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徐州会战(一)——川军死守滕县
2018-12-27 09:22:25  来源:萨沙  点击:  复制链接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上任以后,下定决心好好打上一仗。在老辣的李宗仁看来,日军由于野心太大,手伸得太长,导致出现很多问题。日军目前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徐州进攻,各部兵力都比较分散,三支部队的协同也有很大问题。而国军在山东战场则固守徐州为中心的鲁南苏北一带,此处有大量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便利,作战兵力兵力也较为集中,还有20万以上兵力可以使用,更有山东3800万老百姓的大力帮助。显然,国军目前相对日军并没有完全的劣势,如果日军轻率的孤军深入,就很可能一败。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如此大好的形式居然差点被一个人完全破坏。拥兵近10万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突然的不战而逃,将山东超过二分之一的土地放弃,更让第五战区正面防线顿时出现一个很大的缺口!

  负责进攻山东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的第2军并没有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大将立即命令,矶谷廉介第10师团迅速从这个缺口向南激进。该师团在几乎没有损失的情况下,连续占领了山东北部,中部大部分地区,突破了黄河天险。

  韩复榘一退再退,连山东省南部也几乎放弃。蒋介石忍无可忍,用计策将韩复榘生擒,随后押送到武汉枪决,但由此日军也继续占领了山东南部约一半的地区。

  日军先锋部队甚至已经攻陷了邹县(今邹城市),而邹县离徐州只有大约120公里,日军机械化部队3,4天就可以杀到。

  短时间内,山东本来很好的形势由于韩复榘的逃走而逆转,日军大有短时间攻破徐州的势头。对于此种情况,老狐狸李宗仁也完全措手不及,没有任何办法解决。于是,这篇文章中的主角就出现了。

  没人要的川军

  对于韩复榘率领8万多山东军不顾一切的逃跑,不但国军上上下下都无法想到,连作为敌人的日军也根本没有想到。

  只要韩复榘不逃跑,就算他不做激烈抵抗,以山东省辽阔的面积以及他的8万多正规军和数万地方武装,怎么也能阻挡日军10到15天以上。

  这个时间足够李宗仁完成徐州会战的部署,很有把握打赢徐州这一战。

  但韩复榘一逃,就完全破坏了所有的计划,他的逃跑大大加快日军的前进速度,却让国军向徐州集结的部队获得时间上的一个重大的负数。

  战争中时间极为重要,历史上许多重大的战役最终决胜的关键往就是1,2天甚至几个小时。

  韩复榘溃逃让中国军队出现一周以上的时间负数,对徐州作战的国军来说是个可怕的打击。

  此时徐州会战中的国军,约有一半兵力还在行军路上(比如战斗力最强的汤恩伯第20军团,张自忠第59军等),并没有赶到徐州战场。

  而当时已经进入阵地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庞炳勋第3军团也是刚刚到达徐州一线,尚且立足未稳。他们连阵地上的工事都来不及修建,重武器和弹药也还在运输的路上,实际上这些部队也不能立即作战。

  一半在路上,一半立足未稳,更可怕的是,正面巨大的缺口根本没有部队可以去防御。

  从徐州外围的台儿庄到日军控制的邹县之间长达100公里的区域,几乎没有国军任何一支部队驻守,几乎处于无人之境。

  日军如果乘机果断突进,极短时间就可以杀到徐州。

  如果国军强行防御徐州,依靠现有部队力不能及,最终还是会失败,更会伤亡惨重。如果国军放弃徐州,那么日军攻占整个山东省就几乎没有花费什么代价,更没有花费什么时间,从持久战的角度来说对国军是极为不利的。

  当时的李宗仁焦急万分,一再紧急向蒋介石要求支援。

  可是此时蒋介石的手上也无兵可用,南方的淞沪会战打残了国军60万大军,南京保卫战中央军最精锐的8万多部队损失大半,北方的太原会战又损失了近20万人,也就是近百万国军都是残破不全的,显然这些部队不能用于徐州会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

  余下几十万国军,也无法全部用到山东来。

  日本军部还是非常狡猾的,他们在进攻山东的同时出兵大举进攻山西省,河南省,绥远等省,国军被迫集中几十万大军迎击,这一手牵制了国军大量部队。

  当时蒋介石将手上尚且完整的中央军精锐汤恩伯第20军团从河南调到徐州。除此以外,蒋还调集龙云的云南3万多滇军,白崇禧的桂军以及东北军等部开往徐州。

  可惜各部除了汤恩伯第20军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赶到徐州以外,其他各支部队都离徐州很远。在日军大肆轰炸国军运输线的情况下,这些部队恐怕至少在一周以后才能将部队赶到徐州前线!那时候恐怕台儿庄,徐州早就沦陷了。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虽然是国军中最著名的战将,可惜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粥。手上没部队如何能够挡住数万日军的进攻?恐怕就算孙武在世也一样没有好办法。

  就在李宗仁焦头难额的时候,突然一个电话打到他在徐州的指挥部。

  李宗仁的参谋长徐祖贻拿起电话,电话是他们的老伙计白崇禧打来的。

  白简单问了一下第五战区战区的情况,就让李宗仁亲自接电话。

  李宗仁拿起电话,白崇禧开门见山问道:德邻公,委员长让我问你,还有什么困难?他一定尽量满足你。

  李宗仁愁眉不展的说:其他的都还好说,现在第五战区最大的问题就是滕县一带没有我军强力部队。日军如果乘机突进,徐州也就守不住了。我现在急需一支2到3万人的生力军来防御滕县,而且这支部队还要能在2,3天内赶到,不然就算几天后来了7,8万人也没什么用处!

  白崇禧在电话那头淡淡一笑:德邻公,我这次就是为了这件事来找你的。

  李宗仁:健生,我知道你手上也没有这样一支部队,我还是另想办法吧!

  白崇禧:你别说,我现在还真有一支这样的部队!

  李宗仁几乎瞬间高兴到了极点,他赶忙说:那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了!请委员长赶快下令调动这支部队到第五战区来!我虽然不如韩信,也还知道用兵多多益善的道理。

  相比李宗仁的高兴,电话那头的白崇禧却没有什么高兴的意思。沉默了大约10秒钟,白崇禧接着说:呵呵,德邻公,你别高兴太早了,这支部队可是川军哦!

  李宗仁满脸笑容立即减少了一大半,他追问道:是不是第一战区程潜和第二战区阎锡山都不要的那支邓锡侯孙震的22集团军?

  白崇禧斩钉截铁的说:对,就是22集团军!阎锡山说他们是抗日无力,扰民有余。程潜说他们是土匪部队,毫无战斗力,都不肯要!委员长本来让他们回四川去,我想到你这里正是急需部队,所以先来问问你是什么态度?如果你不要的话,他们就只能回四川去了!

  李宗仁头脑告诉运转,在飞速想了1分钟后,他非常坚定的说:当年诸葛亮还扎草人当疑兵呢,川军再弱,总比草人强吧!我要了!让他们赶快开到山东来!

  呵呵,为什么会有上面这段对话呢,这里就要谈谈川军了。

--------------最近有什么电视剧弘扬川军!不错川军确实是抗战的英雄,也做出了很大牺牲。但川军战斗力不强也是客观存在的,在一些战役中只起到相对次要的角色。这也都是真实历史,无需过于夸大。
 

  封闭富饶的四川

  谈川军就不能不谈四川!

  老萨就是比较啰嗦,经常絮叨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主要是希望大家读我的文章,不光光是看抗战,也能看到其他一些东西。

  川军来自四川,四川造就了川军。

  四川的特殊地形,造就了这个特殊的省份。

  四川在中国各省中是很特殊的!它的核心部分是一个面积高达16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四川也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盆地是真正的盆地,盆地周围全部是大山,东边是巫山,西面为青藏高原的大雪山、邛崃山、岷山,北有秦岭巴山绝壁悬崖,南为大娄山、大凉山以及云贵高原,金沙江奔腾咆哮于其间。

  这种四面隔绝的地形,使得四川全省对外交通异常不方便,四川人不容易出川,外省人也不容易也不容易进来。

  整个四川省成为一个相当封闭的环境,这种封闭不仅仅是物资交流,人员交流,更有文化上的交流。

  相比同样比较封闭的山西来说,四川更为封闭。因为山西省的东部和西部虽然都是大山,南方也有中条山脉,但尚且不算完全和中原隔离。山西全省仍然有多条道路通向中原腹地,只是翻山越岭多花费一点时间罢了,绝对不存在走几个月的情况。

  四川就不同,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陆路出川非常艰难。中国古代的旅行家更别人吹牛往往都说我去过四川,这句话如果放在现在就等于是说,我去过了西藏!

