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中共清河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博兴县纯化镇召开,广饶、寿光、临淄、博兴、蒲台、高苑、桓台、邹平等13个县的18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根据中共山东分局指示,撤销中共清河地委,成立中共清河区党委。
清河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重要战略区之一,它位于山东省的东北部,东至昌邑,西抵章(丘)历(城),南到胶济铁路,东北濒临渤海,处在鲁中、胶东、冀鲁边三个战略区之间。
中共清河区党委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其前身为中共鲁东工委、清河特委和清河地委。
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进犯山东,国民党军狼狈溃逃。10月,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关于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这年10月下旬,建立中共鲁东工作委员会,鹿省三任书记,负责领导益都、寿光、昌邑、广饶、博兴、临淄等十几个县党的工作。各地党组织认真执行党中央和山东省委的指示,成功地发动和组织了抗日武装起义,相继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第七支队、第九支队、第十支队,“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等。
1938年5月,中共鲁东工委撤销,为加强原鲁东工委辖区党的工作,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清河特委,霍士廉任书记,杨国夫任军事部长。后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根据中共山东分局指示,1939年9月,清河特委改建为清河地委,景晓村任书记,杨国夫任军事部长。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基本上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回师华北,将主要兵力用于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清河区是敌人回师“扫荡”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清河区,日军一面进行“扫荡,一面占领县城和较大的村镇,安据点,筑碉堡,修公路,步步进逼,企图与我军主力决战。
面对急剧恶化的形势,中共清河特委于10月下旬在临淄县苇子河召开了县委书记和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特委书记霍士廉和军事部长、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主持了会议。会上,由清河特委书记霍士廉传达了省委书记郭洪涛《目前形势及我们当前的任务》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坚持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恢复建立和发展地方党的组织,发展壮大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任务。苇子河会议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
1939年6月,我山东纵队三支队在邹平县刘家井子与数倍于已的日伪军展开了激战,毙伤日军井口司令以下800余人(击毙417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八路军的政治影响。但在战斗中我三支队也有较大伤亡。7月22日,山纵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率部队东进临淄,途经桓台县牛王庄时,遭敌合围,与敌人展开激战,马耀南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这年8月和10月间,中共清河特委书记景晓村和山纵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先后向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治委员朱瑞汇报请示工作。徐向前明确指示:三支队的战略任务,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清河平原游击战争。胶济路南的小块山区根据地应立即让出,部队统统开到清河平原去,依托广大群众,开展平原游击战争。要把东西一条线,变成南北一大片。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徐向前司令员在抗日斗争关键时刻的这一指示,是完全正确的,对于开辟清河平原抗日根据地,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39年11月,山纵三支队在杨国夫司令员的率领下,从淄河流域上庄、池上一带出发,北越胶济铁路,拉开了向小清河北及清水泊地区进军的序幕。三支队采取东西两路并进、互相策应,以东路为主的方针。东路由杨国夫、李人凤直接率领,经与日军激战后,进到寿光清水泊地区郑家埝、牛头镇、寇李二坞一带。
是年岁末,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总指挥王建安等抵达清河区,在寿光央上村(今属东营市广饶县)向清河地委、三支队传达了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关于三支队和清河区要向小清河北及黄河以北发展的指示,并宣布由景晓村、杨国夫、徐斌洲三人组成清河区军政委员会,景晓村任书记。清河区军政委员会为统一领导全区党政军工作的最高机构。
清河区军政委员会根据上级指示,就清河区的战略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形成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第一步,先巩固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和以寿光北部清水泊为主的根据地;第二步,渡过小清河,向小清河与黄河之间发展;第三步,跨过黄河,开辟黄河入海口一带广大地区,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同时,清河区党政军机关在寿光郑家埝召开了“进一步扩大清水泊地区革命根据地,发展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万人誓师大会,景晓村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
中共清河地委、山纵三支队在清水泊地区站稳脚跟后,随即实施第二步战略目标,向小清河以北发展。
1940年2月下旬,三支队兵分两路向小清河以北进军。东路部队,由第六军分区司令员马千里率领,从牛头镇、央上出发,突破国民党顽固派李寰秋、周胜芳、成建基等部在小清河两岸的堵截,进至广(饶)博(兴)蒲(台)广大地区。西路部队,由李曼村、韩子衡指挥,从长山陶唐口一带北渡小清河,痛击日伪军,进至邹平、高苑、青城地区。4月初,杨国夫司令员带领基干三营及基干一营一部,从广饶、博兴边界渡过小清河,进至纯化镇、刘官庄一带,统一领导各部队的行动。这样,我军很快控制了西起高苑、东至广北小清河与黄河之间广大地区,使小清河以北地区与小清河以南地区连成一片。
在三支队向小清河以北进军的同时,1940年3月,中共清河地委在寿光县南星落村召开了全区县委书记会议,部署地方党委紧密配合部队的行动,开辟和巩固小清河以北地区抗日根据地。5月,地委组织的开辟新区工作团的百余名党政干部,由马巨涛团长率领,分赴高苑、博兴、蒲台、广北等县。同时,中共广饶县委也先后两批派出百多人的工作团,开辟广北地区工作。
