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重新组建,下辖七个特委:宁绍、台州、浙南、处州、金衢、浙西、闽浙。
1939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先后视察绍兴、诸暨、金华,指导浙江境内党组织的抗日工作。
1940年1月,日寇偷渡钱塘江,占领萧山;10月,日寇首次占领诸暨,制造一系列惨案,不久被国军打退。
1941年4月中旬,日寇发动浙东战役,占领绍兴、诸暨,同国军进行一个月的激战;同时,又占领温州、台州、象山、镇海、宁波、奉化、慈溪、余姚、上虞。日寇所到之处,制造无数惨案。5月中旬,国军陆续收复了温州、台州、诸暨。其他地方成为沦陷区。这时,毛泽东、朱德指示刘少奇、陈毅:新四军要在浙东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当时,上海浦东一带经过数年努力,已经形成了浦东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1941年5月至9月,中共浦东抗日武装900余人分批南渡杭州湾,陆续到达三北地区(姚北、慈北、镇北),随即同浙东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姚北的相公殿旗开得胜,首战告捷,站稳了脚跟;10月,正式形成了三北抗日根据地。
1942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浙江省委、衢州特委遭到破坏。5月中旬,日寇发动了浙赣战役,诸暨、新昌、嵊县、义乌、东阳、浦江、金华、兰溪、衢州、江山、温州、丽水先后沦陷,浙赣铁路沿线全部遭受日寇铁蹄蹂躏。不久,诸北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八乡联队;义西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第八大队。
1942年6月至7月,中共中央指示谭启龙、何克希、顾德欢率领浦东抗日武装200余人,南渡三北根据地,正式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党委;根据地的抗日武装正式组建为第三支队、第五支队。同时,第三支队派遣200余人,由蔡群帆率领,渡过曹娥江、越过会稽山,进入诸北,同当地抗日武装会合,组成“三八部队”,开辟了诸北抗日根据地。
1942年9月,中共浙东区党委面对三北险恶的斗争形势,作出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山、控制会稽山”的决定。10月至12月,第五支队在三北根据地进行反击日伪顽的斗争,第三支队开始挺进四明山区;“三八部队”也调往四明山参战,诸北又组建了“小三八部队”。同时,义西的第八大队已经发展到金东、浦南、兰北,形成了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
1943年4月,第三支队攻克姚南重镇梁弄;8月,浙东党政军机关进驻梁弄,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从此,这里成为整个浙东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同时,浙东区党委派遣部分人员返回浦东根据地,组建了浦东支队;又指示第八大队抽调力量,挺进诸南、义北、东阳,组建了坚勇大队,开辟了诸义东抗日根据地。
1943年10月,国民党在天台设立指挥部,配合日伪军的“扫荡”,调集大军“围剿”三北、四明山根据地。12月,浙东区党委派遣杨思一、蔡群帆、钟发宗率领第三支队部分力量,再次挺进会稽山,会合诸北小三八部队部分力量、金义浦兰第八大队部分力量、诸义东坚勇大队部分力量,组建中共金萧地委和金萧支队。
1944年1月8日,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的新四军浙东纵队在梁弄正式成立,下属第三支队、第五支队、浦东支队、金萧支队、三北总队、四明总队、直属大队、警卫大队、海防大队,共计3600余人,司令何克希,政委谭启龙。
1944年1月,国民党顽军加紧了对四明山根据地的“围剿”;日伪军也加紧对四明山梁弄等地进行“扫荡”。浙东形势非常险恶,浙东纵队转移到上虞丰惠一带,西渡曹娥江,同前来增援的金萧支队会合,打击敌人。2月,浙东党政军机关和第三支队转移到三北,第五支队坚持在四明山作战,金萧支队返回诸暨作战。
3月至4月,金萧支队在诸南、诸北、义北连续遭到国民党顽军、汪伪军的“围剿”,被迫转移到义西,决定在金义浦兰、诸义东、诸北分散作战。5月,金萧支队主力在诸北墨城坞大败汪伪军,扭转了金萧地区的局势。同时,浙东区党委抽调第五支队和海防大队部分力量,组建海北支队,北渡杭州湾作战。
6月,日寇发动第二次浙赣战役;8月,日寇又发动丽温战役,丽水、温州、福州先后沦陷。国民党为了保存实力,急忙从四明山撤军,浙东保卫战结束。同时,浙东区党委组建了嵊新奉大队,开辟了嵊新奉游击根据地。
8月至10月,三北、四明山、金萧地区,分别进行了反抢粮的斗争,获得全面胜利。10月至12月,金萧支队在诸北、诸义东、金义浦兰粉碎了国民党顽军的六县“围剿”。同时,浦东支队也进行了反“扫荡”、反“围剿”的战斗,并改称淞沪支队。