  当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诸葛亮北伐魏国之所以连续失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四川封闭隔绝导致的。

  由于粮食北上运输只能通过古栈道和山间小路,根本无法保证一支数万人的大军长期作战。所以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战术很简单,但也很实用,就是持久战。诸葛亮 五次北伐的失败,都是因为粮食补给不上来,为此还杀了他的爱将,主管粮食运输的李严。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的蜀军如果短期作战无法获得决定性胜利,就只能 退兵了。以诸葛亮旷古绝今的奇才也败给了四川可怕的地形,四川与世隔绝的特点也可见一斑。

  古代如此,民国时期也好不到哪里去。民国初年曾经考虑修筑川汉铁路,却因为技术难度太大,需要资金太多最后不了了之。最终还是修建了几条公路,比如川陕公路之内。由于公路太少,甚至连四川全省都不能覆盖,实际上根本不能很好的解决交通问题。

  红军长征期间的30年代,胡宗南率部驻守川北松潘,平武一线。由于根本没有公路可以运输,所有运输仅仅依靠数万民夫挑担完成。

  由于路途艰险,民夫一来一回要花费很长时间,他们挑的粮食一半都在路上吃掉,运到前线的就只有一半。

  虽然组织了高达几万人的运输队,却因为四川可怕的陆路交通无法解决军粮问题。

  胡宗南部粮食极为缺乏,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期间很多民夫累死病死在路上,胡宗南部士兵由于营养不足和高原反应大量病死,每天都有士兵死在野战医院里。

  四川对外陆路交通情况如此恶劣,唯一可靠的恐怕就是水运了。可惜出川的水路上只有长江一条路,这条路还需要经过三峡等艰险万分的水道,也是相当困难的。

  三峡水道起自奉节,经瞿塘峡、巴峡、巫峡,终于湖北宜昌,其间600多公里,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古代行船在此出事故的很多,而且一旦出事往往就是全船死亡,很难有人活命。

  中共建国以后花费几十年时间大大整修了这条水道,炸掉了几乎所有的礁石和暗礁,并且修筑灯塔等各种指示标志。

  换句话说出川的水路交通虽然运输量大,比陆路容易,但相当危险,也是极为困难的。

  显然,自然条件是造成了四川封闭的根本原因。

  与世隔绝其实也不算稀奇,比如比四川更封闭的西康省,西藏省。这些省份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却远远无法同四川省相比,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于四川盆地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又使得形成了一个富裕繁荣的国中之国。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部最肥沃,最富裕的地方。

  以四川盆地的核心成都平原为例,它的的气候是最适合耕种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以紫色土为主,非常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的耕种,也可以保持很高的产量。

  在都江堰等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这片平原水患、旱灾较少,自古就是中国经济发达,物产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整个中国西部唯一一块始终保持较高发达的地区,被誉为“天府之国”。

  从两汉一直到唐宋时期,成都平原相当富饶,除了农业大丰收以外,他的的蜀绣、蜀锦、藤艺、竹器、漆器等奢侈品营造工艺一直处于高度发达状态。

  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实际上也是这样。

  民国时期四川人口高达4000多万,完全依靠四川盆地的耕地养活,甚至还有大量余粮,在抗战时期养活了上千万的入川难民。

  到了今天,四川加上重庆人口已经高达1点3亿,也几乎不需要进口粮食。

  封闭和富裕构成了四川省!

  四川四面地形造成了该省与中原的隔绝,而优越的自然条件又形成了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发展环境,所以四川也就成为今天的四川,有着鲜明的特色,也形成了四川人鲜明的盆地心理。

  盆地心理是由四川盆地几乎完全封闭的地理特性造成的。历史上,由于四川盆地物产丰饶而使四川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自成一体,成为一个相当独立的世界,含有盆地即天下的意思。

  盆地意识通常有自信,自足,自满,自大(有时有夜郎自大或坐井观天)等多种意思。

  这种盆地意识让四川的整体意识比一般其他地方强!民国时期,“川人治川,川军保卫四川”在四川有很强的号召力。

  近代历史上四川曾是保路运动、自治运动、独立运动踊跃的地区,都基本围绕四川省做文章,很少考虑国内其他地区。

  又由于这种盆地意识,四川人对于敢涉足他们地盘的外来势力,一般誓死抵抗。在宋朝末年和明朝末年,四川都发生了壮烈而长久的抗战,民国时期就更别说了。

  老萨絮絮叨叨说这么多,也不是乱说的。

  中国从古至今有这样一句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这句话就可以很好说明四川以上的特点。

  因为四川与世隔绝,自给自足,但又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谁控制这里就可以建立一个相当稳固的独立王国和一支兵力强大的军队。当年刘邦,刘备都凭借四川建立了霸业,就是这个意思。

  由此,四川省必然成为省内省外各种野心家争夺的对象。

  所以往往中原刚开始战乱,四川省内或者省外的力量立即渗透如该省,全力争夺四川作为自己的基地。

  此时四川的地形就祸害了四川人。四川盆地虽大,毕竟只是一个省,也没有多大,它最富饶的成都平原不过2万多平方公里。

  所以一旦有人点燃四川战乱的火焰,往往全省在极短时间内就会陷入全面的大混战中。

  而中原地区毕竟有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短时间内不可能都陷入战乱中。

  所以这也就是中原战乱刚刚开始,四川省就大乱了。

  这就是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

  四川独特的封闭地形,又让他出现了所谓天下已治蜀未治的情况。

  战乱总有个结束的时候,由于四川的与世隔绝,他的战乱的开始和结束也几乎是自成一体的。

  而中原的统治者由于四川极为适合防守的地形,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打下四川的。

  那么中原往往和平了很多年,中原统治者四川还在激烈的混战中,这也就是天下已治蜀未治。

  大家可以翻一翻历史,一半四川多是各朝代中最后停战的地方。解放战争中,国军凭借西康省(近四川和西藏一部)坚持到1950年再撤走,这也是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大陆省份。

  四川由于以上的特点,形成的四川人独特的性格,也导致了四川的很多历史悲剧。

  四川历史上遭遇过不下上百次的大规模战乱,老百姓深受其害。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两次大屠杀:第一次是南宋末年蒙古人在四川的大屠杀,第二次是明朝末年张献忠农民军和清军在四川的大屠杀。

  蒙古人入侵南宋,四川老百姓奋起抵抗,仅在钓鱼城就抵抗蒙古大军36年之久,还击毙了蒙古皇帝蒙哥。

  蒙古人为了报复四川人的抵抗以及皇帝之死,在全川各地到处屠杀。

  蒙古入侵四川之前全川人口在660万以上(南文宗嘉定16年,也就是1223年统计数据),不过蒙古攻占四川全境以后进行人口统计(元世祖至元27年,1290年),全川仅剩60万人,还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四川人几乎被杀的精光。

  对于此,史书也有很多记载。公元1279年,元蒙两度陷成都,先后两次大屠杀。根据元代贺清泉《成都录》的记载:当时城中骸骨高达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成都城中尸骨高达140万具(可能有所夸大),城外的无法统计。蒙古人把四川人以50人排成一队,全部用刀刺死。到了第二天再检查尸体,如果发现有没死的,再补几刀。

  蒙古人是野蛮人,同样是野蛮人的农民军张献忠和满清军也好不了多少。

  明末时期先是四川本地的匪盗在四川到处流窜杀人,四川全省大乱。

  然后大屠夫张献忠两次杀入四川,第二次还建立了所谓的大顺王朝,自称大西皇帝,定都成都。

  由于张献忠倒行逆施和野蛮的政策,川人自发的起来抵抗这个杀人王朝。

  张献忠恼羞成怒,在全川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

  张献忠杀了一段时间以后,清军很快攻入四川杀死了张献忠,消灭了大顺朝。

  但四川的大屠杀并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清军比张献忠更为残暴,忍无可忍的四川人愤而起来继续抵抗清军。

  清军立即开始在四川的大屠杀,前后居然杀了13年之久,终于杀服了四川人。为什么呢?因为四川人几乎被杀光了。

  当时的四川全境到处都是白骨尸骸,曾经人口密集的成都平原居然连续几十里看不到一户人家,极为恐怖。

  城内也好不到哪里去,家狗由于主人被杀,全部变成了野狗。这些野狗以吃人肉为生,吃起人肉像虎豹那样的凶猛。它们甚至敢于在路上直接咬死行人,然后将他们撕碎吃掉。

  四川古代有老虎,但数量并不多,因为四川人口太多,野生动物较少,老虎不容易得到食物,不可能大量繁殖。

  此次由于到处都是尸体,老虎根本不缺乏食物,导致数量大大增加,成为当地大患。

  顺治七年(1650年)四川巡抚张春向皇帝报告他在南充县招徕506人,居然给老虎吃掉了228人。

  少数百姓侥幸逃脱大屠杀,他们拼死逃到深山中,穿着草编的衣服,靠吃野菜和野果为生,遍体都生了毛。

  《蜀乱》记:张献忠部官兵打仗之后以剁下的手掌邀功,结果张献忠控制的成都衙门口人的手掌如山积,如假山之千叠万峰。

  至于张献忠种种杀人吃人手段,各种历史资料都有记录,老萨就不多说了

  清军控制四川全境以后,四川全境人口从400多万锐减到几十万,可怜四川人自从宋末大屠杀以后,还没有恢复到当年的人口,又遭遇这样的大屠杀。

  四川在明末大屠杀以后,出现地广人稀的极不正常情况,全省的大量耕地没有人耕种,富饶的土地就此大片大片的荒芜。

  清朝统治者无奈,开始了所谓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将全国各地的老百姓迁移到四川去。所以现在四川有超过八成民众都不是四川本土人,老家在全国各地。

  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四川的交通却是不行,解放以后前后花了50年时间才修建了完整的铁路运输线,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四川的军阀们

  时间到了民国时期,四川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当时四川人口高达4000多万人,人多了野心家就多。当时随着中原军阀混战,四川军阀内战也很快开始,前后持续了20多年。

  最初四川大小军阀多如牛毛,总数不下上百个,有的盘踞几个县,有的只盘踞一个县甚至半个县,还有近千股的各种土匪。

  四川也是中国四大土匪最多的省份之一!

