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毛泽东与山东抗日根据地
2017-12-30 11:18:35  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点击:  复制链接

  作出在山东地区发展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与作出“派兵去山东”建立根据地的决策,从现掌握的档案文献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并非以往有的文章所说是一步到位。

  1935年,日军直逼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刚长征到达陕北的毛泽东,在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1936年8月,他致信当时主政河北省的宋哲元:“鲁韩(复榘)绥傅(作义)晋阎(锡山)三处,弟等甚愿与之发生关系,共组北方联合战线。”毛泽东在此时的战略目光,开始从西北红色革命根据地俯瞰到了齐鲁大地。

  1937年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到延安参加党的代表会议,毛泽东到招待所看望,指示:“山东是有基础的。当前一定要搞好统战工作,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后又派彭雪枫和张经武,北方局也派张友渔到山东,帮助做统战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同意释放在押的400多名共产党员。他们出狱后,绝大多数成为发动和领导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的骨干。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毛泽东即提出开展以游击战争为主的战略方针。8月,中共洛川会议正式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当选为新组成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8月25日,毛泽东会同副主席朱德、周恩来,发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9月,八路军3个师由集中配置改为分散配置,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毛泽东要求发动全华北的中共党员,动员民众,收编散兵散枪,普遍而有计划地组成游击队。在电报中,毛泽东特地点明“包括山东在内”。(《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57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就在这个月,中央派一批红军干部秘密到了济南,经省委分配到各地,参加了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

  12月下旬,日军分两路渡过黄河,韩复榘和他的10万大军落荒而逃,山东沦陷。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主持紧急会议,指示各地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从1937年11月至1938年上半年,先后在山东10多个地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共建立10个支队,约2万余人。这些由老百姓组成的、土生土长的抗日队伍的发展,为创建山东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日军主力南下时,毛泽东判断日军转向华北“这一步骤的到来将在稍后”。目前日军进攻的目标是徐州,下一步还会再向南,因此“华北游击战争还是广泛开展的有利时机”,决定利用日军主力南下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的这个空档,果断作出从华北山地进入到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的重大决策。1937年12月,在晋察冀边区反围攻斗争正在进行时,毛泽东从聂荣臻来电中得知冀中平原日军兵力空虚,立刻致电朱德,提出到平汉铁路以东的平原地区进行试探性的游击作战。随后,毛泽东先后派遣干部前往冀东及冀鲁边区,开辟新的游击试验区。

  党中央关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部署和一系列指示,给了山东省委以极大鼓舞。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山东党的建设、军事斗争不仅需要大批干部,而且需要主力部队入鲁,需得到党中央进一步的指示。为此,山东省委决定派黎玉亲赴延安,向中央汇报。1938年4月5日,黎玉在延安就山东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好。你们能抓住时机,建立起自己的武装,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并要求山东省委进一步公开地大胆地发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48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黎玉提出派干部去山东领导抗日武装的请求,毛泽东高兴地说,中央支持你们。黎玉请求派一个主力团到山东,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并认为:“一个团是不够的。看来还要多去一些。”

  对于山东的现状,毛泽东听了黎玉的汇报后,可谓喜出望外,显然超出他原来知道的情况。这可从当日他致时驻武汉的周恩来的电报中看出,他说:“山东书记黎玉那边游击战争大可发展,鲁南第四支队三个月内由70人发展至1200人、800枪”。5月6日,毛泽东又特别指示中共中央长江局:“山东游击战争战略上意义重大,决以张经武同志去山东。”他充分肯定了山东的抗日武装起义,还在延安的一次高干会上介绍黎玉,高度赞扬山东省委所做的工作。(黎玉:《山东人民武装起义与山东纵队的建立和发展》,载《八路军山东纵队·回忆史料》,27页,济南,山东出版社,1991。)

