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德意志第三帝国发动了巴巴罗莎计划,300万大军从长达近2000公里的战线上闪击苏联。苏军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应对失误,遭受惨败。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就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30万红军被德国俘虏。不到1个月内,苏军28个师被全歼,另有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在在1941年结束之前,大面积溃败的苏联损失了70%的工业生产能力,这导致该国基础工业产量只有德国及德占区的1/3,钢铁产量为德国1/4,铜产量和铝产量为德国1/5,煤炭产量为德国1/7,仅石油产量超过德国。鉴于苏联遭受的惨重失败,日本军方蠢蠢欲动,试图赶上这班顺风车,于是,第二次长沙会战就这样爆发了。
北上不成,只能南下;要想南下,必须打垮第九战区
日本陆军分为海军一派和陆军一派,两派从明治维新建军以来就明争暗斗,互不买账。对于陆军一派,他们的要求是北上,彻底击溃苏联,夺取苏联有丰富资源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北上基本完全是陆战,陆军一派可以独立完成,几乎不需要海军的支持。
而海军一派,则要求南下,彻底击溃东南亚,南亚,以及太平洋群岛上的的英美法盟国殖民力量,夺取这两块殖民地,从而获得日军急需的石油,橡胶,锡等等资源。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作战可以完全不依赖陆军,但东南亚和南亚作战,还确实需要陆军帮忙,毕竟盟国在这两个地方还有约20多万军队,所以海军在气势上比陆军稍弱。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陆军一派极为兴奋,认为这是击溃苏联的最好时机。日本陆军高层认为,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出动300,400万大军在西线猛击苏联,已经获得重大战果,如果此时日军出动100,200万大军再从东线夹击苏联,苏军必将溃败投降。
为了这个目的,日本陆军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进行几个重大的准备。
首先,经两次紧急动员,用来对付苏军的日本关东军,由原来的平时编制14个师团约25万人(每师团约15000人),增加到16个师团战时编制约75万人(每师团为24000-28000人)。
其次,关东军从7月11日开始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演习,演习已经是毫不掩饰的针对苏军。关东军在演习中的方案是先在海军帮助下,歼灭远东沿海地区的苏军,与海军协同攻占海参崴,扫除苏联在东部对日本之威胁;然后分几路进军外蒙,在蒙古高原上彻底击溃苏军,使外蒙与内蒙形成一体。
最后,日军进行战前的一系列准备,包括囤积补给,扩充空军,召集白俄谍报人员等等。
8月21日,德军已进至距列宁格勒仅有20公里的地区,另一线的苏军向莫斯特全面突击,苏军无力抵抗,处处都是溃败。
经过基辅会战,苏军损失近70万大军,由此苏军现役部队人数已经低于轴心国入侵部队,这真是苏联最为危急的时刻。
在这种节骨眼上,日军并没有进行北上攻打苏联的计划。
日本陆军已经做好战前准备,根据苏军重兵已在远东作了相应的部署。
但日军高层的态度却突然发现极大转变,8月9日做出决定,年内不对苏进行战争,但须在11月底完成对英美的作战准备。
为什么这样?究其根本原因并不复杂。
苏军其实并不好对付,苏联虽然和日本已经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但对日本并不信任。苏军在西线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仍然在东线保证了65万大军,还有3000辆坦克。以诺门坎和张鼓峰战役的经验,日军如果不出动100万大军,不可能保证对苏军的优势。当时日军关东军兵力不过75万,其中还有很多是崭新的部队,战斗力很弱,至于坦克上,关东军的9个战车联队,只有区区414辆落后坦克,根本不是苏军3000辆新式坦克的对手。关东军认为,如果想要和苏联决战,务必继续扩军20到30个师团,也就是至少40万到50万部队。
可惜,当时一切条件都不具备!
第一, 日军在中国的持久战,导致高达100多万部队陷入泥沼,根本无法抽身。当时在华的日军高层认为侵华日军数量已经严重不足,一再要求国内继续增兵至少20,30万。冈村宁次就是因为一再要求增兵40万以上,被厌烦不已的日本军部解除了11军司令官的职务,贬回国内。对于这20,30万人,日军尚且拿不出来,如此之捉襟见肘下,又怎么抽调出100多万部队北上打苏联的?
第二, 西方盟国对于日本的态度转为强硬,对中国则开始表示出支持。自从1941年7月,日军公然开入越南以后,英美中最弱智的政治家也明白,日军必将南下进攻他们的殖民地。以英美的个性,绝不可能坐等别人杀上门来再做反应。所以,美国除了立即对国民政府提供贷款,命令菲律宾美军进入战前戒备以外,更使出了一招杀招,也就是于8月宣布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当时日本几乎无法自产石油(不到60万吨),而消耗量却高达每年250万吨以上,所以绝大部分石油都必须进口。石油是现代军队的血液,如果没有石油,日军强大的联合舰队和数亿千万计的坦克,飞机就成为废铁,军队也就等于垮了。美国这样一来,就逼迫日军在从中国撤军,还是孤注一掷下做一个选择。日本被迫于9月宣布停止民间的石油供应,将储存的石油全部用于军队。
当时日军高层普遍认为,入侵苏联对日本民族未来50年是极有意义的,但远水救不了近火。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少需要15年以上的开发时间,他的资源才能有效利用。
而目前日军急需的石油,钢材,锡,橡胶等,都无法通过入侵苏联解决,必须南下占领东南亚来抢夺。
以日本的实力,绝对不可能同时南下和北上,所以只能放弃北上了。
所以,最终日军制定了南下作战的计划,并且开始秘密的准备。
只是,这一系列的准备,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中国战场。
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兵力,抛去关东军不谈,仅仅关内日军就高达有26个步兵师团、1个骑兵集团和20个独立混成旅团,另外还有大量的航空兵,海军,总兵力大大超过100万人。
日本军部当时已经对短期内征服中国不抱希望,却仍然想从中国泥沼中抽调出一部分军队,参加南下的作战。毕竟,当时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无论战斗力,武器装备都是日军最强的,是日军的精锐。
只是,华北方面军因为对手较弱,主要是国军敌后武装,所以华北日军素质较差,抽调不抽调意义不大。但华中地区的日军11军则是侵华日军精锐的精锐,他的第3,第4,第6,第13等精锐师团,是在华日军的主力。
所以,日本军部颇想从11军中抽调部队南下,当刚上任的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中将则表示绝无可能。
阿南惟几这个家伙,是日本军方中,最狂热,最死硬的军国主义分子。
他是一个职业军人,军事素质倒是颇高。这人少年时代就读于广岛陆军幼年学校,成年以后直接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来经过几次考试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就读。可以说,阿南惟几所受的整个教育,全部是军事教育。
随后,这个家伙在日军中摸爬滚打30多年,从少尉升官到中将,在来中国之前是日本陆军的陆军次长。
阿南惟几这个人是个极为凶恶的军人,对于敌人非常凶恶,对于侵华则是绝对的支持,这在他最后的自杀中可以看出。
阿南惟几当时是日本陆相,也是日本最后一人陆军大臣,后来日本右翼分子把他当做什么最后的武士。
