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故意淡化豫中会战?
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中一场大战。这个会战可以说是抗战中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且不谈其他兵力,仅仅日军出动的坦克装甲车就高达600多辆,足以让人瞠目结舌,远远超过日苏诺门罕战役规模。
如此重大的战役,又如此值得战史研究,有意思的是国内居然没有任何系统性的著作。
为什么没有?并不是没有人写。大家百度一下,就可以看到天涯上有作者曾经写过豫中会战的文章,写的很不错。为什么最终没有能够出书?说到底还是中国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审核的结果。
我们以往对于豫中会战一律大肆攻击,歪曲历史,编造了一个汤恩伯指挥豫中会战,遇到日军不战而逃,一路烧杀抢掠平民,逼的老百姓群起而攻击中央军的谎言。
事实上,豫中会战的总指挥并不是战区副司令汤恩伯,而是和我党关系颇好的司令长官蒋鼎文,汤恩伯控制的只有区区几个军。即便名义上归属汤恩伯指挥的部队,也不过战区兵力的二分之一而已。
整个豫中会战中,国军官兵拼死作战,伤亡惨重。之所以战败,实在是敌我力量悬殊,作战地点有基本都是平原,实在没办法挡住。这个会战中,伤亡的官兵尚且不谈,牺牲的最高军官为李家钰上将。李家钰是正儿八经的第36集团军司令官,陆军上将。连集团军司令都牺牲,可见仗打到什么份上。
在整个豫中会战期间,国军打了很多惨烈的战斗,包括许昌战役、洛阳战役等,都给予敌人重创。许昌战役中,国军以巴掌大的许昌为中心激战9天。师长吕公良力战殉国,它的副师长,2个团长也殉国,整个师基本拼光了。
洛阳战役苦守18天,一个军仅仅突围2000多人,军长武庭麟将军也差点死在城内,靠经验丰富侥幸突围。
还有很多惨烈的战役,萨沙会一一详细说明。
总之,不战而逃是胡扯蛋。
至于所谓河南老百姓被逼的攻击中央军缴枪,已经被无数专家和论文证明是无廉耻的胡扯,萨沙也不再多说了!
自然,豫中会战是一个很大的失败,这个没有会否认。失败就失败,逃跑就是逃跑,萨沙不会把不顾民众的开溜说成主力部队跳到外线作战。国军丢失了大片领土,让日军打通了平汉路。不过,就整个抗战全局来说,豫中会战失败与否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没什么意义。
此时谁都知道,日军已经必败,任何作战不能改变抗战大局。
日军会战的目的为打通平汉铁路、消灭第一战区主力。
打通平汉铁路是打通了,但日军无力保证铁路的通畅。仅仅几个月后,中美联合空军就将平汉铁路炸断,黄河铁桥也被炸断,这个目的根本就没有实现。
至于,而歼灭第一战区主力,尤其是歼灭汤恩伯的13军,自然是失败了。
第一战区兵力为28万左右人,虽遭受豫中会战惨败,但中国人在本乡本土作战,熟悉地形民情,又有民众配合,突围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突围成功的占绝大多数,部队损失并不大。整个会战中,我军损失不过2到3万人,约十分之一,算不了什么,远远没有伤筋动骨。
抛去当时政治环境和民意不谈,从战略角度来说,和日军彻底拼命并不值得。
那时候国军武器破烂低劣之极,又没有补给,是叫花子军队。这种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不应该和日军主力拼命。毕竟战斗力相差太大,我方即便胜利通常也是惨胜,损失巨大。
此刻驻印军在缅北势如破竹,预计中印公路在半年后的1944年底或者1945年初就会打通。那么,美国许诺的90个师的美式装备就会源源不断运到中国。到那个时候,得到美援的国军就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看看在缅北战无不胜的美式驻印军,以及稍后在雪峰会战中,打的10万日军慌不择路,四散奔逃的10多万半美式国军师。
只要有了这些武器补给和必要的制空权,抗战胜利必将属于我们,日军也不是我们对手。
所以,豫中会战失败与否,根本无关大局。
只是在别国都胜利的时候,我国失败,这在国际上不好看,影响不太好,让军心士气有所下降而已。
豫中会战中,日军倾其所有出动18万大军,打了1个多月,死伤也不算大,约1万多人,关键是没有什么好处。打通大陆线毫无意义,歼灭国军第一战区主力也没有实现,耗费巨大物资尤其是燃料一无所得。
唯一的就是占领了豫中的一大块地盘!
但现在日本在中国不是嫌地盘少,而是嫌地盘多。那么此时占领这些地盘,除了让日军额外增加兵力驻守以外,有什么意义?真是莫名其妙,战略白痴。
总之,国军和日军可谓是双输。真正占便宜的,则是借助豫中会战深入河南腹地扩大地盘的八路军。
这也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日军为什么发动豫中会战?最初仅仅是消灭中国机场
豫湘桂会战的出发点,仅仅是因为中美联合空军的日益强大。
从1944年开始,中美联合空军逐步形成比较强的战斗力,也开始装备一些新式飞机,包括少量B25中型轰炸机和P51野马战斗机。
在1943年11月日本军方估计,中美联合空军有战斗机160架,轰炸机70架。其中约120架部署在桂林等前线机场!
