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军区军民以寡敌众,经过惨烈战斗粉碎了日伪对清水泊根据地的扫荡
1942年,日军先后多次调集重兵,对清水泊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杀害我抗日军民。清河军区军民在芦苇荡里展开对日作战,敌我双方付出惨重的代价,也成为清河军区抗战史上一次最激烈、最残酷的战斗。9月2日,记者重新走访当年战斗的地方,并采访了参加过战斗的抗战老兵,聆听芦苇荡里的抗战故事。
重访旧地
除了一片芦苇荡,作战地点已无当年的痕迹
9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洰淀湖,当年的抗日战场已成为生态风景区。在芦苇荡里,不时有青蛙的叫声,湖面上不断有鸟儿拂过,清脆的鸟鸣声时起时伏。一阵清风掠过,木栈道上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1942年,就在这里,我抗日军民利用芦苇荡打击前来扫荡的日军,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战传奇。
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73岁的马华堂,生长在牛头镇村这个红色抗日根据地,自小便对抗日事迹非常感兴趣。马华堂的父亲马玉顺是当年参加清水泊战役的一名战士,多年来,马华堂一直致力于研究清水泊战役,并参与编写了《清水泊抗战烽火图文汇编》一书。
马华堂告诉记者,当年清水泊战役的范围非常大,不仅包括寿光部分地区,还包括如今的广饶部分地区。其中,牛头镇村西北侧的一大片芦苇地,就是当年清水泊激战的地方,如今这里除了一片芦苇荡之外,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了。
“当年,这里湖叉纵横、芦苇丛生。”马华堂说,芦苇荡是我军有利的作战地点,在芦苇荡内隐藏着我军的兵工厂、被服厂,连当初的军队党支部也隐藏在这里。因为芦苇荡的天然优势,在清水泊战役中,成为我军隐蔽和反击的天然地理优势。
第一次反扫荡
五路敌军分进合击,攻打抗日根据地清水泊
马华堂介绍,1942年6月,清河军区司令部和清东机关各有一部进驻牛头镇村,直属团一营驻郑家埝村。当时,杨国夫司令得到情报,寿光、广饶等地的日军开始增兵,十有八九要进行扫荡。
果不其然,日军集中了第六混成旅团、青岛和潍县的伪军2个团等,共5000余人,外加骑兵300人,汽车百余辆,装甲车3辆,五路分进合击,扫荡清河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清水泊,企图消灭我军主力。很快,五路日伪军分别到达预定地点,将清河军区司令部、清东独立团、清东地委、清东专署及寿光县民主政府机关、县大队和部分群众重重包围。
枪声开始从东南方向传来,杨国夫带领部队转向北面。当机炮连在洰淀湖北边的织女河崖突围时,被日军发现,遇到猛烈阻击,没能冲出去。杨国夫立即命令部队向南撤,并命令机炮连副连长带一个排断后掩护。战士们忽而向南、忽而向东,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芦苇荡作掩护,与敌人巧妙地周旋了好几个小时。
警卫员挥刀跃马误导敌人,大部队成功突围
根据杨国夫的回忆录,当时,他发现密密麻麻的日伪军端着刺刀,正向八路军扑来。杨国夫以小分队突然行动造成声势,迷惑吸引敌人,其余人员则乘机转移。同时,杨国夫认识到突围很危险,赶紧让人把文件都烧了。而这时,警卫班已有3名战士中弹牺牲,部队伤亡也很大,大家都担心杨国夫的安全。
而杨国夫则在前头继续观察敌情,以便随时捕捉战机,行到洰淀湖南头时,他看到从东边的牛头镇村、西边的郑家埝村里出来一些日军,正南方向的南、北台头一带只有零星的日本通信兵。他当即把突围方向选在南、北台头,他命令小分队向东南方向行动,以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杨国夫刚下达命令后,小分队尚未来得及行动,警卫员王来西却已跳上杨国夫的枣红马,挥舞着刀向东南方向冲去。他这突如其来的行动,果然使敌人产生了错觉,误认为是八路军突围了,立即集中兵力猛追。
