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最后的石牌 鄂西会战(上)
2019-01-10 08:21:32  来源:萨沙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进入了1943年,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日本自1938年下旬的武汉会战以后,就已经没有发动过可能灭亡中国的大规模会战。不是它不想这么做,而是它已经陷入持久战的泥潭,不能自拔。而自从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以后,日军又增加了美国、英国这几个强大的敌人,情况更为危险。所以,在1943年此时,日军确实已经无法打垮中国,更不可能结束侵华战争。他们能做的只是发动一次次的局部会战,利用己方军队战斗力上的优势,保证日军在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仅此而已了!这就是今天要说到的豫西会战!

  大日本帝国走向灭亡

  自从珍珠港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就认为,日本帝国进行的是一场豪赌,而且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以偷袭珍珠港的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在内的一群日本军方高层,都很明白美国的工业能力,知道日本远非美国的对手。山本五十六曾经说过:美国工厂的烟囱比日本的树木还多。

  这虽然是夸大,但仅仅以1928年的世界工业产量来看,日本仅仅占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二点六,大体和意大利差不多,低于英国的百分之九,法国的百分之七,以及还没有完成五年计划的苏联的百分之五,更比不上德国的百分之十一。

  而美国在1928年是什么数字,百分之四十四!是日本的20多倍。

  随后虽然美国遭遇大萧条,对工业有很大影响,但综合实力强于日本至少七八倍是丝毫没有问题的!

  所以,山本五十六在开战之前曾经尽量游说高层避免和美国作战,因为几乎没有可能性获胜。只是作为一个军人,在上级做出务必进攻美国的命令后,山本也只能服从,并且大胆的偷袭太平洋舰队的计划。

  山本五十六坦率的说,即便太平洋舰队覆灭,日本也只能保持在太平洋上一年左右的优势。

  自然,偷袭珍珠港比较成功,随后秋风扫落叶一样,吃掉几乎没有什么盟军力量的东南亚更是不费吹灰之力。日本在短短1年内建立了,仅次于元帝国的世界第二大帝国版图。

  遗憾的是,这只是黄粱一梦。

  偷袭珍珠港虽然成功,但美军的3艘航母毫发无伤,不过炸沉了一些老式战列舰而已。甚至后来的军事专家认为,珍珠港事变是在帮助美国人推进航母战术。此时太平洋上的作战,战列舰已经无足轻重,核心力量就是航母以及岛屿上的作战飞机。岛屿是死的,很容易被敌人破坏,航母才是中坚力量。

  山本预计可以保证1年的优势,实际上日本连1年的优势也没有保证。

  1942年5月,日美在珊瑚岛发动了航母大战,双方各有1艘航母被击沉,日本两艘航母重创,美国一艘航母轻伤。总体来说,珊瑚岛海战双方打了个平手,但这是美军第一次遏制了日本的步伐,并且给日军宝贵的航母编队造成了损失。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中日军惨败,损失了4艘重型航母,美军只损失了1艘。日本花费15年制造出来的航空母舰,被美国俯冲轰炸机在短短15分钟内炸沉3艘。

  以日本的工业能力,根本无法弥补航母的重大损失,从此在太平洋上陷入劣势。

  中途岛战败以后,日本国内的精英人物基本明白了战争已经失败。因为在珍珠港事变那么困难的时候,美国人尚且没有屈服谈判,现在既然占了上风,又怎么会和日本和谈呢?

  果然,1942年下旬,长达近半年,异常惨烈的瓜岛战役结束。经过六次海战和可怕的陆战,最终以日军彻底战败告终。瓜岛战役的失败,预示着继海军以后,日本帝国陆军也开始走向衰亡。

  与此同时,世界大战的局势也对日本越来越不利。

  1943年1月31日,德国的保卢斯元帅向苏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德军惨败告终。

  德军和轴心国部队损失81万人,虽然苏联损失更为惨重,但德军从事失去在苏联的战略优势,转为防御。

  苏军开始扭转局势,英国人也是这样。

  1942年11月3日,英国人彻底击溃德军北非军团,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事后,丘吉尔自豪的宣称,此战之前我们从没打赢,但此战之后我们再没有打输!

  随着这三大战役的结束,轴心国已经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境地。

  1943年上半年,美国一直在积蓄力量,大肆扩军和建造新式武器,并没有全力进攻。但4月,美军P38战斗机击毙了山本五十六大将,所谓的日本战神横死异国他乡,这对于日本的民心士气有着极为重大的打击。5月美军夺回失土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

  1943年6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攻取马绍尔群岛的指令。

  虽然瓜岛、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还距离日本本土非常远,不过毕竟是美国在进攻,日本陷入防守了。

  这边印度的中国驻印军也在1942年10月开始陆续发动对缅北的攻势,总之一切都对日本开始不利了。

  事已至此,此时的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和华中11军司令官横山勇,都也无可奈何,只能先管好眼前的事情了。

  日军高层军官通常都是本国的精英人物,相比普通人都有着更高的智力和能力。而且,他们通常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经历的事情比较多,对于世界是比较了解的。

  早在中途岛战役失败之时,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就认为侵华战争实际上已经失败。以侵华日军现有兵力,绝对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打垮国民政府,而太平洋上的日军恐怕最多也只能支持2到3年。入侵中国,最终必将以日本屈辱的投降告终。

  但如果此时撤出中国战场,也绝对不可能。所谓上船容易下船难,有些事情一旦开始,想不做就难了。日本在中国目前已经战死超过40万人,伤亡总数约80万以上。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现在要随意的放弃占领区后撤,国内民众绝对不可能答应,日军普通士兵也不可能答应。

  所以,侵华日军实际上是被架在火上烤。

  畑俊六他们明明知道在中国无论怎么继续进攻都是毫无意义的,却不能撤退,将这些兵力用于更重要的战场。

  进退维谷,尴尬不堪!

  好在,此时中国战场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对日军很有利。

  虽然太平洋和缅北日本都陷入颓势,离失败还远得很。

  之所以美军和享受美军补给的驻印军能够反攻,依赖的无非是美国这所民主兵工厂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军事物资。

  中国驻印军军官曾经有一个回忆,他们同美国游骑兵前身一支部队协同作战。

  在穿越缅甸丛林的时候,遭遇了可怕的高温和缺水。中国军队的士兵忍受着40度以上的高温,汗流浃背的携带着各种武器和弹药,非常的辛苦。由于骡子体力下降无法携带原有的弹药,中国士兵只得将多余的弹药扛着走。

  让他们惊讶的是,美国军官却下令将一切多余的东西全部丢掉。美国大兵立即丢弃了几乎所有的弹药,有的连火炮和重机枪都丢了,甚至因为炎热脱光衣服裸体行军。

  中国士兵大惑不解,随意丢弃如此宝贵的武器,在国军中绝对是就地枪毙,甚至有过弹药手丢失一个轻机枪的弹夹被枪决的。

  很快中国人就知道为什么美国人会这么做。

  等他们几天后走出丛林,带队的美国军官立即用无线电联络。几个小时后,一大群美军运输机飞来空投,从迫击炮到军服甚至剃须刀卫生纸,什么都有。

  这一支裸体美军瞬间全副武装,又武装到牙齿了。

  中国士兵都佩服的五体投地,认为美国人有如此充足的物资,想不打赢都是很难的。

  对于美国人来说,士兵的生命非常重要,尤其训练一名成功的士兵更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经历。至于物资算不了什么,机器一开就能生产出来。

  而中国却正好相反,中国有着很大的人力资源,年轻男人还是比较多的,但我们没有物资,更没有能够生产物资的机器。

  我们的对头史迪威说过,中国士兵是最好的士兵,他们能吃苦,遵守命令,不怕牺牲,只要有基本的武器和物资保证,就可以战胜一切对手。

  之前我们打不过日本鬼子,主要是我们没有物资,物资相差实在太远。

  本来和美国合作以后,中国就能够得到急需的物资,如果得到罗斯福许诺的90个美械师的武器装备,我们就可以对抗日寇,发动大反攻也是完全可以的。

  遗憾的是,时至1943年,中国却基本没有得到美国的物资。

  此时中国的国军情况,相当不好。相比印度的国军驻印军大量换装美式装备,大吃牛肉罐头,搞得兵强马壮,国军却穷到极点,几乎支持不下去。


------------------其实不单单是物资,就算人力也开始不足。当时中国沿海人口密集大省多沦陷,剩下省份中最大的就是四川省,有4000万人口。但前后出军人壮丁高达近400万,相当于10到12个人就出一个,基本所有能用的男性都用了。广西1200人口,也出壮丁仅仅100万,一样相当可观。图片都是在1944年豫湘桂会战期间被俘虏的少年兵。这些年纪比较小的士兵多为军队跑腿,做杂务,吹号之内,并不作战。


 

  日军在中国仍然保持绝对优势

  军事尚且不谈,以经济来说。战前国民政府主要依靠海关的关税支持财政,关税占财政的八成。但1938年日本联合舰队基本封锁了中国沿海,关税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粮食和物资,主要依靠沿海的江浙,广东,华中的湖南。此时这几个省份不是沦为敌占区,就是成为敌我拉锯的战区,经济自然急转直下。

  国民政府退入西部以后,财政收入锐减,又得不到什么国外援助。苏联,英国,美国虽然前后给了一些钱,但对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和军事作战来说,杯水车薪,根本算不了什么。

  以苏联为例,前后军售给中国20个简装师的武器装备,已经比英美累加还要多几倍了。但20个简装师才多少人?10多万人!

  中国国军规模有400万,仅仅一个武汉会战就伤亡近40万,这些装备算得了什么!

  还是就经济上来说,财政收入的剧减,军费开支又剧增,更有多达2000多万的难民涌入后方。这些难民大部分是需要政府救济的,自己无法有效生存,这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当时后方经济几乎崩溃,以货币来说,通货膨胀就相当夸张。

  军费不足,又没有财政收入,政府只能发行货币应急,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造成货币大贬值。

  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2头牛,但到了1940年只能买一头小牛犊,到了1943年只能买一只鸡了。

  普通老百姓生活窘迫,几乎连勉强糊口都做不到,挨冻受饿,苦苦挨日子。就算以往月薪高达上百块银元的大学教授(毛主席做图书管理员月薪8块大洋),此时也一塌糊涂。

  老舍是不折扣不扣的高级知识分子,高薪人士。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抗战中的老舍却惨得很,生活穷的一塌糊涂。

  老舍最大的嗜好是抽烟,以往抽的基本都是外国高级香烟。抗战以后收入剧减,只能先管好肚子,不能兼顾抽烟了。所抽的外国烟变为高级中国香烟,再变为低级中国香烟,最后变为四川土产的卷烟—黄烟。

  老舍回忆第一次抽这种烟:头一口就很惊人,冒的是黄烟,我以为误把爆竹买来了!等了一会,还好,并没有爆炸,就放胆继续地吸。吸了不到四五口,看见蚊子都争着向外边飞,我很高兴。既吸烟又驱蚊,太可贵了!再吸几口之后,墙上又发现了臭虫,大概也要搬家,我更高兴了!

  老舍以往戒烟多次,都没有成功,他笑谈自己是:先上吊再戒烟!

