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淮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历程
2018-01-13 15:04:24  来源:360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渡江北犯。28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和项英,“高敬亭率部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1938年3月8日,高敬亭任司令员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东进抗日。5月12日,第九团一部在巢县蒋家河口设伏歼敌,首战告捷,揭开了新四军抗日战争的序幕。

  1939年5月中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兼指挥,徐海东、罗炳辉先后任副指挥。6月,江北指挥部对江北新四军进行整编,将第四支队扩编为四、五支队。经过2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和发动群众,第四支队开辟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在巢县、无为地区开辟了敌后游击根据地,并打开了皖南军部与江北指挥部的联系通道。1939年12月初,刘少奇率中原局到达皖东敌后——定远县藕塘镇附近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直接领导华中抗日斗争。不久,成立了以张劲夫为书记的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和以刘顺元为书记的中共皖东路西省委。

  1940年3月始,江北新四军在江南新四军的配合下,经过1个多月的奋战,取得了定远自卫反击战和半塔集保卫战的重大胜利,粉碎国民党“剿办”皖东新四军的计划,并在路东、路西区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9月,江北新四军粉碎日、伪军1万余人对路东根据地的七路“扫荡”,毙伤日、伪军600余人,促进了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下旬,新四军第四、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张云逸兼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辖第四、五、六旅和路东、路西2个联防司令部。1941年5月,华中局决定将皖东津浦路东和路西两个省委改为路东、路西两个区党委,由以郑位三为书记的皖东党政军委员会统一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从苏北移至二师师部所在地淮南盱眙县黄花塘,师部改驻来安县大刘营。从此,黄花塘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淮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各项工作也直接受军部和华中局指导。2月,华中局决定成立淮南苏皖边区党委,谭震林任书记,辖路东、路西两个地委;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方毅任主任,辖路东、路西两个专署;新四军二师兼淮南军区,罗炳辉任师长兼军区司令员,谭震林兼政委,辖三、四、五旅和两个军分区。1943年,淮南根据地军民主动对日出击,夺回部分失地,成为扩大解放区的先锋。1944年11月,二师在路西粉碎日、伪军7000余人的大“扫荡”。1945年春,又击退日军山本旅团对路东的进攻,并先后取得路西占鸡岗、黄疃庙反顽战斗的胜利;8月,向津浦、淮南两路进击,先后从日军占领区收复来安、定远、盱眙、嘉山、六合、天长、仪征等县城,兵临南京城下,成功地争取了汪伪首都警卫三师钟健魂部3000余人起义。

  抗战时期,淮南军民共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新四军二师也从最初东进时的一个3100多人的游击支队,发展为5万多人的正规部队。到1945年9月,淮南根据地共建立2个专员公署、17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人口约300万,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

  一、周家岗反“扫荡”战斗

  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等江北部队在皖东地区的抗日斗争,直接威胁日军占领的津浦、淮南两条铁路运输线,并对南京、蚌埠等城市构成威胁,日军感到严重不安。1939年12月中旬,日军从南京、明光、蚌埠等地抽调日伪军共2000余人,配备各种炮10余门及部分骑兵,集结于滁县、沙河集、全椒等地,分3路向第四支队驻地全椒西北部的周家岗地区“扫荡”。

  江北指挥部针对日军的部署,依据周家岗地区的地形,决定避其锋芒,击其弱翼,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出其不意的在运动中打击日军。徐海东根据江北指挥部的部署,从第四支队司令部驻地滁县太平集赶到第七团团部,进行作战部署,指挥反“扫荡”作战。第七团第三营第七、第八两个连,占领周家岗西北常山岭一线阵地,阻击向太平集支队司令部进犯之日军;第七团第一、第二营和第三营第九连,于周家岗西南山地设伏,第九团在周家岗以南的复兴集、玉屏山一带构筑阵地。

