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日之间的冲突日渐升级,很快就爆发了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两国投入的兵力总数已经超过100万人,重炮、舰艇、飞机全部上阵,成为上世纪30年代截止那时为止最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交战的双方却都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不宣战,蒋介石虽然已经在庐山发表了全民族抗战的讲话,但只字未提宣战的问题;同样,日本的近卫文磨政府也宣布“不以南京政府为对手”,拒绝宣战。这一战争奇观恐怕跟两年后的英法“静坐战争”同样令人惊讶。
抗战就一直保持着这种双方皆不宣战的状态,直到4年多之后的珍珠港事件爆发,美英开始对日宣战之后,已经西迁至重庆的国民政府方才正式对日宣战。究其原因,其实交战双方都有着极其明显的弱点,权衡之下,会发现不宣战远比宣战要好。
从积贫积弱的中国角度来说,不要说野炮榴弹炮坦克汽车等技术装备,就连最最基本的单兵装备比如步枪机枪和炸药的自产能力也是相当有限。要武装和持续供应四百万人的军队,对于当时的中国军工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中国为了防止比利时、捷克、苏联等国被迫中立而停止武器出口和援助,只得处于交战而不宣战的地位。
至于日本为何不宣战就稍微复杂些了。
一方面,面对长期孱弱落后的中国,已经完成了近代化并且挤进了列强行列的日本人的优越感十分强烈。尤其是当时的日本军界,越是中国通就越是对当时的中国持鄙视态度,认为中华民族占据着东亚的大片地盘简直是浪费资源。同时,日本军界和政界高层认为中国实质上根本还没有统一政府,各地是一盘散沙,在现代化的日本军事力量面前应该是不堪一击的,在当时这种背景下,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这种屁话在日本军人中竟然还真有一定市场。
真正的中日民族之战打响后,37年下半年的淞沪会战虽然狠狠地打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脸,但日军中很多军官都振振有词的说淞沪战场正面狭小,而且日军主力是分批投入,没有攥起一锤定音的拳头,所以才拖了三个多月。徐州会战持续好几个月,日军中又有人说黄泛区拖延了日本机械化部队的行动步伐。直到武汉会战,日军才真正认识到,在中国腹地如此广大的正面和纵深跟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战斗确实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任务。此时再强调宣战又有损于他们那所谓“帝国军人”的光辉形象,干脆不了了之。
而长达4年时间里日本不能对华宣战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日本自身其实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穷鬼帝国主义。
虽然日本全国上下经过长期的洗脑教育,建立了所谓“举国一致”的军国主义政体,又通过长期盘剥全体国民,将相当一部分国民财富转化成了枪炮、飞机、舰艇等军事装备,但这一切并不能改变日本国力不足和资源匮乏的问题。
日本是个极度缺乏能源和金属矿产的国家,但现代战争最需要的物资恰恰就包括这两项。为了解决石油的问题,日本政曾经试图对国内外的石油工业建立控制权,其解决方法向三个方向进行,最重要的是是在日本境外直接购买或者租借油田或获得租借地;其二是勾结满铁掠夺辽宁境内的油页岩;第三是利用抚顺等地丰富煤炭资源,引进欧洲技术走煤炭液化和合成的道路。
就第一条措施而言,日本手里那点钱根本不足以购买什么富饶的油田,愿意出售和租借油田的也只有墨西哥和波斯等欠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距离日本本土过于遥远,战争时期运油的航线很容易会被美英等国切断。
其次,日本的煤炭液化工业虽然取得了进展。1937年由满铁出资在抚顺建设煤炭液化生产厂。当年7月21日,煤炭液化作业首次成功,但这日本的第一批煤液化油,却只够装满3个玻璃瓶。从30年代日本的技术水平来看,即使把抚顺油页岩和煤炭液化工业全部发动,一年的石油产量也不会超过10万吨,要超过这个数字的话,则还需要至少30-50万吨钢材和2000万-3000万吨煤炭。奉天的这两个工厂加上库页岛南部的石油产量和日本本州的产量,估计日本的石油生产最高可以达到每年67万吨。而根据日本海军在1931年所做的保守预测,1932-1937年间日本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最低只能压缩到每年250万吨,这样就还有每年183万吨的巨大缺口,需要通过从国外获得石油来弥补。从哪里弥补呢?美国。
当时日本的进口石油占到其国内军民正常消费量的80%,而这些进口石油当中,当时石油产量世界第一的美国则占到75%-80%,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如果日本在同中国的战争中正式宣战,这样美国、荷兰以及控制着婆罗洲油田的英国正好可以借维持中立的名义立即停止对日本提供石油、废钢铁这两项重要战略物资。除了日本对石油的依赖之外,日本的钢铁企业采用成本低的平炉炼钢也急需进口美国的废钢铁作为原料。如果没有了石油与废钢铁的输入,日本的战争机器最多坚持三年就将彻底停摆。
日本的最终灭亡的猛然加速,也还是在英美越来越大的禁运压力下,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打着太阳旗迫不及待的开始抢夺英美势力下的地盘,因为那里有他们梦寐以求的石油和铝土、锡、橡胶等种种战略资源。
不过,侵略者不遭到有力的打击不会灭亡。整部抗战史告诉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没有足以武装自己的完整国防工业体系,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打起仗来将会连宣战的勇气都拿不出来。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4-26 15:09: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