  此刻,却因为穷困被迫戒掉了。

  他自嘲的说:烟酒已经戒掉,再戒什么呢?戒荤吗?根本用不着戒,与鱼不见面整整已经2年,而猪肉羊肉进来也颇疏远,还敢说戒?

  老舍是留学过英国的教授,本来最注重仪表。但到了抗战时期,老舍只剩下一件长袍还勉强像样,可以穿出去见人,其余都已经典当变卖成粮食。没想到的是,当时其余的人甚至比老舍还穷,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下属的剧团编排一幕新剧,里面有个角色需要穿一件长袍。只是当时整个剧团都穷的精光,上百人凑不出一件袍子。当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任老舍来剧团的时候,大家一眼看中了他穿的袍子,就要借。老舍有苦难言,自己其实就这一件袍子充门面,一旦借出了自己穿什么?最后,老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这部剧开演之前,老舍大模大样的穿着这件长袍来到剧场,随后悄悄摸到后台,将长袍脱下交给演员,自己穿一身破单衣溜出来,坐在台下看戏。戏演完以后,老舍在悄悄跑到后台要回衣服,穿着大摇大摆出去。这样又让剧团可以顺利演出,老舍也保住了面子。

  大学老师和政府官员是中国收入最高的阶层,他们都到了这个地步,其他人可想而知。

  本来1941年12月之前,由于英美尽量避免和日本作战,所以拍日本马屁,不愿意给中国援助,中国非常艰难。

  但1941年12月英美中同时向日本宣战,并且成立同盟国,那么显然获得美国援助问题就不大了。

  遗憾的是,日本人也非常狠毒,他们知道中国并不缺乏人力,缺少的就是物资。所以在偷袭珍珠港以后,日本就全力进攻缅甸,占领了缅甸全境。

  由此,中国最后一条外援路线封死,即便印度堆着美国人1000亿美元的物资,你拿不到又能怎么样呢!

  1942年仓促开辟了驼峰航线,但全年运输量仅5000多吨,还不到美国自由轮商船一船的运输量。

  中国无法得到外援,自己有因为长达6年的战争消耗巨大,军队的战斗力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

  以国军最精锐的德械师36师为例,这只曾经宋希濂的骨干部队,淞沪会战时装备步枪近5000支,轻机枪350支,重机枪76挺,山野炮18门。到了1942年中旬,该师步枪只有2400支,轻机枪170支,重机枪52挺,山野炮全无。

  除了重机枪下滑相对较少以外,步枪和轻机枪都有近一半的减少,这样战斗力还能好得了吗?

  要知道,36师在1942年中旬是紧急增援缅北,守住国军最后防线惠通桥的最精锐部队。36师如此受重视尚且如此,其他部队就更不敢看了。

  直到1944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面部队始终没有得到什么美援物资,更别说美援武器了。

  就人员上来说,也差了很多。经过长达6年的作战,国军不但从170万规模扩大到400万,期间还伤亡了200多万,加上还常年需要至少100、200万的民夫从事军事运输和军事设置的建设,对于人力都需要很大的。国民政府控制地区的广西省,云南省,西康省人口都不多,湖南省和四川省几乎将适龄男人全部征集到部队,人力已经用到极限。

  以四川为例,因为征召壮丁还多次出现地方的骚乱,民变。

  以往壮丁是身体不好的不收,年纪偏大偏小的不收,但现在基本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连有大烟瘾的也都收进来了。

  到了1944年,实在没办法,连以往不需要服兵役的中学生,也鼓励他们从军,一共招收了12万多人。

  当时军官回忆,壮丁不是瘦弱不堪,就是病歪歪的。到了部队,一般都先要给壮丁治病,不然不要说训练,怕是都活不长。

  抗战初期虽然也是征兆壮丁,但绝大部分士兵都是自愿从军。此时则不同,大部分自愿从军的已经都进入了部队,剩下多是不愿意从军,被兵役法根据抽签原则选中的。

  这些人虽然也有一定抗日精神,但因为并非心甘情愿打仗,作战意志和抗战初期的士兵相比也差了很多。

  所以说,1943年中央军同等数量部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比1937年时要下降了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相比起来,日本人的战斗力也有所下降,但并不大。从1941年开始,日军在华最精锐的师团逐步调动到东南亚和太平洋,但并不是光调出不调入。

  日军几乎同时补充了大量新的部队,多半是用以往甲级师团中的一个联队为骨干,加上大量预备役人员组成所谓的治安师团。

  补充新部队的基础上,日军在中国仍然保存了一些战斗力强悍的主力师团。

  相比起来,侵华日军在数量上没有降低,兵员素质虽然相对抗战初期有一定降低,但武器装备反而有所增强,换装了很多更为先进的武器。

  诸如抗战初期被国军捷克式打的不像样的歪把子轻机枪,已经换为比较先进的96式轻机枪,最终换装了99式轻机枪。99式轻机枪相比中国捷克式轻机枪,已经没有太大差距。

  以华中横山勇的11军为例,它一次可以出动10多万主力出击,还有海空军掩护。此时日军在重武器上相对于国军的优势,不但没有比抗战前减少,反而有更大的差距。

  日军的火炮损失了可以立即补充,而且火炮越来越先进,可以更新换代。

  国军抗战初期重炮损失了就彻底没有了,因为自己造不了,更买不到。就比如36师,区区12门山野炮在淞沪会战中损失后,就再也没有补充上。

  所以说,这一时期,日军就重武器的火力上,反而比抗战初期具有更大的威胁。抗战初期,国军在防御中,即便中央军部队一般要2倍数量甚至3倍数量才能有效的防御住。

  此时,反而差距更大了!

  对付日军11军可以使用的十多万人,国军至少要3倍以上的兵力,就是约40万人。但无论李宗仁的第五战区还是薛岳的第九战区,都没有这么大的兵力,所以肯定是很难独立应付。

  在1943年初的浙赣会战中,本来已经制定了在后退决战,然后在衢州一线和日军主力大会战的计划。不过由于敌我力量相距很大,日军到了衢州战斗力并没有非常严重的削减,所以国军只得放弃决战计划,转为骚扰侧击,等到日军撤退时再进行追击。

  总体来说,侵华日军总战力稍有减弱,但下滑不大。相反,国军方面则减弱了三分之一。双方原来就有一定的差距,此刻又是此消彼长,差距就更大了。

  只是,一旦国军得到大量美国援助的军火物资,中国战场实力天平立即会急剧扭转。而中国得到美援物资只是时间问题,侵华日军最终还是会失败的。


-------------------------1943年以后,日军使用的众多新式武器,包括坦克,重炮和新式飞机。日军虽然兵员素质有所下降,但能来中国并且和国军作战的,都还是可以的。日本毕竟也有接近1亿的人口,原则上可以出动1000万的男性作战,其中至少500万以上是适龄男人。


 

  从1943年开始,日军停止对八路军新四军的大规模扫荡

  在国军和日军形势都很严峻的时候,我党却恰恰相反。由于1941年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并且将原本的小规模破袭战扩大为大规模运动战,导致日军伤亡5800人。

  随后日军于1942年开始了大规模报复性扫荡,比如晋察冀冬季扫荡,沂蒙山冬季扫荡,晋绥春季扫荡,太行太岳春季扫荡,冀南429扫荡,冀中51大扫荡,冀鲁豫927大扫荡,对华中新四军冬季大扫荡。

  在连续的扫荡下,八路军地盘损失接近一半,兵力损失三分之一,受到很大损失。

  代表是,日军集中区区2万多日军和几万伪军,轻松扫平了八路军最富裕最牢固的冀中根据地,打垮了此处我党的10万人枪。

  而和五一大扫荡几乎同时开展的太行太岳扫荡中,区区124人的益子挺进杀人队,突入10万八路军腹地,迫使八路军总部迅速转移,参谋长左权在撤退路上牺牲。

  由于撤退慌乱之极,战友甚至没有带走左权遗体,而是草草隐藏起来,随后被日寇发现。

  益子挺进队以轻伤数人的微小代价全身而退,而宣布击毙293,俘虏165人。即便击毙可以造假,但俘虏是无法造假的。

  不过,从1943年开始,日军突然停止了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大规模扫荡,除非八路军在其控制区做的太过分,才小规模出兵扫荡一下。

  为什么会这样,具体原因不明。

  与此同时,日军开始了大规模的从华北和新四军控制区的撤军行为。

  1943年初,日军现实从华北撤走4个师团,而将原本的4个独立混成旅团升级的62师团和63师团解体,几个月内兵力就锐减5万多人。

  到了1945年初,日军在华北对付八路军的师团锐减到5个,其中4个为日军中战斗力最差的丁级师团,而此时八路军已经有正规军60万,民兵100万的兵力,新四军正规军兵力也增加到近20万。

  因为兵力只剩这点,日军放弃了在华北的大量据点,其中包括上百个县城,至于农村无力固守,基本放弃或者由伪军接手。

  更有意思的是,日军从1943年开始停止对八路军大规模扫荡,而作为回应,八路军也停止了对日军的任何大规模攻击,直到日军投降前后。

  双方保持了很高的默契!

  更让人迷惑不解的是,1944年一号会战,也就是豫湘桂会战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分别出动大军进入原国军控制区。八路军晋冀鲁豫部队进入中原,陕北八路军进入湘鄂赣边,新四军挺近鄂皖苏浙。

  这些都是日军刚刚控制的占领区,奇怪的是,日军均没有强烈反应。

  而一号会战长达半年期间,日军从华北和东北先后抽调15万以上部队,运兵超过30万人次,运送物资更是巨大,都是经过华北地区,通过铁路。但整个会战期间,几乎没有华北八路军破坏日军交通的记录,铁路线基本畅通无阻。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从1943年以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基本对日军不构成大的威胁,虽然牵制一些垃圾部队,但数量少的可怜。

  战场的压力几乎全部转移到国军方面,这又为国军雪上加霜。

  为保持中国战场的优势,日军务必连续发动局部大规模战役

  1942年1943年中日战场大体比较平静。时至1943年中旬,双方只进行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两个大规模局部战役。

  两个战役结果都是不太好!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虽然一度攻入长沙,但在国军四面反击下,日军伤亡数万,狼狈溃退会原防区,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没占到什么便宜。

  至于浙赣会战也是一样!无论战略还是战术上,日军都是失败的。日军不但损失了几万有生力量,更没有歼灭国军主力,只是摧毁了浙江区区几个机场,国军花费1,2个月就重新修好了。

  虽然战果不明显,不过狡猾的侵华日军司令畑俊六认为这种局部的攻势作战不能停止。

  原因也不复杂,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此时日军还占有战斗力上的优势,可以保证持续的进攻,让国军被迫防御应付。正常来说,大家损失相同,国军由于国力弱,后勤差,恢复速度比日军慢得多。等到国军恢复差不多,可以反攻时,日军就继续进攻。

  这样始终日军处于战略的主动,国军无法有效发动进攻。

  其实以日军当时较少的兵力,如果不主动进攻而是防御,恐怕根本无法有效守住防线,到处都会被国军突破。就像当年的冬季攻势那样!

