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对于武汉的进攻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从安徽出发,沿着长江进军,从东往西进攻。负责这路进攻的为冈村宁次的第11军(第11集团军),下辖5个师团又1个旅团,兵力超过10万之众。
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安徽进攻湖北或者从湖北进攻安徽,基本都是按照这一条路线。比如三国晋国征服东吴,清朝太平天国攻陷南京。蒋介石和国军高层对历史还是很有研究的,他们早已在这一路线上层层设防,并且布有重兵。最终的结果就是,日军在这一路线的进攻极为困难。
沿着长江走水路的日军,虽然有着完全的制江权,但却面临着国军的众多沿江坚固要塞,一道道水中阻塞线,大量水雷封锁线,以及国军空军的拦截。
在这种程度的拦截下,日军精锐的第三舰队的内河作战舰队,也就是著名的扬子江舰队,只能以蜗牛的速度前进。他们在安庆,马珰要塞,湖口要塞,九江要塞,田家镇要塞都遭遇国军顽强抵抗,遭遇很大伤亡,军舰也有不少战损。
而沿着长江两岸的陆地行军的日军更是狼狈不堪。这次地域地形复杂,丛林山地湖泊密布,到处都是河流和国军的阻击。陆地北路前进的日军第6师团每作战10天,需要休整1个月。
而长江南岸的日军更惨,日军101和106师团都在山地作战中遭遇重创,106师团甚至被国军引诱至万家岭地区几乎全部歼灭,伤亡超过8成。
现实摆在眼前,按照11军这样的作战速度,恐怕武汉没有个3,4个月根本没法打下来。
日本军部鉴于第11军进攻进展太慢,无可奈何之下,命令日本华北派遣军第2军(第2集团军)立即参战,从侧翼包抄进攻武汉。
这个第2军也就是本文的主角。
强大的第2军
相比第11军出自日军华中派遣军,第2军来自于另一个日军体系,它属日军华北派遣军。
第2军兵力强大,下属4个师团又1个旅团,总兵力最高峰期达到17万人。
相比第11军,第2军的战斗力更为强悍,他是传统日本劲旅。
第2军麾下包括第3,第10师团,第13,第16师团4个精锐的甲种师团,是日军中最强有力的一个集团军。
附注:老萨顺便说下这个军的概念。日军的军,不是中国的军,而是集团军。有些对抗战一知半解的人,总是认为日军一个军可以对付国军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好像国军极为没用。其实日军的军,就是集团军,兵力也有十几万,对应的就是国军的某个战区。
在抗战期间,军的编制并不固定,通常下辖数个师团和独立混成旅团,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人。军的司令官是中将或者大将军衔。日军在早期曾经有海外四大军,就是朝鲜军,台湾军,关东军,中国驻屯军。大家可以看到,其中台湾军,关东军,中国驻屯军都是在中国的。抗战开始以后,由于中国战场地域辽阔,国军总兵力超过300万人,日军被迫新编组了多个军,也就是集团军为作战单位。最初在中国的中国驻屯军,改编为第一军。同时又将从日本本土调入中国华北的几个师团编组为第二军。而在淞沪会战登陆上海的上海派遣军,随后改编为华中派遣军,在武汉会战期间由增加部队,以华中派遣军骨干额外组成了第11军。
日本军部给第2军的命令,不是从东向西,沿着长江杀到武汉,而是绕一个大圈,先杀到武汉北边的大别山以北,然后突破大别山从北向南从侧翼杀到武汉。
日本军部认为,以25万到30万的重兵分两路进攻武汉是势在必得的,预计武汉国军最多1个月内就会被歼灭,日军也会轻松占领武汉。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事实是截然相反的。
日本军部给第2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王的作战命令为:第2军主力从大别山北麓,经六安、固始、潢川、罗山攻占信阳,然后沿平汉铁路及其以西地区南下,从北面、西北迂回包围武汉;另一路从商城南下,横越大别山到达麻城,由东北方向策应协同沿江的部队,进攻武汉。
大家可以轻松的看出来,这种进攻战略,其实就是日军之前发动兰封战役,妄图短时间内沿着河南大平原南下,一举占领武汉的作战方式的翻版。
日军先是杀到武汉的北边,然后沿着平汉铁路长驱南下。这一线地形平坦,非常日军发挥威力。
预计日军短时间内,就可以杀入武汉。事实上,日军在武汉会战攻陷信阳后,确实没有多久就沿着平汉线杀到了武汉。
在兰封会战那时候,国军由于连续经历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一线部队伤亡很大,二线部队又没有整训完毕,根本无力和日军在河南平原正面对抗。
蒋介石曾经咬牙将还在休整的德械部队87,88,36师,中央教导总队,税警总团全部拉到兰封战场。但是这些部队伤亡太大,休整时间又太短,战斗力大幅度削弱。在兰封一线,被日军日军14师团横冲直撞,几乎阻挡不住他,连兰封会也丢掉了。
当时日军几个师团重兵已经杀向河南,攻陷开封,威逼郑州,同时准备立即南下进攻武汉。而国军在河南和武汉北部根本无兵可用,包括地形险要的大别山上也无军队可以防御。
日军如果乘势进攻,恐怕只有放弃武汉这一条路了,这是抗战中最为危险的一刻。
在这种绝境下,蒋介石权衡轻重,做出一个痛苦的决定,也就是掘开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掘开后,汹涌的黄河水造成了30多万无辜中国平民的死亡,但却完全阻挡日军推进步伐,也造成该部上万人的减员。
日军最终只得被迫停止黄泛区以北所有部队的南下。其中作为作战主力的第2军,千里迢迢的绕了个大圈子,从河南通过铁路和公路运送到黄泛区以南的安徽,然后再向西北方向佯攻大别山北麓,然后南下侧击武汉。
这样一来,不仅日军兵力调动就花费了长达3个月时间,还更要将战场从适合日军发挥武器威力的河南平原,改到地形极为复杂的湖北省武汉,以及大别山山区。
在河南平原作战的兰封会战中,日本第2军伤亡不过1万多人,已经击溃了国军的整体防御,迫使国军全线后撤。而在武汉地区的作战中,第2军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伤亡了7,8万人。
而国军则利用这3个月的时间和苏联援助的军火物资,迅速休整恢复了实力。
其中,正面同第2军作战的国军部队总数就高达30万之众,和日军比例约是2:1。这样一来,中日两军战力的差距,也就相对小多了。
从这点来说,黄河放水的战略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第2军的司令本来是西尾寿造中将,这个西尾寿造也是后来日军军界的风云人物,一度做到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大将军衔。后来因为得罪了剃刀首相东条英机才被解职。
附注:东条英机爱作秀,曾经经常检查军队的垃圾箱,以表示关心军人的伙食。西尾寿造对东条英机这种影帝式样的表现非常鄙视。1943年在军事参议官任上的西尾寿造去关西视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随口说了句:这个事情我不知道,你去问那个每天早上翻垃圾箱的家伙吧,他知道。心胸狭窄的东条英机知道这个消息勃然大怒,将西尾寿造解职。
