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鄂豫皖地区较早地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建立了中共基层组织,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特别是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不仅一举成功,而且组建了两支主力红军队伍,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势力,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为创建豫东南和皖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红三十二师成立不久,就攻下了商城县城,这是红军在河南攻下的第一座县城。红三十三师也在成立后的第10天,攻下了霍山县城这是红军在安徽攻下的第一座县城。
在这里,较早地建立了鄂豫边、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并且很快统一起来,随后与皖西革命根据地一起构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根据地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政权、法制等各项建设良好。苏区内建立了26个县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普遍建立了工会、共青团、贫农团、妇女会、互济会、少年先锋队等群众组织,农民普遍分到了土地,兴办了兵工厂、被服厂等军事工业和造纸、五金、印刷等民用工业,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在这里,革命武装斗争持续22年不断,革命红旗30年不倒。自从1927年黄麻起义后,大别山区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区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目的地、战略转移的实施地和解放全国的重要后方根据地。自1920年初成立“中国革命小组”和“马克思学习小组”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别山区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
这里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据统计,大别山区一共走出了2位国家主席、1位共和国元帅、3位解放军大将、13位上将、44位中将、200多位少将。全国十大将军县中,有5个县位于大别山区,分别是红安、金寨、新县、大悟、六安(原六安县)。
这里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为革命胜利献出了生命。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先后组建了50支主力红军队伍,占全国总数的30%以上。先后有200万人参军参战,血洒疆场。据统计,湖北红安当时的人口约为48万,牺牲了14万人;河南新县当时的人口不足10万,牺牲了5.5万人;安徽金寨当时的人口约为25万,牺牲了近10万人。解放后,金寨县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1/5,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50。大别山区,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岭岭树丰碑!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三大起义胜利后,分别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是我国早期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武装力量。后来又相继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及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队伍,仅成军建制的队伍就有11支。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就是由大别山区诞生的第十一军改编而成的,它直属中央军委指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长征红军的重要发源地。全国参加长征的4支红军队伍中,有两支与大别山区密不可分,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特别是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创造了很多奇迹,写下了“五个第一和唯一”,被誉为“长征先锋”“百将之师”。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共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发源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主要由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主要由红二十五军改编而成,新四军第四支队主要由红二十八军改编而成。这几支革命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都立下了不朽功勋。
鄂豫皖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坚贞忠诚”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本质。无论是在革命高潮时期,还是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危急关头,大别山军民始终对党忠诚。面对敌人的多次“围剿”“清剿”,大别山军民坚持革命斗争不动摇,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红色政权。面对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撤离的严峻形势,大别山人民依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纷纷送郎、送子当红军,坚持敌后游击战,确保革命红旗不倒、革命薪火相传。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和血腥镇压,大别山军民舍生取义、视死如归;面对组织的误解,革命前辈逆境不改初心、冤屈不变忠心。
“牺牲奉献”是大别山精神的鲜明特征。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200多万人民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革命的胜利。“红军母亲”何大妈,收养、救治了13位红军伤员。一次,一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获,为掩护其身份,何大妈称伤员是自己的亲戚,为打消敌人的顾虑,她起了毒誓,用眼睛做担保,当众刺瞎了自己的右眼,救下了这名战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别山人民为治理淮河水患、支持国家建设,再次作出了牺牲。
“一心为民”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所在。无数先烈闹革命、打天下、求解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有饭吃,为了让贫苦群众过上好日子。大别山区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自诞生之日始,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党领导广大军民建立了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使贫苦农民获得土地;为保卫和巩固鄂豫皖苏区、改善群众生活,党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努力发展根据地经济,帮助群众搞好生产。
“永跟党走”是大别山精神的永恒主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军民精诚团结、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的艰难时期,金寨籍女红军林月琴等一些被分散安置的红军战士,对党、对军队不舍,一直从金寨跟到川陕。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被敌人分割包围的情况下,红二十八军紧紧依靠大别山人民,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辗转迂回,坚持斗争,保住了革命火种。解放后,大别山人民继续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时时听党话、步步跟党走。
硝烟已逝而精神常在,大别山精神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也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6-08 15:19: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
下一篇:鄂豫皖苏区为何“28年红旗不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