  所以,这种局部会战虽然对于中日最终战局毫无影响,至少可以在战术上保证日军短期的优势,保证自己在中国的主动。

  所以无论是畑俊六还是横山勇,都不可能停止对国军的局部攻势,大规模的局部会战不可能停止,包括今天说道的鄂西会战。

  长达3个月浙赣会战结束以后,此战中为配角的11军就开始筹划新的攻势。

  日本11军其实就是一个军区,实力非常强大。

  在1942年1月,第11军完成了对薛岳第九战区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伤亡惨重,但也造成国军数万人的伤亡。日军预计第九战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1942年5月,第11军作为配角参加了浙赣会战。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在会战中也有数万人的伤亡,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

  1940年枣宜会战中,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也有相当的损失,连集团军司令张自忠也殉国,加上1942年该战区的地盘河南南部和安徽西部都遭遇可怕的旱灾,粮食都有巨大缺口,预计短期内难以对日军发动攻势。

  11军的敌人就是第三第五第九和第六战区,那么唯一剩下具有比较强大力量,可以向日军反攻的,就是陈诚的第六战区了。

  1940年的枣宜会战,由于枣宜会战中宜昌沦陷,国民政府为了拱卫四川,在日军最有可能进攻的地区建立了第六战区,主要的地区是鄂西、鄂中、鄂南、湘北及湘西、川东、黔东,司令长官为陈诚。

  第六战区经过多时休整,战斗力有着明显的增强。在1942年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第六战区多次反攻宜昌,甚至一度攻占该城。随后因为己方伤亡较大,日军出动主力增援,才被迫放弃宜昌。

  随后两军对峙1年多,日军始终受到第六战区很大威胁。

  鉴于严重的形势,新上任的11军司令官横山勇认为,务必对第六战区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使得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再对日军构成大的威胁。

  而且,日军当时也有很多现实的问题。

  由于战争的消耗,日本长江一线的运输船奇缺。由于太平洋和东南亚吃紧,日本国内制造的运输船都必须优先增援到这些地方去,不能分给侵华日军。况且长江运输需要吃水浅的江河运输船,和日本国内吃水深的远洋运输船根本不是一回事,仓促期间也不可能改变生产工艺,满足中国战场的需要。

  枣宜会战占领宜昌以后,日军四面搜罗,搞到了大小50多艘共1万6000吨的长江运输船。

  只是,从宜昌到武汉的一部分水路沿岸控制在国军手中,他们的岸防炮可以封锁江面,所以船只无法从宜昌行驶到武汉。

  如果想要得到这批船只,就必须短期打通从宜昌到武汉的江运,这就必须打垮在期间拦路的国军王劲哉的128师和王敬久的第10集团军,以及江防军一部,总兵力超过8万人。

  其实,横山勇心中有更大的计划。横山勇是一个聪明人,他明白这种局部攻势不可能挽回日军灭亡的必然结局,只有发动对国民政府彻底的歼灭性打击,才能迫使其投降,结束中日战争。

  所谓歼灭性打击,就是指歼灭国军有生力量和摧毁国民政府。国军有生力量高达400万,歼灭他自然是无稽之谈了。剩下唯一可行的,就是摧毁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的核心是四川,那么日军如果占领四川就成功了大半。

  进攻四川只有三条道路,从北方的汉中杀入,从南方的贵州北部杀入,从东部的湖北省西部杀入。

  汉中杀入几乎不可能,国军重兵扼守西安,加上川北地形可怕,难度太大。

  从南方贵州北部杀入,也是荒诞不经的。目前日军连湖南中部还没有占领,如何能够穿越该省到达贵州?

  那么唯一可行的,就是从湖北西部向西杀入四川,直线距离很近,只有200公里就到重庆。不过,这也非容易的事情。此处有陈诚的第六战区,路上地形极其险要,即便作战成功,后续如何持续运输大部队尤其是辎重通过陆地到四川也是很大的问题。

  当年鄂西连公路都没有,时至今日,鄂西仍然没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只到宜昌。

  横山勇明白,陆地运输不可能满足大部队的要求,务必首先要以陆军占领三峡水运航道,然后通过江运以实现军用物资,同时支持陆军向四川的后续作战。

  如果想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就务必消灭沿着长江三峡水道的一系列国军陆地要塞,其中最外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石牌要塞。

  横山勇认为,一旦占领石牌要塞,就可以以此和后方不到20公里的宜昌城为基地,随时发动四川攻略战。

  三峡的陆地要塞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以石牌要塞为例只有区区6门炮,其中4门还是47毫米的小口径炮。所以如果持续发动进攻,只要有足够兵力和足够时间,还是有机会控制三峡的。

  一旦控制三峡一线,继续前进400多公里就是重庆,长江水运又可以保证大量物资的运输,占领四川还是有很有机会的。

  想要占领三峡一线,第一步就要占领三峡第一个要塞石牌。即便不能一鼓作气拿下,也要在这里建立一个桥头堡,以便将来的攻击。

  如果不能占领石牌一线,下面攻打三峡一线就几乎没有可能胜利。日军主力部队无力固守从宜昌到鄂中沔阳一线纵深数百公里的地区。即便发动对鄂西的大规模攻势,如果不一鼓作气歼灭第六战区主力,直接攻占三峡,主力恐怕还是要全部南撤。除了先有控制的宜昌一个支点以外,主力部队务必退到武汉一线去,不然就又要拿出至少五万部队来占领新的地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四周有国军重兵的宜昌城内,也只有日军一个加强联队。

  所以,占领石牌要塞的意义是很大的,对国民政府也会起到极大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上的压迫,政治上的打击也相当大。

  所以,鄂西会战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占领石牌要塞。

  鉴于多种原因,11军司令官横山勇决定发动对第六战区的攻势。


------------------上图就是横山勇中将。我们可以这么说,日军高级军官还是相当可以的,具有很高的素质。历任11军指挥官,包括冈村宁次,横山勇这些家伙在指挥时,几乎没有重大的失误,相反都算颇为精彩,而且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而日军基层军官更是相当不错,尤其小队长中队长之流,都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死亡率极高。虽然日本军官都有手枪,但一般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他们都拿武士刀作战。拿刀自然基本没用,遇到国军一枪就死了。日军的短板在于国家最高层的战略决策者,这些人往往是志大才疏。


 

  横山勇的计划和前期准备

  横山勇陆军中将当年已经54岁高龄,是日本陆军中的佼佼者。

  他是千叶县人,出生于军人世家,父亲是一个陆军大佐。横山勇是职业军人,他在中学时期就读于大阪陆军地方幼年学校,毕业以后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1期,以前三名的优秀成绩毕业。1915年12月,横山勇又毕业于陆大第27期军刀组。

  老萨附注:军刀组,指日本陆军最高学府——日本陆军大学校每一届毕业生中成绩为前六名的学生,因这几位毕业生能获得天皇御赐军刀而得名。这种陆大优秀毕业生被称为“军刀组”,又称“恩赐组”,日后一般都会有较好的发展,被视为日本陆军的顶级精英。

  随后横山勇的军人生涯很顺利,曾经留学德国,1928年晋升中佐,1932年晋升关东军大佐,担任联队长职务,1937年晋升少将。

  1939年9月12日,横山勇出任关东军第1师团师团长。第1师团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的师团,是主力中的主力。横山勇担任该师团的师团长,也表示日本军部对其指挥能力的信任。

  1941年10月,横山勇出任关东军第4军司令官,处于和苏联对抗的第一线。

  横山勇本来认为自己会在关东军服役直到退役,却于1942年12月22日接到了调任侵华日军担任11军司令员的命令。

  原来,1942年12月原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座机在飞跃安徽大别山时,被国军高射炮击落坠毁,全机成员无一幸存。

  由于侵华日军中暂时没有一个人适合这个职务,就将同样是军司令员的横山勇调了过来。

  横山勇这个老家伙也是一个很难缠的人!

  他这个人和冈村宁次一样,是一个头脑清醒,做事慎重,思维缜密的军人。横山勇这种人,也许不像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山本五十六一样会出奇制胜,靠冒险获得奇迹般的胜利,但你却很难抓住横山勇的缺点,因为他很少犯错误,一旦有了错误也会及时改正。

  就军事才能上来说,横山勇在军队中服役30多年,从基层少尉爬到中将,虽然没有参加过什么重大作战,却有丰富的指挥经验。他们懂得怎么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打击别人的弱点,以最大程度上获胜。

  所以说,相比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来说,横山勇丝毫不比他逊色,可谓旗鼓相当,适逢对手。

  此次横山勇在鄂西会战的一系列表现,都体现出这个人的老辣和思维的缜密。

  按照以往日军的作战方式,往往是基本不做什么准备,集中兵力,突然发动进攻,以泰山压顶之势攻击。就如同第三次长沙会战那样,10万大军突然攻过去,力求二三周内获胜。

  而横山勇却不是这样,由于此战他志在必得,更不愿意遭受较大的伤亡,所以但花费长达半年时间做出周密的部署和前期准备,发动了一系列作战,前后分为三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于1943年2月开始。

  日本华中的11军出动2万多日军加7万伪军,从四面八方猛攻击鄂中独立的军阀力量王劲哉128师。

  仅有3万兵力的王部128师不是如此庞大兵力的日伪军对手,加上师长王劲哉横征暴敛,滥杀无辜,到的众叛亲离,仅仅支持了约3周就彻底崩溃。

  2月25日王劲哉本人被俘,战斗大体结束。

  横山勇打垮王劲哉128师有3个目的。

  第一, 王劲哉控制的鄂中仙桃等4个县,扼守长江水道,是日军江运的绊脚石,务必扫平。

  第二, 王劲哉的鄂中4县,从外围拱卫了国军川军第29集团军驻守的石首华容一线。如果想要占领石首华容,务必先打垮王劲哉,然后从他的地盘出发攻击。

  第三, 由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惨败,加上浙赣会战劳师动众,毫无战果,日本第11军官兵士气不振,甚至有了厌战情绪。横山勇试图用一场绝对的胜利,鼓舞士气,所以才使用10万日伪军去攻打王劲哉区区3万人。

  第一个阶段的目的达到以后,横山勇立即开始第二个阶段的准备。

  第六战区的主力部队是江防军,所谓江防军就是长江上游防御军的意思,他们主要驻守长江。

  日军如果想要对第六战区发动进攻,自然务必要渡过长江,向江南发动攻势。

  如果渡江的话,目前来说最合适的就是从王劲哉的监利县南渡,占领长江对岸的华容石首一线。这一线的长江是所谓荆江。

  荆江是长江自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它的特点是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这一线江面转弯很多,江水不急,比较适合大部队渡江。

  横山勇明白,第六战区战斗力的三分之一来自于长江天险。如果首先渡江成功,建立桥头堡,那么第六战区的防御能力就会锐减。

  所以,第二阶段,就是打通渡过长江,将主力可以随时集结在长江南岸,以便未来对于第六战区的攻击。

  此次作战,横山勇仍然出动很大兵力。

  打垮王劲哉以后,日军以他的鄂中4县作为前进基地。经过一周的短暂休整,于3月8日发动了对长江南岸华容石首的进攻。

  日军出动第13师团,第40师团和第3步兵团的2万多人的强大兵力,从长达120公里江面四面渡江。

  如此长的防线,国军显然是防不住的。

  经过数日激战,日军近3万大军不但全部渡过长江,还强攻华容石首。

  国军王缵绪第29集团军的第44、第73军总兵力也就3万人,兵力和日军差不多,但因为是川军,战斗力相差很大。

  这2个军拼死防御,但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力不能敌,仅仅支持了2天。

  由于日军进攻速度很快,国军援军一时赶不到,为了避免被日军合围,这2个军于10日先后放弃华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后撤。由此日军占据了长江南岸的桥头堡,为其今后进攻常德和江南的鄂西地区创造了条件。12日开始,日军留下第40师团约2个联队7000人驻守,余部撤回江北。

