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杨养正回忆四行仓库保卫战
2020-02-13 21:23:46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永远的老兵 名人杨养正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一天,笔者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重庆的《时代信报》在当地发现了一位参加过八·一三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老兵,名叫杨养正。而且朋友还说,消息绝对准确,“的确是八百壮士的幸存者”。笔者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竟愣住了好长时间,心里非常兴奋和激动。

  “八百壮士”的幸存者正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人!

  我们寻找“八百壮士”健在者的过程,其实是寻找抗战历史的过程,还原历史真相的过程。抗战胜利已60年了。岁月无情,许多当年风华正茂的抗战将士都离我们远去。随他们而去的,不仅是他们的躯体,还有那个时代英雄们浴血奋战,和敌人血战到底的极具珍贵的历史资料,寻找到还健在的“八百壮士”,抢救历史材料,留给我们的后人,对社会非常重要。

  当年,“八百壮士”给上海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他们以一挡百,顽强地死守着上海的阵地,掩护数万大军安全撤退。四行仓库楼顶上那面迎风飘扬的中国国旗和他们的壮举,都曾给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的人们带来巨大的勇气和希望。

  在1995年开始筹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时候,笔者还发现一些八百壮士的幸存者,他们生活在上海、浙江和湖北等地,但已经是为数不多了。在浙江的兰溪,笔者曾采访了其中的两位老兵,并获得了“四行仓库纪念章”、“谢晋元纪念章”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资料。但是,10年过去了,那些老兵都一一作古,线索也一一中断。如今,事过境迁,寻找仍健在的“八百壮士”已经变得异常的困难。

  那么这个杨养正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老人?

  四月的重庆,笔者和上海东方卫视、解放日报的记者一同走进了重庆南岸区弹子石老街杨养正老人的家。

  那天,杨老的家里有不少国内各大媒体的记者,这样的采访场面笔者是没有预料到的。

  “八百壮士”之一杨养正的抗日故事,最先在重庆《时代信报》刊发,并以大篇幅报道了杨养正老人生平,在互联网上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文章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网民们纷纷跟帖留言,表达对抗日老英雄的敬重之情,甚至有网民赶到杨养正家看望这位过着清苦晚年生活的老兵,结果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杨养正,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名人。

  英雄排长

  采访杨养正老人

  “杨爷爷,我们从上海过来看你啦,能听见吗?”一进门笔者紧紧握住他的双手。

  听到“上海”两个字,杨老微微一颤,口中迸出几句并不地道的上海话:“能听见,阿拉上海人,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时任88师第524团第2营1连1排少尉排长的杨养正参加了淞沪抗战。10月26日,淞沪抗战已到了最后阶段,要地大场失守,中国军队全线西撤,上级命令第88师524团守卫四行仓库,牵制敌人,掩护大军西撤。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现西藏路桥)西面,东与公共租界相邻,是一座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这里原是金城、大陆、盐业、中南等“北四行”在上海的堆栈,仓库墙厚楼高,易守难攻。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率该团1营,留守原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抱定必死的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

  “谢团长命令我们排守紧挨仓库的一栋三层砖瓦房。这房很容易被炸垮。我安排两挺轻机枪守一楼、三楼,重机枪守二楼,我是排长守在一楼。谢团长不断巡视,我们不能让日本人把仓库攻下来!战友们个个都说,死也不愿做亡国奴!”

  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血性,“八百壮士”以弹丸之地、血肉之躯,抗击数万日军,激战4昼夜,毙敌200余,伤敌无数。

  四行仓库硝烟弥漫,租界里中国百姓揪心观战:从早到晚“翘首企足而观者如堵”;见敌军偷袭,对岸观众便大声喊叫和用大黑板写字、画图,报告我军防备;上海各界发起了捐赠,“馈赐慰劳品,多至不可计数”,由仓库东边的租界送入。当守军缺乏食品的消息传出,一天之内,20万个烧饼就送进了仓库。当时,“八百壮士”每打死1个日本鬼子,苏州河对岸的中国人就会大声欢呼!“八百壮士”的意义,不在于打死了多少日本鬼子,而在于唤醒了中国人的自信:日军并非不可战胜!