  4月21日,毛泽东等向八路军总部发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指示:“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尽量广大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抗日斗争……应即在河北、山东平原划分若干游击军区,并在各区成立游击司令部,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普遍发展游击战争,并广泛组织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217~218页。)随后,中央决定先派郭洪涛率一部分军政干部到山东工作,由郭洪涛任省委书记。临行前,毛泽东接见了全体人员,风趣地说:“你们去山东开展游击战争,要学会孙悟空钻到牛魔王肚子里去的战术,要牵制敌人,持久作战,促使其内部分化。”(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著:《张经武与西藏解放事业》,10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5月19日,国民党军弃守徐州。战争态势正如毛泽东所判断的那样,日军兵锋直接转向武汉、广州,这为华北八路军敌后抗战提供了历史契机。20日,郭洪涛一行抵达山东后,随即向毛泽东等报告了山东的形势。26日,毛泽东在致华北各部的电报中着重指出:“我们的口号是保卫武汉,保卫广州,保卫西北,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在上述情况下,华北游击战争还是广泛发展的有利时机,目前应加重山东、热河及大青山脉。”(《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2278页。)6月,中共山东省委坚决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召开干部会议,讨论发展和坚持游击战争的战略规划,报请党中央审批。毛泽东在复电中表示,完全同意山东省委所制定的战略计划,希望按这个战略计划去实施。从此,山东开始了有计划地全面创建根据地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起义武装在山东大地风起云涌,各抗日武装名称不一。毛泽东敏锐地看到,这种不统一对发展极为不利,6月6日电示:“山东的基干武装应组建支队,恢复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番号,目前可组成四至五个支队,县区武装则以支队领导下的游击队名义出现,用抗日联军名义不好。”此电发出后,仍感不放心,8日又发一电,强调“凡属我党领导,已取得广大群众拥护,又邻近友党友军之游击队,以用八路军名义为宜。”山东省委对各地武装实行统一领导,以起义武装为基础组建支队,把起义武装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是月,根据徐州失守后的形势,中共中央决定重组山东省委。数日后,又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8月,根据毛泽东“派一批军政干部到山东工作”的指示,“八路军鲁东游击纵队指挥部”在延安组建,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这是“八路军山东纵队”领导机关的前身。同月21日,张、黎带领中央分配给山东的165名干部(其中红军干部20人)开赴山东。毛泽东还拟派第115师第685团随张、黎到山东。

  入秋,日军向武汉、广州发动猛烈攻势。10月1日,八路军总部电示,原定第685团入鲁计划暂停,第115师全部出鄂鲁皖地区参战,配合国民党军保卫武汉。不知此时赴山东途中的张经武等是否知道这份电报,10月11日,他们在途经山西黎城时电告中央,仍强烈要求“迫切需要派一个主力团到山东”。

  张、黎率领的这个精干的纵队领导机关,于11月中旬抵达鲁中。12月27日,在“鲁东纵队”领导机关的基础上,山东纵队(简称山纵)在沂水县西部的王庄宣告成立,张任指挥,黎任政委。所属部队整编为10个支队,另3个团,共25个团24500人,还有地方武装1万余人。(《八路军山东纵队史》,9~10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山纵的创立,标志着山东人民起义武装已由若干分散的游击队成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

  与此同时,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决定改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山东分局(郭洪涛仍为书记)。山东分局建立起沂蒙山区、清河区、胶东蓬黄掖地区等3块抗日根据地以及鲁南、湖西、泰西、鲁东南等若干块抗日游击根据地。到1939年底,山纵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日伪军4.1万余人,收复城镇20座。山东八路军(含冀鲁边区和鲁西北地区)已达近6万人,党员总数达1万余人。

  山东纵队是一支在没有八路军主力支持的情况下,由党领导广大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而创建与发展起来的较大的武装力量,初步开创了多块抗日根据地。这是山东根据地的一个显著特点。

  派八路军主力部队到山东

  1938年2月初,毛泽东提出了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入山东、依托鲁南向徐海地区发展的设想。15日,他决定派第115师分三步向河北、山东等地进军:“第115师全部向东出动”,“两旅并列,分数路突然渡河,转入山东境内,在津浦路之东的山东全境作战,并以鲁南山地为指挥根据地,并发展至徐海南北”。(《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157页。)

  2月17日,毛泽东征询朱德、彭德怀的意见:“对第115师出河北意见如何?”21日,毛泽东致电朱、彭并林彪第115师、贺龙第120师、刘伯承第129师和时驻汉口的周恩来等:“长期抗战的战略支点有山西区、鄂豫皖区、苏浙皖赣边区、陕甘区、鄂豫陕边区、湘鄂赣边区等六处……必须力争建立抗战根据地的主要战略支点,而以苏鲁边区、冀南区、热冀边区、大青山脉区辅助之……因此三个主力师位置,大体上应预拟一个位于鄂豫皖区,一个位于鄂豫陕区,一个位于陕甘区,即两个在内线,一个在外线。”(《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160页。)由此可见,此时毛泽东在兵力战略部署上的鼎立之势,是鄂豫皖、鄂豫陕、陕甘三个地区,还没有真正把山东作为主要根据地来考虑。派部队去山东的目的,并不是因为山东缺少主力部队,而是过路,然后依托鲁南向徐海地区发展,“转入安徽,以鄂豫皖边为指挥根据地,为保卫武汉而作战”,“第115师最后准备转入豫西与鄂西”。