  12月19日,日军开始出动。21日,由全椒进至大马厂的日军1000余人向周家岗发起进攻,遭到在玉屏山的第九团的狙击。日军因前进受阻,退到复兴集。随即日军集中炮火轰击第九团阵地。第九团一个连适时对退守复兴集的日军进行攻击,迫使日军退守大马厂一带。21日上午,由滁县、全椒出动的日军合击并占领了周家岗。下午4时许,占领周家岗之日军向复兴集前进,企图与被阻击于大马厂之日军会合。当日军进入第七团预伏地域时,第一营立即发起冲锋,将日军队伍截为数段。遭到伏击的日军龟缩于山根曹、西何家等山村,凭险固守。入夜,第一营又对该地日军进行攻击,第一连反复冲锋10余次,日军损失惨重。

  驻巢县的日军,为配合对周家岗地区的“扫荡”,出动近千人,于21日经含山进攻全椒西南的古河镇。驻守古河镇的国民党军第一三八师一部和第十游击纵队,没有挡住日军的进攻,撤往和县的善厚集。古河镇被日军占领。

  “扫荡”周家岗地区的日军,连遭新四军的打击,不得不于23日上午开始撤退。经过3昼夜激战,四支队共毙、伤、俘日伪军16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中队长1人,俘日军分队长1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周家岗、复兴集、大马厂、古河镇等地。

  周家岗反“扫荡”战斗的胜利,意义十分重大。第一,粉碎了敌人“扫荡”皖东的迷梦,巩固了新四军在皖东的阵地,增强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广大指战员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扩大了政治影响。第二,收复周家岗、复兴集、大马厂、古河等地,保卫了皖东,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第三,这次反“扫荡”战斗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由此,新四军在津浦路西站稳了脚跟,为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火烧来安城

  1940年5月27日,日伪军出动2000余人扫荡津浦路东地区。由明光出动的千余人占领津里后,继续入侵盱(眙)嘉(山)地区。驻守在滁县沙河集的日伪军千余人,进犯来安,再次占领来安县城。这次敌人是有备而来,带有野炮2门、山炮4门、迫击炮数门、掷弹筒30余个,重机枪10挺、轻机枪10挺,汽车30余辆。敌人一到县城就纠集民工赶筑工事,架设铁丝网,做长期占领来安城的准备,企图以来城为基点,继续东犯,“扫荡”津浦路东中心——半塔集。

  罗炳辉司令决心在敌人立足未稳之际,予以迎头痛击,消灭日伪军,收复来安城。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第五支队精心制定了作战方案。以第八团一营、第十团一营和第八团二营从北、东、东南面攻城,第八团三营和特务连埋伏于城西来安至滁县公路八石山段,截击滁县方向援敌和堵击来城溃逃之敌。

  28日午夜,进攻部队隐蔽进至城下,突击队潜入城内。29日凌晨,突然发起攻击。守敌被分割包围,仓皇应战,但仍凭坚据守,负隅顽抗。攻城部队没有火炮难以快速歼敌,这时天将拂晓,遂取火攻,城内顿时烈焰飞腾,墙倒屋塌,一部守敌葬身火海弹雨之中。从滁县出动的援敌18辆汽车,在八石山也遭打援部队截击。当溃窜城外的残敌与其增援部队会合卷土重来时,攻城部队即撤出来安城转兵西进。此次战斗共歼日伪军200余人。第五支队火烧来安城给日伪军以狠狠地打击,打破了日伪军扫荡津浦路东中心半塔集的企图,鼓舞了民心,大振了军威。

  到1940年2月,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由7000余人扩展到1.5万余人。地方游击队也发展到5000余人。抗日武装的迅猛发展,为夺取反磨擦斗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此时,在路东地区韩德勤部不断向第五支队挑衅,占据盱眙的秦庆霖部不仅无理限制、阻挠五支队活动,甚至在旧县(女山湖)杀害第十团政工队长,在津里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缴了十团某部一个班的枪。六合、天长等县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也不断袭击第十五团。3月4日,国民党桂系军队李品仙部(简称桂顽)第一三八师越过淮南铁路,配合地方顽军第十游击纵队、第十二游击纵队、保五团和定远县常备队等5000余人,分3路进攻驻合肥东北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和驻定远东南大桥附近的江北指挥部。3月10日,国民党嘉山县县长周少藩在县政府驻地朱山港将前来做统战工作的新四军第五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汪道涵扣压起来,捆绑后弃之于柴房,率县政府及常备队北窜眙盱,投奔秦庆霖,公开与新四军对抗。