  对于日军南渡威胁性,时任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的孙连仲是非常明白的。所以,日军刚刚撤退,孙连仲就命令王缵绪第29集团军立即发动反攻。

  从14日开始,第44、第73军等部队日军桥头堡发动多次反攻,战斗异常惨烈。

  两军从3月14日苦战到30日,血战长达半个月之久,国军先后攻入华容,藕池口,弥陀寺等城内,但最终都没有占领。

  战斗异常惨烈,国军参与进攻的3个主力师伤亡都很惨重,但前仆后继,反复猛攻,诸如弥陀寺等地都反复易手3次以上。

  血战半个月,无奈日军战斗力占优,又是以强大火力固守一点,就算美军苏军也很难对付。

  以当时国军一个师1、2门火炮的状态,实在难以在攻坚战中取胜。虽然第六战区明知日军占领华容石首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全面进攻,无奈无法吃掉这股日军,只能作罢。


----------------------由于鄂西都是山地地形,日军的重炮难以有效跟进,所以此次准备了大量轻型迫击炮和步兵炮。


 

 

  鄂西会战日军集中强大军力

  为了前两个阶段,日军就使用了10多万日伪军,花费了1个多月的时间。

  此时日军并不急于发动第三阶段进攻,而是休整了2个月的时间,补充了前两个阶段的兵员和物资的消耗,并且集结了更大的兵力。

  之前日军出动兵力约5万人左右,自然打垮王劲哉的3万多人和长江南岸国军2个军3万人不成问题,但对于鄂西主战场的国军7个军,兵力就不足了。

  此战目的日军并非仅仅是为了抢船,还有重创第六战区主力,尽力占领石牌要塞,威逼四川的目的,自然必须保证战斗力的绝对优势。

  日军为了此次作战,击中了相当惊人的兵力,包括7个师团又1个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超过10万人。

  除了湖北当地的驻当阳第39师团,驻沙市(今天的荆州市)的第13师团,在监利、石首、华容的第40师团两个联队(师团司令部位于咸宁),驻湖南岳阳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外,还动用了驻江西南昌的34师团,驻江西九江的第68师团,驻湖北应山(今天的随州市)的第3师团,驻湖北应城的第58师团一部和军直属的炮兵、工兵、陆空军第44战队。

  其中第3师团,第13师团都是日军中的第一流的部队,战斗力非常强大。

  这两个师团都下辖3个步兵联队共9个大队,1个炮兵联队共3个大队,1个工兵联队共3个中队,总人数为2万人左右,兵力远超过国军1个军。

  而至于第34师团,第39师团,第40师团,第68师团均属于侵华日军中坚力量,是能打硬战、负有实战经验的部队。

  除68师团以外,其余师团均是从日本甲种师团抽调一个主力联队,加上国内预备役军官士兵编组而成。

  步兵部队和日军一流师团大体类似,区别在于炮兵减少到6个中队,总兵力减少到1.4万人左右。为什么减少炮兵?主要是这些师团平时用于地方卫戍和局部战场,对于武器低劣的国军,无需太强大的炮兵。

  虽然这些师团号称重武器弱,但炮兵也有6个中队之多,整个师团装备重机枪54挺,平射炮18门,山炮12门等重武器,就重武器来说也远超过国军一个集团军。

  只有独立混成第17旅团较弱,平时用于地方卫戍,仅又1个山炮中队和2个野炮中队。

  不过在参战之前,该旅团5个步兵大队都做过强化训练,增加了各种武器装备,额外配属了炮兵队,工兵队等,增强野战能力。

  此时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总兵力高达8000多人,装备重机枪30挺,平射炮10门,山炮20门,野炮12门,重武器数量并不亚于一个师团了。

  只是人员素质较差,尤其是军官素质比较差,多是预备役人员担任。这些军官多有一些年级或者是刚刚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新人,指挥能力同甲种师团相差很大。

  而且独立混成第17旅团主要攻击战场次要目标,甚至作为牵制作战兵力,所以实力较弱也没什么。

  日军此次参战部队拥有很多重武器,仅仅11军配属的重武器就有:

  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  联队长 佐藤平秋 中佐

  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  联队长 东真六 大佐

  飞行44战队  战队长 福泽丈夫 中佐

  至于主攻的师团,也配属了很多额外重武器。以日军主攻的第3师团,就增加了

  独立山炮兵第51大队  大队长 阪田敏则 中佐

  独立山炮兵第52大队  大队长 内藤二三男 中佐

  日军此次配属的大口径火炮,总数超过150门。

  相比日军的强大,第六战区却差得远了。

  陈诚回忆:第六战区全部大口径火炮,还不到30门。

  至于第六战区兵力表面上也有不少,共5个集团军、14个军、41个师及附属部队。

  原则上,这14个军应该有30多万人!

  只是由于第六战区部队经过几次大规模会战,兵员消耗很大,加上后方壮丁补充日益困难,部队缺员非常严重。

  陈诚估计每个师都缺3000人左右,也就是接近二分之一。14个军缺员总数超过10万人!!!名义上1个军,实际上不过1个师的兵力。

  第六战区地跨多省,辖区为鄂西、鄂中、鄂南、湘北及湘西、川东、黔东的广大区域,此次鄂西会战该战区只能调集部分兵力参战,实际上只有6个军参加了作战。

  这6个军主要来自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江防军。

  参战的这6个军总兵力约14万左右,相比参战的10万以上日军仅有微弱的数量优势。大家都知道,由于日军训练严格,武器精良,尤其重武器有压倒性优势,同等数量的战斗力至少是国军一倍,也就是相当于20万国军。

  换句话说,此次鄂西会战中,日军战斗力还是远强于第六战区参战的国军部队。


----------------鄂西可怕的地形,对日军是很大的阻碍。第六战区可以借助的最大优势,也就是这种地形。日军炮兵在这种地形下,几乎寸步难行,只能使用山炮部队。本来还有长江可以阻碍日军,但日军发动前期攻势,占领了长江以南的桥头堡。


 

  第六战区的优势

  情况非常严峻,但好在还有两个转机。

  第一, 是地形。

  鄂西一带基本都是山区,尤其鄂西南属于云贵高原延伸部分。这一代虽然有部分平原和丘陵,但绝大部分为险峻的山地。以第六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恩施为例,居然有三大山脉横贯其中,分别是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

  这些山脉海拔虽然并不高,却成横断样式,也就是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就算比较好的地形也类似于今天的梯田。

  这种地形对于进攻一方是相当不利的,不利于日军火力优势的发挥。

  加上恩施全境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和河流,即便今天森林覆盖率也高达百分之七十,大型河流高达45条,都严重阻碍进攻一方推进。

  鄂西其实并没有可靠的公路存在,所有物资运输完全依靠马匹,导致日军后勤补给运输比较困难,难以进行长时间的攻击作战。

  第二, 就是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

  陈诚虽然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指挥官,但却是一个合格的战区司令长官。他的军事能力在民国算是第一流,相比日本高级军官也没有胜出一筹的优势。

  不过,陈诚这个人是一个出色的改革家和行政首长,他经过多年的苦心,将贫穷落后的鄂西战区经营的很有起色。不但大体解决了军队生存和发展问题,还对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制定了很多易于民生的制度,使得当地人民在战乱时期的生活反而有所改善,开始真心拥护抗战。

  鄂西自古以来都是非常贫穷落后的,原因也不复杂,这里地形太差,不适合农业生产。

  首先是山地多,适合耕种的土地不多,其次是虽然境内河流较多,但由于山地原因,大部分地方还是没有可以灌溉的水源,依靠长距离去河流挑水种地根本不可能,只能靠天吃饭。而由于处于云贵高原边缘,这里冬季反而降水很多,其他季节降水很少,甚至有全年春秋不降雨的。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人口稀少,而且非常贫穷。

  鄂西的人口不多,很多地方甚至没什么汉人,都是一些少数民族山民。即便今天,恩施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仍然占百分之五十二,超过汉族人口数量。

  陈诚主政第六战区之前,就深为鄂西的恶劣情况所震惊。多年以后回忆,陈诚认为鄂西贫穷且愚昧。

  贫穷在于老百姓一年只有7,8个月有粮食,其余都靠野菜度日。而即便是有粮食的7,8个月,也不是吃米吃面,而是吃杂粮。冬天过冬,就依靠屋外挂着的晒干的玉米!

  由于没有现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程,老百姓完全依靠天吃饭,一旦遭遇旱灾,里面就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饿死人是寻常事。

  贫穷和愚昧是分不开的,鄂西这个地方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力量非常强大,甚至超过湖南广东等传统封建家族地区。当地多由地方豪强或者土司统治,称霸一方,不但控制老百姓的经济还控制老百姓的思维。鄂西老百姓封建思想浓重,习惯于被豪强土司蹂躏,压根就不敢反抗。后来陈诚在鄂西推行种种有益于人民的新政策,老百姓却敢执行,而是和豪强土司地主一条心,公开对抗政府。

  如此贫穷的地方,地方封建压迫反而更厉害。当地土地问题严重,七八成土地掌握在地主手中,中农贫农等自耕农仅有二成多土地,农民中超过六成都是基本没有土地的佃户,靠租用地主土地为生。

  虽然鄂西的佃户交的地租比率和中国其他地方差不多,也没有更高。但鄂西的土地产量低下,可耕种的土地又少,这导致佃户租用土地一年收入往往不能糊口。一旦遇到荒年,虽然地租有所减少甚至全免,但土地却没有收入,佃户等于完全没有收入,还要搭进去种子农具工时,只能比地主更惨。

  由于农村民间不存在政府的银行,农民借贷基本只能找地主或者高利贷,利息很高,往往最终就是还不起,导致土地房产被抢夺走,自己也是家破人亡。

  地主和贫农对立严重。陈诚回忆在1942年由于鄂西大旱,他组织军人学生协助农民救灾,从河中运水去灌溉稻田,为此调用了数十万人次,付出巨大努力。但奇怪的是,贫农对政府的救灾措施非常冷淡。

  后来陈诚才知道,原来如果旱灾的话,贫农就可以不交租种地主稻田的地租,至于他们在田里种植的杂粮,则根据常例归贫农自己所有,地主不收杂粮。

  所以,政府救灾,实际上就是加重了贫农的负担,就算收到少量的到稻米也会全部交给地租作为地租,农民根本分不到好处,还需要出力。

  所以,贫农宁可政府不救灾,让稻米彻底没有收入,反而自己可以早日种杂粮,能够获得一些粮食养活家人。

  陈诚知道实情以后,不但不责怪农民,反而感叹当地土地关系的可怕。

  而地方各种愚昧思想极多,虽然穷得很,鸦片鬼却非常多,随处可见。妓院,赌馆也遍地都是!地方黑社会很多,还有各种迷信宗教力量,地方巫师神汉多如牛毛。

  陈诚记忆最深刻的是鄂西的所谓神兵。这种神兵类似于中原的红枪会,但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以请神上身,刀枪不入思想迷惑老百姓,迫使引诱他们加入神兵组织,然后实际上成为地方豪强的武装力量,以武力控制一方。