  就在毛泽东重点策划第115师主力出河北东进之时,3月1日,第115师直属队路过山西省隰县时,林彪负伤,师长一职由陈光代理。

  徐州会战结束后,5月20日毛泽东致电朱德等:“山东方面已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已派张经武、郭洪涛率军政党干部五六十人及电台两个去……那边民枪极多,主要是派干部去,派得一两个营去作基干则更好,但须准备长期留下,不还建制。”(《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225页。)就在这个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名文章,其中论述了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列举了“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茅山等根据地”,指出:“这些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泰山根据地,即是鲁中抗日根据地。

  6、7月间,在冀南地区的以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2营为基础组成的第5支队(又称永兴支队,支队长曾国华)、第129师工兵连与抗大分校的48位干部组成的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奉命挺进山东省北部德州附近的冀鲁边区。他们是最早进入山东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前锋。7月上旬,这两个支队到达乐陵县、宁津县,协同当地中共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初步打开抗战的局面。

  为统一领导冀鲁边区的武装斗争,毛泽东决定调第343旅政委萧华率一批干部到这一地区。第115师对此事极为重视,迅速抽调一批干部随萧华前往。其中有补充团团长邓克明、政委符竹庭和第343旅政治部的周贯五、王辉球、王叙坤、刘贤权等共约100余人。9月下旬,萧华率队到达乐陵,受到与共产党友好的县长牟宜之的欢迎,随即成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提出了创建冀鲁边平原根据地的任务和大发展的方针。并将当地各种武装力量合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萧华任军政委员会书记、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共计1万余人。到1938年底,开辟了以宁津、乐陵为中心,包括沧县、盐山、庆云、东光、南皮等县的冀鲁边平原游击根据地。

  敌后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严重地威胁着日军的后方,迫使其在1938年10月侵占武汉、广州之后,不得不将其主要力量转向敌后战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山东根据地,在敌后抗战中的战略地位愈显重要。而山东起义后组织的武装既缺乏经验,又缺少干部,因此,派主力去山东已经刻不容缓。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派兵去山东”,在批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时指出:“在敌后,只有根据国民党已经许可的东西(例如《抗战建国纲领》),独立自主地去做,无法‘一切经过’。或者估计国民党可能许可的,先斩后奏。例如设置行政专员,派兵去山东之类,先‘经过’则行不通。”(《毛泽东选集》第2卷,539页。)

  为打通华北与华中、鲁南与苏北的联系,毛泽东决定再派一部分主力部队到山东。11月25日致电彭德怀,命令第115师师部率第343旅第685、第686团迅速进军山东,指出:“陈罗率师部及陈旅主力(两主力团)全部去山东、淮北为适宜……陈罗东开时,拟分布于新老黄河间广大地区,包括津浦(路)东西、胶济(路)南北在内。”12月间,八路军总部致电陈、罗,要求已到达晋东南附近的第685团以苏鲁支队名义先行入鲁。苏鲁支队先期到达了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的鲁西南微山湖以西地区,与湖西人民武装起义组成的山东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合编,改称苏鲁豫支队,扩大和巩固了湖西抗日根据地。

  按照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第115师师部及主力奉命挺进山东。师部和第686团在代师长陈光、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率领下,于12月20日晚从晋西灵石县双池镇出发东进,向山东进发。此时,中央任命罗荣桓为第115师政治委员。1939年1月18日,毛泽东指示:“第115师已到范县,今后该师工作划归山东分局指挥。”3月1日,陈光、罗荣桓奉命率第115师师部及第686团进入鲁西地区。3月12日,罗荣桓在师干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了在泰西地区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第115师主力先后分3批挺进冀鲁边、湖西和鲁西地区以后,连续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樊坝、陆房、梁山战斗的胜利,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派兵去山东”、“先斩后奏”的战略意图。5月,陈光、罗荣桓又率部由鲁西挺进鲁南地区。第686团等部攻占了鲁南山区的白彦镇,粉碎了日伪军的三次进攻。此后,他们与山东纵队协同作战,多次打退日伪军的“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军的进攻。