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以后,有情报表示苏联也会出兵。此时天皇裕仁和大部分日本军部高层已经认识到日本已经战败,希望无条件投降,以换取对皇室的优待。
但阿南惟几则坚决反对,甚至出动部队抢夺了就要播出的投降申明,还要进行军事政变。但最后大势已去,阿南惟几的一切手段都失败了,最终选择自杀。
日本军人自杀,一般都是切腹,这是武士的传统。
日本古代的切腹是用刀破开肚子,取出内脏,然后由副手砍断头颅而死。
但这不过是很早以前的一个传统,进入江户时代,真正的切腹已经不存在。切腹只是一个仪式,切腹者很多时候只用木刀,甚至纸扇在肚子上一比划,然后副手就砍下他的头颅。
到了二战时期,更是这样,副手的刀也换成了手枪,直接用手枪射击头部,这样痛苦更小。
但阿南惟几认为自己作为日本陆相期间投降,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屈辱,也是本人最大的屈辱,必须以真正武士的方式切腹雪耻。
阿南惟几自杀时,用军刀刺进肚子的左侧,然后划向右边,接着向上挑,切了一个传统的十字形切口。随后,他对自己脖子的动脉连砍数刀,但没有砍断,流血长达一个小时,人也昏迷过去,却始终没死,不断在地上抽搐。
这样折腾了3,4个小时,阿南惟几还是没有断气,因为他切腹之前严禁别人帮忙,所有傍观者没有人敢动。
最后他的妻弟竹下正彦中佐实在看不下去,找来医生,给阿南惟几注射了一针毒剂,这才彻底死去。
其实阿南惟几最算不自杀,也是死路一条,作为甲级战犯,等待他的也是绞刑,像东条英机一样。
这个家伙对自己尚且这样,对别人凶恶也就很容易理解。
阿南惟几在当时认为,己方11军在国军三个战区夹击下,防御尚且困难,如何可能抽调部队支援南下作战。
但日本军部表示这是命令,阿南惟几只得想办法执行。
在他看来,目前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立即出兵猛攻正面的薛岳第九战区,将其歼灭或者重创,让他失去对日军的威胁,这样才能让第11军拿出机动部队。
相比周边的其他国军,薛岳的第九战区的部队最多,约30万人,而且战斗力最强,最难对付,所以务必是日军主攻的方向。
阿南惟几也是职业军人出身,从少尉做起,担任过联队长,师团长,对军事作战非常熟悉。他上任以后,立即准备第二次长沙会战。他当然知道1年前前辈冈村宁次发动过第一场长沙会战,结果是失败了,损兵折将,溃败回原处。
日本人的一大特点,在于会总结失败的经验,尽量不犯同样错误。
在阿南惟几看来,冈村宁次犯了一个大错误,也就是将兵力分散了。
冈村宁次将日军重兵分成三路,分别从江西,湖北两省出击,一路多为一个师团,师团和师团之间相隔很远的一段距离。
阿南惟几认为,这种打法,只可以对国军进行击破战,也就是迫使国军撤退,却不可能有效合围歼灭国军。
因为日军一个师团对于国军一个军,确实具有战斗力上的绝对优势,但想彻底合围歼灭国军1个军,则不可能。
因为一个师团不过2万人左右,国军一个军也有1万多人,双方兵力相差不过几千人,以1个师团1个师团分散在江西湖南广大的区域,兵力是空虚的。
以这点兵力想要进行合围作战,很难成功。
即使勉强成功,包围圈也会留下无数漏洞,易于国军突围。
更况且日军1个师团往往要对付国军2,3个军,所以,冈村宁次的合围战术其实不可能成功,只能将国军击退,无法给与其毁灭性损失。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利用地形节节抵抗,步步后撤,消耗日军力量,最后准备和到达长沙城下的日军决战。日军由于之前一系列的消耗,虽然也造成国军一定伤亡,却无法让其伤筋动骨,尤其是无法歼灭任何一支国军部队,自己反而有很大消耗。
最终日军经过二三周的苦战,勉强到达长沙时,弹药补给已经耗尽,官兵伤亡累累,疲惫不堪,已经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而国军后方还有几个军主力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准备和日军决战,日军也只能仓皇逃走。
所以,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无疑是失败的,因为他既没有占领长沙,也没有消灭第九战区的主力,胜利者是国军一方。
阿南惟几认为,此次的主要目的是歼灭第九战区国军主力,如果能够占领长沙是最好,但首要目标是歼灭国军有生力量。因为第九战区主力如果被歼灭,长沙自然唾手而得,如果只是占领长沙,国军主力尚存,就算占领长沙也没有意义。
阿南惟几如果采用以往的分散出兵,虽然对占领长沙很有帮助,迫使国军分几路迎击,但对于歼灭国军的帮助不大。
所以,阿南认为此次必须将日军重兵的师团集结在一起,互相相隔不超过半日的路程,一同进攻。
一旦遭遇国军主力的顽强抵抗,立即用几个师团进行猛烈夹击,一个个重创国军的部队,最终导致第九战区主力被全歼,防御针线完全崩溃,长沙自然也就到手了。
----------------日军其实很难对付苏军,别的不说,他们怎么对付T34坦克呢?就靠日军垃圾的97式坦克?根本不是对手。在远东和外蒙古,坦克装甲部队和炮兵才是主要的战斗力,而这两点苏军超过日军很多。日军如果想要对付苏联,就务必从中国撤军,然后将中国境内和部队和国内部队集合起来,出动200万大军猛攻,说不定能够将苏军重创。
群聚一团的战术和大云山战役
在这个思想的帮助下,阿南惟几在较小区域中集结了重兵,包括6个步兵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的部队,以及大量炮兵,坦克部队。
具体如下:
1.第3师团配属山炮兵4个大队。
2.第4师团配属山炮兵1个大队、迫击炮1个大队。
3.第6师团配属山炮兵两个大队、迫击炮1个大队。
4.第40师团配属山炮兵1个大队。
5.第13师团:步兵4个大队、山炮兵两个大队,由第26旅团长早渊四郎少将指挥(亦称早渊支队)。
6.第33师团:留于南昌的步兵3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由33步兵团长荒木正二少将指挥(亦称荒木支队)。
7.独立混成第14旅团:由独立步兵第63大队长平野仪一大佐、独立步兵第62大队长江藤大八中佐各率1个独立步兵大队和配属给平野大队之1个山炮中队(亦称平野支队、江藤支队)。
8.战车第13联队配属两个轻战车中队。
9.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
10.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之第1大队。
11.军工兵队:独立工兵3个联队、架桥材料8个中队。
12.岳南兵站地区队:汽车18个中队,辎重兵9个中队。
此次日军总兵力高达步兵45个大队、炮兵26个大队,工兵3个联队。令人惊叹的是,为了保证日军战斗力的绝对优势,此次参战的日军炮兵数量极多,炮兵约占步兵的58%,这是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苏德战争中的苏联和德国都绝对无法相比的。
炮兵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军具有极强的火力优势,因为炮兵是步兵部队主要的火力来源,这样国军很难和其正面对抗。
这也是之后,日军能够在2,3天都就能对国军1个军造成相当伤亡的原因。
除了步兵以外,日军仍然有强大的空军和面上支援力量,包括
1.第1飞行团:侦察机3个中队、直协机1个战队;
2.第2飞行团:使察机1个中队、战斗机1个战队、轻轰炸机1个战队。
3.海军第1遣华舰队一部、炮舰“势多”、“坚田”号。第105水上运输司令部。
以上日军海陆空总兵力超过12万人,包括180架飞机、230多艘舰(汽)艇。
兵力集结完毕,阿南惟几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具体部署并不复杂:
(一)第4师团、第26旅团位于新开塘以南附近,向南进攻。
(二)第3师团位于乌江桥以南一带,向南进攻。
(三)第6师团、独立混成第14旅团江藤大八的独立步兵第62大队位于西塘以南地区。,,向南进攻。
(四)第40师团,第33师团3个步兵大队位于白羊田周围,向南进攻。
(五)独立混成第14旅团平野义一的独立步兵第63大队,1个山炮中队与海军陆战队一部由第1遣华舰队护送从岳阳乘船,9月17日的夜间在湘阴县境湘江西岸的青山登陆,从侧翼包抄国军退路,作为牵制。