另外美国空军自己在中国的飞机也不少,有战斗机160架和轰炸机70架。
中美飞行员都受过严格的训练,具有丰富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个了不起的指挥官陈纳德。受补给油料严重缺乏的折磨,可中美联合空军已经逐步掌握制空权。
相反,自珍珠港事变以来,日本海军在华的所有空中力量都南下或者东进了。这样一来,侵华空军力量就减弱了一半。不过,即便如此,日军陆军空中力量仍然保持相当的规模,共有作战飞机300多架,仅仅比中美联合空军稍小一点。
日本空军并没有受补给和油料的严重缺乏限制,战斗力上和中美联合空军大体持平。
日本在华空军主要的缺陷,在于飞机的性能较差和人员素质较差。
日军在华主力战斗机一式战斗机,是比零式战斗机还要强一些的飞机。但在1944年,零式战斗机在太平洋上被吊打的体无完肤,一式飞机也已经过时,不是美军野马的对手。其余比较新式的二式四式战斗机的数量较少,起不到太大作用。
飞机的差距尚且不算很大,关键在于飞行员的差距。
相比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中美联合空军,日本比较厉害的飞行员不是死于中国和缅甸,就是死在东南亚和太平洋。
现有的飞行员中坚力量,基本都是一些新人。
冈村宁次曾经回忆去武汉空军司令部视察的情况:讲通讯课的时候,近百名学员蚂蚁般的挤在一部无线电通讯机前,分批学习。比较先进的教学器材,匮乏到这种地步!更令人担忧的是,教授500多甲种干部候补生的航空战术教官,居然不过只是一名少尉候补生出身的大尉。这尚且是量的问题,还可以被数字掩饰。而质量的下滑,却是看不见的。据我所知,即便空军高级军官,也对空军的未来不抱多大希望。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长期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消耗,各方面尤其财政明显出现枯竭的征兆。
在此消彼长下,中美联合空军从1943年开始陆续轰炸日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目标。日军疲于应付,逐步不能支持。尤其陈纳德还利用B25中型轰炸机,巧妙的在中国东海沿海巡逻,袭击日军运输船。这种只有区区2架轰炸机的组合,效率极高。只要被他们追踪和攻击的日军运输船,基本百分之百完蛋。
所以,直到几个月后,日军尚且不能确定这些运输船是被空袭打沉的还是潜艇击沉。这种袭击,导致日军海运的重大损失,这可是影响整个国家战略运输的大事。
更可怕的是,根据情报,美军最先进的远程轰炸机B29就要赶赴中国。虽日本对于B29主要性能不了解,但利用中国在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的机场起飞,是有可能飞到日本本土的。
日军目前陷入绝境,就就靠本土的民众支持。日本国内民众生活已经出现很大困难,物资供应急剧减少。不过,只在珍珠港事变以后被杜立特轰炸过一次,没有遭受过战争恐惧(也就是空袭)的日本民众,士气还是比较高昂。
日本军部很清楚,即便德国如此强大的极端民族主义国家,在遭受大规模本土轰炸的情况下,民心也会急剧下降甚至崩溃。无论如何要阻止空袭这一幕出现,至少推迟它的发生。
靠在华的日军第3飞行师团,是对付不了中美联合空军的。在无数次空战中,第3飞行师团被中美联合空军打的灰头土脸,尚且不能自保,何谈彻底摧毁敌人空军基地?
那么,最初日本军部的目的,仅仅是发动一场作战,消灭国军的前进机场,消除中美联合空军的威胁。
1943年底,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这个老家伙也长期在中国作战),提出打通粤汉铁路,迫使桂林一带的中美联合空军后撤的计划。
那么,按照这个计划,战役应该是类似于长沙会战这种使用10万左右兵力,短期打了就走的,算不了什么。
-----------------B29航程高达从四川机场起飞,可以炸倒日本本土。但B29和中国没有关系,完全由美国人控制。话说回来,B29对中国是弊大于利。首先,为了修建B29的大型机场,中国用了20多万民工,修了好几个月,花费巨大;其次,B29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其实和中国没什么关系,我们需要的战略轰炸应该是轰炸侵华日军;再次,因为B29耗费物资巨大,驼峰航线运到中国的主要物资都供他们使用,使得中国人自己根本没有得到什么;还有,B29直接引来了豫湘桂会战,至少是直接的导火索;最后,战争期间,史迪威为了保护四川B29基地,竟然命令陈纳德将中美联合空军主力转移到四川,导致豫中会战制空权的丧失。总之,B29在中国完全是我们作为盟友的义务,根本没有好处!
从消灭机场转变为打通大陆交通线!
关键在于,日本军部的陆军第二课在反复研究后,认为单纯打通粤汉铁路,不能阻挡中国空军的袭击。在湖南、河南境内,国军仍然存在大量机场。
在研究打退中美联合空军期间,日本战局又急转直下。
1943年,残酷的瓜岛战役以日军惨败告终,损失军舰24艘,飞机892架,连“军神”山本五十六大将也被击毙。
11月,美军发动吉尔伯特群岛战役。日军战略失误,被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预计吉尔伯特群岛丢失只是时间问题。
美军步步逼近,看来菲律宾或者台湾的丢失是必然的。
如果菲律宾或者台湾任何一地丢失,那么日本和东南亚的海上联系就会切断。日军最需要的石油等资源运输,也会被切断。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陆军军部第二课的想法开始变化了。第二课科长服部卓四郎大佐认为:目前日本外围防御圈肯定是会丢了,应该固守千岛、小笠原、西太平洋西部、新几内亚、缅甸的绝对国防圈。
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保证东南亚和日本本土的联系。一旦海上联系切断,资源供应中断,那么日本是没有能力保证任何东西的。
显然,此时唯一的可能,就是尽快打通中国从北到南的铁路运输线,没有第二条路了。
目前,日军控制的铁路可以直接从河北的北平到朝鲜的釜山,从釜山码头上船,几个小时就可以运到日本。
这个海峡太窄,除非美军杀到日本本土附近,否则是无法切断的。
而从中国的河北北平到湖北汉口,本来有一条平汉铁路。接着从湖北汉口到广东广州,有一条粤汉铁路。
现在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都被国军占据一段。
在河南境内的平汉铁路,被蒋鼎文的第一战区切断。
而粤汉铁路在湖南,被薛岳的第九战区切断。
即便打通了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只能打通北平到广州的铁路,还到不了东南亚。
日军仍然需要占领广西境内的桂林和柳州,打通到越南的路上公路。
所以,打通平汉铁路必须发动豫中会战;打通粤汉铁路,必须发动长衡会战;打通到越南陆上交通线,必须发动桂柳会战。
这三个大会战,是不可避免的。
这样一来,服部大佐认为就可以实现日本本土同东南亚的路上交通联系,得到重要的战略物资。
这是日本军部服部大佐的计划,而侵华日军高层却有不同的看法。
-------------上图的小矮子,就是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这厮颇有能力,但战略眼光不足,手下也都是庸才。下图的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要厉害的多。冈村宁次开始是坚决反对豫湘桂会战,认为这豪无意义。有意思的事,冈村宁次对畑俊六很不屑,他认为:畑俊六和侵华日军司令部只能处理一些日常的军事作战,根本没有能力领导整个侵华日军获得胜利!