  一、津浦路西自卫反击战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决定集中新四军江北部队主力于津浦路西,先反击威胁最大的桂顽,以巩固路西阵地,然后再挥戈向东,击破韩顽的进攻。为此,江北指挥部首先集中在路西的第四支队3个主力团投入战斗,并调集第五支队主力及江北游击纵队,从路东、皖中赶至路西参战。在路东地区活动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苏皖支队奉陈毅电令在陶勇、卢胜率领下也赶赴路西增援。

  3月4日,新四军江北各部队展开英勇反击作战。北线,在戴季英、谭希林指挥下,第四支队十四团于3月11日一举攻克定远城,全歼县常备队,顽县长吴子常乘乱逃跑①。皖北行署主任颜仁毅率第十二游击纵队向大桥进攻,闻定远县城失守即率部仓皇回援,在高塘铺遭从定远南下的第十四团截击。第十四团在第九团协同下,将其大部歼灭,颜残部败退寿县。南线,刘顺元、秦贤安和徐世奎指挥第七团将占领界牌集的第十游击纵队击溃,歼其700多人。随后,第七团在王子城与顽一三八师一部遭遇,将其击溃。

  3月7日,罗炳辉、陶勇率第五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驰援路西,在滁县施家集全歼顽滁县常备大队等两个大队700余人,在全椒县管家坝击溃顽军一个营,将第十游击纵队李本一部赶回古河。9日在王子城与第七团会合,反击顽一三八师一部,于八斗岭激战两昼夜,将顽军击退。

  与此同时,江北游击纵队新七团袭击了含山、和县县城,新八团在肥东青龙厂歼顽保安团一部和谢黑头土顽百余人。

  路西反顽战役经界牌集、定远县城、高塘铺、施家集、王子城等战斗,于17日全面打退来犯顽军。是役共歼顽军2500余人,其中俘顽支队副司令以下千余人,缴轻重机枪30多挺,长短枪560多支,子弹19万余发。路西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桂顽的反共气焰,迫使其同意了我方提出的以淮南铁路为界分区抗日的倡议。

  二、盛子瑾部在半塔被缴械

  正当皖苏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攻皖东地区新四军时,发生了被黜国民党安徽省第六区专员盛子瑾出走,在半塔被缴械事件。盛子瑾,又名盛瑜,安徽和县人,生卒年月不详。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精干有胆识。九一八事变后,曾在东北参加抗日义勇军,七七事变前在上海开过工厂。

  1938年,盛在武汉与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表妹杨文蔚(医生)结婚,成为军统人员。回到安徽后,被任命为六安县县长。因其率部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六安县城,而声名大振。1938年11月,盛子瑾调至皖东北任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兼泗县县长及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区司令。中共安徽省工委(不久改为鄂豫皖区党委)派共产党员江上青、赵敏、周 、吕振球等随省动委会直属第八工作团到盛子瑾部工作。

  盛子瑾在六安时,就曾打着抗日进步的旗号,笼络人心,而且颇见成效。到皖东北后,他从个人的利益出发,感到必须依靠共产党和老百姓,否则将无立足之地。因此,他对江上青等动委会派来的青年知识分子以礼相待,委以重用。江上青被任命为专员秘书兼民运科长。盛子瑾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以武力巩固他在皖东北的统治地位,不断扩充“五游”兵力,仅3个月时间,“五游”就扩充为6个团,另有一个教导团。有了这样一支武装,盛子瑾拥兵自重,很快成为皖东北呼风唤雨的头面人物。1939年春,盛子瑾开办了“皖东北军政干部学校”,自兼校长。7月,中共豫皖省委书记张爱萍等到皖东北地区,与盛子瑾达成合作抗战协议。8月,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在泗县张塘成立,张爱萍任处长。盛子瑾每月供给军费1万元。国共合作在皖东北地区形成。