其实就是一句话,除了独立混成第14旅团从左翼登陆牵制国军以外,其他包括第3,第4,第6,第40一共4个师团,在短短20公里区域内,以泰山压顶之势向南方推进。
这里抛去炮兵不说,单单以4个师团重兵的部队,在这么近的距离内猛击,恐怕任何一个国军的军,甚至相同数量的苏军或者美军的部队,也都无法长时间的坚持,这就是阿南惟几的毒辣之处。
不过,亮眼人却认为阿南惟几的战略有一定的问题。阿南惟几的参谋长木下勇少将,以及副参谋长二见秋三郎大佐,都对这样使用兵力有一定疑问。
他们两人认为,这样将部队群聚一团,自然有利于从正面击破国军部队,但这种作战方式有明显的漏洞。
作为歼灭敌人主力的合围作战,理应在大范围协调多支部队进行包围作战,一般来说,试图歼灭国军1,2个军,包围圈不可能小于70到80公里的直径,施行至少双重包围,这是基本军事常识。
苏德战争中,德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采用两翼合围战术,一般至少侧翼突进150公里左右,从而形成包围圈,一战即可歼灭苏军数万到数十万部队。
现在将4个师团主力全部集中在不到20公里的区域,齐头并进的进攻,想要迂回已经没有作战的空间,所以想要合围国军大部队绝不可能,只能做各个击破作战。
而国军往往以1个军为作战单位,对这一线地形又极为熟悉,日军集中2,3个师团在狭小区域内合围国军1个军,很难将其全部歼灭,甚至无法将国军整个一个军包围起来。
这种打法的优势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国军部分军的较大伤亡,迫使他们撤退,甚至撤离战场,但仍然不可能彻底歼灭国军有生力量。
换句话来说,这种打法还是所谓的击破战,相反,冈村宁次采用大范围合围,这才是真正的合围战,只是冈村宁次具体实行的时候出现各种问题,导致作战失败。
所以,阿南惟几的战略本来就有一定的问题,这也导致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最后的失败。就像下象棋一样,没下之前就要针对敌人制定基本战略,如果这个战略设定错了,恐怕不下也知道谁赢了。
在长沙会战真正打响之前,日军为了扫除右翼国军在大云山的部队,发动了对大云山的攻击。
当时大云山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距离国军第一线的新墙河放心只有不到10公里。此处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山势险峻,森林密布,直通日军控制的后方。
大云山是第9战区的游击根据地,第4军和第58军在此处各驻扎1个团兵力,并且不断指挥各批游击队从山里潜入日军后方。国军游击队在日军控制区伏击,破路,袭击小股日军和非战斗人员,烧毁仓库和兵站,搞得日军焦头烂额,无法对付。
日军当地的记录中写道:此处重庆军游击部队顽强破坏我铁路及通信线路,为我运输工作之大患。
如果日军长驱南下攻击长沙,此处国军必将突入日军空虚的后方,四处攻击破坏。
所以,阿南惟几命令战斗力最强的第6师团全力击破大云山的国军,扫清侧翼国军的威慑,为第二次长沙会战做准备。
让阿南惟几没想到的是,此战极不顺利。
9月7日日军刚进攻,杨森就紧急调动滇军孙渡58军,欧震的第4军一部给予增援。大云山地形复杂,加上国军在这里经营已久,险峻地形上都修建很多工事。第6师团遭国军层层阻击,前进异常困难。
事实说明,在这种山地地形,即使战斗力最强悍的第6师团,也无法有效对付少量的国军部队。
激战到11日,第6师团在大云山的作战很不利。虽然一部国军向大云山深处转移,但余部还在坚守,更不断偷袭日军侧后。鉴于长沙会战马上就要开始,阿南惟几命令第6师团随即后撤,但他的一个13联队撤退较慢,被国军3个师包围痛击。
本来第6师团的官兵是日军中最厉害的九州人,但大云山这种地形,道路崎岖,大兵团施展不开,只能以排连小部队和敌人交火。而所有险要地形几乎都被国军设置了火力点,日军山炮跟不上步兵,掷弹筒威力较小,炸不动坚固碉堡,只能靠步兵硬上。九州人虽然野蛮,在捷克式轻机枪的子弹面前也不过是一堆肉而已,一排排的倒下。而国军3个师合围13联队以后,立即从四面八方袭击。由于日军火力占优势,国军就不集团冲锋,而是使用营连一级不断进行突袭和侧击,每次歼灭你几十人。日军从早到晚不得安宁,到处挨打,等到要还击的时候,国军进攻部队已经撤退,剩下的只是国军坚固火力点。
这样打来打去,13联队很快伤亡过半,几乎要被歼灭了。
阿南惟几无奈之下,命令第40师团立即增援。
但第40师团也被利用山地的国军死死拦截,苦战到15日,日军伤亡不轻,才将第6师团13联队解救出来。
但国军协同的2个军大部已经到,又将日军第40师团阻击在大云山中。中日两军在大云山狭小的区域内厮杀,这种地形日军重武器不容易发挥作用,伤亡不轻。
阿南惟几见大云山缠住了日军2个师团,无奈之下只得再次调动第33师团荒木正二的3个步兵大队给予增援。
战到此时,日军已经集中2个半师团攻击大云山,负责这一线的27集团军司令杨森上报战区司令官薛岳,认为日军出动3个师团重兵,不可能是只为对付大云山,必是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序幕。我军应该放弃大云山一线的激战,专心于长沙一线的防御。况且大云山中敌我力量悬殊,我军凭借山地坚持一周,造成日寇不少的伤亡,作战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继续坚持。
在得到薛岳批准后,杨森随即命令部队让开大云山大路,一部向东深山中撤退,一部则赶往新墙河防线增援,只留一部继续以游击战和日军周旋。
阿南惟几见杨森部队撤退,虽然仍然是心腹之患,随时可能切断他们的补给线,但因为已经延误了正式会战超过1周时间,实在不能再等,所以只能不管了。
此次大云山作战,日军感到很大的困难,所以更坚定了放弃侧翼合围的计划。之前冈村宁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让几个师团在赣西的群山和湖南东部的幕府山协同作战,都是步履维艰,伤亡极大。
阿南惟几认为,大云山战役也表明,日军在这种复杂山地中,并不容易对付国军,所以还是应该放弃山区,直接从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区杀向长沙。
由此,17日开始,日军撤离大云山,向会战原定出发地域集结,当天,日军基本到位,随后阿南惟几下令总攻。
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可怕的场面,在国军第一道防线新墙河以北不到20公里的区域内,集结了日军高达4个师团又5个支队,共有45个步兵大队,火炮322门之多,飞机100多架,轻型坦克数十辆(不用中型坦克,是因为道路状况太差)。
其中除了平野仪一的独立步兵第63大队走水路,从侧翼包抄以外(该部由岳阳乘200多艘汽艇和军舰,溯湘江至汩罗江口以南湘阴的推山咀、营田登陆,和此处的国军99军激战,以策应敌军主力,攻占汩罗江下游两岸地区),余部全部都从正面攻击,再没有一兵一卒进行包抄。
这种战法,也叫做中心突破,而当时日军军官们把这种打法叫做石磨碾米的打发。日军集中如此多的兵力,在这么小的距离内进攻,任何敢于正面坚持拦截的国军部队,极容易向石磨下的米粒一样,被碾的粉碎。
相比日军来说,国军准备也还是不错。自第一次长沙会战以来,国军又加固了这一线三道阵地的工事,并且修建了一些防御大口径炮弹的工事,同时,国军对于第九战区优先补充,大体将部队都保证了满员,只是武器弹药开始越来越艰难了。
当时中国从国外接收援助,只有三条线,一条是从苏联到中国新疆的陆上运输线,第二条是从越南通过铁路到中国广西的铁路运输线,第三条则是从缅甸到中国滇缅公路。
其中,第一条运输线因为苏联和日本签订所谓的“中立条约”被切断。第二条,因为日军大举占领越南,也告作废。
至于滇缅公路,可谓是全世界最可怕的公路,全长近1500公里,基本全部是在云南缅甸极端恶劣的崇山峻岭中穿行。在滇缅公路上,翻车,坠崖都是寻常事,而且由于道路状况差,运输量无法太大。加上滇缅公路在日军占领越南以后,完全在日军轰炸机的范围内,经常遭受轰炸,公路运输频繁中断。
其实,运输方面只是其中之一。
即使运输没有问题,国民政府也搞不来物资。1938年以后,各列强军事军售基本停止,仅靠苏联提供的20个简装师武器弹药支持。
但到了1941年,20个师的武器装备早已用完,正是捉襟见肘的时候。
