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财政经济陷入困境;国内人民反战厌战情绪开始滋长,统治阶级内部因“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和对外政策的分歧而争吵不休;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使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受到极大影响,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在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在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在改变了侵华方针后,其军事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第一,放弃速战速决战略,准备长期作战。第二,明确规定军事行动要服务于政略和谋略工作。第三,为减少消耗而限制战争规模和强度。在作战范围上,“如无重大必要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力戒扩大缺乏准备的战线”;在兵力上“为准备今后国际形势的转变,要在各方面减少驻屯兵力及兵力的消耗”;在作战形式上“进行小接触”,只是在“敌人集中兵力来攻击时,及时予以反击,消耗其战斗力”。第四,把军事打击的重心移向对付其后方的抗日游击战。
1939年9月,欧战爆发后,日本政府决定暂不介入欧战,而致力于解决“中国事变”,以争取主动,为南进或北进打好基础。9月15日,日本陆军部制定了《以建立中央政府为中心处理事变的最高方针》的文件,企图使中国国民政府妥协屈服,与汪伪合流,建立一个新的“满洲国”式的傀儡政权,巩固其在中国的霸权。
为统辖对中国的政略、战略,以适应建立中国傀儡政权的需要,9月中旬,日军大本营撤销原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在南京新设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帅在华全部陆军(在东北的关东军除外)。
在此期间,在华日军正依据其新的军事战略开始调整部署,实行向保守占领地的持久战态势的转变。1938年10月,日军在华有24个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2个骑兵旅团)和1个支队。其中,华中派遣军有13个师团、1个支队;华南第2l军有3个师团;华北方面军有8个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和1个骑兵集团。日军的主力在正面战场。其后,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交替换防,将久战疲惫的师团陆续调回国内休整,同时按照保守占领地的要求,新编了一批适合警备任务的三单位编制的师团和独立混成旅团,替代回国部队。至1939年年底,侵华日军新部署基本完成后,在中国派遣军隶属之下的侵华日军共有24个师团、20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这些部队被分为4个战略集团,并规定了其各自的任务。
为加速中国事变的解决,日军于1939年9月至1940年夏在正面战场上相继发动了对长沙、桂南和宜昌的作战,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内部在关于北进还是南进问题上一直争吵不休。10月,战争狂人东条英机组阁后,反复强调“中国事变的成果不能动摇”。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也明确表示:南进是解决中国事变的“极为必要的措施”。这样,日本在1941年夏秋之际再次调整侵华战略,在准备南进的同时,继续向中国大举进攻,以期早日结束中国事变。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再次部分调整了对华战略。其总体构想是:确保和稳定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总兵站基地,对国民政府继续施加军事压力,削弱其抗战力量,并以政略和谋略相结合,摧毁其继续抗战的企图,然后利用“大东亚战争”的成果,促使国民政府屈服,最终解决中国事变。
1941年初,世界战争形势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日本帝国主义趁着英美两国在欧洲战场应接不暇,准备谋求南进。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日本改变了原来与苏友好的战略,积极准备对苏作战。但是由于日本兵力不足,在中国投入兵力又过多,不可能在准备南进的同时又对苏备战。因此,减少对中国的兵力投入成了燃眉之急。基于这种背景,日本参谋部制定了《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这两个计划被日本大本营同意。日本大本营认为,日本不能放松现在对中国的压力,因此在此期间应该运用一切手段,来努力解决在中国的战事。在中国作战期间,应该以占领和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应该投入大规模兵力进行作战。
但是这个战略规划,被畑俊六和阿南惟几拒绝了,他们认为,快速解决中国地区的战事,才是日本的国策。如果减少在华的兵力部署,会让重庆国民政府有喘息之机。为了抽出兵力与美国在大平洋地区一争高下,日本必须尽快结束对华战争。
日本大本营考虑了他们的建议,决定迅速攻占长沙,摧毁国民政府的意志,尽快解决中国战事。于是,第二次长沙会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开始了。通过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背景,可以看到,日本法西斯侵占世界的野心。但是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从一提出开始,就注定不会被实现。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5-14 11:10: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二次长沙会战双方参战兵力
下一篇:中日第二次长沙会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