侵华日军司令畑俊六认为:一号会战的目的应该是歼灭国军主力,迫使其屈服
以畑俊六为核心的侵华日军高层认为,目前战争总体态势对日军不利。国际形势上,意大利已经投降,轴心国只剩下两个国家。而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失利以后,德军节节败退,逐步退出了苏联境内。
如果这样持续下去,看来德国垮台也是注定的。以日本当时的国力和军力,单单对付一个美国尚且不是对手。一旦德国垮台,中英美法苏五国联手,日本无论如何也招架不住,肯定要战败。
那么,只能期望在这之前,能够于太平洋上突然给美国一个毁灭性的重创,迫使美国谈判,给予日本比较好的退让条件。
说来说去,美国才是最大的敌人,应该集中所有力量去和美国拼命。
可惜,目前日军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的陆军总兵力只有70多万人,在中国大陆却还有120多万兵力。那么,这120万兵力这样浪费在中国有什么意义?
120万日军在中国仍然具备战斗力的相当优势,可以连续击败中国。但如果不能打败美国,就算你灭亡了中国又有什么用处?
目前美军已经开始在太平洋反攻,英军则反攻东南亚的缅甸。这些战场都极为需要兵力!
以缅甸为例,由于兵力不足,开始只能以一个丛林野战之王18师团对付驻印军新1军,结果被打的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后来又拼凑了五六万大军增援18师团,可惜败局已定,难以挽回了。那么,在如此危急的时候,有什么必要用如此巨大的兵力和中国死拼呢?
畑俊六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尽快结束侵华战争,集中力量对付美国和苏联。
现在对于侵华日军来说,想要从中国战场的泥潭抽身,无非是两个选择。
第一,承认侵华失败,灰溜溜的撤军。
这里撤军指的是,撤退到山海关以外。这样一来,日军死亡的50多万人就白死了,伤亡的100万人也就白伤亡了。且不谈汪伪政权也会瞬间垮台,就是日本国内民众也绝对不会答应。
这些日本老百姓压根就不知道日本节节失利,甚至不知道中途岛战役的存在,还以为日本马上就要获胜了。
第二,给予国军和国民政府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迫使他们坐下了谈判。
自从珍珠港事变爆发,蒋介石认为日本必败,拒绝和日本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日本推测蒋介石的底线应该是日本退出中国大陆包括东北,还有交还台湾。这种条件,当时的日本肯定无法接受。以东北为例,日本已经投巨资建设了10多年,台湾更是经营了半个世纪。
那么,唯一可行的就是重创国军,迫使国民政府服软,接受日军退出山海关外的要求。
这种所谓一战解决中国问题的构思,已经有很多次了。
从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占领区过大,无法供应太多部队的补给,始终不能集中超过20万以上规模的部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会战。绝大部分会战,日军出动兵力都在10多万,这已经是用尽全力了。
目前国军总兵力为290万人,分为9个战区。依靠区区十多万日军,想要彻底打垮国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畑俊六是个老狐狸,他自然知道打通大陆交通线是妄想,即便打通了也没有实际意义。至于摧毁中美联合空军前线机场,也是毫无意义。即便中国没有一架战略轰炸机起飞,太平洋的日军也守不了多久,日本本土一样会被轰炸。
畑俊六倾向于,借助军部所谓打通大陆线的壳子,实际上寻机歼灭第一战区、第九战区、第四战区国军主力。这三个战区都属于中国的主力战区,除了第四战区以桂军为主以外,另外两个战区都有大量中央军部队。
畑俊六认为如果能够通过豫湘桂会战,歼灭这三个战区的国军主力,那么蒋介石就很有可能被迫和他们谈判。
那么日军就会提出一些比较有利于自己的条件,比如保住东北台湾和黄河以北地区。至少也能让日军在几个月后才撤退出关外,这段时间中日停火之类。
这样一来,日军就非常有利了,它终于可以从中国泥潭抽身,集中百分大军对抗美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中国也同样有利。
不过,这样就必须背叛美国这个盟友,美国人显然是不会同意的。
正是因为这种想法,畑俊六一再要求增加豫湘桂作战的兵力。
---------------所谓内防御圈和大陆交通线,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远的不说,大陆交通线横穿这个中国和东南亚,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有效防御?即便日军使用几十万部队,有效保护了整个铁路线,怎么防空呢?当时国军已经有了B25中型轰炸机,可以毫不费力的把这个交通线炸碎。所以,其实畑俊六的目的就是歼灭国军三个战区的主力,迫使国民政府屈服谈判。但关键是,即便你歼灭了几十万国军,蒋介石就能投降?换成你,你会在胜利在望的时候投降吗?
东条英机和天皇先后被忽悠,批准了计划
在1943年11月28日,畑俊六派遣侵华日军第一课高级参谋天野大佐去东京汇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增加兵力,同时歼灭国军三个战区的主力。
畑俊六认为,一号作战(也就是豫湘桂会战)需要的兵力至少为12个师团,配属2个飞行师团。作战时间不能少于4个月,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完成。
日本军部原则上表示同意,但要侵华日军仔细权衡会战胜利的可能。
在得到军部许可以后,一直希望一战彻底击溃中国的侵华日军高层众多军官喜形于色,但畑俊六本人则非常慎重担忧。
以他在中国6年作战经验来说,畑俊六认为是否可以歼灭三个战区的国军主力,毫无把握,只能尽力而为。
激烈的常德会战正在进行!日军付出巨大的代价,好不容易占领了常德。常德74军57师血战到最后一刻,几乎全军覆没,进攻日军也伤亡惨重,更在十多万国军的反包围中,必须立即放弃常德北撤。如果不撤军,恐怕日本全军都会被重击崩溃。可笑的是,因司令官横山勇吹牛谎报军情,畑俊六误以为常德日军损失很小。此时豫湘桂已经开始部署,其中之一就是攻击湖南。显然,如果控制常德对后来的豫湘桂会战比较有利。
于是畑俊六多次命令横山勇,固守常德。但横山勇部下光是伤员就有1万多人,弹药补给耗尽,周边国军不断反攻,留在常德无异于自我毁灭。最终,横山勇冒着违抗军令的罪名率部北返,放弃了常德。
畑俊六大怒以后,知道了常德日军实际伤亡情况,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看来,10万日军攻击常德的结果,仍然是日军最终铩羽而归。那么,畑俊六更坚信,豫湘桂会战必须集中更大规模的部队,以保证对于国军战斗力的绝对优势。
在12月,侵华日军已经拟定了作战计划,计划的兵力超过50万。
东京的日本军部看到侵华日军的兵力要求,几乎惊掉了下巴。他们断然拒绝,宣布要停止这一计划。
但畑俊六据理力争,以表明目前豫湘桂会战是日本帝国唯一的胜机。毕竟和穿着草鞋扛着只有几发子弹步枪的国军决战,总比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决战要好。
经过反复争论,甚至欺骗,日本军部只能同意了。
1944年1月,侵华日军总参谋长松井中将带着第一课高级参谋天野大佐再次赶赴东京,亲自面见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汇报豫湘桂会战的准备情况,希望给予支持。
天野大佐提出会战目的是摧毁机场、打通大陆交通线、歼灭国军主力。可能发现天野大佐的说话不太真实,为人非常有礼貌的东条英机居然严厉的打断他,询问:请问真正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畑俊六究竟是为了摧毁飞机场还是要歼灭敌人主力?作战目的不能这么多,必须简单明了!