至于英美在这一阶段,大多还是处于观望。因为在英美看来,日本是敌人,中国未尝不是敌人,中国一旦强大了,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所以英国在珍珠港事变之前,仅仅提供给国民政府7200万美元贷款,代价是中国向英国出口钨和锑,甚至还要求中国提供派遣壮丁三四十万人,协助英国作战。这些贷款中其中的三分之二还是在1940年以后给的,为什么?因为1940年的日本已经同德国意大利正式结盟,也就是公然和英国为敌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区区7200万美元,没有1美元是武器弹药的援助。
至于美国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直到1940年,美国几乎对中国没有什么帮助,只用中国的白银和物资作为交换,提供了两笔贷款:一笔是在抗战的第一年里,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获得了1.38亿美元。利用 这笔钱,中国购买了价值4800万美元的战争物资,其中包括279架飞机。另一笔是以五年内向美国出售22万吨桐油为条件获得的2500万美元贷款,主要 用于购买汽车及改善滇缅路的运输。在这段时间里,罗斯福政府对华援助极其谨慎,其援华的最低目标是维持中国抗战不致崩溃,最高限度是不致引起日本对美国采 取报复行动。
1940年之后,随着日本开始明显的和美国作对,并且毫不掩饰自己南下占领东南亚的意图,美国终于下决心援助中国。1940年3月和9月,中美之间达成了华锡借款和钨砂借款两项贷款 协议,共计5000万美元,中国政府利用这两笔贷款购买了汽车、兵工材料、航空汽油等军需物资,但美国拒绝卖给中国陆军武器弹药,只提供了4.5万支手枪。
1942年之前美国对华提供了1.7亿美元贷款,但这所谓的贷款,一大部分都由中国人给了钱。这区区1.7亿美元,相对于美国在二战中提供给苏联的109亿美元,提供给英国270亿美元,实属九牛一毛。
所以到了1941年,由于一来没钱,二来买不到军火,三来运输能力有限,国军开始出现了弹药的缺乏。虽然这个缺口尚且没有1943年,1944年那么严重,却也严重影响的部队的战斗力。
当时轻机枪作战一天的补给量是1000发,但由于子弹数量有限,很多部分已经降低为800发,甚至500发,仅仅为标准配置的一半。
至于炮弹上,更是捉襟见肘。早期德式火炮的炮弹日渐减少,自己又无法大量生产,从国外购买的又运不进来,大口径火炮只能限制炮弹的使用,火力日渐减少。
这些都是很不利的因素,但国民政府却无法扭转。
在会战开始之前,潜伏湘北的大量特工将日军即将进攻的情报汇报给薛岳。包括日军在湘北集中大军,铁路公路运输陡然增加,日军四处强行征集民夫等等,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大战前的表现。
薛岳毫不费力的判断第二次长沙会战就要爆发,所以他先是向蒋介石申请增调3,4个军到第九战区协同作战,另外命令留在长沙一线的非战斗人员和家属立即向南疏散。
日军全面进攻大云山,由于薛岳不能判断日军是为了大战役而扫清大云山的障碍,还是单纯消灭大云山这个游击基地,所以一时也没有集中兵力,主要由27集团军杨森自己来对付。
到了大云山战役开始没多久,日军集中3个师团猛攻,薛岳就意识到这不是单纯的扫荡游击区,而是大会战的开始。显然扫荡大云山游击区1个师团就够了,没必要使用如此重兵。
所以,在日军集结之前的9月10日,薛岳已经下达了准备作战命令。
具体为:
(一)位于修水(县)的第30集团军,以第72军(驻修水县以东的三都)于11日向以北的通山、楠林桥地区之敌发动进攻。
(二)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由副总指挥王劲修率第4、第5、第8挺进纵队,进攻咸宁之敌,第6纵队攻向崇阳,破坏敌之交通和遮断其补给。
(三)位于平江以西伍公市、栗山地区37军之第60师,向北开进至新墙河上游之杨林街布防,并归在该地的第4军指挥。
(四)海军的布雷第2大队,在新墙河口以南的磊石山及湘江的虞公庙、乌龙嘴等处加紧布雷。
此次战役的打法,大体还是第一次的模式,也就是后退决战,通过三道防御圈消耗日军实力,同时将部队向侧翼撤退,诱敌深入 长沙地区,也就是捞刀河和汨罗江之间的预设阵地。
等到日寇疲惫不堪,补给断绝,伤亡惨重的时候,再调动主力和长沙附近日军决战,一举将其击溃或者重创。此时日军只有撤退一条路,那么由此深入敌后的国军各部纷纷给予拦截和侧击,给予日军重创,迫使其需要大量时间休整,不能继续发动进攻。
所以,日军以4个师团,300多门重炮猛攻第一道防线新墙河式,国军仅有第4军和第58军两个军的部队。
但日军进攻的当时,58军在侧翼的杨林场一带布防,正面仅有第4军和37军增援来的60师,共3个师进行防御。
日军一个师团兵力在1万5000到2万,此次经过加强炮兵和其他配属部队,兵力基本都是2万到2万5000人左右。
而国军一个军一般只有2到3个师,总兵力约1万多人。
所以,以1个军又1个师防御日军4个师团,是不可能的。薛岳的意图只是消耗日军的实力和补给,并非让他们和日军决战。
同时,为了避免正面部队太多,被日军集中优势兵力杀伤或者合围歼灭,在在第二道汨罗江防线当时只有37军(缺60师)和99军共2个军,另一个26军则在37军的东侧山地,随时给予支持。
第三道捞刀河驻扎着1个军,但他的后面还有第10军,第79军,第72军等部队正在向这一线开进,准备用于和长沙附近日军决战。
另有抗日铁军74军作为战区的预备队。
------------------阿南惟几是日本最后的陆军大臣,只是等待他的是帝国覆灭的命运。阿南惟几选择切腹自杀,而且真的将到刺入腹部,说明这家伙是一个很凶残的人物,对自己也是这样。传统的切腹是非常痛苦的,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会这样自杀。
黔军激战新墙河,国军第一道防线
9月18日,日军开始发动全线进攻,首先攻打新墙河防线。
日寇以4个师团重兵,在322门火炮,100多架飞机配合下,像乌云一样杀向新墙河防线。
此处的第4军不到20公里的阵地,在短短几小时内被炮弹炮击数万发之多,工事被严重破坏,官兵也有一定伤亡。日军出动大量飞机扫射轰炸国军阵地,妄图掩护日军强渡河流。期间日军始终有50架飞机来回在新墙河南岸扫射投弹,保证日军冲锋舟的安全。
在绝对劣势下,国军第4军毫不示弱,顽强抵抗。
其中尤其以第4军102师所受到的压力最大,该师是日军第3,第4,第6师团的集中攻击方向,战斗最为激烈。
双方激战12小时,第4军才有一部分阵地被日军突破,国军一部留在一线继续抵抗,一部则撤向二线阵地,又继续坚守了2天时间。
此战还是极为惨烈的,几乎到处都是你死我活的战斗,没有任何人可以幸免。
以37军60师为例,该军和102师并肩防御。坚守12小时以后,该师伤亡不轻,被迫退守二线。但由于日寇攻击猛烈,更有骑兵追击,60师在退往二线阵地时,出现一定的溃散,后由师长亲自出面收拢部队,才保证部队没有崩溃。
稍后60师奉命追击南下日军,但又被日军集中主力回头猛击。
当时战斗极为激烈,甚至到了10分钟前和10分钟后都能天壤之别。
60师参谋处上校主任陈燕茂奉师长的命令,走出师指挥部去一线查看战况。不到半小时回来时,陈燕茂发现师部已经被日军击毁,只留下一地尸体,有师部特务营的,也有日军的。
60师师长,副师长,参谋长均不知道去向,不知道是死是活。
该师三个团长和师部联系也全部中断,只得各自为战。
此时日军和60师已经杀成一团,阵地犬牙交错,前进自然是极为苦难,甚至后退也几乎不可能。
到黄昏,日军因为不善夜战才停止攻击,陈燕茂赶忙收拢一线部队,最终只找到3000多人,全力突围出来。他们连夜从小路走了几个小时,才在森林中遇到师长一行人。
原来陈燕茂前脚刚走,后脚师部就被一群日军部队袭击。这并不稀奇,因为当时日军工事特别猛烈,60师防线到处都是缺口,日军中队大队一级的部队可以毫不费力的冲进来。
师部被大股日军突袭后,师长赶忙指挥特务营抵抗,随后安排师部撤退。但日寇数量超过千人,特务营只有300多人,很快被日寇打垮,营长也战死。日军尾随追击,师部仅有一个警卫排保护,无力抵抗,只能冲入森林躲避。但日军紧追不舍,师部一行人只得丢弃辎重文件,轻装狂奔了跑了几个小时才勉强逃脱。
如果稍微跑慢一点,包括师长在内一个也别想活。
由此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
60师如此,被日军主攻的102师就更惨了。
这里老萨要赞美一下102师。
102师此次在新墙河同日寇血战3昼夜,造成日寇很大伤亡,己方伤亡惨重。根据柏辉章师长的计算,当时归队的仅剩不到一成(一部分被打散,实际伤亡大约是百分之45),这真是极不容易的!