  这些人的愚昧思想就不说了,最让陈诚不能理解的是所谓请神上身和刀枪不入。因为这种荒唐的骗术早在1900年庚子事变义和团时期,就被洋人的枪炮打得粉碎,到了40多年后的今天居然还有人相信。

  这些神兵在作战前都要请神,他们叫做上马。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催眠,被催眠以后,这些人如痴如狂,甚至陷入神经分裂状态。即便这样,人体终究是血肉,挡不住一粒子弹。

  拆穿这种骗术很简单,让这种神兵同有现代化武器的军队随便打一下就知道了,但神兵的领袖们很聪明,他们尽量避免这种作战。

  贺龙部将樊哲祥将军,回忆1931年在湖北遭遇神兵袭击时的场景: 草店位于武当山脚下,宫观林立,道教盛行。当地的贫苦老百姓不甘忍受地主老财的残酷欺压,纷纷揭竿而起,组织“神兵”队伍,神出鬼没,打富济贫,他们的枪支很少,多是用大刀或长矛作武器,他们迷信鬼神,相信作战时神能保佑身体,可以刀枪不入,我们从草店出发不久,就跟“神兵”相遇了。那天早晨,我们从草店出发,准备去攻打均州城,走到一个小山沟里。突然,从左边山上的松林里杀出一支人马,拦住去路,红军战士见有人拦路,持枪准备战斗。贺龙军长,邓中夏政委,柳克明主任走上前来,见这支队伍人人手握大刀,个个赤膊露体,不象国民党正规军,便指挥队伍往后撤。我们撤回末后,“神兵”更加得劲,他们喊着“刀枪不入!刀枪不入!冲啊”的口号,紧追直赶,寸步不让,战士们纷纷要求还击。贺龙同志把手一按,止住大家,耐心地说道:“他们都是受苦人出身,不知道我们的底细.我们共产党是不信迷信的,打跨他们不成问题,为了争取他们,我们还是迷信一下吧。说完,忙叫柳主任组织宣传队员向“神兵”喊话。喊了一会,他们不听,仍往前冲,柳主任叫我赶忙刻印传单,进行宣传。

  当时,我在十一团任宣传队长,会刻钢板字。接受任务后,我赶忙拿出钢板,腊纸,开始刻印传单。传单的内容是:“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是为了人民谋利益的军队!”“神兵与红军联合起来,打倒共同的敌人土豪劣绅,国民党军阀!”“我们都是工农,要为工农的利益而奋斗:”“红军到均州去,是为了打八大豪绅,是为民除害去的!”传单写好了,刻印了怎么送给“神兵”呢?我们十一团的团长过去当过“神兵”头目,对“神兵”的情况比较熟悉,柳主任叫我去问他。我问团长:“团长,你过去当过神兵的团长,神兵真的刀枪不入,枪打不进吗?”团长笑着说:“怎么打不进啦,你看,我当神兵团长时子上还挨过一枪呢!”

  我又问:“传单刻好了怎么才能送给他们呢?”团长说:“神兵都有一个特点,他们不怕死,但怕理,怕输。他们不相信空话,相信行动。”接着,团长提出了巧送传单的办法。按照团长的建议,红军选择了有利地形,摆开了作战架势,宣传队员们首先按传单上的内容继续喊话,把喉咙喊哑了,他们还是不听,直向我们阵地冲,当他们快冲入阵地时,我们朝天放了一阵子枪,然后一个冲锋围上去,抓了七十多人,其它的人见我们还手了忙往后撤,我们没有追,押着“俘虏”回营了。

  神兵虽然不堪一击,但由于煽动民众,所以势力颇大,让政府往往不敢应付。地方豪强经常利用神兵联合老百姓抵抗政府政策,甚至包围公共机关。

  至于交通方面,贫穷是交通也是分不开的。湖北省西部交通一向就烂,别说地形更差的鄂西,就算是宜昌到武汉的公路也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投入巨资才勉强修通,但非常的烂。

  鄂西一带压根就没有交通可言,卡车什么根本就无法行驶,运输完全依靠马帮的马匹。在非战争时代,利用马帮将鄂西山区物资尽量运到长江边的码头,然后通过江运到其他地方。但战争开始以后,日寇占领武汉,长江水运就中断了。

  陈诚在1938年6月开始担任湖北省主席,主要是为了此事正在进行的武汉会战。

  他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中央训练委员会主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书记长,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等职务。

  光是一个湖北省主席的工作,就极为繁重,让陈诚难以支持,更别说还有其他那么多事情了。

  陈诚在得到蒋介石允许下,逐步推掉了大部分的职务,于1940年重新担任湖北省主席职务,兼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成为第六战区的实际领袖。

  陈诚上任之时,各方面情况都很不好。

  军事上的威胁尚且不谈,鄂西贫穷偏远,军队基本的粮食问题就无法解决,而且人口稀少,在当地征兵和征用民夫也非常困难。土地问题严重,农民和地主对立,同时也对保护地主利益的政府不满,大部分农民生活困难,全家陷于饥寒交迫中,对抗战没有热情,也无法有热情。很多农民对抗战漠不关心,地方和抗战前几乎没有区别,吸毒嫖妓赌博猖獗。

  至于军队方面,第六战区经过几次大规模战役,伤亡非常巨大,大部分部队伤亡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枣宜会战中,连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都光荣殉国,普通士兵伤亡可想而知。由于壮丁征召几乎到极限,补充兵力稀少,加上由于军粮物资极度短缺,部队现役士兵身体虚弱,患病极多,病死的也很多,士气非常低落,几乎不能作战。而且由于士气低落,吃不饱肚子,很多训练工作也就不能进行,军官害怕会造成额外的死亡或者士兵的反抗,很多部队几乎没有什么训练,士兵仅仅会开枪射击而已,命中率极低,连手榴弹都不会扔。

  种种问题,多如牛毛。

  陈诚上任以后,目睹第六战区现状,认为如果不进行改革,日军一旦进攻,第六战区必败无疑。

  而第六战区可谓全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战区,它扼守四川的东部门户。如果第六战区战败,日军长驱直入,从恩施到陪都重庆仅有300多公里距离!重庆失守,四川也就沦陷,那么中国抗战就完了。

  陈诚上任以后,凭借着蒋介石的鼎力支持,以及湖北开明地方人士的帮助,加上他带去一批年富力强的军人和官员,居然在3年时间就大大扭转了第六战区的现状。

  相关的改革高达数百项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其余的改革不想多说,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相关论文。


------------------陈诚也许并不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人,但他仍然有着相当不错的军事能力,还是一个优秀的行政官员。蒋介石对陈诚是非常信任的,让他成为台湾省主席。陈诚在蒋介石身边效力了一生,成为他的左膀右臂。


 

  二五减租

  陈诚最主要的一点,在于采用了土地改革,实行了二五减租。所谓二五减租,并不是当时才有,早在北伐时期就是推出了。

  具体内容为:在没有进行三民主义土地改革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必须实行二五减租,即不论何种租佃形式,均按照原租额减去25%。减租后,各类地租的租额,一般不得超过收获量的30%,最大不得超过45%。

  之 前国民政府推行过多次,但始终无法在全国推行起来。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时刻处于战乱中,而中国又没有工业,必须依靠农业。而在农村,地主和富农中农为最主 要的生产力,贫农则是无足轻重的。乌克兰在苏联时期曾经有过大饥荒,饿死了数百万乌克兰人。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斯大林消灭了乌克兰地主和富农,导致农村 农业产量锐减了近百分之五十,而苏联方面又不予救灾,导致出现如此严重的饥荒。

  显然,中国如果出现大面积的饥荒,饿死的人只会比乌克兰多几十倍,更别说支援政府作战了。

  减租减息,必然会动摇地主的利益,肯定会遭致地主的对抗。如果使用武力强行压迫地主实行,地方难免会有民变甚至暴乱。

  著 名的二二八事变,其实就是因为台湾搞了减租减息以后,感到利益受损的台湾地主联合台湾本土上流人物骚乱,试图推翻政府的统治。二二八事变最终被蒋介石利用 武力镇压下来,这主要是因为台湾地主和上流人物的力量有限,区区一个小岛也搞不出什么花样。但在中国大陆则不同,地方民变会造成可怕的动乱,导致政府失去 对地方的控制。

  自然,解决这些问题也并不复杂,只要有钱就可以采用部分赎买的方式,减少地主的对抗情绪!但政府有钱吗?根本没有,每年军费尚且赤字严重,哪有钱做这个!

  如果没钱又要强行土改,在二二八事变的那种情况下到还可能。毕竟台湾省的国民政府至少武力上控制全岛,全面在大陆推行减租减息也许没有太大问题。

  但当时国民政府实际在抗战前的1937年只控制中国的五分之三地区(不包括东北),在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国民政府甚至仅仅控制中国的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河南这区区六个省而已,地盘还没有军阀的三分之一大。

  随后直到抗战前一直在打仗,扫平叛乱的东北军已经是1937年3月的事情,而7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实在没有余力做土地改革的事情。

  况且,你无论怎么土改,怎么减租减息,农民多少要向地租交租,土地也并不算是农民的。所以,国民政府那套,怎么也比不上中共的杀地主分土地。直接杀掉地主,不用交租,土地送给你,国民政府你比的了吗?

  好了,废话少说。

  陈诚到了鄂西之前,其实二五减租已经在湖北推行了2年多,但因为阻力太大,并不明显。陈诚在1940年全面推广二五减租,并且制定了五年计划,最终遍及湖北省的国民政府控制区。

  虽然期间受到地主的种种抵制,甚至部分农民也认为强龙不压地头蛇,政府搞假一套,最终还不是地主说了算,不敢实际不交租。但直到1943年陈诚离开第六战区去滇西作为远征军总司令的3年内,鄂西农民的状况有着很大改善。

  鄂西很多地区,多少已经贯彻了二五减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至于地主的不满,陈诚第一从武力上予以镇压。第六战区拥有14个军的强大部队,地方豪强虽然有神兵,民团这些武装,毕竟远远不是中央军的对手,不敢公然对抗。对于公然抵抗的豪强,陈诚绝不手软,并且处决了一个恩施县的大豪强土司傅威凤。这个傅威凤依靠3000民团神兵盘踞一方,对抗政府的政策,反对二五减租。同时滥杀无辜,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甚至将陈诚派来劝说他的亲侄子枪杀。陈诚毫不客气的调动军队配合地方民团解决了傅威凤,将其除以极刑。杀一儆百,由此这种事情就少多了。

  况且陈诚还用全民族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大道理僵住地主,争取到很多开明地主的支持。对于少数不开明的地主,陈诚则用:你跟着政府走,多少还能收到二层租,保住土地和财产。如果你不支持政府,政府垮了,共产党来了,不但你收不到一分钱,还要你的土地要你的命!