  皖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八路军、新四军顺利进入这一地区活动,使国民党顽固派和反动地主豪绅异常恐惧,他们纷纷向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控告盛子瑾通共产党。安徽省政府看到以共产党为核心的进步力量迅速发展,对盛子瑾极为不满,“反盛”、“驱盛”之声日高。

  国民党顽固派灵璧县县长许志远企图杀死盛子瑾,取而代之成为六区专员。8月29日,当盛子瑾偕江上青等巡视灵璧,晚间返回行至泗县刘圩东小湾子时,遭许志远反动地主武装的突然袭击,盛子瑾只身逃脱,江上青壮烈牺牲,是为“小湾子事件”。1940年1月,安徽省国民政府下令免去盛子瑾的皖六区专员、保安司令等职,改任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议。同时派国民党第十四游击纵队司令马馨亭率千余人来皖东北,以武力威逼盛子瑾交权。中共苏皖区党委决定“拥盛驱马”,张爱萍指挥皖东北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经大柏圩战斗,赶跑了马馨亭。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恼羞成怒,以“勾结奸匪,抗命称兵”等罪名,下令通缉盛子瑾。盛子瑾迫于压力,准备出走。虽经我党多次说服和挽留,盛仍于2月29日(一说是2月28日夜)带领嫡系两个支队2000余人南渡淮河离境。

  盛子瑾私自出走后,张爱萍立即与新四军第五支队派往皖东北地区做统战工作的代表张恺帆进行了磋商,遂决定将盛子瑾率嫡系两个支队,挟持共产党员赵敏等人,企图借道皖东投靠江苏国民党鲁苏皖边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的情况,电告皖东第五支队司令罗炳辉,建议盛进入皖东中心区时,解除其武装。

  3月上旬,盛部从管镇渡淮河后沿盱嘉边境涧溪、仇集一线南下,3月4日到达半塔东北5公里的大田郢村。盛派赵敏等人到半塔与五支队联络,说是受李明扬之召,想借道半塔,去苏北泰州和李明扬汇合,共同抗日。赵敏在五支队将盛的真实意图向郭述申、张劲夫作了汇报。赵敏说,盛和李明扬相约,把部队移到扬州以西仪征、六合一带后就霸住不走,与李东西呼应,扩大势力。并说,盛是黄埔军校学生,和戴笠有关系,是个很有野心的人。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张劲夫等研究了张爱萍的电报和赵敏反映的情况,在征求罗炳辉的意见后,决定在盛部经过半塔时,约盛谈话,说服盛接受改编,率部参加新四军。同时进行军事准备,如盛不同意改编,就地解除其武装。五支队还将这一方案报告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因为此时津浦路西地区自卫反击战即将打响,罗炳辉正奉命率五支队主力从半塔以西屯仓地区启程西援,所以解除盛部武装工作就由郭述申、张劲夫等具体领导。郭述申、张劲夫遂以支队特务营和教导大队为主进行了军事部署。3月5日,盛子瑾亲赴半塔与五支队领导人见面。郭述申会见了盛子瑾,劝其率部接受改编,参加新四军,盛不同意。此时,盛的部队正在行军途中。鉴于盛子瑾不同意改编,五支队果断出击,将盛部包围,迫令其投降。盛看大势已去,被迫亲自出面向部队喊话,下令缴械。盛部2000余人枪全部为第五支队所获。五支队对盛部官兵采取自愿原则,愿意留者,参加新四军欢迎;不愿留者,发给路费回家或他就自便。盛部约几百人参加了五支队。盛子瑾被缴械后,五支队以礼相待,还给他保留了一支数十人的小卫队,并安排盛夫妻住在半塔以西十几公里的高营一户大地主家里。以后又多次对其劝说,晓以大义,希望他参加新四军。