天野大佐很聪明,他判断东条英机的意图只是为了摧毁机场和打通大陆交通,立即回答是摧毁机场,而忽略了歼灭国军主力这一说法。
这样,东条英机较为满意的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到了1944年1月,豫湘桂会战才被军部正式批准。
1月9日,天皇裕仁正式批准计划,指示军部提供一切条件。
裕仁天皇倒是颇为聪明,他预感到豫湘桂会战是无效的,白白浪费日军兵力,还会造成日占区空虚,被八路军新四军占便宜。
天皇询问杉山元元帅:听说中国的治安(指的是日占区)不很好,再进行这一作战,有没有妨碍?
杉山元回答:目前治安已经稳定。虽(从日占区)抽调很大兵力,也会投入(日占区)新的治安旅团,保证治安不会恶化!
天皇居然还不放心,又问:现在是稳定了,会不会此战胜利,但治安反而恶化呢?
杉山元回答:作战期间自不必说(肯定不受影响),作战以后大体也能维持好治安。华北的兵力,目前虽不太充足,不过预定在作战期间和作战以后,反而会增加两个大队!
其实,这是杉山元忽悠天皇。
---------------自从百团大战以后,日军报复八路军,发动连续的大扫荡。到了1943年,八路军地盘减少一半,兵力减少三分之一,陷入极度的困难中。万幸的是,随后豫湘桂会战爆发,华北日军大量南下,敌后顿时空虚之极,很多地方成为无人之境。八路军组织什么武工队,逐步开始试探性回到之前丢失的地区。同时,他们组织大量部队跟随进攻日军南下,开辟新区。豫湘桂会战持续到1944年底。后来日军,再也没有能够弥补华北兵力的空缺,连维持战前现状也没做到。半年多后,日军就投降了。可以说,豫湘桂会战,是八路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勃然大怒:执行一号会战,等于放弃消灭八路军!
整个豫湘桂会战中,华北日军几乎倾巢南下,河北山东等地日军均大量减少,原属日军占领的炮楼大部分交给伪军。
在1年多前的1943年,八路军百团大战后被重创,几乎不敢主动进攻日军,日军也开始大量抽调华北部队。原驻河北的第27师团调往锦州,驻山西的第36师团调往上海。
到了豫湘桂会战之前,华北日军又有大量的调动,原有战区兵力已经缩减到几乎没有,连日常巡逻都无法维持,只能龟缩在据点内。
对此,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是极为不满的。
他认为此时已经完成了对八路军的战略性合围,所谓的“肃正建设”(除了军事消灭以外,采用政治经济教育宣传等手段消灭敌后抗日力量,实现地方的伪化)胜利在望了。以五一大扫荡为例,日寇花费多年时间,已经将冀中根据地全部分割蚕食,八路军根本就没有游击战的空间和条件,最终被一击就败退出冀中,根本无法对抗。
此时的冀中,完全成为日伪的地盘,八路军即便小部队都不能立足。少数八路军干部在冀中潜伏,但稍有不慎就有性命危险,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冈村宁次认为,其他八路军控制区基本也是如此,只要继续强化“治安”,预计最多三到五年就可以大体将华北变为完全治安区(也就是指地方基本由伪政权和伪军控制,日军只是作为指导。日军小队小分队,也就是班排,可以肆意随便活动)。
目前八路军最可靠的根据地冀中已经如此,一二个日本兵扛着大枪就可以随便乱跑,抢劫强奸,祸害乡里。
就在华北治安战胜利在望的时候,突然停止华北的计划,抽调大量兵力南下搞什么一号会战,岂不是莫名其妙。
冈村宁次曾经说过:中共军势力的消长,完全取决于在华北日军兵力的多少和优劣。
其实1944年,日军在华北兵力已经到了极限,松散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1944年的华北日军兵力分布:
独混9旅团的5个大队负责天津和周遍22个县的防务。
独1旅团的4个大队负责17个县和津蒲铁路的防务。
独混5旅团负责青岛市和周遍18个县还有胶济铁路的管理,由于人员太少,所以有14个县是不设防的,只是伪军管理。
66旅团,67旅团的8个大队负责北平、保定以及36个县的防务管理。
独2旅团的4个大队任务最为繁重,要负责石家庄和27个县,井泾煤矿,棉花产区,石太,石德,京汉3条铁路的防务管理。
独混1旅团的4个大队是邯郸周遍25个县,京汉铁路,嵫县发电厂,河沟煤矿的防务管理。
独混1旅团负责张家口周遍12个县,京包铁路,矿山和对苏联警戒。
118师团,第12野战补充队负责包头、大同和蒙古西部和矿山的管理防御和对苏联警戒。
独混3旅团负责山西北部8个县和同蒲铁路。
114师团的8个大队在山西中南部,负责25个县和同蒲铁路。
独10旅团4个大队负责太原和周遍9个县。
69师团本来负责山西南部26个县市,可是全师团都调去参加一号作战了,辖区实际成了空城计。
实际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不过只有43个大队,要负责治安、扫荡、反游击战、收集粮食、户口管理、厂矿警戒管理、运输线保卫、物资的输送、市容市貌的检查、小商贩的管理,就靠这点人行吗?现在华北的城管人数,都比这个多的多了。
其余具体数据请看萨沙之前文章《冀中五一大扫荡》,不再多说。
到了1945年,日军在中国共有53个师团,其中在华北仅剩5个师团,中间4个还是日军战斗力最差的丁级师团。华北日占区,几乎放空了。
日军兵力太少,已经只能防御重要据点周边,这才给了八路军吞食伪军的机会。冈村宁次认为,这样抽调兵力,等于放弃对八路军的消灭计划。
对此,畑俊六、东条英机之流也心知肚明。
为什么这么做,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他们根本不把八路军放在眼里。
侵华日军高级军官中,任何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抗日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日军和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只是可有可无的配角。
如果国军被日军歼灭,国民政府投降,扫平八路军新四军根本是小菜一碟。以日军区区2到3万人,花费几年时间荡平八路军最强有力的冀中根据地的先例来说。120万侵华日军,24小时围着八路军新四军打,花费不要1到2年,就可以彻底解决所谓的游击战问题。
退一万步说,即便不能彻底将他们消灭,反正也构不成什么威胁。
即便在1944年一号会战,整个华北日军几乎没有兵力的时候。华北的铁路交通,不受影响;华北以战养战的物资征集,尤其是粮食征集,不受影响;华北日军几乎没有受到过较大的攻击,军事占领不受影响。既然都不受影响,那消灭不消灭你,有多大区别呢?