因为他在徐州会战中指挥不力,导致日军在台儿庄战役的大败,最终使得他自己被解除第2军司令官职务。
东久迩宫稔彦王随即接任了第2军司令官的职务。
东久迩宫稔彦王的身份非常特殊,是所谓皇室军国主义分子。
东久迩宫稔彦王是日本皇室成员,他的身份非常显赫。
东久迩宫稔彦王是久迩宫朝彦亲王的第九个儿子。而久迩宫朝彦亲王是有着天皇一族血统的皇室,在明治维新初期就被封为日本皇族的亲王头衔。
到了近代,东久迩宫稔彦王和日本天皇也有极为亲近的血缘关系。
昭和天皇的皇后香淳皇后久弥宫良子女王是他的侄女,他也是昭和天皇裕仁的叔叔。
另外,他还是久迩宫邦彦王及朝香宫鸠彦王(大屠杀元凶之一)的兄弟,他的三个兄弟久迩宫邦彦王、梨本宫守正王、朝香宫鸠彦王和他的叔叔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都是日军的大将。
------------------上图是东久迩宫稔彦王,下图是朝香宫鸠彦王,其实不要说这些所谓的亲王,日本天皇裕仁也犯下了很多战争罪行。有人说日本天皇是虚的,实际上裕仁天皇还是有一定的权力的,并不是溥仪那样的傀儡。日本天皇在当时并不是人,而是神。所以日本天皇没有普通人的姓氏,也没有普通的公民权利。日本古代天皇并不叫做天皇,只叫做日王,中国叫做倭王。甚至1936年之前,日本对外公文也没有天皇的称呼,一律称为皇帝。到了宣扬大东亚共荣圈以后,日本 对外开始称为天皇。但现在的韩国 不买账,民间很多报纸直接称为日王。只有中国人傻不楞的,日本国内很多人把中国 叫做支那,中国人还尊称日王为天皇。
当时日本全国包括天皇在内都奉行军国主义,皇族自然也不能例外。
很多皇族成员自告奋勇的参军,成为日军第一线指挥官。
东久迩宫稔彦王1908年5月27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步兵科,成为低级军官。
他历任步兵第29联队中队长,近卫步兵第3联队附,参谋本部附(作战课)等职务,随后进入军校继续深造。
1914年11月27日,他再次毕业于日本陆军最高学府陆军大学校第26期,开始高级军官的生涯。
1929年12月10日东久迩宫稔彦王晋升陆军少将军衔,历任参谋本部附,步兵第5旅团长(九一八事变),参谋本部附,第2师团长,第4师团长,军事参议官兼航空本部长(七七事变),第2军司令官职务。
客观来说,就算抛弃身份不谈,东久迩宫稔彦王也是个相当能干的军人,不过并非杰出,他同冈村宁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但东久迩宫稔彦王不管怎么说也是皇族成员,身份地位非常特殊,同普通军人是不同的。他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加上地位的帮助,达到现在的水平也算极为不容易了。至少比现在不学无术不学无术,只知道用老爸贪污的钱款的中国官二代,要好上几百倍。
这几个日本皇族的军人,在战时都有累累罪行。但在日本投降以后,根据日本和美国达成的协议,美国人可以任意处决战犯,包括东条英机和近卫文磨这种位高权重高官和贵族,却务必放弃对日本皇室成员的追究。
而在美国人看来,保留日本天皇和皇室有助于稳定日本国内秩序,便于美国人对日本的统治,所以也就同意了。
所以这几个皇室出身的高级军官,包括犯有南京大屠杀罪行的朝香宫鸠彦王都被免予起诉。朝香宫鸠彦王这个老家伙享受晚年富裕生活,到94岁善终。东久迩宫稔彦王这个老家伙更是夸张,他居然活到了102岁,是二战各国王室成员最长寿的一个。
外围作战
作战命令下达之时,第2军只有第10和第13师团在合肥集结,而第3、第16师团尚在后方没有来得及到达。
由于知道国军几十万大军已经在武汉地区开始部署,日军已经无法坐等后续部队,必须立即进攻。
在8月27日,第2军司令东久迩宫稔彦王下令,第10和第13师团即开始行动。
由于进攻兵力有限,就必须保证火力上的绝对优势。东久迩宫稔彦王下令驻合肥的日军第1飞行团近百架作战飞机,直接协同配合第2军作战,务必提供强有力的空中支援。
遗憾的是,对于日军第2军的计划,蒋介石早有预计。
在武汉会战开始之前1个月,这一线已经部署了重兵。
此处是能力很强的李宗仁将军第五战区的作战区域,不过此时的战区司令长官却不是李宗仁。
在徐州会战的大突围以后,武汉会战刚刚开始时候,李宗仁旧伤突发。李宗仁在早年讨伐龙济光战役中,曾经被一发子弹击中脸部。
幸运的是,子弹并没有击中脑部,直接穿透脸颊,造成了轻伤。
本来这个枪伤在20年来偶尔轻微复发,此次可能由于李宗仁在徐州会战指挥中过于劳累,突然剧烈发作,一度右脸肿胀,右眼也失明,根本无法指挥部队。李宗仁才被迫去武汉治疗。
经过手术,武汉的一生从李宗仁口腔上颚取出一块黑色碎骨,这个伤势才逐步痊愈。
这段时间,第5战区由李宗仁的老伙计白崇禧指挥。
白崇禧是个军事天才,他毫不费力的判断认为日军必将从两路进攻,立即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
同时,白崇禧针对日军和国军的特点,制定了以地形优势为掩护,逐步消耗日军力量的战略。
蒋介石对白崇禧的部署是非常支持的,他在得知第2军开始全线进攻以后,又增调了大批中央军精锐部队支援白崇禧。
中日两军以最强碰最强,随后在这一线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残酷鏖战。
日军第10师团和首先从安徽省会合肥出发,第10师团师团长筱塚义男的第一个目标是生产名茶的六安。
《红楼梦》里面的贾母去妙玉的栊翠庵吃茶的时候,曾经说:我不吃六安茶。
并不是说六安茶不好,只是因为六安茶是绿茶,而贾母是北方人(祖先是东北的满人麾下的汉人),一向吃红茶,所以不喜欢绿茶的味道。
其实六安茶是中国绿茶中的精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周恩来最喜欢六安茶,直到去世之前还很想喝一杯。而精品六安茶也是中国赠送给各国元首的礼物,算是中国的国宝。
茶虽然好,也只是长在农村。六安城却只是个小城而已,不是什么大城市,并没有坚固防御。
驻守此处的国军为东北军于学忠的51军第114师683、684团。
东北军战斗力不强,防守部队也只有2个团数千人,但他们作战还是相当顽强的。
东北军这两个团在日军火炮的猛烈轰击下,仍然坚持苦战2天1夜,给日军造成相当的伤亡以后,才奉命撤退。
日军于28日晚占领六安。
在第10师团占领六安的同时,日军荻洲立兵的第13师团也从六安东南地区出发,南下进攻安徽西部的小城霍山。
守备于霍山一线的是西北军冯治安77军第37师,该师同东北军一样,和日军血战2天2夜仍然固守阵地。日军在霍山一线没有什么进展,反而丢下累累尸体。
大家也许有点奇怪,日军在抗战初期,占领霍山,六安这种小城,一般也就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时间,最多不超过1天。
为什么打这两个小城,却都用了两天时间,还损失不轻呢?