  半塔保卫战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长赖传珠于4月11日上午约见盛子瑾,进行了一次长谈,再次做说服教育工作,挽留盛子瑾,但盛去意已决,选择了离开半塔的道路。不久,五支队派人护送盛子瑾和夫人到滁县乘火车去上海。

  盛子瑾部在半塔附近被缴械,有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其一,使第五支队在兵员和武器装备上得到了补充。张劲夫说:“补充了上千枝步枪(《赖传珠日记》记载为800枝枪)和几十挺机枪,还补充了相当数量的弹药。”①从而增强了第五支队的战斗力。几乎不放一枪一弹,就解决了国民党2000人的队伍,这极大地鼓舞了五支队的士气,增强了五支队指战员在半塔保卫战和定远自卫反击战中战胜国民党顽固派的信心和决心。其二,有力地支援了半塔保卫战。张劲夫说,缴械盛部“对于当月下旬即爆发的自卫还击顽固派的进攻,起了重大作用。如果没有这批弹药补充,要坚守半塔集阵地一周之久,那是相当困难的。”②其三,减轻了在皖东津浦路东天长、六合、仪征等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压力和阻力。其四,客观上消弱了苏北地方实力派李明扬的实力,减轻了陈毅、粟裕部在苏北、苏中地区发展的压力。

  三、半塔保卫战

  第五支队主力离开路东不久,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简称韩顽)纠集万余人,于1940年3月21日,向第五支队驻地半塔集地区进攻,企图一举歼灭第五支队留守路东的部队,控制路东地区,阻止新四军向北发展。

  半塔集位于天长、六合、来安、嘉山、盱眙等县交界处,是津浦路东地区的中心。它是一个东西短、南北长的小镇,镇内驻有第五支队教导大队,镇西南是第五支队的领导机关所在地苏郢,西北的光山是半塔的制高点,东及东北是一片乱坟岗和小树林。

  韩顽在路东地区的兵力部署是:独六旅3个团驻半塔东及东南方向约20公里之汊涧、东王庙、马集一线;盱眙县县长兼常备旅旅长秦庆霖部两个团,驻半塔北及东北方向约45里的盱眙城、河稍桥、马坝一线;一一七师两个团驻半塔东北20余公里之张公铺一带。另有六合县常备团、国民党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和嘉山、来安、天长、仪征等县的常备大队。韩顽在路东地区的总兵力达万余人,武器装备精良。

  留守在路东的第五支队后方机关、部队及地方游击队仅有2000余人,其部署是:第五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和部分直属队驻苏郢和冯郢,教导大队驻半塔集。第十团团部及两个营活动于仇集、涧溪一带,第十五团两个连活动于竹镇、雷官集一带,特务营一、四连及机枪连一部活动于四十里桥、西高庙一带,三连驻半塔南边的高山集。

  半塔保卫战分为两个阶段:3月21日至27日为防御阶段,3月29日至4月8日,为全线反击阶段。

  3月21日凌晨,韩顽一一七师从半塔东北方向偷袭教导大队。教导大队在大队长黄一平和教导员唐克率领下,打退了顽军两次进攻,守住了阵地。顽军两次进攻失败后,当日中午又集中两个连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先抢占了半塔西北制高点光山,接着将半塔紧紧包围,并用火力封锁半塔和苏郢间的通路,企图全歼半塔守军。在十分危急之时,五支队副司令周骏鸣当机立断,决定首先夺回制高点,以解半塔之围。他亲自率领特务营二连从光山后面隐蔽接近顽军,并令坚守半塔的教导大队从正面配合。顽军两面受到夹击,四处逃窜,二连夺回光山。在一日之内,半塔留守部队击退顽军三次进攻,牢牢地控制了半塔周围所有制高点,保住了半塔与苏郢的通路。