为什么呢,因为102师本来是国军中最垃圾,最差的黔军部队。102师师长为大名鼎鼎的贵州军阀柏辉章。
说是大名鼎鼎,其实是恶名,臭名鼎鼎,并不是褒义。
柏辉章是贵州遵义人,跟我们群里面管理员北风是老乡。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小杂货铺的老板,一共有9个孩子,其中7个男孩,柏辉章是第二个儿子。
柏这人身体强壮,个子不高,却颇为结实,口才非常好,也是当地的人精之一。他22岁时从贵州讲武学校第二期毕业,随后成为称霸贵州20多年的桐梓派军阀中的一个。柏辉章颇有才能,还是是当时贵州省军阀王家烈的远房亲戚,自然很快成为他的大将之一,统帅着王家烈的主力第2师。
当时王家烈的核心部队只有2个师1万多人,其中第2师就是他的绝对主力,由此可见柏辉章在贵州的地位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柏辉章此人在抗战之前不是什么好人,除了贩卖大烟,勒索民间,祸害老百姓以外,没做过什么好事。
柏辉章这个人是土军阀,所以吃喝嫖赌无一不通,当时贵州军阀也基本都是这样。
当时贵州人特别贫困,除了自然条件恶劣以外,军阀的胡作非为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当时贵州军阀所在的小城桐梓,到处都是西洋式的别墅,高级汽车,仆人成群,连他们姨太太的哈巴狗都是香港高价买来的,价值上百块大洋。
而就在桐梓城边缘的普通老百姓,全家五六口人穷到只有一二件衣服,给出门下地劳动的男人穿,妇女只在腰间围一个草裙,遮住下身而已,至于孩子,一律全部光着屁股,连一缕布也没有。
所以贵州的老百姓对这些军阀恨之入骨,后来红军经过贵州,大量老百姓报名参军,仅仅遵义一地,就有3000多人参军。
相比其他军阀,柏辉章倒是相对特殊一些,他特别喜欢住大房子,尤其是大洋房。捞到钱以后,柏辉章就会请一些有名的设计师,给他设计特别的住所。
其中最有名的一处,就是谁都知道的遵义会议所在地,毛泽东他们的遵义会议就是在柏辉章的公馆开的。
柏辉章为了这个公馆花费了很多心血,他曾经去上海租界浏览多时,最后选定了几所洋人的别墅后,让设计师仿造,由自己大哥柏继陶负责监工。
这样花了数年的心血,才完成了这所别墅柏公馆,也是遵义里面最奢侈的豪宅。遵义会议遗址的说明中写道:柏公馆建造的颇为考究,宽敞的廻廊、转角楼梯、青砖廊柱、雕花门窗、窗上还装饰着国民党党徽,天花板上的灯、都是从一只鸟或一朵花的雕塑中伸出来,共耗费三万多块银元。
要知道,当时8元块银元就可以让一个成年男性一个月不愁生活。而贵州即使没有饥荒,每年有不下十几万人饿死,柏辉章之流却狂奢极欲,实属该死。
后来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王家烈傻乎乎的同红军火拼,结果蒋介石命令薛岳文攻武卫,将王轻松解决。柏辉章虽然还是王家烈的堂兄弟,却推波助澜,联合另外一个103师师长何知重搞所谓的闹军饷,包围王家烈公馆要求他下台,最终把王家烈彻底从贵州挤走。
随后,柏辉章因为有功,被继续保留102师师长角色。蒋介石怕贵州军阀继续抱成团,将102师开拔离开贵州,由此该师成为一支听命于国民政府的军阀部队。
如果说之前都是祸害老百姓的败类,抗战开始以后,柏辉章和他的102师绝对是抗日英雄。该师前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战功赫赫,为国家民族立下了大功。
其实,这是多么不容易啊,因为102师其实很难和日军正面对抗。
102师是黔军部队,黔军是国军中最没战斗力的部队。
黔军被称为双枪军,打仗时候一只烟枪一只步枪,一边吸毒一边作战,一旦鸦片不够,仗就打不了。黔军在民国历史上基本没有什么胜仗,唯一的一些胜仗都是在省内内讧。
红军当时杀到贵州,除了第二次遵义战役以外,根本没有遇到黔军什么抵抗,黔军基本闻风而逃,阵地上丢下不少武器弹药,还有鸦片烟枪。
就算是第二次遵义战役,黔军也是打得一塌糊涂。电影长征放映的时候,一些解放军老将军也曾经去观看。这些老爷子看到娄山关战役中,红军和山上的黔军拼刺刀的场景时哈哈大笑:这个导演是乱拍啊,黔军哪里敢和我们拼刺刀,我们挺着刺刀冲上娄山关,黔军看到刺刀就跑了!
至于黔军的武器装备更是很烂,赤水作战中,红军缴获了200支黔军的赤水造步枪。结果试射的时候,发现子弹出膛200米居然不走直线,有的步枪连续打了几枪枪膛就堵住了。虽然红军极度缺乏武器,仍然把这些步枪烧掉了,因为那这种步枪去打仗等于去送死。
但这些都是抗战之前,抗战中,102师虽然战斗力还是虚弱,战斗意志却极为顽强,每每和日军血战到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期间伤亡惨重,团长营长一级军官询过无数,连柏辉章亲弟弟柏宪章上校也战死沙场。
此战,102师更是打的极为英勇,丝毫没有丢了贵州人的脸,也多次被蒋介石奖励。
新墙河防御战一打响,日军出动3个师团猛攻102师阵地,战斗自然无比激烈。
102是参谋处主任李铁轮回忆:9月17日新墙河北岸敌人,集中3个师团兵力附带坦克,骑兵,炮兵向我发起攻击,首先以重炮轰击新墙小镇,一时间弹落如雨,小镇瞬间成为一片瓦砾。好在我军早有准备,机枪掩体工事没有放在小镇内,而是放在两侧小山峡内,当日军以汽艇强渡时,我军以全部机枪交叉火力封锁新墙河渡河店,敌人一片片从汽艇上栽落江中,汽艇也被击毁,敌人多次强渡都没有得手。但日寇从侧翼的304团右翼强渡成功,建立了桥头堡,这对我军威胁极大。柏辉章师长严令该团团长许世,俊一定要消除敌人桥头堡。许立即组织部队冲锋,亲自去一线督战,勇猛冲杀,终于将日军歼灭殆尽。日军基本都被歼灭,一部跳水逃生都被淹死,仅有一人被俘。被俘军曹被押解到师部审问。以往日寇都极为嚣张,就算被俘也是不说不动,找机会逃跑或者自杀。这次,这个军曹却说了一些日军进攻部队的情况,随后反复说:你军大大的好,有名有名的军队。我的是俘虏,不杀(意思是不要杀他)!
其实并不稀奇,因为这个军曹的部队在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时候,就和102师交过手,知道该师是极为顽强的部队,心中对其很是敬畏。
日军使用汽艇强渡数小时,都没有得手,随即以飞机大炮封锁江面,并且使用坦克低近炮击,开始修复新墙河上在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被炸毁的军用桥梁。
102师早有准备,立即用配属的少量重迫击炮还击!