杨国夫指挥部队向南、北台头方向突围,大家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奋勇拼杀,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安全转移到邢家茅坨村。而王来西挥刀跃马,冒着枪林弹雨驰骋时,身上多处中弹光荣牺牲,把一腔热血洒在了清河平原。
第二次反扫荡
四个月后,日军再次对清水泊展开合围扫荡
4个月后,1942年10月10日,日军集中敌伪7000余人,其中日军占三分之一,对清水泊抗日根据再次进行扫荡。敌军采取了极秘密的远途奔袭、撒网合围战术,妄想一举消灭我军主力于清水泊,以实现第一次围剿计划。
寿光市档案馆副研究馆员葛怀圣对寿光抗战历史进行整理,据他介绍,日军的第一路主力是从青岛来的“讨伐队”。1942年10月15日拂晓,进驻牛头镇村、马家庄、南北台头,从西南面合围清水泊。第二路是从青岛来的一部分日军,配合潍县的敌伪,从东面合围清水泊。第三路是利津县的敌伪300余人,配合三里庄成建基伪军共600余人,从北面合围清水泊。第四路是广饶城的敌伪,配合临淄、广饶的伪军,共计1000余人,从西面合围清水泊。
在清水泊地区的八路军,有清东独立团、清河军区直属团的一个营、寿光县大队和广寿二边大队。葛怀圣说,因为扫荡的时间发生在农历的九月初六,所以称为“九六大扫荡”。
浴血奋战,不足千人的兵力顶住了七千敌军
葛怀圣表示,当时我军清东独立团主力驻前宋家庄,团长是董酉炳,政委是岳拙元。在根据地的4个连,3个连同直属团的一部驻常家庄、宋家庄,另一个连驻北河。事先得到情报日军要扫荡,但对敌情了解不具体,缺乏必要的准备。
清河军区直属团三营在团长郑大林的率领下,在清水泊以南的五茅坨一带发现敌情后,乘敌合围圈尚未形成,狠打敌人一路,插进敌占区,伏击由丰城北去之敌后,便转移到外线小清河北,基本未受损失。寿光县大队原驻码头,得到情报后,立即向西南外线转移。
1942年10月15日清晨4时,驻前宋家庄的清东独立团正准备吃早饭,就听到南边机枪响成一片,敌人的大部队逼了过来。清东独立团即向西北方向撤退,行至郎家营村后和机关人员会合了。这时,东面南面都发现敌情。
广寿二边大队特派员王邦俊,夜间带队到了卧铺村时,东方刚开始放亮,炊事班做好的小米绿豆饭,大家还没来得及吃,就发现几路敌人从卧铺村北面向南运动过来,战士们迅速做好战斗准备。部队先是向西南方向的台头、马家庄方向穿插,之后在向清水泊内转移时,正巧进入敌人包围圈,因此遭受重大损失。
葛怀圣告诉记者,整场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地方政府、清东独立团和县公安局的少数人员在清水泊附近村庄发动群众,收拢伤员,掩埋烈士遗体。收拢起来的伤员被送到八面河养伤,对牺牲的烈士尽快掩埋。为了将来好辨认尸体,战士们把细高粱秆劈开,将名字写在里边,然后合起来用马兰叶捆好放在死者身上,这项工作连续干了五六天。
葛怀圣说,根据史料记载,此次战斗是清河平原抗日斗争史上,最激烈、最惨痛的一仗。八路军以不足千人的兵力,顶住了7000多名武器精良的日伪军武装,经过浴血奋战,致敌死伤200余人。由于敌人对逃难的群众疯狂扫射,当时仅死于湖中的就有200余人,连外线群众我方共400余人被杀害。
亲历·记忆
马华堂 父亲与战友利用芦苇荡做掩护
马华堂的父亲马玉顺,当年便在芦苇荡中进行抗日战斗。记者了解到,马玉顺1939年参加革命,全程参与了清水泊战役,1944年在潍北地区与日军作战时牺牲。父亲牺牲时,马华堂只有1岁多,对父亲的记忆,都是从母亲口中得知的。
马华堂告诉记者,当年清水泊战役时,我军战士利用芦苇荡做掩护,加上本地战士们多会划船,也不怕水蛇。而日军却大多不懂水性,见到水蛇吓得哇哇大叫。利用这一优势,战士们奋勇杀敌,鲜血将芦苇荡内的湖水都染红了。
“母亲告诉我,清水泊战役刚结束的时候,父亲回了一次家,浑身上下都是血。”马华堂说,当时母亲见到满身鲜血的父亲,吓得魂飞魄散。父亲却告诉母亲他并没有受伤,身上的血都是小鬼子的。
由于四处作战,马玉顺基本回不了家。1944年,在潍北地区与日军作战时,马玉顺光荣牺牲。马华堂据母亲的描述称,当时几名战友将马玉顺放在一口棺材里,白天怕遇到日本鬼子,只能晚上沿着海边行进,将父亲的遗体一路从潍北送到了牛头镇村老家,整整走了8个黑夜。
邢如天 混在修路队伍中,俘虏一班伪军
