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苏中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在宝应
2018-01-08 15:15:31  来源:宝应县纪委  点击:  复制链接

  1941年3月1日,华中局决定成立苏中区党委,苏中区辖宝应、泰县、靖江、南通等14个县,东濒黄海,南临长江,西以京杭运河为界,北与盐阜、淮海毗邻,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人,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1942年12月后,粟裕、叶飞、陈丕显先后担任苏中区党委书记,向明、周季方、章蕴先后任组织部长。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全力打造了一支清正廉洁的抗日队伍,并带领苏中军民在这片热土一步步走向辉煌,直至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廉洁建权,凝聚奋进前行力量

  1944年3月16日,苏中区党政军及新四军一师师部等领导机关由东台地区迁入扬州宝应的东部地区。苏中公学、苏中报社、兵工厂、印钞厂、苏中高等法院等机构也相继迁入宝应地区。

  在苏中根据地对敌斗争最艰难的时期,苏中区党委领导党政军民开展反清乡,反扫荡尖锐的斗争同时,十分重视苏中地区的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作为组织部长的章蕴遵照毛泽东提出的:“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的要求,把群众公认度高、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任用到政权组织中,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至1943年底,苏中根据地1560个乡中有1156个乡经过了政权改造,500多名群众信得过、作风正派的党员担任了乡长、副乡长。1944年2月,苏中区党委进一步要求以政权改造为中心工作,按照《苏中区乡镇政府组织法》和《苏中区乡镇政府暂行选举法》的要求,在乡选比较好的地方实行区选。通过政权改造,加强了党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苏中区党委、行署通过颁布廉政条例,来保障抗日民主政权廉洁、高效的运行。1944年11月,苏中行政公署颁布了《苏中区施政纲要》,明确提出“裁汰骈枝机关,增强行政效率,厉行廉洁政治,严惩贪污腐化、借公济私之行为,人民有用任何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同年颁布的《苏中行政公署组织法》要求“惩治贪官污吏、渎职枉法,以清吏治”;颁布的《苏中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犯本条各款之罪,贪污财物价值在抗币1000元以上者处死刑”。根据1943年9月苏中宝应县委编写的《党员初级读本》记载,当时的党纪处分有以下7种:“党支部或会议上口头劝告、警告、严重警告、最后警告、定期开除党籍、开除党籍、永远开除党籍”。

  再好的廉政制度如果没有党员干部的模范执行,党也建立不起威信,也起不了战斗堡垒的作用。时任苏中二地委书记的章蕴在《滨海报》上发表了题为《真进步还是假进步》的文章,并在有关会议上批评了一个既做抗日的工作,又欺压百姓的士绅。这个士绅知道此事后,很害怕,就买了点心和兔子肉托人送给她,并在信中写道:“章地委的讲话对我教育很大,指明了前途和方向,真是威如严师,恩同慈母,云云”。章蕴不仅将东西如数退还给他,还附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对他进行批评的同时并写了几句鼓励的话。受此鼓舞,这位士绅做抗日的工作更加积极,再也不敢胡作非为。章蕴在自己做到拒礼防腐的同时,也争取到了一份积极的抗日力量。

  整顿“三风”,夯实抗战队伍思想基础

  1942年6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开始时,由于苏中抗日斗争的形势十分紧张,一直未能形成整风运动的高潮。

  1943年7月,苏中区党委决定在苏中的党政军中开展整风运动。但因政权改造、民兵工作、生产建设等任务繁重,环境又不安定等原因,至1944年2月整风运动还是作为摸索阶段,未能形成全面开展整风运动的局面。苏中区党委在迁入宝应县前夕,在东台三仓河一带召开了区党委第五届扩大会议,陈丕显作了《半年来苏中整风工作检查与今后如何进行整风工作》的报告,指出:整风是我们党员和干部政治思想、工作上的革命,是我们建设、提高和巩固党的组织力、战斗力的唯一武器。会议决定整风以改造思想为主。