  经过20年的混战,最终四川留下三大军阀和三小军阀,其他军阀大多完蛋了。

  三大军阀中,实力最强的为四川省主席刘湘,他控制着四川大部分地区,有正规军12万,地方安保部队5,6万,总数接近20万人。

  实力第二位的为西康军阀刘文辉。刘文辉本来是刘湘的族叔,不过年纪还小了刘湘几岁。之前刘文辉才是四川最强大的军阀,控制着四川一半的地盘,正规军就有11万人。可惜刘文辉在叔侄战争中一败涂地,20万大军最终仅剩3万多人,全军败退到西康省,仅在四川控制雅安一个县而已。

  刘文辉的西康军虽然战斗力差,兵力少,但他控制的西康省是面积很大的一个省份,面积高达47万平方公里,完全是刘文辉清一色的地盘,所以并不容易对付。

  可惜刘文辉在红军长征期间被迫在会理,大渡河等地同红军碰了几次,有一定损失,也无力和蒋介石正面对抗了。之后抗战期间刘文辉全力自保,不敢公然违背蒋介石的命令,但西康军也是唯一一支没有出川抗日的川军。

  另外一个巨头就是大名鼎鼎的杨森,杨森曾经也是远远强于刘湘和刘文辉的四川一号军阀,但被刘家叔侄联手击败。后来杨森也仅仅控制几个县城,兵力锐减到3万人。

  杨森和刘湘,刘文辉不同,由于他没有可靠的地盘,兵力又太少,更和刘家兄弟没有血缘关系!他判断形势最终倒向蒋介石,他的川军第20军成为中央直属的一支川军。杨森由此也被蒋介石重用,先后担任贵州省政府主席,重庆市政府市长,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职务,他的川军也参与了抗战期间很多重大战役。

  除了这三大军阀以外,还有三小军阀。

  第29军军长田颂尧曾经是同前面三巨头并称川中四杰的人物。可惜他在1935年的川北因为围剿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不利,被蒋介石借机取消全部职务,自此四川没有这一号人物。

  田颂尧的副手孙震接手指挥田的残部,这支川军也就是此次滕县保卫战的主角之一第41军

  三小军阀排行第二的是有水晶猴子外号的邓锡侯(形容此人狡诈多智),他的28军有1万多兵力,也有一定的实力。他的部队也是滕县保卫战的主角之一第45军。

  第三就是小军阀李家钰,他担任整编104师师长职务,该师在抗战前扩编为47军,也有1万多兵力。

  其他军阀基本不成气候,就比如电视剧傻儿师长的主人公范绍增,当时已经被刘湘收编为麾下一个师长,没有独立的地盘,不能称为军阀了。

  这六个大小军阀中,战斗力最强的是刘湘部。

  因为刘湘控制了四川省大部,经济上不错,更控制了四川兵工厂,还购买了一批新式武器。尤其他的模范师和教导师都是新式川军,装备很好,官兵素质较高,也严禁大烟。刘湘大将郭勋祺的模范师曾经在土城战役中大败毛泽东的中央红军!

  第二流的是杨森,刘文辉之流,由于毕竟曾经辉煌过,军队中有一套老班底,有一定的凝聚力。加上他们多少控制一些地盘,还有几个钱,装备上还算凑合。

  邓锡侯,孙震,李家钰三个小军阀就是第三流。他们的控制地盘很小,收入相当可怜,光靠军饷连让官兵吃饱饭都不太容易,至于改善装备,整训官兵就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天下未乱蜀先乱,从民国初年开始四川就陷入内战,乱七八糟打了20多年,规模较大的战斗就有数百次之多。内战对四川全省破坏非常大,曾经的天府之国农田荒芜,城市残破,经济萧条,粮食短缺,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死于战乱的老百姓也不计其数。

  同时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封闭性,四川从民国初年开始四川基本已经不受中央政府管辖。如杨森,刘文辉,刘湘等人都曾经通过武力控制过全省,成为当时的四川王。简单一句话,四川省主席的职位都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

  抗战爆发之前,蒋介石巧妙利用红军长征经过四川,迫使红军和川军火拼,自己从中渔利。毛泽东的中央红军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先后和川军交手,张国焘红四方面军10万大军差点还攻入成都平原。

  四川几个军阀面对红军的入侵,犹豫再三,被迫邀请蒋介石的中央军入川助战,由此蒋介石不费吹灰之力将力量渗透进入四川,并且逐步控制了全省。

  战斗力不强的川军

  抗战爆发以后,各派系川军摒弃前嫌,主动要求参战,于是多达14个师30万人的川军出川作战。

  川军兵力不少,在抗战初期中也发挥了相当作用,可惜由于自身战斗力不强,损失相当惨重。

  川军战斗力不强在当时中国都非常有名,是标准的鱼腩部队!当时国军军界传说西南有三只羊,也就是川滇黔(四川,云南,贵州)。

  这三只羊还有共同个外号叫做双枪兵,也就是一支烟枪一支步枪,还有个外号叫做大烟兵,不抽大烟就没法作战。

  川军为什么战斗力不强了,大概出于四个方面。

  1.装备差,川军的装备可谓全国军队中最差的一类,其实也这也是四川封闭性造成的。

  中原大军阀的军火一是自制,二是从国外购买。川军从国外购买难度很大,一则四川虽然相对富裕,大量物资却无法运出四川。中原军阀多靠出卖矿产等实物换取列强的武器,四川只能通过现洋购买,那么能够买到武器的数量自然很少了。

  另外,就算四川军阀能够买到一些武器,也很难运入四川。

  长江水运要经过好几个省份,其中江苏,安徽,湖北省基本都在国民政府控制下,这些军火很容易被蒋介石扣押。就算能够运送进入四川,当时四川军阀很多,人人都需要枪械,当然人人都不惜来抢一把。

  四川军阀很多期混战,就是因为争夺运输的枪械才开打的。

  由此军火进入四川以后,每经过其他军阀的地盘都是非常危险,一般都需要大量押送部队,这样一来,能够运进四川的枪械就很少了。

  对于武器自产来说,四川是个农业省份,全省又比较封闭,和外界交流不多,工业力量很薄弱。四川历史上最大的就是四川兵工厂,还是清末1878年建立的。直到1930年时, 四川兵工厂月产步枪100枝、 马克沁重机枪10余挺、 手枪50余枝。可以看到,四川兵工厂的产量很少,算不了什么,根本无法满足20多万川军需要。只有枪弹一年还能生产300万发,能够满足最低程度的需要。

  但就是这样,这个产量稀少的兵工厂还屡屡成为四川各军阀争夺对象,一会被这个占领,一会被那个占领。军阀混战中,这个兵工厂还多次被摧毁,比如1925年杨森败退的时候放了一把火,几乎把四川兵工厂烧为平地。

  所以,川军的装备很差,很多枪械用了30年以上,到了抗战时期连来复线都磨平了,子弹出膛不走直线,只能在极近距离使用。

  2.兵员素质上,川军兵员虽多,但质量不高。

  四川有4000多万人口,想拿出100万士兵也是不太费力的。

  可惜人数虽多,年轻男子总体质量并不高,大部分不是适合当兵的材料。

  一是当年四川的青年男子大多身体瘦弱,个子矮小,身体素质不太好,新兵往往连长距离行军都不容易坚持下来。

  四川全省在当年吸毒成风,老百姓抽大烟的极多,上到省主席刘湘,下到抬滑竿,挑大粪的无一不抽。

  以前说大烟毁灭了清朝,也差点毁灭了中华民族,这个没错。

  抽大烟的人一旦不抽烟,走路都会打颤,这样人怎么能打仗呢。

  这样川军士兵的素质自然普遍不高,尤其一旦发烟瘾根本无法打仗,所以川军中很少能打硬战的部队,大部分部队只能打顺风仗,也就是打比自己弱的对手。抽大烟的部队在抽烟以后1小时很厉害,有如神兵天降,超过这个时间就打不动了,往往就要放弃阵地逃跑了。

  川军历史上除了自己人打自己人以外,对外战争极少获胜。

  远的不说,以30年代和红军交手为例,川军一再惨败。

  当年川北军阀田颂尧集中川军38个团6万多人发动三路围攻,进攻张国焘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只有3万人

  。结果田颂尧和他的副手孙震以绝对优势兵力最终还是大败,伤亡1万多人,还有多达1万人被俘,被俘的还包括他的参谋长李汉城。

  田颂尧兵力损失一半以上,张国焘的红军却壮大到4万多人,田颂尧为此被蒋介石解职。

  之后,徐向前张国焘率领红军连续进攻川军三次,先后击败田颂尧残部,杨森,刘存厚(田颂尧麾下一个军阀)。田颂尧,杨森都损失3000多人,刘存厚部1万多人被歼灭大半,8个团中6个团被歼灭或者重创,光是被俘的就有4000多人,刘存厚由此也被蒋介石解职。

  此次滕县保卫战的主角王铭章当时就是刘存厚麾下的一个师长,刘存厚完蛋以后,他直接听从田颂尧命令。田颂尧完了以后,王铭章归属孙震指挥。

  相反的是,张国焘红四方面军壮大到8万多人。

  二是四川全省的自然条件比较好,气候也不错,这里老百姓日子比较好,所以比较喜欢安逸的生活,往往不能吃苦。

  从今天成都人的生活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生活节奏慢,生活的比较舒适,很会享受生活。

  而打仗就是吃苦的,多的不说,忍饥挨饿,受冻受累对军人来说完全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家常便饭。

  老萨看过一个回忆录,说的是朝鲜战场派来50名四川籍新兵。解放军军官怕他们刚来不能适应,让他们在后方挖战壕和掩体。结果在雪地里面刚刚挖了一周时间,这些新兵逃跑了3,4个,还有10几个病倒,剩下的也灰心丧气,各个磨洋工,外表也像霜打的茄子。志愿军军官一怒之下,将这些年轻的四川新兵全部退了回去。

  当然,这些年仅17,18岁的孩子只能代表一部分四川人,但多少也是一个侧面的表示。

  士兵如此,川军军官素质不高。川军军官中科班出身的不多,行伍出身和土匪出身的则很多。

  比如上面说的傻儿师长范绍增,就是土匪出身的川军,这种部队在川军中还真不少!

