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城市保卫战:淞沪会战
2017-04-21 17:08:57  来源:铁血社区  点击:  复制链接

淞沪会战作战地图

  国民党军抗战城市保卫战之一 牺牲惨烈的淞沪会战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战役,也是整个抗战中城市防御战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国军队投入了75万部队,苦战三个月,伤亡超过25万,结果依然没能守住上海,这么大的代价,难怪有人会认为这场战役不值得。那么到底值不值得呢?

  疑团重重的虹桥机场事件

  一般史料都认为8月9日下午发生的虹桥机场事件,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大山勇夫中尉和斋藤与藏一等兵驾驶汽车想要强行闯入机场,结果被机场的中国守军击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妥,但仔细一分析就会觉得其中疑团重重。

  首先,虹桥机场是当时上海周围最大的一个机场,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要加强机场的守卫力量,又考虑到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里中国军队不能进入上海的规定,国民政府就派第2师补充旅(后改称独立第20旅)化装成保安团进驻机场。自然,这肯定瞒不过日军的耳目。

  其次,大山勇夫是日本海军陆战队驻日商丰田纱厂的特遣队队长,主要负责保护日资企业。如果需要侦察虹桥机场,日军不会派大山和斋藤就这样穿着军服大摇大摆地过来;如果是蓄意挑衅,也不会只派两个人用开着汽车强行闯关的方式。所以这两人硬闯机场的动机非常令人怀疑。

  日方事后的反应也相当奇怪。当上海市长俞鸿钧打电话给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季政通报情况,冈本在向驻沪日军询问后回答当日并无陆战队士兵外出,这一定是谣言。直到中方指出大山和斋藤的确切身份,日方还称是两人私自驾车外出,而且不排除酒驾的可能。

  当晚,日军陆战队和使馆人员前来现场,都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在第二天中日双方就此事件的正式谈判中,日方也还是表示愿意以外交方式解决。全然没有通过这一事件来寻衅开战的迹象。所以也有人认为虹桥机场的现场不过是第二现场,大山和斋藤是被打死后被刻意安排在这个敏感地点的。事实到底怎样,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但是其中的疑团还是扑朔迷离。

  先发制人的中国军队

  早在1936年,担任京沪警备司令的张治中就提出了先发制人的作战原则,计划使用6到7个师的兵力,主动进攻,力争一举围歼在上海的日军。

  卢沟桥事变后,张治中于7月13日出任京沪警备军司令,全面负责南京上海地区的军事行动。他上任后一直积极提议在上海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由于京沪警备司令部原来所辖的三个师中的第36师在西安事变后被调往西安,所以只好由第2师补充旅来替补,这样一来总兵力从12个团减少到10个团。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中日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毫无疑问这是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协定,中国军队竟然不能进驻上海,上海的治安只能由保安团负责维持。现在为了取得先机,也就不管这么多了。8月1日张治中就命令第2师补充旅1个团伪装成保安团进驻虹桥机场和虹口,另1个团则伪装成宪兵第13团进驻松江。

  8月11日,蒋介石下令,命京沪警备军进入上海,发动对驻沪日军的进攻。张治中早就制定了部队开入上海的计划,立即征集汽车、调用火车,在江阴、苏州一线的第87师、88师于12日就分别到达张华浜、吴淞、真如、大场一线,中国军队最先进的装备德制150毫米榴弹炮的炮兵第10团1营也到达真如,只等最后的攻击命令一下,就开始向日军发起进攻。同时驻蚌埠的第56师和驻嘉兴的炮兵第2旅第8团也星夜开赴上海,统归张治中指挥。

  8月9日,日军在上海的部队只有特别海军陆战队2500人,在虹桥机场事件之后才紧急命令本土的佐世保镇守府第1特别陆战队和吴镇守府第2特别陆战队共2000人开赴上海。到13日,上海的日军只有这三支陆战队,再加上从停泊在长江里的第三舰队军舰上抽调的陆战队,总共7个大队约5000人。

  在日本军部的战略计划中,由于当时日本没有开始动员,陆军总共只有17个常备师团,计划在华北投入6个师团,这已经是日军的极限了。在华东,日军只准备在青岛和上海增加少量兵力,以保护侨民和日资企业,并不想大打出手。因此,从日军角度来说,8月上旬不希望在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直到虹桥事件第二天(8月10日)的内阁会议上,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才向陆军提出向上海派遣陆军的请求,陆军大臣衫山元表示同意,但强调陆军的集结、运输都需要时间,陆军最快也得在20天后也就是9月5日,才会有足够的部队达到上海。

  因此,从双方的战略计划来看,日军挑起八一三事件的说法显然是不大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反倒是中国军队主动发起淞沪之战,可以凭借兵力优势一举肃清在沪日军,清除对南京和华东腹地的威胁,还可以分散牵制在华北的日军,为华北地区的抗战减轻压力。同时利用上海国际都市的地位,引起国际关注,博取同情和支持,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在上海主动发起军事行动,如果能够顺利实现所有这些战役目标,倒是一步一举数得的好棋。