除了国军早已守株待兔,布防稳固以外,这2天安徽西部的天气也大大阻碍的日军前进。
这几天内,安徽西部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日军载重车辆和重武器前进困难。
没有重武器的支援,日军进攻的威力也就减弱了一半。
加上日本飞机在这种天气也无法起飞,不能为一线作战的日军强大的空中支持,日军单靠步兵炮,重机枪,掷弹筒这种火力,对付国军防御阵地就有一定的困难。
---------------------------------泥泞的道路把日军坦克的脚步也缠住了,而酷暑天气下,不要说日军的士兵受不了,连马匹受不了。日军必须给军马带上帽子,以阻挡炽热阳光的直射。马其实是比较娇气的动物,他的眼睛如果被强烈阳光照射久了,有可能会失明。同时天气过热,军马也很容易生病,甚至死亡。
遗憾的是,阴雨天气不可能持续不断,28日开始,安徽西部的天气开始晴朗,日军进攻又开始猛烈了。
天气刚刚晴朗,日军驻合肥的第1飞行团的51架作战飞机(轻其中型轰炸机18架)立即全部出动,猛烈轰炸霍山国军阵地。
在日军飞机猛烈轰炸下,霍山的国军遭遇不轻的伤亡,阵脚开始松动。
除了空军以外,日军重武器也很快上到第一线。
阴雨一停,路面状况立即好转,日军第13师团的横尾阔中佐的山炮兵第19联队很快到达一线。日军主力山炮为41式山炮,射程6公里,口径75毫米。
这种山炮可以拆解成6个部分通过骡马运输,所以很适合山地作战,是日军山地丛林作战的主要支援火炮。
41式山炮包括爆破弹,杀伤榴弹,纵火弹和化学弹,这几种炮弹威力都很大。以爆破弹为例,可以轻松击毁国军坚固的土木工事,而且射速高达每分钟10发,火力密集度也很大。
日军一个山地炮兵联队包括36门山炮,有3400兵力,光是马就有1400匹。
有些朋友奇怪,为什么36门炮要这么多人,貌似94个人操纵一门火炮。其实炮兵部队并不是只有炮手而已,还有大量的其它辅助士兵。别的不说,光是搬运炮弹的辎重兵的人数就极为可观。火炮虽然厉害,但没有炮弹就是废铁。
日军山炮联队兵力如此之多,恰恰说明他们战斗力的强大,不但火炮威力大,炮弹也充足,可以长时间提供火力支援。
这36门山炮一上来,整个霍山的国军阵地在1,2小时内就成为一片废墟。
西北军冯治安77军整个军只有2,3门老式火炮,至于防守霍山的37师一部别说火炮,连重机枪也没有几挺。
双方火力悬殊,经过一天激战,守军张凌云的37师阵地被日军突破,国军随即主动放弃霍山。
武汉会战的敌人不仅仅只有国军
六安和霍山属于这一线的外围战,国军并没有放多少兵力。
在试探出日军全线进攻的意图以后,白崇禧立即对这一线防御进行调整,增加了大量作战部队。
针对日军分兵两路的情况,国军也以两路应付。
首先以战斗力最强的中央军宋希濂71军,在商城以东的史河两岸叶家集地区集结,准备选择适合防御的阵地,与由六安、霍山西进日军主力决战。
以西北军孙连仲的第3兵团指挥所设于商城,主力在小界岭、麻城地区集结,随时对宋希濂71军进行增援。
这两路是全力阻挡准备占领商城,然后翻越大别山南下的日军主力。
其次,需要防止日军长驱直入,杀入河南信阳,然后沿着平汉铁路南下。
国军以西北军张自忠的59军,除留一部在信阳、武胜关之间并准备交防外,主力东开大别山北麓之潢川,以增强信阳以东之防守兵力。
最后,以桂军韦云淞之第31军,以1个师进抵流波疃,策应冯治安的77军,守备立煌地区(近六安金寨),协同77军随时对两路国军给予增援。
可以看到,无论宋希濂71军(原德械师),西北军孙连仲第3兵团,西北军张自忠59军,西北军冯治安77军,以及桂军韦云淞31军都是国军中战斗力比较靠前的部队。
可见,无论是白崇禧还是蒋介石,他们对于这一线的防御都是非常重视的。
因为他们知道日军沿着长江进攻武汉并不容易,而从这一线进攻相对简单一些,日军必将投入重兵。如果侧翼防守不住,那么武汉会战也就提前结束了。
所以武汉会战北方战场作战的激烈程度,一点也不比南方战场要差。
双方排兵布阵好了,下面就是激烈的对攻战了。
本篇先说说从大别山北麓进攻的日军部队。
对于试图占领商城,然后穿越大别山南下的部队来说,他们作战有着地形上的极大障碍。
霍山、响洪甸、独山镇、白大畈、金寨、武庙、商城一带全属山区,是比较适合防御的地形,所以国军在这一线防御相对比较有优势。
日军第13师团是这一路的先头部队!
他们自从28日攻占六安以来,由于荻洲师团长抢功心切,并不做休整,而是连续作战。
这几天的阴雨也给13师团造成很大的麻烦,让荻洲师团长欣喜的是,很快天气就转晴了。
9月1日,第13师团强攻占领了史河以东的白大畈、熊集。
9月2日,日军又占领了开顺街、叶家集。
期间,第13师团受到国军强有力的抵抗,伤亡很大,更惨的还有更多的非战斗伤亡。
本来连日阴雨造成13师团行军作战困难,没想到天气转晴以后,更可怕的事情又发生了。
这几天内,连老天也帮助国军。
当时的安徽正处于酷暑季节,从29日开始日开始,安徽局部气温突然升高。
据日军第2军“阵中日记”记载:大别山北麓的霍山、六安、叶家集地区,在8月28、29、30、31这4天内,全为晴天,气温高达华氏110度以上(摄氏43度),以致部队在行军和作战中,连连发生中暑晕倒而被送至沿途及后方开设的急救站。
老萨是江苏人,江苏和安徽纬度差不多。大家有兴趣可以来9月的南京看看,那个酷暑绝对是可以要人命的。如果在大太阳下的夏季在野外运动,一不小心就会中暑,不及时救治往往就是死亡。
日本大部分领土的纬度同中国的山东,河北,辽宁等北方地区类似,所以日本人往往不怕冷,但绝对受不了中国华中地区可怕的湿热天气。
当时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回忆:出发之前,有位熟知中国情况的财经界朋友吃惊的说,听说你这次奉命出征攻取武汉,现在这个季节,以武汉那样炎热,你们根本无法战斗。我看至少要在10月以后才能开始进攻。
冈村宁次当时只能苦笑一声,为什么呢?因为作为日本陆军军官,他们也不愿意在这时候去进攻武汉,却没有办法。
大家都知道,日军分为海军,陆军两派。两派互不买账,明争暗斗,互相拆台!甚至直到日本灭亡前,日本陆军和海军还在互相抢夺国内物资,为自己一派服务。当时日本首相小矶国昭曾经骂道:海军和陆军斗争如此激烈,我们怎么可能获胜。就连螺丝钉,海军做成左旋的,陆军就一定要做成右旋的,不让海军能够使用。
此次侵华战争,包括之前的炸死张作霖,发动918事变,全部都是陆军一派主使的,他们的根本目的在于占领中国大部分地区,然后北上和苏联决战。
日本海军一派对侵华并不热心,因为中国是大陆国家,日本海军无法发挥作战。日本海军希望能够南下进攻东南亚地区,击溃英美。
所以海军一派对侵华战争并不积极,陆军一派对此也非常不满意。
--------------------------日本海军的观点也并非全无道理,所谓的扬子江舰队中,吃水仅仅1.1米的二见号(350吨炮舰),曾经在枯水期的长江上游搁浅。1933年6月,二见号在三峡浅滩搁浅,直到7月水位上涨以后才脱困。而二见号还属于吃水很小的舰艇,扬子江舰队主力舰 如桥立号1000吨炮舰,吃水深达2.5米,725吨的安宅号吃水也有2.3米。日本陆军可就惨了,士兵们用尽一切办法消暑。下图,他们用中国农民的米缸洗澡,这以后还怎么盛米呢。
本来武汉会战,日本海军也不想管。但此次天皇对武汉会战特别看重,他曾经抱怨的说:朕再也不想看到百万皇军,受制于中国。
日本人性格谦和,一般从不说重话。像裕仁这样的抱怨,就算是直接的骂人了。
日本军部听到裕仁的这句话,惊得汗流浃背,无论海军陆军都必须拼了。
于是,海军一派也就被迫加入武汉会战。
但关于何时进攻武汉,海陆军出现了激烈的争执。海军一派认为,必须赶在长江丰水期,也就是最迟8月进攻武汉。
不然一旦长江进入枯水期,就算是日本海军的扬子江舰队那些吃水很浅的江河炮舰,也无法有效作战。
陆军一派表示强烈反对,因为7,8,9三月正是湖北安徽一带天气最热的时候。
双方争吵不断,最后海军一派直接表示,既然陆军认为不合适,干脆不要让海军参与武汉会战就是了。
听到这句话,陆军一派众多将领鸦雀无声,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军舰沿着长江给予重火力和后勤运输的支持,光靠陆军作战是很难获胜的。
最终陆军一派忍气吞声的同意8月开始作战,为此,日本陆军士兵付出因为天气死伤数万人的巨大代价。
当时日军步兵其实也很可怜,他们根本没有什么防暑措施,只能依靠喝水降温。而那种高温,类似于小说《骆驼祥子》里面的那种描写。光靠喝水根本无法降温,除非你躺在树荫下不动。
而日军士兵普遍负重20,30公斤以上,还要在山地艰难爬山,同时还要和国军作战,体力消耗极大,也根本无法避暑。
冈村宁次回忆:当时部队发的汗衫为土黄色的很少,白色汗衫又太显眼,容易被敌人发现射击,所以官兵都赤膊上阵。在烈日暴晒下,有胡须的老兵,脸上长满痱子,胡须之间的痱子化脓,满脸像开了花一样。当我看到用弹担架抬下来的中暑伤员们时,我都忍着泪将目光挪开。
酷暑之下,日军士兵只能拼命喝水。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农村并没有自来水,日军大量喝生水,导致出现可怕的霍乱,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
霍乱在当时是一种比生物武器还可怕的疾病,而且战地霍乱致死率非常的高,是比子弹还恐怖的东西。
东史郎在武汉曾经得了疟疾,但他怀疑是霍乱,一度痛苦的差点自杀。东史郎在当时已经是有1年实战经验的老兵了,也吓成这样,足可以见一斑。
在这种情况下,第13师团连续作战一周以后,实际并没有遭遇国军重兵拦截,日军减员已经极为惨重。
日军一个中队满员是180人,经过短短七天的作战,第13师团每个中队平均减员40多人,战斗力削弱四分之一。
而且此时13师团通往后方道路完全被国军破坏,补给也无法运输到一线,13师团实际已经无力再战。
荻洲立兵师团长向东久迩宫求援!