  就算不是土匪出身的川军军官,往往素质也很差,三个人中往往有两个不识字,看懂军事地图的都不多。傻儿师长中范绍增背三字经,背来背去,背了十几年都是前几句,这不是搞笑,其实也是真实历史。

 

  ------------------四川本地就盛产大烟,附近的云南,贵州都是优质大烟的产地,所以抽大烟的很多。当兵的抽了大烟,一旦烟瘾发作就很要命。川军装备差是很有名的,其实如此差的装备是不应该和日军甲种师团正面对抗的。

  抗战初期的川军

  川军出川以后,分别进入各战区作战,杨森和刘湘部队进入淞沪战场,都经历了空前惨烈的战斗。

  杨森的部队在上海战场最激烈的大场同日军血战5昼夜,1万8000人退下来的时候仅剩1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川军伤亡1个多团。

  而日军占领上海后,南京保卫战很快爆发。当时刘湘的川军在苏南嘉兴,广德一线阻挡日军,而这股日军是刚刚登陆的柳川平助第10军,是当时上海战斗力最强的一支日军,兵力高达10万人。

  川军在苏南奋力和日军激战,战斗中曾经击败过毛泽东的川军大奖郭勋祺身先士卒,大腿被日军重机枪射穿,受重伤。但郭勋祺在重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指挥了一天一夜等到接防部队赶到才去后方治伤,当时伤口已经溃烂,差点截肢。

  而广德失陷后,川军第145师师长饶国华被日军包围,他不愿被俘,开枪自杀殉国。此战川军损失也很大,伤亡近半!

  杨森,刘湘打得都还算不错,不过川军伤亡非常大,远超过其他部队的水平。这主要是川军战斗力较弱,容易被日军火炮压制杀伤。

  刘湘刘文辉两支部队都不错,另一支川军自然也不差。它就是此次滕县保卫战的主角,邓锡侯孙震的第22集团军。

  抗战开始以后,三小军阀的邓锡侯,孙震,李家钰同大军阀刘湘,杨森一样请缨抗战。

  蒋介石高兴的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将邓锡侯,孙震,李家钰的三个军合编为第22集团军,总兵力4万多人,随后22集团军奉命北上进入华北战场抗日。

  四川老百姓得知子弟兵要出川抗日以后,都非常的支持,四川各地都是为子弟兵送行的各种活动。

  9月5日,在成都市举行了有万人参加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这是四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盛会。

  川军从上到下都极为感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之前20多年内都被四川老百姓看作瘟神,口碑和地位都非常之差!

  要知道,川军打了20多年内战,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川军每到一地,立即用武力在当地摊派大量军费。这些军费名目繁多,有什么枪弹费,伙食费,剿匪费,雨具费,草鞋费等等,把当地搜刮干净,不但普通老百姓叫苦连天,连地方地主富商也深恶痛绝。

  有的四川军阀更是厉害,搜刮了各种名目的捐款以后,还不够,居然搞起了所谓预收费。预收费就是将未来的税收提前上缴,一些地方甚至预收20年之久军费。也就是说,在2012年时候,税收就已经收到2032年。

  除了摊派以外,川军所到之处四处偷窃,耍流氓,吃买东西不给钱是常事,没事就去农民家偷鸡摸狗,有的干脆公然抢劫,把老百姓口粮和财物抢劫一空,甚至有些川军还有调戏妇女现象。

  由此,四川老百姓只要看到穿军服的就一肚子气,有的干脆说川军是穿制服的棒老二(四川、重庆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的方言。意思是杀人放火的强盗、土匪)。

  川军在四川地位很低,口碑极差,老百姓避之不及,对其非常痛恨。

  此次川军却不是打内战,而是出川驱逐倭寇,四川各界都给予大力支持。

  老百姓送钱送物,到处都是欢送的人群,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一时间川军成为国家民族的大英雄。

  对此川军上下都极为感动,连水晶猴子邓锡侯也激动的说: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身为军人受四川人民二十余年的供养,当然要拼命争取历史的光荣,籍以酬报四川人民。川军出川以后,如战而胜,当然很光荣地归来,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于是川军各部纷纷开始出川,赶赴淞沪战场的刘湘等部还可以乘船沿着长江水路出川。而北上的川军就只能靠自己的脚杆子了。

  滕县保卫战的主角邓锡侯,孙震的第22集团军奉命支援山西第二战区作战。

  第22集团军下属3个军,包括41军(军长孙震),45军(军长邓锡侯),47军(李家钰)其中41军和45军参加了后来的滕县保卫战,而47军到达山西以后归属国军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参加山西的作战。在41军,45军参加台儿庄战役的同时,47军也在山西的长治,安邑同日军激战。

  这个22集团军是所谓的乙种军,也就是每个军下辖2个师,每个师下辖2个步兵旅,每个旅只有2个步兵团。也就是说,川军一个军只有4个步兵团,3个军不过12个步兵团,总共只有4万多人,也就比日军一个师团兵力稍微多一点。

  于是川军靠着自己的铁脚板,沿着川陕公路行军,赶赴陕西,因为陕西境内才有火车。

  他们9月从成都出发,步行1400多公里,走了1个月多才到达陕西的宝鸡。

  由于军情紧急,川军一路都是急行军。四川的山路相当难走,急行军更是不可想象,川军只得尽量轻装行军,将除了枪支弹药以外的辎重都留在了后方。这算这样,川军上下达到陕西的时候都是非常疲惫。

  好在这一路的沿途老百姓都是热烈欢迎川军,给钱给物,物资上还是勉强够用的,要不然,恐怕这一路就要饿死一半人。

  需要说明的是,邓锡侯孙振部队步行者着1400多公里居然还不算最多的。

  22集团军的47军李家钰部1万多人行军长度更是惊人。他们从偏僻的西昌县城出发,步行长达4000多公里才到达陕西。这个徒步行军距离几乎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川军到达宝鸡的时候,已经是10月中旬。

  四川和陕西气候差别很大,9月的四川还是盛夏,邓锡侯孙震的川军穿着单衣草鞋出发,走到陕西时候已经是当地的深秋,气温降到0度。

  川军还穿着单衣,短裤和草鞋,每人背1杆不强20发子弹,2个手榴弹。当时川军上下完全一穷二白,一无棉衣,二没有足够弹药,三是极为疲劳,实际上已经无法作战的。

  可惜当时军情极为紧急,山西正面忻口战役当时还在激烈进行,国军集中28万主力同日军血拼,一度重创日军。

  在此时日军突然出奇兵,集中河北省的3个主力师团10万大军,从山西东面侧翼的娘子关突然杀入山西腹地。

  由于当时山西境内的国军主力几乎全部在忻口正面作战,娘子关方向防御空虚。日军接连击败原属杨虎城的冯钦哉,孙蔚如部,中央军第3军曾万钟部,还有紧急赶来的西北军孙连仲部。

  当时国军已经无兵可用,紧急命令八路军和在陕西的川军前去增援。

  装备低劣的邓锡侯孙震3个师到达陕西以后,本来应该领取武器弹药和补给,然后休整一段时间再送到一线作战。

  但此时军情实在太紧急,根本没有一点点时间用来休整,川军甚至连棉衣和弹药都没有领到,就立即上了火车,开赴山西前线。

  由于火车车厢不足,川军小伙子们人贴人挤在火车中,一路疾驰到山西的阳泉。

  令人心酸的是,这居然是大部分川军官兵第一次坐火车,也是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最后一次坐火车,因为当年四川境内没有火车,而他们中间的大部分官兵都在一年内牺牲了。

  川军刚在山西下火车,还没分清东南西北,就被娘子关战役总司令黄绍竑(桂军三巨头之一)调遣到前线抵抗日本人的追击。

  当时日军三个师团向洪水一样杀过来,国军防线各处崩溃,已经很难挡住。

  先川军一步到达的八路军刘伯承129师陈赓旅叶成焕772团,也是立足未稳就同日军遭遇。仅仅经过1,2个小时激战,这个八路军的精锐团就被日军击败,伤亡很大。叶成焕是红四方面军悍将之一,此战半年后在反日军九路围攻中牺牲。