  这些地主就算再冥顽不灵,多少页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大体也就算了。

  况且地主也明白,过于压榨农民,搞得两败俱伤并没有好处。就算养猪养羊也需要养肥了再杀,让农民得以发展,对于地主长期利益是有好处的。

  这样,到了1943年,第六战区鄂西一带农民生活有明显好转,土地问题也不严重了。

  当时记者写道:当后方各地土地兼并与土地投机成为风气的时候,记者踏进一个农地租佃纠纷较少、土地问题比较合理解决的地区,感到特别新颖。近年来,各地主阶层操纵粮价, 得到意外的成功。对于佃农们任意加租、任意加押,加租、加押不成,便任意撤佃,弄得耕者无利可获,只造成若干大地主的兼并。这种情况是可忧的。在鄂西,我 们今年也看到碧绿葱茏的稻田,但听说地主对兼并土地却并不感到兴趣(因为收租太少,和购买土地的费用不能相比),而相反地,大批佃农现在纷纷购地。“中农”恩施分行,在恩施、咸丰二县,半年内放出二 百万元土地借款,大都是借给佃农购地的。而经他们统计的结果,在最近二年间,恩施、咸丰的佃农已有百分之四十变为自耕农。因为粮价增高,耕地的利益有保 障,鄂西贫瘠的山坡荒地上便一块一块地变为绿田。增产有了显著的成绩,一般人认为这是减租政策的成功,……诚然不是过分的估计。鄂西改革土地的风气是造成 了,地主大致知道什么是民生主义,而且知道政府是在实行民生主义。

  改革弊端

  自然,二五减租只是其中一个小方面,陈诚还做了很多改革。

  对于军队方面,就有很多,大体是他在十八军时期搞得那些东西。

  比如军队财物公开,杜绝腐败,吃空饷现象。以往国军部队军官利用财物不公开,捞钱腐败,喝兵血,让士兵吃不上饭,自己却搞到大笔钱,引起士兵的普遍愤怒。同时为了吃空饷捞钱,搞得一个部队上报为5000人,实际只有3000,打起仗来一个团实际只有半个团的兵力,自然不是日军对手。

  还有诸如解决军粮。鄂西本地没什么粮食,中央提供的军粮又不足,导致部队一天吃一顿饭,严重影响战斗力。陈诚一边囤积军粮,保证最少三个月的战时储备粮食,同时还兼顾人民的利益。他不像李宗仁一样派兵在当地抢粮,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和民怨,而是从湖南等粮食充足地区购买粮食。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粮食并不完全是军用,还有大量粮食提供给老百姓,保证老百姓有一年基本的粮食,保证地方的稳定。

  就训练来说,在保证士兵的粮食和医疗的基础上,进行军事和思想的训练。陈诚特别强化部队的训练工作,他的18军就是训练出来的部队。除了军事训练以外,侧重政工宣传,提供士兵的爱国热情,提高士气。

  就征兵来说,第六战区因为极度缺人,不可能停止征兵。但就征兵方面,尽量避免舞弊,广泛的在富人阶层抽签壮丁,消除贫民不满心理。同时对于新兵保证基本生活条件,不得虐待。对于壮丁家属给予一定的优待和安家费。所以虽然第六战区人口稀少,征兵数量也少,但就当地情况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壮丁逃亡现象也少。

  除了兵以外,还有民夫。

  军队务必需要民夫的帮助,因为军队是打仗的,很多事情务民夫去做。诸如林彪就说过,就拿抬担架来说,如果没有民夫,一个士兵受伤就要另外两个士兵抬着,这样一个班只要有2个人受伤,就有6个人,也就是半个班不能作战。这就不是小事了!

  由于第六战区处于防御地位,大量的防御工事修建不可能只靠军队,必须要靠民夫。更惨的是,由于鄂西没有公路,只有小路,所有物资运输只能靠马匹和民夫挑担,这就需要至少十几万民夫了。

  以前老百姓恨军队,随便拉夫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如果拉夫仅仅是做几天活,哪怕做个把月,只要不误农时,能够按时回来,老百姓也就算了,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

  但以往军队抓夫,抓到就成为奴隶,根本没有说按时回家一说,基本无限制使用。至于民夫家里如何,会不会全家饿死,军队毫不关心。而民夫在军队里面生活牛马不如,死活无人过问,甚至连饭都不管,治病更是谈不上。饿死病死的民夫数量众多,老百姓谈到民夫就切齿痛恨。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里面,男主角富贵就是被军队不由分说抓走的。期间九死一生,侥幸活命。在他被抓走的1年多内,母亲因此去世,女儿大病残疾,他完全管不了,实际上搞得家破人亡。

  富贵就是千万民夫的缩影。

  在当时,由于军事第一,很多国军不顾人民死活。因为军事作战吃紧,军队尚且自身难保,哪里回去管民夫呢。

  但陈诚则不同,他对于民夫的使用是不错的。一来尽量不影响农时,农忙时期尽量不拉民夫。二来给予民夫基本生活保证,发给生活费,至少保证有口饭吃,不至于在军队里面饿死病死。三来民夫每年服役时间不得超过30天,防止抓住不放,搞得家破人亡情况。

  四来发给民夫家庭生活费和粮食,虽然费用很少,粮食也不多,至少保证民夫家中妻儿不会饿死。

  虽然这些手段仍然不能彻底解决民夫的问题,鄂西民夫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死亡现象,但比起其他战区,尤其是日战区,更是一个天一个地了。民夫最底程度能够保证家庭和自己的活命,在这基础之上,他们还是愿意支持抗战的。

  鄂西会战中,民夫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会战就不可能胜利。

  其他的内容还有很多就不多说了。

  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国民政府的种种政策都可以实行,会用相对缓和的手段争取到人民的支持,不会输给共产党。

  所以,共产党的机遇就是中日战争以及之前的军阀混战,历史往往如此。


-----------------------国军第六战区知道大战只是时间问题,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下图是第六战区代理指挥官孙连仲,他就是台儿庄战役死守庄内的英雄。孙虽然是西北军出身,却有颇为高超的指挥能力,也受到蒋介石的信任。


 

  双方紧密部署,大战在即

  对于日军有可能对第六战区发动进攻,当时代理司令长官的孙连仲将军早就知道。早在日军出动10万日伪军攻打鄂中王劲哉的3月,第六战区就认为日军必将在数月内发动对第六战区的全面进攻。

  但日军究竟是向西攻击鄂西一线,试图占领石牌要塞,打通前往四川的道路;还是向南攻击常德,进而攻击长沙,打击第九战区主力,尚且不能确定。

  所以,国军暂时不能集中主力,只能分兵防御,等待日军表现出明显战略意图再说。

  日军这方面则狡猾的制定了,以南下攻击常德作为假象,实则向西分三个阶段,最终占领石牌要塞,打开通往四川的门户;同时重创第六战区主力,让其无力主动进行对日的反攻;最后,战役期间必须短时间打通长江航运,将宜昌的1万6000吨运输船搞到武汉。

  这三个目标中,以重创第六战区主力最为重要,至于占领石牌打开通往四川的门户,无论是畑俊六还是横山勇都是心里没底。

  因为鄂西一带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第六战区名义上有14军的番号,可以使用的应该至少有7个军,日军恐怕很难占领石牌。

  此次鄂西会战,日军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期, 以第3师团,独立混成第17旅团,小柴、户田、针谷支队,于5月5日至11日歼灭安乡、南县地区之敌。此战目的在于占领战略要地,切断第六战区和九战区的联络,防止薛岳第九战区部队增援。

  第二期, 以第3、第13师团和野沟支队,于5月12日至18日南北夹击枝江、公安间的敌人,并歼灭该地区之敌。 此战目的在于歼灭国军有生力量,歼灭国军在枝江公安一线的第10集团军。第10集团军兵力有限,日军以3个师团兵力进行合围作战,务必保证歼灭,同时为第三个阶段做准备。

  第三期,以第3、第13师团,第39师团主力和野地支队,于5月19日至29日歼灭宜昌西方地区之敌。 此战部队也是击破国军有生力量,主要是在宜昌以西的几个军,尽量占领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石牌要塞。一旦占领石牌要塞,也就打开了通往四川的道路,以后国军更是不利,必须在石牌一线长期保持重兵才可以,大量部队会被牵制住。日军此战动用高达4个师团兵力和大量重武器,国军宜昌部队虽然有一定数量,但就战斗力来说显然不是对手,此战日军还是颇有胜算的。

  同时简单介绍一下日军此次参战的支队!

  由于鄂西一带地形复杂,以师团为单位组织进攻,兵力往往无法展开,所以日军编组了很多规模较小的支队,诸如小柴支队、户田支队、针谷支队、野沟支队、野地支队等。

  这些支队的兵力和战斗力并不弱,相当难对付。

  以驻守宜昌的野地支队为例,它的兵力不亚于以往的一个联队。

  野地嘉平支队下辖:

  步兵第231联队第1大队  联队长 梶浦银次郎 大佐

  步兵第217联队第1大队  联队长 长野荣二 大佐(属34师团)

  218联队第1大队  大队长 野口重义 少佐

  山炮兵大队  大队长 江畑光雄 少佐

  共下辖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保守估计也超过4000人,装备12门山炮。

  如此强大的兵力,也是国军多次久攻不克宜昌的原因。即便美军来歼灭日军一个这种规模的部队,也是相当困难的,旷日持久的。

  其他的支队,大体和野地支队类似,是一个加强联队的规模。

  如小柴支队下辖:

  步兵第236联队第2大队  联队长 小柴俊男 大佐(属40师团)

  234联队第3大队  大队长 坂田英 少佐

  独立山炮第2联2大队  大队长 吉冈贞三 少佐

  工兵第40联队  联队长 五十岚庄七 中佐

  野沟支队下辖:

  独立步兵第94大队  大队长 前崎正雄 中佐

  独立步兵第96大队  大队长 西岛刚 中佐(属52旅团)

  独立步兵第108大队  大队长 木村行雄 中佐(属52旅团)

  计划制定完毕,随后就是执行了。

  针对日军的进攻,国军也有着自己的部署。

  老萨要说的是,鄂西会战从军事上说,对国军是比较不利的,战场主动权在日军手中。

  大家可以看到,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日军已经深入第六战区的防区。

  以往,第六战区依靠长江前线作为防御,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南面,日军已经渡过长江,占领了江南的华容石首一线,作为桥头堡。

  而东面和北面,日军占领北岸的当阳荆州两个重镇,同长江南岸的国军对峙。由于这一线长江长达200多公里,日军又有众多重炮,国军根本就不可能彻底防御这一线。而在当阳荆州日军都有1个师团重兵驻扎,随意可以渡江,从侧翼杀入国军侧面甚至后方,迂回合围国军。从军事上来说,对于国军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因为北岸有日军存在,所以这一线的国军两个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实际就难以移动,被日军牵制在长江一线的阵地上。而第六战区本来就兵力不足,这种牵制实在是要了国军的命!