东久迩宫无奈,调动军的工兵部队,不分日夜抢修好从六安至叶集的公路,以便于大量补给的运输。
同时,在得知13师团伤亡四分之一以后,东久迩宫下令给他们立即补充新兵,并且向13师团配属了额外的重武器部队,以增强其攻击力,包括轻装甲车、炮兵部队、独立重机枪队等。
同时,东久迩宫还命令已经赶到合肥的第16师团,立即西进参加作战,协助13师团。
在后方大力支持下,1938年9月1日,日军13师团再次发动全面进攻,目标是史河以西、叶集西南的八OO高地和富金山。
这两个地方也是国军在商城外围的主阵地,一旦富金山丢失,商城也就不保。
商城如果丢了,日军可以长驱南下抄近路翻越大别山,逼近武汉。
翻越大别山,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翻越大别山以后,从山脚下的麻城(就是那个需要学生自带课桌的地方)到武汉直线距离也不到50公里。
日军机械化部队,一天行军50公里根本就是小意思。依靠50公里山地能否长期阻挡日军,现在也很难说。
如果日军真的成功翻越大别山,那么武汉的国军为了避免被日军合围,只能放弃作战撤退了。
所以,必须首先在大别山外围依靠有利地形和日军决战,尽量争取时间并且消耗日军主力。这样日军进入大别山时,战斗力已经大为削弱,无法有效突破了。
所以,外围富金山这一线的作战还是相当关键的,也是武汉会战中最激烈的战役之一。
防御富金山的,是大名鼎鼎的宋希濂的中央军71军。
----------------宋希濂和他的德械师。宋希濂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对蒋也极为忠臣,之后在抗战和内战中都立过很多功劳。在内战期间于四川和解放军作战,兵败以后逃到凉山彝族地区被解放军俘虏。被关押到1959年释放,1980年他回到台湾后移居美国。
残存的德械部队
这个71军也就是之前所谓的中央军德械师组成的精锐部队,他下辖87师、88师、36师三个德械师。
71军是中央军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也是初期抗战中名气最大的功勋部队,为中华民族立下累累战功。
71军曾经参加过最惨烈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期间有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战例,而且都以血的代价完成了任务。
淞沪会战中,该军伤亡巨大,超过三分之二。
随后南京保卫战中,残破的71军血战到最后一刻又遭受极大伤亡。以孙元良88师为例,3个旅长殉国2个,余部突围成功的只有2000,3000人,只占全军的百分之二十。
随后他们还在休整期间,因为豫东前线吃紧,被迫立即北上,参加了兰封战役。
当时71军只有87,88两个师,另外还有61师(包括教导总队一部和湘军一部),宋希濂曾经担任师长的36师则划归别人指挥!
在兰封战役中,71军由于新兵超过8成导致战斗力大减,在强悍的14师团打击下伤亡惨重,无力在平原上阻挡日军机械化重炮部队。
其中88师师长龙慕韩,因为没有命令就放弃兰封城,被蒋介石下令枪决,这也是抗战中被枪毙的第一个中央军高级军官。
但71军余部还是以巨大牺牲苦苦支撑,一度反攻夺回兰封战役,甚至差点歼灭日军整个14师团。
兰封战役以后,71军撤退到河南郏县一带休整,同时将先期赶赴江西萍乡休整的36师调回来,划归71军建制。
白崇禧向蒋介石表示需要中央军主力防御大别山一线以后,蒋介石将71军这支精锐部队交给了白。
8月武汉会战开始之前,71军军长宋希濂奉命率部进驻商城一线。
宋希濂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人,毕业于黄埔一期的抗日将领。宋就是那种不得多的的将才,他能力突出,头脑清醒,是蒋介石最器重的黄浦系将领之一。
宋希濂除了是黄埔毕业生以外,还有一段日本求学的经历。
在1927年,宋希濂曾经赴日本学习,在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学生队就读,当过日本兵,也当做日本基层军官。
所以宋希濂对日军非常了解,是个日本通。
之前淞沪,南京,兰封会战中,宋希濂率领36师均在第一线和日军作战,大小作战上百次,也是和日军交手最多的将领,更深知日军的一切。
当时宋希濂认为,71军虽然休整基本完成,毕竟新兵超过8成,武器装备也不齐整。
抗战初期的大量德式装备,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大半。
其实德式武器的损失并不稀奇,正常作战中都会有大量武器的损耗,只要能补充这算不了什么。
可惜,在抗战爆发以后,纳粹德国由于已经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停止了对中国的大规模军售。
德械武器也就无法有效补充了,打坏一件少一件。
没有德械,还算得上什么德械部队,此时的71军再也不是之前精锐的德械师了。
不过虽然德械师已经没有德械训练的老兵和德械武器,但德械师的锐气和精神却留了下来。
在71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和军官的率领下,该军还是一直擅长打硬仗的部队。
话虽如此,宋希濂深知71军仍然是一支完全轻武器的部队,根本无法和13师团这种装备坦克,重炮还有近百架飞机掩护的重装精锐师团正面对抗。
如果想在防御战中能够长时间支持,并且能够大量杀伤日军,就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战场,以最大程度尽量削弱日军的优势。
所以宋希濂一到商城作战前线指挥部,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就立即带着几个师长去观察地形。这几个经验丰富的将军们经过仔细选,将决战地点选在富金山一线。
富金山是大别山的余脉,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是进入大别山的关隘,也是从六安到武汉的天然前沿门户。
富金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爆发过多次战争。
宋希濂和古人的观点相同,他认为富金山也是非常适合防御决战的地点。他回忆到:我们当时发现富金山有如扇形,而且就在公路南翼,居高临下,完全控制公路,是一处良好的作战要地。日军如果想进攻商城,必然要通过这条公路,那就必须占领富金山。
宋希濂当机立断的决定将富金山作为71军同日军决战的战场。宋希濂下令立即在此处修建阵地,并且贮存弹药。
由于富金山不大,南北长只有四公里,东西宽仅两公里,无法驻扎太多部队。而且日军炮火猛烈,在狭小空间驻扎大量部队也很容易被炮火大片杀伤,所以宋希濂决定山上只放两个师。
宋希濂原来就是36师师长,对36师极有感情,也深知他们的战斗力之顽强。
在淞沪会战中,德械部队主要是87,88,36师,还有中央教导总队和税警团。
这五支部队无一不是损失超过三分之二,装备损失也很严重。
在随后的南京保卫战中,87,88师和中央教导总队都在第一线作战,最终撤退出南京的兵力很少。
所以,这三支部队几乎看做已经毁灭了。
至于税警团虽然没有参与南京保卫战,不过他们在淞沪伤亡更是惨重,已经到后方休整。到兰封会战期间又仓促上阵,在归德和日军决战,独立阻挡日军两个师团,伤亡非常惨重,目前也没有恢复元气(后来税警总团一部干脆调往缅甸,成为后来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
而36师在淞沪会战中伤亡同前面几支部队类似,但在南京保卫战中,36师的伤亡最少。
因为36师一直被放在离长江最近的的挹江门驻守,负责维持秩序,本来是用在最后入城巷战的。
结果还没有来得及巷战,唐生智已经下达撤退令,所以36师是南京保卫战中撤退出来部队最多的部队,成功渡江的大约4000人,约占作战部队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换句话说,36师在南京保卫战后,已经是德械部队中保存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在随后的兰封会战中,由于河南前线已经无兵可用,蒋介石被迫将还在休整的德械部队送到一线作战。
结果实战中,87,88师由于老兵只有1成,武器也丢的精光,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连兰封城也没有守住。而中央教导总队此战战斗力也明显削弱,至于黄杰的税警总团在归德打的很猛,不过伤亡也很大。
只有36师表现的比较好!