  大家都知道,八路军战斗力强于川军,八路军尚且挡不住日军,川军也就可想而知了。

  阳泉的川军先头部队2个师刚到前线,就迎面和日军遭遇激战。

  这时候川军完全两眼一抹黑,甚至连日军从哪个方向来,番号是什么,兵力多少,周边有没有国军其他部队配合等情况都完全不清楚。

  可怜这些刚刚经过长途行军,疲惫不堪的川军战士们,他们穿着单衣短裤草鞋卧在雪地中,依靠川造步枪,每人20发子弹,2枚土制手榴同日军激战。

  川军装备极差,22集团军下属3个军的41军为例,全军没有一门野炮和山炮,一个步兵团仅有一个土造迫击炮连。轻重机枪全部是四川兵工厂土造,质量极差,经常卡壳,而且数量极少。

  川军364旅为例,一个旅仅有8挺重机枪,2挺轻机枪,甚至连步兵的刺刀都不足,有八成步兵有步枪没有刺刀,只好背一把大砍刀。

  而他们面对的日军第20师团是日军的甲种精锐部队,大到飞机坦克重炮,小到轻机枪,掷弹筒,三八式步枪,要什么有什么,川军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

  甚至可以这样说,日军的民兵也就是东北开拓团的装备也比川军要好得多。

  两军遭遇以后,日军立即猛烈炮击川军阵地,川军基本没有炮兵根本无力还手,只能任其轰击。一轮炮击下来,一般川军一线的一个营就伤亡100多人,接近三分之一。

  接着日军发动冲锋,川军赶忙用轻重机枪做拦阻性射击,日军则立即集中机枪和火炮压制川军重机枪。

  短短几分钟后,川军4挺重机枪就被日军打的不敢开火,2挺轻机枪都被摧毁。

  此时日军发动冲锋,川军只得用步枪手榴弹还击,连续打退日军三此次冲击以后,川军步枪子弹和手榴弹都用光(弹药很少),没有办法,只能拔出大砍刀同日军肉搏。

  这样川军作战伤亡极大,第一天41军364旅的727团伤亡8百多人,728团伤亡1000多人,几乎打光了。川军无奈,被迫向后方撤退。

  41军经过这一战,在短短一周内就损失了一半多兵力,全军八个团合编为四个团。

  激战中,连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都差点牺牲。

  11月6日,邓锡侯部在太原附近的南畔村与日军遭遇,并被日军团团包围。

  邓锡侯当时还算沉着,他指挥所部在晚上突围。突围中,邓锡侯部队遭到日军密集炮击,邓的坐骑受惊狂将邓甩下。邓锡侯由此受了重伤,经过抢救后才脱险。

  此后,邓将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抗日遇险纪念日,教育部属,勉励自己,永远不要忘记报仇雪恨。

  川军在阳泉不敌日军,幸存的官兵抬着大量伤兵被迫后撤。

  但撤退期间一无粮食,二无棉衣,不但伤病员受不了,连没有受伤的官兵也受不了。

  他们向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要求补给,阎锡山说他的补给很艰难,仅仅能维持晋绥军,管不了川军。

  川军转而向蒋介石要,蒋倒是愿意给,但山西不是蒋介石的地盘,而进入山西的铁路都饱受日军轰炸,短时间内无法将大量物资送到山西。

  川军官兵遭受这样惨重伤亡,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实在忍无可忍!

  他们自发的用以前的老办法对付阎锡山。

  川军撤退沿途遇到晋绥军的军用仓库就蜂拥而上,解除卫兵的武装,将仓库抢掠一空。

  阎锡山得知以后,勃然大怒。他向蒋介石控告,说川军战斗力极弱,抗日不利,扰民有余。第二战区虽然缺人,但也绝对不能留川军这种部队。

  蒋介石没有办法,于是下令将邓锡侯川军调往山西省附近的第一战区河北河南作战。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久闻川军大名,他自然也不愿意要。

  程潜说川军战斗力太差,不足以正面抵抗在第一战区的日军甲种师团。而且一战区补给本来就困难,也不能为这些没有战斗力的部队浪费给养,所以不能接受。

  蒋介石得知谁都不要川军以后,也大怒了。他骂道:这些川军烂部队,跟土匪一个样。干脆让他们回四川老家去,留在四川称王称霸吧。

  当时在一旁听到的白崇禧突然想起李宗仁正却一支部队在滕县作战,所以向蒋介石说:不如问问第五战区要不要?

  蒋介石说:好吧,你问问德邻,如果他也不要,就让川军回四川去!

  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对话,最终川军被火速调往第五战区。

  川军当时已经知道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都不要他们,蒋介石又让他们回四川,大感羞辱。

  官兵上下表示,他们出川时候发誓抗日不成功绝对不回活着回川,现在出川抗日刚刚3个月,如果这样回去根本无脸见川中乡亲,真的活活羞死人!

  在川军上下走投无路,羞愧惶恐的时候,突然传出第五战区李宗仁让他们去山东作战的命令。

  为此川军上下都极为感激,都决心一定要好好打仗,以死报国。

------------------著名的川军殉国照片,他的牺牲地点是在山西。请注意他还穿着单衣和草鞋,看他的年纪不过18岁到20岁之间。

  死守藤县

  李宗仁本人也立即会面第22集团军正副司令邓锡侯和孙震。

  邓锡侯和孙震跟李宗仁见面以后,刚刚寒暄几句就苦笑说:一二战区都不要我们,天下之大,川军却无容身之处。李长官肯要我们到五战区来,真实恩高德厚!长官有什么命令,我们都会绝对服从。

  李宗仁是个有名的政治家,他赶忙说:过去的事情不必提了。诸公和我都在中国打了20多年内战,回想起来,太没有意义。现在总算时机到了,让我们各省军人,停止内战,大家同去杀敌报国。我们都是内战炮火余生,幸而未死,今后如能死在救国战争里,也比死在内战中要好过百倍。希望大家都把以往种种陋习扔掉,从今以后一致跟日寇拼命。

  邓锡侯孙震立即表示绝对赞成!

  李宗仁见邓孙两人非常真诚,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随后问:你们现在有什么需要没有,还缺少什么?

  李宗仁话音未落,邓锡侯和孙震几乎异口同声说:川军枪械太坏,子弹太少,急需要补充。

  当时22集团军的武器装备在川军中也是低劣的,之前已经用邓锡侯的41军举例,其实孙震的45军比41军还更差一筹。

  45军所有步枪十之八为川造,十分之二为汉阳造。由于武器缺乏,大部分步枪使用时间很长,有的甚至使用了40年之久,导致实际上大部分步枪不堪使用。

  至于轻重机枪,更是非常缺乏。每个师多则十多铤机枪, 少则仅有数挺而巳,还不如日军一个连。

  大炮方面每师除数门四川土造迫击炮外,山炮野炮根本没有。

  更惨的是,当时已经是山东的冬天,川军每人仅有租布单衣两套(还是短裤)、绑腿一双、单被一条、小单席一 张、草鞋两双、斗笠一顶(没有雨衣,只能用斗笠防雨)而巳。

  李宗仁办事不含糊,他立即命令第五战区拨给川军500支崭新的中正式步枪,这种步枪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步枪。同时李宗仁还下令出大量子弹,手榴弹和一些迫击炮交给川军。

  川军上下收到这批武器弹药都极为高兴,深感李长官言出必行。

  于此同时,22集团军下属的41军(军长孙震),45军(军长邓锡侯)立即率兵赶赴滕县。

  由于在山西作战的四十多天内消耗了一半兵力,此时41军也好,45军也好,名义上各下辖2个师,实则其实每个军仅有1个师的兵力。

  换句话说川军一个22集团军也就是2个师的兵力,整个集团军兵力不过只有2万多人,还不如日军1个师团。

  川军赶到滕县的时候,日军已经攻陷了同滕县近在咫尺邹县。

  本来日军准备大举南下迅速推进,但很快在滕县发现了大量川军部队,他们知道国军已经有了准备,随即停止继续高速推进,等待后续部队上来。

  这一下,就为台儿庄战役获得了宝贵的时间。

  邓锡侯和孙震商定,由邓锡侯的45军127师顶在一线,而孙震的41军为第二线。其中45军以滕县为中心,构筑工事尽量阻挡日军。

  不过就在此时,四川王刘湘在汉口病重,吐血身亡。邓锡侯由于在四川德高望重,奉命回去就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主持大局。

  第22集团军司令由原来副司令孙震一个人统领。

  当时军情已经比较紧急,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重武器已经全部集结完毕,随时可能南下。

  鉴于这种情况,孙震命令122师师长王铭章为41军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122和124两个师,全力防御滕县一线。

  当时滕县一带山东老百姓都是绝对支持抗日的他们给川军官兵送来大量的白菜,粉条,猪肉(山东农民比较贫穷,很少吃肉),豆腐,还送柴草给部队烤火。后来作战时候,滕县老百姓将大量川军伤病员抬到后方,实在伤重不能移动的就留在家中。