由于102师在此处防御多时,迫击炮早已测定好的方位,所以炮击非常准确。几十发炮弹准确的砸过去,这所桥梁很快就被炸塌。日军桥上的工兵在炮击中,如果电线杆上的麻雀一样纷纷落水,一部是炸死后落入河中,一部则是自行跳水逃命,随即被冲走,自然架桥也失败了。
102师以区区一个师的兵力,面对日军3个师团,坚守12个小时之久,实属极为难得,但也付出巨大代价。
但随着时间的继续,日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猛烈攻击102师,逐步将阵地一块块的摧毁。数小时后,又从306团正面阵地突破,并且使用骑兵向102师纵深冲击。
306团团长陈希周几次向柏辉章告急,柏辉章紧急命令102师的补充团占据二线阵地,防止日军骑兵继续突进,同时下令一线所有部队不许后退一步,务必坚守各个据点,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于是,102师继续和日寇血战,整个阵地上到处都是惨烈的战斗,面对日寇优势兵力的冲击,102师官兵坚守每一寸阵地,死光了一层才退一层。
当时战斗激烈,日军骑兵又冲入二线阵地,显然柏辉章应该把司令部向更远的后方撤退,但他居然反而将指挥部推进到更靠近一线的地方,以便于及时指挥。
看来柏辉章这个家伙,胆子也是不小,算是一个很好的军人。
此时,战斗更是惨烈,日寇相当一部兵力已经强渡过新墙河,306团第1营死守笔架山阵地。1个营区区500人被日军13联队2000多人围攻,伤亡惨重,无力坚持,只得向后方要求支援。
柏辉章当时已经将所有预备队都用完,手上只剩下几个传令兵,无计可施。
正巧此时工兵1营人赶到师部,他们本来是用于协助102师破坏道路的,率领上千民众将这一线道路破坏大半,此时日军已经杀了过来。该营只得掩护民众撤走,随后回到师部复命。
-----------------柏辉章和他的别墅,也就是遵义会议遗址,很漂亮的一座建筑。
柏辉章见工兵营这几百人赶到,真是如落水的人突然发现一根大木头,非常高兴。
但他也知道,工兵不是作战部队,也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可是仗打到这个地步,只要是军人都要拼命了。
柏辉章亲自对工兵营全体官兵训话:我知道你们是工兵,不能打仗。但现在日寇已经杀到眼皮底下,我们无兵可用,新墙河阵地十分危急,只能让你们上了。你们谁不愿意去,我不怪你们,你们可以自己跟着老百姓撤到后方去。
让柏辉章没想到的是,工兵营的官兵们群情激奋,纷纷说:什么工兵步兵,我们都是军人,来这里就是打鬼子的,师长赶快给我们发枪吧(工兵只有一部分有枪)!
还有几个工兵说:妈的,早就想跟小鬼子拼命了,我们修路的时候,当地民众说小鬼子把他们糟蹋惨了,连70岁的老太婆和10岁的小女孩都被这群畜生强奸了。现在就是有小鬼子就没我们,有我们就没他们,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死!
于是,当晚该营工兵就冲上了笔架山阵地,和日寇英勇苦战了1天夜。期间也发生了激烈的肉搏战,工兵们毕竟不是战斗部队,刺刀拼刺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有的步枪就根本没有刺刀。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居然拿起铁锹和洋镐和鬼子玩命,有的中刀受伤以后,拦腰抱住日军士兵拉响身上的手榴弹。
最后,全营数百工兵仅剩营长杨炯和30个士兵幸存,其余都壮烈殉国,鲜血撒满了笔架山。
到这个时候,102师已经苦战24小时,一线阵地已经被突破大半,他们伤亡惨重,却仍在坚持。
以刘威仪团为例,该团第一营死守古家村,血战数场后仅剩100多人。而第二营死守黄泥港,最后仅剩代理营长徐锦江和18名战士幸存。柏辉章让他们撤退,徐锦江回答:我们全营弟兄都战死在这里,他们都是好样的。现在就剩我们19个人,我们如果这样撤了,以后还怎么见人。就死在这里算了,拼死一个鬼子算一个吧。
稍后日军数百骑兵冲入黄泥港,徐锦江和18名战士冲上街道和日军肉搏,结果全部光荣殉国。
而第三营也在激战,营长孙国桢殉国,全营伤亡殆尽。
柏辉章见一线阵地千疮百孔,已经无法继续坚守,只得下令转移到二线阵地。
但此时102师师部所有警卫部队已经全部派到前线,仅剩几个参谋和勤务兵,日军骑兵又在到处乱窜,根本没法撤退。
但柏辉章说:日军已经杀到几百米内了,不撤的话,师部马上就会被日寇打掉。到时候整个师没人指挥,还怎么继续打仗,我们必须走。
话音未落,几发炮弹落到师部不远处,气浪把两个参谋掀翻,柏辉章率领师部立即转移。
但没走多远,1个排的日军骑兵就追了上来,当时师部根本没有卫兵,眼见就要没命。
参谋处主任刘铁轮大惊,让柏辉章师长赶快往山上跑,自己带着几个参谋和勤务兵留下阻击敌人,哪怕抵抗五分钟也有一线生机。
但柏辉章不愿意走,他亲自拔出手枪,指挥七八个文职人员准备抵抗时,山上突然冲下来30多人。
这是奉命退下来的工兵营杨炯等31人,刘铁轮很高兴,这样多少多了些护卫的力量。
眼见日军骑兵越来越近,连面目都看清了。
刘铁轮急忙说:我看这是敌人侦察部队,后面就是大部分,我们不要开枪,赶快上山躲避。
柏辉章却说:不能躲,杨营长,你马上带人迎上去打,一定要狠狠开枪。
杨炯毕竟是工兵出身,不懂步兵战术,他说:我们就这点人,如果一打不就暴露目标,敌人追过来怎么办?
柏辉章说:这是命令,你去执行,稍后再说。
杨炯只得带着部下迎上去,用机枪和步枪猛烈射击了几分钟。日军骑兵当先两人中弹落马,余部哇哇叫着一拥而上。
杨炯大惊,心想这下完了,肯定要全部战死了。
却没有想到,日军骑兵冲了几步,突然一起勒马回头跑了。
杨炯他们赶快回来,跟师部其他成员一同爬上山撤走,等到他们半小时后爬到山顶,才发现日军骑兵带着一个中队的部队杀了回来。
这时候柏辉章才说:你们没实战经验,不懂这个。我们如果不打就跑,两条腿哪能跑过这些骑兵的四条腿,必死无疑,所以一定要拦在大路上迎上去打。日军骑兵看我们敢这样打,肯定会认为我们是大部队。他们是侦察部队,不敢和我们决战,只好回去汇报,带着步兵来打。等他们步兵来,我们已经跑远了,他们还打谁去。
几个人哈哈一笑,笑声未落,突然又有一架日军飞机过来,朝着他们就投了两枚炸弹。
他们急忙卧倒,好在山地崎岖不平,炸弹都没有炸中。
柏辉章说:这里还是太危险,我们赶快撤退到二线阵地去。
一行人用了2小时退到二线阵地,刚到就接到第4军军长欧震的电话。
欧震说:102师务必继续坚持防御,全力阻拦敌人前进,掩护其他部队完成反击部署。
柏辉章苦笑道:现在日寇步兵分头以优势兵力攻击我各个阵地,日寇骑兵又在到处乱窜,我师已经坚守数日,伤亡惨重,目前可以继续作战的不到1000人。就这点兵力,阵地千疮百孔,恐怕敌人钻空突进到战区后方乱窜,要求军长至少派一个团来支援。
欧震在电话里面思考了几秒钟,然后斩钉截铁的回答:目前军的预备队全部用光了,仅剩90师的一点部队做最后决战用,一兵一卒也抽调不出来。你们只能自己坚持!
柏辉章放下电话,愤愤的连说了几句:孤军作战!真是孤军作战!