在兰封战役中,36师歼灭日军近2000多人,自身损失3000人,但伤亡远比87师,88师要少,所以此时远比这两个师要有战斗力。
在这个关头,宋希濂决定让自己的子弟兵36师顶在第一线,因为36师是残缺不全的德械师中最有战斗力的了。
总之,这几只部队在兰封会战表现都不佳,还全部在会战中伤亡惨重。一般认为,兰封会战以后,德械部队基本不复存在。
因为抗战之前的德械武器装备,早已经消耗了大半,而受过德式训练的基层军官和老兵也基本死伤殆尽。
---------------曾经的德械师损失很大,除了老兵以外,德式武器的损失无法弥补,德械师也就逐步消亡了。上图的机关炮,下图的德式反坦克炮,坏一件少一件,就算武器没坏,弹药打光了也就成废铁了。历史告诉我们,靠军售是无法建立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一个国家的军队要强大,必须立足于自产。
小小的富金山,震撼人心的大战斗
当时71军包括87,88,36师,还有个非嫡系的61师。
所以,宋希濂将陈瑞河的36师放在靠近日军的左翼,将88师放在右翼,61师则开往富金山北方的固始县城,防止日军从侧翼偷袭。
经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6师已经没有怕死的士兵。活到现在的,都是九死一生,多少次从死人堆爬出来的,早已经不在乎生死了,其中也包括71军军长宋希濂。
由于毕竟日军战斗力上有极大优势,国军依靠的仅有地形优势和坚强的意志而已。
为了鼓舞部队士气,宋希濂决定身先士卒到第一线指挥。
他的军指挥部就设在富金山最高峰的指挥千年古刹妙高寺,并没有设在后方。
设在主峰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富金山作战的国军都可以看到指挥部,知道军长跟他们在一起,士气自然就高涨了。
要知道,这样一来,这个军指挥部就极为靠近前线,不要说日军飞机肯定会毫不客气的轰炸,连日军远程重炮也可以不费力的轰击到。
这个宋希濂还真是颇有些胆量。
8月30日之前,日军先头侦查部队已经逼近富金山,被36师防御部队一顿好打,狼狈不堪的撤退下去。
13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接到富金山发现国军的情报以后,根据空中侦察判断,国军中央军主力应该在富金山设防。
当时13师团已经减员四分之一,补给军火物资又无法有效送到前线,正是困难时期。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 等补充一线的新兵和物资到达才好作战。
但荻洲立兵师团长知道,富金山战役绝对不能等,因为国军已经在商城一线大量调集部队,越等国军数量越多,越等就越难打。
于是,从9月1日开始,日军13师团发动了对富金山的全面进攻。
这个13师团是日军著名的甲种一流师团,他曾经在参与过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后来又参加了徐州会战,也是在中国作战多年的一支劲旅。
13师团曾经在上海,南京,安徽多次被国军重创,不过该师团补充能力惊人,总是很快就可以恢复战斗力。
该师团装备大量重武器,老兵很多,新兵较少。
师团长荻洲立兵也是那种所谓的职业军人,从小学开始就是作为军人培养的。
荻洲立兵小学时候进入名古屋陆军地方幼年学校,后来又进入中央幼年学校,毕业已经进入日军培养低级军官的陆军士官学校。
1905年3月从陆军士官学校17期毕业,经过10年军旅生涯以后,荻洲立兵进入培养高级军官的陆军大学进修,并且在1916年11月,陆军大学28期毕业。
换句话说,荻洲立兵从小学开始到现在为止的54年间,作为军人和经受军事训练就有40多年之久,是一个很出色的军人。
更重要的是,荻洲立兵从抗战爆发以来就在指挥13师团,到武汉会战时期已经指挥了1年之久,对13师团非常熟悉,指挥起来也得心应手。
所以,13师团是一支久经战争的强悍劲旅,战斗力惊人,绝对不可小视。
9月1日,日军只是以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在国军猛烈打击下,13师团先头部队居然没能前进一步,只丢下了数百具尸体。经过一天的战斗,荻洲立兵已经基本清楚36师的布防,并且制定了攻击计划。因为富金山无法绕过,只能进行正面的强攻。
9月2日开始,日军以主力部队对富金山进行猛烈攻击。
首先由24架日军轰炸机赶往富金山猛烈轰炸,大口径重炮随后也猛烈炮击,随后以一个联队兵力(一个步兵联队兵力约4000人)凶猛冲击富金山的大峡口。
此时的36师早已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不再是淞沪会战初战时候那个光有勇气的部队了。
在老兵的指导下,36师依靠富金山的陡峭地形,修筑了巧妙的土木防御工事。
他们在几条山棱线的山腰处布防,这些棱线往上可以通到山顶,方便随时支援和提供物资补给,往下又可以通到公路。
由于棱线是突出的山地,着弹面积很小,日军的飞机轰炸不容易击中目标,日军的重炮的命中率也大为下降。
而射击比较准确重量又比较轻的步兵炮在山地行动并不方便,无法给与日军及时的支持。日军随身的掷弹筒射程只有几百米,也无法发挥威力。
而日军步兵被迫在有限火力的支持下,沿着棱线向上仰攻!