  1944年3月,当苏中领导机关正式迁入宝应地区地后,整风运动全面开展。1944年3月8日,苏中区党委作出《关于本年度完成整风的决定》,要求“采取多种办法,下最大决心,保证完成整风任务。”这一时期,党员干部以离职学习为主。旅以上干部高调华中党校学习,其余干部在苏中区党校、苏中公学、地委整风队、机关轮训队等单位进行轮流学习,专门学习《整顿党的作风》、《论共产党员修养》等22份文件。粟裕、陈丕显、周季方等在苏中党校分别作了《反对主观主义》、《时事教育》、《怎样做党员》等辅导报告。1944年3月到11月,苏中有30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整风学习。

  1944年11月至1945年4月,为苏中区整风运动的总结阶段。1945年1月,苏中区党委对整风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了全面的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纠正了整风过程中过左的倾向。通过整顿学风、文风、党风,使大家普遍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端正了思想方法和政治路线,那些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得到了改造,从而使苏中区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排演话剧,全面营造清廉氛围

  1944年为甲申年,全国抗战正处于胜利的前夜。这一年的3月,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为了使全军将士在胜利的前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汲取李自成等人因骄傲自满和部属腐败而导致斗争失败的教训。远在宝应的苏中区党委领导人决定将文章内容改编成话剧,进行巡回演出。排演的任务由1945年初刚刚成立的前线剧团来完成,剧团汇集了苏中军区、苏中公学的文艺人才。苏中公学副校长兼教育长夏征农和吴天石、沈西蒙担任《甲申记》的编剧,作词吴天石,作曲沈亚威,由王啸平担任导演,苏中公学的学员茹志鹃饰演长平公主,陈均、顾绛饰演陈圆圆等剧中重要角色。

  1945年5月4日,由茹志鹃饰演的《甲申记》在宝应的固晋村为参加苏中青年代表座谈会的代表举行了首场演出,随后又到苏中党政机关及其他地区进行了演出,观众多达2万多人次。南至宝应的鹤儿湾,北至阜宁县的益林地区,方圆百里范围内,“甲申记”三个字人尽皆知。1945年7月,剧组应邀到驻扎在盐城地区的新四军三师师部进行慰问演出。抗战胜利后,前线剧团为欢迎北撤的部队和地方干部,《甲申记》剧组先后在东台、如皋演出数十场。1946年3月,《甲申记》在华中解放区文艺观摩演出大会上进行了献演。《甲申记》的编排和演出,对苏中地区的党风廉政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

  打造熔炉,培育抗战革命英才

  苏中区党委在领导苏中军民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积极打造和依靠苏中党校和苏中公学这两个培养干部的革命大熔炉,培育出了一大批既能遵章守纪又富有战斗力的优秀干部。

  1944年4月,苏中党校的校长由粟裕同志亲自兼任。苏中党校迁入宝应地区时,正值苏中区党委全面开展整风运动,苏中党校举办了第一期培训班,参加苏中党校第一期学习的对象为县团、区级干部。1945年春,苏中党校迁至宝应广洋湖镇的鹤儿湾地区。韩念龙、储江、戴为然等同志当时都是苏中党校学员,并且担任学员小队党支部负责人。苏中党校在宝应的近两年时间里,共培训干部1500多名。

  1944年2月, 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决定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为基础,成立苏中公学。1944年6月1日晚,在校部驻地宝应县曹甸镇的金吾庄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学员毕业和苏中公学第一期开学的大会。校长粟裕、副校长管文蔚以及教育长夏征农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苏中公学的生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分区、县选送的干部;二是通过招生简章面向社会招收的学生;三是沦陷区地下党组织输送来的进步知识青年。校内设有政治、军事、财政、民运等专业,学制半年,培养目标为区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1945年9月,一批被俘获的伪军校尉级军官被安排进入苏中公学学习,经过几个月的教育改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志愿参加了革命工作。解放了苏中地区第一个解放的县城——宝应,活捉了伪县长及官兵2000多人。同年9月1日,苏中公学的学员又参加了解放兴化城之战,歼灭敌伪5000多人,生俘伪军师长刘湘图等伪军官多人。

  1945年11月,随着抗战取得全面胜利,苏中区党委、行署在宝应这块土地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和义务。1946年5月10日,苏中公学与雪枫大学、苏浙军区随营学校合并,组成华中雪枫大学。苏中公学办学历时两年,举办了5期,为军队和地方培养输送了4000多名政治、军事、财政、民运等方面的干部,对苏中地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08 15:17: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军民同心 抗日大旗在高邮根据地飘扬

下一篇:浅谈苏中根据地盐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