  第115师的入鲁,对于坚持和发展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建设山东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日军十分恐惧,专门印发了《对陈光部(第115师)作战研究》。第115师主力与山东纵队一起,在山东人民支持下,抗日根据地更加扩大。此时,中共中央北方局在给毛泽东和各大战略区领导人的电报中对山东根据地有如此评价:“山东是华北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据点之一,是开展华中与新四军打成一片的枢纽,是八路军兵力、枪支、经济补充与开展的重要地区。”

  统一山东和苏北八路军各部队的军事指挥

  自第115师入鲁后,在山东主要有115师和山东纵队这两支党的武装,是同属于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领导的两个战略单位,在军事指挥上是平行的兄弟部队。这时在山东的军事力量,除日伪军外,还有蒋介石国民党10余万正规军和地方武装,他们限制八路军向南发展,以防同新四军连成一片。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山东的中共抗日武装力量急需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1)派徐向前、朱瑞到山东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江苏及冀鲁边区八路军各部队。

  为统一领导、统一作战指挥,1939年5月中央决定:“组织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新黄河以北山东境内及萧华区各正规部队及各游击部队。以徐向前为司令员、朱瑞为政委。”6月29日,徐、朱一行到达沂蒙山区。8月1日,通电发表八路军第一纵队成立。10日、18日,《大众日报》刊登徐、朱就职通电。(《徐向前传》,374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建立八路军第一纵队的目的,在于统一领导指挥山东纵队、第115师、冀鲁边东进抗日纵队以及苏北的抗日武装力量。但由于各部队分散各地,在战争环境中做到统一指挥是很难的。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写道,各部“均独挡一面,距离我们较远,又能同党中央和总部直接联系,因而相对保持其独立性,也是不奇怪的。我和朱瑞同志的领导重心,放在山东纵队”。(徐向前:《历史的回顾》,640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1939年秋,一纵领导机关与山纵领导机关合并,以一纵名义指挥和领导山纵所属各部队,山纵名义仍保留。

  此后,毛泽东又多次就山东的军事工作、根据地创建、政权建设、党的建设作出指示。12月6日,在《对山东的军事工作的意见》电文中指出,要努力扩大山东纵队,以求迅速地正规化。1940年1月28日,指示要“把发展武装力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现在能够发展武装的地区主要是山东与华中。第115师应分配干部与兵力到山东全境去,“集中一切力量,为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而斗争,乃是你们最主要最主要的任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509~510页。)

  将山东作为巩固的根据地,以图向华中发展,是毛泽东自抗战以来全力谋划的战略大格局。他在给第115师的电报中尤其强调:“你们现在的根据地是山东,将来发展方向是华中。你们的任务是坚持山东根据地,同时不忘记向华中发展。”(毛泽东致陈光、罗荣桓等的电报,1940年10月17日。本文所引文电,原件均存解放军档案馆。)9月10日,毛泽东又指示:“应仿照华北百团战役先例,在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给予200万友军及国民党大后方与敌占区千百万人民以良好之影响。”山东军民坚决贯彻这些指示,根据地和人民武装迅速扩大。1940年夏,正式建立了基本以一省的行政区划为主体的山东抗日根据地。

  (2)指示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以分局会议为统一山东党政军民的领导机关。

  1940年6月初,徐向前接中央通知,回延安准备出席党的七大会议,离开了山东。因为徐的离开,山东又缺乏统一的领导。

  综合分析这一时段延安和山东来往密集的文电,可看出毛泽东对于山东根据地的军事指挥和组织领导是颇费心思的,特别是关于第115师领导机关的组成。首先,6月22日任命肖华为师政治部主任。接着,又就师参谋长等任命,征求意见。7月18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建议:“如林彪能立即调回更好,否则我建议刘伯承去华中,以徐向前任第129师师长,山东暂由陈、罗统一指挥,将来林彪回时去山东统一指挥。”陈、罗向中央报告师干部的重新配备情况,其中有“拟调陈士榘任师参谋长”的建议。8月8日,中央指示:“(山东)分局、山纵、第115师师部应当靠拢住……陈、罗参加分局为委员,实际上统一军事领导。”28日,中央又来电明确指出:山东今后应“巩固与扩大第115师与山纵,使两部打成一片,坚持山东根据地,并在将来必要时,准备再调一部向苏北发展。故山东是你们的基本根据地,华中则是你们的准备发展方向。”第115师入鲁时,毛泽东和中央曾有让该部从山东继续南下的设想。在“山东是你们的基本根据地”的指示下达后,任务已经很明确,第115师要在山东扎根了,所以,统一山东的领导和指挥的问题也就更为迫切。