  功亏一篑的十日围攻

  按照张治中的计划,8月13日中国军队就将投入2个师又1个旅,总兵力约3万人先发制人,抢在日军后续增援到达前将驻沪日军一举消灭。12日晚,各部队就已经进入预定位置,完成进攻准备。但在进攻就要开始时,蒋介石突然叫了暂停。这是由于日军已经察觉中国有抢先出击的打算,为了援军赢得时间,所以一再表态愿意以谈判解决危机。同时欧美国家也不希望在上海发生战事,损害各自在华利益,所以向国民政府连连施压。在此局面下,蒋介石才不得不下令暂缓进攻。这是在淞沪会战中第一次军事被政治所左右,后来多次发生这样政治影响军事的情况。

  张治中接到暂停命令不禁连声叹息,但是就在13日下午,双方已经在八字桥发生交火。中国军队已经进入进攻出发阵地,与日军阵地距离很近,双方剑拔弩张,擦枪走火在所难免。虽然13日的交火只是前哨部队间的零星冲突,但是枪声一起,战端就不可遏制地爆发了。14日拂晓,在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后,中国军队全线发起进攻。经过整整十天的苦战,直到8月23日,中国军队已经攻占不少日军阵地,并割裂了日军防御体系。眼看胜利在望,日军增援部队到了——第一批陆军部队2个师团在宝山登陆,攻守之势顿时逆转。

  不能说中国军队没准备,他们战前对日军在上海各主要据点都有所了解,但没有掌握足够的细节,更谈不上有相应的具体措施。结果曾有一个排冲进日军司令部大楼,却被电动大门自动关闭而隔绝在大楼中间的操场上,在日军楼内暗堡火力下全数牺牲;再如后来参战的36师在进攻汇山码头时,整整1个营的部队被阻挡在铁栅栏前,遭到日军交叉火力的密集射击,死伤殆尽!

  不能说中国军队不尽力,所有部队都是奋勇冲杀,可以说是不惜代价地前赴后继。甚至连中国军队仅有的1个装甲团也都投入作战,但由于步坦协同不力,坦克突破了日军阵地,步兵却未能及时跟上,最终孤军深入的坦克没有步兵掩护而损失大半。

  不能说中国军队不精锐,参加围攻作战的87师、88师和后来的36师都是第一批德械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是这些部队长于野战而不擅巷战,居然在巷战中沿着街道贸然前进,又没有足够的炮火掩护,结果遭到了街道两侧楼房里日军交叉火力杀伤,伤亡惨重但进展迟缓。想想也是,这些由德国顾问训练出来的德械部队,连德国老师自己就不善巷战,后来在斯大林格勒被苏联红军打得灰头土脸,更何况是徒弟了。

  战术运用不当,火力掩护薄弱,无疑是十日围攻最终功败垂成的两大主要原因。

  先是右勾拳,再是左勾拳

  8月23日,日军陆军的第一批援军2个师团到了,但没有直接在市区登陆增援陆战队,而是在吴淞、川沙口一线登陆,从侧后威胁市区的中国军队,一记典型的右勾拳!从吴淞到闸北,直线距离也就20公里,而且都是平原地带,最多有些小河流,根本是无险可守。也就注定了这一线必然是要全靠血肉之躯硬抗的苦战,淞沪会战中著名的“血肉磨坊”罗店争夺战就发生在这里。从8月20日开始,新一批中国军队陆续到达,正好投入抗击日军登陆的作战,其中大部分是中央嫡系中的精锐,甚至连训练装备都冠绝全军的样板部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也投入了战斗。

  日军有飞机、舰炮火力支援,直接配属步兵的野战炮兵也相当强大,又有观测气球进行校射,火力又猛又准。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经常是刚刚开火就被日军炮火覆盖,逼得中国军队只好采取最无奈的办法——硬生生熬过日军炮火准备,等日军步兵冲近直接迎上去进行白刃近战,让双方士兵混杂在一起,迫使日军无法发挥火力优势。一旦阵地失守就立即组织反击,反复拉锯争夺。完全是用血肉在和钢铁搏杀,因此罗店月浦一线也被称为大熔炉,再多部队填进去也被熔化了。

  和前一阶段十日围攻相比,巷战可以采用更合理的战术来减少伤亡加快进展,但现在的阵地防御,由于纵深太浅,根本没法进行机动防御,只要稍稍后退就是全线崩溃,所以只能寸土必争地死守,而且是处处防御,处处薄弱。中央嫡系拼光了,川军、黔军、桂军、西北军一个接一个填上来。战至9月12日,随着罗店、月浦相继陷落,中国军队只得退守蕴藻浜一线。近一个月的激战,日军的进展也不过才10公里,中国军队完全是以惨重的伤亡招架住了日军的右勾拳。

  照这个情况,日军登陆部队要打到市区,至少还需要一个月。因此,日军又从本土、华北、台湾抽调3个师团又15个步兵大队、2个重炮旅团,增援吴淞一线,使日军在上海的总兵力增至12万人,但依然无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这时日军的第三批援军到了,由3个师团及配属部队组成的第十军于11月5日在上海南面的金山登陆,这绝对是最致命的左勾拳,结结实实打在中国军队的空门上。此时,中国军队为了抗击市区和吴淞两个方向的日军,已经几乎把手头所有部队都投入了战场,在90公里的杭州湾北部海岸线,只有区区1个师,整个海岸防御形同虚设。日军一登陆,南线防御就彻底洞开,尽管紧急调集部队前去堵截,但这些部队都刚刚从战场抽调下来,人员和装备损耗都没有补充,仓促赶来阻击,怎么可能打退日军的生力军?