  日军在当地四处屠杀,谁敢收留国军伤兵往往杀其一家,而山东老百姓冒着很大危险,全力保护国军伤员。

  有个姓唐的传令兵半个月后才被送到后方,期间一个村一个村的转运,住了很多老百姓家。

  同时藤县附近老百姓自发组织一些抗日武装,他们和川军一部配合,四处攻击日军的后勤线和零散部队。

  3月14日,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开始发动对滕县的全面进攻。

  这个第10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一项有铁兵团的称号。

  该师团建立于甲午战争结束后的1898年,到抗战时期已经有40年的历史。

  该师团参加过日俄战争,中国的918事变,都有非常好的战绩,是日军精锐中的精锐。

  由于第10师团战力强大,也一向作为日军的样板示范师团使用。

  他的编组地在日本姬路市,兵员也都来自附近几个县。

  日军在抗战初期多以师团为基本单位,一个师团3万人,配属上附加部队接近4万人。由于兵力较大,指挥不方便,所以实际作战时候基本以旅团为单位,一个旅团1万多人配备大量轻重武器,也就相当于各国师的编制,而师团长多是起到协调旅团互相配合的作用,实际上旅团长才是一线真正的指挥官。

  此次第10师团为了攻击滕县,特地以濑谷启的第33旅团为基干,编组了一个濑谷支队,兵力大约1万5000人。

  濑谷支队主要作战部队为二个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具体为:赤柴八重藏的步兵第10联队(缺1个半大队)约2500人,福荣真平步兵第63联队3747人,野炮兵第10联队(缺1个大队与2个中队)约2000人,这三个联队加上旅团自带的直属部队,总兵力7500人。

  兵力似乎并不多,但二战并不同于以往冷兵器时代战争,人多人少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在于部队装备情况。

  濑谷支队除了第33旅团下属的3个联队的7500人以外,还有大量额外配属的部队。这些部队不同于以上的3个联队,他们基本都是装备大量重武器的攻击部队,而这些部队总兵力居然也有6000多人,和第33旅团基本作战部队的人数相同了。

  具体为

  独立机关枪第10大队(配备24挺92式重机枪);

  独立轻装甲车第10、第12中队(装备轻型坦克);

  野炮兵第10联队6个中队(装备75毫米野炮);

  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之第2联队两个大队(装备大口径重炮);

  中国驻屯野炮兵第3大队(150毫米口径榴弹炮兵两个中队);

  临时野炮兵中队(装备野炮);

  工兵1个中队 ;

  兵站汽车1个中队。

  可以说,这样的武器配备极为强大,尤其重武器数量非常之多,就就算在日军中也是少有的。

  对于国军来说,哪怕是装备最好的中央军也根本无法相比,更别说装备低劣的川军了

  滕县一线都是平原,川军4个师区区2万多人很难防守住。于是滕县侧翼由45军的两个师125师和127师驻守界河,龙山一带,距离滕县有25到50公里的距离。

  而41军王铭章122师,124师负责防守滕县附近10公里内区域。

  日军通过空中侦察完全了解了川军的防御部署,也随即制定了进攻的计划。

  濑谷旅团长发现川军兵力不足导致防御阵地比较分散,就决定采用中心突破的方法,这样就不用在外围和川军做过多的纠缠。

  日军的作战方法是以一部较小的兵力全线攻击滕县外围各部,主攻方向却不是外围,而是直接攻击川军防御中心滕县。

  ------------------川军22集团军迅速赶往滕县,他们完全是尽力而为,甚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人嘲笑川军战斗力差,我请问,你们有什么资格嘲笑川军。因为川军以不强的战斗力和日军血战到死,献出他们的生命,做了他们所作的一切。

  五日攻防战

  第1天

  3月14日清晨开始,日军濑谷支队1万多人全线进攻滕县外围阵地。

  川军22集团军虽然处于绝对劣势,在14日当日血战一整天,基本守住了阵地,但驻守界河,龙山一线的45军两个师伤亡很大。

  日军炮火猛烈,以45军125师373旅745团团长姚超伦回忆,日军一顿炮火打过来,阵地上瞬间落下数百发炮弹,连野兔子都被炸死一只。一发炮弹打在他的身边,炸伤了两个传令兵,其中一个重伤,姚团长自己也收了轻伤。

  日军轻重武器猛烈射击,川军只有几门迫击炮,每还击一炮立即就被日军连续轰击几十炮。步枪有的连来复线都磨光了,射击起来像土枪那样砰砰响,子弹乱飞,根本打不准。

  这样出现了一个很悲剧的场面,很多川军战士打仗时候不用川造的步枪,将步枪背在背上,作战时候都用大刀和手榴弹。

  可悲的是,川军由于装备低劣,大部分士兵连刺刀都没有。到了山东以后,雇来当地山东铁匠打造大刀。这些铁匠都是支持抗日的,他们将破坏铁路拆下来的钢轨打造大刀,多少弥补了一点装备的巨大差距。

  第2天

  15日,日军以一部攻击川军正面阵地,另外一部迂回直接攻击滕县。在日军强攻下,滕县外围正面阵地和两翼都开始顶不住,其中左翼深井方面的124师370旅被日军重创,伤亡极大,阵地上几乎没有兵了。

  滕县的前敌总指挥王铭章赶忙将手上仅有的一支成建制作战部队124师372旅增援到深井方向,勉强阻挡住了这股日军

  激战到傍晚,日军在坦克飞机配合下,一举攻破川军外围正面阵地界河,右翼龙山川军被日军包围,外围实际上已经被攻破。

  日军从缺口蜂拥而入,直逼川军第二线阵地,也就是滕县。

  赤柴八重藏的第10联队在配属部队支持下,全线进攻滕县(约3000多人);福荣真平的第63联队 (约3000人)绕至滕县以南的南沙河一带,堵击滕县川军的增援部队。

  外围作战中,日军和川军战斗力的巨大差异已经非常明显。日军火力相对川军有绝对优势,川军几乎只有在日军逼近阵地200米内才能造成日军伤亡。

  超过200米距离,日军可以大量杀伤川军,而川军无论火炮,迫击炮,轻重机枪都根本无法和日军对抗,日军主攻方向的川军阵地基本都被炸成平地。

  川军在滕县外围仅仅防守了2天时间!

  而日军的主要攻击目标并非围歼川军这2万多部队,而是在于占领滕县,打通南下台儿庄的交通路线。

  所以日军在撕开外围防线的缺口以后,并没有和外围的川军缠斗,而是长驱直入逼近滕县。

  而当时滕县的情况也很严峻!由于滕县西边是微山湖,东边是大平原,南边又是南沙河,背水作战又无险可守,所以并不合适作为防御的核心阵地。

  当时王铭章师长根据一般军事常识,期望尽量在外围尽量阻挡日军。

  但现在外围阵地在两天时间就被日军突破,而日军又不顾一线阵地继续作战的22集团军其他部队,而是长驱直入,直接攻击滕县,这确实让前敌总指挥王铭章和集团军司令措手不及。

  当时只有122,124,127师三个师部和第364旅旅部在城内,而每个师部旅部仅有1个警卫连,一个通信连,一个卫生队而已,此外没有任何作战部队。

  王铭章在日军猛烈攻击滕县外围阵地时候,已经预计到日军可能会直接攻击滕县,他调动城外366旅紧急增援滕县。

  让人没想到的是,由于滕县附近都是平原,日军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远远高于川军,366旅在增援途中被日军追上。两军激战,366旅伤亡惨重,差一点被日军包围歼灭。该旅除了1个营奋力突围冲入滕县县城以外,其他残部勉强突围退往后方的临城。

  其实这也是日军强大的一个标志,军事作战不是火力猛就标志战斗力强,并不是八路军形容美军厉害是因为把大炮当作机枪打。

  部队机动性的优势,也是战斗力强大的最好标志,甚至某种程度上比火力更重要。

  朝鲜战争中美国采用磁性作战方式,白天大幅度后撤以避免遭受志愿军打击,由于美军基本实现摩托化和机械化,行军速度远远高于志愿军,志愿军白天无法追上美军,也就无法攻击美军。

  这样3,4天以后,志愿军补给耗尽,被迫后撤,美军再以机动性优势全面反攻,往往能够追上志愿军并且将他们包围。第五次战役时候,志愿军很多部队就是这样遭受重创的。

  此次日军明明落后川军366旅几十公里距离,但在坦克掩护下使用汽车高速运输,居然能够追上该部并且从容将他包围,这也就是中日两军战斗力差距的一个最好的注解。

  日军主攻滕县的赤柴八重藏第10联队3000多人迅速打到滕县外围,而负责阻击援军的福荣真平的第63联队 (约3000人)更是绕到滕县南边的南沙河,试图阻止台儿庄方向国军北上的增援。

  当时滕县兵力稀少,几乎没有防御的能力。第22集团军司令孙震手上也没有其他部队可用,却还尽全力提供了支援。

  他将22集团军在临城指挥部剩下最后一支战斗部队开赴滕县。

  这支部队也就是22集团军直属的特务营,用八路军的标准就是警卫营,保护司令孙震本人的部队。

  这个警卫营有3个步兵连和1个手枪连,孙震仅仅留下1个手枪连防御集团军司令部,命令其他3个步兵连立即赶赴滕县。

  川军的特务营装备一般是全军中最好的,战斗力也最强。

  这样直到开战之前,滕县守军增加到11个步兵连,1个迫击炮连,4个警卫连,总兵力只有2500多人。

  此外还有滕县县长周同率领的武装警察部队和滕县保安团500多人,这些部队虽然有抗日的热情,战斗力却无法和正规军相比,也没有经过正规作战训练,战斗力是很低的。

  相比进攻而来的日军第10联队3000多人来说,川军无论兵力和火力都占绝对劣势,尤其单纯从数据上说,川军火力根本不能和日军对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打几乎不存在胜利的可能。