  再说,虽然日军南岸最西的桥头堡弥陀寺距离石牌要塞还要120公里距离,但日军还控制着一个重要支点宜昌。

  在枣宜会战占领宜昌后,日军留下一个13师团固守,后来因为占领了北岸的当阳,可以随时增援宜昌,由留下一个加强联队守城。

  国军前后数次反攻宜昌,和日军发生惨烈战斗,多次杀入宜昌市内。日军为固守宜昌付出伤亡超过5000人的巨大代价。

  但这也是值得的。宜昌距离石牌仅仅20多公里,成为深入第六战区腹地的毒刺。一旦日军发动全面攻势,国军仍然留下相当部队合围宜昌,防止日军乘机钻入我军后方。

  总之,鄂西会战还没开始,就军事上来说日军已经胜了六成。

  具体部署上,国军也是分为三线。

  第一线,在安乡、南线驻守的为王瓒绪川军第29集团军。

  第二线,在松滋,公安驻守的为王敬久中央军第10集团军。

  第三线,在宜都经宜昌至平善坝、石牌一线以南驻守的为中央军江防军。

  这几个集团军中,大体是第29集团军战斗力最弱,第10集团军较强,江防军最强。

  第29集团军是川军,战斗力一向有限,但却保有高涨的抗日热情,不会轻易放弃一个阵地。

  第29集团军  总司令 王缵绪           副总司令 廖震

  下辖:

  第44军  军长 王泽濬

  第149师  师长 赵璧光

  第150师  师长 许国璋

  第161师  师长 何保恒

  第162师  师长 孙脯

  第44军也就是王瓒绪起家的部队,原来是川军第21军,基本清一色的四川籍官兵。军长王泽濬为集团军司令王瓒绪的次子,

  该军的4个师基本都是参加过抗战多个战役的老部队,其中149师,150师从武汉会战以来,参加过历次大战,战斗经验丰富。

  王瓒绪对44军一向爱护有加,视如珍宝。在历次作战中,王总是尽量保证优先44军的存亡。在半年后的常德会战中,王瓒绪为了保证44军优先撤退,令73军殿后。73军以1个军兵力对抗敌人一个师团,最终虽撤退成功,伤亡却非常惨重,连暂5师师长彭士量将军也光荣殉国。

  第73军  军长 汪之斌

  第15师  师长 陈为韩

  第77师  师长 韩濬

  暂5师  师长 彭士量

  第73军是湘军,最初是唐生智的部队,后投靠蒋介石,成为中央军。该军历任军长都是湖南人,大部分是唐的旧部。基层军官多以更换为黄埔系将领,但由于高级军官多是军阀出身,导致全军不受重视,属于中央军三流部队。

  73军在鄂西会战之前还隶属薛岳的第九战区,因为见第29集团军只有一个军编制,实力虚弱,才临时调拨给王瓒绪指挥。

  总体来说,29集团军的2个军战斗力都平平,44军和73军都属于国军中的三流水平,好在战斗意志还算不错。

  第10集团军比第29集团军就厉害多了!

  第10集团军  总司令 王敬久

  下辖:

  第87军  军长 高卓东

  第43师  师长 李士林

  第118师  师长 王严

  第23师  师长 盛逢尧

  第94军  军长 牟庭芳

  第55师  师长 吴克胡

  第121师  师长 戴之奇

  暂35师  师长 劳冠英

  第10集团军原属湘军,是湖南王何健的核心部队,由他的大将刘建绪指挥。

  但进入抗战以后,该集团军的2个湘军的军先后调离,该集团军也和湘军没有关系,成为中央军。

  集团军司令换为蒋介石的绝对嫡系王敬久,黄埔一期生,抗战开始时候是国军最精锐的德械87师师长。

  有意思的是,虽然现在不是之前那支老乡军,但集团军下辖的2个军却基本都是两湖人士。

  第10集团军的第87军是湘军,它是抗战以后1938年以湖南保安团编组起来的部队。不过同何健的老湘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它编组的时候何健已经下野。在鄂西会战前,才划归第10集团军指挥。

  第94军则是湖北本地的鄂军,也是在抗战之后的1938年以湖北民团,地方警卫部队甚至防空部队组建的新部队。

  可见,第10集团军虽然都是中央军,却是抗战以后由地方部队和保安团升级的主力,战斗力也不怎么样,仅仅比第29集团军要强而已,顶多属于国军的二流水平。

  江防军就不同了,它们战斗力比前两者高出很多。

  长江上游江防军  司令 吴奇伟

  副司令 曾以鼎(海军)

  副司令 李及兰

  下辖:

  第32军  军长 宋肯堂

  第5师  师长 刘云翰

  第139师  师长 孙定超

  第141师  师长 林作祯

  第18军  军长兼巴宜要塞司令 方天

  第11师  师长 胡琏

  第18师  师长 覃道善

  第34师  师长 吴啸亚

  巴宜要塞  指挥官 滕云

  独立工兵第36营  营长 李凤标

  第86军  军长 朱鼎卿

  第13师  师长 曹舍轮

  第67师  师长 罗贤达

  巴万要塞 指挥官 韩栋材

  奉节 警备司令 韩栋材 兼

  海军第2舰队  司令 曾以鼎兼

  重迫击炮第4团  团长 周钟懿

  要塞工兵团  团长 胡光森

  石工大队  大队长 丛树声

  炮兵第42团第2营  营长 杨秉义

  长江上游江防军的作用是拱卫四川外围的长江上游,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大后方最后的保护者,自然备受重视。

  江防军司令吴奇伟的资历非常老!它是蒋介石的老臣和重要心腹,早在长征时期,吴奇伟就率领国军2个追击军中的一个,从江西一直追击到四川。当时吴奇伟已经是中将军长职务了!

  江防军下辖3个军,最强的就是18军。

  这是后来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也是五大主力中最早组建的部队,无需老萨多说。

  另外的第86军也相当厉害。该军67师原本是18军的11师一部扩编的,实际上就是18军,战斗力属于中央军一流。至于13师也是中央军的一个师,战斗力属于二流。

  总体来说,86军属于中央军中准一流的部队,战斗力不差。

  至于第32军,是很早就投靠蒋介石的晋绥军,军长是晋绥军名将商震。该军本来不是国军一流部队,大体算是二流,但却可以打硬仗。该军早在1933年该军就在长城会战中和日军激战,七七卢沟桥打响以后,32军也立即在华北参战,从华北打到武汉,又参加了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等等几乎全部的大会战,参与各种战斗不下上千个。官兵在实战中练就了顽强勇猛的作风,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不可小视。

  目前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已经与1943年3月去云南就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职务,由孙连仲代理司令长官职务。孙连仲是西北军出身的老军阀,曾经在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能力也是相当强的,能够胜任。


----------------------------------安乡南县地区国军仅有约3万人,日军高达5万多人。战前日军已经渡过长江,双方阵地犬牙交错,实际国军已经没有地利。但此次第29集团军73军和第10集团军87军,以及第29集团军44军一部还是拼死抵抗,给日军造成一定伤亡,击毙大队长1人,重伤1人。而且最终73军和87军剩余主力基本突围,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的打击。


 

  第一阶段--安乡、南县地区击破战

  日军在占领华容石首以后,于3月打退了国军的反攻。随后,日军开始做鄂西会战的战前准备,于4月开始大量集中部队到这一线,并且运输了大量物资。

  到了5月,日军已经有约3个师团5万多兵力集中到这一线,做好了战前准备。

  此时南县安乡一线只有国军第29集团军1个军和第10集团军1个军,总兵力尚且约3万人,根本就不是日军的对手。

  照常理来说,孙连仲战前已经将第10集团军,江防军主力向200公里以外的安乡南线移动,但却是不可能的。

  此时第六战区侧翼长江一线对岸都是日军,导致这一线国军如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实际被牵制在现有,也无法有效南下增援。

  更重要的是,国军尚且不能判断日军的目标是湖南常德还是湖北西部石牌,也不知道此次南下攻击南县安乡的进攻是佯攻还是主攻。

  如果日军的目的是西边的石牌,那么此次就是佯攻,就是将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诱骗到东部200公里以外的诱敌手段。

  而日军目前在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一江之隔的襄阳,荆州等地集结了至少2个师团的重兵,随时可能渡江。

  一旦部队中计擅自南下救援安乡南线,日军主力就很有可能从空虚处突破渡江,直逼空虚的石牌,进而占领三峡,甚至攻占第六战区指挥部恩施,那么四川省可能就完了。

  权衡轻重,显然南县安乡丢失尚且无关大局,顶多导致日军下一步进攻比较顺利,能够威逼常德而已,不可能动摇抗战的根本,也无法动摇第六战区的根本。

  所以,以冷静著称的代理司令长官孙连仲,不敢擅自将拱卫石牌的部队南调增援,而是命令现有部队就地防御,发现日军真实意图再说。

  此次战斗国军参战部队很少,仅有第29集团军的第73军和第10集团军的第87军,总兵力2万多人。

  日军于5月4日集结完毕,5日拂晓就在空军掩护下发动全面进攻。

  计划为:第3师团、独立混成第17旅团攻占安乡;第40师团攻占南县;34师团第218联队,遮断南县、安乡后方洞庭湖上的水面交通。

  战斗力最强的第3师团以整个师团重兵,配属额外的独立步兵大队、山炮兵大队,攻击第87军新23师阵地。

  高品彪的独立混成第17旅团则猛攻第73军第15师阵地。

  小柴支队(由第40师团调出的一个加强联队兵力,以234联队为主干)从侧翼夹击第73军第15师阵地。

  户田支队(由第40师团调出的一个加强联队兵力,以234联队和236联队各1个大队为主干)从侧翼夹击第73军暂5师阵地。

  驻南昌的34师团针谷逸郎的218联队及216联队的第3大队,分乘25艘机动舟艇,组成洞庭湖水上支队,由针谷逸郎指挥,从长江入洞庭湖,绕至南县、安乡以南地区,遮断第6战区的部队由湖上增援或向南撤退。

  11军司令官横山勇于5月3日将指挥部移到了沙市(今天的荆州市),距离国军第六战区控制区仅仅一江之隔。日军将空军第44战队的前进机场移到白螺矶机场,距离第一阶段国军控制的安乡南线仅仅50公里。

  进攻日军数量是防御国军一倍,武器更是强大十倍。但日军此次并非歼灭战,而是击破战,目的是占领安乡,南线,所以并没有采用全面合围的方式,而是单翼包抄,迫使国军放弃阵地撤退而已。

  此时日军已经在长江以南,国军并不存在长江天险,实则根本无险可守,紧靠几条小河,完全暴露在近在咫尺的日军火力面前。

  让日军惊讶的是,数量绝对占劣势的国军73军和87军均做出了顽强的抵抗。

  双方从5日开始发生全面的激战,战斗非常惨烈。

  仅仅第一天,日军就损失了2个大队长。

  进攻刚刚开始,独立混成第17旅团步兵第90大队大队长舛尾芳治中佐率部攻击黄狮咀时,遭遇国军73军15师依靠现有工事的激烈抵抗。

  独立混成旅团不是野战部队,平时主要用于治安作战,打击国军非正规部队。所以攻坚战开始以后,该部在15师的土木工事前面碰的头破血流,几个小时不能前进一部。

  大队长舛尾芳治中佐心急如焚,亲自持战刀到一线督战。15军官兵发现一个日军高级军官,在阵地前面不知死活挥舞武士刀,机枪手立即开火。

  舛尾芳治中佐头部中数弹,捷克式轻机枪的子弹威力巨大,掀掉了他的半个头盖骨,人自然活不了。

  开战仅仅数小时,日军就死了一个大队长。

  由于独立混成第17旅团进攻受阻,小柴支队奉命从侧面高速推进,攻击73军15师。

  小柴支队为第40师团第234联队,为货真价实的野战部队,攻击力强大多了。15师区区一个师不过5000多人,在日军部下1万多人的夹击下还是死撑。

  73军在这一线战局所有高地地形,在上面架起机枪和迫击炮拦阻日军。

  对于国军机枪还好办,日军可以使用数辆更多的机枪火力压制,但对于可以打了就跑,不断更换阵地的国军迫击炮则无法对付。

  15师迫击炮部队从高地发射大量炮弹,炸的进攻日军人仰马翻。

  但日军40师团也不是善类,他们以武士道精神拼死攻击,踩着自己战友被炸碎的尸体猛冲。

  混战中,第40师团第234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安村修三少佐被一发迫击炮但炸断腿部,负重伤。

  战斗中,侧翼的第29集团军44军149师突然发动反攻,日军乱成一团,顾此失彼。

  一天就伤亡了2个大队长,开门不利,不过,日军毕竟享有兵力火力的绝对优势,当天就占领了长岭嘴、紫金渡、麻壕口等地,撕破了国军这两个军的外围阵地。

  又让日军没有想到的是,5月6日晨,国军第77师与第15师居然主动反击,试图收复前一天的失地。双军在梅田湖、芝麻坪、三汊河、黄石嘴、八股头各地血战。

  国军虽然武器低劣,兵员不足,但士气高昂,官兵前仆后继,奋勇冲锋。

  日军此次有备而来,自然也不示弱。双方血战一日,阵地几次反复,均有很大伤亡。

  激战中,第15师第45团团长陈涉藩壮烈殉国。

  南县以北四十里麓湖山阵地由73军第15师45团死守,两天激战中该团伤亡近半,陈涉藩团长于5月6日腿部被炸伤。

  副团长见陈涉藩伤势严重,劝他离开一线去后方治疗,但陈涉藩坚持不下火线,厉声说:湖山不守,誓不生还!