  从10月26日晚到10月31日撤退,战斗持续了4天5夜,日军丢下200多具尸体,始终不能近四行仓库一步。

  “我们其实只有400多人,为迷惑敌人才佯称800人。”说到这里杨养正老先生露出会心的微笑。

  日军久攻不下,扬言“如果48小时内四行孤军不撤离战场,日海军陆军便要冲进租界,采取一切手段”。

  为了自身利益,租界当局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上海各界从爱护“八百壮士”出发,也呼吁撤退。中华妇女运动同盟致电宋美龄说:“闸北孤军死守不退,义勇之气动人心魄。请代表我妇女界,转恳委座速即下令撤退,以保全此八百将士之生命,俾为长期抗战之用。”

  10月30日晚上12点,杨养正奉命撤退。但是日本人的坦克封锁了出路,他们退不出去。杨养正安排两个班对准坦克打,但打了一阵,坦克依然不动。于是他拿了一挺轻机枪,大吼一声:“我来打!”

  他趴在一架轻机枪前面,装上钢性弹,这种子弹可以打穿坦克的钢皮。一梭子弹(20发)还没打完,鬼子朝杨养正开火的地方扔炸弹。“轰”一声响,一颗炮弹就在他头上爆炸,楼顶被炸开,弹片“啪”一下,飞进杨养正左眼,血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杨养正用手一摸,左眼不知是血还是肉。他听见副排长在喊“快来抬”!四个战友跑上来,有的抓手,有的抬脚,把他慢慢托起,躲过枪林弹雨,穿过了马路,到了英租界。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奇迹般地被抬出来的,朦胧中,他听见营长杨瑞符在喊:“杨排长、杨排长,谢团长看你来了。”这时他努力想睁开眼,但没成功。

  他也不清楚后来自己是怎样被送进租界医院的,因为他累得睡着了。他只记得,在租界医院一位医生告诉他,你的左眼已经被摘除了。从此,一颗陶瓷做的假眼在他身体里,伴随了他整整走过了68个年头。

  中国不会亡

  因为记者太多,老先生家又实在太小。不得已,大伙把老先生扶到院外的天井里。

  原本与台湾约好的通话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对方是上官百成,其父亲是当年88师524团1连(杨养正所在连)连长上官志标。

  2005年4月26日上午,重庆——台北。10时05分,电话铃骤然响起,杨养正全身一颤。有人帮忙按下免提键:

  “我父亲1967年就过世了,我今年都60岁啦。”

  “你父亲他是我的连长,我是排长,我们那时都是在一起的。他走了,我痛心啊!当年你父亲为掩护谢晋元团长受了伤,被汉奸刺了6刀,6刀啊!他走了,我痛心啊……”

  “我听父亲说起过你,你们为民族作过巨大贡献,我敬佩你们。”

  “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杨老不自觉地唱起那首饱含激情的《八百壮士》歌。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电话那头,也传来高昂的歌声,和杨养正沙哑有力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歌声震撼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当日,91岁老人杨养正和60岁的上官百成共同唱响《八百壮士歌》的报道上了当地媒体的头版。

  “要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祖国统一,为民族振兴出力。”杨老忘不了对着话筒叮嘱。

  “我会的。我们两岸一定要统一,要团结起来。”电话那头传来坚定的声音。

  最后,一老一小约定以后在四行仓库见面。“就算是爬,我也一定要去!”杨老说得斩钉截铁。当上官百成邀请老人去台湾看看时,杨老轻松地回答:“台湾,可以去,一定去!”

  其实,最近只要有人来访,杨老都会为他们唱上一曲《八百壮士》歌。这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笔者很想让杨老留下文字资料。还没有提出请求,想不到杨老自告奋勇:“握着我的手,我可以写。”

  家人立刻找来笔,笔者紧紧地握着杨老的手,老人慢慢在笔者所带书籍《淞沪魂》的扉页上,一笔一画地写下:

  “杨养正,91岁,2005.4.26”。

  “呵呵,我十几年没握笔了。”

  孤军营里的斗争

  “八百壮士”退出四行仓库后,原计划是经过沪西返回部队参加战斗。不料租界工部局屈服于日军压力,违背诺言,将“八百壮士”解除武装,羁留在胶州路一块空地里,派万国商团的白俄兵看守,上海市民称为“孤军营”。

  令杨养正没料到的是,在孤军营里,他们竟被羁留达3年之久。

  1938年8月13日,淞沪抗战一周年。杨养正老人的题签那天早上,孤军们升起国旗,以示纪念。日本人大为光火,他们马上找到英国人,要求把升上去的旗扯下来。英国人对日本人很是惧怕,当时就派来了很多英国警察。杨养正和其他孤军围成人墙,将孤军营大门口堵死。英国警察拿起警棍见人就打,但仍然打不散。后来他们又找来高压水龙头冲,孤军们又拿被子来挡。对峙多时,英国警察最后用催泪弹,孤军们眼泪直流,咳成一片。英国人趁机冲进来。为保住国旗,孤军们与英国人展开肉搏战,手无寸铁的他们被警棍击中,共有108人受伤。杨养正在这场斗争中左手臂也被打伤。

