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
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从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东北,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侵略战争。1932年日军发动进攻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上海各界人民奋起积极支持爱国的十九路军将士团结一致,英勇抗敌。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亡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日军入侵华南则先行在台湾第五舰队派出先遣舰队直指华南战略要地珠江口,先后占领担杆、三灶、荷包诸岛。1938年10月,日军从广东大亚湾登陆,大片国土相继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
(一)珠江人民抗日武装的创建
这三支武装队伍是珠江纵队的前身。
中山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兴起
1938年3月18日,日军侵占了中山七区三灶岛,将该岛作为进攻珠江地区之桥头堡。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组工会议上,省委书记张文彬对中山的武装工作作出指示:中山县委成立后,书记要亲自抓武装。
1938年11月,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副书记孙晖如)根据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东南特委(书记梁广、组织部长吴有恒、宣传部长杨康华)要加紧准备武装抗日的指示,在县城石岐民生路太原第召开了县委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同年年底,中山县别动大队成立,孙康担任大队长,副大队长欧晴宇、缪雨天,骨干有谭桂明、曾谷、欧初、卢德耀等,共300多人,其中中共党员约100名,这是中山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不脱产群众抗日武装。各区、乡也建立了一批由中共党员掌握或参加的不脱产、半脱产的自卫武装。1939年1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组了中共广东省委,孙康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4月9—12日,中共中山县委在四区江尾头村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史称第二次武装工作会议。中共南顺工委书记林锵云和澳门工委书记林锋等列席会议。东南特委宣传部长杨康华在会上传达党中央和省委对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会议决定:一是筹建由县委直接领导骨干武装;二是选派党员进入国民党和地方团体或领取番号挂国民党部队的招牌;三是加强和扩大由党控制下的乡村自卫队武装。
顺德抗日游击队成立
1938年1月,八路军驻香港和广州办事处成立,由廖承志、云广英分别担任主任。八路军驻香港和广州办事处以公开合法名义指导协助广东地方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加强中共中央与地方党组织的联系,加强中共在广东地区的工作,动员和推动民众和各界人士、港澳同胞、华侨参加抗战。
1938年10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东南特别委员会(简称东南特委)和西南特别委员会。中共东南特委在香港成立,书记梁广,常委吴有恒、杨康华,委员曾生、孙康,领导中山、番禺、南海、顺德、惠阳、东莞、宝安等县和香港、九龙、澳门等地党的组织。
1939年2月,中共南顺工委委员林锵云、黄云耀在顺德积极筹建抗日武装,通过顺德蓬莱小学校长陈椒蕃的关系,领取了第四战区直属广东第一游击区第二支队游击司令部特务中队番号,动员了10多名党员和青年农民,组成顺德抗日游击队,林锵云为负责人。随后,广东省委及中区特委、东南特委陆续派党员干部到该队工作。范志远在理教也动员了10多名青年加入,队伍发展至30多人。
对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的改造与发展
1938年春,广东民众武装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上校督导员吴勤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鼓励下,回广州组织抗日武装,在佛山鸿胜武馆办杀敌大刀防护团训练班,在山紫村建立农民自卫队。在广州南郊组织抗日义勇军,活动于番禺、顺德、南海一带。该队伍于同年11月被编为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吴勤为司令。吴勤曾广发番号,使广游二支队很快就收编了地方团队两千余人,但这些队伍大都听封不听调。
1939年1月,受中共广东省委委派,刘向东到广游二支队了解情况,吴勤热情邀请其担任政训室主任。张文彬、廖承志及东南特委听取汇报后,张文彬指示要认真把广游二支队改造好,使之成为党领导的一支革命队伍。廖承志也指示在改造这支队伍过程中,要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要提高警惕,又不要“过河拆桥”。随后,广东地方党组织陆续派严尚民、黄柳言、吴德堂、陈侠光、张日清等一批党员进入广游二支队直属队,在该队建立了中共支部。
1942年5月7日,广游二支队司令吴勤在顺德陈村水枝花河面遭国民党顽军挺进第三纵队梁德明大队伏击,壮烈牺牲。
1952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在佛山市岭南大道北57号,修建了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的吴勤革命烈士陵园。
(二)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成立与西海游击基地的建立