相反,即便把华北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又怎么样呢?无非可以抽调出几个丁级师团出来!
关键是,这种师团在野战中有什么用处?这种丁级师团,一个步兵小队(步兵排)仅有1挺轻机枪和1个掷弹筒,大队一级几乎没有重武器。而真正的日军主力,每个小队下辖3挺轻机枪,3到6个掷弹筒。
华北的4个丁级师团(总兵力大约4万多人),驻印军新1军一个军就可以轻松干垮它们。
冈村宁次不支持是不支持,但既然军部和侵华日军总部下了命令,也只能奉命。
-----------------豫湘桂会战中,日军使用重武器的数量也是惊人的。仅仅豫中会战,使用坦克装甲车超过600辆!!!第一战区反坦克炮总数,才有二三十门。
豫湘桂会战庞大的日军兵力
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天野大佐一提到摧毁机场,东条英机就同意了呢?实在是天野大佐摸清了东条英机的心理。
东条英机是一个非常注重防御敌人战略轰炸的人,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他认为战略轰炸,会导致日本国民士气崩溃。
在1944年2月日本遭到从成都起飞的B29轰炸机轰炸时,东条英机甚至考虑出动七八十万主力杀入西安,然后以西安为中心建立战斗机基地,猎杀四川起飞的战略轰炸机。这种想法自然是荒诞不经的!
那么,问题来了。
明明B29的机场在四川,又可以从四川飞到日本本土,那么摧毁河南、湖南、广西的机场有什么用?
这主要还是日本情报很烂的原因。
天野大佐回忆,当时对于B29的性能不太了解。美军高度保密,日本军部不知道B29能够飞多远。我们以为B29必须借助华中的机场中转,那么只要摧毁桂林柳州这些机场,就足够了。
事实证明,B29的航程为3000公里,完全可以从成都机场起飞轰炸日本本土。
在大原则确定以后,侵华日军总司令,畑俊六提出具体的兵力要求。
第一, 原计划调走的第3、第13、第22、第23、第32、第39师团共5个主力师团,留在中国。
第二, 关东军提供包括第27师团和铁道兵在内的大量部队,给予支援,另外包括15个汽车中队,12个辎重中队等等。
第三, 配属侵华日军,但用于在内蒙古防备苏联进攻的坦克第三师团(侵华日军不能随便调动),务必加入此次会战。
第四, 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尤其是重武器,将在中国的治安师团和旅团全面升级(这些用于占领区治安的师团,一般不装备重炮),以作为野战补充兵力参加此次会战,而不局限于以往治安工作。
第五, 新成立14个战斗力较差的治安旅团,用于维持地方治安,便于将原来的治安师团调出用于野战。
等等。
最终,畑俊六完全达到了自己的计划,击中了惊人的兵力。
这次豫湘桂作战规模,极为吓人,让人不敢相信。
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为淞沪会战,日军出动了20多万人。
抗战中期规模最大的是武汉会战,日军出动了30多万人。
八路军平型关战斗,日军为1000多人。
百团大战中,日军一共有7个师团的番号,总兵力不过几万人而已。
对八路军最大一次规模的五一大扫荡,2万多日军摧毁了富饶辽阔的冀中根据地,打垮了八路军十万人枪。
而这一次豫湘桂会战,也就是日军的一号会战,日军竟然集中了高达55万主力。
这种兵力的规模,不但是日本有史以来在单次会战中兵力最大规模的,也是绝后的。
在几乎同时,缅甸日军倾全力攻击印度的英帕尔战役,日军第15军总兵力仅仅有8.5万人而已,还不到豫湘桂会战的6分之一。
兵力如此雄厚,畑俊六自然比较有信心取胜。
自然,他的信心来自于很多方面。日军战斗力仍然具有绝对优势。
--------------------上图这个士兵,还属于装备比较好的。它穿着草鞋,因为没有皮鞋胶鞋;打着伞,是因为没有雨衣;因为没有水壶,拿着一个杯子。下图是被俘的国军小兵,年仅10岁。
1944年,中日两军的差距比1937年又大了好几倍
经过7年抗战,尤其是1941年珍珠港事变以后,日军陆续将在中国甲种师团南调。毕竟目前在中国只需要维持均势,甲种师团已经不需要了。
即便如此,日军相对国军仍然有极大的优势,这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武器装备上来说,日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
日军从实战考虑,将原来每个师团下属2个旅团,每个旅团下属2个联队做了修改。现在每个师团直接下属3个联队,以便于提高指挥效率,同时减少师团冗余部门。
这样一个师团,一般有1万4000人到1万8000人,甚至2万1000人,装备却相当精良。以重武器为例,最差的三单位师团也有重机枪54挺、平射炮18门、山炮野炮12到24门。
战时重武器会得到很大增强,标准编制是师团下属1个炮兵联队或者6个炮兵中队,也就是下辖24到36门山野炮或者12门山野炮(主要是作战模式不同,后者炮较少,主要是用于扫荡的治安师团)。
就重武器配备来说,反而比抗战初期还要强的多。
而国军却恰恰相反。
由于不能自产火炮,抗战爆发时的400多门五花八门的火炮早已消耗殆尽。抗战初期,苏联补充了一批数量不多的老式野炮,远远赶不上实战消耗。
到了1944年,各部队几乎没有什么火炮。
以原来中条山的国军为例,每个师竟然只有1门炮。即便最精锐的中央军部队,一个军能够配属一个炮兵营,就相当了不起了(德军是一个师配属一个炮兵团)。
就重武器的差距来说,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大大扩大了。
再从轻武器来说。
国军确实能够生产一些质量还不错的轻武器,仍然远远赶不上实战消耗。以国军质量最好的中正式步枪为例,这么多年一共生产了60万支,而它的原尊德国毛瑟98K生产了1200万支。抗战中,国军损失兵力360万,加上扩编的200万,也就是至少需要280万支步枪。
换句话说,我们尚且没有达到步枪最低需求的五分之一。
步枪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更别说了。即便子弹每年需要3亿发,我们也只能生产一半,其余全部靠进口。
相反,日军军工生产能力没有受到大影响,至少保证侵华日军消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不管我们怎么看不起日本,人家在二战前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元,是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亚洲第一强国,这是中国绝对无法企及的。
根据日本战后统计,日军1937年军火生产数量比1931年高了9倍,当年仅仅较大口径火炮就生产了高达670门之多,中国则是0。而1941年,日本军工产量又比1937年高了11倍!
