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也是一个子夜,笔架城却笼罩在寒冷黑暗之中,掩护着一场向死而生的突围。常德保卫战1943年11月18日打响,战至12月3日,十六昼夜,57师八千守城将士抵御三万精锐日军,剩勇二百余人。
“已表精忠光日月,长留浩气壮湖湘”,常德保卫战之坚决、之惨烈,构筑难以磨灭的烽火记忆。战后,敌手日军亦以“凄绝”形容此役,承认中国军队的抵抗“堪为保卫上海战役后最激烈之一次”。
抗日铁军临危受命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决定性转折。欧洲战场,苏联红军赢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转而大反攻;北非战场,以英美盟军夺取主动权而告终;是年9月,意大利正式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对于日本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侵华战争久拖不决,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国内民心恐慌,在外军心动摇,面对逐渐蔓延的厌战、反战情绪,日本急需在中国战区获得一场局部胜利以提振士气,扭转颓势。
常德,素有“黔川咽喉、云贵门户”之称,地处战略要冲,尤其在武汉失守后,成为拱卫西南大后方的屏障。“湖广熟,天下足”,这片鱼米之乡,亦是大后方唯一的物资补给线。
日军进犯常德,一是威胁“陪都”重庆以战逼降,二是夺取洞庭湖粮仓以战养战。不过,侵略者更长远的打算,则是通过此战钳制中国军队,迫使正在云南集结的远征军回师救援,阻止或推迟盟军在滇缅联合反攻。
1943年9月27日,日本大本营“准予进行常德作战”,次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正式下达命令。至11月1日,日军五个师团、四个支队和部分伪军约10万兵力完成预备。
国民党重庆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寇意图后,制定了“以诱敌歼灭之目的,将敌人主力引到澧水及沅水两岸后,正面抵抗,再以外翼攻击,然后把敌人消灭在洞庭湖畔”的战略方针,调集第六、第九战区约20余万兵力御敌布防,重点在外围。
而常德守军,只有第74军57师。74军被誉为“抗日铁军”,而57师尤以善守著称,代号“虎贲”。《书经》有言:“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贲”与“奔”同音同义,意为如同老虎奔入羊群,所向无敌。
由此可见,57师声誉之高、责任之重。战前,蒋介石电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和第74军军长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驻军须与城共存亡。”随后又下达“不成功,则成仁”的训令,再次命令第74军第57师死守常德。师长余程万当即复电:“保卫常德,本师官兵,极感光荣,均抱与常德共存亡之决心……”
全城百姓紧急疏散
兵临城下,战事一触即发!
预感战争残酷,为避免南京大屠杀的惨剧重演,57师率先疏散市民、抢修工事。这不是他们第一次与常德老百姓打交道,在1943年6月鄂西会战期间,常德市民认为日军将至,陷入恐慌匆忙逃离。57师进城后军纪严明,秋毫未犯,首先将洞开门户妥为关闭,非经指定不得擅入民房。指定征用的驻所,亦会同警备部、警察局、宪兵队将家具什物登记保存,开拔时与原主人当面点交。
当虚惊一场的常德百姓回城后,目睹完好如初的房屋、家具和街道,对“虎贲”交口称赞。是年秋收,余程万下令全师官兵协助农民割稻,并严令只能喝老乡一杯茶,不能吃老乡一顿饭。
但这一回,战火却是真切地燃至眼前,“虎贲”协助全城大疏散。1946年,《新潮日报》副社长黄潮如在《常德守城战纪实》中回顾,57师不仅在沅江码头出动兵船,免费护送百姓渡河,还派士兵义务担运行李30里,不取分文报酬,“一时疏散市民获此便利,有为之泣下者。”
年过耄耋的常德市民陈腊芝清楚记得,当年有名军官在她家门口避雨,母亲喊他到屋里坐,军官婉言谢绝,“说有女眷的家不能进,否则就要处分”;一名上等兵刘为才索取了两块光洋的搬运力资,余程万师长得知后当即下令枪毙,并明令全师:“我们虎贲部队,一向就有良好的荣誉,决不能由一二个人断送殆尽……”
至11月10日,常德城内已无居民。57师以设在城西兴街口中央银行的指挥部为核心,挖甬道、筑碉堡,向四周辐射设立街巷、城墙、城郊和外围据点共五道防线。
战前,余程万鼓励全师官兵留下家书,交由师部军邮员带走发出,虽说是家书,但很多人都像是写遗书,充满悲壮。在给妻子邝瑷的信中,余程万写道:“此次奉命保卫常德,任务固甚重大,但余以为光荣,已决心为国牺牲,誓歼顽寇……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此诀别的时候,我谨将后句改为‘留取光芒照武陵’,吾妻以为如何?”