随后,他又电话给二线阵地的各团,下令誓死坚守,务必战到最后一个人,在所不辞。
放下电话后,柏辉章又说:现在火线上战士不满千,营长以下快牺牲完了,就剩一些零星部队分守各个据点,我看是坚持不住了。欧军长说无法增援,我们只能自己死战。我决定自己去第305团督战,陈副师长去第304团去,马上就出发,我们以决死效命,就算守不住,大家死在一起就是了。师部所有事物,都由参谋长负责。
参谋长熊钦垣说:虽然师长这一去,官兵们倍受鼓舞,肯定能以一当十,但这一去实在太危险了,您要慎重。
柏辉章却没有理会,拿起手枪,仔细检查了一下弹夹里面装着的子弹,然后塞入枪套,同副师长两人赶赴火线了。
一般来说,师长不佩戴枪,因为如果师长也需要用手枪开枪,那么全师早全军覆没了。柏辉章检查手枪里面的子弹,也不是为了杀敌,而死为了关键时候自杀用。
就这样,102师又苦苦坚持了2天,才收到薛岳的撤退命令。
102师由此退到株洲,柏辉章清点一下人数,仅剩600多人,而该师鼎盛时期为9000多人,全部是贵州人。
结果之前历次战役都伤亡惨重,诸如淞沪会战后,全师仅剩3000人,补充到7000人后,经过徐州会战,又只剩2000多人。
到了此时,贵州籍的9000多老兵几乎已经全部战死,幸存的寥寥无几。
柏辉章心情异常沉重,召集残部训话:弟兄们,这一仗打到现在,我们102师仅存官兵600余人,牺牲损折九成以上。自抗战以来,在历次战役中,我先期出贵州省的家乡子弟兵几乎伤亡殆尽,军官活下 来的也寥寥无几。历次新兵补充,未及训练就匆匆开赴战场,在敌人的优势炮火下,军官不畏死,士兵不惜命,以报国之心浴血奋战,杀身成仁,殉国的官兵弟兄是 军人的楷模,是我们的榜样。你们都是好样的是102师的骄傲,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有你们在,我们102师的这杆大旗就倒不了。你们都是久经战场的将士, 富有战斗能力和经验,我们要时时刻刻准备再赴疆场,为国效命,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请记住第二次长沙会战,新墙河边有我102师光荣。
讲到动情处,柏辉章留下了眼泪。
台下的几百官兵,也纷纷流泪。这不是为他们自己,而是为了已经殉国的上万102师的英雄官兵们。
撤退时,工兵营营长杨炯则被日寇切断退路,无法撤退。杨营长毫不气妥,率领这30多人,一路收集掉队的各部士兵和被日寇残害的当地男青年,组织了600多人的游击队,四处袭击日军,埋设地雷,烧毁仓库,伏击小股日军,坚持到战役结束。
这30多工兵,活到战役结束的,不过10多人了!
此战102师伤亡极大,但也受到很大荣誉。从蒋介石到薛岳,杨森都给102师众多嘉奖,战后又补充了4000人的新兵。
此战102师尽了最大努力,迟滞了日军向南的推进,杀伤了日军大量部队,堪称非常称职。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为了纪念102师官兵的牺牲精神,在遵义修建了陆军第四军第一百零二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时至今日,贵阳市城南有个著名的地名叫做纪念塔,不少公交车在此设站上下乘客。只是这座纪念塔,也作为宣扬反革命军阀部队的产物,早在1952年就被我党拆毁,不复存在了。
只是,这个102师师长柏辉章的下场却很惨。
抗战结束后,柏辉章不愿意再从军,带着第88军副军长的职务退役。蒋介石对他还是比较客气的,给了他一个国防部中将部员的虚职和一份丰厚的薪饷,以表彰他在抗战中的贡献。
之后柏辉章一直在上海隐居,到了1949年才回到家乡贵州遵义,被蒋介石任命为为黔北绥靖区副司令。
但柏辉章无意和蒋介石一同沉船,也不愿意以区区兵力和解放军对抗,自寻死路。他在同年11月24日在第2绥靖区率部起义, 投降了解放军,成为解放军的遵义地区剿匪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
柏辉章没有参加过内战,没杀过解放军,此次又是投降解放军,属于主动参加革命,似乎应该有很好的下场吧?没想到事实正好相反。
建国后,柏辉章很快就因为反革命罪被捕。
在1952年,柏因不存在的所谓“ 组织中国国民党党员反共救国会罪名,于9月14日被中共枪决。
------------------日军此战也非常谨慎,主要是第一次长沙会战被打怕了。他们使用了众多的重武器,火力非常惊人!
决战地点定在汨罗江和捞刀河之间
虽然新墙河一线国军奋力防御,但却不能长时间阻挡日军。
此次日军作战方式和过去有所不同,以往日军多需要等待友邻部队渡河成功,消除侧翼国军威胁以后,才继续南下,但这股日军有所突破以后,立即南下同退守二线阵地的第4军和第58军一部血战。
这样一来,新墙河战斗爆发12小时之后,就有一部日军强渡成功,并且向汨罗江一线进发。
新墙河继续坚守3天以后,薛岳认为大部日军已经南下,继续新墙河正面防御已经没有意义。薛岳随即命令新墙河一线部队先避开日军正面,向幕阜山区挺近,一旦站稳脚跟就立即向西侧击敌后,以牵制日寇继续南进,同时命令主力部队向第二线汨罗江靠拢,准备继续阻击日军。
坚持最久的第4军也向东侧山地撤退,以防止腹背受敌被日军合围。
具体为:
(一)第27集团军以第20军(其暂编第54师仍留守通城)即向朱公桥方面协同第58军、第4军(及配属的第60师),务于19日拂晓向敌进行侧击。
(二)第37军(缺60师)以140师一部担任长乐街附近汩水南岸的守备,主力于麻峰嘴附近占领阵地。
(三)第99军以92师推进至三姐桥,99师推进至文家山占领阵地,均归担任汩水沿线防守的第37军指挥。
(四)第26军由浏阳以西向北推进至金井、将军坝地区,限20日拂晓到达。
(五)第10军于18日由衡阳开至株洲以北浏阳河南岸的东山、渡头市、普迹市待命。
(六)第74军由分宜开至万载及万载以西的柏树、潭埠、黄茅镇,限于23日到达。
(七)第30集团军的第72军,由修水县以东的三都及在修水县附近开向以北的通城准备反攻(之后改令向西开至平江)。
(八)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率74军炮兵团开至金井,并指挥重迫击炮第2营协同第37军作战。
由此,新墙河一线战斗大体结束。
日军19日杀到第二线阵地汨罗江,同此处的37军和99军共5个师发生激战。
9月20日,日军第3、第4、第6师团及早渊支队猛攻汨罗江37军阵地,37军誓死抵抗,血战一日,汨罗江被日军突破。
到了20日,日军4个师团从37军阵地突破,逐次渡过汨罗江。
但37军并不气馁,继续退到主阵地坚守。
其实当时的情况对国军来说还是不错的,却也有出乎意料的地方。
薛岳本来是试图在汨罗江和捞刀河之间选择决战阵地,通过汨罗江,新墙河阵地消耗日军实力以后,在这一线将日军重创。
没想到日军将4个师团重兵紧密靠拢在一起,集中兵力猛砸这两条防线。所以,虽然新墙河和汨罗江的国军防御坚强勇敢,却不能长时间阻挡日军的推进。
日军有一定伤亡,却毕竟有高达12万大军,这伤亡1万多人也算不了什么。就补给和士气上来说,作战仅仅一周时间,无论士气还是补给还相当充足,远远没有到疲惫不堪的地步。简单就是一句话,日军突破两道防线以后,仍然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所以,薛岳面前就出现一个选择,是继续放弃汨罗江和捞刀河之间的决战,继续消耗日军实力,然后选择长沙,甚至长沙以南的株洲等地作战决战战场呢?还是选择在此处进行大规模决战。
如果选择前者,使用一部分主力在这一线和日军全面对抗,有一定风险。
目前日军4个师团重兵集结在一起,很不容易对付,吃不掉,啃不动。
如果这一线决战不顺利,不能对日军造成很大打击,反而导致自己几个军伤亡惨重,那么日军突破捞刀河杀到长沙以后,估计日军仍然具有相当的攻击力。我方几个军刚刚经过激战,战斗必将锐减,长沙能否保得住,就很难说。