  南部战线迅速瓦解,整个战局也随之无法挽回,11月12日南市陷落,上海全境除租界外全部沦陷。

  到底值得吗?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投入78个师又10个旅、炮兵7个团以及教导总队、税警总团、保安团等部,总兵力约75万人,伤亡数字说法不一,但普遍认为至少在25万人以上。而且投入作战的部队大多是各派系的精锐,可以说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日军投入了陆军9个师团又2个支队,总兵力约25万人,伤亡约4万人。毕竟是以精锐的血肉填入火海,所以才取得了这样的兵力对比和伤亡交换比,和抗战中后期相比并不差。

  纵观整个战役,中国军队在战术上——巷战中的盲目冒进、阵地战中的一线死守——都是饱受诟病。具体分析一下,十日围攻阶段的战术问题较多,但对阵地防御阶段的检讨,似乎仍商榷的余地。逐次添兵的加油战术饱受批评,但是如果一次性投入重兵,在日军优势炮火下也必然会遭到极其惨重的伤亡,兵力配置前轻后重,不断以反击手段对付进攻之敌,倒不失为明智之举。不过总体而言,比较被动,比如在夜间主动以小股部队出击,袭扰日军之类的行动就很少看到,只是一味地被动防御。

  中国军队的战术要比日军落后许多,那么战略上的得失呢?

  前面说到,中国军队主动发起淞沪之战可以实现多重效果,这也是近些年常见的对淞沪会战的褒扬。不妨逐项看看,战役目标是否达成。

  首先,最重要的目标无疑是肃清在沪日军,清除对南京和华东腹地的威胁。显然,这一目标并未达成,而且由于撤退组织混乱,最终导致华东精华地区迅速沦陷,南京惨遭屠城。

  其次,分散牵制在华北的日军,为华北地区的抗战减轻压力。客观来看,这项目标部分达成。原来日军战略重心在华北,计划是由北向南。但经过淞沪一战,陆续投入华东的日军达到了9个师团,兵力反超华北日军6个师团的规模,华东成为了抗战的主战场,将日军原来由北向南的战略进攻方向改为了由东向西。日军本来想先占领并巩固华北、再蚕食华中的“稳健”计划被打破。然而,由于华东地区的大溃败过于惨痛,结果恐怕也只能说是喜忧参半。

  再者,确实引起了国际关注,博取同情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淞沪会战是打给国际社会看的,因为蒋介石始终认为单靠中国是很难取得对日作战的最终胜利,争取外援一直是他的重要策略,所以才会在战役开始时突然叫停,在战役结束时为了配合九国公约的召开,而推迟了撤退,这些都是为了配合政治上的需要。然而,国际关注的力度没有达到国民政府的预期,基本没有干涉意愿,与付出的代价相比,显然得不偿失。

  虽然如此,淞沪会战还是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重大收获,对战争进程有极大的影响。此战迫使日军开始总动员,过早地将国家转入了战争状态。日本透支国力后,对于后来的对美、对苏战略考虑都有可能走样。整个抗战中,尽管日军战术占优,但在战略上却大多被中国牵着鼻子走。

  而且,此战真正促成了全民族的一致抗战。随着国共合作抗战的开始,国民党内部反蒋派系也开始转为拥蒋抗日。在淞沪战场上,不仅有中央军,也有川军、桂军等各路地方杂牌,在当时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拥兵自重的军阀能够让自己的部队服从军事委员会的指挥,投入到抗战前线,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是最基层的普通士兵,不少人都是千里跋涉,行军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奔赴前线,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奉献淞沪一战,真正让各党派各派系各民族各阶层,都有全民族抗战的意识,这一点意义非常深远。

  当然,随着抗战进程的发展,杂牌军再次感受到排挤、刁难甚至被借机消灭,锐气大挫,国民政府有极大的责任。不过,这是后话,与淞沪会战无关了。

  总体来看,淞沪会战尽管代价惨重,在战略上有得有失,但使日本过早走上透支的道路,促成了全民族的一致抗战,在这两点“大战略”上是加分的。历史无法假设,我们也很难想象日本如果继续蚕食华北,整个亚太局势是否会以历史中的速度激化发酵。只能说,国民政府确实在战略考虑和战术安排上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实力、能力有限,得到这样的结局也实在是无可奈何。

  至于广大壮烈牺牲的爱国官兵,用国民政府宣布撤出上海时发表的《告上海市民书》中那段话——“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的赞誉了。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4-21 17:13: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淞沪会战?

下一篇:江阴沉船事件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