  旗升不了了,但团长谢晋元每天都带领孤军举行“精神升旗”,他们遥望旗杆顶,向国旗敬礼,唱国歌。

  “没有旗子,精神升旗,旗子在我们心头里还是升起的。”

  对“八百壮士”,日军既恨又怕。要求租界当局引渡“八百壮士”,未果。

  杨养正悲痛地回忆道:“1941年4月24日早晨,我们在上官连长的带领下跑步。谢团长也来到操场,看着我们跑步。这时,郝精诚等4人慌慌张张地跑来了。”当时,谢晋元便大声质问郝等4人为何迟到,郝等人拔腿便开跑。 这时,正在跑步中的杨养正突然听到谢团长一声大喝:“站住!”杨转身一看,郝等人正朝谢晋元一阵猛刺,毫无戒备的谢晋元一下倒在血泊中。上官志标连长见此惨状急步冲上前,也被郝精诚等人刺伤。随后赶到的官兵终将郝等4个叛徒抓住。后经4人交代,他们是被人收买,前来刺杀谢晋元。

  谢团长牺牲,官兵们悲痛欲绝,孤军营乌云密布。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公共租界。被日军视为眼中钉的“八百壮士”当即被拆散。日军将杨养正等人押至上海宝山日本兵营,后又押往南京老虎桥监狱做苦工,1942年底,杨养正和其他30多名孤军被押到安徽芜湖裕溪口煤矿挖煤。

  “到裕溪口没多久,我们就打听到附近是新四军游击区。于是,代理团长雷雄和我,再加上陈日晟,我们3名军官就商量如何逃跑。我们把30多人秘密分成5个组,安排好哪组抢枪掩护,哪组从哪里逃跑。”杨养正回忆说。

  1个月之后,杨养正等30多名“四行孤军”终于抓住机会逃进了新四军游击区。

  在新四军驻地,杨养正等人受到热情欢迎。住了一段时间后,一位姓徐的指导员告诉他们,想留的可以留下,不愿留下的,发路费回家。“新四军给每人发了1套衣服、500元钱和路条,并派人掩护我们越过了日军封锁线。”杨养正回忆说。

  1944年4月,在新四军的帮助下,杨养正经河南、湖北辗转来到重庆。

  逃亡中,在河南他看到一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对联,遂将原名杨德余改为杨养正。他说:“我要为正义而战。”

  不打跑日本鬼子,绝不结婚

  1944年,杨养正被送到位于重庆长寿的残废军人教养院。

  “知道我是‘八百壮士’中的一个,附近老百姓都把我当成英雄。”

  “长寿街上有家小卖部,我常到那里去买东西。打点生意的是姐姐,我听说她有一个18岁的妹妹,读文德女中,常来帮忙。”

  在山城一个炎热夏日的中午,这位英雄与仰慕“八百壮士”的一位重庆文德女中的学生,在小卖部邂逅了。

  “我去买东西。走近小卖部的一瞬间,我注意到了一个正忙碌着的姑娘。我想都没想,就感觉她是那位妹妹了。”

  “我们的眼睛对了个正着,她赶紧低头,抓一个罐子擦起来。我呀,站在柜台前,突然一下子说不出要买什么了。”

  老伴赵孝芳,轻轻把茶杯递到老人手中:“休息休息。”老人听话地喝了两口,相濡以沫60年,生活的滋味尽在这淡淡一杯茶中了。

  一个是闻名全国的“八百壮士”,一个是敬佩抗日英雄英勇事迹的女中学生,两人一见钟情,相爱了。比杨养正小12岁秀丽善良的赵孝芳爱上了这个左眼残疾的抗日英雄,并不顾家庭和朋友的反对和他订婚了。日军弹片击碎了他的左眼珠,但“八百壮士”的荣誉却让他收获了重庆姑娘的爱情。

  在敌机肆虐的战火岁月中,两人约定,不打跑日本鬼子绝不结婚。

  1945年8月15日,举国欢庆抗战胜利,第二天,31岁的杨养正与19岁的赵孝芳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山城庆祝抗战胜利的鞭炮声成了他们婚礼最动听的祝福声。