寿光市台头镇邢西村的邢如天,今年92岁,1940年参加革命,全程参加了清水泊战役。邢如天告诉记者,清水泊战役当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邢如天与战友们不得不采取多种方式来对抗敌人,其中有一项很灵活的方式叫做“麻雀战”。
邢如天告诉记者,敌人对清水泊进行扫荡之后,我军的抗日根据地大部分被敌人占据了。这样一来,部队整连整排行动出现了很多困难,于是,领导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区开展游击战、麻雀战。
“有一次,敌人抓了许多群众去修侯镇羊口的公路,我们就化装成老百姓,推着一车子草,混在修路的群众当中。”邢如天说,当时一个伪军班背着枪排着队经过,在快要相遇的时候,他与战友突然抽出枪,对准了没有防备的伪军。这个时候,敌人已经来不及反抗,只好乖乖当了俘虏。
“还有的时候,我们在敌占区依靠群众的掩护,化装成老百姓,巧妙地袭击敌人,把敌人搞得日夜不得安宁。”邢如天说。
王岳西 人民群众保护和隐藏受伤战士
今年92岁的王岳西,是寿光市上口镇南楼村人,1939年5月入伍。关于清水泊战役,王岳西至今仍然记忆深刻,并在几年前撰文《“九六大扫荡”后清水泊地区的抗日斗争》,来回忆这场战役结束后艰苦的抗日斗争。在王岳西的文字中,还有清水泊战役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根据王岳西的描述,“九六大扫荡”之后,我军损失惨重,时任清东独立团司令部参谋的王岳西,在扫荡的第二天,便带着部分战士,到了南洋头村和北柴村之间。在进行了情况研究之后,王岳西带领战士到达了孙家庄。
失散的战士听说之后,纷纷主动找到孙家庄。一夜之间,就重新集合了30多人的队伍,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根据地的人民群众都很热爱子弟兵,对于英勇作战负伤的同志更是关怀备至。”根据王岳西描述,团政治处主任王林负伤后,被当地群众转移;五连指导员王平负伤后不能走路,当地群众抬着他在野外转了好几天;有的伤员被群众隐藏起来。群众把自己的被子给伤员盖上,悄悄送水送饭,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可以到处开展工作,敌人安了据点的村庄,我们也可以去。”王岳西描述道,在我军进驻牛头镇村的时候,敌人有什么活动我军都知道,但是我军的踪迹,敌人却并不清楚。有一次,我军18名战士住在杨家庄,100多名敌人大清早就进了村。在我军战士已经做好战斗准备,待敌人进院将他打个措手不及再求突围时,村干部千方百计把敌人骗了过去,保存了我军的实力。
杨国夫
杨国夫(1905年—1982年)安徽省霍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同年9月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
杨国夫,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游击队分队长、特务队队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连长,第十师三十团副营长、营长,红三十军第九十师二六九团副团长、二七○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兼第七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师长,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副军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校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潍坊晚报)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9-01-12 16:14: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性贡献
下一篇:打破日寇挖河引水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