  9月,第115师在费县西北桃峪召开支队和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会后,陈光、罗荣桓的《第115师在山东工作总结》,其中提到了与山纵携手建设山东根据地的问题。此后,为了增进了解,交流经验,第115师和山东纵队之间进行了干部交流,并互相派人到对方部队观摩学习。对于桃峪会议工作总结,毛泽东给予充分肯定。10月4日,罗荣桓以个人名义致电八路军总部并转中央,表示完全接受总部对第115师工作的意见,同时要求将他调离山东去延安学习。17日,毛泽东等复电指出:“第115师有极大的成绩,你们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你们均应继续安心工作,目前没有可能提出学习问题。”

  1941年2月7日,中央军委颁布《八路军、新四军之军政委员会条例》,决定在军、师、旅、团及纵队、支队、军区、分区等级成立军政委员会,作为每级的集体领导机关。毛泽东特别致电朱瑞、陈光、罗荣桓:“第115师、山纵各分别成立军政委员会。全山东再成立统一的军政委员会(不称军委),统一山东军队之领导。人选由你们提出,经军委批准。”山东方面很快上呈了成立军政委员会的建议方案。

  为统一和加强山东八路军抗日斗争的作战指挥,毛泽东在8月起草的一份电文中指出:“为保障华北、华中联系,必须加强山东。我军在山东力量近8万人,而作战指挥至今尚未统一。”为此决定:“(1)分局、第115师部、山纵指挥部靠近,以便经常开会,以分局会议为统一山东党政军民的领导机关,山东分局暂时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组成,朱瑞为书记。(2)山东纵队归第115师首长指挥,配合作战。(3)将山纵、第115师两个军政委员会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罗荣桓、黎玉、陈光、肖华、陈士榘、罗舜初、江华(即黄春圃)7人为委员,罗荣桓为书记。”(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致电陈光、罗荣桓、黎玉、罗舜初、朱瑞等,1941年8月19日。)12月6日,毛泽东又致电山东:“努力扩大山东纵队……以便钳制敌人,逐步补充主力,使主力从地域性上解放出来,以便应付较大战斗。”毛泽东关于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全民抗战的指示,为山东军民抗战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从1939年初开始,中共中央、毛泽东相继作出了在山东各地迅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决定。7月26日,行使政府职能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省战工会)成立。年底,相继建立和发展了鲁西、清河、鲁南、鲁中、湖西、胶东、冀鲁边、滨海等8大根据地,人口约1200万,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根据地迅速扩大,山东根据地与华中根据地连接了起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和山东八路军部队的空前发展,标志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形成。

  (3)派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指挥整个山东及华中党政军全局。

  从1941年开始,山东根据地成为日军重点“扫荡”和摧毁的目标之一。此时,国民党顽固派也掀起反共高潮,不断挑起事端,使山东八路军腹背受敌,处境极为艰难。形势的突然恶化,也使得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人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对此,毛泽东深感忧虑,多次给予关怀、帮助和指示。

  1942年1月30日和2月2日,罗荣桓致电山东分局并报北方局和中共中央,建议分局召集一次扩大会,请中央派时在苏北的刘少奇前来指导工作。刘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1941年5月前称中原局)和新四军政委。1941年1月至4月,山东曾受中原局领导,刘对山东情况有所了解。这时,恰好刘准备由苏北返延安参加党的七大。1942年2月4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山东“发生争论为时已久……你经山东时请加考查,予以解决”。

  4月10日,刘少奇到达山东分局、第115师驻地滨海区临沭县朱樊村,山东党政军负责人分别作了汇报。刘少奇召开了有山东分局委员朱瑞、罗荣桓、陈光、黎玉以及第115师领导人萧华、陈士榘参加的座谈会,作了系统的指示。6月1日,毛泽东又致电刘少奇:“因沿途通过无保障,山东又缺乏统筹之人,故你不宜西进,亦不宜南返,以中央全权代表资格长驻第115师,指挥整个山东及华中党政军全局,似较适宜。”7月9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指出:“有一点须与你商酌的,即是山东的重要性问题……须估计日本战败从中国撤退时,新四军及黄河以南部队须集中到华北去,甚或整个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到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此点目前不须对任何人说),如此则山东实为转移的枢纽。”(《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681~682页)在毛泽东的总体策划、刘少奇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山东分局和山东军政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决定了山东工作的战略方针、部署问题。刘少奇到山东,对山东军民胜利渡过抗战的艰苦阶段,推动山东工作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为山东根据地从困难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