在这无险可守、背水而战的小城,57师8529名战士,正严阵以待。
外围抗敌舍生忘死
百姓紧急疏散之时,常德城外炮火已经打响。
“11月2日,日军五个师团兵分三路全线出击,对常德施以钳形包围。”78岁的叶荣开是常德本地人,也是最早关注这场战役的文史工作者之一,20年前他即自费出版《中日常德之战》一书。随手摊开一张地图,他详细阐释——
第一阶段为外围拦截战,是常德以外的各县攻防战,日军意图是截断守军的退路与援军的来路;第二阶段是最核心的常德城保卫战,分为城郊阻敌、城垣守备、街巷火拼和被迫突围;第三阶段为收复驱敌战,在我方驰援部队威慑下,日军撤出常德,恢复战前态势。
城外,中国军队总兵力为两战区17个军43个师,共20余万人,与日军拉锯胶着半月有余,其中尤以煖水街、石门、慈利、桃源等战斗最为激烈与悲壮,仅师长就牺牲了三位。
在石门,第73军损失惨重被迫突围,然而正值激战,转移不易。暂编第5师挺身而出,掩护全军撤退,师长彭士量亲临前线,率部与日军白刃肉搏,被敌军机枪击中要害,身负重伤仍喊杀不止。弥留之际,他慨然叹道:“大丈夫为国尽忠,为民族尽孝,此何恨焉!”
在桃源县陬市镇附近,第44军第150师师长许国璋亲率残部,奋力抵御,身负重伤以致休克,众将士误认为他已阵亡,遂用渔船将其运至沅江南岸。许国璋醒后见阵地已失,急呼:“我是军人,应战死沙场。你们运我过河,这是害了我!”悲愤之下再度休克,醒后夺过卫士佩枪自戕。
在赵家桥,第10军预10师奉令增援常德,在师长孙明瑾率领下,掩护第3师攻击据守德山的日军,遭遇数倍于己的兵力阻击,敌我激战惨烈、伤亡甚重。孙明瑾为达成任务,面对强敌,毫无惧色,率部冲入日军核心阵地,白刃格斗,不料一日军轻机枪手躲在树后朝他近距离射击,致颈部、胸部、腰腹部和手臂连中多弹,血如泉涌,他艰难地用步枪撑住身体,对部属疾呼:“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牺牲生命,救国救民,努力杀敌!努力杀敌!”
经过十余场血战,日军突破东南西北四面防线,三路人马形成合围。常德城告急!
招降传单难以攻心
水星楼,是今日常德最热闹的商区之一,傍晚,夜市摊位熙攘,人潮涌动。一段两百米长的城墙,在周遭繁华映衬下有些突兀,断壁残垣上清晰可见累累弹孔,诉说着八千守城将士的铮铮铁骨。
“冬11月初,倭寇集5个师团约10万之兵力,发动滨湖攻势,直逼常德。程万提师8000,奉命固守共计16昼夜。敌挟其优势武器,空炸、炮轰、毒攻、无所不用其极。”
“我以有限人数,血肉之躯,与敌作殊死战。迨建筑物及碉堡轰毁,守兵与残破工事,节节同归于尽。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枪使一枪,无枪则使刀矛或砖石木棒,与敌死拼,直至弹尽人绝,援救无望……”
57师余程万师长在战后如是回忆。一边,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敌军,一边,是视死忽如归的中国守军,实力悬殊却激战胶着,这从日方表现亦可窥知。
1943年11月27日,日本天皇闻知常德久攻不下,极为恼怒,诏令第三师团主力于两日内进占常德,否则全体官兵枪杀。既凛于皇命难违,又畏守军不可动摇,第三师团山本三男向官兵训话时,涕泪交流。
28日,日寇攻城不顺,遂展开攻心战,向守军空投招降传单——
告亲爱的军民:
一、日军完全包围常德县城,后续部队陆续到达,57师将兵之被歼只在目前。
二、救援汝军之渝军,仅空城而已,无再前进之意。
三、汝等宜速停止无益之抵抗,速挂白旗,则日军立即停止攻击。
四、57师将兵诸位,宜速停止为师长余程万一人之名誉而为无义之战。
五、日军对居民并无敌意,日军爱护汝等,宜速反对抗战,与57师将兵扬起白旗。
大日本军司令官
余程万看罢,在传单上写了几行批语:“一、余受黄埔军校教育,只知不成功即成仁,余确信全师弟兄亦是如此;二、污蔑友军,且文字欠通;三、四,忠贞传自领袖,光荣属于国家;五、其谁欺,欺天乎?”
日军攻心不成,连夜增兵至3万人,集中数百门大炮。而此刻,八千虎贲大量减员,仅剩五百人,各级军官伤亡95%以上,勤杂兵牺牲殆尽,武器弹药更是所剩无几。
守军在数量上与敌人已是1:100!
