互不污染,最大程度地把泉水运用起来而不造成浪费,生活积累起来的智慧得到完美的体现。

  泉水通过水渠继续流出双泉村,流出高平,汇入丹河,再出太行山汇入黄河,流入大海。

  抗战时期,双泉村的年轻人也是这样汇入保家卫国的抗战洪流中的。

  刘森的夫人张秋枫就是双泉村人,也是位八路军战士。

  张秋枫和刘森订的是娃娃亲,公爹刘老先生是位开明人士,订亲后向亲家提了个要求,不要给孩子裹脚,还出资让两个孩子一起读书,虽然只读了三年,但在偏僻的山村,也是不可多得的识字女性。因此,成年后,张秋枫踹着一双天足嫁到黍米山,又踹着一双天足追随丈夫奔波在抗日前线。

  1938年,新婚燕尔的刘森要离开家乡,参加抗日游击队,张秋枫积极支持丈夫的行为;1939年冬,丈夫要参加八路军,她给了极大的鼓励,把他送上抗战前线。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桂涛声来到陵川,号召民众起来一致抗日。当地民众反应强烈,出现娘送儿、妻送郎,报名参加抗战的场面,桂涛声很受感动,写下了《在太行山上》,被谱成曲,传唱到大江南北,传唱至今仍让人热血澎湃。张秋枫无怨无悔,把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场面再现在黍米山村。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黍米山地区成为抗日游击区,党在巴公区组织各抗日团体,在公爹刘老先生的支持下,张秋枫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还担任黍米山村妇女队长,抛头露面组织妇女做军鞋,支援八路军、游击队。

  1942年,思子心切的刘老先生,不顾山高路险到辽县探望儿子刘森,深深地被八路军顽强的抗敌激情感染,回来后就鼓动儿媳也参加八路军,与丈夫并肩作战。就这样,张秋枫离开家乡,冒着风雪,辗转千里,越过日寇的重重封锁线,到达辽县八路军前线总部,与刘森汇合团聚。在部队里,张秋枫积极学习报务,除与丈夫携手沟通总部与各个作战部队的联系外,还发挥妇女的长处为战士帮厨、纺线、浆洗衣物,谱写了伉俪共同保家卫国的佳话。

  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先生后来又把另外两个儿子送到抗日前线,一门四英雄。

  2005年9月,张秋枫与丈夫刘森双双获得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15年9月2日上午,90多岁的张秋枫无比自豪,她再次获得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章。

 

  侯庄村

  侯庄村靠山临河,沟深崖险的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是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之一。刚从黍米山村、双泉村过来,仿佛又从明清穿越回现代,有种强烈的反差,那整齐划一的农居,干净的街道,给人很富有的印象。的确,侯庄人很富有,改革开放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特别是惠农政策的推动下,侯庄人思想得到解放,更新了观念,产业化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巨变,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侯庄村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村中的南庙、西庙都是经过近千年的历史尘烟保留下来的古代寺院。穿过新民居,可见一个泊池,曾是村民饮用的水源,为清嘉庆十六年重新修建的。池头壁上曾书有“盈科后进”的匾额,一语双关。“盈科后进”语出《孟子·离娄 下》,意思是学习、做事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不能只图虚名,满罐不摇半罐摇。在这里又实指泊池的蓄水,流水把泊池积满后再流走。池东有座魁星阁,是乾隆四十三年常永万兴起重建的,阁下拱门青石铺成的路。刚下过雨,老街上的雨水顺着石板路流向泊池,再从泊池的另一端流走。

  石板路绵延向东,通向宏大高深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赵家老南院。

  赵家发迹于明代中期,兴盛于明末及清代的康、雍、乾、嘉、道光数朝,兴旺达十代,远远破除了“富不及三代”的怪圈。赵家是集地主、工商业资本家、仕官、书香于一身的名门豪富,鼎盛时期,拥有工、商字号108座,垄断两淮地区六州县的盐务,在豫皖苏等省的工商业中影响很大。赵家发迹比明末才萌牙的秋木山庄王泰来还早,传承时间之久更是王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在晋商中算得上屈指可数的大家之一。老南院一进十八院,占地14000余平方米,共有600多房间,高大轩敞,体现了官府人家的尊贵和豪商巨富的宽阔,又兼具晋南地方民居的风格,成建时间比祁县的乔家大院早100多年。据说,因为房间太多,赵家人住不过来,有盗贼在其中的一座楼里住了一个月都没被发现。

  抗日战争期间,险要的自然环境和地处三县交界的地理位置,侯庄村成为当时高平县日伪、国民党、八路军三方激烈争夺之地,陵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国民党第40军军部、国民党姬镇魁县政府曾先后驻扎在这里——陵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就设在赵家老南院。村里有座民国三十四年树立的“侯庄村死难同胞纪念碑”,从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惨烈: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亲临高邑,共产党为国为民,组织抗日政府、牺盟、农会,发动领导群众进行抗日。大军所至秋毫无犯,村民拍手相庆,村内抗日志士相继参加抗日工作。侯小蛮同胞担任干部,主持村政,发动借粮斗争,救济贫民于饥饿之中,减租清债,除掉高租重利剥削,领导群众公议摊派,实行合理负担;反对恶霸统制,初步实行民主政治,拯救全村民众于水火,渐渐翻身。

  不幸,国民党顽固派在“反共第一,抗日第二”的反动政策下,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政变,四十军、二十七军盘踞乡里,更与村内候祉祥等顽固派结合,不思抗日,贪污口粮,横征暴敛,百姓财尽粮绝,疾病死亡。更有甚者,通敌不罚,抗日有罪,将我抗日区村干部、抗日人民,以所谓暗八路罪枪毙、刀砍、勒死、填窑。杀人之残古今未有,李美五等二十五个同胞皆遭残杀。死者不得抗战报国,生者家破人亡,留老遗幼,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幸赖我八路军抗日政府民国三十二年再来,重见天日。但姬祸未除,在日寇卵翼下,到处烧杀抢掠。合村民众,必须团结一致,起而除之,誓死为消灭姬逆而斗争,为死难同胞复仇,并要求抗日政府处罚杀人凶犯,抚恤死难同胞家属。死者瞑目,活者重生。聊书数行,死难同胞千古!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夏历二月十九日

  侯庄村全体民众吉日立

  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仅仅是发生在侯庄村的片断,相邻的石末村惨烈程度更甚,被饿死、被杀害的抗日民众近三百人,手段十分残酷恶劣,读之不禁发指,思之心波难平。

  如今,抗日战争胜利已经七十二年了,抗战的硝烟浓缩在史册中,但不能忘记曾经的耻辱和惨痛的教训,更不能忘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先辈们,把历史和英烈永远铭刻在心里,自信自强,开拓中华民族强大的,充满生机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12-01 11:04: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下一篇:洞头村的抗日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