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当入侵湖南的日军进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布下的“天炉”中时,布阵岳麓山间的大炮喷吐“天火”,焚烧入侵的日军。在这场会战中,中国军队奋力守卫长沙城,造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大捷。但在这次会战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炮兵阵地到底在岳麓山哪个地方,却一直没有定论。昨日,记者和年已八旬的炮兵专家、原长沙炮兵学院院长谢后齐先生一起登上岳麓山,找寻遗失在历史烟云中的炮兵阵地。
地点:赫石坡73军墓上方
“防御工事”实为榴弹炮阵地
基层文物单位曾报告,湖南师大附近赫石坡73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上方,有一处疑似抗战时期的“防御工事”。
昨日上午,记者和谢后齐先生一起来到这处人所不知的“防御工事”。拨开赫石坡山腰疯长的草木,谢后齐惊呼,这处所谓的“防御工事”竟是他久寻不得,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岳麓山重炮阵地。跨过用乱石平整垒起的数个台阶,前面忽然出现一个“大坑”。“大坑”两面分别有壕沟向左右两面延伸。
谢后齐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基本可肯定,这处地方绝非“防御工事”,而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发挥过极其重要作用的重炮阵地。具体来说,在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岳麓山曾装备有两门德国制造的sFH18 150毫米榴弹炮,这里肯定放置有其中一门。谢后齐称,这样大口径的榴弹炮,从赫石坡上方发射炮弹,可飞越坡子街上空,飞出15公里,直接飞到今长沙东二环的荷花园。
谢后齐指着面前那个深达1.7米的“大坑”说,这是炮床位置。炮床左边壕沟是弹药掩体,右侧挖有人员掩蔽部。当初,这门榴弹炮,经拖曳上山后,挖开山体,将炮放置于炮床之中,再在炮口前砌起面层层石头阶梯,以防榴弹炮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使炮口前位置坍塌。
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在长沙东南方阿弥岭设置司令部,估计就是赫石坡上的这门大炮“轰”的一声,把日军司令部一炮击毁。后来,日军司令部一连搬了六次家,结果六次都被岳麓山重炮轰塌。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长沙市正在赫石坡修建岳麓山抗战文化园,其实,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这处炮兵阵地,最值得修复。
不过,谢后齐先生也有一个疑问,榴弹炮是不可拆卸的,当年中国军人是怎样将这门大炮拖到此处炮兵阵地的?或许也有一种可能,为让这门重炮发挥最大威力,不管付出任何代价,作出任何艰辛努力,英勇的中国军人,也一定会想方设法,让这种近两米宽、5吨重、装有铁质轮子的榴弹炮最终放到它应该放置、能发挥最大作用的炮位上。
地点:岳麓山“古炮台”
“古炮台”标识上方应为山炮放置处
就在赫石坡73军墓榴弹炮阵地的上方,能够攀爬到可俯瞰长沙的观景台,而在观景台后侧,有一处古炮台。岳麓山老居民一直传言,此处曾为抗战炮兵阵地。
此处是否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炮兵阵地?人们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此处设置火炮,炮口面对的方向是岳麓山后侧望城坡,似乎不太可能。
但谢后齐在岳麓山管理处文物科胡滔滔带领下来到此处,谢老却连声称,此处若设置火炮,绝对是一处极佳的遮蔽炮兵阵地。这里处于山脊背侧处,若放置火炮,当为当年中国从瑞典卜福斯军火厂(德国克虏伯军火公司子公司)进口的卜福斯m30-70毫米山炮。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用大石头镌刻“古炮台”标识的地方,应为炮兵阵地弹药放置处,而上方一个并不宽敞的小坪,则是卜福斯山炮放置处。炮管仅一米多长的卜福斯山炮炮小灵活,有“哈巴狗”之称,放置于山顶背侧处,可进行圆周射击。卜福斯山炮虽处山顶背侧处,通过指挥所,完全可以对长沙城进行间接瞄准射击,其射程可达黄土岭一带。更重要的是,火炮最大的敌人,是敌方炮火轰炸。此处炮兵阵地极其隐蔽,谢后齐认为,此地设置为炮兵阵地,定为“行家”高手所为。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连续被中国军队布置在岳麓山的重炮轰击,吃尽苦头,日军于是不断派出轰炸机,却一直没能找到长沙炮兵阵地。岳麓山顶的中国炮兵故意用一只靛桶伪装成一门大炮,日军飞机连续投落数十颗重磅炸弹,自以为炸中目标,但他们哪里知道,岳麓山的炮火仍然在发挥着打击侵略者的作用,山上火炮将黄土岭、修械所、韭菜园、圣经学校、杜家山、湘雅路的日军炸得溃不成军。
当年,在火线上采访的《阵中日报》记者称:“我们是一个科学落后的国家,一切现代化的装备,都不及敌人。过去我们作战单凭将士们用血和肉对抗敌人的钢和铁。步炮协同作战而收获巨大效果的,应以第三次长沙会战为始……”
地点:原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上方
设置炮兵阵地可能性不大
胡滔滔可称岳麓山的“活地图”,他认为原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上方一处名为“大黑板”旁的空地亦疑似炮兵阵地。
从穿石湖往南上消防道,谢后齐来到“大黑板”附近,对周边地理不停观测。以他对火炮放置的专业知识,他认为此处离山底最近,似可放置苏联援助的m1900/30 76.2毫米野炮,但亦存在两大疑点。这种大炮炮身奇重,但此处道路狭窄,坡度甚陡,运上山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在炮位左侧有块巨大的“大黑石”,射击面不宽,并非布炮理想位置,在此处设置炮兵阵地,可能性似乎不大。此外,此处离上述两处炮兵阵地甚远,不便指挥。像古炮台和赫石坡所设立的炮兵阵地,其距离实际较近,仅存在高低差,而当年炮兵指挥所则极有可能设置在观景台一带。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的其他几处炮兵阵地,似乎亦可在此处附近寻找。
谢后齐告诉记者,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炮兵擅长集中优势兵力,虽然炮不多,但用得灵活,加之战前准备充分,步炮协同,创造了中国炮兵在抗战期间对敌的典范之作。
责任编辑:雷攀 最后更新:2015-11-03 17:03: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长沙“天炉战”燃烧胜利曙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