  由于日军以三倍兵力猛攻第73军15师,所以防御作战极为艰难。

  到当日黄昏,日军以兵力优势突破45团阵地,营长李亚安死战殉国,该团剩余可以作战部队还不到一个营。

  日军继续猛攻,一度杀入团指挥部。陈涉藩团长并不慌乱,冷静指挥团警卫排和日军激战。

  战斗中,眼见警卫排人数太少,不能抵抗日军攻势,陈涉藩腿部又受伤不能移动。

  他命令警卫员和副官立即撤退,自己独自留下。

  在日军冲到陈团长附近时,陈团长不愿被俘,毅然拉响一颗手榴弹自尽殉国,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军衔。

  残酷的战斗持续了2天之久,打到5月7日,双方伤亡都很惨重。不过,日军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他们伤亡相对较小,也不影响进攻的势头。

  国军则不同第10集团军的87军战斗力比较强还好说,但第29集团军的73军本属于国军三流部队,装备相当差劲,数量也只有1万多人,不是四面围攻的日军部下2万之众的对手。

  经过几次大规模血战,73军第15师伤亡高达四分之三,而73军第77师伤亡也近半。日军虽然暂时被国军阻挡,却已经对安乡安县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

  此时第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孙连仲开始考虑南下增援,调动第29、第10集团军,同时电令江防军抽出第86军的第67师及第18军2个团策应第10、第29集团军的作战。

  不过,蒋介石和陈诚都不同意这个决定。

  他们两人还是认为:南县安乡的失守无关大局。

  即便日军的目的是借此南下攻打湖南常德而不是继续西进,也没有什么!常德的失陷,不可能动摇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全局,以第九战区的近三十万大军,日军不太可能从常德继续推进攻打长沙。即便日军就是攻打长沙,薛岳也可以应付,不至于一击就溃。

  如果擅自调动石牌正面部队,去南面反攻安乡南县,而日军的主要目标是西进石牌,就等于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是绝对不可取的。

  更况且日军可以随时增兵支点的宜昌,而宜昌距离石牌不过20,30公里,一旦江防军主力南调,日军乘虚占领石牌,后果就不堪设想。

  蒋介石决定暂时不理会安乡南县一线的作战,命令73军和87军寻机脱离战斗放弃城市南撤,同时命令侧翼第29集团军的44军立即从侧面攻击日军,掩护友军撤退。

  6日21时,第六战区接蒋介石指令:“1.查三峡要塞扼四川门户,为国军作战之枢轴,无论战况如何变化,应以充分兵力坚固守备。2.江防军不得向宜都下游使用。3.南县、津市、公安、松滋方面,应以现有兵力与敌周旋,并掩护产米区。4.特须注意保持重点于左翼松滋、宜都方面,以获得机动之自由。”

  事后证明,蒋介石和陈诚的判断没有错误。日军占领安乡南县以后,发现国军没有中计调兵支援,甚至出动第17旅团南下做出佯攻常德的样子,继续引诱国军自投罗网。


-----------------------这一线靠近洞庭湖,河汊水网众多,日军作战也不顺利,尤其部队经常遭遇河流,渡过它需要大量时间!


 

  由于不能增援,依靠区区2个军约3万人抵抗不住日军5万重兵,孙连仲在7日兵力两个军全线撤退。

  此时日军还没有形成包围圈,撤退还是完全可行的。

  激战到7日,国军2个军奉命向南撤退。不过,此时两军混战多时,73军损失巨大,全军超过百分之五十。

  日军第17旅团和第3师团夹击安乡,第29集团军44军162师经过苦战,放弃安乡撤退。

  第3师团是侵华日军最强大的师团,没想到此次会战却遭受相当的损失。

  第3师团于5月4日20时,在藕池口地区渡九都大河时,遭到第10集团军的87军在高何场一带的有力抗击。

  双方在这一线苦战一天,直到5月5日6时45分日军才突破这一线防御。

  杀到百弓嘴的第二线阵地,第3师团又遭到第10集团军第87军第23师的的顽强拦截。

  第3师团又连续同87军的第43师、第118师连续激战。

  7日晚,第6联队簗场市郎左卫门大尉的第3大队,才突进了安乡城。

  连续作战中,第3师团有一定伤亡。第3师团著名的战斗英雄笹本忍中尉在7日被国军击毙。对于笹本忍的死,第3师团长山本三男深感震惊。在几个月前的攻击128师王劲哉的部队中,笹本忍中尉表现出色,收到第3师团的嘉奖,并且树为英雄,没想到此次刚打了3天就战死了。

  除了第3师团以外,其他各路也不顺利。

  户田支队

  户田支队于5日拂晓开始向南进攻,当前进约30公里到达南山时,遭到第29集团军73军15师的正面拦阻,第44军的149师又从侧翼突袭。

  双方激战,第2大队大队长安村修三少佐就是此战炸掉了一条腿。

  日军昭和18年中国派遣军战史中写道:南山,是位于水乡地带的高地,南北宽约5公里,其中最高点215米。户田支队由于没有炮兵配属(指师团的重炮),以联队炮为主体进行火力支援(指联队配属的4门75毫米山炮),并且从水乡地带直接向山地攻击,所以战斗一开始就十分艰苦。在第一天的战斗中,第二大队大队长安村修三少佐中敌迫击炮弹,脚负重伤,送往后方。由于敌人顽强抵抗,直到三日后(8日)支队才击退了南山的敌人,继续前进。

  此处的44军的149师以山地地形优势,苦战到5月8日才奉命放弃阵地后撤,期间户田支队整整一个联队兵力却无法推进一步,基本没起到作用。

  小柴支队

  小柴支队也差不多。

  5月5日拂晓,小柴支队从石首以西的管家埠渡九都大河,原拟隐秘偷渡。但被对岸河堤上44军第161师的部队发现,立即遭到猛烈的火力杀伤,击沉了日军大量渡船。

  步兵234联队第3大队小队长中田宏作少尉回忆:我们扛着95时折叠舟登上高八米,陡峭的堤坝后再从陡坡跳下。敌人探射的曳光弹拖着光尾在空中飞舞,在堤坝上跳动。党渡河的第一批部队消失在河的黑暗中时,敌人开始一齐向河中的舟群猛射。这时信号弹升起,指示转向强行渡河!

  日军无奈,以重炮猛烈覆盖对岸河堤,实行强攻。44军是川军,根本就没有大炮,只有些迫击炮,根本拦阻不住。日军到达对岸后,在泥沼地中艰难前进,当晚到达团山寺。

  6日,该部经六湖山、上三汊河时,又遭到161师的拦阻,苦战一日,当晚攻占了梅田湖。7日继续南进,午后到达南县以西的王家药铺与荷 花池时,又遭到161师的顽强抗击。

  这一系列战斗中,该支队伤亡很惨重。

  该联队的先头大队,是234联队坂田英少佐的第3大队,被国军反复猛击。第3大队的6个中队长(步兵中队4,重机枪、步兵炮中 队各1),全部被击毙或击伤,足可见战斗之激烈!!!

  针谷支队

  34师团针谷逸郎的洞庭湖水上支队更惨。他们于5月5日凌晨2时从岳阳以西出发,但先是湖中大雾,随后遭遇大批国军布置的水雷,勉强突破靠近岸边又被国军火力拦阻。

  日本队这一线的地形不太了解,8日造成他们得到空军情报,说是大量国军集结撤退(73军),有200多艘船正在南下,针谷支队立即高速前进。结果先头部队的船只行驶到岩子州附近,发现这里水太浅,船只无法通过,只得绕道。但绕路期间,又遭遇驻守赤山岛的国军。国军在八百米外,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猛烈射击。日军无奈,被迫一边作战一边前进。激战到中午才躲过

  赤山岛国军的轻武器封锁,但又遭到岛上的炮击,日军只得调集重炮还击压制。这样一直杀到晚上7点,还没有突破国军防线。

  到10日,73军主力成功从洞庭湖上撤退成功,针谷支队还在和国军湖中部队缠斗。最终他们赶到渡口,仅仅俘虏了一些国军来不及撤走的辎重船和渔船,封锁行动完全失败。

  8日,日军又击中兵力攻击南县。

  南县守军为73军的暂5师。该师苦苦支撑,血战1日之久,伤亡惨重,被迫全线突围到沅江地区。日军于9日占领南县。

  由此,日军第一阶段计划完成,顺利切断了第六战区和第六战区通过洞庭湖水运的联系。

  同时为日军后续从正面合围第10集团军,打开了缺口。

  不过,日军引诱国军增援,乘虚攻击的计划没有实现,国军并没有上当。

  占领区区安乡南县,也无法切断国军第九战区从陆地对于第六战区的支援!

  况且,距离安乡不到30公里的津市、澧县,还有国军第29集团军44军存在,随时可能发动反攻,安乡和南县本身也是不稳固的,务必留下重兵守卫,使得日军分散兵力。

  至于击破国军2个军也算不了什么,两个军中73军伤亡较大,约为一半。87军伤亡较少,不过三分之一。

  协同作战的44军一部伤亡也为三分之一。

  虽然总体伤亡不算少,但对于抗战来说,这样的伤亡还是可以接受的。

  日军自然无耻公布:战死168人(内将校13)人,负伤638(内将校32)人,一共800多人,占参战部队的百分之一。

  有意思的是,如果真的伤亡如此至少,那么怎么会有两个大队长死伤呢?还有一个大队所有中队长伤亡的情况?真的是说谎也不说的圆一些。

  不过,此次战斗最后,却出现的国军没有想到的一个意外情况,就是南县厂窖大屠杀。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1-10 08:44: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战地记者陆诒一次特殊的鄂西采访

下一篇:最后的石牌 鄂西会战(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