可以这么说,日本的军火生产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更有甚者,日本人是善于学习的民族。在战争中吃了中国武器的亏,日本很快向我们学习,进行仿造。三八式步枪威力弱,不是中正式的对手。日本立即仿造,很快为大威力的九九式步枪就很快装备部队;歪把子机枪不可靠,不是捷克式轻机枪的对手,很快就出现了山寨的九九式机枪;92步兵炮火力压制不如我们的迫击炮,很快日军就开始大量生产迫击炮,逐步淘汰步兵炮。
总之,就武器装备上来说,日军是逐步增强,我们则是大幅度减弱。
更惨的是,即便是抗战爆发初期,我军装备和火力连日军几分之一都不如。
此消彼长,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现在也就是日军几十分之一。
其次,就兵员素质上来说,日军有所减弱,但我军减弱的更多几倍。
诚然,在1944年侵华日军的素质有着大幅度下降。在抗战初期的老兵,到了1944年很多已经退役或者南调到其他部队,补充的都是预备役士兵,战斗力有所下降。以最精锐的第3师团为例,有的中队里面居然已经加入了朝鲜士兵。
即便如此,日军仍然保持相当的素质,属于世界中流水平。
日本新兵不论好坏,都要在入伍前做严格的身体检查。如果身体不达标,是绝对不能进入部队的。日本以及朝鲜台湾等殖民地人口在当时也有约一亿,加上医疗条件好,生活水平比较高,适龄青年不但人数多,身体也比较好,淘汰率不高。
尤其重要的是,日本已经普及小学教育。日本新兵最低学历也是小学毕业,很多还是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文盲率为0。
这些人有一定文化程度,也比较容易接受各种训练,学习东西也比较快。
按照日本的人口基数,可以有效提供400万适龄预备役士兵,600万成年男性做超龄兵。
入伍以后,日本新兵必须接受长达1年的严格军训,强度极大。英国军事专家曾经仔细研究过当时日军新兵军事训练,认为战术水平和射击技术都是世界顶尖,但装备是世界二流。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上战场的日本新兵,都已经是身体不错,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
相比起来,国军就相差太大。
抗战刚刚开始2年,国军就丢掉了人口密集的省份。相持阶段,国军控制的地方无一不是人口稀少西南地区,仅有四川人口较多。
经过长达7年的征兵,国军保持着400万规模,同时还伤亡了300万人。二战前国军只有不到200万,也就是说国军征召了高达500多万新兵。
当时中国的人口素质和日本无法相比,这直接影响到兵员素质。
医疗很差,西医非常罕见,中医也不多。绝大部分农村只有赤脚医生,能治疗一些小病,大病只能等死,小病治不好的也只能拖。所以,相当一部分农民都有各种慢性病。
即便没有病的,因生活艰难,条件差,多处于营养不足,长期疲劳的状态,身体很差。
在1943年国民政府,被迫向公务人员征集自愿兵。照常理来说,这些公务人员生活条件比较好(政府按月给公务员发基本的粮食和日用品,保证最低生活保障),身体比普通人好得多,即便这样,通过体检的竟然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
国民政府征召到的新兵多是体弱多病,身体虚弱的人。
在常德会战后期,五大主力之一的精锐18军负责追击日军。而鄂西普遍下雪,天气寒冷。这短短的一周多追击,居然导致18军病倒甚至病死了数百人之多。18军还是国军主力的主力!待遇最好的部队尚且如此,可见,士兵身体差到了什么地步。
有人说,身体不好就不要用吗!
你不用这些人又用谁呢?
萨沙关于抓壮丁的文章写的很清楚,军队必须保持规模400万以对抗战斗力占优的日军,加上伤亡300多万,除去抗战爆发时候的100多万,前后征召了高达近600万人。
可以说,西南各省几乎所有适龄符合条件的青年,早已经全部招入部队。即便这样,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
你不用身体不好甚至有病的,你还能用谁?
这些新兵身体弱,文化程度低。很多训练新兵的教官反应,新兵进入部队,根本就不能训练,而是要先治病。即便没病的,开始也只能跑跑步之类,同时给他们多吃一些饭,恢复一些元气。要不然,生病率甚至病死率高的吓人。
训练时候,因文化程度低,一个基本射击原理和枪械结构,就要讲好几周才能懂。完成最基本的射击流程训练,要二三个月。
弹药缺乏,实弹打靶较少,射击训练水平低,像日军新兵那种一年实弹训练1800发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曾经视察过部下新兵射击比赛!这些挑选出来的新兵,10个人射击,8个人脱靶。
除了单兵战斗能力不行以外,更可怕的是很多新兵也没有作战意志。
抗战最初2年,几乎所有的新兵都是志愿兵,素质最好,战斗意志顽强,都有强烈爱国热情。
随后几年,多采用抽签抽壮丁的方式,抽到谁就必须当兵,如果逃跑就抓。这些人中间,大部分从内心深处是不愿意当兵的,如果愿意自己早就去了。好在当时民众抗战热情高涨,绝大部分青年都是支持抗日的,逃亡现象不多,大部分都是被抽到就去参军。
到了1943年1944年,可以说所谓二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家庭,基本所有适龄且身体较好的人都已经加入部队。剩下的,不是身体有病,就是刻意不愿意去参军的(多采用行贿手段,贿赂保长暂缓进入部队)。
所以,这两年有很多壮丁都是被强行送到部队,并不是自愿来的。既然如此,战斗意志能有多强?