  当日,五支队十五团两个连,在韩顽独六旅十八团重兵围攻之下,退出竹镇,在石涧子构筑工事,抗击顽军。次日下午两点,顽军投入十八团全团兵力,并以第十六团作预备队,向石涧子发起进攻。因众寡悬殊,第十五团两个连在完成任务之后撤出阵地。占四十里桥之顽军2个营和盱眙之顽军4个营,分两路向西高庙进攻,企图攻占西高庙之后直取半塔。为了牵制顽军,五支队特务营顽强抵抗,英勇战斗,守住了西高庙阵地。

  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密切关注半塔守备战情况,在命令教导大队坚决守住半塔的同时,调整了作战部署。命令半塔外围部队向半塔靠拢,将撤出石涧子的第十五团2个连和当地两支游击队调至竹镇和苏郢之间,相机袭击进攻半塔之顽军,以保证半塔和支队部右翼的安全;急令在涧溪、仇集一带活动的第十团(两个营)星夜赶至古城待命。

  根据命令,第十团21日赶到古城,并配合古城游击队击退了顽嘉山县周少藩的常备大队和秦庆霖常备旅一部对古城的进攻,歼顽军一个排。23日第十团赶到半塔。

  战斗进入第3天,占竹镇之独六旅第十八团向半塔东南10公里之乔王村进攻。驻乔王村民运工作组及当地游击队40多人,在民运组长兼游击队教导员刘洁(女)带领下,凭借坚固的工事,与顽激战一天一夜,牵制了顽军一个团的兵力。后顽军闻新四军增援部队到达,遂弃攻绕道向半塔方向撤退。

  经过3日激战,顽军屡遭失败,锐气大减。从24日起,新四军掌握了半塔地区作战主动权。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获悉韩顽围攻半塔地区,即令叶飞率挺进纵队火速增援。挺纵4个营23日从江都吴家桥出发,西渡运河,横跨天(长)扬(州)公路,星夜驰援半塔。跨越天扬公路时歼灭日军一个小队和几十名伪军。24日,又歼灭国民党顽军忠义救国军行动总队大部。27日,在竹镇东马集与韩顽独六旅第十三团、十六团遭遇,激战3个多小时,歼其一个营。挺进纵队行动迅速,作风勇猛,5日内连打3个胜仗,对顽军震动很大。

  近一周的战斗,韩顽在半塔及其附近地区均无进展。为转变其不利局面,又从三河北岸调来常备十旅,妄图再次发动进攻。但此时挺纵已到达六合县境内马集一线,直接威胁着进攻半塔顽军的侧后。路西回援部队,在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五支队司令罗炳辉的率领下,也于27日到达张山集(半塔西南20公里)。韩顽见新四军援军云集,已对其形成夹击之势,28日晚仓皇撤退。

  在江北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新四军各部从3月29日开始,全线反击。中路,罗炳辉率五支队主力、陶勇率苏皖支队,直插半塔东北王店集、莲塘、张公铺一线,追击从半塔溃退之顽军。他们在莲塘、岗村一线,与前来掩护半塔顽军撤退的常备十旅激战,将其击溃后,一直追到三河南岸观音寺以西一线。

  西北路。第十团(两个营)追歼顽军秦庆霖部至涧溪,与其激战,全歼盱眙常备旅一个营,攻取涧溪,并乘胜占领秦庆霖巢穴盱眙城。从路西东返的第十团二营于四十里桥击溃周少藩(嘉山县顽县长)、秦庆霖两部,秦部向东溃逃。

  东北路。第四支队第七团越过铁路后,直插盱眙县马坝。在马坝以北截住敌尾,俘顽军50余名。接着,攻占永丰镇,俘顽军需处长以下10余人,并向铜城方向追击顽军至金沟镇。

  东南路。叶飞率领挺进纵队从六合县马集发起追击。第十五团二营的两个连与游击队在竹镇消灭六合县常备团一部,占领竹镇,接着同东返的一、三营会合后,攻打浮山,顽军狼狈溃逃,全团向铜城方向追击至三河①岸边。

  半塔保卫战,新四军共歼灭顽军有生力量3000余人,津浦路东土顽全部被歼,顽政权均告瓦解。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13 15:13: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烽火岁月,红色皖东

下一篇: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半塔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