1945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打通苏南、皖南、浙西、浙东、闽浙赣各大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粟裕率领苏南新四军大举南下,会合天目山区的浙西新四军,在长兴县成立了新四军苏浙军区:浙西新四军为第一纵队,有8300余人;浙东新四军为第二纵队,有7000余人;苏南新四军为第三纵队,有8000余人。4月,苏中新四军也大举南下,编为第四纵队,有6000余人。
与此同时,浙东各界代表大会在梁弄召开,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统一领导三北、四明、金萧、淞沪等根据地,并开辟了浦西根据地。金萧支队在诸北渔橹山打败了抢粮的日伪军,随后奉命调往四明山,编入第三支队;中共金萧地委又抽调诸北、金义浦兰、诸义东的部分武装力量,组成新的金萧支队。为了迎接浙西新四军,金萧支队抽调部分力量,前往诸萧富桐浦边区,会同当地党组织,开辟了路西抗日根据地。
5月,曾如清率第四纵队部分兵力,1700多人从孝丰县出发,向金萧地区进军。谭启龙、蔡群帆率第三支队部分兵力从梁弄出发,到达诸北,会合金萧支队,进入路西,在富春江消灭了顽军,迎接第四纵队东渡,打通了浙西、浙东两大根据地的通道,路西根据地也迅速扩大。6月,日伪顽军联合围攻天目山区,第四纵队奉命返回浙西,参加浙西保卫战。
同时,浙东纵队的第三支队、第五支队联合作战,大破顽军主力,解放了上虞县城丰惠;不久,浙东党政军机关移驻上虞县城,又开辟了绍嵊根据地,使得三北、四明、金萧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随后,嵊新奉根据地组建了浙东纵队第四支队;国民党军队张俊升部1000余人起义,加入新四军浙东纵队。
7月底,浙西保卫战胜利后,廖政国、曾如清率第四纵队大半兵力,5000多人从孝丰县出发,再次挺进富春江;同时,蔡群帆、彭林率第三支队、金萧支队部分兵力向西进军。8月初,浙西、浙东部队大破顽军,再次胜利会师;随后,一面横扫路西地区的日伪顽军,一面挺进金义浦兰地区,打击当地的日伪顽军。8月中旬,第四纵队奉命返回天目山区,投入对日寇的战略反攻。
8月中旬开始,第三支队、第五支队在三北地区开始反攻,攻克20多个据点;第四支队、张俊升部在四明地区也发起反攻,收复大片国土;金萧支队在诸北、诸义东、金义浦兰、路西地区发起全面反攻,收复失土;淞沪支队在浦东、浦西同时反攻,攻克许多据点,并解放了南汇县城。
从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浙东纵队在浦东、三北、四明山、诸北、金义浦兰、诸义东、嵊新奉、路西、绍嵊等地区,前后作战643次,攻克据点110个,消灭日伪军近万人,并解放县城两座(上虞、南汇)。浙东新四军由弱到强,从不到百人发展到一万多人;根据地面积从浦东一隅发展到浙东两万多平方公里,拥有人口400多万,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9月2日,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浙东根据地军民欢庆胜利,但是国民党政府调动大军进攻江南各地,汪伪军也被改编为国军。9月14日,日军离开诸暨,国军当天就占领诸暨。南京、上海、杭州、绍兴、宁波、衢州、金华、台州、温州、福州等城市都被国军占领。
在此期间,新四军浙东纵队根据上级指示,不断调整战略部署。先是准备配合苏浙军区,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接着又决定兵分两路,一部分坚守浙东,一部分南下会合浙南部队;最后中共中央决定,浙东、苏南、皖南的新四军主力全体北撤。9月下旬,中共浙东区党委在上虞丰惠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北撤事宜。随后,发布了《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
10月上旬,新四军浙东纵队党政军机关、第三支队、第四支队、第五支队、金萧支队、张俊升部、以及地方部队,共计15000余人,分别从余姚、慈溪等地北渡杭州湾,冲破国军的大举围攻。10月中旬,各路部队在青浦会合;10月下旬,陆续渡过长江,进入苏中根据地。11月上旬,部队继续北上;11月中旬,到达苏北根据地,在涟水县进行了改编。随后,部队进入山东省泰安县,完成了北撤任务。
浙东纵队北撤时,按照浙东区党委的决定,在三北、四明、金萧地区,分别留下了极少数地下党员,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坚持斗争。1947年之后,他们依靠群众,重建第三支队、第五支队、第四支队、金萧支队(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六支队,积极恢复和扩大四明、三北、路西、路东、路南、台州等根据地。1949年5月,他们配合南下大军以及浙南部队,解放了整个浙江省。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6-08 10:37: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鱼水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