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位于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的八路军将领组雕《太行山》。
张太和老人时常来到“安汤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前,缅怀牺牲的战友。
安阳战役水冶战斗中八路军摧毁的日军碉堡。
太行区的武工队出发到敌占区开展抗日斗争。
八路军干训队女战士为南荒村村民缝制的绣片。本报记者王铮摄
南荒村妇女为八路军缝制的军鞋鞋底。本报记者王铮摄
1937年1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山西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布置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的任务。
此后,一二九师派出工作团和部分武装,先后在晋东南、冀西和豫北地区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晋冀豫抗日游击战全面展开。
1941年7月,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边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1942年9月,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成立,邓小平任书记,领导整个根据地党的工作。
1“南荒”山村抗战传奇
南荒村(今南丰村)距离如今的林州市约30公里,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偏远小山村。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让南荒村成了抗日敌后根据地的重要站点,它是八路军物资存放和中转地,是抗战期间林北县抗日民主政府粮食局所在地。
“全村所有人家里都住过八路军,全村的青壮年都为八路军总部运送过物资。”59岁的村委主任刘全英说起这段历史很自豪:“那时,家家都有青壮年人当民兵,平时是老百姓,战时是战士,一说打鬼子,群众热情都很高。我父亲曾当过民兵队长,还参加过1945年的安阳战役呢。”
据史料记载,1938年八路军一二九师第四游击支队司令纪德贵率部来到林县开展游击战争,逐步把林县北部地区建成稳固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林北县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南荒村所在的林北地区成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
刘全英说:“当年纪德贵的司令部就设在南荒村,他自己也曾在南荒村生活了3年多,他的儿子也是在南荒村长大的。当时的村长张启恒家是八路军干部聚集、开会、碰头的地方,经常有一些八路军高级干部在他家居住和工作。刘伯承、邓小平、刘少奇、陈毅等也都在南荒村过过夜。”
如今已83岁的张子孝曾当过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带领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他说:“当时儿童团还有个重要的任务是看消息树,一旦日伪军出动要来扫荡,就及时放倒山上的红旗,附近村庄看到,就知道日本鬼子来了。”
1939 年春天,日伪军四五十人到南荒村扫荡,村民把粮食都藏起来,把所有的水井都埋住,撤离到山上。日伪军喝不上水,吃不上饭,就愤怒地烧房子。八路军派一名机灵的村民扮成过路砍柴人,故意告诉敌人一条山沟里有八路军的粮食和弹药仓库。日伪军一窝蜂地朝山沟里跑去,哪想到八路军已经设下埋伏,布好了口袋。日伪军一进沟,还没搞清东西南北,炮弹就在敌群中开了花。结果,这股日伪军被八路军全歼。
在南荒村,村民支援八路军,八路军在打仗的同时,也造福村民。1943年8月,南荒村遇到严重旱灾,纪德贵带领八路军和民兵修渠引水,既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还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第二年,南荒村粮食大丰收。为感激八路军,村民将水渠命名为“抗日渠”,村名也改为南丰村。
2 沙区抗战民魂不屈
从内黄向东,经滑县、濮阳,一直到南乐、范县,有一条广阔的沙丘带。这一带是黄河故道,沙丘堆积,树林密布,非常利于打游击。1939年2月,杨得志、崔田民率八路军来到内黄,开展游击战争,开辟建立了以内黄沙区为中心的冀鲁豫平原抗日根据地。
1941年4月,日军纠集一万多人,对内黄沙区开展大规模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今年85岁的胡留银曾担任内黄县后河镇杨固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这次大扫荡的幸存者。
他站在村里的“万人坑、血泪井”纪念碑前说:“建立根据地后,日伪年年扫荡,但1941年这次扫荡,杀老百姓多,其中杨固是大屠杀的中心。”
据史料记载,日伪军在扫荡中,就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杨固村村东北大沙丘处,日军包围了逃难群众数十人,便在沙丘上支上大炮,向群众开炮。之后,又一齐涌向人群,把所有人全部刺死。村民胡太士被刺4刀没有死,日军撤退后醒了过来,身上留下多处伤疤。后来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日军进村后,也是烧、杀、抢,无恶不作。村民王东枝家住有八路军伤员,他和父亲、两个儿子抬着伤员跑,被日军抓获。他和伤员被当场打死,父亲和两个儿子被日军填入水井而死。
日军把未转移出去的村民,或者跑到树林里又被抓住的村民,统一集中起来,关押到杨固村等3个地方。当年4月18日要撤退时,日军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被集中在杨固村的村民被一个个推到5眼井中,之后在井上压上石条、石磙、门板等。剩下没填完的人,被带到村附近的大沟中。日军采取机枪扫射、刺刀刺杀等,将老百姓全部杀死。杀完人后,日军又放火烧房,全村烈火冲天。
后来统计,这次大扫荡,日军共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4500余人,对沙区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大屠杀阻止不了沙区人民抗击日寇的决心和勇气。八路军回来后,帮助群众恢复家园,群众对日寇的残暴行径切齿痛恨。沙区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支援八路军打击日寇的行动中来。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1-18 10:15: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红色记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