当过兵的都知道,这样登山仰攻是最难的。
日军步兵们又要爬山又要作战,登山导致他们行动极为缓慢,很容易成为国军的靶子,最适合36师发挥机枪火力的优势。
36师当时还有大批捷克式轻机枪,还有一批德械部队时候留下来的24式水冷式重机枪。
24式重机枪类似于一战时期的马克西姆重机枪,采用250发帆布弹带,火力非常猛烈。缺点是移动不便,很容易被日军火炮定位干掉。
但在山地作战中,日军山炮和步兵炮往往无法有效及时跟随步兵前进,而重机枪居高临下射击,射程被大大放大,又可以轻松压制日军掷弹筒,重机枪等轻武器(日军往往以射程400米的掷弹筒打掉国军重机枪),所以杀伤了大量日军。
至于捷克式轻机枪的作用比重机枪还大,他们射击精确,子弹威力大,又方便及时转移阵地。国军36师老兵使用捷克式轻机枪的技术非常高超,采用单发射击或者三连发射击,优秀机枪射手可以准确击中200米处的飞鸟,400米处的西瓜。
36师用重机枪扫射,轻机枪短连射,造成日军很大伤亡。
日军在36师轻武器猛烈的射击下,死伤狼藉,由于富金山山势还是比较陡的。很多日军士兵中弹后,尸体向下滚,一直能滚到山脚下。
这个大队整整进攻了2天,居然始终无法突进大峡口,反而伤亡惨重,只好向荻洲立兵师团长求援。
荻洲立兵接到报告以后非常吃惊,他下令在增调1个联队兵力进攻富金山,于是富金山一线日军兵力增加到一个旅团近万人,重武器也全部开到一线。
日军重武器一到,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时国军发挥威力的轻重机枪作战就大为受限制,尤其是重机枪,只要一开火,就很容易被日军重炮定位,随后一片片的炮弹飞过来。
在宋希濂的命令下,36师改变战法,在50米外不开火,等到日军靠近了再说。
-----------日军沿着陡峭的山势进攻,他们并不擅长这种作战。一种说法是日军的军靴不适合爬山,在山地作战中的日军很多人另可穿草鞋和布鞋。在这种地形,日军山炮甚至无法用马匹运输,因为马也走不了这样的山路,必须由士兵肩扛。
当时日军轻重火炮全部向富金山开火,飞机也赶来轰炸,整个富金山炸得像火山爆发一样,国军修建的坚固工事往往也被炸塌。
36师官兵丝毫不畏惧,他们躲在简陋的散兵坑和战壕内,等待炮击的结束。
日军一般轰击1个小时到30分钟以后,火炮向二线阵地转移,由步兵开始冲锋。
此时被炸得面目黝黑的36师官兵才从工事里面出来,他们架好机枪,打开手榴弹的盖子,捅破手榴弹的防水纸拉出拉锁,给步枪压上子弹,但并不射击。
因为此时日军的92步兵炮等近距离支援武器也全部到了第一线,国军此时开火只能遭遇日军精确炮火的杀伤。
日军很快逼近他们1000,500米,400,300米!此时日军已经枪炮齐发,重机枪猛烈扫射,掷弹筒一发发的打入战壕,子弹和榴弹向雨点一样落进36师阵地。
但此时不能还击,36师很多官兵,尤其是新兵,从开始作战到中弹牺牲,连一枪都没开就。
于是他们在身边战友不断中弹倒地的时候,仍然勇敢的不开枪,等待着。
200米,100米,直到日军进入50米的距离,在班长排长命令下,36师官兵才枪炮齐发,捷克式轻机枪猛烈射击,大批手榴弹密集的扔向日军。
在这个距离,日军占绝对优势的远程武器已经无法使用,而国军捷克式轻机枪,木柄手榴弹,甚至毛瑟步枪火力都强于日军的歪把子轻机枪,甜瓜手榴弹,三八式步枪,火力完全压倒日军。
日军本来爬山就已经非常吃力,此时又在这种近距离遭遇猛烈打击,很快就伤亡惨重。
不过日军13师团主要官兵也是有1年多实战经验的老兵,他们仍然顽强射击,以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的优势压制36师火力。
双方激烈对射,互相投掷手雷,甚至一个手雷扔过去,立即对对方反扔回来。一旦36师处于劣势,那么他们立即在军官的带领下,立即挺起刺刀跃出战壕进行肉搏战。
随后就是短暂又极为惨烈的近战肉搏,最终结果总是进攻日军不敌溃败下去。
此时国军的迫击炮才向败退下去的日军开炮,一炮必须炸死炸伤数个人,连续几炮击不中日军,炮手就要被处罚,因为他们炮弹不多。为什么此时国军迫击炮敢发射,因为这时候日军离国军阵地很近,日军火炮怕误伤一般不敢开炮。
这样激战6天6夜,日军仅仅占领山脚一些无关紧要的阵地,反而付出了很大的伤亡。
但36师的伤亡也不轻,由于日军炮火猛烈,国军官兵伤亡也近半。尤其靠近山脚的阵地,大部分被日军炸平。
几十年后当地群众回忆当年:那场仗打得惨啊!我们中国士兵英勇啊,以前这里满山战壕,战壕里到处都是炮弹壳、尸骨。
第13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接到这个情报以后,勃然大怒。他命令立即增兵4个大队,这样围攻富金山的日军兵力高达1个旅团又4个步兵大队,总兵力接近2万人,已经超过36师一倍。
同时荻洲立兵命令,第13师团所有重武器务必全部赶到富金山,并且命令空军给予全力支持,限令9月7日必须占领富金山。
于是9月7日,日军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冲击。首先几十架飞机飞往富金山大肆轰炸,当时他们已经知道最高峰的妙高寺是宋希濂的军部所在,给予重点轰炸。
上百枚炸弹瞬间落到妙高寺内,原本规模宏大的禅院因此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仅剩下一座山门没被炸倒。
好在当时宋希濂此时已经赶往一线鼓舞士气,不然肯定难逃一死。
与此同时,日军所有火炮向富金山猛烈开炮,整个富金山从山脚往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弹坑,一些地区由于被重点炮击,碉堡附近的弹坑就像鱼鳞一样,连山上2米多高的巨石都被炸得粉碎。
36师官兵们在这种可怕的炮击下,仍然坚持作战。由于日军火炮太猛烈,一些阵地上36师一个连被轰成一个排,一个排被轰成一个班,但没有人撤退。
当日军进攻的时候,只要阵地上还有一个人,就会坚决抵抗,向日军开枪投掷手榴弹。除非日军被阵地上每一个国军都杀光,不然就无法占领这个阵地。
仗打到这个地步,36师官兵早已当自己已经死了,只希望在临死前多杀几个鬼子,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有赚。
而富金山上大大小小的这种阵地不下数百个,日军每占领一个阵地都要付出极大代价。
不过,日军毕竟有重武器的绝对优势,他们步兵虽然伤亡很大,但主要是被国军轻武器杀伤的。大家都知道,轻武器的威力还是比较小的,一个团的轻武器造成的杀伤往往还抵不上一个连的重炮部队。
而日军的重炮数量众多,他们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开炮。由于知道36师没有重武器,日军重炮和后勤部队居然不做隐蔽,在国军轻武器射程以外从容部署,更从容的开炮。
当时宋希濂遗憾的回忆:当时我在山头上,对山下日军的活动一目了然。他们的炮兵阵地,运输车队,还有一些搭着帐篷的伤兵救护所等,我都看的清清楚楚。如果我们有炮兵,不要说一个炮兵团,哪怕一个炮兵营,就能迅速把这些目标击毁,给予他们毁灭性的打击。可惜我们什么都没有!哎!
因为敌我装备悬殊,36师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临死不退,以身殉国的抗战意志。
宋希濂作为军长,到了这种地步也谈不上什么怕死不怕死。在日军猛烈的攻击下,宋希濂带着参谋长和幕僚亲赴一线阵地鼓舞士气。
在当时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每一分钟都有大量官兵殉国的情况下,不要说36师的普通士兵,就连宋希濂也打红了眼。
本来非常善于演讲的宋希濂,此时感觉已经没有其他的话好说。他每到一个团的阵地,就只翻来覆去说一句话:你们给我狠狠的打小日本鬼子!