  滕县中由于都是乱七八糟各部拼凑起来,一时间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城防指挥官。王铭章经过再三思考,任命刚刚从北沙河前线退到城内的122师394旅727团团长张宣武为城防司令,因为张是城内最有经验的指挥官,也是王铭章的老部下,深受他的信任。

  由于城内兵力太少,张宣武将398旅主力1个营防御城东,有727团1个营防御城北,最有战斗力的特务营1个营负责防御城西和城南。余下不多的部队作为预备队,准备随时增援。

  以这点兵力去阻挡日军配备大量重武器的一个精锐联队,真可以算得上以卵击石。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以川军的战斗力怕是一天都守不住。

  这边孙震也尽了全力,不但把自己警卫营都拉到了滕县,还下令立即将仅剩的一批军火物资送到滕县。

  在当晚,临城有一列火车赶到,送来大量粮食和弹药。这次送来的大量手榴弹成为后来作战中最有力的武器,守城的士兵每人都分到一箱手榴弹(50颗)。

  由此,川军和日军在滕县激战3天。

  ------------------------滕县川军几乎就是依靠手榴弹收了这么多天,日军被手榴弹炸死很多人。其实手榴弹是近距离作战武器,二战各主要列强还没听说哪个用手榴弹作为主要防御武器的。川军或者说国军真的是很可怜。

  第3天

  16日早上8点开始,日军发动对滕县的猛烈进攻。

  日军首先用30多门大炮猛烈轰击滕县,接着使用田隆一大佐的第6重轰炸大队的数十架飞机猛烈进行轰炸,攻击时间长达2个小时。

  日军炮火非常猛烈,段时间内滕县城内落下炮弹3000多发,航空炸弹100多枚,建筑被炸毁大半,连坚固的滕县城墙也被炸出一个1,2米宽的缺口。

  这次炮击轰炸的强度很大,好在城内川军数量不多,老百姓更是基本全部冲出县城躲避,所以伤亡并不非常严重。

  话虽如此,但滕县情况非常危险,这点有着30年军龄的王铭章师长自然非常清楚。

  王铭章战前曾经对部下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

  他当时其实还有选择,就是迅速放弃滕县突围。

  上面已经说了,日军的目标是攻占滕县,大通到台儿庄的交通线,并非围歼国军。所以如果王铭章率部放弃滕县,日军是不会追击的,而是会立即南下进攻仅仅距离100公里的台儿庄。

  不过,王铭章心里很清楚,目前川军就是台儿庄外围唯一的驻守部队。一旦他放弃滕县,台儿庄就直接暴露在日军面前,再无一支部队可以阻拦日军。

  由于滕县的重要性,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严令22集团军司令孙震:滕县为津浦路北段要点,关系全军,应竭力死守。

  在下令死守滕县的同时,李宗仁命令正在全力向滕县开进的汤恩伯第20军团加快行军速度,务必短时间内赶到。

  孙震也向王铭章下达了死守的命令,王铭章作为一个军人,完全服从了这个命令。

  虽然这样,王铭章对滕县的防御却没有底,毕竟敌我力量太悬殊了。

  王铭章在炮击中赶到城防司令的张宣武处问:张团长!守城有没有把握?

  张宣武团长当时30岁,年龄不大却已经有15年的军龄,本来是西北军悍将,有着极为丰富的战斗经验。

  张宣武深知滕县保卫战极为艰难,他皱紧眉头问:要看守多久?

  王铭章说:汤恩伯的第20军团要3天才能赶到,至少要守3天!

  张宣武吃了一惊,反问道:师长,城外四周的日军估计有1万多人,滕县城内的正规军只有2000人,实力悬殊实在太大。城内的情况你也很清楚,你看能守多久?

  王铭章:我看也就能守一天多!

  张宣武说:敌我力量悬殊,我方兵力火力都大大弱于日军,我看就算守上1天多也是困难的。

  王铭章说:守不住也要死守,孙震长官命令我们必须死守滕县,等待汤恩伯军团来解围,并且为会战争取时间。张团长,你把城外所有可用的41军部队全部调进城里,拼死也要守住,我们必须同滕县共存亡!

  炮击刚刚结束,日军就开始了全面的进攻,主攻方向就是滕县东门。张宣武团长赶忙到东门一线指挥作战!

  日军集中轻重机枪几十挺,猛烈扫射城墙缺口附近,压制川军火力,同时以2个小队约70,80名日军向缺口突进,试图冲入城内。

  有人奇怪日军有3000多人,为什么一次只用不到100人进攻呢?

  其实这也是二战的特点,由于武器的火力大大强于一战,采用人海密集冲锋除了造成大量伤亡以外,一般不会有什么作用。

  二战中日军进攻基本都是疏散阵形,小股部队连续冲击,同时以重武器和远程火力大量杀伤防御中的敌人。这样进攻作战伤亡较少,效果也最好!

  川军一无火炮,二没有有效的机枪火力,只能通过近战。

  川军一个连防御这个缺口,他们60,70个人每人握着4,5枚手榴弹,隐蔽在缺口附近。当日军冲入缺口的时候,他们猛烈投出200多枚手榴弹。

  这些巩县手榴弹是国军仿造德国二战中M24木柄手榴弹的产物,威力大,投掷的远,扔的准,是近距离防御的利器,远比川军自己的土造麻花手榴弹要厉害的多。

  这200多枚手榴弹当场炸死日军50多人,炸伤20多人,仅有几个人带伤逃走。

  日军见冲锋没有成功,立即继续开炮轰击,然后继续以机枪火力压制,第二股冲击部队再上。川军还是使用老办法,雨点般的手榴弹连续击退日军三次冲击,每次都几乎将日军炸光。

  但此时缺口川军也伤亡很大,仅仅一个上午,在日军猛烈炮击和机枪射击下,731团1连伤亡近百人,几乎打光了,只得再补上去1个连。

  中午日军暂时停止进攻,王铭章师长命令将城内几家盐店,粮行的上千包食盐和粮食搬来,全部填入缺口,将缺口封死。

  但日军随即发动强攻,仅仅一个上午日军前后进攻5次之多,全部被川军炸退。炸出的缺口也多被食盐和粮食堵住,日军伤亡数百人,川军也伤亡不轻,已经连续3次从预备队中调兵补充。

  下午日军攻击更为猛烈,也更有针对性。日军使用炮火和飞机对准滕县城墙疯狂轰炸炮击,上午刚补上去的1个连2个多小时就伤亡殆尽,只得又补上去另一个连。

  此时日军已经改变的进攻方法,他们采用波浪式冲击方法,前后三波连续冲击,每波相距200米,同时用火炮轰击城墙内200多米距离,以拦阻城内援军的增援。

  城墙上残存川军奋力抵抗,将第一波冲击百名的日军杀伤大半,但自己也全军覆没,几乎没有一个人幸存。

  增援的川军那个连在路上遭遇日军猛烈炮击,一时间无法赶到。

  等到这个连阵地,日军第二波50多人已经冲到眼皮底下,双方距离10,20米。这么近的距离已经无法使用手榴弹,川军官兵勇敢的迎上去同日军进行激烈的肉搏战。大刀对刺刀,到处都是刀光剑影,最终日军一个排全军覆没,但这个连也仅剩20多人。

  在肉搏战的同时,另一股40多人日军乘机突入城内,并且占据了几所房子死守,滕县城防被撕出一个口子,非常危险。如果日军继续冲击,恐怕大部队就会冲入城内。

  好在当时已经是黄昏了,很快就天黑。而日军不擅长夜战,没有在夜晚继续进攻,滕县转危为安。

  虽然这样,这40多日军也钻入了滕县的腹地,可以从容由内而外攻击滕县各个方向,他们对滕县的川军造成很大威胁,必须要将其歼灭。

  川军集中一个连发动夜袭,日军没有退路,只能死守。激战一同日军伤亡20多人,还剩下20多人死守几间房屋向外疯狂扫射,川军这个连冲不进去。

  川军再次使用1个连再次夜袭,他们拿着大刀手榴弹迎着日军机枪扫射勇敢的冲锋上去。最终该连伤亡两个排长和70多人,终于将这股日军全部歼灭,完全收复了滕县城内。

  这样第一天的作战就结束了,仅仅这一天滕县被炮击上万发之多,炮击强度极为惊人。恐怕22集团军各部之前20多年一共发射过的炮弹还抵不上日军这一天用的。

  滕县城内大半被炸毁,仅仅从东城门到东关不到1里的电话线,前后被炸断25次之多。

  当天城中的伙夫冒着炮火将饭送到城墙边,饭送上来的时候里面全是炮弹爆炸扬起的尘土,几乎无法下咽。

  日军火炮的厉害,由此可见一斑。

  当晚王铭章亲自到第一线,对张宣武团长说:张团长,你们太辛苦了,这点点人居然支持了一天。

  于此同时,汤恩伯部和20集团军各部都在奋力向滕县增援,其中汤恩伯部先头部队第4师先头团刚刚从临城下火车就立即急行军,全团直扑藤。几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滕县以南的南沙河附近的龙山、虎山地区,但立即日军负责伏击的第64联队迎面拦住。