孤军血战弹尽粮绝
常德激战正酣之时,正值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为争取更多话语权与谈判筹码,蒋介石向同盟国保证“常德就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将以实际行动支援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并电令守军“保卫常德而与之共存亡”。
此刻之常德,此刻之武陵,早已不是陶渊明笔下与世无争的“桃花源”,枪声、炮声、喊杀声响彻云天,火光、刀光、血光笼罩全城。“有一墙守一墙,有一壕守一壕,有一坑守一坑”,57师的防御阵地压缩至纵横仅400米的狭小范围,仅剩文庙与中央银行师部两个孤立据点,守城部队只余321人,步枪不过40支,可谓弹尽粮绝。
“常德城陷落势不可免,请求战区外线策应和空军支援,并迅速设法空投粮食、弹药,以济急需”“职师孤军血战,官兵伤亡殆尽,人少弹罄,立恳驰援”,57师不断向上级战区发电申援。事实上,第10军第3师已冲至常德南站,由于无法判断57师残部位置,难以及时驰援。
1943年12月2日深夜,师长余程万眼见粮尽弹绝,援军久盼不来,决定率残部从笔架城缒墙而下,乘船渡河突围,寻找迎接援军。身负重伤的169团柴意新团长主动要求留守城内,掩护部队突围,他率部扼守华昌玻璃厂这一最后据点,与敌混战通宵。黎明,柴意新率余部向敌人冲锋,在府坪街春申墓前中弹阵亡,余部继续拼杀,直至全部牺牲。
5天后,中国军队第六、第九战区援军开始反攻常德,扫除四郊敌军。9日,中国军队渡过沅江,攻入城内。11 日,常德失而复得,余程万率先率部进入城内,此时8000虎贲将士仅余83人。
时至今日,常德“虎贲兵”中健在者已屈指可数。89岁的周凤岐和91岁的刘道明就是其中的两位,一名通信兵,一名工兵营步兵。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战士,今已垂垂老矣,但抗战记忆历久弥新,两位老人每年都会携孙辈前往烈士公墓,祭奠抗日阵亡的战友。
“孤军浴血千秋壮,公墓埋忠百姓哀”,1944年3月,常德各界人士发起募捐,修建陆军第74师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和公墓。盛夏酷暑,常德蝉鸣震耳,似是穿过岁月,咏唱着这座城市对八千虎贲壮士的敬意。
向71年前保卫常德的脊梁,71年间守护公墓的良知市民致敬
1943年冬,常德历史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常德会战。当时抗日军被称为“虎贲军”的守城国民党74军第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指挥下,无论是在外围作战还是最后的死守常德,其惨烈程度撼人心魄,寸土必争,浴血奋战,最终获得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被称作“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纽约时报》曾报道:“这里举目尽是烧焦的围墙、残破的砖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这个曾经有过16万人口的城里寻一未经摧残的东西,实在难乎其难。”
《伦敦新闻纪事报》也说:“人类的持久战争是有限度的,当战至最后的300将士,余程万将军决定退出常德城垣,以求报国于他日……假如连这少数人都不能生还,那么保卫常德的英勇事迹将随他们英勇的死友埋葬于废墟之下,泯灭而无闻于世。”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常德市民为纪念在这次战役中为捍卫祖国而阵亡的将士们,于会战后的1944年,划出一大块扁形地方,作为阵亡将士纪念公墓之地。1945年,全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南京政府设计图纸,军方拨款,地方协助,大规模重建公墓。
公墓正门是高8米的纪念牌坊:
正中大匾是蒋介石所题的“天地正气”,
左侧横匾是前中华民国副总统陈诚所题的“碧血丹心”
右侧横匾是著名抗日英雄,民国国防部部长白崇禧所题“旗常炳耀”
进大门数十步,是一座9米高的纪念塔,刻有国民政府考试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长于右任、立法院长孙科、司法院长居正四人的题词。
凤凰卫视的纪录片称赞道:“自公墓建成以来,虽然它也有过差点被拆毁的命运。但至少到现在,在原址上还能看到一部分的原貌。70年前的惨绝战役和70年后还能保存的纪念,让人对常德这座抗战名城肃然起敬,因为这是一座能让历史为之落泪的城市,这也是一座对历史有着良心和担当的城市。”
清明时节,[常德网友联谊]向71年前守护常德的那些勇士致敬。向几十年来,特别是十年浩劫期间坚持真理,用良心和担当保护公墓,保护71年前阵亡勇士的最后归宿之地的常德市民和先辈致敬。
纪念,不是希望我们常德的后辈永远在仇恨中度过,而是要把之前常德所受到的痛苦和屈辱化为智慧和精神力量,一旦劫难再次来袭,我们的下一代才不会手足无措。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8-14 10:05: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常德会战——彭士量血战石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