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鲁中抗日根据地:星火燎原 日寇"举起手来"之地
2017-12-20 09:35:40  来源:大众网莱芜频道  点击:  复制链接

  鲁中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自抗日战争伊始鲁中地区中共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创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为创建鲁中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后八路军山东纵队一、二、四支队在泰安、莱芜一带以及沂蒙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鲁中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经过4年的武装斗争恢复和开辟了鲁南的新区,扩大了鲁中根据地。1944年打通了同鲁南、鲁西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此后,八路军发起攻势对日作战,扩大了解放区。鲁中抗日根据地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壮大,战斗也有游击战正式转入对日反攻,鲁中抗日根据地也成为全国抗战“一盘棋”的重要“棋子”。

  地处山东腹地 基层武装基础雄厚

  鲁中地处山东腹地,当时是全省的战略中心地带,山东省党政军民领导机关经常在这里驻防,是敌我争夺之要地。鲁中抗日根据地,一般包括兖(州)临(沂)公路以北,胶济公路以南,沂、沭河以西,津浦铁路以东的广大地区。境内多山,主要有泰,沂、沭、蒙、鲁等山脉。鲁中抗日根据地总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约有1.4万个自然村,人口约550万。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鲁中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组建抗日武装,英勇杀敌,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斗争,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残酷“扫荡”“清剿”“合围”“蚕食”,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鲁中党组织有着悠久的斗争历史和坚实的工作基础。在大革命时期,鲁中不少地方就有了党的活动。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鲁中各地党的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党的活动遍及鲁中十几个县。莱芜、沂水、泰安、新泰、益都、费县、安丘等县还建立了县(工)委,其中尤以莱芜,沂水党的力量较为雄厚,党员最多时两县各达数百名。尽管在斗争中几经挫折,鲁中各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仍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扩大了党的影响,积累了斗争经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为抗日战争时期鲁中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迅速践踏了华北大片河山,为了抵抗日军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中共山东省委部署在全省各地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1938年1月1日,省委直接领导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4支队;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县抗日武装相继奔赴徂徕山,使4支队迅速扩大。与此同时,沂水、莒县、博山、淄川、安丘、临朐、昌乐、益都等地党组织纷纷组织抗日武装。沂水、莒县一带党组织的抗日武装编为4支队6大队。抗日武装斗争的星火迅速燃遍鲁中山区。

  党指挥枪 武装转入农村坚守抗战

  为了创建和开辟鲁中抗日根据地,边区省委着重抓了3项工作:首先抓了建党工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开辟,党的领导是关键。抗日战争爆发后,鲁中各地的共产党员几乎都带头参加了抗日游击队。这样,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就受到了一定影响,难以适应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需要。边区省委认真讨论研究了这一情况,决定调派一批入鲁干部和已参加游击队的本地干部到地方工作,有计划地建立地方各级党组织。在边区省委(不久改为山东分局)的领导下,从1938年五六月间到1939年上半年,鲁中各地先后建立了鲁东南、淄博、泰山、尼山等特委和泰安、莱芜、新泰、泗水、沂水、蒙阴、博山、淄川、益都、临朐、昌乐、安丘、费县、莒县、日照、诸城等县(工)委,党的组织系统迅速在各地恢复和发展起来。各地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大力发展党”的指示,大量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地方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为开辟鲁中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坚持敌后长期抗战,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在党的领导下,鲁中各地抗日游击队迅速发展起来,尽管当时力量弱小,仍奋起打击日本侵略者,锻炼了部队,鼓舞了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到1938年6月,4支队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4000余人的抗日队伍,4支队6大队也发展到1000多人,扩编成2支队。1938年底,张经武、黎玉同志带领一大批干部到达鲁中地区,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加强了部队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从1939年开始,山东纵队陆续开展了五期整军运动,扩大兵员,提高部队素质。这几支部队经过几次整训和战火的考验,成为在鲁中坚持抗战的主力。