顺德抗日游击队、中山县抗日游击大队以及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相继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和东南特委、中区特委、北江特委及港澳党组织陆续向这三支武装队伍派遣干部,加强领导,在珠江敌后开展游击战爭。这三支武装队伍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的子弟兵,是珠江纵队的前身。
1940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召开扩大会议。省委书记张文彬传达了中共中央指示:为了加强对敌后地区武装斗爭的领导,将广东省委分为粤北省委(书记李大林)和粤南省委(书记梁广)。建立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书记罗范群,委员林锵云、陈翔南(兼组织部长)、刘向东、严尚民、谢立全、谢斌。中心县委下辖:中山县本部委员会(管辖一、二、四、五、六、八区)、中山县八区委员会(1941年1月划归中心县委直接领导)、中山县三、九区委员会、番禺县工作委员会、顺德县区工作委员会(后改设中共顺德县特派员)。
1940年初,中共中央从延安派出军事干部谢立全、谢斌等到广东工作。两谢到达广东后,担任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委员,加入广游二支队工作,谢立全(化名陈明光)任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教官,谢斌(化名刘斌)任广游二支队司令部参谋。10月,中心县委以顺德抗日游击队为基础,再从中山、番禺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合共60余人,组成广游二支队独立第一中队。林锵云兼任中队长,黄柳言任政训员,郭彪任副中队长。随即,中心县委和广游二支队司令部率领独立第一中队到达顺德东北部的西海,建立了以西海为中心的抗日游击基地,西海成为珠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坚强堡垒。
(三)集中力量开辟以五桂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发展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1941年7月,中共中心县委为谋求在珠江三角洲建立理想的抗日根据地,派谢立全、梁奇达到五桂山调查,9月上旬,中心县委听取了谢立全对五桂山区实地调查的汇部,认为五桂山区具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条件。
1942年初,中共中心县委决定把原来河涌水网地带活动的中山抗日武装主力,逐步转移到五桂山区。是年1月,罗章有带领18人先遣队进入五桂山区的合水口、石门一带为建立根据地打前哨。同年5月,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在五桂山成立。大队长卫国尧(后欧初),政委谭桂明,副大队长肖强,政训室主任欧初(后李进阶、杨子江)。
(2)1942年冬,广游二支队主力从顺德西海撤出,中心县委领导人林锵云、谢斌、严尚民带领近300人的队伍,在番顺地区和广州南郊一带坚持敌后斗争,发展扩大游击区。中心县委、南番中顺指挥部先后派郑少康、卫国尧、李海、陈其略等一批干部到番顺地区部队工作。1943年春,指挥部把分散在禺南大谷围一带的各个部队内部整编为广游二支队禺南大队。大队长兼政委郑少康,副大队长陈胜,副政委叶向荣。
1943年7月7日,公开宣布将禺南大队改编,成立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大队长卫国尧,政治委员郑少康。
(四)实行部队与地方党组织分开的原则
1943年2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东江军政委员会在香港新界沙头角区乌蛟腾村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南方局和周恩来关于“领导游击区及秘密党的组织和人均须区分开”的指示,在珠江敌后成立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指挥林锵云,政委罗范群,副指挥谢立全,副指挥兼参谋长谢斌,政治部主任刘向东。8月,中区特委书记刘田夫调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刘向东改任副主任。
指挥部成立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开辟了新区和扩大了游击区,使中山、顺德、番禺、南海、三水、新会、鹤山等县的抗日武装斗争进一步开展。
1943年3月,撤销南番中顺中心县委,成立中共南番中顺临时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罗范群、副书记陈翔南、委员谢创。同年10月间,临工委根据广东省临委关于组织形式与领导方式实行调整,指挥部领导活动于南海、番禺、中山、顺德的武装组织,在指挥部内成立党总支委员会,书记严尚民,负责南番顺地区部队党的工作;副书记梁奇达,负责中山地区部队党的工作。罗范群不再兼临工委书记,由中区特委书记梁嘉接任。
1943年9月底至10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和临工委的领导机关从禺南转移至中山县五桂山。
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序列
指挥 林锵云
政治委员 罗范群
副指挥 谢立全
副指挥兼参谋长 谢斌
政治部主任 刘向东 刘田夫(后)
政治部副主任 刘向东
中山抗日游击大队
大队长 欧初 副大队长 肖强 罗章有(后)
政治委员 谭桂明 政训室主任 杨子江
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
大队长 欧初 罗章有(后)
政治委员 谭桂明 欧初(后)
副大队长 罗章有 郑兴(后,叛变)
政训室主任 杨子江
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
大队长 陈中坚
政治委员 唐健 李进阶(后)
副大队长 林兴华
副政委兼
政治处主任 李进价
政治处主任 赵彬(后)
政治处副主任 黄志 赵荣(后)
梁伯雄大队
大队长 梁伯雄
中山九区大队
大队长 郭定华
政治委员 蔡红
副政委兼教导员 郑文
