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上最耻辱一战,莫过于国军的中条山会战,也叫晋南会战,这是在山西范围内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日军的空军的支持下,进攻中条山,有人说只打了七天,有说历时一个月,也有说短短4四天之内,全线崩溃,失去中条山阵地以及十万军力,而日军损失仅有几千.中国军队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蒋介石自己也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有人用灵异来形容这次战役,可见失败的有多惨。各类细节暂不多说,先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
日军的强大和作战方式的先进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国民党高层指挥失误是这次大挫败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
一、国共摩擦和临阵换兵易将
中条山战役的时候,日军基本已经占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中条山在几次抗击日军进攻后硕果仅存。这时,防守中条山的国民党部队是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这支部队对日军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和八路军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吸收了八路军的政治工作经验,部队士气很高,战役执行能力强,而且和当地百姓关系不错。此时,中条山地区隶属第一战区,由卫立煌指挥。卫立煌是中央军水平比较高的将领之一,军事经验丰富,曾经在忻口会战等会战中表现优异。卫立煌还是最早在华北与八路军开展军事合作的将领之一,曾到延安拜会过毛主席等我党我军高层人士,并有不错的合作经历。
中条山战役开始前,爆发了“皖南事变”,国共关系开始恶化,蒋介石也积极提放中国共产党对其军队进行渗透,由于第四集团军和卫立煌与我军关系密切而遭到猜疑,所以最终蒋介石调离了战斗力强的第四集团军也撤换了经验丰富的卫立煌的职务,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二、战前失败的部署、后勤保障不周
撤换卫立煌和第四集团军之后,中条山的防务由不了解当地环境而且当地作战经验缺乏的第五集团军接管。而战役指挥则由当时的参谋总长何应钦负责(也有人认为还是由卫立煌指挥,主流观点是卫立煌已经在重庆被软禁,实际指挥由何应钦接手)。何应钦虽然在国民党内资历很深,位高权重,但是军事指挥才能一般,不及卫立煌,而且被认为刚刚策划了“皖南事变”(此事有争议),对于中条山的军队以及地形、民情条件均不熟悉,这些都为后面失败的军事部署构成了隐患。
军队换防后,何应钦调整了部署,他并不知道日军的战略意图,于是在中条山自东向西摆了一个一字长蛇阵。西线由第五集团军守备,而东线由第十四集团军守备。这个阵型有两大致命弱点:一个是中条山的东北部纵深较宽,而西线纵深较窄,所以之前的部署是战斗力最强的第四集团军一部守卫西线,以弥补阵地纵深不足的缺点,然而何应钦却把战斗力较差的第80军部署在了西线,为后面日军两翼突破埋下祸根。第二个致命弱点是17万人成一线配备,一旦被突破则演化成为全线崩溃。这在之后的战局中也得到了验证。
此外,国民党军队糟糕的后勤开始影响全军的战斗力。由于所有粮食都需要从黄河南岸运输至北岸,所以17万人大半用于后勤,小部分才能真正进行训练和警戒,使得仓促应战、缺乏训练的中国军队在战役中屡屡吃亏。
三、中了日军“声东击西”之计
日军对中条山蓄谋已久,为了一次性解决中条山,从华中抽调了连个师团,加上华北的三个师团,一共大约有五个师团,十万余人。对中国守军形成优势(参考抗日战争中中日军队在兵力比7:1到6:1时可以顶住,伤亡比约5:1,所以守军尽管有17万,仍然战斗力处于劣势)。日军的战术是左翼右翼各两个师团主攻,突破中条山东西线阵地后迅速迂回包抄,抢占黄河渡口,切断国军退路和补给线。中路一个师团从背面突破,将国军东西切开,实现分割合围。
为了迷惑国军,日军进行了佯动,白天大张旗鼓地进军,叫嚣南渡黄河,进攻洛阳,晚上又把部队从南面往北面调,而国军并未识破日军阴谋,对于日军东进中原威胁西北有所忌惮,主力并未部署到中条山附近。
四、军纪不严、疏于防范导致日本间谍大量渗透
新调入的第五集团军曾万钟治军不严,由于战时物资紧缺,很多掌握物资的军官同时经商,低买高卖,一时间有种说法叫“军营如市场”。商贩等可以自由进出军队的军营、防区等地,甚至可以抵达距离指挥部非常近的位置,给日本间谍渗透提供了绝佳机会。
实际上,日本在战役开始前,已经开始派出间谍扮作小贩进入侦查,对于中国守军疏于防范早有所知。中国守军曾在中条山屡次击溃日本进攻,所以也有部分麻痹大意,轻敌思想。日军还留下大量化妆间谍间谍,进行破坏工作。在战役打响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这些间谍进行了大量的破坏工作,包括点燃军火库,切断电话线,引起混乱等等,使得一开战国军就陷入巨大的被动之中。日军对于中国军队几乎了如指掌,而中国军队在开战后则成了聋子、瞎子,乱作一团,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这都是军纪不严而疏于防范给日军间谍可乘之机造成的。
五、对日军特种作战准备不足、应对不周导致指挥系统瘫痪
日军在中条山战役中,大胆使用了伞兵,给予第五集团军司令部出其不意的打击。伞兵在日军当时都属于罕见兵种,中国军队自然根本没有防备。然而,曾万钟在得到了日军的目击报告后,依然不以为然,不认为日军会从背后出现。导致最终,国军指挥系统由于缺乏反特种作战经验,而遭受巨大损失,师一级以及以上单位通讯完全断开,各个部队以师为单位各自为战。所以,最终国军人数虽多,但是很难形成战斗力,所以没有给日军造成应有的伤亡。
六、后续应对慌乱,日军战术改变
中条山刚刚开打的时候,中国军队乱作一团,而高层也因为对日军南渡黄河有所忌惮,所以没有马上进行部署调整。这时候蒋介石的判断是比较理性的,他的命令是各军坚守阵地,抢占交通要道,利用山区地形对于日军进行分割。然而,这道命令虽然从战术角度比较明智,但是实际上已经等于一纸空文,因为此时中国军队指挥体系崩溃,两翼节节失利,交通要道大多已经被日本抢占,中国军队防御体系基本在一开始已经被瓦解。在短短四天之内,中国军队基本没有形成非常有效的抵抗,诱敌演变成为了溃退,阵地基本保不住,日军开始迂回的时候,南面也有军心不稳的军队率先南撤,最后“背水撤退”,犯了兵家大忌,搞得十分狼狈。
日军战术也有调整。此时,日军战术从一开始的抢占战略要地,已经变为了歼灭中国军队有生力量,只是国民党高层始料未及的。日军击溃中国军队并封锁黄河渡口之后,还在中条山中进行了反复扫荡,所以分散在山中的军队基本全部被消灭。这种战术更改也是国军蒙受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中条山战役失败固然有敌人强大、先进的因素。但是,国军自身部署、指挥以及应对的失误以及麻痹大意的心理才是主因。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国民党高层判断失误,应对不佳,必须负有此次会战失败主要责任。但是,一线的中国军队,尽管一开始就面临不利局面,加上各自为战,但是都英勇不屈,尽管战绩伤亡比只有20:1,但是战役中确实表现了中国军队的气节。在中条山战役中,中国军队处于劣势,但是英勇不屈,与日军作战,在短短4天作战中,除了留下“八百冷娃”等英勇事迹外,还有一天之内三个少将军长、师长同时殉国的情况,确实古今罕有。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5-27 16:50: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