  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如此的紧密相连。

  “抗战胜利了,到处都是鞭炮声和欢呼声,在那个时候结婚真的是太幸福了。”杨养正和78岁的赵孝芳老人回忆当年,不禁露出甜蜜的笑容。

  最喜欢吃上海话梅糖

  解放后,杨养正被安排在南岸区副食水产品公司工作,单位分给杨养正两间小屋,这就是现在的“弹子石正街5号附7号”。 两人在老房子里一住就是几十年,静静地生活,从来不对外人谈及往事,连做了几十年邻居的人都不知道杨养正就是“八百壮士”之一。

  两位老人的退休金加起来也只有1000元左右,要看病吃药,还要日常开支,生活其实很拮据。

  四个孩子平时都忙着四处打零工,这两间已经住了40年的老房子,更多的时候只有两位老人相守。30平方米、两房一厨的家,房间虽然阴暗狭窄,但家具摆设却整洁有序。

  12年前,老年白内障使老人失去了幸存的右眼。因为经济原因没有进行手术治疗,从此他的世界失去了光明,日常生活都需要老伴赵孝芳的帮助。

  每天,赵孝芳都要给杨养正按时喂药。

  每天,看不见东西的杨养正,就用收音机来“听”世界。

  这位失明的老人,利用收音机,一直关注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宏伟大业,一听到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就义愤填膺。

  “日子还过得去。”老人低下头双手反复在膝盖上搓着,突然叫老伴:“给我个糖吃。”

  “他最喜欢吃上海话梅糖,有了,就三斤两斤地给他买。”老伴赵孝芳还常常去2公里外的商店给他买最爱吃的上海产的话梅糖。

  嘴里含着话梅糖,杨养正失明的双眼似乎有了一丝亮光。

  “一说起往事他就来劲。”老伴赵孝芳插话。“他平日整天闷坐在屋里,只要你跟他聊天,精神一下就来了。”

  老人对我说:“没有她,我活不到现在,我最高兴的就是每天和她在一起。我最怕老婆身体有哪点不好,去在我前头。”

  60年相濡以沫,60年家国河山。

  老人的夙愿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烽火岁月,我们这一代人是没有体会的。但是,历史不该被忘却,为我们民族的独立和生存英勇奋斗过的英雄更不能被忘记。杨养正是当年众多无名战士中的一位,他为我们国家献出了青春,流过血,拼过命,他理应得到社会的更多关爱。

  “只有在梦里,我回到过上海,回到过四行仓库。子弹在身边飞,仓库厚厚的墙壁把我和战友们掩护着。我们冲啊,冲啊,但是没有声音。”

  “孤军营,是什么样子?我都记得清清楚楚,那里的一草一木,真想再看看。”

  杨老甚至有时会莫名地责怪老伴赵孝芳:“因为你,我才没能回上海去看看。”而此时,老伴就会安慰他:“等你眼睛好了,就回去看一看嘛。”

  在场的重庆《时代信报》记者也告诉我,杨老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上海,再去看看四行仓库。“这可能是老人一生中最后的愿望了。”

  70年了,我们这些后人对抗日老兵们的关心做得太少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过世了,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弥补我们的遗憾。

  因此,帮助杨老实现他生命中最后也是最大的心愿,或许是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以此让我们向那些舍身保卫过这片国土的战士,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感恩!

  当我们反复强调不忘历史的时候,关爱身边的老兵们,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心愿,也许就是我们最实际的行动。

  后记

  重回上海,杨老的身体状况成了众人的担忧。

  在我们走后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得到消息:

  老人家里开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会议。是否给已经因白内障失明了10多年的父亲做眼科手术?是否送已经91岁的老人去上海寻访当年的战场?

  重庆的热心人士帮助老人联系到当地有名的中医,为老人的身体作中药调理。

  重庆大坪医院免费为老人完成了右眼的复明手术。

  杨老右眼的视力正在恢复当中。

  经过休养,老人的精神很快恢复。

  上海《东方早报》与重庆媒体联手,欲圆老人心中的梦。

  6月28日,重庆媒体为杨老一行订好了车票。

  ……

  淞沪抗战中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中的健在者,已91岁高龄的杨养正,通过媒体争相报道而受到了英雄的礼遇。重庆市政府赠给老人一套100平方米的居室,并为他请了一个保姆照料生活起居。

  这充分表明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社会对抗战老兵的关爱和崇敬之情。正如重庆市的领导在给杨养正的慰问信上说的:“作为一段难忘的历史的创造者,你不应该被历史遗忘,也不会被历史遗忘……”

  老兵老矣,精神不老!

  (采访日期:2005年4月26日)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0-02-13 21:58: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88师师长孙元良回忆: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下一篇:税警总团陈怀礼的淞沪记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