师团长荻洲立兵下令必须9月7日占领富金山,眼见全天战斗屡攻不克,日军一线最高指挥官26旅团旅团长沼田德重急的团团转。
沼田德重此人是个凶恶残忍的杀人狂,曾经指挥部队在南京集体屠杀无辜平民和战俘,以杀人取乐,犯下很大的罪行。
此时他因为极为心急,也冒险爬上富金山山腰观察一线作战情况。
当时36师的迫击炮部队的观察兵发现,山腰似乎有一个日军高级军官的身影(日军高级 军官身边一般会跟着卫兵和幕僚,比较显眼)。但迫击炮的射程有限,没法打到这么远的地方。他们迅速商量一下,然后将4门81毫米迫击炮偷偷的转移到一线战壕里面,然后同时开炮。
可以说,整个抗战中,日军对国军的迫击炮部队评价最高,认为国军迫击炮 打的很准,超过日军水平。
其实 这也是无奈之举,类似于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面的令狐冲 ,就是因为没有内力,才需要以剑招取胜。国军迫击炮部队 正是因为没有炮弹,只能尽量提高命中率。
26旅团长沼田德重认为国军没有重武器,迫击炮不可能打这么远,所以根本没有防备。这4发迫击炮弹飞过来的时候,沼田德重甚至都没有卧倒,其中有一发迫击炮弹落在他的身边。
他的指挥刀和钢盔都被炸飞起来,人也当场被炸成重伤,被紧急送到后方野战医院抢救。
沼田德重这一受伤,日军前线指挥顿时出现混乱,当天的进攻也就不了了之了。
9月7日日军攻击还是极为猛烈的,连联队长一级(日军联队长类似于国军的旅长)也亲赴第一线督战。
国军子弹并不认人,不管你是什么长。
在当天的作战中,日军一个联队张被国军当场击毙,另一个联队长在第二天的战斗中负重伤,短短2天内伤亡3个高级军官,这在日军历史上也是极少有的。
---------------上图是日军的山炮,下图是步兵炮。山炮威力大,步兵炮便于携带,都是山地作战的好武器。国军只有些迫击炮,重武器上相差太远了。
德械师的谢幕
9月7日和8日两天激战,日军仍然无法攻占富金山,还重伤了一个旅团长,这下荻洲立兵师团长真的急了。
鉴于正面进攻无效,他只得向其他部队求援。
在荻洲立兵的要求下,日军精锐的第10师团(台儿庄被国军大败的那个师团)经过4天苦战,击退了宋希濂的61师的拦截,占领地形相对平坦的固始。
固始的61师防御也很顽强,他们4天内击败日军六次冲锋,4天时间伤亡3000多人,很多人仍然带伤作战,只是力不能及,实在挡不住日军的冲击。
比如61师181旅361团团副胡汉文中校,他在激战中被一发三八式步枪子弹击中,子弹从右耳穿入,从后颈穿出。受了如此的重伤,胡汉文仍然不离开前线,坚持作战到放弃固始为止,真是了不起。
占领固始以后,第10师团随即抽调濑谷33旅团的一个联队数千兵力南下夹击富金山。
这个联队刚刚一出动,就被固始附近的中国老百姓发现。日军是极为恶劣的部队,他们作战所到一处不是抢劫奸淫就是杀人放火。东史郎他们在 武汉作战期间,曾经路遇两个中国 老百姓。他们根本不问原因,直接 让新兵把他们刺死了。中国老百姓不无对他们恨之入骨。
老百姓们立即冒着炮火,将日军出动的情报报告宋希濂。
宋希濂紧急派遣右翼88师的523团设伏,拦截这个联队。
在当地中国山民的带领下,他们巧妙的在日军必经之路坳口塘埋伏。坳口塘此处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又是日军必须通过的要隘。
日军这个联队走在前面的一个大队,刚刚进入坳口塘就被国军伏击。经过2个小时的激战,日军伤亡了500多人,超过作战部队的一半以上,余部狼狈溃退。
随后跟进的那个大队也不敢继续进攻,被迫返回了固始。
第10师团侧面支援富金山,没有成功。
虽然第10师团侧击没有成功,不过日军另一个第16师团也已经赶到第一线,结果13师团后方的其他阵地。
由此13师团将四周所有兵力全部集中起来,进行了第五次增兵,随后猛攻富金山。
从9日开始,日军倾其所有发动猛烈的进攻。
日军在这几天时间内,向富金山一线发射上万枚各种炮弹,其中大口径重炮炮弹数百发,普通山炮炮弹数千发,至于步兵炮和迫击炮的炮弹就无法统计了。
在猛烈的炮击下,精心修建的富金山阵地损坏极为严重,几乎找不出一个完好的工事了。
其实,除非类似于松山那种永久性要塞,一般阵地不可能长时期抵抗这种规模的炮火打击。
经过整整9日的激战,36师官兵也伤亡很惨重,整连整排的忠勇官兵牺牲在他们的战壕中,碉堡中,散兵坑中。
日军已经占领了富金山一半的阵地!
当时36师已经从1万人伤亡到仅剩2000多人,伤亡超过五分之四。
就在这种情况下,36师官兵还在奋力坚持。
宋希濂见36师伤亡太惨重,急调附近88师一个主力团支援。
此时战斗已经激烈到顶点!
88师这个团在9日赶到36师阵地,仅仅经过1天的战斗居然就伤亡近半,实则起不到什么作用。
东北军于学忠51军也急调114师赶来支援,但激战中114师团长李超林壮烈殉国,该团的进攻也被日军击退。
在9日当天,让宋希濂他们大吃一惊的事情发生了。
在每一分钟都落弹数十发的富金山上,突然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蒋夫人宋美龄!
得知36师伤亡很大,蒋介石急于亲赴富金山鼓舞士气,但他是武汉会战总指挥,根本走不开。
宋美龄就代替蒋介石,她一身戎装来到富金山前线,沿着战壕一路慰问、鼓励一线将士。
谁都知道,这是极为危险的,别说是宋美龄,就算耶稣基督本人来,也难保不被炸弹炮弹击中丢掉性命。
宋美龄就是知道情况危急,才代表蒋介石来这里劳军。
抗战是全民族的事情,蒋介石经常说:我们身为革命军人,要临危不乱,视死如归。
到了这种地步,作为国家领袖,必须和普通战士同生共死,不然国家民族说不定还真的就灭亡了。
蒋介石在抗战初期多次遇险,单单对他的刺杀就有3,4次,有一次差一点就成功了。
宋美龄作为中国的第一夫人,表现也丝毫不比他丈夫要差。
----------------上图是日军关于富金山战役的介绍,精锐华丽的德械部队,就此基本消亡。
其实在淞沪会战期间,宋美龄就因为去前线劳军被日本飞机轰炸翻车,当场昏迷过去,还断了几根肋骨。
宋美龄此举虽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却极大地振奋了军心。
9日全天,36师剩下2000多官兵和88师援兵的那个团,在宋美龄的鼓励,浴血奋战,战至10日凌晨,36师仅仅剩1000多人,伤亡已经超过8成了。
此时宋希濂全身军服和面孔也被日军炮火炸得焦黑,他对这1000多人说:到了这种地步,我也不多说什么!我们必须坚持满10天,这是委员长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36师从创建以来,从没有一个弟兄是软蛋。我们那么多兄弟殉国在上海,南京,兰封,他们死的都很壮烈,都是民族的英雄。你们中间谁怕死,现在就可以走,我不处罚你们,不怕死的同我留下来继续打。
当然,36师没有一个人走。
此时的日军也非常疲惫,经过10天的激战,日军弹药消耗巨大,伤亡极为惨重,最重要的是士气大受打击,进攻势头已经放缓下来。
于是,36师继续坚持到11日上午9点多,此时日军已经占领了富金山的大部分阵地。
36师残余部队的可怜火力已经无法压制住这么多的敌人,况且他们弹药也几乎用尽。
抱着必死决心的36师官兵们,在师长陈瑞河的率领下,使用猛烈的肉搏战连续击退日军数次进攻。
双方激战到下午16点,36师也仅剩1000人还能战斗,而日军也以人海战术占领了富金山除了山顶以外几乎所有要隘。
鉴于富金山已经不可守,而且防御10日的命令已经完成,宋希濂只得下令61师一部立即赶来阻击,掩护36师撤退出富金山。
61师的战斗力无法同36师相比,他们赶来以后,在日军攻击下几乎不能支持。日军随后更是释放毒气,61师勉强支持了几个小时,掩护36师成功撤退。
由此,36师在富金山上整整坚持了10天10夜,不但为武汉会战争取了大量的时间,还造成日军极为严重的伤亡。
36师在富金山战役之前,有兵力1万人,其中百分之三十是经历过上海,南京的老兵,百分之五十是经历过兰封战役的老兵。
此战结束以后,36师余部还能作战的仅剩1个团800多人,其他不是战死就是战伤,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了。
36师这支最后精锐德械师也就几乎不存在。蒋介石苦心经营的德械部队至此几乎覆灭。
36师以如此雄壮的战斗,完成了德械师的谢幕。
我们可以这样说,蒋介石的德械师,没有一支部队丢了中国人的脸,他们都是中国人的民族英雄,也是我们后人的骄傲。
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生存到现在,历朝历代都有那么多贪官污吏,浮在高层的无耻小人,却始终能够保持国家民族的兴旺,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毫无所求,不惜牺牲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而我们能够给他们的太少了,甚至他们的后代我们也没有好好对待,老萨能做的只是写出这段真实的历史,让后人记住他们。
此战36师伤亡虽然惨重,但13师团伤亡也极大。
日军自称富金山一战伤亡4000多人,其中26旅团长沼田德重少将重伤(沼田德重后来在1939年被深入敌后的苏鲁战区于学忠部击毙),参战的4个联队的联队长2死2重伤。
根据战后估计,13师团仅仅死亡就有4000人,负伤近万人,伤亡总数约13000多人。
而国军36师伤亡近万人,加上61师,88师等部,伤亡总数15000多人。
日军由于在富金山遭受极大损失,居然拿中国老百姓发泄。他们占领富金山以后向西进攻,沿途都进行了大屠杀。陈淋子、祖师庙、武庙集、樟柏岭(即今郭陆滩樟柏岭村)、段集、方集横遭劫难,还没有来得及逃走的数百名百姓被杀,2000多间房屋被焚毁,数以百计的妇女被蹂躏。还好当时国军已经疏散了居民,很多中国老百姓听到搞过南京大屠杀的日军13师团杀到以后,都携家带口的转移到山区里避难。如果不是这样,恐怕要也被日军杀死至少 数千平民。
日本战报中也写道:此役我军由于受到敌主力部队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却毫无进展。此战为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激战。
改革开放后,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解冻,越来越多的台湾老兵不远千里来到富金山战场祭奠牺牲的战友,以每年的清明节最盛,场面十分感人。
每年清明,甚至还有不少日本人前来悼念,庄重的态度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日本人没有忘记他们的祖先,虽然他们的祖先是不道德的侵略者。台湾人也没有忘记他们在富金山殉国的官兵,虽然台湾人只是一个不认中国政府承认的小岛。
我们自己做的怎么样呢?