  (4)指示整编山东纵队,第115师统一指挥全山东部队。

  为积蓄力量,坚持敌后长期战争,1942年1月17日,黎玉等在给中央的电报中提议整编山纵,成立山东军区。1月20日,毛泽东在复电中表示同意,指示:“第115师统一指挥全山东部队(包括军区),山纵统一指挥全山东军区所属部队(包括民兵),政治直接归分局领导。”(中央军委致彭德怀、左权、罗荣桓的电报,1942年1月20日。)2月13日,又电:“同意将山东纵队名义撤销,改为山东军区……惟从胶东抽兵补第115师,似可从缓。”

  3月3日,毛泽东就山东军事领导问题指示第115师领导人:“山东的军事统一指挥,是要你们来负责的……今后山纵改为军区,确定成为地方军,你们对山纵务须尊重其地方性、游击性,勿给以力不胜任的任务。”同日,又指示山纵:“你们应虚心向师部学习,接受陈、罗指挥……山纵现已决定为山东军区地方性的部队。”8月1日,山纵根据中央命令,改为山东军区,黎玉任政委,王建安任副司令员。

  (5)赋予罗荣桓担负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的重任。

  陈光和罗荣桓在创建山东根据地斗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两人都患有严重疾病,都提出过就地或回延安养病、学习的请求。陈光因患脑疾病,常被折磨的昼夜难以入眠,身体虚弱,1943年初他致电毛泽东:“为了独立坚持山东根据地并开展新的局面,不致使党的利益遭受损失与影响而慎重其事,军事统一指挥请延安派人来,或由罗兼。因我转入敌后以来约一年过程中,身体瘦如干柴。如继续下去,确难以支持。”

  毛泽东准备让罗荣桓担负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的重任。他征求在延安的杨勇等山东干部的意见,并与在太行山的彭德怀进行磋商。3月5日,彭德怀复电:“我们完全同意罗为政委兼司令、代师长,黎任副政委。”罗荣桓得知中央这一打算后,担心不能胜任,于11日致电中央,要求准许他休养半年,但中央的决心已定。同日,中央决定以朱瑞为山东分局书记,以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115师政委并代师长,以黎玉为军区副政委。3月12日,毛泽东复电罗荣桓:“中央已决定你任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代师长,陈光回延学习。你的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原件存中央档案馆,中秘6卷48号。)中央决定成立新的山东军区,原山东军区与第115师合并,辖鲁南、鲁中、清河、冀鲁边、滨海、胶东6个军区,第115师和原山东军区所属各部队统一整编为13个主力团,一部充实地方军。1943年9月根据中央通知,朱瑞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离开山东,罗荣桓担负起山东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的重任。从以上来往电报看出,毛泽东对朱瑞、陈光、罗荣桓、黎玉的安排,既体现了对他们身体的关心,也全面考虑了加强山东根据地领导的大局。

  在以罗荣桓为首的山东分局正确领导下,党政军民更加团结一致,更加有力地展开全面的对敌斗争,山东局面随之发生显著变化。1945年8月,山东八路军向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最终夺取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毛泽东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山东根据地的战略枢纽作用,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非常突出,充分证实了抗战爆发时毛泽东所说“山东游击战争,战略上意义重大”的论断。八年全面抗战中,山东根据地在毛泽东心目中一直都处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全国抗战这盘棋上,有时还放在了首要位置。

  (1)充分肯定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成绩并推广其经验。

  1938年6月,山东省委召开会议,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报请党中央审批。毛泽东电复:“这个战略计划很好,望照此去做。”山东纵队成立后,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山东工作在同志们艰苦创造中,已获得巨大的成绩,没有八路军和没有足够数量的具有军队经验的干部帮助条件下,地方党已经单独创造出较有战斗力走向正规化的军队,它将成为坚持山东抗战的主力军。”1940年2月7日,陈光、罗荣桓致电中央和军委,汇报了反击顽固派的情况。2月11日,当毛泽东看到这份电报后,立即亲自起草了中共中央的复电,对山东的工作表示赞扬,电称:“陈、罗七日电今日看到,所取方针是正确的,望坚决执行。”