这些人多是比较愚昧的农民,分不清国家民族概念,只知道过小日子。
萨沙想起了地雷战故乡海阳的故事。这里日寇只有四十多人,海阳老百姓有30多万,八路军有3000多人。区区几十个鬼子,如果真想打,就算一人一口也咬死了。但这里的山民多比较愚昧,换句话说就是愚民而已。只要日本人不来他家杀人强奸,他就不管这回事。
新兵的战斗意志较差是客观的事实。很多人不能打仗,更谈不上打硬仗。
---------------抗战胜利时,全家财产就变为这些法币。普通老百姓每个月发的薪水,因为通货膨胀原因,导致实际收入急剧减少,入不敷出。以前威风八面的教授,因不善捞外快,依靠死工资都过的很惨。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财政赤字过大,只能多印钞票救急。时间一长,就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想要扭转就难了。下图是抗战期间华罗庚一家。当时华罗庚是个教授,也是穷的叮当响。一天华罗庚上街,有个扒手一直盯着他。华罗庚发现以后,坦诚的说:你别跟着我,我是个教授!扒手听了,转身就走。不过很多人攻击国统区通货膨胀惊人,物价极高。其实延安的物价比国统区更高,而且通货膨胀极为惊人。1945年底延安的物价指数,是1937年初的18259倍(国民政府控制区物价增长为几千倍)。时任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编辑的女作家陈学昭记载下了1938年秋延安的物价情况:猪肉每斤0.5元、猪油每斤0.8-0.9元、山羊肉每斤0.35元、绵羊肉每斤0.4元。白糖每斤1元。同时期(1939年1月)重庆、成都的基本生活物资指数分别是:重庆大米每斗3元5角、食盐每斤1角4分、猪肉每斤0.23元,白糖每斤0.25元;(按每斗37斤,每斤14两计算。)成都大米每斗2元、食盐每斤2角、猪肉每斤0.2元米,白糖每斤0.2元。(按每斗32斤,每斤14两计算。)
再次,日军实际可以使用的机动战力远超过我军
日军虽兵力使用困难,毕竟可以从华北占领区和关东军抽调部队到一线,国军则无从抽调。
日本方面在豫湘桂会战之前,仔细研究过国军的兵力情况。日军认为国军虽号称有400万人,实际上可以作战的最多只有290万。
众所周知,由于各方面的巨大差距,防御中的国军需要2到3倍数量于日军。极端情况下,尤其是进攻作战,很难说要多少倍数量。
比如八路军关家脑一战,合围区区500多日军,前后使用兵力使用兵力近2万人,最终还没有吃掉。
更惨的是,日军是攻击一方,掌握战略主动权。他可以集中兵力从你任何一点突破,你却只能分散兵力四面设防。
这290万人的大部分必须散开驻守防御,根本没有什么机动兵力。日军认为国军仅仅有9个军的机动部队可以使用,总兵力不会超过25万人,算不了什么。
更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反攻缅甸,史迪威强迫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前后动用了约30万兵力。这些部队,全部都是中央的的精锐。史迪威曾经向蒋介石要求抽调74军、18军等顶尖主力,后因各战区司令长官强烈反对才作罢。即便如此,几乎每个战区的精锐机动部队都被调走了一半。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兵力,更捉襟见肘。
畑俊六认为,目前国军各战区兵力已经很虚弱,互相难以支持,是日军绝好的机会。
最后,目前国军的补给和经济都陷入极度的困难中
满清的倒行逆施,使得中国从1840年开始衰落,首都北京都被攻破两次,到抗战时期已经极弱100年。
此时的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穷国弱国。
在抗战之前,使用了一切方法才勉强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
不过,经济问题依然严重。挂在脖子上的庚子赔款等巨额历史性外债,始终没有还清。财政收入很少,八成依靠海关关税。
抗战开打以后,沿海都被封锁,海关关税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1941年之前,国军各方面严重困难,但至少还可以以中国的物资去换取外国的物资。就这样,我们从苏联手中换来了20个简装师的武器装备,我们还从美国手中换来了数千万美援的物资。
到了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以后,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线,中国完全处于严重的经济崩溃边缘。
本文不是论文,不多说。
打仗是要钱的,没钱就不能打仗。士兵吃喝拉撒,武器服装,还有平时零用都需要钱。
400万部队日常运作,就是极大的开销。
萨沙的林彪传里面,曾经写到抗战期间武亭、陈奇涵、陈先瑞他们几个司令,去管帐的军委供给部部长邱会作那里要部队的伙食费。因邱会作拿不出钱,几个人大吵一场,差点动起手来。期间,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怒气冲冲地骂:“部队几个月没发伙食费了!没有钱就不要养兵嘛!”
陈先瑞说的没错,没钱是没法养兵。后来之所以搞特货,也是逼急了,不然难道看着部队散伙?
除了养几百万部队以外,还有数量惊人的难民。根据统计,仅仅在1938年大后方就有高达2000万难民。有的资料认为,逃亡难民高达6000万。这些难民虽大部分自力更生,但政府显然不能不闻不问,多少也要管一些。尤其对于没有谋生能力的儿童和老人,政府也只能硬着头皮承担下来。
为了这么多难民的衣食住行,政府又拿出巨大的开销。
因为财政上没有入的只有出的,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多印钞票。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货币大量贬值。
1937年可以买到2头牛的法币,1945年只能买到1条鱼。随着物价的升高,很多人的积蓄化为乌有,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非常艰难。
在中国,大学教授是最高薪的职业。
著名演员英达的爷爷在民国同时在三个大学任职,每月收入高达1000多大洋。而普通一个单身汉,一个月吃喝用住最多也就10块大洋。
1932年暑假后,34岁的闻一多重返母校清华任教,此间他的薪酬是340元大洋,可以买1700斤猪肉。2年后,学校分给闻一多一套免费住房。闻一多写到:有卧房、客厅、餐厅、储藏室、仆役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大大小小14间。电灯、电话、电铃、冷热水等设备一应俱全。房前甬道两侧有绿茵草坪,周围是冬青矮柏围墙,草坪中央放置一大鱼缸。书房宽敞明亮,四壁镶以上顶天花板的书橱,窗下是书桌。这里是先生一生中所住的最佳环境,许多研究在这里进行,疲劳时到门前大阳台上散步,或到草坪上拔草,观赏一下金鱼。冬季里,也曾和孩子们一起滚雪球、堆雪人。
这样一个威风八面的教授,到了抗战时期又是什么样呢?