  徐州会战后,山东全境沦陷。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向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军进攻,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活跃在敌后广大农村,控制了鲁中山区战略要地。1938年,武汉、广州相继失陷之后,日本侵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逐步把主要力量转向敌后战场,山东的日军兵力也大大增加。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出动2万余人,分10路对鲁中山区进行第一次大“扫荡”。在这次“扫荡”中,国民党各地方政权大部垮台,驻鲁中山区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沈鸿烈部及东北军于学忠部受到较大损失。而我党我军在这次“扫荡”中受到了锻炼和考验,为粉碎后来日军更残酷的大“扫荡”,为发展和建设鲁中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派兵去山东” 鲁中抗日根据地由小变强

  为了建立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派兵去山东”的战略方针。1939年3月,八路军115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代师长陈光奉命率东进支队挺进山东。5月下旬分批越过津浦铁路,进入新(泰)蒙(阴)费(县)泗(水)边区,之后进入鲁南抱犊崮山区。6月,中共中央派徐向前、朱瑞同志到山东工作。他们抵达鲁中地区后,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决定,组建八路军第1纵队,徐向前同志任司令员,朱瑞同志任政委(不久,又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统一指挥山东八路军各部队。八路军主力一部入鲁,对鲁中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乃至对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抗战两年来的斗争实践,鲁中各地党组织对如何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有了新的认识,抓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党中央在《对山东及苏鲁战区工作方针的指示》中强调指出:“应当尽一切努力争取政权,这是山东与苏鲁斗争胜利或失败的关键。”鲁中各地党组织遵照党中央、山东分局的指示,认真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民主政权建设活动,团结各界人士,建立参议会,罢免国民党顽固派官吏,选举产生了坚持抗战、代表人民利益的抗日民主政权。从1939年下半年到1940年,鲁中各地已经建立了十几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区、乡、村各级基层抗日民主政权也普遍建立起来。

  为适应我省各地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根据山东分局决定,1939年7月,山东第一区党委(习称大鲁南区党委)成立,林浩同志任书记。加强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初步建立了主力兵团、地方兵力及县区武装三位一体的武装体系。经过5期整军,八路军山东纵队1、2、4支队已成为活跃在鲁中地区的主力部队。他们在保卫根据地、粉碎敌人扫荡的战斗中,多次沉重打击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1940年9月,山东纵队所属部队整编,经过整编,鲁中有了正规化的、可以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的主力兵团,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还建立了主管地方武装的山东第1军区(山纵后方司令部)和1、4支队后方司令部(相当于军分区),使鲁中各地有了坚持本地斗争的地方基干兵团,再加上各县普遍建立的县大队(独立营)、区中队和乡村自卫队(团),鲁中地区有了一支数量可观的抗日武装力量。经过几年的工作,鲁中地区党、政、军、群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进展,鲁中抗日根据地已基本形成。

  日寇“地毯式扫荡” 鲁中根据地“泣血”击敌

  1941年,敌人首先严密控制了泰(安)莱(芜)公路及泰莱平原,造成我南北交通困难,工作不便。区党委于1941年秋决定将泰山区南部地区单独划为泰南区,建立了鲁中3地委,董琰同志任书记。1941年9月,日军出动万余兵力对泰山区发动大“扫荡”,妄图围歼活动在泰山区的山纵第4旅主力。在廖容标等同志指挥下,我军灵活机动地跳出敌人合围圈,保存了有生力量。

  敌人对泰山区的“扫荡”刚刚结束,又出动5万余兵力,于11月初对鲁中沂蒙区中心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铁壁合围”大“扫荡”,矛头直接指向我八路军115师师部、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山东分局和省战工会等领导机关。我党政军领导机关及部队跳出敌合围,11月6日拂晓,115师师部机关在罗荣桓同志巧妙指挥下,从留田顺利突出敌合围圈,被国际友人希伯称誉为“无声的战斗”。