  3月,毛泽东在进行新的战略部署时,尤其重点强调:“巩固着重于华北,发展则应着重于鲁苏皖豫鄂五省,目前请特别注意鲁省。”“特别注意”四字反映出山东根据地在毛泽东心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1942年整风运动开始后,山东的做法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1944年5月13日,中央在《关于反对反奸斗争“左”的错误给各地的指示》中指出:“山东分局运用这种坦白方法,取得很好的经验。”11月,毛泽东给罗荣桓的电报特别称赞,“你们的路线是正确的”,并向其他战略区宣扬了山东的做法。

  抗战末期,山东军民连续几次攻势作战的胜利,都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邓小平等在致毛泽东的电报中指出:“半年来,胜利最大且最突出者是山东。”10月1日,毛泽东在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说:“这几个月我们的作战,特别是山东有很大发展。”要求大家向山东抗日根据地学习。

  (2)山东军区较早使用“解放军”名称,并得到毛泽东的复电首肯。

  1945年8月11日,毛泽东在起草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公开下达的命令中,首次使用了“解放军”这一称谓,并在12日延安《解放日报》上公布了命令全文,总标题为“延安总部命令各路解放军向辽吉热察绥等省挺进”。但是,由于此刻国内局势尚不明朗,“解放军”这一称呼尚未推广。如在8月11日朱总司令的第3号命令中提出此称号时,还与八路军番号并用。在8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中,也是采取“解放军、八路军、新四军”多种称号混用。值得称奇的是,山东八路军在此时果断地采用了“解放军”的名称。

  8月15日,罗荣桓、黎玉电告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部队番号一律称山东解放军某某师、某某旅。”17日,罗、黎电告各军区并中央:“已由新华分社广播我们作战序列……山东军区称山东解放军总部。”19日,毛泽东电告罗、黎等:“师旅编制,干部配备,作战方向及山东解放军名义,均照你们所拟办理。旗帜仍旧。”9月8日,罗、黎电告中央军委:“万毅向东北挺进部队,番号为中国解放军东北挺进纵队。”这是八路军、新四军各大战略区在给中央的电文中较早正式使用“解放军”的名称,并得到了毛泽东复电的首肯和同意。

  (3)山东解放区的胜利,直接提高了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国共谈判的地位。

  八年全面抗战,山东军民共歼日伪军51万余人。中共党员人数由抗战初期的不足2000人发展到20万人,占全国党员1/5。山东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发展到27万人,还有50万基干民兵和数百万人民自卫武装,组成了一支坚持独立自主准备反攻的雄厚力量,成为一块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区。8月28日,毛泽东由延安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9月15日,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宣布:“山东解放区迄今收复80余县,均已实行民选县长,治理民政,只等中央承认加委。”并提出,山东应作为由中共方面出任省长的四省之一(其他三省是河北、热河、察哈尔)。山东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为毛泽东在重庆谈判中力争主动增添了非常重要的砝码。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在部署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战略时,曾摆出“哑铃”进攻阵势,这两头分别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和山东根据地,由此也充分说明了山东根据地的重要地位。

  (4)山东抗日根据地实力雄厚,给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制定“进军东北”的战略目标以自信。

  1945年9月19日,党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决定集中全力争夺东北地区,使之成为全国战略总后方。而山东根据地的大发展有目共睹,丰富的兵员和较为丰厚的经济实力,更加坚定了党中央制定“进军东北”新的战略目标的必胜信心。为此,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山东根据地寄于厚望,赋予了两大任务:向北,以山东为主要兵源和出发基地,抽调山东主力和干部抢占东北;向南,迎接华中局和新四军主力北移山东,把国民党沿津浦铁路北上的部队阻滞于山东地区。进军东北的原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共有11万人,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山东根据地。

  此后,这支由“东北人民自治军”先后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部队,战辽沈,夺平津,进军中南,直下两广、海南,到全国解放时已经发展到154多万人(不含1948年入关时留在东北地区的34万人),相当于其他3个野战军兵力的总和。

  山东抗日根据地,因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而不断发展壮大,在群星璀灿的全国各大战略区中熠熠生辉。在毛泽东的点睛之笔下,山东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战略大格局上关键枢纽,成为进军东北、解放全中国关乎前途命运的重要前进基地。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30 11:21: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出席中共七大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代表团名单

下一篇:山东抗日根据地1944年攻势作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