遗憾的是,国民政府在富金山修建的纪念物,早已被破坏殆尽。
2010年7月,在七七事变73周年之际,由富金山当地群众自筹资金,修建了一座富金山抗日英烈纪念碑,以此来纪念在富金山阻击战中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们。
至于修建纪念碑的目的很简单,当地老百姓就是一句话:不能让勇士们的爱国英魂没有归宿。要让从这里经过的人们都知道日寇的疯狂、知道我中华民族的伟大。”
纪念碑碑座高71厘米,代表为抗战牺牲的71军将士;主碑高3.88米,寓意战争发生时间1938年8月,碑文铭记了烈士的英勇事迹。
看来,即使所有人都忘记了他们,当地的老百姓没有忘记这些勇士。因为他们脚下的土地,撒着烈士的热血。
一寸山河一寸血,每一寸中国的领土都有烈士的鲜血,任何敌人想要中国的哪怕一寸土地,也要用鲜血来换。
一个富金山就造成日军一万多人的伤亡,这1万多人可都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甲种师团野战部队,并不是平型关战斗里面800多人的辎重后勤部队。
大别山战役的成功
随后孙连仲麾下田镇南30军和冯安邦42军在71军从富金山撤退以后,继续防御商城。由于日军13师团已经被打残,日军被迫使用刚刚赶到的第16师团做主力,以13师团协同进攻商城。
第13、第16师团,以1个装甲车中队为先导,集中使用了两个师团及配属的炮兵,并由驻合肥机场寺仓正三少将第1飞行团的直接协同,先与张金照的第30师 激战,双方均发生了很大的伤亡,张部随后奉命撤退。
日军仍以战车为先导,由航空兵直接掩护,这两个师团并列分多路攻向商城。
16师团一部则 迂回至商城以北之河凤桥、八里滩、双门楼、十里头一带,即与田镇南的第30军展开了大规模的争夺战。
由于商城一线地形并不适合防守,在国军大量杀伤进攻日军以后,孙连仲总司令即令30军撤离商城,同71军全部撤退到大别山中的要隘白雀园、沙窝、小界岭、两路口等地。
换句话说,国军全部上了大别山,依靠复杂的山地地形和日军决战。
这一线都是大别山中的山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由于又富金山战役争取的时间,这一线已经修建了很多阵地。数万国军依托有利地形和极有阵地,阻止日军由该地经麻城前出至武汉。
孙连仲命令损失较小的冯安邦的42军一部继续在商城附近作战,主力在商城以南的山区通道沿线设防,以消耗进攻日军的实力。防守商城的42军一部,与敌第13师团进行连续恶战后撤出,9月16日商城失守。
由于国军指挥成功,准备又非常完善,日军占领商城的目的在于抄近路翻越大别山进攻武汉,而这个目的却没有实现。
占领商城以后,日军第2军在9月15日命令第16师团从沙窝、小界岭,第13师团从大河埂、金家塝横通大别山,前出至武汉东北。
而日军13师团和16师团立即遭遇退到此处的国军的顽强阻击。由于富金山战役对13师团造成很大杀伤,此次作战以16师团为主力。
日军16师团一个师团面对仍然保有强悍战斗力的国军根本无计可施,更有着大别山这个天然堡垒的庇护。
大别山区地形比富金山更为可怕,很多地方是50度的悬崖,仅仅商城一带有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十余座,日军重武器几乎无法进入大别山。
而且大别山内雨雾频繁,日军飞机无法有效轰炸,连日军火炮观察员也无法及时观测,导致日军如老虎没有了牙齿,战斗力一落千丈。
田镇南的第30军、冯安邦的第42军、宋希濂的第71军固守着枫香树、小界岭、新县这3条大别山通向麻城的主要通道,依靠优势地形,精修修建的工事,同日军缠斗了整整40多天。
期间日军见无力突破,又大面积使用窒息性毒气,导致国军出现很大伤亡。中毒者大部分七窍流血,面目青黑,中毒较轻的官兵仍然坚持守住阵地。
在大别山的鏖战中,日军再次伤亡1万多人。
13师团的老兵们回忆本来第13师团从合肥出发时,每步兵中队为180人,到富金山战役后,虽然期间经过多次补充,最后也仅仅剩80人,随后在进入大别山之前又经过战地补充,恢复到100人的编制,结果大别山战役后他们每中队平均又剩约40人。
换句话说,日军13师团此次战役伤亡也达到7,8成,里面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官兵死伤殆尽,也算国军给南京的无辜平民们报仇了。
至于也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16师团,也就是东史郎所在师团,伤亡也非常惨重。大别山战役后,16师团居然出现了只有1个中队长和13个士兵的中队,仅为满员的百分之八。
东史郎日记中记录了一个日军小队被全歼的事情:河原小队追击逃敌并占领了某个山头。但那是敌人的计谋。敌人边逃边引诱河原小队,在河原小队占领山头的那天夜里,彻底包围了他们。那山全被耸立的大树和齐人高的杂草所覆盖,士兵们连最重要的方向都无法辨认。敌人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一步一步逼近,缩小了包围圈,发起了猛攻。小队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最后关头,已无法逃了。河原准尉很清楚,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不可能逃出这重重包围。他下定了悲壮的决心,首先烧毁了机枪,然后把眼镜、地图以及其他重要的东西全都烧光。“想自杀的人就自杀,想在敌阵就义的人就冲向敌军,要脱险的人就逃吧!天皇陛下万岁!”河原小队长喊道。就这样,他们按照各自的想法选择了死亡。他们当中有三名士兵从敌军眼皮底下逃了出来。这三人经过三天的艰辛,战胜了饥饿和疲劳,终于归队。
日军以两个师团重兵,始终无法翻越大别山,直逼武汉。直到蒋介石下令武汉大撤退,国军主动撤离大别山为止,13师团在10月22日才越过大别山的湖北省界,于26日到达麻城;16师团24日越过小界岭,25日到达麻城,同13师团会师。
当也就在25日,陈诚第9战区的最后一批国军部队已撤离武汉,所以日军试图突破大别山的计划全然失败。
所以说,大别山这一线的防御是比较成功的。
--------------------从上图的德械师到下图的美械师,还有一个长达5年多年的空档时期。这段时期,除了20个残缺不全苏式师的装备以外,国军几乎就靠自己硬扛着,为此我们付出了无数的生命。
国军的代价也不小,以张金照的30师为例,他们全师在武汉会战之前是1万3000多人,到从武汉撤退时,全师没受伤的步兵仅有137人,特种兵674人,总共剩下800多人,真可谓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后撤。
正是他们巨大的牺牲和顽强的抗日热情,才保证了武汉会战的胜利。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1-02 15:04: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武汉会战(三)扬刀
下一篇:武汉会战(五)相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