  该团被日军大量坦克配合一股步兵猛攻,由于是遭遇战,国军没有任何防御工事可以借助,火力兵力有不及,很快被日军击败。

  而在滕县附近作战的川军45军基本都被日军击溃,除第370旅,372旅残部几百人,以及727团2个营先后退入滕县意外,其他各部自身难保,向西面的微山湖,南面的枣庄方向突围。

  而进入滕县的这几百人都是被打残的部队,对防御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滕县估计要守不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铭章完全可以率部撤退,至少自己可以离开滕县,但他却仍然奋力死守滕县。

  这是为什么,因为王师长心里很清楚,他每在滕县多坚持一秒,台儿庄战役就多一分获胜的把握。

  王铭章昭告全城官兵: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他还命令将南北城门堵死,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和直属部队也由西关移进城内。

  什么叫做战争,就是牺牲一部分人,为了救更多的人。在王师长看来,他们在这种关头为国家人民做出牺牲,是完全值得的,这才是真正的军人。

  第4天

  17日天刚刚亮,日军就迫不及待的发动全面进攻。日军一改昨天选一面攻击的进攻方法,开始不计伤亡的全面攻击。他们的攻击方向也不再是东门,而是从四面八方进攻滕县。

  日军更大大增强了攻击火力,他们调集60多门大炮,飞机20多架,坦克几十辆从滕县四面进攻。此次炮击和轰炸远远超过前一天的强度,当时滕县全城除了一所美国人的教堂以外,其他大小房屋全部被轰平,成为一堆瓦砾。

  炮击猛烈到什么地步,老萨这样一说你也许不觉得什么,但滕县里面的川军却有着极深的感觉。

  当时张宣武团长乘着炮击空隙从264旅旅团返回722团团部时候,居然无法找到回去的道路。短短1个小时后,张团长刚走过的几条大街全部炸成一堆堆碎石,根本分不清之前是地方什么了。全城木质结构房子则都是燃烧,到处都是一片火海。

  在猛烈炮击之后,日军以十多辆坦克掩护,全线冲击滕县。川军在炮击中伤亡很大.很多人被炸断手臂大腿,但仍然用剩下的残肢奋力抵抗。

  日军只要靠近滕县城墙,立即就会遭到手榴弹的猛烈爆炸,激战整整一个上午,日军居然无法前进一步。

  不过此时滕县已经非常危险了!城墙又被炸出几个很大的缺口,日军以7,8辆坦克掩护一百多日军步兵居然直接从缺口冲入城内。这里守军是川军第2连,他们用手榴弹炸毁坦克2辆,炸死日军60多人。

  但该连官兵非死即伤,已经没有人能够作战了。日军剩余60多人冲入城内,川军将最后可以使用的727团王承裕1营派来增援。

  该连由连长张荃馨带领,在仅有2挺机枪支援下,150多人猛烈投掷手榴弹,接着挥舞大刀冲入日军中肉搏,经过20分钟激战,全歼这股日军,但王连仅剩15人没有受伤。连长张荃馨在内近百人光荣殉国!

  激战到下午,滕县还在川军手中。日军第10师团长矶谷廉介对此极为不满,他电话给濑谷旅团长严厉训斥:滕县附近的川军为国军中战斗力最差的部队。你旅团作为大日本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从14日开始连续作战4天居然还没有占领滕县,实则为皇军的耻辱。

  濑谷旅团长没有办法,孤注一掷调动旅团全部重炮轰击,开始最大规模的总攻击。

  旅团重炮部队多达12门的150毫米重炮配合30架飞机,密集轰击缺口最多的城南关。

  驻守此处的2个连的防御工事不足以抵抗这样的重炮,当场被炸死半数以上。

  城南的城墙被完全炸倒,从城外外面根本看不出这里还有过城墙。此时日军集中600多兵力在10辆坦克掩护下,从南关冲入滕县,滕县实则已经被攻破!

  南关残存的少量川军在370旅旅长吕康率领下做最后抵抗,激战1个多小时,这股川军全军覆没,旅长吕康中弹受重伤,城南被日军攻陷。

  于此同时,日军也一举冲入东关。

  当时东关川军的手榴弹已经用完,只能以肉搏战迎击日军,双方激烈拼杀1个多小时,东关川军也几乎全部牺牲,740团团长王麟率领不下死战不退,头部被一发炮弹击中,当场殉国。王麟的副团长侥幸没死,赶忙指挥卫兵将王团长抬到王铭章处抢救。

  当时王铭章师长还是非常镇定的,他命令何副团长指挥部队继续抵抗。其实当时何副团长全身浴血,几乎看不出来是谁了!

  由于城南城东都被攻破,王铭章的指挥部被日军炮火猛烈轰击。王师长为了继续指挥川军巷战,被迫转移指挥阵地到城中。

  日军数千人拥入滕县,还没死的川军和日军拼死巷战。由于日军冲入城内数量太多,川军各部逐步陷入包围中,之间的联系也被切断。

  此时城墙上的日军已经发现城中是王铭章师长的指挥部,立即调动火炮轰击。

  王师长只得带领部署赶往日军最少的西关继续抵抗!

  可惜当时城内已经到处都是日军,到处都在激战。

  王铭章师长在转移的时候,突然遭遇日军重机枪部队的猛烈扫射。

  王师长不幸腹部被击中数弹(他的遗物衣服上有七个枪眼),时川军装备低劣,救护全靠云南白药。卫士取出云南白药,试图喂王口服,王已不能张口,随后光荣殉国,

  同时殉国的还有他的参谋长赵渭滨,副师长邹绍孟等20多人,仅有卫士李少昆等2人幸存。

  1938年4月6日,国民政府特令褒扬王铭章,并且追赠陆军上将军衔:

  陆军第一百二十二师师长王铭章,赋性刚毅,志行忠贞,此次于滕县之役,苦守要区,逾三昼夜,卒待援军到达,阵线得以巩固,不幸殊勋甫建,以率部奋力巷战, 竟尔殉职,缅怀壮烈,悼惜殊深,应予特令褒扬,追赠陆军上将,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并将生平事绩存备宣付史馆,用彰忠勋,以资矜式。

  滕县城破后,蒋中正下令务必找到将军遗体,李宗仁重金悬赏。当时滕县已经被日军控制,突围的卫士再度化妆潜入阵地,在壕沟外发现一具已经腐败的遗体,面目不能辨认。从其衬衣袖口上一枚产自成都春熙路某商行的金纽扣,得以辨认 出正是将军遗体,连夜盗出,运回。

  1938年6月15日,成都八万多人到牛市口迎接亡灵,8月30日将忠骨运至新都安葬。次日在新都举行数万人公祭,数架飞机在空中散发宣传他事迹的传单。可惜但文革中该墓园被捣毁!

  后在成都少城公园铸造了将军骑马铜像,表达了四川人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

  王铭章将军身后留下2妻(民国四川军阀大多三妻四妾,也是当地风俗。比如杨森正式的就有12个妻妾,傻儿师长范绍增有40房姨太太),2子,王家将国府给的全部抚恤金捐给新都办学,当时校园教师内悬将军及二夫人相,学生课前都要向将军和二夫人行礼。

  文革时期王铭章将军的家眷也倒了霉,二位夫人被派出所管制时。还好当时看守民警是成都人,一向尊敬王铭章将军。这个民警冒着极大的风险将王铭章将军的第二个夫人私自放走,她因此得以经香港辗转逃往台湾。其长子和大夫人留在大陆,文革中饱受斗争之苦,大夫人受到很大惊吓,很快因病去世。

  金门炮战时,王铭章将军二儿子驻守金门,被解放军炮弹炸伤,后出家为僧。唉!

  90年代,将军二夫人和小儿子回成都,曾辗转寻找当年私自放她离开大陆的民警谢恩,但因为不知道姓名,寻找无果。

  在王铭章将军殉国的同时,还在城东指挥巷战的364旅旅长王志远手臂中弹受重伤,而城防司令张宣武团长双腿都中弹,也受了重伤,这样一来,全城内的指挥官非死即伤,有组织的抵抗已经停止。

  -----------------滕县保卫战打到最后,坚固的城墙出现无数缺口,这一战是非常激烈的。

 

  第5天

  令人震撼的,在四周都是日军,指挥官几乎全部伤亡的情况下,滕县城中余下的几百名川军自发同日军进行了长达1天1夜的巷战。他们死守一座座房屋,往往拼到最后一个人才告失守。为什么这样,因为川军川军时候就集体发誓,宁可全部战死,也不愿做奴隶。川军从上倒下,誓死不做亡国奴

  滕县大规模巷战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停止,而零星的巷战直到第三天晚上才完全停止。

  战至晚上,城北一小股川军官兵带着大量伤病员共200多人突围出城,这是唯一一股幸存的滕县川军。

  这样滕县守了两天多时间,期间被日军炮击3万多发,川军基本全部伤亡,其英勇顽强极为令人钦佩。

  战斗最后,受伤无法行走的川军重伤员不愿意被日军俘虏,纷纷拥抱在一起引爆手榴弹自尽。可以说,川军没有丢四川人的脸。

  此战歼灭日军也有1000多人,更重要的是争取了时间。

  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12-27 09:36: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徐州会战60万大军险些被日军全歼,李宗仁白崇禧吓得冒冷汗

下一篇:徐州会战(二)——淮河狙击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