  敌人“铁壁合围”大“扫荡”后,115师师部、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等领导机关转移到滨海地区活动。1942年3月,鉴于新的情况,山东分局决定把原属鲁中区党委领导的5地委及鲁南部分地区划为滨海独立地委(不久改为滨海区党委),由山东分局直接领导。进入1942年,敌人对鲁中根据地的“扫荡”更加频繁,仅出动兵力在2000人以上的“扫荡”即达9次之多,共动用兵力5万多人,历时137天;小规模的“扫荡”更是不计其数。斗争形势日趋恶化,根据地大大缩小,许多地方被“伪化”,部队减员很大,党组织遭到破坏,党员数量也大大减少。在敌人的疯狂“扫荡”面前,英雄的鲁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根据地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鉴于我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山东分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及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各级党组织改进工作,坚持斗争。1942年3月,刘少奇同志在赴延安途中到山东指导帮助工作,主持召开了山东分局扩大会议。在少奇同志帮助下,山东分局作出了《抗战四年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决议,并陆续作出了一些重要决策。刘少奇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对度过黎明前的黑暗,坚持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具有重大作用。

  1943年4月,区党委召开会议,全面分析研究了鲁中党组织五年来的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区党委作出了《鲁中五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和《鲁中五年组织工作总结》,使鲁中全党更加明确了斗争方向和任务。1943年6月上旬,蒋介石命令驻沂山一带的东北军于学忠部撤离山东,企图由李仙洲部进驻沂、蒙等山区。李部在鲁西南地区向我进攻,被我湖西、鲁南部队击退。7月初,于学忠部自沂、鲁等山区西撤离鲁。鲁中军区根据山东军区的统一部署,立即派出主力1、4团及1、2、3军分区部队挺进沂、鲁山区,沉重打击了伪军历文礼、吴化文等部,并击毙了一贯顽固反共,多次制造摩擦事件的“反共健将”秦启荣。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我军控制了沂山大部及鲁山部分地区,开辟了莒(县)沂(水)安(丘)根据地,建立了莒沂安工委,李耀文同志任书记。在此基础上,不久又建立鲁中区第4地委(沂山地委),霍士廉同志任地委书记。沂山区根据地的建立,大大改善了鲁中根据地的对敌斗争态势。

  全国阶段性胜利致日军转移 鲁中根据地全力反攻取胜

  1944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上局势吃紧,不得不从山东调走部分兵力。鲁中根据地军民抓住有利时机,向敌人展开猛烈反攻,连续取得了几次战役的重大胜利。第一个大胜利是第三次讨吴(化文)战役大捷。经过3个月的准备,集中了7个团的兵力,在数千名民工的配合下,发起第三次讨吴战役。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歼灭吴伪7000余人(占其原有兵力的60%以上),控制了鲁山山区大部。

  第二个重大胜利是攻克沂水城。我军经过精心准备,集中主力3个团,在地方武装、民兵配合下,于1944年8月15日晚对沂水城展开大规模攻坚战,标志着我军攻坚战术已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第三个重大胜利是葛庄伏击战,痛歼敌草野清大队。1944年9月,鲁中我军以4个主力团在沂水城北葛庄、草沟地区伏击敌人(约2500人)。经过两天两夜激烈战斗,击毙日军300多人,俘31人,毙伤伪军旅长陈三坎以下1000余人,俘360余人,缴获山炮1门及大批枪支弹药。日军59师团43大队(草野清大队)基本被歼。这是山东我军继1939年8月梁山战斗之后,又一次在运动中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模范战例。

  鲁中我军连续获得重大胜利,使鲁中根据地的形势大大好转。到1944年底,鲁中根据地已发展到2.6万余平方公里,近300万人口。有5个地委,3.4万多党员,拥有一支1.9万多人的主力部队,民兵达9.4万多人,这为开展局部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1945年7月10日,鲁中区第一届参议会隆重开幕,至此,全鲁中已有5个专署、26个县政权和200多个区政权。根据地和游击区的面积已占全区总面积的76%以上,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81%以上。1945年9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命令,在山东军区统一指挥下,鲁中我军组成浩浩荡荡的反攻大军,向日本侵略军开展了最后的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20 09:37: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的抱犊崮:八路军主力在山东的首个根据地

下一篇: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发展为渤海军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