闻一多全家八口拥挤在一个农家小院里面,楼上住人,楼下是马廊和牛棚,屋子里终日是牲口的臭味。屋子里唯一的摆设,是一张桌子,这是闻一多的书桌。家中摆不下餐桌,全家人只能站着吃饭。为了节省烧水的木材钱,每天早晨闻一多带着孩子去小河边洗脸。买不起肉,他只能带着孩子去稻田里面捉蚂蚱,回来用油炸,当作大虾吃。但这样太费油,又变为去捉青蛙,然后仍在锅里煮成“鸡汤”。
闻一多找到的廉价房子,距离昆明有20多里路。为了省去坐马车的钱,他就背着书包步行进城。本来就很瘦弱的他,越来越瘦。
自然,闻一多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少数,而是普遍现象。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吃不起肉,每天吃辣椒拌饭,偶尔吃一顿菠菜豆腐汤就喜出望外。
著名教授朱自清穷到买不起棉衣,连穿了4年旧皮袍,从远处看就是一个乞丐。到了1942年,旧皮袍已经破到无法穿上身,只能去买了一件赶大车人穿的毡披风。唯一的原因是,毡披风远远比棉衣便宜。朱自清进大学的时候,看门人拦着不让进,说大车不能进学校(误以为他是车夫)。
著名作家碧野当时担任莽原出版社总编辑、文协成都分会理事职务,和母亲住在一起。收入拮据,生活困难,刚出生的孩子没奶喝又买不起奶粉。碧野天天熬夜教书写稿,30多岁就两鬓斑白。他母亲心疼儿子,希望为孩子减轻负担,在1944年坚决要求回广州乡下老家去。碧野苦留不住,只能将家中仅有的几个咸鸭蛋给母亲带上,流着泪送她上了火车。
谁知道,母亲刚到贵州就遇上豫湘桂会战爆发,陷入逃难的难民之中,从此失去音信。
天之骄子的大学教授尚且如此,当兵的就更别提了。
士兵每天除了1斤八宝米以外(所谓八宝就是包含沙子、石子等八种杂物),基本什么都没有。副食就是青菜萝卜,每年吃不上几次肉!
驻印军空后续部队,中央军第14师和第50师运到印度的时候,因衣着破烂,面黄肌瘦,还有一些13到14岁的少年兵。名义上一个师应该1万2000人,实际上只有7000多人。
史迪威误认为这是胡乱拼凑起来的中国年轻难民,勃然大怒,认为蒋介石故意整他。他在日记写到:大半数的士兵因体力极弱,不能忍受长时间的劳苦工作。营养不足,极为普遍,这是因为食物不足。平时他们的伙食完全没有肉和脂肪,盐和蔬菜也不足量!
其实史迪威不要生气,这就是真正的中央军精锐部队的现状。
总之,经济已经陷入崩溃边缘,几乎难以维持。
还有,国共关系更是死结
早在七七事变打响之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就是独立作战,丝毫不在乎国民政府的命令。
很多人说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什么没有自由,什么什么之类!
但大家既然说历史,就绝对不能忘记当年的环境。按照当年的眼光,清朝看孙中山是叛党,这是没错的,当年中国就是这样。
那么,国民政府明确给八路军和新四军划归活动区域,你作为革命革命军的一份子,擅自跳出这个区域,就实属叛乱。这在当年来说,也是绝没有问题的。
那么,在河北歼灭搞垮10万国军敌后部队,在江苏黄桥歼灭1万多国军主力,进而围攻草甸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这也是标标准准的叛变。
至于在山东搞垮苏鲁战区司令官于学忠,甚至将其活捉;武力阻挡国军李仙洲部进入山东;在山西拉走战区司令官阎锡山麾下的新军;在山西和阎锡山武装开战等等,又是什么行为?
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说,胡宗南不去打日本,反而出动兵力包围陕北。
话似乎不错!
关键是谁敢说胡宗南包围陕北的前因后果?谁敢?
如果不是八路军在1939年武力歼灭绥德绥、米、佳、吴、清五县十三个保安大队,赶走国民政府绥德警备区专员何绍南和各县县长,试图扩大陕北的地盘,谁又会去包围你?
事实证明,胡宗南做的并没有错。这次因豫湘桂会战,胡宗南主力紧急东进援助豫中作战。而八路军就是乘此机会,利用胡宗南包围圈减弱,组织了包括王震三五九旅在内的多支南下大队,四面扩充地盘,甚至跑到了湖北。
如果胡宗南不去包围你,恐怕整个陕西甚至西北,早就被八路军吃掉了。你自己说能放任你们不管吗?
所以,自从黄桥事变曹甸事变皖南事变以后,国共其实已经公开为敌。一个明确的标志是,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但我党不予承认,还重建新四军,任命了新的军长和政委。
萨沙认为,其实国共内战在黄桥事变就应该开始了。
从1942年五一大扫荡的惨败后,从1943年开始,八路军基本停止对日的较大规模战斗,日军也不会八路军进行大规模扫荡。双方停战,转而对付国军。
此时国军可谓内外交困,既有外部的敌人,又有内在的敌人,再加上汪伪政权、地方军阀、各地土匪和民间割据武装。国民政府,或者说蒋介石,是同时和五股力量作战,更别说还有英美苏所谓的盟友不断的拆台。
蒋介石的压力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的养子蒋纬国回忆:那种情况下,父亲压力非常大,但又无人可以倾诉,苦闷异常。他身边的老副官(其实就是仆人)告诉我。每天父亲在洗澡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大叫、大声说话。有时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低吼,有时候则是大声的喊叫,比如娘啊!爹啊!之内。不知道内情的人,听到这些都极为惊恐。他们这些仆人,听到以后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种情绪,是积累了多年的。
蒋纬国又说:父亲在台湾时候,有次向我说了这么一件事。他去军工厂视察,突然一个年纪很大的老工人握住他的手,对他说“总统,你这么多年真是太不容易了!”父亲对我说,自从我的奶奶去世以后,从没有跟他说过这样的话,他非常感动!
很多人说政客一生都在演戏,也许这就是他们的一种演技呢!
不错政客确实很会演戏,但人在生死边缘,是伪装不了的。
以汤恩伯为例,我党攻击汤恩伯腐败堕落,贪污无数钱款,甚至和日伪做生意。但你能否认汤恩伯死前穷困潦倒,仅仅为了节省医药费不去美国做手术,去比较便宜的日本。结果就因为省钱而导致手术失败,死在了日本。
请问,汤恩伯贪污的那么多钱呢?
生死关头都不用,准备什么时候用?死了以后,烧成纸钱去地下用?
按照你们的说法,汤恩伯真是一个超级演员,甚至拿自己的生命来演戏,最终演到了棺材里。
这说得通吗?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1-14 10:14: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日函谷关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