在开辟小清河以北新区工作的同进,由景晓村和地委直接领导的小清河以南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也在加速进行,建党建政工作全面展开。清河地委开办了党校和工、农、青、妇等各种训练班,培养了大批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群机构。
面对清河区一望无边的大平原,作为中共清河地委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山纵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深感肩上担子沉重。为使抗日军民有效地掩护自己,有力地打击敌人,他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平原作战的特点,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为此,杨国夫司令员总结推广临淄群众大挖“抗日沟”的经验,向全区军民发出改造平原地形、大挖“抗日沟”的战斗号令。杨国夫司令员带着警卫员,找来村干部,在村外的道路上手画步测,制定挖沟计划,部署挖沟行动,并挥动镢头,参加挖沟劳动。杨司令员带头挖“抗日沟”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大挖抗日沟改造平原地形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清河区广大群众发扬创造精神,开挖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沟。有“抗日交通沟”,即在县、区、乡、村之间沟沟相连,一直挖到离敌人据点很近的地方;“抗日护庄沟”;“抗日封锁沟”,即在敌伪据点周围和敌人出动的交通要道挖上深沟,阻止敌人,增加其行动的困难等。这样,清河区就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村相连、乡乡互通的网状地带,使敌人的汽车、摩托车部队、战马等处处受阻,行动困难。敌人的“长途奔袭”战术再也不那么灵了。“抗日沟”却大大有利于抗日军民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和有效的打击敌人。八路军战士和抗日群众都自豪地说:“这是清河平原上的地道战”。
1940年10月,撤销中共清河地委,成立中共清河区党委,景晓村任书记。至年底,全区已建立12个县级党的领导机构,有党员1.6万余人。有10个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这年1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正式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旅,许世友任旅长,刘其人任政委,杨国夫任副旅长。下辖七、八、九三个团和一个特务营,共5000余人。山纵三旅进军小清河北以后,清河根据地形势虽有显著改善,但日伪也加紧了对我清河平原根据地的进改。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以华北为其后方基础,一次又一次地实行“治安强化运动”,频繁“扫荡”和“蚕食”清河区根据地。皖南事变之后,麇集在清河区一带的国民党顽固派也更加疯狂地与八路军大搞摩擦。
1941年1月,中共清河区党委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按照既定战略方针,继续向小清河和黄河之间发展,开辟垦区抗日根据地。
1月8日,山纵三旅九团二、三营在团长赵寄舟、政委岳拙元的率领下,奉命进军利津县东北境垦区八大组一带农村,扫除了盘踞在这里的土匪及国民党土顽部队,解放了以八大组为中心的大片地区。正当我军准备继续向北发展时,清河区奉命组织清河独立团,由三旅旅长许世友率领赴胶东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赵保原的战役,原定进一步开辟垦区根据地的工作计划暂时推迟执行。
这年7月,胶东反顽战役胜利结束,许世友旅长率清河独立团返回清河区。8月26日,许世友、景晓村、刘其人、杨国夫、李人凤等率清河区军政机关、后勤单位及三旅主力部队从广北根据地出发,进驻八大组一带地区。以李明村为团长的垦区工作团也随军同时抵达。随后又有以张浩为团长的三旅工作团,以刘群为大队长的垦区工作大队也相继到达垦区。这些工作团、队进入垦区后,立即分赴各地展开建党、建政、建军工作。
我军北渡黄河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行动,却遭到盘踞在沾化县义和庄一带地区的国民党顽军的极大反对和阻挠。为此,我清河区党委、三旅指挥部决定北渡黄河给予严惩。9月21日,副旅长杨国夫率三旅七团及特务营、骑兵连,从永安镇出发兵不血刃进占左家庄;22日,我军跨过黄河解放了罗家镇、宋家庄。此间,三旅旅长许世友奉命调任胶东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代理旅长。28日,我军进抵义和庄东侧的王家集后,随即包围义和庄。于10月2日发起总攻,3日凌晨攻克义和庄,继而又攻下老鸹嘴、太平镇,国民党顽军残部仓惶败逃。至此,利津、沾化两县北部、东北部黄河入海口一带广大地区全部解放,并打通了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1942年2月,山东纵队三旅奉命改编为清河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兼任政委。
1942年是抗日斗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军对清河区频繁“扫荡”、“蚕食”、“清乡”,继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这年7月,中共清河区党委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一面动员全区军民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一面派出工作团、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抗日工作,执行“敌进我进”的方针,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渤海区党委趁青纱帐季节,相继派出六个工作团,分赴沾化、利津、滨县、阳信、惠民及高青等县的敌占区开辟工作,扩大游击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当时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敌人来端我们的饭碗,我们就去砸烂敌人的坛坛罐罐。”
8月中旬,惠民敌酋高川和伪武定道尹刘景尧率日伪军7000余人,分东西两路向沾化、利津进犯,企图“蚕食”我抗日根据地。据此,清河军区领导决定先发制人,乘敌形成合围前予以各个击破。先打西路,后打东路,先打伪军,后打日军,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计划。军区直属团二、四营及地方武装,先在沾化徐家坝伏击重创敌人,而后又在利津陈庄、五庄一带,分割包剿敌人,予以各个击破,两战两捷,俘伪团长张俊亭,伤伪武定道“剿共”司令刘佩忱,毙伤日伪军500多人,迫敌狼狈逃窜。
1943年3月,根据党中央和山东分局的指示,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各级党委均成为各地区党政军民的最高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这时,全区已先后建立清西、清东、清中和垦区4个地委、4个专员公署、4个军分区,隶属中共清河区党委、清河行署和清河军区。
1944年初,根据形势发展和需要,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中共清河区党委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徐为 最后更新:2019-05-30 08:41: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定陶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下一篇:山东军区在全国抗战中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