逸仙大队
大队长 黄鞅
政治委员 谭桂明
副大队长 彭福胜
教导员 李锋
禺南大队
大队长兼政治委员 郑少康
副大队长 陈胜
副政委兼政训室主任 叶向荣
副政治委员 蔡雄
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
大队长 卫国尧 郑少康(后)
政治委员 郑少康 邝明(后)
副大队长 卢德耀
副政委兼政训室主任 李海
政训室副主任 李冲
顺德大队
大队长 陈胜
政治委员 黄友涯
副大队长 何球
副政委兼政训室主任 高乃山
南三大队
大队长 黄平(黄平江)
政治委员 李群(梅易辰)
新鶴大队
大队长兼政治委员 陈明江
副大队长 黄国明
政治处主任 谭煦照
雄师中队
中队长 霍文
指导员 吴新
(五)中区纵队以及珠江纵队成立
1944年8月,广东省临委、军政委员会在宝安县大鹏半岛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罗范群、刘田夫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创建五岭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决定由南番中顺指挥部领导和机关,率领一部挺进粤中,进而向西江、粤桂边及南路挺进。
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刘田夫即到中顺新边区一带,向新鹤大队、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新会县委、中顺新边区工委等传达土洋会议精神,部署筹划迎接中区纵队主力挺进粤中,安全渡过西江的线路和各种组织准备工作。
9月下旬,南番中顺游击区措挥部在五桂山区槟榔山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区纵队。
10月20日,中区纵队领导林锵云、罗范群、谢立全、谢斌、刘田夫等率领机关和主力大队告别了五桂山的乡亲和战友们,从五桂山区长江村出发,22日晚渡过西江,继续向新会、高鹤边境地区挺进。于1944年11月下旬进驻鹤山的宅梧和高明的更楼、合水、建立了以皀幕山、老香山为依托的新、高、鹤抗日游击一区,并着手向恩平、阳江、阳春等县发展,开辟西江和南路地区,向粤桂边境勾漏山脉推进。
因为中区纵队主力挺进粤中后,继续向西发展,离珠江越来越远。广东省临委,省军政委员会报中共中央批准,将中区纵队一分为二,在珠江地区活动的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粤中地区活动的称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员梁鸿均)。
1945年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正式成立,司令部驻在五桂山区槟榔山村。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梁嘉、副司令员谢斌、参谋长周伯明、政治部主任刘向东。下辖第一支队支队长欧初、政治委员梁奇达、副支队长罗章有、政治处主任杨子江。第二支队支队长郑少康、政治委员邝明、政治处主任黄友涯。独立第三大队大队长冯光、林锋(后)、政治委员梅易辰、叶向荣(后)。
(六)执行新的战略任务
1945年2月下旬,广东省临委、广东军政委员会命令,珠江纵队主力一部挺进西江,参加创建五岭战略根据地。
(1)3月初,珠江纵队领导决定,纵队领导机关、第二支队大部、独立第三大队一部,由梁嘉、谢斌、刘向东率领挺进西江;林锵云、周伯明率领第一支队、第二支队一部和独立第三大队大部,在珠江敌后继续坚持抗日武装斗争。
5月15日晚,梁嘉、谢斌、刘向东率机关和西挺大队从黄洞出发,向四会、广宁挺进。19日下午,到达罗汶,与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会师。
(2)5月下旬,除留少量部队在五桂山根据地坚持斗争外,周伯明、欧初、梁奇达率珠江纵队司令部的部分机关工作人员,第一支队民族队、爆破排、通信班等共200多人,由金花山村起程,翻过丫髻山、五桂山到达崖口附近之滩头,分乘海鹰队的7艘机帆船横渡伶仃洋,于22日到达宝安县黄田休整,欧初秘密返回中山,与罗章有、杨子江等继续组织部队反“扫荡”和转移东江。6月中旬,冯开平率领第一支队民权队40多人转移到达宝安县燕川,进行小整。7月19日,罗章有率领第一支队民生队、猛虎中队共60余人,乘船抵达东江,与民族队、民权队会合。后编入东江纵队江北指挥部建制。
(3)1945年7月6日至22日,广东省临委在博罗县罗浮山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批准,将广东省临委和广东军政委员会合并,成立广东区党委。区党委决定由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组成粤北指挥部,率领东江纵队第五支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民权队等,共1100余人,于8月15日从博罗县横河出发,经龙门、从化、新丰、翁源向北挺进。
(4)8月23晚,珠江纵队一部和独立第三大队大部组成约500多人的挺进粤北支队,由郑少康支队长、梅易辰政治委员率领从源潭出发,经三水范湖,花县巴水、国泰,从清远的洲心与龙塘之间穿过,到达飞来峡、横渡北江,经黄金布、江步圩到文洞山区、英德白芝,从南坑东渡北江后,又过黄岗、潭洞,在英德魚湾倒洞与东江纵队北江支队、西北支队会合,组成北挺联合临时支队,濂滩北渡英翁江,经官圩到野猪坪,曲江凡洞折回翁源大坪街向始兴隘子西部前进,走曲江小坑区上洞乡、汤湖、輋村,进入左右拨瑶山。沿途遭遇国民党军队围堵、伏击,部队面临伤病、饥饿等困扰,杉木坑分头突围。郑少康部11月初,出江口北渡浈江,穿过始兴西北部山区,经南雄县百顺地区到达白云镇,与粤北指挥部部队会师。梅易辰部走司前圩车柏岭垇背村,经柑子园沿始兴县城区南部山区往南雄县百顺、白云。12月上旬,到达江西省大庾县天井洞。
独立第三大队和第二支队一部编入东江纵队粤北支队,部分编入南雄大队,另有一批干部分别调到香港、广州等地工作。
至此,珠江纵队完成了挺进西江、战略转移东江、挺进粤北的战略任务。
根据《珠江纵队图志》整理。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11-07 15:10: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东江纵队:鏖战华南的抗日劲旅
下一篇:东江纵队(抗日战争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