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中抓获的日军俘虏
热土潇湘,千年长沙巍巍岳麓。
一山一城在那段民常惨烈的战史中,如此唇亡齿寒,生死相依。
整个14年的抗战史,有资料显示中日双方军队曾有22次正面战场的殊死交锋。其间有一反复出现的地名——长沙。
一
整个14年的抗战史,有资料显示中日双方军队曾有22次正面战场的殊死交锋其间有一反复出现的地名——长沙。
22次战役,自1939年开始,有3次直接以“长沙”第一、二、三命名。
而在会战之前,1938年11月,一场“文夕大火”,长沙几成焦土。
一座千年名城,如此高频率笼罩于战火的反复肆虐中,似乎是绝无仅有的。
有战史资料,将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长崎”同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损毁最严重的城市。
长沙地名最早见于《周逸王·王会篇》。秦设长沙郡。辛亥革命以后,长沙省、县两级设治(湖地省省会长沙县)。1933年,成立湖南省直辖市——长沙市,市区“东抵东屯渡,西达麓山背,北濒捞刀河,南包豹子岭”。
长沙战场如此惨烈是在于其重要地位和抗战形势。
湖南北依长江,南抵两广,东连浙赣,西接川滇,鱼米丰厚,历来兵家必争,是“绾毂南北,扼制东西”的中南战略腹地。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湖南“后方”变“前哨”,日军36%的侵华总兵力夹击,希望从湖南进入西南各省控制滇缅公路,直捣陪都重庆和打通至南洋大陆交通线,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
国民政府军委会在其作战指导大纲中也说:“长沙、衡阳乃江南心膂,交通枢纽。敌如攻略该地,足陷我国力于麻痹”。
长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阻止日本打通“大陆并通线”的最前沿堡垒。为攻取长沙这一战略要点,日本侵略军以第十一军为主体,从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先后4次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与日军先后展开了4次大规模的作战。在1944年6月18日长沙沦陷(长衡会战)前,日军三犯长沙,曾妄言“一个星期拿下长沙”(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到长沙过中秋”(第二次长沙会战)、“打进长沙过新年”(第三次长沙会战),均成梦呓。
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1942年1月1—4日整整4个昼夜96小时,中日双方军队对峙于长沙城内,巷战、肉搏、血拼,攻与守,反复“拉锯”。
守备长沙城的第10军,从军长到士兵,均于战前预立遗嘱:“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第10军预10师第28团官兵,在长沙城今东瓜山一带与敌激战,“肉搏,白刃拉锯11次,最后7人守住南端小东瓜山阵地”。该团大部官兵壮烈殉国,仅50余人生还。
战后统计,此役中国军队伤亡约2.8万,其中第10军预10师7000官兵仅剩2000。日军伤亡人数则超过5万(日防卫厅统室自称伤亡6003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被世界公认的由中国军队取得的一场名副其实的胜利,使当时整个太平洋反法西斯战场的低迷士气为之大振。日军在战后报告中也沮丧承认:“当时完全陷入了重庆军的圈套中”。战后22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向蒋介石发来贺电,并宣布再次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当时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则获得一枚美国勋章。
长沙,这个名字从此被永久地刻入了世界抗战史的丰碑。
二
为长沙而战死的将士,多葬于岳麓山。
在响鼓岭石亭北侧,矗立着一块高2。35米,宽1米,记述第一次长沙会战经历的“长沙会战碑”,正、背两面字刻都已斑驳模糊。“会战碑”建于民国37年(1948年),原置于云麓宫前,周边有阵亡将士名录碑栏。五六十年代,“会战碑”移至响鼓岭。移来时,正、背面位置还放错了。而现在仍留在云麓宫的阵亡将士名录碑栏,因年深日久,其字迹已风蚀难辨。名录碑一共有13块,两面都有名字,每块四五百人,大约有5000人左右。纪念国民政府第四路军的忠烈祠也耸立在岳麓苍松翠柏之中。
这块留下黄兴蔡锷陈天华等等无数忠烈的宝地,又埋下万千抗日英烈。
岳麓山的抗战墓有55座。其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是73军公墓。公墓右上方的墓碑区有7层,每层依序排列着墓或石碑,碑上的名字已经模糊。1941年12月,当时驻扎在第六战区湖北的73军77师,“在烂泥深坑里,两天两夜走了三百多华里”,抵达长沙岳麓山附近,参加守备长沙作战。77师官兵几乎全是湖南人,本土抗战,尤其英勇。
从地理角度而言,岳麓山应该是长沙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个坐标。岳麓山脉横亘于长沙市区西面,仿如一列青翠屏障。岳麓山“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是抗战中长沙战场极其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
岳麓山曾是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所在地。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湖南第九战区长官部指挥所由长沙二里牌搬至岳麓山“爱晚亭附近几个房舍里”,以就近指挥;战斗中,岳麓山所布重炮旅,利用山顶“观测条件好,易于发现火力”的地理优势,俯瞰全城,多次给予东岸城区最密集的日军以摧毁性打击。老战士回忆:“我军在岳麓山的重炮手们,在平时早把长沙四郊的地形距离准确地测量,所以弹无虚发……”
此次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取胜告终,成为当时全球焦点。蒋介石自称:“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3年以后,日军发动长衡会战。当时,长沙指挥所也设于岳麓山爱晚亭上方的防空洞(今清风峡),但由于在布防问题上的分歧,最终仅以一师兵力驻守岳麓山。当时炮兵阵地及驻守90师均未布防后山,日军吸取第三次会战时遭轰炸的教训,结集大部兵力直扑岳麓后山。岳麓山很快被占领。1944年6月18日,岳麓山失守,当天“长沙即不保”。
自此,长沙沦陷,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礼堂,见证了1945年9月15日的中国战区第四受降区日军投降仪式。
一山一城在那段异常惨烈的战史中,如此唇亡齿寒死相依。
岳麓山今天依旧是长沙的精华所在。众多大学围绕的岳麓山一片生机勃勃,景致优美迷人,是长沙城最好的休闲场所;岳麓书院依旧庭院深深,处处散发湖湘文化的润泽光辉。然而只要走上山来,众多陵园坟墓和纪念遗址立即使青山有一种凝重苍凉气息。隐藏在松柏之中的陵墓让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地直面生死。
而抗战却是异族铁蹄直接踏上这块土地,将这里变成血肉横飞的战场。山上曾经有的四个亭子被日军炸掉三个,云麓宫在战火中面目全非。最近岳麓山穿石坡就发现了一条10多米长的战壕。战壕已被深草掩覆,轮廓依然清晰。岳麓山遗存的战壕长达10公里,1995年还在仰天坪挖出了电话筒、手枪、子弹、印章等抗战遗物,印章的名字已经看不清。
阳光透过木叶扶疏的树林,风中仿佛有子弹呼啸而过;路边青草遮掩的战壕遗址,曾经腾越过前赴后继、用生命抵挡炮火的年轻身体。血,曾经那么真实地浸透了我们脚下的土地……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10-24 11:58: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