怕是还要继续南撤,再次和日军选择决战地域。
此时选择在长沙或者长沙以南决战,显然这一线地形对并不有利,而且汨罗江到到捞刀河一线阵地比较坚固,地形又好,经营多年,随意放弃非常可惜。
相比起来,如果选择在汨罗江到捞刀河一线,使用国军重兵集团和日军对抗。只要能够大量消耗日军战斗力,就算战斗不成功,最终还是撤退,日军也会有很大损失。最后日军到达长沙城下时候会伤亡很大,疲惫不堪。
此时集中主力部队向北猛击,有望一击击溃日军。
毕竟当时增援的国军3个主力军还在向长沙靠拢,等到日军到达长沙,这3个完整的军正好赶到,那就是很好的机会。
薛岳权衡再三,认为需要将第一次决战地点选在捞刀河以北,这主要是目前大体局势还是对国军有利。如果随意放弃长沙,从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极为不利,在当时看起来也没有必要。
日军因为急于进攻,攻破第一线新墙河和第二线汨罗江以后,无法顾及侧后的国军,只是一味南下。
这些国军暂时撤退进入东侧幕府山后,很快在薛岳命令下开始反攻,四处攻击切断日军补给线和殿后部队。
第9战区在新墙河以南的第4军,并未向以南的汩水撤退,而是横通战线的后方,向东转移至幕阜山区,与原在南江桥一带的58军及在通城以南的第20军会合,等待最后的决战命令。只要决战命令一下,这些部队立即会下山,南下猛攻日军补给线和撤退的路线。
所以,根据战区命令,这些部队很快就就依托幕阜山向西发动侧面进攻,与日军右侧负责掩护的第40师团一部发生遭遇战。
21日,58军击溃第40师团掩护部队,该部仓皇退向洪桥,该军即向西进行追击并向大荆街方向前进,第20军向西进攻时占领了关王桥,第4军在江源洞以南亦与敌第40师团激战了一天。此时位于平江的第27集团军3个军以及增援的第60师,则在汩罗江以北依托幕阜山区,对西面之敌进行侧击,威胁其南进的后方。
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由王劲修所率的第4、第5、第8挺进纵队,此时已到达敌后的咸宁铁路沿线附近,并于9月24日,收复了汀泗桥车站;挺进第6纵队,则在敌后崇阳附近,破坏公路和桥梁。
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国军最厉害的一招就是破路。这次重复破路,更是得心应手。数万湖南民众在政府组织下,将这一线大小道路全部破坏,加上9月湖南地区炎热又降雨,到处成为一片泥沼。
阿南惟几虽然在战前强迫上万当地中国民夫参与军队修路,但自古毁林容易,种林难,修路的速度极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所以,经过两条防线以后,日军重炮部队,辎重大车也几乎都摊在路上,都已经无法前进,仅仅由山炮部队和辎重马匹携带火炮和补给跟随步兵前进。
攻击汀泗桥的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独立团第三营第七连排长程正坤 回忆当时破路:我团以第三营攻击汀泗桥的同时,另外第一二营掩护地方政府征集的数万民工在破路。这些民众保守日军危害,对日军有着刻骨仇恨,此次他们在军队的指挥下,手持撬棍,木棍绳索,牵着耕牛,万人动手,翘的翘,拉的拉,挖的挖,将这一线铁路完全破坏。有的铁轨,枕木都被抬走,沿着铁路的电线全部被剪断,只留下光秃秃的电线杆,有些地方连电线杆都拔起来抬走了。由于日军倾巢而出南下进攻长沙,铁路沿线非常空虚。各据点日军看我们数百军人掩护民工破路,根本不敢出击,只是在据点里面盲目放了些空枪,无可奈何的看着自己的运输大动脉完全瘫痪。
换句话说,日军的虽然正面冲的很猛,但后方已经一塌糊涂,甚至补给线几乎都被国军切断了。
薛岳预计,日军这种情况,最多可以再支持二周,也就是最多进攻20天就必须南返,不然等待他们就是被国军包围重创。
58军和游击队打得好,负责侧后袭击的川军20军打得就更好,把补给线上的日军揍的一塌糊涂。由于日军主力尽数南下,在新墙河一线后方仅有数千兵力保证补给线和仓库,这是20军的好机会。
20军133师388团代理团长陈德邵回忆:敌主力南下以后,集团军司令杨森紧急命令防止日军侧翼包抄的第20军立即由通城,黄岸,天岳关,南江桥几处,猛烈进攻新疆和以南地区,阻击日军后续部队,破坏日军后勤设施。
于是133师连夜赶到岳阳步仙桥附近!当时日军步骑兵和辎重部队一共只有2000多人, 10多辆坦克装甲车防御大荆街的巨型粮食弹药仓库。另外还有数百日本工兵,强行拉了数千中国民夫,抢修新墙小镇一线的公路。133师师长夏炯得到这一情报以后,命令399团配属工兵一排,袭击大荆街的仓库,398团夜袭筑路的日军,同时于路上设伏,准备伏击增援大荆街仓库的日军。
399团在陈德邵率领下,花费一天时间做好准备工作,在第二日凌晨2点突然发动袭击。该团第3营以排山倒海之势,将仓库警备日军200多人击溃,然后立即放火焚烧了仓库。
在第3营袭击的同时,该团迫击炮部队猛烈炮击其余数百的日军露营部队。
一时间,仓库着火爆炸,日军营地到处都是炮弹爆炸声,日军大乱,人马互相践踏,东奔西窜,又被第3营机枪火力射杀,一排排的倒地。
于此同时,398团也击溃日军工兵部队,日军工兵丢下数千民夫抱头鼠窜,该团立即组织民众撤离,让他们回家。
搞定这两股日军后,398团和399团又在公路上设伏,准备袭击增援的日军。本来日军行动都是很迅速的,一般遭袭以后,援军几十分钟内就会出发。但由于此时日军遭遇突袭混乱,后方兵力又太少,夜晚根本不敢增援,到了10个小时后,也就是第二天八点才有1000多骑步兵杀向大荆街。
结果,该部先是被公路上的地雷和预设的集束手榴弹炸死了近百人,随后又被这两个团集中兵力伏击。激战2个小时,日军大败,在飞机掩护下勉强突围。
此战,日军伤亡近千人,更惨的是仓库完全被破坏,修筑公路的计划也被彻底打破,这对于这附近的日军也许还没有什么,因为他们还可以得到岳阳后方的补给。但对于远在150公里以外长沙的日军,就是灭顶之灾,因为他们这一条重要的补给线就被切断了。
类似的袭击还有很多,日军由于后方战场长达近200公里,兵力有非常空虚,实际上是无力防御的。
------------------此战国军侧面打得很好,把日军补给线搞得一塌糊涂。
侧后打的很好,正面其实也不错。
汨罗江防线虽然已经被突破,但第37军及从99军配属来的两个师(92、99师),已在汩水中、下游以南地区构筑阵地,军部位于金并以西之檀树湾,增援的第26军到达了距离37军不远处的平江以西的瓮江地区,军部位于瓮江以南之金井。战斗力较强的第10军向长沙东北的福临铺、金井开进,以增强第37军、26军在该地的防御。
战区作为预备部队的王牌74军正向浏阳与长沙之间的春华山、黄花市前进,准备在夏家塘、春华山、赤石河、石灰咀一线布防,阻击南进之敌。
可以看到,不仅国军在侧后处处开花,正面也有不少部队,即使日军4个师团聚集在一起,还是可以打一打的,所以形势对国军还是比较有利的。
由此,薛岳不顾参谋处长赵子立关于后退决战的建议,将第一个决战地点选在了捞刀河以北汨罗江以南的区域内,并且准备集中5个军的兵力,给日军以重创。
可以说,在当时一般军事角度看来,薛岳做的很有道理。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很好的局面,又被国军落后的通讯技术完全破坏,技术上的落后又让国军吃了大亏,造成这一决战根本无法实现,甚至让国军差点发生了崩盘。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1-06 09:53: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第二次长沙会战
下一篇:战长沙,第二次长沙会战(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